2021“东亚文化之都”终审举行

合集下载

东亚文化之都 宜居森林泉州

东亚文化之都 宜居森林泉州

东亚文化之都宜居森林泉州
叶思敏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
【年(卷),期】2017(0)5
【摘要】2014年以来,泉州市围绕“东亚文化之都、宜居森林泉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理念,统筹提出“一核一环,两轴两屏,三带六极多园”森林城市建设布局,完成中心城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创建,持续推进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和森林支撑等四大体系23个工程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叶思敏
【作者单位】泉州市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泉州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路径选择 [J], 周建标
2.泉州城市文化形象研究:历史之维与现实之策--从“光明之城”到“东亚文化之都” [J], 邱坚娜
3.“欧洲文化之都”对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启示 [J], 李双幼
4.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为例 [J], 陈
志鹏
5.东亚文化之都宜居森林泉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亚汉文化圈影响演讲稿

东亚汉文化圈影响演讲稿

东亚汉文化圈影响演讲稿印象东亚之都民俗文化 2021年8月26日,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议在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泉州成为我国唯一入选唯二城市,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从小爷爷经常带我去看舅舅高甲戏,我看不懂台上的人则在干嘛,但表演我喜欢他们的装扮喜欢呢他们的武打表演。

除了高甲戏,泉州还有很多戏曲文化,比如提线木偶、南音、拍胸舞等。

泉州不仅戏曲文化充实,小吃文化和旅游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

我最喜欢吃的小吃是面线糊和肉粽,最喜欢到清源山可看日出。

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我最爱多元化的泉州,我爱玩美丽的泉州,我希望在世界上的小朋友都能来泉州玩。

印象里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中国在历史上有三个泉州:一个在河北通县,等到隋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这个中原地区北方的泉州就被历史遗弃了。

一个是现在福建福建,《隋书》记载:“陈置闽州,仍废,后又置丰州。

平陈,改曰泉州。

”及后改名福州。

最后的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故乡泉州了。

《福建通志》说:“唐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州治今泉州也。

”尔后泉州才在闽南确定终下来。

以后年后武荣州州治于唐开元流年(718年)移到清源紫帽之间、晋江北岸的今泉州的地址,所以泉州古城已有1266年的历史。

泉州共有温陵、刺桐、鲤城、清源、泉南等别名。

温陵是一个形象概括泉州地形气候的地名。

《晋江县志》说:“地处高阜,其气独温。

”而《南安县志》说:“同安气候燠多寒少,故有温陵之称。

”一些有名的古泉州人常以温陵自称,如北宋国师福州开元寺高僧戒环,称温陵禅诗;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自称文贞文忠居士,均载之史籍。

因为是亚热带高原气候,所以四季常青。

闽南的自然景观可以“青山、绿海、红壤、白石”八字概括之。

襟山带海,景象壮丽,很有旅游价值。

泉州矿产的钴铁瓷土,经济作物的桑茶糖果,海产的鱼盐之类,都成为泉州人民的生活之源。

且见芳华次第开

且见芳华次第开

且见芳华次第开肖义人物名片余珽,江苏省政协委员、民进扬州市委会主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分管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医保等工作。

主持并参与扬州市“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和2022年世界田联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申办工作。

121场专题会议、30余次走访调研、征求意见近200人次、夜晚连续加班71天、6天通宵研究制定相关方案措施……这是从2020年1月21日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直到3月底,民进扬州市委会主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珽参与指挥疫情防控工作的日常。

扬州市疫情防控工作稳扎稳打,取得显著成效。

在这场全民战疫的斗争中,余珽又一次倾尽心血浇灌出扬州璀璨的守护芳华。

关注民生不负芳华作为扬州市副市长,余珽分工负责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医保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作。

他始终认为民生是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想百姓之所想,求百姓之所求,急百姓之所急,积极为百姓纾难解困,工作让人民满意了,也就成功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余珽多次深入一线调研防控工作,了解百姓的生活和诉求,嘱咐工作人员做好防护,科学战疫;他根据扬州疫情实际,及时研判,提出并实施精准开展检测、形成流调工作闭环、全力组织救治、建立高效指挥体系等多条措施;他不顾疲惫,利用夜晚时间研究疫情应对方案,抗疫指挥部及时出台多项政策;他思行结合,全面指导苏北人民医院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上先行先试,创造性实现了医联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医疗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同质化以及无卡支付,相关做法得到国家、省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可。

特殊时期,余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民主党派干部的胸襟和情怀。

面向世界更见芳华2019年扬州成功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美食之都”,并以全票获得2022年世界田联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举办权。

这些荣誉既是对于扬州城市发展的肯定,其中也倾注了余珽的心力,他要将芳华盛放在世界舞台。

“东亚文化之都”是对标“欧洲文化之都”,通过推动文化共同体、旅游共同体,实现中日韩文化相通、民心相同的一个重要平台。

印象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作文

印象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作文

印象东亚文化之都——泉州【1】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有着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有着勤劳贤惠安女,香气四溢的泉州小吃,还有爱拼才会赢的泉州人民不仅如此,最近泉州还荣获了一项荣誉,那就是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嘻嘻,厉害吧今天,我就带你印象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提起泉州,就不得不说起泉州那些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如千年古刹开元寺,多元化文化基地清源山,还有清净寺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清源山了,我带你去看看吧!来到清源山就不能不去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岩,来到老君岩,你会发现,一座巨大的老君造像正慈眉善目地注视着你。

相传伟大的道教学家老子来到清源山里在这里升仙,留下这尊巨大的雕像和这个传说,老君岩的每一个部位都刻画得恰到好处,也令人叹服叫绝。

看完名胜古迹,我再带你去听听泉州的声音——南音,听!丝竹箫弦乐器伴奏下,一位演唱家便声情并茂地唱起南音,令人听得如此如醉。

如果以为泉州的声音只有南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菜市场,一位阿婆和一位大婶似乎在说什么,可是,她们说的是什么话英语德语其实,她们是在用闽南语交流。

闽南语是我国重要方言之一,有“古汉语活化石”的美誉。

看了听了这么多,你的肚子是不是唱起“空城计”来这正好有一家土笋冻店,向老板点两份土笋冻,土笋冻上来之后,你是不是觉得这卖相很奇怪,它虽然卖相不好,但很好吃,加点醋吃下去,口感中带着一丝大海的味道,奥秘就在于冻里的虫子,这些虫子是从沿海采集的所以味道十分鲜。

怎么样,泉州评选东亚文化之都是不是当之无愧那么,记得有时间来泉州玩一玩,相信泉州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印象东亚文化之都——泉州【2】同学们,咱们闽南可是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像提线木偶,东西塔和清源山的老君岩等等都是中央电视台的《文明之旅》来到了泉州,并录制了关于泉州的闽南文化的《海纳百川闽南韵》。

《海纳百川闽南韵》主要介绍了代表闽南文化的人物,事物,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

首先登场的是两个提线木偶。

说到提线木偶,同学们肯定会想:’提线木偶不就是在木偶上插几根线让它动起来吗。

泉州简介

泉州简介

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中文名称: 泉州外文名称: Quanzhou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下辖地区:丰泽、鲤城、晋江、石狮、惠安等 方言: 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开元寺、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清源山、草庵、崇武古城等 机场: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 泉州站等政府驻地: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景观东路电话区号: 0595邮政区码: 362000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面积: 11015平方公里人口: 812万人(2010年) 车牌代码: 闽C市花: 刺桐花市树: 刺桐树著名高校:华侨大学、院、仰恩大学等市长: 黄少萍市委书记: 徐钢泉州北接省城福州、莆田,南毗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西接漳州、龙岩、大田县、尤溪县。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国家级)资区(国家级)。

泉州通行和漳州、厦门、台湾等同一种语言:闽南语(河洛语即福建话)。

Quanzhou,Zayton(刺桐)或Chinchow(泉州福建话拼法)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地理位置: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又濒太平洋,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年平均气温19.5℃~21℃。

但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主要为旱、涝、风害等。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中日韩民心相通

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中日韩民心相通

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中日韩民心相通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合作融合富有成效,为中日韩三方增进了解、深化信任、促进各领域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中日韩三国互为近邻,历史文化渊源悠久而深厚,文化交往也源远流长。

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中日韩三方相互增进了解、深化信任、促进各领域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加强和深化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2007年,中方倡议创办了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

多年来,在部长会议机制的带动下,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合作融合富有成效,三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民间艺术、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旅游活动等领域的文化联系与纽带得到深化。

深化高质量文化交往由于地缘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互为重要邻国的中日韩关系密切,但合作道路曲折复杂,但三国拥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同源的文化根基和共享的文化价值,具备较好的推动高质量交往交流交融和建设文化共同体的先决条件。

2012年,中日韩三国携手打造国际城市新名片,创建了重要国际区域文化合作品牌——“东亚文化之都”;到2022年,已有近30座城市获此殊荣,深化了三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通。

“东亚文化之都”在10年间直接带动中日韩三国数以亿计人次的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并受到三国主流媒体和国际媒体的持续关注与报道。

“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东亚文化之都”深入挖掘、浇筑、凝练中日韩三国间的文化联系与历史纽带,持续讲述、激活三国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宗旨从未改变。

“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历届的主题活动吸引着众多东亚地区的民众,得到了中日韩三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广受中日韩众多城市的高度重视,对增进三国民众间友好关系、夯实东亚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已成为塑造东亚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

“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拉近了中日韩民众的心理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文化理解与认同,对深化民众间的多层次交往、多领域交流、多维度交融都具有重要作用。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探索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探索

要 引 导 文化 产 业 在 利 用 文化 资 源 的 同时 保 护 文 化
资源 。

泉州发 展文化 产 业的优势
泉 州 文 化 产业 发 展 的有 利 条 件 集 中体 现 为 泉
泉州 虽 然 是 文化 资源 大 市 ,但 目前 不 是 文 化 产 业 强 市 ,究 其 原 因是 泉 州文 化 资 源 与 文 化 产 业
问 尚未 形 成 有 效 的 良性 互 动 机 制 ,不仅 存 在 彼 此
选 活 动终 审工 作 会议 在北 京 中国 国家博 物馆 举 行 。 泉 州 以深 远 厚 重 的历 史 文 化 底 蕴 、鲜 明奇 特 的 多
元 文 化 大 观 、丰 富 多彩 的文 化 遗 产 、悠 久 广 泛 的
分离 、各行其是的现象 ,而且 出现文化传 承后继
乏人 。泉 州 文 化 资源 优 势 是 历史 文 化 的积 淀 ,如
果 不 能在 及 时 保 护 的基 础 上 开 发利 用 ,转 化 为 产
对 外 交 流 等 , 打 动 了评 审 专 家 ,成 为 中 国 首 个 “ 东 亚 文 化 之都 ” ,经 受 了世 界 性 的审 阅 ,获得 了
州 文化 资 源丰 富 、泉州 文化 辐 射力 波及 世 界各 地 、
泉州实体经济培育 品牌转型升级 、泉州城市名片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0 5
作者简 介:周建标,男,福建平潭人,副教授 。
丰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2 0 0 6 年5 月 “ 中国闽台缘
展 的优势 与 弱 势 、机 遇 与挑 战 ,具 有 理论 意义 和
现实 意义 。

发展共同文化旅游,缔造东亚文旅共同体

发展共同文化旅游,缔造东亚文旅共同体

发展共同文化旅游,缔造东亚文旅共同体作者:杨宏浩张红喜来源:《旅游学刊》2020年第07期当前,世界格局剧变,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全球治理体系遭受冲击已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东亚作为这一变局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正在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推广即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发展及其价值“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三国联合发起的文化城市品牌评选活动和国际文化城市品牌创建工程。

自启动以来,“东亚文化之都”已经产生了6组21座城市。

这些城市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基地和高地,辐射带动了整个东亚区域文化与旅游事业的繁荣昌盛,助力亚洲地区一体化进程。

“东亚文化之都”还开展了与欧洲文化之都、东盟文化之都等世界其他文化之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进一步推动了中日韩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提升了东亚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东亚文化之都”缔造了一张张东亚文化城市新名片,开拓了一个“交流合作、彼此欣赏、文化认同”的亚洲文明对话的重要渠道,营造了一个“国之交、民相亲、心相通、情相融”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平台。

作为东亚地区跨国家的共同文化战略项目,“东亚文化之都”秉承“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理念,以亚洲和世界的胸怀持续展开国际区域文化项目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推进中日韩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增强东亚文化的包容性,扩大东亚文化共识,不断培育与发展东亚共同文化,建设东亚文旅共同体,从而提升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文化的亚洲凝聚力,提高东亚文旅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夯实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文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共同文化”及其形成过程共同文化是区域凝聚力和区域共同体形成的文化基础,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内在动力。

与共同文化对偶存在的是特殊文化或个性文化。

程天放认为,可以将文化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世界性的,一部分是国别性的。

我国复古派和折衷派从文化成分的视角定义了共同文化,即所谓的共同文化就是人类所共需的文化,也称基础文化;特殊文化则是每个民族的特有文化,也称固有文化。

“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和验收评分导则

“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和验收评分导则

附件2“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和验收评分导则一、“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申报城市能够弘扬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遵照“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发展宗旨,突出“共生•创新•和谐”的共识,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参与主办“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 “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中日韩艺术教育论坛”等中日韩国家级区域文化和旅游合作项目,积极参与“欧洲文化之都”“东盟文化城市”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活动,配合做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建设工作,以文化为桥梁凝聚中日韩,增强青年一代对亚洲文化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申报城市须是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三年内无重大文物违法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负面文化或旅游舆情。

(二)申报城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良好。

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形态丰富,文化资源规模可观,城市的历史文化品牌、旅游品牌、城市综合品牌突出,文化自信与开放度高,交通辐射能力和文化传播力较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对外文化和旅游开放水平持续提高,在东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申报城市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

城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非物质文化数据库和在线展演平台,文化资源总体保护良好,并得到了科学的利用和传承。

(四)申报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较为完善。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机制健全有效,拥有充足的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常态化的文化设施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并备有文化场所安全经营应急预案,文化交流活跃,市民参与度高。

(五)申报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城市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有固定的投入机制,拥有一批文化和旅游企业,有丰富优质的文化和旅游产品,重视智慧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并且产出效果良好。

(六)申报城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在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供给能力、综合效益和服务质量, 深入推动数字技术与景区和度假区的融合发展。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申报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申报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3.21•【文号】办外函[2013]93号•【施行日期】2013.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申报工作的通知(办外函[2013]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落实对外文化工作“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在新形势下创新文化“走出去”的途径和方式,在东亚和世界范围内让更多国家聚焦我城市文化发展,根据2012年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有关内容,以及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签署的《上海行动计划》,我将与日本、韩国于2013年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4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工作,选出一国一市即3个城市共同当选。

“东亚文化之都”活动旨在推进中日韩3国文化务实合作,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倡“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精神,按照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要求,根据各地文化资源分布情况、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外文化交流水平,有针对性地在全国范围内评选1个城市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当选城市将在2014年一年内,以“东亚文化之都”名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重点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与共享,带动城市和市民更积极地参与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带动城市文化建设,激发城市活力,扩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切实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兴城。

“东亚文化之都”是我立足长远,积极落实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果,推动中日韩文化务实合作创新与升级,重点打造的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品牌活动,是中日韩3国文化领域中长期战略性项目,做好首届评选活动至关重要。

日韩“东亚文化之都”文旅融合经验及其启示

日韩“东亚文化之都”文旅融合经验及其启示

日韩“东亚文化之都”文旅融合经验及其启示作者:罗东霞刘敏来源:《旅游学刊》2020年第07期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以及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2020年以来,中国“东亚文化之都”的申报条件在已有的文化传统、文化硬件设施、文化软件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等7个方面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内容。

随着全域旅游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东亚文化之都”可以进一步传承东亚文化多元化与悠久性,以文化带动城市发展。

一、“东亚文化之都”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及可行性“东亚文化之都”对加强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带动城市文化建设,文化交流和外交意义远大于旅游发展的意义。

但文化交流与旅游活动密不可分,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必然带来人员跨国移动,进而促进跨国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活动。

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文旅融合旅游,可以促进东亚地区人员互访交流,使东亚乃至全球游客深度感受中华文化,提升中国在亚欧及全球的文化影响力。

“东亚文化之都”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可行性。

首先,政府机构改革为文旅融合提供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2018年,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指引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有了落地的基础。

其次,“东亚文化之都”文化传统、文化场馆等硬件设施,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软件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物保护与利用等有利于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建设。

最后,“东亚文化之都”要求地方政府为发展文化事业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提供资金保障,在评审标准中更是要求入选城市以“东亞文化之都(+城市名)”为主题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促进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

二、日韩“东亚文化之都”文旅融合发展经验日本和韩国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高,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较高,有较为成熟的国际旅游运营经验。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3年至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申报与评选工作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3年至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申报与评选工作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3年至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申报与评选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1.04.21•【文号】办国际发〔2021〕78号•【施行日期】2021.04.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3年至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申报与评选工作的通知办国际发〔2021〕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人文领域重要成果,对接“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相关要求,推动“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建设和我国城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启动2023年至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申报与评选工作。

评选工作将有针对性地分别选出中国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候选城市根据《“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和验收评分导则》有关要求进行城市创建工作,待创建工作结束后参与相应年度的“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和旅游部验收工作,验收后确定相应年度的“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

候选城市和当选城市将以“东亚文化之都”名义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参与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工作机制框架下相关活动,并可优先参与国家级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工作,可优先参与国家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海外旅游推广重点项目,可优先参与亚洲旅游促进计划相关项目实施,可优先参与亚洲地区文化和旅游年重点项目实施。

为做好有关工作,请各省(区、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文化和旅游厅(局)组织本省(区、市)2023年至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的申报工作,于2021年5月30日前向我部报送本省(区、市)申报城市材料。

具体要求请参考《“东亚文化之都”申报、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和验收评分导则》(详见附件)。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终审评选准备工作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终审评选准备工作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终审评选准备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09•【字号】咸政办发[2013]106号•【施行日期】2013.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终审评选准备工作的通知(咸政办发〔2013〕10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三国共同推进的区域文化合作品牌活动,咸阳市已入围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十大候选城市名单。

为做好终审评选准备工作,力争我市成功当选,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要意义申报“东亚文化之都”活动涵盖我市文化资源分布情况、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外文化交流水平等诸多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带动城市和市民更积极地参与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带动城市文化建设,激发城市活力,扩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切实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兴城。

做好“东亚文化之都”终审评选准备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增强我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创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兴咸”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是对我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集中检阅,必将极大地促进咸阳对外文化合作与交流,充分展示我市“中国第一帝都”的深厚历史文化魅力,有力地扩大咸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繁荣。

二、申报主题和主要活动以寻根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咸阳为申报主题,依据咸阳作为中国第一帝都的深厚历史,以及咸阳特有的帝陵文化背景,紧紧围绕“东亚文化之都”活动主题,以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为中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等文化元素内涵,突出展现咸阳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和美丽灿烂的现代文明。

西街故事

西街故事

西街故事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4年第3期93岁的杨飞岚站在自家屋顶看着西街,他希望多年的守候能够等来好的改变。

几年过去了,他只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宅坍塌,越来越多的邻居搬走。

本刊记者丁筱净我已经4年没走进过井亭巷了。

井亭巷70号是我家旧宅,也是爷爷和父亲长大的地方、十年前爷爷奶奶的住所。

井亭巷位于福建泉州古街道西街的南侧。

我对西街的记忆,还停留在幼年时巷口左侧的服装店、右侧的食品店及离巷子不远的一家叫做“567”的蛋糕店。

多年来,整条街道总是保持一种业态较杂、店铺狭小、道路窄小的状态。

坍塌吴少鹏是土生土长的泉州青年,这些年,他专心创作关于泉州传统文化的各种画作,成为描绘传统泉州的一枝新秀。

他理想中的西街,应保留其怀旧和诗意。

“西街有刚刚好的陈旧和市井味道,让我们在慢下来的时候可以遇见昨日的泉州。

如果你足够幸运住在这里,你肯定会对‘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意和烂漫了然于心。

”然而近年来,西街更像在垂垂老去。

街边的店铺更换率高,但总体以低档服装、餐饮、美甲、杂货店为主;窄小的双车道常被行人及各种轮子的车挤得水泄不通。

而西街两侧巷子里的老宅,也一座座年久失修,越来越多地坍塌。

爷爷那座狭窄而细长的房子并不是传统的闽南大宅院,而是“手巾寮”。

所谓的手巾寮,是泉州沿街巷古民居较为普遍的建造类型。

它纵向延伸呈带状:大门不过一米多宽,由两扇木门组成,进入后,先后经过门口厅、大天井、正厅、厅后房、小天井、大房、后房、窥脚、后尾或后落,由一条狭长的小巷串通而成。

距上一次进入爷爷奶奶的旧宅,已超过十年。

上世纪90年代,爷爷奶奶曾数次想将旧屋改建成两层或三层的水泥楼房,但当时政府已经不允许平房加高改建楼房。

经过权衡,一家人认为与其花大价钱整修旧宅,不如买商品房入住。

于是2001年,爷爷奶奶搬出生活了几十年的井亭巷。

然而2007年春节前,邻居打电话告诉我们,旧宅坍塌了。

知道这个消息,爷爷心情郁结,不久心脏病发,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最终还是在夏天离开了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东亚文化之都”终审举行
作者:郑娜
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60期
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終审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

评审活动上,太原、绍兴、敦煌、淄博、烟台等5个候选城市代表围绕“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创建工作及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陈述与答辩,来自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规划、对外文化交流、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传承与保护、文物保护利用、文化和旅游产业等领域的21位评审委员进行了认真评审。

拟于2020年12月在日本北九州市举办的第十二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三国文化部长将共同为当选城市正式授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