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谐思想
浅谈《周易》中家庭和谐思想
浅谈《周易》中家庭和谐思想摘要: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这些和谐的因素在《周易》的咸、恒、家人卦中都有所体现。
从这三个卦中分别阐释:从家庭中感情、交流(咸卦),家庭长久、稳定(恒卦),男女分工、各司其职(家人卦)来分析家庭和谐的因素。
关键词:家庭和谐;咸卦;恒卦;家人卦《易经·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从最初男女之间的自然关系,到夫妻之间的社会关系,再到父权、君臣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完整地展示了社会结构形成的过程。
由此可见,在各种关系中,男女、夫妇关系是衔接各种关系的桥梁,同时也是各种关系的基础。
所以,男女、夫妇关系的和谐对于社会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和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家庭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够和谐。
《周易》的家庭观念是相当丰富,相当辩证的,是研究中国人传统家庭观念的最根本文献之一。
杨亚利先生在《周易与中国夫妇之道》一书中,从《易经》关于夫妇之道的爻辞中,解读出了一个涵盖婚姻家庭的观念体系,从横向看,《易经》反映了古代社会婚姻生活的五大原则,即礼(体现在阳尊阴卑的总体定位上)、通(体现在《咸》卦中)、久(体现在《恒》卦中)、渐(体现在《渐》卦上)、和(体现在《家人》卦上)的原则。
一、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咸卦、恒卦“和谐”是阴阳和洽,刚柔相适的最佳状态。
许慎的《说文解字》:“和,相应也。
从口,禾声。
”即声音相应,和谐得跟着唱。
“和”是在差异中追求统一。
固然,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和谐就是建立在允许差异之上的平衡。
家庭的稳定是社会和谐、齐家治国的基础。
《易经》将咸卦和恒卦作为《周易下卦》的首卦,是很有深意的。
《系辞传》指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万物”,乾坤两卦不仅代表天地,而且代表男女,天地、男女对世界万物有创始意义。
从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来看,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立与社会上下分工的等级制度密不可分;而社会等级的建立又与父子夫妇的伦理关系有关;而夫妇间建立在男女感应基础上的稳定和谐的关系又与婚姻制度有关。
中国古代易象思维的和谐观
收 稿 日期 :0 5~l —l 20 l O
作 者 简 介 : 丽 野 (95 ) 男 , 江 丽水 人 , 江 工 商 大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哲 学 所 教 授 , 究 方 向 : 国 哲学 。 何 15 一 , 浙 浙 研 中 ①关于此问题 , 参见王树人 、 喻柏林 + “ 与“ 论 象” 象思维” J . 国社 会科学 ,98 () 何 丽野 , 字易象 与哲学思 [] 中 19 ,4 ; 八 维[ . M]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04 何丽野 , 的思维—— 说不可说 [] 浙江社会科学 ,03 () 20 ; 象 J, 20 ,6 .
道 ; 易》 知此 , 学《 者 谓之 见《 。不 如是 , 周公 易》 虽
才 美 , 智不 足称也 已。 ( 蒙 ) 为 “ 和 ” 其 ”正 认 太 是世 界 的起 源和本 质 , 懂得 “ , 不 和” 不能算 是 懂 得道 ,
展 。本文 拟 以易象 思 维 的三 种 形 式 :周 易 》 《 卦
经》 为 阴 阳与五行 是 宇 宙间的 力量 与功 能 , 认 和谐 与 否取 决 于这 几种 力量之 间 不 出现 “ 太过 ” 与
“ 不及 ” 八 字 易象认 为 事物和 谐取 决 于 , ; 一是 事 物 的 内外部 结构 是 否 合理 , 二是 能否 帮 助 事物
中对和谐有 益 的要 素 , 时对有 害 于和 谐 的要 素进 行压 制 、 击。 同 打
关键词 :和 谐 ; 阴阳五行 ; 易; 周 内经 ; 字 易象 八 中图分 类号 : 2 B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10 (0 6 0 — 0 3— 4 1 9 5 52 0 ) 1 0 1 0 0
朱熹的《周易》观
朱熹的《周易》观
《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它特别重视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引导着中国人正视理性,坚持信仰道德,以和谐共处的心态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朱熹在他的《周易》智慧中,以精妙绝伦的理论理念开创了一种深刻的学术形态,他指出“易者数也”,提出“数者宗也,宗者义也”,他把圆周率的概念用在了易理中央,把它的理论融入智慧中,进行了有序的哲学探讨。
这样,就形成了学术开创的新派及其思想和方法,它不但强调圆周的发生与周而复始的循环,而且努力解读“四大”和“原”,犹如一张网,网住了宇宙万事万物,即时顿悟古人的哲思,充分发挥相互间配合掩不住的智慧与温馨。
朱熹《周易》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以及世界整个社会,其哲学洞见和智慧给和谐与慈爱、安全与宁静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的解脱与力量,充分调动着人们的感知和体验。
至今,历史文化传承依然弥撒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中国朱熹的《周易》观依然成为时尚思潮的一部分,人们在纷杂而又日新月异的社会之中,让思维放飞、文化润泽,成为一份温暖之道。
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
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内容摘要:⼈类的⼀切探索活动,破解未知,寻其规律,都是为⼈服务。
然⽽,⼈类的⼀切群体活动总结都可称之于⽂化,中正是中国古代固有的词汇,特别是在《周易》书中随处可见,它与当代公平、公正相对应。
和谐是相互协调和睦,⼩到邻⾥⼈与⼈,⼤到国与国的和平共处的现实意义,传承阴阳互补共⽣为现代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的理论依据。
借⽤阴阳的辩证关系说明“时势位”理论认识来源于⽣活的总结,天⼈合⼀概念是⼈⽂哲理的理想追求,阐述中国⽂化,中国理念的哲理性。
通过对《周易》相关经⽂研究,分析古⼈对七⽇⼀周与“⼰⽇乃孚”、“中正和谐”等概念的认识及其中蕴含的对改⾰理念的认识。
关键词:中正和谐、天⼈合⼀、⼰⽇乃孚、时势位。
On the concept of "zhongzheng and harmony" in the Book of Zhouyi(Author: Wang Jinlong an employee in Zhangjiakou Cigarette Factory of China Tobacco Group in Hebei Province)Email: zhang23298@Content Abstract:All human exploration activities, to explore the unknown, seek the law, are for the service for human being. However, the summary of all human group activities can be regarded as culture,“Zhongzheng” it is the Chinese ancient words, especially in the book of Zhouyi is everywhere, it related to fairness and justice for modern society. Harmony i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small in the neighborhood, from man to man, great to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countries. and It inherits the symbiosis of yin and yang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win-win cooperation in 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y means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yin and yang,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theory of "time, circumstances and position" comes from the practice of life. The concept of 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ideal pursuit of humane philosophy, to expounds the philosophical natur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philosoph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levant scriptures in Zhouyi,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Ji ri nai fu" and "zhongzheng and harmony" in the one week,and points out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in guiding social reforming.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leadership of the organization committee, nice greetings! I come from the grassroots, and glad to discuss with you the topic of " zhongzheng and harmony "here, if there is anything improper, welcome to point it out.尊敬的组委会领导,⼤家好!我来⾃基层,在此和⼤家探讨“中正和谐”这个话题,有不当之处请斧正。
浅议周易“乾坤卦”和谐美的设计思想
“ 谐 ”作 为中国传统哲 学思想 的核心 理念 , 和 不仅 从思想 的角度 影响和规 范着人 的行 为 ,而且
者 ,而且 最早提 出了 “ 太和 ”思想 ,把 自然和社 会看做一 个整体 。 周易》 的核 心思想是 追求 一 《 种 以太和 为最高 目标 的天与人 、 自然与社 会 的整体 和谐 ,其 思维模 式是一个儒道 互补 的新 型 的世界
地势 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 。 周易 》的思想 已经渗 《
透到 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 人们却熟视无 ” 。今天 , 扭转 乾 “
坤 ”, 否极泰 来 ”之类 的 口语和成语 ,都是直 接 “
从 《 易经》里 出来的 。和谐 是对立事 物之 间在 一 定 的条件 下 ,具 体 、动 态 、相对 和辩 证 的统一 ,
Ab t ac : ‘ r o y”i h u s i o h i h s e l o o t mp a y d sg sr t ‘ m n Ha s t e p r u t ft e h g e tr am f c n e or r e i n.T he Boo o ha ge s a d s a f t e e s n e o k fC n s i iply o h s e c f
Co fca s a dTa im.tpo o e eie fg n rl ni ,a ign tr n o it sawh l ndc n ie igteu t a h g et nu inim n o s I rp s dt d ao e e a t tkn auea ds ceya oea o sd rn h ni stehih s h u y y
g a , u s i g t e h r n fh a e n u n b i sa l a a u e a d s c ey. h a t ft e d sg o l ws t e b sc a sh t o l p r u n h a mo y o e v n a d h ma eng swe l sn t r n o i t T e be u y o e i n f lo h a i e t e i h c i tr s uc s s m mer , h t m , aa c , a e f r , o o ,ma e i l a r c s u n b i g .T e a s h tcr l st a l a y e it n e e ts h a y ty r y h b ln e p c , om c lr t ra s nd p o e sof ma e n s h e t ei u e h ta r d x s h e
简论《周易》和谐思想
六十四卦惟有《 卦六爻无一爻不吉 。 谦》 2 《 传 》 阳 和谐 思 想 的发 展 与 成 熟 。《 .易 阴 易 传》 反映了孔子的哲理思想 , 经过孔子创造性 、 哲理 化的解读, 周易》 《 古经连同《 易传》 成为儒家形而上 学之源 。阴阳和谐思 想也在《 易传》 中得到充分的
易 ’” 。
阴 阳和谐 之 主要 内涵应 为 阴阳平衡 、 阳互补 、 阴 阴阳互通 、 阴阳守 中 、 阴阳生生 诸原 则 。
1《 . 周易》 古经 阴阳和谐 思想 的萌芽。首先 , 《 周易》 之名即含阴阳之义 ,易纬 ・ 《 乾坤凿度》 “ :易 名 有 四义 , 日月 相 衔 。 《 文》 “日月 为易 , 阴 本 ”说 : 象 阳也 。就是 说 , 易 ” 为 日月之 合 体 , ” “ 字 日月 即 阴 阳 之义 。其次, 虽然《 周易》 古经无一字言及阴阳 , 但 是J  ̄及六十四卦卦爻画系统则充分地符示了阴阳 kt ,
阐释 。
官 ・ 司乐》 “ 大 : 以乐 德教 国子 : 和、 、 、 、 中、 祗 庸 孝 友 。 郑 玄 注 云 : 和 , 柔 适 也 。 论语 ・ 而 》 ” “ 刚 ”《 学 :
“ 子 日 :礼 之 用 , 为 贵 。 ’ 树 达 疏证 : 和 , 有 ‘ 和 ”杨 “ 今
言适合 , 恰当 , 恰到好处。 《 ・ ” 书 舜典》 “ :八音克谐 , 无相夺伦” 周礼 ・ 。《 天官 ・ 大宰》 “ : 以知邦 国 , 以 统 百官 , 以谐 万 民。 谐 , 是 和 谐 之 义 。史 伯 云 : ” 都 “ 和实生 物 , 同则不 继 ” ‘ 语 … ‘ "。可 以说 , 郏 和为 静 态
解文明冲突等 , 具有 不可或缺的借鉴 意义。 [ 关键词] 周易; 和谐 ; 阴阳; 三才 ; 文化成 人 [ 中图分类号 ] 2 1 B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2—30 2 0 )4— 0 4一 4 10 99(06 o 05 o
论《周易》的和谐教育思想
枣庄学院学报
J 0UR L 0 A HU NA F Z OZ ANG U VE Ⅱ l NI RS Y
J n2 o u .0 9
V0 . 6 NO. 12 3
论《 易》 和 谐 教 育 思 想 周 的
戴 永 新 王景 艳 ,
教 育 思 想 , 见 在 六 十 四 卦 中 , 自身 修 散 对 养 、 庭教 育 、 及 社会 的人 伦 、 序都 要 家 以 秩
深 刻 的 论 述 , 充 分 彰 显 了 教 育 思 想 的 和 并 皆 £。
一
族 辩 物 ”, 区 分 辨 别 群 体 及 各 种 事 物 , 即 以
种 求 同 存 异 不 是 “类 族 辩 物 ”, 是 “以 同 而 而 异 ”, 就 是 程 颐 所 说 的 “于 大 同 之 中 , 也 而 知 所 当 异 ”[ 。 同 人 卦 意 在 “和 同 ”, 强 调 从 异 中 求 同 , 卦 意 在 “合 睽 ”, 调 睽 强 同 中存 异 , 是 教 育 人 们 , 会 上 生 活 与 人 都 社 交 往 , 需 要 求 同存 异 。 都 为 了实 现 和 谐 的 人 际 关 系 , 《周 易 》教
[ 中图分类号 ] 5 9 G 2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04— 0 7 2 o ) 3 0 1 0 lo 7 7 (0 9 o —0 8 — 3
根 系 相 连 相 牵 为 喻 , 明 只要 志 同道 合 之 说
和谐 , 一 个 古 老 而 又 现 实 的 哲 学 范 是 畴 , 指 各 部 分 之 间 配 合 的 匀 称 、 当 、 是 适 协
南 ”,《彖 辞 》:… 解 ,利 西 南 ’,往 得 众 也 。 ”… ’ 卦 爻 辞 以 西 南 象 征 众 庶 , 明 。 说
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思想”
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思想”“和谐”是我国古代“和”的思想的延续和升华,“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
最早见于《周易·乾卦·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
经查据资料,《周易》诞生的年代最早在周昭王之后, 或西周中晚期,时间为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周易》治国理论的最高追求目标是‘保合太和’。
‘太和’是最高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保合太和’即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合之功,不断进行调控,使之长久保持,来造就一种符合人所期望的万物繁庶,天下太平的良好局面。
”《周易》之后,“和”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
和谐思想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国语》。
据《国语·郑语》一书记载,西周太史史伯在与郑桓公谈论“兴衰之故”和“死生之道”时,就首次提出了“和”的概念。
史伯说:“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万物生者也。
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也。
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
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者也。
”意思就是,虞、夏、商、周各朝代之所以能够成就与天地一样长久的赫赫功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统治者能够在天地和人事之间创造和合关系。
史伯根据和合生意,断定周幽王必将衰败,而衰败的原因就是周幽王“去和取同”。
他说:“夫和实生万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这段话的大意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
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如果以相同的东西加合在一起,便会被抛弃了。
所以,过去的帝王用土和金、木、水、火相互结合造成万物。
儒家的和谐思想。
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谐”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
而系统提出和阐述和谐思想的当是儒家。
儒家的和谐思想包含六层意思:一是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四是人与人的和谐,五是人与自身的和谐,六是国与国的和谐。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
易经中的和谐思想(2009-07-14 21:21:18)我们现在提出一个“和谐社会”,这种思想正合《易》理,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人际和谐,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圣经”《易经》所提倡。
在经文、《彖》辞和《象》辞中,多有讲述,现摘录解释如下:一,并于和谐的定义《乾.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注解]:乾,天;指自然界。
“各正性命”,各自正常的繁衍生息。
太,通大,非常。
和,和谐。
“利贞”引为原卦辞的“元亨,利贞”,贞,固;物之坚固,引为难,艰难。
[译文]:大自然的法则,是变化的,其目的就是促成世上的各类物种都能独立地适应环境,正常的繁衍生息。
通过变化,并给他(它)们相互结合提供保障,使他(它)们在自然界的生存中非常和谐,这就是各类物种“宜于战胜艰难”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原因。
《乾.彖》讲述的是生存的和谐,是芸芸众生在“同一片蓝天下”繁衍生息。
《豫.彖》:“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
”[注解]:顺动,动作协调、行为和谐。
过,过失、过错。
忒,偏差、差错。
刑罚清,意为社会公平。
豫,娱乐。
[译文]:由于天地运行得非常和谐,日月东出西没才不会有错,四季分明也不会出现偏差;圣贤之人以和谐之举,治理社会,社会就会没有邪恶而非常公平,使百姓拥护。
由此看来,娱乐活动所表现的动作和谐,在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意义很大呀!《豫.彖》是借娱乐活动,人们的动作和谐,如舞蹈,来论述自然和谐和社会治理和谐的。
在《恒.彖》中,再次对此观点进一步论述:《恒.彖》:“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译文]:日月凭借于天,才能永放光辉;寒去暑来,由于四季不断变化,才使世上万物繁衍不止。
圣贤之人能长久的遵循自然规律,使大自然和谐,而天下就会演变为祥和、繁荣的社会。
《贲.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和谐思想简论
《周易》和谐思想简论[摘要]《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们今天的很多思想观念都肇始于斯。
在(周易)中包含着和谐思想,具体体现为阴阳交互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天人观、敬天保民的民本观、明德慎罚的治理观、革故鼎新的创新观、自强不息的发展现。
[关键词]《周易》;和谐;传统文化《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
和谐思想在《周易》中不仅体现为一种思维模式,更构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政治、伦理、社会、文化等观念。
一、阴阳交互的宇宙观《周易》的和谐思想首先体现在其宇宙观上。
《易·系辞传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对于太极,有的释为太一,有的释为元气。
两仪则多认为是阴阳之谓,四象则为老少阴阳,亦以象四方或四时。
概言之,太极乃阴阳之未分,太极剖而阴阳分。
太极产生了阴阳二气,“一阴一阳之谓道”。
通过阴阳消息、一动一趋而生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四象进而生八卦。
八卦是产生世界的八种物质或规律,通过“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而化生万物。
这种宇宙观后来被陈抟、周敦颐等发挥成太极图式,代表了中国古代宇宙观。
笔者认为,太极就是和谐,是一个阴阳对立和互動所构成的内在而超越的和谐系统。
周濂溪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
”(《太极图说》)很多论者认为周敦颐在太极之上加了个无极是将太极引向了虚无和神秘。
笔者则认为《周易》的太极就是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其上的无极则表示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和谐系统,在这个无际、无垠的和谐大系统中包含着无数个由太极组成的和谐小系统,周氏的“无极而太极”说是对《周易》太极思想的发展。
太极、太一、元气等都可转换成和谐一词,而且其实质也就是所谓的冲和之气,是中和、太和。
张载即视太和乃易道之最高境界,曰:“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纲组、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这就越来越接近《周易》的核⼼思想了。
《易·系辞上》中所引孔⼦的关于“阴阳合德”之语,为我们提供了⼀把最佳的钥匙:《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不息),以通神明之德(规律)。
(《四书五经》,岳麓书社,1991年版,上册,204页)孔⼦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周易》的扼要⽽⼜深刻的理解。
他把《乾》、《坤》两卦看成是《周易》的⼤门与⼊门,我们前⾯⾃《乾》、《坤》两卦⾄《睽卦》的全部讨论与分析,可以说,都正是沿着孔⼦的这⼀思路展开的。
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合德”四个字。
不过,我们需要把孔⼦的这段话详细解剖⼀下,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阴阳合德”四个字的概括深度。
孔⼦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这也就是说,《乾》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阳性的事物;《坤》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阴性的事物。
这个看法,其实是先秦⼀些法先王学派的⼤思想家们的公论。
《⽼⼦》中说:“万物负阴⽽抱阳”(⽼⼦:《道德经下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5页),正是源于《周易》、解释《周易》的。
《⽼⼦》对《周易》的核⼼思想的理解,是⼗分准确、到位的。
作为对于辩证法思想的阐释,《周易》的《乾》、《坤》两卦,是将阴、阳做了分解性的阐释的。
但是,在⽣活实际中,阴与阳共存于⼀个事物当中,其实是分不开的。
任何⼀个事物,在其内部,都是阴阳共存的。
所以,⽼⼦认为, “万物负阴⽽抱阳”,正是对于《周易》中的《乾》、《坤》两卦的依存关系,表达得恰如其分。
⽽同为道家思想的《庄⼦·天下篇》中,则说:“《易》以道阴阳”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84页),也正是抓住了《周易》的核⼼观点。
《周易》卦象的和谐思想——基于“履”、“咸”、“泰”、“恒”四卦象及其关系的研究
样 理 解 。 为 什 么鞋 子 就 是礼 呢 ? 多 注 释家 均 未 但 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此做 出说明。 康熙字典》 :履 , 《 释 “ 饰足 以为礼 。 ” 笔者理解是这样 的, 古代 人 在 家 可 以光 着 脚 . 如 但 果来 了客人 , 么就得穿上 鞋子 , 那 以示待 客之礼 。 所 以 , 鞋 是个 礼 貌 问题 , 穿 同时 , 什 么 样 的鞋 , 穿 也
同侧 面 论 述 了和谐 ,各 卦爻 之 间形 成 一 个 达 到 人 与 人 、 与社 会 之 和谐 的逻 辑 的功 能关 系 。简单 地 人 说 就 是 :履 ” “ ” 出发 点 和 目的 , 体 ;咸 ” “ 和 恒 是 是 “ 和 “ ” 方 法途 径 。 用 , 为 达 到 “ ” 礼 ) “ ” 泰 是 是 是 履 ( 之 恒
口何 丽野
( 江工商大 学 马克 思主义 学院 , 江 杭州 30 1 ) 浙 浙 108
摘 要 :和谐” 周 易》 “ 是《 的中心思想 。但 以往对《 易》 周 和谐 思想 的研 究 , 多限于《 中抽 象的论述 。本 文从 《 传》 易
经》 四个卦 象“ 、成 ”“ ” “ 入 手 , 的 履” “ 、泰 、恒” 分析 四卦 的卦 象和 爻象 中所 包含 的和谐 思想 的逻 辑结 构及其 体用 关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02 21 年第 1 期
中图分 类号 :2 1 文 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7 2 (0 2 0 — 13 0 B2 A 1 0 — 6 12 1 )1 0 1 — 5
周易给国家的启示
周易给国家的启示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给国家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变革创新:《周易》强调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适时变革,而不能僵化保守、固步自封。
这种思想对于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保持国家的竞争力和活力。
2. 团结和谐:《周易》所总结的“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顺天应人、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以及居安思危、思患豫防的忧患意识,都是强调团结和谐的重要价值。
这种团结和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3. 阴阳平衡:《周易》反复强调的阴阳哲学,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而且与人们的决策活动密切相关。
阴阳平衡的思想告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平衡,不能过度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只有保持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德治思想:《周易》中的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告诉国家,要注重道德教化,提
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5. 忧患意识:《周易》所强调的居安思危、思患豫防的忧患意识,也是给国家的重要启示。
这种意识告诉国家,要时刻保持警惕,预防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从而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周易》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参考之一,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启示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周易》的和谐教育思想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和谐教育思想。
首先,《周易》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应当从天地万物中学习,调和自然,和谐社会。
其次,《周易》强调“和而不同”的思想,即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主张,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
最后,《周易》强调“恭敬而不屈”的思想,即尊重师长,尊重长辈,学习礼仪,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总之,《周易》的和谐教育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恭敬而不屈”的理念,这些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周易》“太和”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和谐
《 易 》 所 以 被 誉 为 群 经 之 首 , 所 以 能 泽 被 周 之 之 中 华 文 化 ,是 因 为 它 所 蕴 含 的 深 刻 的 哲 学 思 想 , 可 誉 之为 中华 元 哲学 。《 经》 卦象 , 阳爻 “ ” 易 的 由 一 和 阴爻 “ 一 ” 种 卦 象 , 每 卦 六 画 排 列 组 合 而 成 , 一 两 按 共 六 十 四 种 卦 象 。解 说 卦 象 的 卦 中 六 画 的 排 列 顺 序
的 判 断 。 《 经 》 属 上 古 之 人 占 卦 之 书 , 在 其 神 易 虽 但
维普资讯
第1 8卷 第 4期
Vo .8 1 1 NO. 4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 l f b i l g f ia c n c n mis o r a e l eo n n ea dE o o c o Hu Co e F
将 “ 和 ” 想作 为世 界 观 、 法论 , 太 思 方 以此 建 构 了具 有 中华 民族 特 色 的 “ 谐 ”自然 观 、 会 历 史 观 和 价 值 观 、 和 社
审 美 观 的理 论 基 础 。自先 秦 以 降 , 、 、 、 汉 唐 宋 明等 前 贤 , 断 阐 发 丰 富 了“ 和 ” 学 思 想 , “ 和 ” 思 成 为 不 太 哲 使 太 哲
20 0 6年 8 2 月 5日
《周易》的和谐思想
周易》的和谐思想一、何谓周易《周易》是一本奇书,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由符号和文字组成的神秘典籍。
长期以来,她雄踞“五经之首”,(《易》、《书》、《诗》、《礼》、《春秋》),“三玄之冠”,(《周易》、《老子》、《庄子》)。
《周易》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经》,记载了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卦另有用九爻,坤卦另有用六爻,故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每卦列有卦形、卦名、卦辞,卦辞和爻辞共四百五十条,四千九百多字,成书于西周。
另一部分是《易传》,她是解释《易经》,《易传》,有七种十篇:《系辞》有上下篇,通论《易经》的经义、功用、筮法等。
《彖传》有上下篇,解释四十四卦卦名和卦辞。
《象传》有上下篇,解释卦义。
主要释卦象,故称象传。
《文言》一篇,解释乾坤。
《说卦》一篇,解释八卦所象之事物。
《序卦》一篇,解释六十四卦顺序排列关系。
《杂卦》一篇,解释六十四卦卦义。
这十篇,后人称为《十翼》,与《易经》合并为《周易》行世。
二、《周易》起源《周易》学说的创造者。
一是伏羲氏。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云:“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可见,伏羲画卦的说法在汉代就流行了。
二是周文王。
文王即姬昌,受商封为西伯,纣王把他囚禁期间,探研天人之理,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写了卦辞。
三是孔子,孔子是《十翼》的作者,完成了易学体系。
《易经》成书于殷末周初,《易传》成书于战国时代。
《系辞》传说: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探索卦象起源,也就是探讨八卦的起源。
至今6000年前远古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仰观日月星辰天象,俯察山川泽壑等地形,同时观察鸟兽动物情况,近取之于己身,远取之于外物,于是就作了八卦符号。
由于难以象征宇宙包罗万象,将错综复杂的变化符号重新演变成六十四卦,一卦是六爻乘六十四卦就等于三百八十四爻,进入周代时期由周文王作卦辞,后来周公作爻辞,进入春秋时代孔子又作易传。
每一卦由天人地组成,分内外或上下三爻形成全体形象。
卦辞是一个卦的全体解释,爻辞是每一卦中六个爻的解释,大象是卦的整个说明,小象是各六爻的解说,序卦是六十四卦的顺序。
_周易_中的和谐伦理思想
2010/1《周易》中的和谐伦理思想张文俊摘要:《周易》崇尚和谐,提出了“太和”的理念,是古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及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的统一,是通贯天、地、人三才的整体和谐。
“太和”理念的价值,有助于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关键词:周易;和谐;伦理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 (2010)1-115-03作者: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江西,南昌,330063基金项目:南昌航空大学科研项目(EA200913027)《周易》崇尚和谐,《乾·彖》明确提出了“太和”的理念,“太和”就是最高的和谐,它是古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从发掘传统资源的现代价值角度,汤一介先生曾提出:要解决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由人类自身所造成的一系列困境,就必须重视和谐问题。
必须重视“太和”观念,对它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诠释,并落实于操作层面,那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太和”包涵着“普遍和谐”的意义,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及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方面,“普遍和谐”的观念对今天社会有正面的价值,能匡正社会弊病。
①下文即依此观点对《周易》中的和谐伦理思想进行梳理。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周易》认为宇宙大化流行,是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
其中乾坤(天地)是宇宙变化的根本。
《系辞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又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这是认为天地定位之后,化生万物,万物各归其类,各属其群,天上有日月星辰按照一定的轨道的运行,地上有春夏秋冬寒暑节气、风雨雷霆之变化,山川草木百物都各有形体,并按照一定的规律生长、消亡,万物和谐自如。
其次,《周易》认为自然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运行,并非杂乱无序。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心理基础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心理基础从中国文明发展史来看,和谐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
《周易》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从历史传承角度讲,正是我们追求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民族文化心理基础。
《周易》中的整体论观点是追求和谐的宏观理论基础,《周易》中的矛盾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思想是关于和谐的最早也是最具体的表述,《周易》中的关于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则是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标签:和谐社会;矛盾;整体;运动;变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时代主题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合理传承。
作为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周易》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应该说是中华民族关于“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思想的当之无愧的逻辑起点。
同时,这种辩证法思想所提供的全民族的价值选择总体上的一致性和文化认同上的共同性,正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真正的文化心理基础。
一、《周易》的整体论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周易》把整个客观世界看成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有始有终、生生不息的动态的过程集合体。
《周易》认为整个客观世界生于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老阳、少阳,老阴、少阴),四象生八卦(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又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卦含六爻,由此便把整个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悉数包括。
无论林林总总的自然和社会怎样千变万化,它们最终都必然要被纳入“太极”这个大一统的整体之中。
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现象、六十四卦所代表的自然社会的现象形态和三百八十四爻所代表的更多的变化形态,都是整体在展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源于整体而最终仍归为整体。
首先,从宏观来看,六十四卦本身就构成一个整体大系统。
乾、坤两卦乃六十四卦之首,乾卦为纯阳卦,象征天;坤卦为纯阴卦,代表地,始于乾坤两卦,即从自然天地有成开始,天秉阳刚正气,地则厚德载物,孕育生命。
《周易》中的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塑 造 自己亮 丽 的人 生 。 《 文 言》 九 三 爻 日: “ 乾 君 子 进德 修业 。忠信 所 以进德 也 。修辞 立其 诚 所 以居 业 也 ”《 乾文 言》 九 四爻 日 : “ 子 进 德 修 业 ,欲 君
及 时也 。 这是 说 君 子要 修 养 自 己的 德行 ,才 能 居 ” 业 ,对 人 如果 不讲 诚信 ,那 么 必定 信用 扫地 ,事 业
非 常 丰 富 的和 谐 思 想 。例 如 《 语 》 中的 “ 千 论 道
乘 之 国 ,敬 事 而 信 ,节 用 而 爱 人 ,使 民 以 时 。 ” “ 为政 以德 ,譬 如北 辰 ,居 其所 而众 星拱 之 。 “ ” 道 之 以政 ,齐之 以刑 ,民免 而无耻 ,道之 以德 ,齐 之 以礼 ,有 耻且 格 , ,这 些 都 是 对 德 治 作 用 很 好 的 ” 阐释 。这 其 实 在 《 易 》 中早 有 体 现 ,如 《 嗑 周 噬
要有 了诚 信 ,连 豚鱼都 能被 感 动 ,还有 什么 克服 不
了的困难 呢 !《 ・ 》 中的 “ 中有 山 ,谦 ;君 谦 象 地
子 以裒 多益寡 ,称 物平 施 。 这讲 的就 是 说 人 要 谦 ”
虚 ,要 使他人 得 益 ,补不 足 ,就像 称重 量一 样 ,从 多 的一 边取 下放 到少 的一 边去 ,以便 达到两 边 的平
《 中孚 ・ 象》 日 :“ 子 以议狱 缓 死 ” 《 易》 还 君 。 周
指 出君 王要 与人 民真诚 相 感 ,才 能天 下 和 平 , 《 咸
・
济建设 中德治 思想 的集 中体 现 ,全 心全 意为 人 民服
务作 为大 德 ,是社 会 主义道 德体 系 中各种 道 德原 则
彖 》 日 : “ 人感 人 心 而 天 下 太 平 。 , 以德 治 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的和谐思想张涛摘要:《周易》作为我国和谐思想的重要渊薮,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
《周易》的和谐思想内容丰富、大体上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
《周易》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开掘和认真研究。
关键词:《周易》和谐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精神文明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文化经典,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
和谐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不断地涌动、回荡、传播,对中国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周易》有着丰富的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和谐精神、和谐理念的重要渊薮。
众所周知,《周易》以变为本,倡导变革,呼唤创新,但这种变革和创新是要变无序为有序,化冲突为和谐,实现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和谐,进而实现包括自然与社会在内的天人整体和谐。
这就是《周易》的中正思想:《周易》每卦六爻,各有其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若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即为得位或当位,得位为正,象征阴阳各就其位,合于其应然的秩序。
每卦有上体、下体之分,二为下体之中,五为上体之中,若爻居中位,即为中,或曰得中,象征守持中道,行为适中,不偏不倚,合于阴阳和合的法则。
在此基础上,《周易》又提出了“太和”思想:一阴一阳相互交感,相互配合,刚柔相济,彼此推移,相反相成,协调一致,当达到最佳的结合、最高的和谐状态时,就称为“太和”。
《易传·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按照这种文化价值理想,人类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实践活动都应以“太和”这种最高境界、最理想状态的和谐作为终极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天人整体和谐,各种变革和创新活动自然也不例外。
《周易》倡导的和谐,大体上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
《周易》的这一和谐理念就是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社会发展的诸要素,最终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获得更高层次、更高水准、更加全面的发展。
也就是说,人的心灵和谐是整个社会保持和谐状态的基础,最终能够推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的局面。
二我们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被概括为天人关系,名曰天人之际。
在中国历史上,天人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焦点,而其中一种贯穿始终的见解是天人合一,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周易》是这一思想的重要源头,而其中这种天人关系的背后,即天人合一思想的终极指向,则是天道与人道如何协调,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周易》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人道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上古先民正是通过对天道规律的体察来指导人类社会,即《周易》所说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在《周易》中,通过对万事万物等自然现象的体察,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贵贱位矣”作为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则,把天道规律奉为人道的圭臬。
“法象莫大乎天地”,人必须通过“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观象过程,才能预见吉凶悔吝,察往知来,顺天而行。
而且,《周易》认为,“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天对人类社会是有神喻作用的,只有顺应天道规律的“圣人”才能与天地感应。
《周易》在强调要“顺天而行”的同时,又认为在在尊重自然规律、不违背天道的基础上,人类要挺立主体意识,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精神,以期在现实中达到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理想境界。
《乾卦》:“乾,元、亨、利、贞。
”《子夏易传》释为“始、通、和、正”;古人又释为“春、夏、秋、冬”。
元为春,万物始生;亨为夏,万物亨通;利为秋,万物和成;贞为冬,万物收藏,表达的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说卦传》又运用八卦及其代表的方位进一步阐释了四季变化规律:乾之元气至春分始震,震是东方之卦,万物开始生长;巽是东南之卦,是立夏,其时万物整齐;离是南方之卦,是夏至,其时万物包括飞、潜、动、植都已出现;坤是西南之卦,是立秋,坤为大地,万物立秋时赖大地养成;兑为西方之卦,是秋分,万物成熟,一片欢悦;乾为西北之卦,是立冬,其时寒暖交替,阴阳二气相搏;坎为北方之卦,是冬至,其时万物归藏,唯有水在流动;艮是东北之卦,是立春,其时旧的发展过程已经结束,故曰成终,但春风吹动,新的发展过程又将开始,故曰成始。
艮是万物成终成始之卦。
在《周易》看来,一年四季的时间与空间运动都是和谐有序的,万物在时空中生长、茂盛、成熟、收藏,年复一年也是和谐有序的。
对于自然界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的和谐发展过程,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当何为?《周易·乾卦·文言》就此作了别具特色的论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与天地合其德”就是说人道要效法天地之道,但并不是说,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
相反,人可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遵循自然规律,与天地相协调,对自然万物的变化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
否则,也就谈不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也就失去了进一步生存延续的时机。
三自然界的发展和谐有序,由之产生的人类社会也应当遵循某种既定秩序和谐而有序的发展,因而《周易》认为人类社会是天地、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天地作为万物之始产生于前,人类夫妇、父子、君臣产生其后。
要使社会的发展也如自然一样出现和谐有序的局面,人际关系的和谐确实是其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周易》所蕴含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包括两重含义,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是人与社会或者说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
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是指个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调适的最佳行为状态。
《周易》强调,要想保持群体的协调,就要学会求同存异。
例如,《同人·象传》中的“君子以类族辩物”与《睽卦·象传》中的“君子以同而异”,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区分辨别群体及各种事物,要审异求同;在事物的处理上,要重视大同,不可计较小异。
可以看出,无论是《同人卦》的意在“和同”,强调从异中求同,还是《睽卦》的意在“合睽”,强调同中存异,都是要表明: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只有求同存异,才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而这些,又都是与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相一致的。
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和谐是在人际关系的矛盾中不断地调节出来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现有、即成的状态。
对于《易》象内部所隐含的阴阳相对的特点,宋代学者张载曾作了颇为精到的解释:“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也就是说,只要有象就必定有一个东西与它相对,凡是相对的事物,它的行为方式必然是相反的,免不了有矛盾、有冲突、有斗争。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和,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
在张载看来,也只有用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才能使事物向一个更新的方面来发展。
“仇必和而解”这一深刻的道理,确实体现了中国人化解矛盾的高超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广泛“六尺巷”的故事,也从一侧面充分地说明了“仇必和而解”的道理。
据清代桐城派学者姚永朴《旧闻随笔》和《桐城县志略》等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人们来往交通使用。
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
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里回信:“一纸书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
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得其名,后世传为美谈。
如今,在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依然有一条保存完好,长100米,宽2米的巷道,人称六尺巷。
虽然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调适的良好行为状态,但并非总能适时地呈现出来,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反而是常态,发展到一定程度,与人争辩是非曲直而待人裁决,诉讼也就纷纷而起。
《周易》中有《讼卦》,但全卦的核心思想并不是教人如何争讼,反以不争讼为最高,争讼纵然取得胜诉,仍不免遭受“终朝三褫”之辱。
《讼卦》极为重视对“讼”的化解,《讼卦·象传》认为“君子做事谋始”,提出了防“讼”于未萌的观点,确实反映了古人追求人人和谐、息讼免争的思想。
《讼卦》的这一思想,做过鲁国司寇的孔子也非常认同和赞许:“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显然,孔子看重的也是如何将“讼”化解于争端之前,未雨绸缪,而不是徒劳于解决具体的诉讼纷争。
遇到争讼,往往要动用刑法。
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纷争,在礼与法之间,孔子和儒家更加注重礼的作用。
孔子弟子有若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这些,当源于《周易》对“讼”的认识。
受其影响,历代清正明智或以此相标榜的官员,往往也要表达一番息讼、无讼的态度。
于是,在古代的一些官府衙门,我们往往能看到带有这样一些语言的对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周易》也十分重视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在人类社会诸结构中,家庭结构可谓根本;在家庭的诸多关系中,夫妇关系是根本,《家人·象传》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子正,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德,女子正,需有柔顺之德而正内,所以家庭中的女子只有顺从才可获得吉祥。
《序卦传》说:“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家人”,即组成一个家庭的成员就必须遵循家道。
要想保持家庭的和谐,就必须建立一个合理正常的家庭秩序。
《家人·象传》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在一家人中,上有严君父母,下有兄弟姐妹,父母尽父母的责任,儿子尽儿子的责任,兄尽兄的责任,弟尽弟的责任,丈夫尽丈夫的责任,妻子尽妻子的责任,一家人各尽其道,这样就会使家道得正。
如果社会上家家咸正,那么整个天下必然太平安定。
正如程颐所强调的“家内之道”:“父子之亲,夫妇之义,尊卑长幼之序,正伦理,笃恩义,家人之道也。
”《周易》极为重视尊卑贵贱,认为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