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望海潮 柳永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望海潮柳永教案《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教学中做好《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可以增加上课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望海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
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
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具体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联描绘钱塘江潮的壮阔;颔联赞叹杭州美景;颈联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人生感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人生感悟。
重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朗读《望海潮》,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重点句子,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讲解其表达的含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句,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钱塘江潮景象。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2. 内容:首联:钱塘江潮颔联:杭州美景颈联:人生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鉴赏短文。
2. 答案:(1)首联描绘钱塘江潮的壮阔,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颔联赞叹杭州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颈联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柳永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感受其词作风格。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教师版
望海潮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相关的知识。
2、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3、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1、疏通词面2、品味意境与情感3、手法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讲析〕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开展到顶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容的集中表达。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观、清照、周邦彦、夔等。
5、风格比拟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观、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闲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闺语〞: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煜B、豪放派:题材广泛,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轼、辛弃疾、岳飞等;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暴豪迈、雄伟刚毅,,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轼"赤壁怀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清照"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雨霖铃》导学案两套附答案
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凄切初歇无绪留恋兰舟催发凝噎暮霭沉沉 那堪今宵良辰
形胜风帘翠幕参差天堑无涯珠玑罗绮豪奢叠巘清嘉羌管
菱歌泛夜钓叟
3.解释词语
(1)骤雨:(2)无绪;
(3)凝噎:(4)去去:
(5).暮霭:(6)沈沈:
(7).楚天:(8)经年:
(9.)形胜:(10)参差:
(11)天堑:(12)叠巘:
(13)高牙:(14)图将:
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会昌中学2014高一语文备课组
课题:《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一、课前预习:
1、词是_____时兴起、_____代盛行的一种_______。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_______、_______;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故称_______。2、词的分类: 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中调、长调,_____字以内是_______;_____字至_____字是中调;_____字以上是长调,按词作风格可把词分为派和派。3、 柳永是北宋派词人,字______,世称_______。他创作之词形式上大量为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生活为主。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望海潮》 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柳永及其创作风格。
2、理解《望海潮》这首词的大意,把握其主旨情感。
3、赏析词中描绘的杭州美景和繁华景象,体会其艺术特色。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的内容,感受杭州的繁华。
(2)品味词的语言,学习其写景的手法。
2、难点(1)体会词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2)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4 年—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写给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
当时,柳永不得志,到处漂泊流浪,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引荐。
孙何门禁甚严,柳永无法见到。
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
孙何听到这首词后,果然问起这首词的作者,柳永因此得到了孙何的接见。
四、课文解读1、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茂密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江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三单元“宋词”,具体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词的背景、情感、艺术特色,并深入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望海潮》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对词人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海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生平,介绍《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望海潮》,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词的结构。
5. 情感体会:讨论词人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宋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首宋词,进行课堂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柳永2. 板书内容:(1)词的背景(2)意象与修辞手法(3)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海潮》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词人的情感,写一篇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宋词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中意象的解读2. 词人情感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词中意象的解读1. 海潮:象征国家命运的起伏,表现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 明月:象征团圆和思念,表达词人对家乡的眷恋。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优秀)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 入,加深对诗歌的整 体印象。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内 容。
品读语言、鉴赏形象
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优美语言 ,感受柳永词的特点。
鉴赏形象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鉴 赏柳永词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
01
02
03
讲解法
教师对词作背景、作者生 平、艺术手法等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词作。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对词作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表达能力。
练习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巩固学生对词作的理解 和掌握。
学生活动方式
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词作, 了解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 。
课中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 论和小组活动,发表自己 的见解和感受。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 献和资料,深入了解柳永 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
05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导入语
介绍柳永的生平及时代背景,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教学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 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 3
《望海潮》的背景介绍
柳永生平、时代背景等。
诗词的诵读与理解
2
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诗词的鉴赏与评论
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 学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柳永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词中所运用的艺术 手法和表现技巧。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方式 进行引导和帮助。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无棣二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主备人:刘芳英审核:使用人:课题:《望海潮》1.感知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一、解题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二、轶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三、背景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一、初读诗文1.读准字音参差.()堤.沙()天堑.()无涯.()重.()千骑.()珠玑.()罗绮.()钓叟.()叠巘.()2.读清停顿与节奏二、再读诗文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形胜都会参差天堑竞豪奢叠巘清嘉弄泛乘烟霞异日图凤池夸三、赏读诗文1. 感知画面诵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哪些画面?请用“图”的形式加以概括。
2.体会情感你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品味语言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请从描述意境、炼字、修辞(或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方面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之后交流。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的哪个字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感?1.背诵描写杭州或西湖的名诗词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
2.分析《望海潮》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望海潮》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
难点: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柳永诗词,如《雨霖铃》等。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2)分析《望海潮》的情感表达柳永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现出来?(3)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
结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望海潮》的艺术价值。
(2)讨论《望海潮》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5.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望海潮》。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2.学生对《望海潮》的理解是否深入?3.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导入(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号乐山,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被誉为“词中之龙”。
(2)回顾柳永的其他词作,如《雨霖铃》等,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孙山何处?谢公遗迹,千古犹存。
异日图之,天堑无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柳永望海潮教案篇一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
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
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8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
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
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
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
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
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
“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3. 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中描绘的壮阔海景和抒发的豪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领悟,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望海潮》。
3. 诗词鉴赏:(1)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象:潮、风、帆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2. 答案:(1)词牌特点:双调,七言绝句,平仄韵脚交替。
(2)意境描述:诗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意境。
但在讲解诗中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宋词欣赏”,详细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此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背景、意境及词牌特点。
2. 领悟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所表达的国家情怀和个人情感。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
重点:词的背景、意境、词牌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及《望海潮》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境。
3. 诗词朗读:全班齐读《望海潮》,感受词的韵律美。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5. 例题讲解:讲解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并进行例题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意象分析修辞手法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举例说明《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答案:(1)意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作用: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2)修辞手法:对仗、夸张。
效果:使词句工整、形象生动,增强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望海潮》一词,作者柳永。
通过对该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词的发展背景,感受柳永词作的艺术魅力,掌握词牌、韵律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掌握词牌、韵律特点,能够背诵并默写全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作中的豪放与婉约,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韵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海浪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浩渺,激发学生对《望海潮》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为学习《望海潮》打下基础。
3.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望海潮》的词牌、韵律特点,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柳永在词作中所表达的情感,讨论其豪放与婉约之处。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讲解一道鉴赏题,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设计两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柳永2. 内容:(1)词牌:望海潮(2)韵律:上片七言,下片五言(3)艺术特色:豪放、婉约(4)情感:怀古伤今、壮志凌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望海潮》全文。
(2)分析《望海潮》中的艺术特色,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略。
(2)示例:《望海潮》中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豪放与婉约相结合。
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表现了豪放的气势;而“烟柳画桥,风翻翠幕,云树绕堤沙”则展现了婉约之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望海潮》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柳永词两首学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一)编写人:任小燕时间:2011年5月5日【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望海潮》【知识链接】词是诗歌的一种。
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合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乐府等别称。
词按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二为豪放。
明张蜒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本课两首词均属婉约派作品。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
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
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二、解题1.《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
2.《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望海潮教案三篇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海潮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分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蝶恋花【导入语】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词和宋词介绍】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
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望海潮》教案(优秀3篇)
《望海潮》教案(优秀3篇)《望海潮》教案篇一【情景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一首词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信息筛选】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然后说说读后的感受。
2、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富庶而又美丽的繁华大都市。
人们生活安定和美,一切显得极为和谐。
3、具体来说,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内容?请结合文本本身来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上片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
(过渡)了解了词大概内容后,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跟着作者再次走进当年的杭州。
【合作探究】1、自古杭州皆繁荣,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明确:“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
这是上片描写的内容。
2、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详细地分析一下上片。
解说:“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 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联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户口繁庶。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棣二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案
主备人:刘芳英审核:使用人:
课题:《望海潮》
1.感知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一、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二、轶事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三、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一、初读诗文
1.读准字音
参差.()堤.沙()天堑.()无涯.()重.()千骑.()珠玑.()罗绮.()钓叟.()叠巘.()2.读清停顿与节奏
二、再读诗文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形胜都会参差天堑
竞豪奢叠巘清嘉
弄泛乘烟霞
异日图凤池夸
三、赏读诗文
1. 感知画面
诵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哪些画面?请用“图”的形式加以概括。
2.体会情感
你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品味语言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请从描述意境、炼字、修辞(或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方面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之后交流。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的哪个字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1.背诵描写杭州或西湖的名诗词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练笔
为杭州作宣传,写一则城市标语。
钱塘景美,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好汉”……
请试着从诗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给杭州写一则城市标语。
示例:烟柳碧水如画人家,如丝锦绣如梦杭州。
自然之胜景,天下之盛世,心中之圣地。
莲叶荷花七里香青山绿水绕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