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华东《马克思主义哲学》2017春第2阶段在线作业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分)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参考答案:D
2(5.0分)
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阶级关系
参考答案:C
3(5.0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参考答案:B
4(5.0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的分配方式。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D
5(5.0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参考答案:C
6(5.0分)
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参考答案:A
7(5.0分)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参考答案:D
8(5.0分)
认识运动是一个反复无限的发展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C
9(5.0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
参考答案:D
10(5.0分)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参考答案:A
11(5.0分)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参考答案:D
12(5.0分)
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行为是()。
A)联合
B)兼并
C)收购
D)垄断
参考答案:D
13(5.0分)
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参考答案:A
14(5.0分)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参考答案:B
15(5.0分)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参考答案:D
16(5.0分)
绝对剩余价值是()。
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参考答案:C
17(5.0分)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B 18(5.0分)
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参考答案:A
19(5.0分)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参考答案:A
20(5.0分)
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