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气虚阴火 当归补血汤

合集下载

提升气血质量中药方剂

提升气血质量中药方剂

提升气血质量中药方剂摘要气血质量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医学中,气血不足或质量不佳会引起各种疾病。

因此,通过中药方剂来提升气血质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们具有调节气血平衡、提升气血质量的作用。

1. 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由当归、熟地黄、白芍等多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富含养血活血的成分,能够补充体内气血,提升气血质量。

当归补血汤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症状。

2.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方剂,它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等八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有益气养血,能够提高气血质量,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八珍汤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等四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有补血活血的作用,能够调节气血平衡,提升气血质量。

四物汤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疲乏无力等症状。

4. 黄耆补气汤黄耆补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由黄耆、白术、茯苓等多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富含营养成分,有益气补气的作用,能够提高气血质量。

黄耆补气汤适用于气血不足、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5. 归脾汤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由白芍、党参、白术等多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能够补脾气,调节脾胃功能,提升气血质量。

归脾汤适用于气血不足、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结论中药方剂在调节气血平衡、提升气血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四物汤、黄耆补气汤和归脾汤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们能够滋养气血,提高气血质量,缓解各种与气血不足相关的症状。

在使用中药方剂时,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个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冬季女性养生必选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可是女性进补的好时机。

今天的这款当归补血汤补气益血,对女性极易出现倦怠、乏力、头昏有特别好的疗效,最重要的是做法非常简单,特适合每天匆匆忙忙的上班一族。

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它味甘而重,能补血、行血,由于它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红枣能健脾益胃,补气益血。

鹌鹑蛋被认为是“动物中的人参”。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脑磷脂、卵磷脂、赖氨酸、胱氨酸、维A、维B2、维B1、铁磷、钙等营养物质,可补气益血,强筋壮骨。

食材明细
当归15 克黄芪10克红枣15克鹌鹑蛋4颗冰糖20克
制作步骤
1. 把材料准备好。

2. 红枣洗干净去核。

3. 黄芪、当归用清水泡浸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 鹌鹑蛋加水煮熟。

5. 剥去外壳。

6. 把鹌鹑蛋除外的所有材料倒进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7. 大火煮后转中小火,煮10分钟后加入鹌鹑蛋,再继续煮10分钟,熄火,焖10分钟。

8. 装碗开吃。

9. 每个星期喝一次。

10. 生理期后再连续喝上三天,肯定会面如桃花。

当归补血汤做法小贴士
1、材料里的冰糖可换成红糖。

2、材料里的鹌鹑蛋可不要或换成鸡蛋。

3、以上材料是一个人份量。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当归是被人们最为熟知的中药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当归为补血调血之品,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心、脾经;香郁行散,可升可降;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为食疗良药。

用当归作为汤料来补血是极好的方法,下面介绍几款食用法:
1.归参猪心汤:
原料:猪心1个、当归15克、党参20克(或人参10克)。

制作方法:将党参、当归洗净入水中煮30分钟后,去药渣再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猪心和生姜、葱、胡椒、食盐,煮至猪心烂熟即可食用。

2.当归鲫鱼汤:
原料:鲫鱼(1条)、当归(1支)、枸杞(2汤匙)、黄芪(10片)、姜(5片)
制作方法:鲫鱼洗净拭干水,在鱼背处横切一刀,将1汤匙盐均匀地抹在鱼身上,腌制15分钟。

当归洗净切成片,姜切成丝,枸杞和黄芪洗净沥干水。

将当归、黄芪、枸杞、1汤匙料酒和4碗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焖煮25分钟。

往鱼腹塞入少许姜丝,将鲫鱼放入瓦煲内,倒入熬好的当归汤搅匀,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5分钟。

加1/4汤匙盐调味,便可
出锅。

3.当归煮鸡蛋:
原料:当归9g,鸡蛋2个,红糖50g。

制作方法:当归煎水取汁后,打入鸡蛋煮熟,人红糖调匀,即可食用。

同时再搭配茶疗,效果更好。

茶疗的好处不只在于其独特的味道,更在于其独特的消除疲劳、益寿保健等养生功效。

古方雪艳茶它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从根源上补血,对改善贫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补血效果的长久持续。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疲体卷。
[1](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
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用法】 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禁忌】 阴虚发热证忌用。
【化裁】 若妇女经期,或产后感冒发热头痛者,
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以疏风解表;若疮疡久溃不愈,
多种原因所致之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及其肿瘤等疾病提供了科学
的实验依据。
中药方剂
【出处】 《内外伤辨惑论》
【分类】 补益剂-补血
【组成】 黄芪(30克) 当归(6克)
【功用】 补气生血。
【主治】 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
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
气血两虚而又余毒未尽者,可加金银花、甘草以清热解毒;
若血虚气弱出血不止者,可加煅龙骨、阿胶、山茱萸以固涩止血。[2]
【附注】 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李东垣“甘温除热”
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时除肌热、口渴喜热饮、面赤外,以脉大而虚,
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分组成的,具有益气生血功效,多用于治劳倦内伤,
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广为应用。近年来对当归补血汤配伍比例及其效
成分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探索不同配比与其物质基础及效
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的实验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渗入,
发现其具有促进造血、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为当归补血汤用于

补血气汤料药材配方大全

补血气汤料药材配方大全

补血气汤料药材配方大全
补血气是中医养生中常见的概念,旨在通过食疗来增强人体的气血,改善体质,提高抵抗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血气汤料药材配方,供您参考。

1. 当归黄芪汤:当归15克,黄芪30克,红枣10枚,枸杞10克。

适合气血两虚,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者。

2. 四物汤: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15克。

此方为补血调经的经典方,适合女性补血养颜。

3. 八宝粥:红豆、黑豆、花生、核桃、红枣、桂圆、枸杞、山药各适量。

此粥具有补血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4. 红枣枸杞茶:红枣5枚,枸杞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适合日常保健,补血养颜。

5. 黑枣桂圆汤:黑枣10枚,桂圆肉10克,加水适量,煮沸后小火炖煮1小时。

适合贫血、失眠、心悸者。

6. 人参鸡汤:人参10克,母鸡1只,生姜3片,红枣5枚。

适合气血不足,体虚乏力者。

7. 阿胶炖瘦肉:阿胶15克,瘦猪肉100克,加水适量,炖煮至肉烂汤浓。

适合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8. 五红汤:红枸杞、红枣、红花生、红豆、红糖各适量,加水煮沸后小火炖煮。

适合补血养颜,增强体质。

9. 银耳红枣汤:银耳15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加水炖煮。

适合
肺燥咳嗽,皮肤干燥者。

10. 黄芪当归炖排骨:黄芪30克,当归15克,排骨500克,生姜3片。

适合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者。

以上配方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适量调整,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平衡,也是补血气的重要途径。

【推荐】《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当归补血汤

【推荐】《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当归补血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 芪归用量五比一, 补气生血功独显, 血虚发热用之宜。

组成:黄芪(30 克)当归(6 克)。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这是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代表了一种治法,一类治法,治疗这种血虚发热的,是Ⅰ类方。

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

当归补血汤它是一个代表方。

代表方,那就是代表一种学术思想。

这个这个方历来也把它叫做甘温除大热,所以也有把它叫做甘温除大热一个代表方,但是比较起来,补中益气汤是正式作为一种代表方的。

血虚为什么发热?了解这个机制,它在于这个方的一个构成,这个方的一种治法,那才能够理解。

血虚涉及到气血的一个相互关系,血虚到一定程度,慢性有些消耗性的、或者一次出血量较多的,造成了气血之间阴阳相互维系的关系,这个平衡被打破,在正常情况下,气要摄血,血要载气,“气为血帅”,是包括了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那血液能在脉道里边正常的运行,靠气的裹摄。

那血虚之后,一般这个方治疗的几类。

一类慢性病引起阴血消耗;或者产后失血;或者疮疡时间长,像脓水流漓这类,它引起阴血不足,阴血不足到一定时期,当然也有月经这种情况,像经血过多也可以,造成的血不载气,阳气浮越于体表,形成一个发热。

这个气血关系就有点像,汽车和司机的关系一样,汽车运行要靠司机开车,气要行血,而司机必须是坐在车上开,又使血要载气。

一旦血丧失了,阴血亏虚了,那就气无所附,这个出血,汽车翻出去了,司机也就没有地方坐了,由于浮越于外,所以像这类产生症状主要是一个发热,他有一种阴血消耗,或者阴血亏虚的一个病史。

从症状来看,古人说它证像白虎,有的说证同白虎。

就是说它表现出来的临床证候类似于白虎汤证,但不是白虎汤证。

补益方之当归补血汤

补益方之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方源】:《内外伤辩惑论》【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洪大而虚,重按则微,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产后血虚发热,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方解】:有形之血出于无形之气,故方中重用黄芪甘温补气,以济生血之源,《本草备要》且谓其“泻阴火,解肌热”;辅以当归甘辛温,为补血之要品,补营之要品。

黄芪剂量五倍于当归,取其阳生阴长,气旺而血自生之义。

【按语】:本方以肌热面红、气血两虚、焦渴欲饮、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闭经、崩漏、疮疡经久不愈、肩周炎、视网膜炎、血尿、咳喘、产后便秘、慢性口腔炎等。

如见血虚甚、枸杞子;气虚甚,加人参、白术;阴虚,加生地、麦冬;阳虚,加菟丝子、补骨脂;产后感冒发热,加豆豉、葱白、生姜、大枣。

凡出血之症,或大便溏泄者,当归不可多用;阴虚生热者忌用本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抑制丙种球蛋白和抗排斥作用,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

【同名方】:1、《傅青主女科》当归补血汤,本方由黄芪、三七根、当归、桑叶构成。

功能益气养血止血。

主治年老血崩,房帷不慎。

2、《审视瑶函》当归养血汤,本方由生地、川芎、天冬、牛膝、白芍、炙甘草、白术、熟地、防风、当归构成。

功能养血滋阴。

主治男子衄血、便血,女子产后崩漏、眼球疼痛,失血过多,目涩,羞明酸涩、眼睫乏力、眉骨酸痛。

3、《万病回春》当归补血汤,本方由当归、生地、芍药、熟地、人参、白术、茯苓、陈皮、麦冬、甘草、辰砂、山栀、乌梅、炒米、大枣构成。

功能健脾安神、补血益气。

主治失眠健忘,心悸怔仲,面色无华,神倦乏力,饮食少思。

【附方】:1、当归二黄汤(《济阴纲目》)由本方加麻黄根组成。

功能益气养血止汗。

主治胃气虚弱,服别药则呕吐不能入者;产后自汗,盗汗。

2、四妙汤(《疡医大全》)由本方加甘草,银花构成。

当归补血汤—女人最经典的中药补血方,尤其善治月经不调、痛经、卵巢早衰!

当归补血汤—女人最经典的中药补血方,尤其善治月经不调、痛经、卵巢早衰!

当归补血汤—女人最经典的中药补血方,尤其善治月经不调、痛经、卵巢早衰!当归补血汤出处:《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

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处方:黄芪一两,当归二钱(酒洗)。

制法及用法:上件咀,都作一服。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剂型:煮散。

点评:当归补血汤,一共两味中药,黄芪一两,当归二钱(酒洗)。

但是,却是目前最经典的补血药剂。

它跟阿胶和大枣的补血不一样,阿胶主要治疗失血性贫血,比如胃溃疡吐血、肺痨咯血、痔疮便血、女子崩漏贫血等。

当归补血汤治疗的是女性气色不好的贫血,比如卵巢早衰,月经量少,面黄肌瘦,属于中医“气血不足”的范畴。

中药还有一些治疗贫血的药物,比如大枣,治疗的是津液不足造成的气血亏虚,这种血虚多数与脾虚有关,比如小儿疳积,营养不良等。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我们说的是其中的区别,它们的共性是都能补血。

酒当归,当是加强入血脉之力,当归二钱(酒洗)。

此外,当归止咳的效果也非常好,张仲景的小青龙汤中,便有当归一味药。

凡阴虚、血虚咳嗽,迁延不愈,以当归炖土豆吃,即可痊愈。

《神农本草经》中经当归味甘温。

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癣)。

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

煮饮之。

一名干归。

生川谷。

吴普曰: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温,或生羌胡地。

名医曰: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山靳,当归也。

尔雅云:薜,山靳。

郭璞云:今似靳而粗大,又薜,白靳。

郭璞云:即上山靳。

范子计然云: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

《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黄耆味甘微温。

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一名戴糁。

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

至于黄芪与当归配伍,则是益气养血的方法。

当归补血汤应用

当归补血汤应用

当归补血汤应用当归补血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创造的益气补血方剂,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例组成的,具有益气生血功效,用于治劳倦内伤,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进造血、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临床应用1.白细胞减少症:用本方加三棱15g,甘草10g,日1剂水煎服。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0例。

该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

治疗组服诸药,对照组服利血生20mg,日3次。

2组均服药14-21日。

结果:治疗组显效(连续3周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在4000/mm3以上,临床症状消失)8例;有效(白细胞在4000/mm3以上,临床症状改善)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的无效病例再用本方治疗,仍能提高临床疗效。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本方加血余炭30g,生甘草15g,仙鹤草15g为基本方。

气虚者选加党参、白术、黄精;血虚者选加熟地、阿胶、枸杞子;用虚者选加生地、麦冬、五味子、山萸肉、鳖甲;肾阳虚者选加菟丝子、补骨脂、鹿角胶、巴戟天;胃热盛者选加石膏、知母、川军、川连;血热盛者选加丹皮、赤芍、紫草、羚羊角;伴感染者选加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等。

日1剂,重症患者,日2剂。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

结果:全部病例有效)。

3.痹证:用本方加减:当归25g,黄芪35g,桂枝15g,海风藤10g,秦艽10g,制川乌6g。

痛痹加细辛3g;着痹加防己8g,薏苡仁30g;行痹加防风9g,羌活8g;热痹去川乌、海风藤,加知母10g,石膏30g,忍冬花20g。

日1剂,10日为1疗程。

治疗痹证51例,结果:治愈(关节肿痛、肢体麻木消失,运动自如)36例;好转(关节肿痛、肢体麻木基本消失,但活动轻度受限)10例;无效5例。

疗效最短10日,最长45日。

该方对痛痹、着痹疗效尤佳,热痹稍逊。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卷中:当归补血汤别名黄耆当归汤(《兰室秘藏》卷上)、补血汤(《脉因证治》卷二)、当归黄耆汤(《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袖珍方》)、耆归汤(《慎斋遗书》卷五)、黄耆补血汤(《产科心法》)。

处方黄耆30克当归(酒洗)6克制法上二味,哎咀。

药理作用1.促进蛋白质合成《中成药研究》1986(7):44,体外培养肝细胞内加当归补血汤后,(5-H3)尿嘧啶核苷掺入增强,细胞内核仁RNA在G1期的合成率提高,细胞增生活跃,RNA合成率高。

证明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对恢复肝功能有临床意义。

2.保护肝脏《中医药信息》1986(1):32,通过当归补血汤对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大鼠肝损伤的实验观察,证明本方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3.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新医药学杂志》1979(3):56,本方对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

功能主治补气生血。

主劳伤血虚,产后血脱,疮疡溃后脓血过多,外伤大出血等,阴血亏虚,发热烦躁,口渴引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者。

现用于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病属血虚气弱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方中重用黄耆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配以当归养血和营,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热自退。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原机启微》卷下:当归补血汤处方当归熟地黄各1.8克川芎牛膝白芍药炙草白术防风各1.5克生地天门冬各1.2克功能主治主失血过多,睛珠疼痛,不能视物,羞明酸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俱酸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恶心不进饮食,加生姜。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万病回春》卷五:当归补血汤处方当归香附(酒炒)生地黄川芎白芍黄芩(酒炒)各3克防风柴胡蔓荆子各1.5克荆芥藁本各1.2克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主血虚受风之头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金匮翼》卷三:当归补血汤处方黄耆1两,当归2钱,生地黄5钱,生草1钱。

补气养血滋阴的中药方有什么

补气养血滋阴的中药方有什么

补气养血滋阴的中药方有什么血液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物质之一,它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中含有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它们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它们的正常运行。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均衡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很多人常常出现气血不足和阴虚的情况。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补气养血滋阴的疗效,为改善这种情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方,可以辅助补气养血滋阴。

1. 当归补血汤配方: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红枣10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

2. 八珍益气丸配方:人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山药20克,党参20克,炙甘草10克,枸杞子20克。

研磨成细末,制成丸剂,每次服用10粒,每日2次,坚持服用1个月。

3. 五味补血汤配方: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0克,红枣10克,水煎服用。

每日1剂,连续服用2周。

4. 玉女煎配方:羊肩肉3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红枣10克,生姜3片。

将材料一同加水煎煮,去渣后分两次服用,每日1剂,连续服用2周。

5. 四物汤配方: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

水煎服用,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

6. 枸杞补血汤配方:枸杞子15克,鸭血15克,赤小豆15克,熟地黄10克,红枣10克。

水煎服用,每日1剂,连续服用10天。

7. 黄芪煲猪脚汤配方:黄芪15克,猪脚1只。

将黄芪和猪脚一同煲煮,加入适量水,煮至软烂,取汤食用。

每日1次,连续服用1周。

这些中药方具有补气养血和滋阴的功效,可以辅助改善气血不足和阴虚的情况。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使用中药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合理搭配,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也是重要的,这些因素能够进一步提高中药疗效。

【优秀文档】当归补血汤

【优秀文档】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当归我们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一味中药,但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当归补血汤是一类中成药,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当归补血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当归补血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造的益气补血方剂,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分组成的,具有益气生血功效,多用于治劳倦内伤,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
【用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禁忌】阴虚发热证忌用。

【方解】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

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

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

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

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感论》)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感论》)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感论》)一、组成黄芪一两(30克)、当归二钱,酒洗(6克)。

二、用法㕮咀都作一服,煎至一盏,去温服,空心食前(现代用法: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三、歌括当归补血重黄芪,甘温除热法颇奇;芪取十份归二份,阳生阴长理奥秘。

四、功用补气生血。

五、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血虚发热头痛。

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六、方解本方证是由劳倦内伤,元气不足,影响阴血亦亏,浮阳外越。

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

故用补气生血之剂。

由于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更用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

吴鹤皋说:“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也就是本方用治本证的理论依据。

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者,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

疮疡久溃不愈,用本方以补气养血,有利于生肌收口。

本方证所表现的征象,颇近似于白虎汤证之脉洪大,渴思饮,发热,面赤,心烦,但仔细诊察,又与白虎汤证有严格区别。

白虎证脉洪大而实满,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所谓白虎证之“四大”俱备,是其证侯特点。

至于当归补血证,脉虽洪大而虚软,口渴而喜温饮,身虽热而温不甚高,无大汗出。

因此,使用本方,对发热辨证必须分清阳明热盛和气弱血虚,阳浮外越的两个方面。

若是辨证不明,用方不仅无效,相反有“虚虚”、“实实”之弊。

七、文献摘录(方论)吴鹤皋:“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

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诸症生焉。

此证纯象白虎,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辨耳。

《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

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

今黄芪多数倍而云补血者,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

《内经》云:‘阳生阴长’,是之谓耳。

”(《名医方论》)。

5款当归药膳食疗让女人气血两旺

5款当归药膳食疗让女人气血两旺

5款当归药膳食疗让女人气血两旺女人只有气血足了,才会面色更加的红润,也让人更美丽。

那么女性补气血吃什么好呢?下面推荐5款补气血食谱。

★女性补气血食谱推荐★一、当归乌鸡汤食材:乌骨鸡1000克,女贞子25克,当归50克,桂圆15克,盐5克。

做法:1.乌骨鸡剖后洗净,放入滚开水中,高火3分钟,取起洗净。

2.女贞子、当归(切片)、桂圆肉、乌骨鸡放入器皿内,加入滚开水1000克,中火40分钟,食用时放精盐即可。

功效:补血养心,滋阴养虚,健脑安神,通便,抗衰老。

小贴士:一周一次,月经期间忌食,以免引起月经量多。

★二、当归党参炖鸡汤用料:当归10g、党参10g、鸡2斤、枸杞5g、莲子5g、红枣10枚、盐5g、生姜5g。

做法:1、鸡洗净,飞水(放入水中沸滚5分钟,然后将水倒掉,鸡冲洗干净。

目的是去除血水浮沫)。

2、当归、党参、枸杞、莲子、红枣洗净,红枣去核。

3、切三片生姜,和所有材料一起入锅,加入足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2小时。

4、出锅前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血调血、补中益气、滋养肝肾、补肾健脾。

小贴士:1、党参不可与藜芦同食;2、红枣别忘了去核,连核煮易上火。

★三、当归鸡蛋红糖水用料:红枣5颗、鸡蛋100g、当归15g、红糖30g。

做法:1、当归用水泡10分钟,再用牙刷轻轻刷洗干净。

切成薄片。

2、把切好的当归片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15分钟。

3、鸡蛋放入锅中,加没过鸡蛋的冷水中火煮开至熟。

4、取出,用冷水泡浸一下,剥去鸡蛋壳,并用叉子在蛋白的表面扎一下。

5、把剥好的鸡蛋放入当归水中,调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继续煮10分钟左右。

6、加入红糖,煮至糖溶即可。

功效:补气补血、补虚调经,改善月经不调、月经稀少、面色发黄。

小贴士:一星期喝1—2次,对面色发黄,月经不调,月经稀少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煮熟的鸡蛋要用冷水泡一下再剥壳。

用叉子在蛋白表面扎一下再和当归一起煮。

这样当归会便容易渗入鸡蛋。

★四、当归黄芪茶用料:当归15g,黄芪30g,红枣15g,红糖适量。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按:看病治疗最后都要归结到方药上,理法分析的再正确,方选的不对,药用的不准,最后病人的治疗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所以对方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由于学生大都是从方剂教材上学来的方子,其讲得都是一般性内容,很少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又无师传授,所以要掌握好,掌握准方药的内涵和方征是有一定的团难。

好在现代媒体的发达,我们可以大范围的搜集到名医的用方经验,为此,我愿为青年学子做这个工作,根据自已的临床经验,选录一部分名医谈运用方子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当归补血汤的应用--------王正宇王先生曾长期担任中药方剂学教学工作。

由于他知识广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对方义的分析十分精确,在临床实践中,又能灵活运用,从而使许多传统的方药临床上的作用得到发挥,比如王先生在研究和应用当归补血汤方面就有突出的创见。

当归补血汤初见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伤寒胃气论》中。

原方组成是:黄芪30克当归(酒洗)6克。

李氏用此方主要治疗内伤不足,阳气外越而发热之证。

王先生参考了大量前人使用此方的经验,对此方的组合作了精确的分析。

他在《漫谈当归补血汤》一文中说:“方中黄芪一两,当归二钱,其分量的比例是5:1,很明显是黄芪居主要地位,而当归为辅助之品,但何以不名黄芪补血汤而反名之为当归补血汤呢?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宅’,气虚则血气无所摄,血虚则气无所依,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若由于劳倦内伤,营血亏损或外伤失血等因,使气血失去了相互依存的相互关系,以致阴不维阳,血虚气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遂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血虚阳浮的假热证。

详细分析脉证病机,此证已不是单纯的血虚证其主要矛盾在因血虚导致阳浮。

……故应抓住主要矛盾,将补气固表作为重点,使气固表充,阳气不再浮越,则一系列假热症象自除,且脾肺元气固充,生血之源得资,则血亦随之而生。

故方用黄芪甘温为主,大补脾肺之气,辅以当归甘辛苦温益血和营,两药相配意在扶阳存阴,补气生血,气壮血旺则阴平阳秘,诸证自去。

2024年浅谈当归补血汤的补气作用

2024年浅谈当归补血汤的补气作用

2024年浅谈当归补血汤的补气作用当归补血汤作为中医药的经典方剂,在补气养血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方以当归和黄芪为主要成分,经过合理的配伍,可以发挥出多种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当归补血汤的补气作用。

一、促进气血生成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当归补血汤中的当归和黄芪均具有促进气血生成的作用。

当归能够活血补血,黄芪则能益气固表,两者合用,可以在补气的同时,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从而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二、调和气血关系气血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气血不足或者气血失调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当归补血汤中的药物成分可以调和气血关系,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当归能够活血化瘀,而黄芪则可以提升气血的运行能力,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气血的和谐。

三、增强脏腑功能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补气养血的作用,增强脏腑的功能。

例如,它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同时还可以增强心肺的功能,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力。

四、改善气血不足症状气血不足是中医常见的证候,表现为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当归补血汤正是针对这一证候而设计的方剂,它可以显著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使患者恢复健康的气色和活力。

五、促进红细胞生成红细胞是血液中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要细胞。

当归补血汤中的当归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阿魏酸等,这些成分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分化,从而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六、增强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

当归补血汤中的黄芪富含多糖、黄酮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七、改善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小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它对于维持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当归补血汤中的药物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质,从而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高建忠老师读方与用方(7)当归补血汤治疗气虚阴火

高建忠老师读方与用方(7)当归补血汤治疗气虚阴火

高建忠老师读方与用方(7)当归补血汤治疗气虚阴火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

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内经》曰:脉虚血虚。

又云:血虚发热。

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黄芪一两,当归(酒洗)二钱。

右件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空心食前。

”解读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几个关键词:内伤,气虚,阴火,升降失常。

当归补血汤证得之于“饥困劳役”,为内伤无疑。

而在李东垣学说理论体系中,饥困劳役所伤为脾胃。

脾胃虚损直接导致气虚,即“元气不足”。

气虚之后又可导致阴火内生,即“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

”而主治中肌热、燥热、渴饮、目赤、面红,一派阴火征象。

脉洪大亦为阴火内盛之脉。

脉虚,重按全无,为气虚之脉。

论中所有脉、症都可用气虚阴火作解,为何提及血虚?如何辨出血虚?补中益气汤出自“饮食劳倦论”下,四季中对应春升;当归补血汤出自“暑伤胃气论”下,四季中对应夏浮。

两方对比,或许能进一步明白当归补血汤方。

两方所治证都有气虚、阴火。

补中益气汤证中“阴火”产生的机理是“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即在气虚的基础上,阳气不能升浮外达,导致气偏胜于里,血偏胜于表,气机郁滞而化生阴火。

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当归补血汤证中“阴火”产生的机理是“气并于阳,血并于阴”?“并”作偏胜解,“阴”、“阳”作表、里解。

也就是说,在气虚的基础上(加上暑热之外因),阳气浮散太过,相对来讲,在表之气偏胜于血,即在表偏于血虚。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难道是由此而来?如此分析,阴火因于血虚,本质上仍是气虚,故用大剂黄芪补气为主,佐以当归养血和血。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这么一句话:“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在本方中似可这样说:“东垣之法,血虚以黄芪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

当归补血汤_金匮翼卷三_减法方剂树

当归补血汤_金匮翼卷三_减法方剂树

当归补血汤_金匮翼卷三_减法方剂树当归补血汤_金匮翼卷三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黄耆1两,当归2钱,生地黄5钱,生草1钱。

(2)1.2.功效:血虚发热。

(2)1.3.来源:《金匮翼》卷三。

(2)2.黄耆当归散 (2)2.1.减:生地黄、生草 (2)2.2.组成:黄耆(锉)10两,当归(切,焙)8两。

(2)2.3.功效:石痈久不愈。

(2)2.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3)3.归耆汤 (3)3.1.减:生地黄、生草 (3)3.2.组成:当归1钱,黄耆5钱。

(3)3.3.功效:虚火上攻头目,浑身胸背发热。

(3)3.4.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3)4.调经汤 (3)4.1.减:黄耆、生草 (3)4.2.组成:生地黄、当归各等分。

(3)4.3.功效:产后血虚,败血攻冲,邪淫于心,胡言乱语,如见异物。

(3)4.4.来源:《竹林女科》卷三 (3)5.当归地黄膏 (3)5.1.减:黄耆、生草 (3)5.2.组成:当归1斤,生地黄1斤。

(3)5.3.功效:血少生疮疡,肤燥痒,自汗遗精。

(3)5.4.来源:《摄生众妙方》卷二 (3)6.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辩》卷中。

) (3)6.1.减:生地黄、生草 (3)6.2.组成:黄耆1两,当归(酒洗)2钱。

(3)6.3.功效:劳倦内伤,气血虚弱,阳浮于外,肌肤燥热,面红目赤,烦渴引饮,脉洪大而虚,口舌生疮,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血虚发热头痛、产后无乳;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4)6.4.来源:《内外伤辩》卷中 (4)1.原方1.1.组成:黄耆1两,当归2钱,生地黄5钱,生草1钱。

1.2.功效:血虚发热。

1.3.来源:《金匮翼》卷三。

2.黄耆当归散2.1.减:生地黄、生草2.2.组成:黄耆(锉)10两,当归(切,焙)8两。

2.3.功效:石痈久不愈。

2.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八3.归耆汤3.1.减:生地黄、生草3.2.组成:当归1钱,黄耆5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气虚阴火当归补血汤
*导读: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

其……
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

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内经》曰:脉虚血虚。

又云:血虚发热。

证象白虎,
惟脉不长实为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黄芪一两,当归(酒洗)二钱。

右件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空心食前。

解读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几个关键词:内伤,气虚,阴火,升降失常。

当归补血汤证得之于饥困劳役,为内伤无疑。

而在李东垣学说理论体系中,饥困劳役所伤为脾胃。

脾胃虚损直接导致气虚,即元气不足。

气虚之后又可导致阴火内生,即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

而主治中肌热、燥热、渴饮、目赤、面红,一派阴火征象。

脉洪大亦为阴火内盛之脉。

脉虚,重按全无,为气虚之脉。

论中所有脉、症都可用气虚阴火作解,为何提及血虚?如何辨出血虚?
补中益气汤出自饮食劳倦论下,四季中对应春升;当归补血汤出自暑伤胃气论下,四季中对应夏浮。

两方对比,或许能进一步明白当归补血汤方。

两方所治证都有气虚、阴火。

补中益气汤证中阴火产生的机理是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即在气虚的基础上,阳气不能升浮外达,导致气偏胜于里,血偏胜于表,气机郁滞而化生阴火。

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当归补血汤证中阴火产生的机理是气并于阳,血并于阴?并作偏胜解,阴、阳作表、里解。

也就是说,在气虚的基础上(加上暑热之外因),阳气浮散太过,相对来讲,在表之气偏胜于血,即在表偏于血虚。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难道是由此而来?如此分析,阴火因于血虚,本质上仍是气虚,故用大剂黄芪补气为主,佐以当归养血和血。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这么一句话: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在本方中似可这样说:东垣之法,血虚以黄芪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

从药物组成看,当归补血汤可看作补中益气汤的减味方。

相对来讲,当归补血汤的病位在表,且阴火的形成主要因于气虚而无明显脾胃升降枢纽障碍表现,故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去掉了补中气之人参、白术、炙甘草和复升降之升麻、柴胡、陈皮。

在取用黄芪、当归的同时,使用了较大剂量,盖因于阳气浮散,阴火又盛,加之暑热耗气,非重用不足以实卫,不足以救急,在东垣用药心法中当属从权、暂用之法。

同为治疗暑热伤人之气虚发热,清暑益气汤与当归补血汤两
方证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有湿热内滞和升降失常,而后者没有。

近代医家冉雪峰在《冉氏方剂学》中对本方的解读可供体会:其病理总缘阴阳不相顺接,气血不能融贯,故作上下暌隔,虚实相乘诸现象。

此证并非虚寒之气虚,果尔,宜用济生之芪附汤。

亦非下焦虚寒之血虚,果尔,宜用圣济之当归附子汤。

盖只是气弱不运,化机欲熄,因而鼓之舞之,增加氧化,唤起机能,俾打通隔阂,归于融洽。

金匮有针引阳气,令脉和则愈之文,和则气血相含,归于融洽。

可知黄芪五物汤,为引导阳气,此方亦是引导阳气。

方名标出补血,却是补气,方名标出当归,却是侧重黄芪,此项分际,殊耐领略。

徐灵胎谓此为补表血之方,犹其浅焉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