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分析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实施策略与要点分析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实施策略与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d8ecb2c77da26925c5b028.png)
升学率和学生 的分数 , 使在实验教学 中, 只注重学生对基本 知识的掌握 , 有些学校不设置实验课 , 对课本 :1 1 2~1 1 3
[ 2] 邵佳. 谈高 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 J ] . 文理导航
( 上旬 ) ,2 0 1 1( 8) :2 3 ~2 5
例如 ,在进行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实验 时, 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教师只需讲解实验设备 , 介绍实 验流程 ,让学生动手实验 ,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让
学园 I X U E Y U A N
2 0 1 4年 第 1 期
高 中化学探 究性 实验 的实施策 略与要 点分析
魏 继云 河北省 固安县第一 中学
【 摘 要 】 化学是高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化学实验对化学的学 习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 , 就
要开展好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本 文就高中化学探 究性实验的实施策略和要点进行 了分析,目的在于开展好高 中化学探究性实 验 的教 学工作 ,使 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行探 究性 实验 是对 自己创新 意 识和 严谨科 学 态度 的培 养 , 是
高 ,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 , 在进行钠金属在水 中的现象这个实验时 , 教师在 进行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分组 , 提出问题 , 根据学生 目 前 的认 知, 一种金属放入到水中后会 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分给每小 组一定量 的钠金属和装有水的器皿 , 让学生观察钠放入水中 的现象 ,各个小组进行讨论 , 选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在小 组发言结束后 ,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再次提 出问题 ,为 什么钠作为一种金属放入水 中后的现象与其他常见金属不 同,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 ,再次发言。在这个过程 中,同 学们通过 自己的探究实验 , 切身体会到钠放入水中后产生的 具体现象 , 并且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 , 不仅使学生掌握 了有关 的知识 , 还提高 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 促进 了其综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7f5435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e.png)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程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目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1. 实验设备和材料不足在很多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中,实验设备和材料的配备并不充分,甚至有些学校的实验室设备陈旧,甚至损坏严重。
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探究性实验课程中无法充分展开实验,不能获取足够的实验数据,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实验操作技能薄弱很多学生在接触化学实验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导致在实验课程中操作技能薄弱,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和学生的实验兴趣。
3. 实验课程缺乏趣味性一些教师在实验课程中只是单纯地完成实验目标,课堂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缺乏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能力探究性实验的核心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撰写实验报告,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在探究性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5. 实验安全风险在化学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学生和教师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就会容易发生事故,影响到学生的安全。
二、应对方法1. 提高实验设备和材料的配备学校应该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实验室设备和材料的充足配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2. 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技能培训课程,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技能。
3. 增加实验课程的趣味性教师在设计实验课程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或者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4.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报告能力学校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报告能力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
关于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关于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83fde7551810a6f524869e.png)
、
教 学模式 及教学案例
1 . 教 学 模 式
探究性 实验按 学生 的主 体活 动程 度可 分 为引 导探 究和 开放探 究两种 模式 。它的一般过程是 : 提 出问题 : 学 生 通过 阅读 相关 书籍 , 对 身边 相 关事
物进行 观察 , 对 生活现象 、 自然现 象或实 验产生好 奇 , 从 而进 行思考 , 提出有探究价值 的问题 。 假设 与猜想 : 在 已经掌握化学 实验 知识 的前 提下对 化学 实践实验进行总结 , 在遇到 问题 时根据 已掌握 的知 识对答 案 、 结果做好推理 , 进行结果假设 。 设计 实验 : 针对 探究 目的和 条件 , 设计 可 行性 的操 作 步骤 , 达到预期 目标 。 亲 自动手做 实验 : 获得 准确 的实 验 数据 , 操作 要 规 范, 现象和数据在记 录时不 能乱记 , 要 有科 学性 , 在 实验 中还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
7 , 溶液褪 色 ; 上述 溶 液 中继 续 滴 加 氢 氧化 钠 溶 液 至 过 量, 溶 液不变 红 。 结论 : 氯水 中含 氯 气分 子 , 具有 氧化 性 。氯气 溶 于 水发生化学反应 , 生 成 HC 1 和 HC 1 0。干燥 的氯 气没 有 漂 白性 。氯水 中存 在着强 氧化性 的 HC 1 O分 子 , 使之 表 现出不可逆的漂 白作用 , 因而 C a ( C 1 0 ) 。 是 市售 漂 白粉
分析得到结论 : 将集 中起来 的数 据与现 象利用 化学 知识 进行分 析 、 处理, 从 而得 出结 论 。再 和假 设进 行 比
较, 然后对与猜想不相 同的现象进 行解 释 。
课堂上 , 虽 然 教 师 用 事 先 已 构 建 好 的 模 式 进 行 授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eefc3ed9b89680203d82585.png)
教师 :演示 1物体下落 的运动 :1从 【 】 () 1 . 中飞行 的子弹( 在空 不计 空气 阻力 ) 得肤 浅 、 水 过地皮 湿 ” “ ,搞得 学生 似懂非 手 中释放粉笔头 。( ) 挂在线上 的重物剪 受到哪几个力 的作用 ? 2将 懂 ,学生就 很可能对知识 的正确 性产生怀 2马拉车 向前走 , . 马拉车 的力 和车拉马 断 。问: 为什 么物体会下落?物 体下落 的运 疑 。因此 , 在课堂 教学的问题设计 中 , 一定 动 轨 迹是 怎 样 的 ? 的力 哪一 个 大 ? 要注意 问题 的质量 , 做到每提出一个 问题都 3物体的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 上? . 学生 : 下 落 的 运 动是 在 重 力 作 用 下 物体 要 讨论 透彻 , 让学 生 口服 心 服 。 的 直 线运 动 。 三 、 绕 重 要 知 识 设计 问题 组 围 总之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 于“ 诱思 ” 教 师: 同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重 不 根 据学生思维定势仍 具有重 要作用 的 学起 于思 , 思源于疑。” “ 才 有 疑” 的物体下落快 , 还是轻 的物体下落快? 特点 , 于重 点知识 , 以围绕 它设计一组 即提问。“ 对 可 能 引起 刨根 问底 的“ ” 思 。因此教 师在 备课 教师 :演示 2 将面积相同的书和纸片 问题 。 【 】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8a6bd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9.png)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探究和发现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掘科学知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以下几点有效应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实践动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化学实验技能。
三、增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解答疑惑,教师也能及时地纠正学生误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四、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本身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检验实验结果,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
五、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点,也能够将学习到的化学实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297d53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9.png)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探究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和观察化学变化,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些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化学原理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和示意图等方式,形象生动地向学生解释化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
这些实验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己选取实验条件、控制实验参数、分析实验结果的实验项目。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不断思考、探索,并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化学实验探究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因此,教师在组织实验时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讨论实验结果,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集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和学习体验。
四、注重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学生需要搜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图表、统计和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分析数据,学生可以从中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五、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知识,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新颖的实验探究。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0f2df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0.png)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认识化学动力学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数量。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1. 烧杯、试管、搅拌棒等实验器材;
2. 稀盐酸、锌粉等试剂。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并快速搅拌;
3.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放出的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4. 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反应速率与时间的曲线。
五、实验问题:
1.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如何定义反应速率的大小?
六、思考与讨论:
1.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探讨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可能的解释。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
高中化学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edb9b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6.png)
高中化学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其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从而对化学现象和原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一、实验前的准备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本次实验的目标和内容,并与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板书、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实验有初步了解。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关于实验的问题和假设。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实验研究中来。
二、实验操作的指导在实验操作时,教师应当做好详细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遵守实验规范。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中的关键技能,如酸碱溶液的配制、制备实验试剂的方法等。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根据实验结果对他们的假设进行验证。
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让他们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讨论实验结果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进一步的探究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实验的归纳与总结在实验探究的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可以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实验中得到的新知识和发现。
这样的总结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知识理解,并为未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6a17e3f8c75fbfc77db281.png)
习之前学过 的水的 电离及 影响 电离 的因素。让学生 又一次复 习“ 降低水 的电离程度 ”的原因是:酸或者碱 电离 出了氢 离 子和氢 氧根离子 ,使溶液 中的氢 离子和氢氧 根离子 的浓度 增
能太 大 ,以引起学生强烈 的研究探索 学习兴趣 ,对 学生主动 学 习的 良好 习惯的培养也起着 很重要 的作用 。
4 . 实 验教 学 要注 重循 序 渐进 的 原则 。在 化学 探 究性 实 探 究性 实验 教学 重点 在于 指 导, 贵在探 究 的方式 。化学 探 验 的设 计 中 , 教师 应 当充 分 考 虑 学 生 的整 体 素 质 及 该 阶 究性 实验 ,是 以化学 实验 为基 础 的一种 探究 性活 动 。活 动
学 生 的 自主 创新 精神 和动 手实 践 能力 。
一
择 中 ,对其 难度 及可 行性 应 当着重 考虑 ,以确保 探 究性 实 平 ,探 究性 教学将 无 法达 到预 期 的 目的。作 为探 究性 实验 教学 的 重要特 征之 一 ,多元 整合 互 动教 学是 指教师 、学生 和实 验 内容之 间存 在着 和谐 愉快 的关系 。在 多元整 合 的互 动式 教 学中 ,学 生能够 在轻 松 的环 境氛 围 中学习 、巩 固所 学知 识 ,既可 以使 操作 技 能得 到一 定的锻 炼 , 同时 ,学 习
教学 实 践 】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 重庆市垫江 中学/ 张立 明
【 摘要 】探 究性 实验教学有助 于提 高学生的问题探 索能力 ,同 法 、使用装置都 需要 以强有力 的科学理论 为依据 。由于 高中 时还 可以引导 学生 了解更多的知识。 高中化学探究性 实验教学 化学需要探究的知识层面稍高,这就需要学生深层次地去挖 就是 以高中化学为基础进行 的探究式实验教 学。下面本文就对 掘,对探 讨的实验 结果要及时验 证。在化学探 究性活动 中, 探 究式实验教学在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 分析 。 【 关键 词】探 究性 实验 教学 高中化学 实践应用 探 究 , 其 本 质 是 一 种 求 真 活 动 的 具 体 过 程 , 通 过 “ 搜 寻、 调查 、研 究 、检 验 ”等 流程 ,提 出 问题或质 疑 ,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f0209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2.png)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铁和氧的化合反应,观察铁在氧气中的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产物。
实验材料:铁丝、点燃器、电子天平、玻璃管、细小粉末铁、试管、试管架、鉴别气体实验装置、试纸。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管中放入一小段铁丝,并用点燃器加热片刻,观察铁丝的变化。
2. 将试管中放入一小段细小粉末铁,加热,通过鉴别气体实验装置收集气体,并用试纸检测。
3. 将另一小段细小粉末铁加热至长时间燃烧,观察产生的化学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1. 铁丝在氧气中加热后发生红色的氧化反应。
2. 细小粉末铁在氧气中加热后生成的气体为氧气,氧气使试纸由蓝变红。
3. 长时间加热的细小粉末铁完全燃烧后,生成黑色的铁氧化物。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验证了铁和氧的化合反应,并且观察了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不要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危险情况。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室清洁工作,将实验器材收拾整齐放好。
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cbc3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8.png)
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和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两大组成部分。
探究性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探究性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如时间和资源成本高。
课堂教学在化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系统性地传授知识,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与课堂教学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良好的指导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探究性实验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有效的,为未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教师引导、结合、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文旨在分析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和劣势,探究教师引导的关键因素,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为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实验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劣势,以及教师在实施实验与课堂教学结合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方针和方法,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意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结合实验与课堂教学,提升化学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对实验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高中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和建议,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提升。
2. 正文2.1 探究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化学试剂,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4da7d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0.png)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高中化学课堂的探究性实验。
一、溶解度实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通过溶解度实验,可以研究不同溶剂对不同溶质溶解度的影响,从而探究溶解度与溶剂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溶质和溶剂,如盐和水、酒精和水等。
2. 取等量的溶剂,分别加入不同的溶质中,搅拌均匀。
3. 观察每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记录下实验结果。
4.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溶剂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
二、酸碱滴定实验酸碱滴定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溶液中的酸碱溶液,可以计算出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通过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酸碱滴定的原理,并掌握滴定的技巧。
实验步骤:1. 准备待测酸碱溶液和标准酸碱溶液,使用容量管分别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
2. 将待测溶液倒入滴定瓶中。
3. 用滴定管滴加标准溶液,每滴加一滴后轻轻摇匀。
4. 当待测溶液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停止滴定,记录下滴定的体积。
5.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三、气体生成实验气体生成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气体的性质和反应过程,了解气体的生成条件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气体的兴趣,培养其动手实验和观察现象的能力。
实验步骤:1. 准备与气体反应的试剂,如酸和碱、金属和酸等。
2. 将试剂放入反应瓶或试管中,并根据实验需要加热或激发反应。
3. 观察反应现象,记录下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性质和数量。
4. 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方程式,解释气体生成的原理。
通过进行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也能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50067c88bd63186bcebbcd7.png)
容巧妙地转化为 问题情景 ;而对问题情景 验 验 证 。学 生 通过 小 组 讨论 以后设 计 出以
2 . 多向 交 流 原 则 。
适宜性和新异性。 接 受知识 的教 学模 式 ,倡 导学 生主动参 的设置要有 目的性、 探究教学要把个别学 习、小组学 习、
② 向苯酚钠溶液中加入饱和 的 N a H C O 。
O
基本实验 : ( 1) 根据 实验现象 , 观 察、 记 录、
分 析或处理数据 , 得出正确结论 ; ( 2 ) 根据 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 ( 3 ) 能
绘制和识别典型 的实验仪器装置 图。 第三 , 设 问导疑得 当。
H I
。 u N 。 a
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 学生对实验
L I H U A J I A O Y U 圈丽
6 5
高 中化 学探 究性实验 教 学 的设 计 与实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 王 峰
关键词 : 高 中化学 探究性实验 原则 探究过程是围绕 问题而展开的 , 因此 , 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 ,首先应把教材内 教 师应 引 导 学 生 从 两 个 反 应 的 特 点——复分解反应人手设计实验方案 , 实 下方案 : ①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 N a C 0 。 溶液 ; 新 一轮基 础教 育课程 改革 的一个重 要 目标 , 就是要改变普遍存在 的学生被动 与, 自主学习—— 即探 究性学 习。 探 究式教 学方 式是 以探究 为主 的教
⑤+ N a z C O 3 一 + N a H C 0 3
人 O H
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 多种 多样 , 实验方 案相应 也会较 多 ,只要 无 明显失误或 不
妥, 均可 由学生通过 实验进行 验证 , 之后 教 师再将方案修 正完善。
高三化学化学实验的探究与创新思维
![高三化学化学实验的探究与创新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e7ce71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c.png)
高三化学化学实验的探究与创新思维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高三化学实验的探究性与创新性,并介绍相关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思路。
一、实验探究性的意义与要求实验探究性是指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设计等方式,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这种实验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探究性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创新思维:实验探究性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设计新的实验步骤或者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等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实验探究。
2. 强调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步骤的操作,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不仅包括实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能力。
3. 提倡合作学习:实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实验探究的案例分析下面以化学实验室中的酸碱中和反应为例,介绍一种实验探究的案例。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碱溶液的中和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不同浓度的碱溶液,分别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标记。
2. 取相同量的酸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碱溶液中,记录中和反应的时间。
3.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浓度碱溶液的中和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曲线。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对不同浓度碱溶液中和反应速率的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碱溶液的浓度,分析中和反应的速率变化情况,探究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可以用图表形式展示,通过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36530e1102de2bd96058858.png)
恻 厕
。
计
呈笙 第 7期 /
-
h- h扣 + 叶 和 和 扣 ■
中学生数理亿. 掌研版 和 扣 扣
工 工
和- hK t t
工 4 - 4
-
浅l 谈 i { 新 芒 l 1 I
,. 一 , J VI
教学 辜
t t t . 士 - _ ± .
( 二) 教 师 要 积 极 参 与 实 验 教学 改 革 , 挑 战 自我 , 提 高 实 验 教学实践能力. 1 . 提 高 实 验 教 学 实 践 能 力 实验教学能力不是实验能力 , 能做好 一个实验 , 不 等 于 能
度较大 , 即 使做 也没 有 信 心.
( 三) 学生希望教 师让他们 领会探 可使 学 生有 一种 亲切 感 , 感到化学并不 神秘 , 就 在 我 们 身
边 , 有 利 于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激 发
是设计好的 , 学生按方抓 药 , 实验结 果 只是机 械记忆 、 机 械 操
他 们 对 实 验 探 究 的 兴 趣. 并 能帮 助学 生“ 从 科 学、 技 术 和 社 会 相 互 联 系 的 视 角认 识 化学 ” , 从 历 史 和 现 实 的 结 合 上 了 解
式. 目前 , 我 国新 课 改 在 大 多 数 学 校 已 经 进 行 一 年 多 了 , 那 么 对新 课 标 实施 中 高 中化 学实 验 情 况 如 何 呢 ?经 调 查 发 现 :
新 的化 学 课 程 标 准 提 出 了 新 的 教 学 理 念 : 立 足 于 学 生 适 应 现 代 生活 和未 来 发 展 的 需 要 ,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力. 因此 , 新 课 程 下 的化 学 实 验 教 学 要 注 重 化 学 知 识 和 现 代 生 活 的联 系 , 化 学 实 验 的 内 容 选 取 于 日常 生 活 和 社 会 生 活 中 的许 多化 学 现象 , 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 常见的化学 物质 ,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90ec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d.png)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简介本文档旨在设计一种探究型研究活动,以提高高中化学学科的研究性研究水平。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索,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设计方案1. 活动主题: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2.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3. 活动步骤:- 步骤一:简要介绍活动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步骤二:分组讨论,学生自行构思实验方案。
- 步骤三:学生准备实验所需材料,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 步骤四: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并整理成图表或图像。
- 步骤五:学生分析、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提出结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 步骤六: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
- 步骤七:教师进行扩展和引导,概括总结相关理论知识。
- 步骤八:鼓励学生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或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和试剂:根据实验方案确定。
2. 相关学科教材或参考书:提供学生参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学生手册:提供实验步骤和研究指导,便于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2. 学生展示和交流: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和展示的质量,评估学生对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结束语通过设计这种探究型学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实验兴趣。
通过自主构思实验方案、实践操作和结果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并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实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浅析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8c4516fc4ffe473368abf4.png)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浅析山西省和顺县第一中学校032700【摘要】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不同于实验改进,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针对教育理念的改革,是为了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结论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转变的改革。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育功能1.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1.1探究性实验教学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慧潜力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
1.2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是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养成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2.1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
以实验为载体学习化学是有效的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使化学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方案→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反思是探究性实验的几个重要环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质疑、辨析、实验、思索,并在探究中深入理解,综合应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提出问题浓、稀硝酸反应?那么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又有什么显著区别呢?3.2探究实验望。
随即,教师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
学生实验前教师应讲清该试验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作好观察记录。
3.3观察记录ht6ss〗〖bg(!〗〖bhg4,fk15,fk7,fk7〗条件10ml 12mol/l hno3加1克铜〖〗10ml 4mol/l hno3加1克铜〖bhg2,fk15,fk7,fk7〗铜片表面〖〗〖〗〖bhg2,fk15,fk7,fk7〗溶液颜色变化〖〗〖〗〖bhg2,fk15,fk7,fk7〗反应速率变化〖〗〖〗〖bhg2,fk15,fk7,fk7〗试管上部空间气体颜色变化〖〗〖〗〖bhg2,fk15,fk7,fk7〗试管外壁触觉变化〖〗〖〗〖bg)〗.即:(a)为什么浓硝酸跟铜片反应后得绿色溶液,而稀硝酸跟铜片反应后得蓝色溶液呢?(b)、为什么反应速率”慢快慢”的变化?(c)、为什么试管上部颜色变化有明显差异?(d)、为什么反应后触摸试管外壁热感不同?从上面“由表及里”的剖析后,就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7607971711cc7930b7164b.png)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 第一篇: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思维研究实验创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激活学生思维,能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是有益的。
实验创新;思维;实验著名科学家说过实验是实施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形式,高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概念、原理,便于挖掘学生的潜力。
结合点滴教学实践,说一说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合理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书上的好多实验,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它只是一味地模仿,按照已设计的方案比着葫芦画葫芦,要学生理所当然地接受事先已知的结论。
慢慢的,就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想如果把书上的实验稍加改动,我想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会始终处于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实验,主动观察实验,主动思考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不但能帮学生获取基本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把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问题变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浓硫酸的黑面包实验:把25克蔗糖放入100mL的烧杯中,滴加5~6滴水,再滴加20mL左右的浓硫酸,搅拌一会把一根玻璃棒插在烧杯比如,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实验时,我让学生实验。
由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后。
我提问题。
通过提问、释疑能很好地促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自己实验成功后,就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
三、经常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经过多次验证的,都是经典实验。
这些实验在新授课的导入中,重难点的突破作了精心安排,给学生认识、理解、巩固深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但长此以往,高中化学实验的安排作用就是验证和巩固化学知识的一种手段了,缺少对知识的深入研讨,不少实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有可能阻碍学生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分析
摘要: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适用与化学这种实验较多的课程。
在新课程体系下,构建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73-01
一、“化学实验探究”的内涵
化学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一种物质的性质,组成及特征,其特点是根据试验验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实验现象、变化及结果。
实验探究的模式一般为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制订计划一进行实验一收集证据—解释与结
论一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迁移与应用。
实验探究的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是一致的,符合中学生的探究心理。
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科,它不仅不限制学生思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设计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诸多探究要素构成的。
在课堂 45 分钟的学科探究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含盖所有的要素,根据需要,只要抓住问题、探究过程、表达与交流和得出
结论,就可以完成探究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中,常用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1、策略一:原理导向型教学策略
原理导向型策略是根据化学实验内容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
这是一种整体性策略,从全局来把握,理清问题的已知情况和目标之间的联系,摆脱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局部问题,使问题简洁化,明了化,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清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
酸的一种定量实验,其理论依据是 c1v1=c2v2从而得到。
由于 c1为已知浓度,那么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关键就是如何准确得到 v1、v2的数据。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要得到 v1、v2的准确数据,对实验仪器有什么特殊要求,如何知道酸碱正好中和,即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选择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让学生自己选择酸碱指示剂并进行酸碱中和滴定。
这样教学即使学生滴定过程有误,也会有所收获,从知识角度来说,学生知道了滴定管的设计原理,并体会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从能力上来说,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将来很容易就能理解诸如滴定误差分析、氧化还原滴定等知识内容。
2、策略二:样例引入型策略
样例引入型策略就是将已有的学生已知的实验解决方法迁移到
新的未知实验中。
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实验者在具有一定的实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后通过知识迁移,在未知实验中加以应用,从而将相关知识内化到长期记忆中,比较适用于具有相似性的系列知识总结中。
例如:实验发生装置的选择。
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已知的许多高中重点实验的发生装置特点,例如:制备氢气和二氧化碳所用的启普发生器;制备氧气所用固——固加热型实验发生装置;制备氯气所使用的固——液加热型发生装置;制备乙烯的液——液加热型确定温度发生装置;等等,分析清楚这些种类的发生装置设计特点、对药品、条件的要求等。
然后,对于学生还未知的目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其药品,条件等因素。
最后,学生自主选择药品和实验仪器,自主完成气体的发生和制备等。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有能力自主分析许多高中不属于学生实验的演示实验和趣味实验等,譬如:铜和稀硝酸制备一氧化氮、石油的分馏实验、乙醚的制备实验等。
自主设计诸如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的要求较高的实验,要知道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像教师,他们的思维不受很多已知知识的限制,是一种放松状态,某种程度上是无限的。
3、策略三:情境分析型策略
实验者并不是单纯凭抽象思维来决定实验中要用什么仪器、药品等,而是根据教师根据所需教学情境而提供的实物来选择。
当然,这要求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是合适的,不超出所有学生知识和能力范围的。
在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对于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学
生来说,由于其具备分析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对实验仪器和药品具备一定的选择性,实验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二、对于缺乏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实验具有一定盲目性,实验者不能从认知结构中提取正确的知识点。
而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预见性、计划性都不强。
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做过一下实验:在学习《铝热反应》内容时联系定向爆破,其原理是利用铝热反应的高温来熔断大楼的承重墙的地基,从而实现定向爆破,再让学生讨论铝热剂的其他用途,通过真实具体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而后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习效果比直接告诉学生概念好得多。
在进行《二氧化硫》教学时,可先向学生介绍酸雨的污染现状及危害:空气质量日报等知识,引出酸雨的罪魁祸首——so2,让学生扩大知识面的同进增强了环保意识,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结语
教学是为了学生而服务,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进行,应突出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要,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到自主创新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成为唤醒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