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企业育种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种猪场育种计划书

种猪场育种计划书

种猪场育种计划书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条:项目概述a. 项目背景① 当前养猪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挑战。

② 优质种猪的培育是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③ 甲乙双方联合开展种猪场育种项目,以满足市场需求。

b. 项目目标① 在一定时间内实现高品质种猪的培育。

② 通过科学的育种技术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

③ 推动种猪品质的持续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c. 项目范围① 包括种猪的选择、配种、繁殖及后期管理。

② 涉及种猪的健康检查与疫病预防。

③ 设定详细的育种计划和管理制度。

第二条:双方责任a. 甲方责任① 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

② 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施监控。

③ 保障项目所需资金的按时到位。

b. 乙方责任① 负责种猪的日常管理与护理。

② 提供相关的育种技术培训与指导。

③ 协助甲方进行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c. 双方共同责任① 定期召开项目进展会议,及时沟通信息。

② 共同研究制定育种标准及评价指标。

③ 确保信息共享,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良性发展。

第三条:保密条款a. 保密义务① 双方承诺对在本协议中获取的所有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②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相关信息。

③ 本保密义务在本协议终止后仍然有效。

b. 保密信息的定义① 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资料、育种方案、市场数据等。

② 所有与本项目相关的书面及口头信息均视为保密信息。

③ 双方在实施协议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新信息也应保密。

c. 保密责任的界定① 任何一方如违反保密条款,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猪站工作计划及目标

公猪站工作计划及目标

公猪站工作计划及目标一、工作计划为了提高公猪站的育种效率和生产水平,制定以下工作计划和目标:1. 猪只管理(1)加强种猪的选配,选取符合品种标准和生产要求的公猪进行繁殖。

(2)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保证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

2. 繁殖计划(1)制定繁殖计划,合理安排公猪的交配和配种时间,确保猪只的高效繁殖。

(2)加强对怀孕母猪的管理,保证胎儿的健康生长,并提前做好产前产后护理工作。

3. 疾病防控(1)加强猪只的疫病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猪只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2)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猪只的疾病问题。

4. 饲料管理(1)合理配制猪只的饲料,保证猪只的营养需要。

(2)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的现象。

5. 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的公猪站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6. 生产目标(1)提高公猪站的生产水平,不断优化繁殖群体,提高出栏猪只的质量和数量。

(2)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利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猪只的繁殖率和成活率,确保猪只的生产效益。

2. 提高猪只的出栏重和品质,提高猪肉的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3. 确保公猪站的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推动公猪站的发展和进步。

5. 做好公猪站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猪肉的认知和接受度。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相信公猪站的育种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畜禽育种项目工作计划

畜禽育种项目工作计划

畜禽育种项目工作计划畜禽育种项目工作计划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工养殖的不断发展,畜禽养殖已成为人类获取动物产品的主要手段。

然而,在现代化的养殖过程中,畜禽育种工作愈发重要。

育种可以大大提升畜禽的肉类、蛋类、乳类等商品价值,帮助养殖户提升利润,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安全、高品质的食品。

二、项目目的本计划旨在通过畜禽育种的方式提升养殖区域内的畜禽品种质量,使之更加适应当地的环境和市场需求,为养殖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项目内容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畜禽育种的三个阶段,即选配、繁殖和测试。

1.选配选配是畜禽育种的首要阶段,其目的是选择出更为优异的品种,减少不良的基因遗传。

在选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不宜盲目引进外来品种。

(2)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优良、生长迅速、产量高的品种。

(3)在选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父、母动物进行检测,如体型、产量、繁殖能力等方面的检测,确认基因优异的父母动物。

(4)对选配好的父母动物进行基因检测,确定优异的基因配对。

2.繁殖繁殖是将选配好的父母动物进行交配、繁殖的过程。

在繁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父母动物的健康状况,如果存在任何疾病或异常,需要进行隔离或及时治疗。

(2)确保合适的饲养环境,包括营养均衡的饲料、清洁卫生的饲养环境。

(3)定期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如山羊的月经周期、鸡蛋的孵化等,确保繁殖的成功率。

3.测试测试是育种的最后一阶段,通过对育种出来的品种进行测试,确认品种的质量。

(1)对育种出来的品种进行饲养测试,测试其生长速度、肉质、产蛋等数据。

(2)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基因特征和血缘关系。

(3)进行统计分析,确认其经济效益。

四、时间安排本计划将根据养殖区域不同的季节特点,将畜禽育种的三个阶段分别安排在春季、夏季、秋季三个时段。

1.春季 (1) 选配:3月份开始,持续至4月份结束。

(2) 繁殖:4月份开始,持续至5月份结束。

(3) 测试:5月份开始,持续至6月份结束。

种猪育种专项方案

种猪育种专项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1目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使正大种猪选种选育逐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特制订本《方案》。

2 参考文件《中国畜牧法》、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全国种猪遗传评定方案》《GB22283- 长白猪种猪》、《GB22284- 大约克夏猪种猪》、《GB22285 - 杜洛克猪种猪》、《NY/T820-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822-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适用于兰州正大食品景泰分企业下属原种场、扩繁场、站。

4 职责4.1 本《方案》由兰州正大食品景泰育种中心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善。

4.2 各养殖场负责实施,并在过程中提出改善、修订意见和提议。

4.3 育种中心负责指导、监督。

4.4 企业其它相关部门给予配合。

5 繁育体系计划及职能关键群扩繁场扩繁场商品场商品场商品场商品场公猪站商品场5.1 关键场:全部喂养美国引进纯种猪,在金字塔最高端。

10 资料统计、整理保留10.1 数据资料由专员负责搜集、保管和整理。

10.2 全部数据资料,均需正确地进行统计。

统计表一式两份,一份归档保留,一份现场使用。

10.3 全部育种相关数据全部录入到电脑猪育种软件,并进行立即遗传评定。

10.4 采取国家猪联合育种标准,进行系谱档案和测定数据登记格式登记。

10.5 附:数据登记样式*公猪用M、母猪用F 表示。

生长性能测定统计A表示A超系列、B 表示B 超系列。

母猪繁殖性能统计* 以最终配上日期和公猪为准。

** A 为人工授精,N 为自然交配,B 为同一情期同时使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

11 种猪档案登记11.1 基础群种猪判定和登记:根据品种标准,对本场关键群和繁殖群种公、母猪逐头进行判定,并将结果填入《种猪档案卡》中。

11.2 制订系谱图:根据种猪亲缘关系,编制系谱图,并依据系谱图标明亲缘关系,制订本场种猪选配方案,进行选种选配,控制近交系数。

11.3 耳号编制:种猪按全国统一编号,编号在出生后12 小时内进行,实施终生制。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计划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计划

猪育种公司育种工作计划一、育种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养猪生产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过渡,特别是近年来,福建已由生猪缺口转为调出省份,因此,生猪品质的改良及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已成为消费者及养猪业者的首要追求目标。

种猪选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遗传素质的好坏虽是种猪质量高低的基础。

在满足猪只营养需求、规范猪群饲养管理、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和先进的测定评估方法,缩短选育周期,加快选育进展,培育体型外貌好、生产性能高、猪群整齐、遗传稳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种猪,是种猪生产企业的首要任务。

根据福建省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特点,在福建省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牵头,制定出统一的种猪场内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选留的计划和技术规程,统一场内测定的设施、性状、程序、工具与方法,统一遗传评估软件,统一建立种猪育种与管理信息系统;讨论实施资源共享办法;共同安排专门化品系培育等,通过省内各市、县以及规模种猪场实施严格测定、系统的数据汇集、分析、准确评估、强度选择,培育出优秀的专门化品系以及配套系的种猪。

搜集福建省的种猪情况,明确长白、大白以哪个为父系、哪个母系,确定完后,我们可以进行杂交组合试验,培育配套系。

例如我公司先培育专门化品系:在保持大白猪基本体型、外貌的基础上,以生产性能为改进重点,结合氟烷基因检测的选育,探索培育适应本区域条件、性能优良的大白新品系。

同时,保持和改良长白与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优良性状,巩固长白猪繁殖性能好的优点,进一步加强两品种后躯腿臀比例、四肢粗壮结实性的选育,满足客户对本猪种的父系利用。

⑴体型外貌大约克猪:被毛全白(允许额头眉间有小暗斑);头型清秀,颈细脖长,无下垂腮肉;体型长,背腰平直,腹线具有母系猪特点,乳头数7对以上,排列整齐,前躯宽,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结实。

长白与杜洛克猪体型外貌均符合本品种特征,要求体长背宽、腿臀丰满、四肢粗壮结实,具有父系猪明显特点。

陆川猪的育种计划

陆川猪的育种计划

陆川猪的育种计划
陆川猪的育种计划主要是针对提高陆川猪的生产力和肉质品质而展开的。

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种:选取生长速度快、体型壮、抗病性强、肉质优良的陆川猪作为种猪,进行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

2. 饲养管理:对种猪和育肥猪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精准饲喂、疾病预防、环境卫生等方面,保证其生长健康,提高生产效益。

3. 基因改良: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将陆川猪的优良基因进行改良和组合,培育出更加适应当地气候和饲养环境的新品种。

4. 种猪供应:加强陆川猪种猪的留种和推广,提高良种猪的供应量,帮助农民提高养殖收益。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陆川猪的生产力和肉质品质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肉类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育种师工作规划范文

育种师工作规划范文

一、前言作为育种师,肩负着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和自身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规划。

二、现状分析1. 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但育种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2. 育种师队伍规模较小,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3. 育种技术研究与创新不足,育种手段较为传统。

三、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畜牧业发展战略,以提高育种水平为核心,强化育种师队伍建设,推动育种技术创新,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工作目标1. 提高育种师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育种师队伍。

2. 加强育种技术研究与创新,提高育种水平。

3. 优化育种资源配置,提高育种效益。

4. 推广先进育种技术,助力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

五、具体措施1. 加强育种师队伍建设(1)开展育种师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2)选拔优秀人才,充实育种师队伍。

(3)建立健全育种师考核评价体系。

2. 加强育种技术研究与创新(1)开展育种技术研究,攻克育种难题。

(2)引进国外先进育种技术,提高育种水平。

(3)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育种技术创新。

3. 优化育种资源配置(1)加大育种投入,提高育种资金使用效率。

(2)合理布局育种基地,提高育种规模。

(3)加强育种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

4. 推广先进育种技术(1)举办育种技术培训班,提高基层育种人员水平。

(2)开展育种技术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3)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育种技术。

六、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2年):重点开展育种师队伍建设,提高育种水平。

2. 第二阶段(3-4年):加强育种技术研究与创新,推动育种成果转化。

3. 第三阶段(5-6年):推广先进育种技术,助力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

七、总结通过以上工作规划的实施,力争在短时间内提高我国育种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育种技术研究与创新,优化育种资源配置,推广先进育种技术,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xxxxxx有限公司种猪育种方案

xxxxxx有限公司种猪育种方案

XXXXXX有限公司种猪育种方案一、目的和意义为加快猪群遗传进展,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培育优质、安全、高效的种猪,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制订本方案。

二、选育目标1、大白选育目标着重选育繁殖性能、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

窝总仔数年均进展0.1头;100kg体重日龄年均进展Id;母系指数年均提高1。

2、杜洛克选育目标着重选育生长速度、瘦肉率。

100kg体重日龄年均进展1.3d;校正背膘维持在10.0mm以下;窝产总仔数年均进展0.05头;父系指数年均提高1。

3、长白选育目标着重选育繁殖性能、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

窝总仔数年均进展0.1头;100kg体重日龄年均进展Id;母系指数年均提高lo三、种猪选留标准1、大白选留标准以母系选育为主,主选繁殖性能,兼顾生长性能。

①、母系指数:公猪3110,母猪N95②、总产仔数:>11头;EBVN0.1③、100公斤体重日龄:公猪W170d;母猪W175d;EBVWT.0④、21日龄重:^7.0kg⑤、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

头部清秀,无肉腮,皮毛光亮,体形匀称;肢体粗壮,背腰宽平直;有效奶头14个以上,排列均匀,腹线良好;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2、杜洛克选留标准以父系选育为主,主选生长性能①、父系指数:公猪N110,母猪,95②、100公斤体重日龄:公猪W168d;母猪W175d;EBVW—1.0③、校正背膘:公猪^9.5mm,母猪^10.5mm;EBVW-0.1④、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

毛色以棕红色为主,肢体粗壮,腿臀肌肉丰满发达,体躯高大;有效奶头数12个以上,排列均匀;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3、长白选留标准①母系指数:公猪3110,母猪N95②总产仔数:>11头;EBVN0.1③100公斤体重日龄:公猪W170d;母猪W175d;EBVW-1.0④21日龄重:^7.0kg⑤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

头部清秀,无肉腮,皮毛光亮,体形匀称;肢体粗壮,背腰宽平直;有效奶头14个以上,排列均匀,腹线良好;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目录第一章、育种目标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第七章、环境保护附件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种猪场育种方案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

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

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

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

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

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加系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

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

种猪场育种方案的制定与高效育种-王立贤XXXX广西会议

种猪场育种方案的制定与高效育种-王立贤XXXX广西会议

1.32
3.20%.1,2,3胎,所有4胎 38 28 20 14
1.44
4.20%.1,2,3,4胎,所有5胎 35 25 18 13 9 1.56
建议大白猪、长白猪的选育采用方案2、3 ,杜洛克采用方案2或方案1
我们也可以加大育种核心群的淘汰率,3、 4胎的母猪都不选留,这样可以使世代间隔 更短,但在测定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淘汰 需要增加留种量,会降低选择强度。
L
测定数量:直接关系到选择强度,同时也与选择准确性相关
选择的准确性与育种数据
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
性状
窝活产仔数 21日龄窝重 达100kg日龄 背膘厚 饲料转化效率 平均日增重 综合选择指数
加性遗传标准差(遗传变 异) 0.96仔猪数/窝
3.20kg 7.69天
0.15cm 0.14kg饲料/kg 增重
3年
2.46 2.67 2.88 3.08 3.29 3.54
如果最近几年一直坚持选育,可以直接将3 、4胎以内的母猪组成核心群
育种核心群可由多个场组成,共同组成一个 比较大的育种基础群,实施统一的测定规程 和育种方案,这有利于提高遗传进展。由多 个场组成育种核心群,每个场的育种核心群 数量可以根据场的规模情况灵活安排,建议 每个场纯种群的55%~65%作为核心群。
-1.54 -0.054 0.001 0.058 0.349 0.189 0.249
-7.7
100 kg日龄
-.27
kg/kg
.005
% (分级预测)
0.29
sq cm
1.8
mm
1.0
mm
1.25
每窝F1母猪的总产仔数
2011/2012丹育核心群公、母猪生产成绩

猪场重点工作计划模板范文

猪场重点工作计划模板范文

猪场重点工作计划模板范文1. 综合目标猪场整体目标:实现年销售收入增长20%,利润率提高5%。

猪场发展目标:加强猪类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猪肉质量和产量;推进猪场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生产,提升猪场效益。

员工目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2. 重点工作一:品种改良和繁育工作目标:培育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力强、肉质优良的猪种,使猪场的肉品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具体措施:- 加强品种改良研究,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参与重点品种的选育繁殖。

- 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加强良种保护,增加育种基地建设投入。

- 推进胚胎移植技术应用,提高繁殖效果。

3. 重点工作二:生产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工作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猪场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具体措施:- 实施生产线自动化,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 建设数字化猪场管理系统,实现对猪场的生产、质量、成本和销售等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对猪群的精细化管理和生产过程的可视化。

4. 重点工作三:疾病防控和保健养殖工作目标:降低养殖风险,减少疾病发生和死亡率,提高猪场生猪的健康水平和免疫力。

具体措施:- 健全健康监测体系,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方案,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管理。

- 强化预防性养猪,加强猪群免疫保健,提高猪群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 加强饲料安全和用药管理,控制抗生素滥用,保障生猪肉品质和安全。

5. 重点工作四:员工培训和管理工作目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建设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

具体措施:- 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加强员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 健全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管理,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

6. 重点工作五: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工作目标: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猪育种年度工作计划

猪育种年度工作计划

猪育种年度工作计划一、背景猪是人类主要的畜禽之一,因其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肉质好等优点,一直被人类所重视。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猪育种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改进猪的品种,猪育种年度工作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1. 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通过精选饲养的种猪,提高种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提高繁殖效率和繁殖率。

2. 提高猪的抗病能力:选择抗病性好的种猪,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对猪的影响。

3. 提高猪的经济效益:通过改进品种,提高猪肉的品质,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

三、具体工作1. 选配种猪:通过对猪的性状和遗传背景的分析,选配优良种猪。

通过测定体重、体高、体长、毛色、背膘厚度、背膘面积等指标,以及畜群性状的评价,综合选配优良种猪。

2. 优选后代:通过对后代的选配评估,挑选符合优良性状的后代猪,进一步改进品种。

3. 疾病防控:加强疾病防制工作,控制肠炎、猪瘟、猪鼻疽等传染病的传播。

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4. 猪场管理:加强猪场管理,提高饲养水平,提高饲料利用率。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提高种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四、实施计划1. 选配种猪:每年根据猪的性状和遗传背景进行选配,留种的种猪要符合一定的标准,确保品种的优良性状。

2. 优选后代:根据种猪的后代进行挑选,每年挑选出一批优良后代猪,作为种猪的后备。

3. 疾病防控:定期对猪场进行疾病检测,加强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在发现疾病时,立即进行隔离和治疗。

4. 猪场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的饲养质量。

定期对猪进行体重测定和肉质评价,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五、经费预算1. 选配种猪:每年投入选配费用5000元。

2. 优选后代:每年投入优选费用3000元。

3. 疾病防控:每年投入疫苗接种和疾病治疗费用10000元。

4. 猪场管理:每年投入管理费用20000元。

六、预期成效通过猪育种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提高猪肉的品质,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

种猪育种方案[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方案]
3、测定A超、B超(马蹄形或长方形探头)各一台
4、电子笼称2台(带笼)(50-100Kg1台、100kg-200kg1
台)
5、皮尺、有角尺各一个
6、GBS最高级别软件1套(能与猪场联网、升级)Headsman育种软件1套
7、进口不锈钢耳缺钳四个
8、耳孔钳四把
9、耳标及耳标钳(安乐福)
10、选猪记号笔若干(蓝、黑、绿、橙、紫各一盒)
显病患、体型有严重损征者如体长过短、肚囊过肥、后躯欠发达等先行淘汰出售。在符合质量性状要求前提下,以100千克重日龄、背腰厚、总产仔数,以及眼肌面积、眼肌厚为选择重点,结合体尺测定和外貌评分,同时结合父母成绩、同胞或半同胞测定指标、资料进行综合评定,并按指数高低进行严格的选优汰劣。
第四第五阶段选育由育肥舍组长、育种小组负责,组长、统计员、场长对猪只选育进行确定并填写测定耗料记录表等表格。要求每周对(85—105千克)体重范围内的育种测定猪进行测定,由育种员育成舍组长组织本组饲养员共同完成。育种录入员及时将测定记录入育种软件进行育种值的计算,并将数据备份上传总部。<6>、第六阶段选择与淘汰
6、优秀血缘尤其是血缘稀少者
后代全留。
G、在10日龄左右去势1次,一般产仔数>7头(上白、大
白)公猪留2—4头,杜洛克原则上不去势,除非有疝
气,竖耳等遗传缺陷的进行去势。<2>、第二阶段选种与淘汰(断奶二选)
在断奶前7天(21—28日龄)进行二选,去势、佩戴耳牌。此时主要对同窝仔猪的整齐度和个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外形等进行选择。根据选择结果进行挂牌(进入核心群)
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因此要求按“周上产节律”安排工作,对各阶段进行严格选留,以求适时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种猪。

畜禽育种项目工作计划

畜禽育种项目工作计划

畜禽育种项目工作计划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为了提高畜禽的品质和产量,育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制定了畜禽育种项目工作计划,以提高畜禽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一、项目背景畜禽育种项目是为了提高畜禽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已成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是畜禽品质和产量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制定了畜禽育种项目工作计划,以提高畜禽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项目目标1.提高畜禽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培养畜禽育种人才,提高育种技术水平。

3.推广优良品种,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三、项目内容1.选育优良品种。

通过对畜禽品种的筛选和培育,选育出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

2.建立畜禽育种基地。

建立畜禽育种基地,提供良好的育种环境和设施,为育种工作提供保障。

3.开展育种研究。

开展畜禽育种研究,探索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4.推广优良品种。

通过各种途径推广优良品种,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5.培养畜禽育种人才。

通过培训和实践,培养畜禽育种人才,提高育种技术水平。

四、项目实施1.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和责任人。

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4.定期进行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五、项目效益1.提高畜禽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推广优良品种,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3.培养畜禽育种人才,提高育种技术水平。

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

六、结语畜禽育种项目是提高畜禽品质和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将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管理和沟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猪育种年度工作计划

猪育种年度工作计划

猪育种年度工作计划一、引言猪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猪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年度工作计划旨在指导和推进猪育种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猪育种的水平和效益。

二、现状分析1. 猪种改良不足:当前我国猪育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猪种的繁殖力、生长速度、肉质品质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2. 猪育种管理不规范:在繁殖、饲养、疫病防控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猪育种工作的效果。

3.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升高,市场对猪肉品质和品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猪育种工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目标与任务1. 目标:以提高猪种改良水平、强化猪育种管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为目标,进一步推动猪育种工作的发展。

2. 任务:(1)改良猪种:通过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肉质品质优良的猪种,并对其进行改良,提高猪的繁殖力、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2)加强猪育种管理:加强对猪种的繁殖、饲养、血缘追溯等方面的管理,规范猪育种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3)调整猪育种策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猪育种的方向和重点,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肉猪品种的培育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1. 改良猪种(1)选择适应性强的猪种:根据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猪种,以提高猪的生存能力和生产性能。

(2)改良猪种的选育:通过遗传学和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肉质佳的猪种。

(3)加强猪品种的评价:建立健全的猪品种评价体系,对改良后的猪种进行全面评估,为进一步改良提供依据。

2. 强化猪育种管理(1)加强猪种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定期体检,加强对繁殖状况和性能的监测和评估,为繁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规范猪饲养管理:加强对猪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的管理,优化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种猪繁育创业计划书

种猪繁育创业计划书

种猪繁育创业计划书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猪肉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猪肉数量庞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目前我国的猪肉供应严重不足,尤其是在良种的供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为了满足市场对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建立良好的猪繁育产业链,提高良种的供给能力,保障猪肉的供应量。

一方面,猪繁育行业的收益丰厚,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

另一方面,投资在猪繁育行业也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项目介绍本项目将在农村地区大规模建立现代化的猪场,主要以优质种猪的生产、培育和销售为主要经营内容。

利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种猪的产量和质量,并结合市场需求,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猪肉。

具体经营范围包括:1. 选育和饲养种猪: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优良的种猪品种,并通过科学的饲养技术,提高种猪的生产效率和肉质质量。

2. 猪肉生产和销售:养殖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猪肉,并通过现代化的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广到城市及乡村地区。

3. 生猪屠宰加工:与当地屠宰场合作,实现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提高产值和经济效益。

三、市场分析1. 消费需求:据统计,我国猪肉消费量一直居世界第一。

当前猪肉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高质量的猪肉更受市场青睐,在城市及乡村地区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 行业竞争:虽然国内的猪繁育行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养殖环境差、技术水平低等,但近年来猪繁育行业仍然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

在这种大背景下,新兴养殖企业可以通过创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政策支持:国家农业政策不断优化,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对猪繁育业的扶持力度,为猪繁育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投资规划1. 总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约为2000万元,主要用于场地选址与土地流转、建设及改造猪舍、引进先进设备、购置种猪和饲料等。

2. 投资回报分析:根据市场调研,项目的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到5000万元,投资回报周期在3-5年。

猪场种猪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猪场种猪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一、引言种猪是猪场生产的核心,种猪的繁殖性能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猪场种猪的健康、繁殖能力,提高猪场生产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1. 确保种猪群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2. 提高种猪繁殖性能,降低繁殖成本。

3. 优化种猪饲养管理,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三、工作内容1. 种猪健康管理(1)定期对种猪进行驱虫、疫苗接种,预防疾病传播。

(2)加强猪舍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3)观察种猪健康状况,对出现异常的种猪进行隔离治疗。

2. 种猪繁殖管理(1)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确保配种分娩率达到85%以上。

(2)观察母猪发情表现,及时进行配种,提高受胎率。

(3)对公猪进行人工授精训练,提高授精效果。

3. 种猪饲养管理(1)根据种猪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营养需求。

(2)合理安排饲料喂量,采用少给勤添、先粗后精的方法。

(3)保持饲料品种的稳定性,避免突然变动。

4. 种猪淘汰与更新(1)根据母猪平均使用年限为3.5年以上,公猪2年,淘汰繁殖性能下降的种猪。

(2)全场母猪更新率为25%~35%,公猪为50%,确保猪场种猪群体年轻化。

5. 日常巡查与记录(1)每天对猪舍进行巡查,观察种猪健康状况、繁殖情况。

(2)做好种猪繁殖记录,为猪场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四、工作要求1.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种猪饲养管理的认识。

2. 建立健全种猪饲养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3. 定期对种猪饲养管理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调整工作计划。

五、总结通过实施本计划,提高猪场种猪饲养管理水平,确保猪场生产稳定、高效。

同时,加强种猪繁殖性能,降低繁殖成本,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育种公司育种工作计划一、育种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养猪生产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过渡,特别是近年来,福建已由生猪缺口转为调出省份,因此,生猪品质的改良及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已成为消费者及养猪业者的首要追求目标。

种猪选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遗传素质的好坏虽是种猪质量高低的基础。

在满足猪只营养需求、规范猪群饲养管理、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和先进的测定评估方法,缩短选育周期,加快选育进展,培育体型外貌好、生产性能高、猪群整齐、遗传稳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种猪,是种猪生产企业的首要任务。

根据福建省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特点,在福建省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牵头,制定出统一的种猪场内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选留的计划和技术规程,统一场内测定的设施、性状、程序、工具与方法,统一遗传评估软件,统一建立种猪育种与管理信息系统;讨论实施资源共享办法;共同安排专门化品系培育等,通过省内各市、县以及规模种猪场实施严格测定、系统的数据汇集、分析、准确评估、强度选择,培育出优秀的专门化品系以及配套系的种猪。

搜集福建省的种猪情况,明确长白、大白以哪个为父系、哪个母系,确定完后,我们可以进行杂交组合试验,培育配套系。

例如我公司先培育专门化品系:在保持大白猪基本体型、外貌的基础上,以生产性能为改进重点,结合氟烷基因检测的选育,探索培育适应本区域条件、性能优良的大白新品系。

同时,保持和改良长白与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优良性状,巩固长白猪繁殖性能好的优点,进一步加强两品种后躯腿臀比例、四肢粗壮结实性的选育,满足客户对本猪种的父系利用。

⑴体型外貌大约克猪:被毛全白(允许额头眉间有小暗斑);头型清秀,颈细脖长,无下垂腮肉;体型长,背腰平直,腹线具有母系猪特点,乳头数7对以上,排列整齐,前躯宽,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结实。

长白与杜洛克猪体型外貌均符合本品种特征,要求体长背宽、腿臀丰满、四肢粗壮结实,具有父系猪明显特点。

⑵生产性能①繁殖性状②肥育性状在消化能13.39~13.81MJ/kg、粗蛋白16~17%、总赖氨酸0.8~1.1%的营养条件下,各品种生长发育性能指标达到:料肉比(30~100kg)在有自动饲喂设备情况下测定。

③胴体性状100kg体重屠宰胴体瘦肉率均在63%以上;平均背膘厚:13mm以下;肉质良好,无PSE、DFD肉现象。

⑶健康状况除无国家规定的一、二类传染病及近年社会上流行的高致病性蓝耳等烈性传染病感染外,所有猪群不携带应激敏感等位基因(氟烷阳性基因);原种猪群具有仔猪抗腹泻先天遗传素质。

二、现有猪群基础目前我对省内的整个品种了解不是很充足,所以基础群还有待一步核实。

三、核心群的组建(一)核心群的规模(涉及“多入测,精选留”等),根据我们基础规模来确定核心群规模。

例如我司的核心群规模为480头,大白300头,长白150头,杜洛克30头。

(二)核心群的遗传基础要求(指遗传基础的广泛度,即血统数):每个品种的血统数不低于5个。

(三)核心群的质量要求:符合品种特征,健康状况良好,具有仔猪抗腹泻先天遗传素质,不具有烈性传染疾病。

比如大约克猪的体型外貌:被毛全白(允许额头眉间有小暗斑);头型清秀,颈细脖长,无下垂腮肉;体型长,背腰平直,腹线具有母系猪特点,乳头数7对以上,排列整齐,前躯宽,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结实。

(四)一般育种群:规模、符合品种特征,不携带应激敏感等位基因(氟烷阳性基因),健康状况良好。

(五)引种计划:根据各个企业的现有血统数、是否具有品种特征等,来确定是否引种,引种规模等。

说明1:可参照某些企业的下述引种做法;(1)利用各种机会,从健康的、种猪质量信得过的多个原种猪场经常性地引回个别优质公猪;(2)从我国有声誉的公猪站引进有据可查的优秀公猪的精液;(3)从国外健康原种猪场引进优秀公猪或获奖公猪后代经检疫合格的冷冻精液;(4)在调查摸底后从适于引种的国家的几个有挑选余地的健康名场引进不同血统的、为数不多的优良种猪。

说明2:建议从现有育种群中挑出最好的公母猪组成核心群,在适当引种后重点对该群进行选育。

原种猪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群的测定、选择和选配上。

余下的组成一般育种群,但仍需进行选育工作。

对核心群要求其测定规模大,选留率小,年更新率高,世代间隔较短,选配精细,使用优秀公猪精液配种。

核心群的成员组成是变化的。

一般育种群由下列优良种猪组成:调离核心群的、用过一或两胎的母猪与其同世代公猪而又不想留在核心群的优秀公猪:因失配、流产一次等原因未列入核心群但经鉴定为合格,并想再观察者;一般育种群内选育出的后代。

国外有的猪育种公司还将核心群划分为曾祖代群和更高一级的“遗传核心群(Genetic nucleus)”(见下图),这里所指的曾祖代群和遗传核心群都要坚持种猪测定和评估并进行高强度选择,但后者的任务更为繁重,还要担负新品系的培育和育种素材的保存。

总之,在宝塔形猪群结构中,对核心群的投入最大,但如运作得法是可以从商品群的改良中获得“成百倍的”回报。

四、选择方案(一)选择原则:为了缩短世代间隔,核心群内二产或三产母猪的高育种值后裔的比例应控制在25%以内,即世代重叠的比例应控制在25%以内。

主要依据复合育种值的高低选择公猪进入核心群。

选入核心群的公猪要考虑血缘的多样性,尽量避免由于依据复合育种值的选留而完全丢失一些家系,导致近交上升过快。

核心群选留的公猪只能在选育群用一个世代。

(二)各阶段选择性状测定不是目的,而是实行有根据的科学选择的必要手段,测定后按育种值进行选择是常用的方法。

而性状和表型是在发育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所以选育中要根据育种值和外形综合考虑,分阶段进行性状测定,分阶段制定选育标准,分阶段进行选留与淘汰。

为了便于操作,主要以日龄划分阶段进行测定与选育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采取断奶阶段、25kg (保育结束)、50kg 、100kg 体重和配种前5次选择,以25kg (保育结束)、100kg 体重选择为主,断奶、50kg 、配种前选择为辅。

1、1-28日龄(仔猪初生至断奶阶段)断奶时采用窝选加个体选择。

选留的主要依据是亲代的繁殖成绩,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号、初生体重(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同窝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存活率、寄养、21天窝重、断奶时育成仔猪的头数、断奶重量(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断奶成活率以及有无遗传疾病和损征以及同窝初生仔猪数。

对出现遗传疾患、出生仔猪数少,2009.527“遗传核心群”或称“优秀核心群”(即图上的核心群)引自Lemmon M (2007)整窝仔猪弱小的予以剔除,其余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状态进行选优,要求每窝选留不少于2♂3♀,剩下的转入待售饲养群。

2、25kg(保育结束)时继续采用窝选加个体选择,对保育期间再次表现遗传疾患的个体本身剔除,整窝不留作种,对无遗传疾患的本窝仔猪根据个体生长表现,淘汰生长发育受阻、体质弱小的仔猪。

3、50kg体重时,为降低测定后期因公猪量多造成损失,从每窝中挑选体型外貌及生长发育好的1♂2♀直至100kg性能测定。

其余转入待售群或阉割处理。

4、100kg体重时,根据个体、同胞性能测定结果资料,运用BLUP法估计育种值,并参考系谱、血统和体型外貌进行选留与淘汰。

选留时依据指数高低排序,从高到低对待选个体进行外貌鉴定,除满足品种特征外,公猪须注意睾丸、包皮和乳头发育状况,要求睾丸大而紧缩,包皮小不积尿,乳头排列整齐并无瞎乳头现象;母猪要求乳房明显,乳头长而尖,大小、距离均匀,没有瞎乳头、平乳头、小乳头、副乳头现象,乳头数7对以上。

公母猪均要求无内陷奶头(火山奶头)。

选留数量应比对世代继代群每代的数量要求多10~15%。

5、配种前,淘汰超期无发情征候及累配不孕等繁殖障碍者。

最后选定配种受孕的优良后备猪,更新、补充育种核心群。

(三)种猪测定1.生产性状的测定(1)测定规模:涉及“多入测,精选留”等;对公母提出不同要求;要求全群测定;公猪母猪主要在各自场的专用测定舍测定。

(2)主要测定性状:达100kg体重的日龄;达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总产仔数。

(3)辅助性状:产活仔数;初生体重(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时育成仔猪数;产仔间隔;初产日龄;断奶成活率;断奶重量;种公猪的繁殖成绩;体质外形;氟烷基因型;(4)测定期:测定始重为50kg;终重定在85~105kg之间。

(5)测定设施:①测定舍与②测定站,③自动饲槽与生产性能自动测定系统或自由采食。

(6)测定工具与测膘部位:测定电子称、B超。

测定部位为胸腰椎接合部距背中线4CM处活体膘厚。

(7)测定环境:7.1、场内测定的测定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7.1.1、测定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避免饲料原料质量与种类的不稳定。

7.1.2、同一猪场内测定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缩小环境方差)。

7.1.3、测定时应具备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最好是各个场都要相同的设备,数据有可比性),有条件时要经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培训并达到合格条件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测定和数据记录。

7.1.4、测定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并有具备基本育种知识和饲养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7.1.5 同一批受测猪出生日期相距不应过大。

7.1.6、严格按照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资料档案。

7.2、测定猪的条件7.2.1、必须先了解测定猪的性能水平、变异度、系谱和血统数7.2.2、测定猪的个体号(ID)和父、母亲个体号必须正确无误。

7.2.3、测定猪必须是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缺陷和遗传疾患。

7.2.4、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检查。

7.2.5、测定场必须要严格执行测定工作,不能时断时续、摆摆架势。

(8)测定人员:经过培训专职测定人员。

(9)测定结果按时上报。

2. 繁殖性状的测定全部母猪必须进行繁殖性能测定,初产与经产分开统计。

测定项目为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时育成仔猪数、产仔间隔、初产日龄、断奶成活率和断奶重量。

(四)遗传评估采用多性状BLUP育种值估计法;估计软件;数据库的建立;每几个月进行一次遗传评估以及种猪特别是公猪滚动评估的规定;遗传评估结果的应用;参与本省种猪测定与联合遗传评估、联合育种的计划。

(五)种猪选留(真实)留种率(%)=测定结束时选留头数/测定结束时测定头数×100(六)年更新率:40-45% 。

(七)遗传进展或遗传趋势分析方法(主要依据各出生年份种畜的平均估计育种值对年度的回归系数来表示):1、采用动物模型BLUP法计算个体的孤寂与种值;2、分别计算生于不同年份的种畜的平均估计育种值,并列表、绘图示之;3、计算各出生年份种畜的平均估计育种值对年度的回归系数,并对该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