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的负效应以及期望的有效传递

合集下载

教师四个效应心得体会

教师四个效应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四个效应”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这四个效应的心得体会。

一、期望效应期望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我教学生涯中,我始终坚持正面激励,对学生充满信心。

当我发现某个学生在某方面有潜力时,我会给予鼓励和期望,使学生在这一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发现小明对图形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鼓励他多参与课堂讨论,并在课后为他提供一些相关资料。

结果,小明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这充分证明了期望效应的威力。

二、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表现。

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我发现,当我对某个学生给予肯定时,该学生往往会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例如,小华在课堂上表现不佳,但我在课后与他交流,发现他对物理很感兴趣。

于是,我在课堂上鼓励他多参与讨论,并在课后为他提供辅导。

渐渐地,小华的物理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三、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在我教学生涯中,我深知教师期望的重要性。

因此,我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同时,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例如,在课堂上,我发现小刚总是沉默寡言,于是我主动与他交流,了解他的想法。

通过关心和帮助,小刚逐渐变得开朗,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四、教师期望的反馈效应教师期望的反馈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期望的反馈会影响学生的表现。

在我教育实践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变化,并及时给予反馈。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给予关心和帮助。

这种反馈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小李在语文课上总是跟不上进度,但我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地为他讲解,并及时给予反馈。

论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

论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

关键 词 :教师期望;影响因素;有效传递
中图分类号 :A 1 C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 7 72(0 )0- 0- A 0 — 9 20 4 01 5 01 6 0 0


教师期望有效传递 的意义
1 .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之所 以有助于学生学 习成绩 的提高 主要是由于教师期望传递给学生后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然后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 自我 概念来 促 进或 阻碍学 生 的学业 成 绩 。E c s与 Wi e cl e l d的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学 生学 习 的动 机 是 … 受他们每天在课堂里所得到的教师期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他们会将这种期望延伸到今后 的
性 ,因而具有调整师生关系 的功能 ,能够产生 “ 同频共振”效应 ,即当教师 的期望与学生 的 思想认识 达到同一频率时 ,师生之 问就会产生认知 、情感 、思维 等方 面的 “ 振”或 “ 共 共 鸣” 。这种 民主平等 、思维共振 、情感共鸣的师生关系,在角色互换 中逐渐形成 “ 角色互通” , 使师生之问的教学默契。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 :“ 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 中才能产生
收 稿 日期 :2 0 0 6—0 3—1 7
基金项 目:全 国教育科学 “ 十五”规 划课题 ( B 30 2 ,主持人 郭成 D A 08 ) 作者简介 :潘 刚 (9 4一) 16 ,男。四川迭县人 ,重庆 市北碚 区教 师进修 学院讲 师 ,西 南大学教育科 学
研 究所硕士生 。
教学过程绝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 ,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 ,是师生心灵相通 、人 格相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情感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困生转化的影响及运用机制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困生转化的影响及运用机制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困生转化的影响及运用机制作者:吕云涛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3期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期望效应对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影响,根据学困生的自身特征,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困生树立积极的期望,并且帮助学困生确立合理的期望值,将积极的教师期望进行科学的传递,以帮助学困生得到转化。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学困生;影响;运用机制一、教师期望效应自美国心理学家Rosenthal和Jaeobson将“自我实现的预言”引入教育领域,并于1968年出版了《课堂中的皮革马利翁》以来,教师期望研究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期望就是课堂上教师“自我应验”的“预言”。

教师期望效应(Expectations effect)就是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二、教师期望效应对学困生转化的影响1.学困生的内涵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对上海一百多名初中学困生进行测验,研究发现:成绩最好的前十名学生,并不是智商最高的前十名学生:成绩最差的后十名学生,并不是智商最低的后十名学生。

这就意味着,成绩的优劣与智商的高低并不完全成正比。

我们将学困生界定为:儿童难以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跟不上常规教育进度、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而智力又基本正常。

2.学困生的特征分析学困生作为班级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自身的一些明显特征和表现形式。

(1)自卑心理。

学困生因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训斥和批评,同学们的冷眼。

渐渐地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了怀疑,形成自己就是比别人蠢的错误判断,心态消极,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权威压服,造成他们畏惧、厌恶、防范的不正当心态,诱发他们反说教、反权威的对抗心理。

(3)习得性无助感。

学困生由于长期经历失败,没有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及同学们的帮助,得不到来自其他方面的肯定,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助感。

困境与出路论“教师期望效应”之负效应及其消解策略

困境与出路论“教师期望效应”之负效应及其消解策略

困境与出路:论“教师期望效应”之负效应及其消解策略作者:蔡丽芳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34期【摘要】“教师期望效应”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耳熟能详,由于它有多种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通常都会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然而,“教师期望效应”并不总是起积极作用,由于运用不当,许多教育工作者都面临了“教师期望效应之负效应”的困境,笔者认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地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并整合教师期望与学生自我期望是突破困境的重要出路。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负效应;消解策略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内涵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对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期望对象能力大小的感知,在一定时间里预期其能够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期待和向往,“教师期望就是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觉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

”[1] 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强化学生原有的某些特性(强化效应),二是诱发某些过去所没有的行为(自证预言效应)。

[2]换句话说,教师期望效应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得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师期望并认为学生是优秀聪明的,学生就会往这个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二、困境:教师期望效应之负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有诸如激励、调整以及支援等积极作用,也就是正效应,关于正效应的论述已汗牛充栋,作者就不再赘述,事实上,在实践中由于运用不当,“教师期望效应”还存在诸多的负效应,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期望的非均衡性教师期望的非均衡性主要是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的学生差别对待,对一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而对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则寄予低期望甚至零期望,结果,教师对高期望的学生则表现出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引导,而对那些低期望或者零期望的学生则表现出更多的淡漠,长此以往,高期望的学生将发展的更好,而低期望的学生由于感受到教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会更加消极地对待教师及学习,这就造成了学校里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对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避免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策略分析

避免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策略分析

避免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策略分析【摘要】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杰克布森发表了他们在奥克学校的实验结果——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最终导致学生智商的提高,即“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使得教师期望效应现象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但不是所有的教师期望都会产生积极效果,它也存在负性效应,这种负性效应对学生和教师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教师期望产生负面影响的几种因素,并就此相应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教师期望负面影响因素分析避免策略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未来可能发展的看法和态度,教师期望效应则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得到验证的现象。

这种期望是教师把自身的各种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把自己的感情和期待投射到学牛身卜。

学生接受这些信息后,体验到教师的关怀和鼓励,积极地给了反馈,努力把教师的期望变成对自己的要求,转化为自我期望乃至自我行为。

但是,教师把自己的期望通过有意无意的方式传达到学牛,这种期望能否成为现实,要靠学生对它的领悟以及对自己潜能的发挥,要靠学生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性成就动机和自觉追求。

而且,不同类型教师具有不同的期望表达方式,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同时,也存在教师过高、过低及其它不良的期望,这些期望就没有预先所没想的正而的积极的效果,甚至会产牛不良的负而影响。

1教师期望负面影响因素分析1.1教师类型与不同的教师期望表达。

教师类型,冈依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划分,通常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二三种基本类型。

专制型教师,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绝对支配地位,教师成了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决定了学牛的兴趣、意志和品质,使用的是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期望往往是说教式的表达,忽视学生自己的心理体验和自主性。

放仟型教师,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他们的本能和能力为教育提供了素材和方向,教育的措施是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的,放仟型教师在学牛的发展选择卜给了他们以很大的自主和自由,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往往是对学生自己的能力表现和自我意向的鼓励来表达的。

“教师期望效应”之负效应及其消解

“教师期望效应”之负效应及其消解
学习 中, 到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时存在 困难是 遇 在所难免 的。此 时 , 教师一 个期 望 的眼神 , 一
教学活动 是 一种 师生 之 间 的互 动 过程 , 最好 的教学效果会 出现在基 于相互 理解 的交 互过程 中。因此 , 以说 相互 理解 是 有效 教 可
学活动的基础 。教师 若是 寄予学 生适 当的期
望, 让学 生感 受到教师 的关 怀 , 这将 对学 生产
生很 大的激励 作 用 , 们 将沿 着教 师 期望 的 他 方向发 展 。这 样 , 师 与学 生之 间就形 成 了 教

种 良性循 环 。其 内在 的心 理机 制是 : 师 教
句鼓励 的言辞 , 都能令学 生备受 鼓舞 ; 在生 活
中, 谁都难免会 碰到令其 困惑 的事情 , 比如 , 人
首先根 据 自身的经验及知识 对各个 学生 的不
同心理 、 知识 及 行 为状况 等 进行 分 析并 形成
际关 系问题 、 逆反心理 问题等等 。学 生面临这
些 问题时 , 教师 给予 的适 当引导 和鼓励 , 能 都
适合不 同学生 的期望 , 然后 通过 自己的言行 、
“ 教师期望效 应” 负效应及其消解 之
蔡 丽 芳
( 江西省 瑞金 市瑞 明 小学 , 4 5 0 3 20 )

要 :教师期望效应” 用得 当, 能够激励 学 生学 习的兴 “ 运 将
趣和劲头 , 调整学生的学 习态 度和学 习方式 , 并在 学生感 到孤独 无 助的时候给予其适当的支援 ; 用不当 , 运 将会产 生诸 多负效应 , 表现 为教师期望的非均衡性 、 非科 学性 以及 与学生 自我期 望的相 悖性。 这就要求教 师应 在 树立 正 确 的教 育观 、 学地 运 用 “ 师期 望 效 科 教 应” 整合教师期望与学生 自我期 望等 方面进行 努力。 、 关键词 : 教师期望 负效 消解

有效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途径和方法

有效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途径和方法

引言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

他把一群小老鼠分为两批,把其中的一小批(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些老鼠是很聪明灵活的,你来训练他们吧”;他把另一批(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并且告诉他这是普通的一类老鼠。

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

不久之后,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老鼠穿越迷宫,测验表明,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才智得多,都先跑出去了。

事实上,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而定的。

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于是,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个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老鼠就成了不聪明的老鼠了。

后来,罗森塔尔后来又把这项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旧金山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

他们在每个班中随机选取2 0%的学生,向任课教师说明,他们对孩子们做了测验,结果表明一些学生有大的发展潜力,预计未来有很大进步。

随后,他们向老师汇报了名单。

8个月过去了,两位心理学家又来到了来到这所学校,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在成绩上和品行上都有较大的进步。

事实上,两位专家没有做任何测验,名单是随机抽样而定的。

除了向任课教师汇报名单外,没有向其他任何人透漏。

因此是教师的期待使学生获得了进步。

两位专家解释说,当身为专家的他们告诉教师那些学生有很大发展潜力后,教师深信不疑。

于是,这个预言变成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期待。

教师对学生赋予期望,不断鼓励他们,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反过来,被期待的学生的行为又影响教师,强化教师的期待,两者相互影响,连锁反应,结果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

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

后来又被教育界的人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也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这个效应起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

浅谈教师期望的负效应

浅谈教师期望的负效应

摘 要: 从 16 自 98年罗森塔 尔和杰克布森( oet l aks ) R s h &Jcbo 发表他们在奥克学校的实验结 na n 果。 即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最终导致学生智商的提高, 教师期望正效应现 象开始受到社会各界 , 尤
其是教 育界的普遍关注。但不是所有的教师期望都会产生积极效果, 它也存在 负效应 , 这种负效应都
( ) 师类 型与不 同的教 师期 望表达 。 一 教
教师类型可以分为专制型 、 放任型和民主型 。
赫 尔 巴特是 专制型 教 师 观理 论 化 及 系统 化 的集 大 成 者, 强调教 师在教学 过程 中的中心地 位和绝对 支配 地
位。教师成了儿童心灵的塑造者 , 他决定了儿童的兴 趣、 意志和品质 。专制型教师, 在教学过中使用的是 灌输式和填鸭式 的方式 , 他对学生的期望往往是说教
工作 , 对学 生有 较 高 的期 望 , 总是 以不 同的形 式 向 并
学生会对低要求的教学和老师感到失望 , 甚至有的学
生与 老师 产生对 立 情 绪 。而有 的 学 生则 满 足 于 老 师 提 出的低 标准 。 ( 教 师对 不 同期望 学生 的 不公 平对 待 。 四) 教 师对 不 同类别 的学 生 有不 同 的期望 , 这些 期望 通过外 部行 为 以及 言语表 情表 现 出来 。这样 , 同的 不 期 望可 能表 现为对 学 生 的不 公 平对 待 , 从而影 响 学生 的 自我 认识 、 习动机 及成 长 。教 师会 根据 自己过去 学
现 的偏 差和错 误 。这样 , 管是 好 生还 是差 生都 较难 不
得 到老师 对 自己表 现 的评 价 。对 自 己期 望 比较 高 的
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和言语 表情学生传达了肯定性情绪体验而实现的。 教师效 能 感高 的 老 师 总 是满 怀 热 情 地 投人 教 学

教师期望效应_的理论和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_的理论和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和应用左金娣(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教师期望效应表现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结果,这是由许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

作为一名教师应使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富有弹性,永远要用发展的观点去期望学生并信任学生。

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寄予高期望,使情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关键词:教师期望;期望效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63(2005)04-0082-03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定义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 )和雅各布森(L .F .Jacobson )做过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

教师对实验者的暗示,不仅是对普通学生的“未来花朵”抱有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为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提问、辅导等。

学生获得期望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encouragement -effect ),于是更加信赖老师,积极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

教师见到这种反应,也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和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这种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 ),即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Expectationseffect )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强化学生原有的某些特性(强化效应),二是诱发某些过去所没有的行为(自证预言效应)。

二、教师期望效应的相关研究Robert Merton 于1948年最先提出自我预言的概念,随后把它解释为,对某个人的期望引起这个人的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又符合了原来别人对他的期望。

1965年EnnethClark 等人对教师对学生低期望做了研究,认为教师低期望是学生成绩差的一个原因。

_教师期望效应_及其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

_教师期望效应_及其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4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在小白鼠的试验中发现,试验组的老鼠的学习行为会受到试验人员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1968年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obson)教授在学校里也进行了同类试验。

他们从一所学校一至六年级中各选出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其实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机抽取20%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告诉老师这是班级里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生,要求老师注意观察。

8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智力测验,发现实验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真的比控制组的学生有很大提高。

一年后进行第三次测验,实验组学生的IQ提高幅度更大。

这个实验表明,教师期望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归因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罗森塔尔把这种由于高期望而产生的积极性反馈的因果关系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期望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而对学习未来事件的预料和预想。

期望效应是指因期望作用于某一事件或活动,引起相应结果的变化。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由教师的期望所引起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当教师将某种教育期望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并结合对自己的信念,以及与教师的关系来解释教师的行为,从而对自己形成一种期望。

期望效应影响学生的自我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一、教师期望效应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除了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外,更注重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和谐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期待,会使他们受到鼓励,往往能使他们的智力、情感、个性顺利成长。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的“六个效应”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的“六个效应”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的“六个效应”“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的课堂气氛。

”这种充满心理安全的课堂气氛就是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

它让学生感到轻松、积极、无压力,让学生充分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张扬个性。

这种“心理场”的创设不仅要靠教师的新观念、高素质,还要教师充分发挥以下六大教学效应的作用,达到师生心灵的互动。

一、期望效应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成才,这是教学的规律。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抽取了几位学生,用“权威的谎言”使教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期望。

个月后,像期待的那样,发展了这些学生的智力。

可见,教师的期待会在学生的身上转化为现实。

美国心理学家弗隆的期望理论也认为,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与教师的期望值成正比。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满怀期望,相信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当学生暂时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消除他的急躁心理,耐心启发期待,使教学双方情绪和谐;布置思考题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索回味的余地,用期待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以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当学生厌学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给学生的学习注入活力。

教师的期待,能使学生感到一种莫大的信任,并从中得到信心和力量。

二、升值效应“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赏识对于人的情绪就像阳光对草木一样,能激发人的心理需求。

我们经常见到学生因某篇习作得到老师的赞扬而强烈地爱上了文学创作。

课堂上,老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让学生深受鼓舞。

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一得之见给予赞许,一技之长给予肯定,独特观点给予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自身固有的积极因素得到高度的强化。

三、注意效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一个班里,总有那么一群“拘谨、腼腆”的“灰色儿童”备受老师的冷落、同学的轻视。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产生了逃避群体生活的意愿。

浅析教师的期望效应

浅析教师的期望效应

浅析教师的期望效应我们常常用一句形象的话语来形容期望效应,那便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如此神奇的话语如果运用于教学之中,效果可想而知。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

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

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

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我们今天要谈的便是教师的期望效应,那什么是教师的期望效应呢?从教育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到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信赖、支持、鞭策等在内复杂的情感体验,这是教师特有一种心情,教师的这种深沉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对教师做出积极的反应,它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教师应充分重视他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这种影响,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以激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

那么怎样有效地运用这种期望效应呢?(一)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热切的期待,亲切、和蔼地鼓励学生。

要想做好这些就必须给学生以真正的爱。

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心理现象——1罗森塔尔效应及其负效应(期望效应)

心理现象——1罗森塔尔效应及其负效应(期望效应)

⼼理现象——1罗森塔尔效应及其负效应(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的效应也叫⽪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所⼩学,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共18⼈写在⼀张表格上,极为认真地告诉校长、⽼师,并透露给这些学⽣说,这些名单上的学⽣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将来产⽣“学业冲刺”的潜⼒。

其实,这份学⽣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

但⼋个⽉后再次进⾏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此名单的学⽣,不但成绩提⾼很快,⽽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再后来这18⼈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出了⾮凡的成绩。

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希腊神话中⼀王⼦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格马利翁效应”。

传说⽪格马利翁爱上了⼀座少⼥塑像,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活⼈,并与之结为夫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特别厚爱。

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

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会产⽣⼀种⾃尊、⾃爱、⾃信、⾃强的⼼理,在这种⼼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这⼀效应就是期望⼼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到管理⼯作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在管理⼯作和⼈际交往中,⼀旦好意知觉对⽅,有意识或⽆意识地寄以期望,对⽅会产⽣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如领导在交办某⼀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等等,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望的⽅向发展,⼈才也就在期待中得以产⽣。

罗森塔尔的负效应(反期望)“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1968年通过实验研究⽽提出来的,它揭⽰了教育过程中这样⼀种⼼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有极好发展潜⼒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产⽣期望,从⽽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体察到教师对⾃⼰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更加勤奋努⼒地学习,结果,智⼒和学习成绩⼤幅度提⾼。

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反思

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反思

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反思作者:王文娟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6期摘要: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效应”实验表明,教师期望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事实上,教师期望所产生的效应是有正负之分的。

本文详细分析了教师期望负效应的表现及相关原因,并提出一些避免教师期望负效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期望;负效应;教师中图分类号:C.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22-03“教师期望效应”最初源自“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是一个早已为人所知的科学术语,它来自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塞浦路斯王,他爱上了自己用石头雕刻的一尊少女像,爱神阿佛洛见他感情真挚,深受感动,便赋予那块冰冷的石头以生命,后两人结为夫妻。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将这个神话传说引人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

他们在一所小学1-6年级各选了3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测验后,他们从各班中随意抽取了20%的学生,将他们标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将名单交给了他们的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一年半后,当他们再次对该校所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时,发现被标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显示出明显的进步。

罗森塔尔认为,这种结果是由于教师接受了“权威诺言的暗示”,从而改变了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把它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长期以来,无论教师还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对教育中这一期望效应是深信不疑的,这一效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中以及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被推崇和被广泛应用,成为一个核心理念和经典理论。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潘琦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也会对学生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基于教师期望效应的相关理论,探讨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

1 教师期望效应的内涵意义与特点解析所谓的教师期望,实际上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积累、个人能力、治理发展、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力发展所设定的预期目标。

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目标期望,会给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带来一定影响,这就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这种期望效应,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样化的,可能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1.1 暗示性从实际来讲,教师期望效应具备暗示性的特点,教师对学生信息形成把握,并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看法和期望。

但是,这种看法和期望,并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或者是传达给学生,会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潜移默化传达出来,对学生形成一种暗示。

教师期望的暗示性,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学生的暗示,也会体现在自我暗示这个方面。

也就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会自我暗示学生具备某些能力或者是素养,加以引导便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这种暗示,增强对学生的认可,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更加关注。

1.2层次性教师期望效应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年龄层次。

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期望。

(2)基础层次。

这由学生的能力素养、性格品质、行为表现、生活环境、爱好兴趣等方面各有差异,教师期望与学生已有发展基础密切相关。

(3)时间层次。

即使同一个学生的不同时期,也会存在不同的期望。

1.3情感性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并非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一定的情感基础出现的,对于学生表达期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

教师在其中的情感融入和体现,能够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教师的情感真挚深沉,可以吸引学生靠近,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期望。

1.4激励性教师期望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激励性的特点,那就是能够对学生的内生动力形成激发,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强烈地表现自我,进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教师期望的负效应以及期望的有效传递

教师期望的负效应以及期望的有效传递

教师期望的负效应以及期望的有效传递张保建1,2孙斌 1(1.安徽师范大学 2.涡阳县城关中心学校)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上,教师期望所产生的并非都是正向积极的,也有可能是负向消极的。

本文阐述了不合理的教师期望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分析了教师期望正确传递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的把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到。

关键词:教师期望负效应有效传递一、前言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他的学生雅各布森(L.F.Jackbson)在旧金山的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

该实验是他们在每个年级各选三个班,对这些班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测验,然后将其中20%“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校方,并告知校方对名单要保密。

一年后,学校发现这些学生表现良好,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超过了其他的学生。

然而教师们并不知道真相,其实这些学生只是罗森塔尔从总名单中随机抽取出来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这是因为由于教师相信了“测验的结果”,相信那些从名单中随机抽取出来的孩子的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热情,从态度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教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这些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情和期望,变得更加自信,也自觉不自觉的按照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去发展,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也称为教师期望效应(Teacher expectations effect).二、问题的提出教师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标准,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了区别对待,而这些差别行为被学生知觉后,教师期望的效应便开始发挥了作用。

而且,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期望表达方式,因此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教师的期望也存在过高或过低的期望以及其它不良的期望,这些期望就没有达到预先所设想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看师生互动关系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看师生互动关系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看师生互动关系众所周知,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既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涉及到学生对教师的反馈。

现代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就着重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其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的导向作用不言而喻。

在关于教师对学生影响的研究成果中,最知名的当属“教师期望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结合各方学说,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原理进行讨论,随后结合美国教育家Marva Collins实例予以佐证,最后谈一谈该效应对于师生互动关系的启示。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心理学原理1.1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是一位著名雕塑家。

作为国王,他却执意不娶凡俗女子,唯钟情于自己的一件雕刻作品——一尊少女雕像。

因为在这件作品中,他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和才智,甚至对其产生了爱幕之情。

此事感动了爱神阿芙逻狄蒂,终于赋予少女以生命。

这个故事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名“角色期待”。

它表明当期待者向被期待者投入巨大的感情、精力和态度时,会对被期待者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奇迹。

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般称为“课堂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Jacobson)对奥克小学(Oak sch001)学校六个年级的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的测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

测验完成之后并没有看测验结果,只是随机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孩子在心理上是“正要开放的花朵”。

这些名单中的有些学生与老师之前的印象并不相符,但面对著名心理学家做出的“权威”断言,他们都深信不疑。

结果在一年半之后,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测试发现实验组的20%学生在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的进步高于控制组,一、二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

“教师期望”负面效应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期望”负面效应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期望”负面效应产生原因及对策作者:刘伟菁张晓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5年第9期安徽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刘伟菁安徽淮南十中(232001)张晓明[摘要]在教师心理中,教师期望效应是发挥巨大作用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期望在给学生带来深远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因一些问题伴随着消极的影响。

描述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避免教师期望负效应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所借鉴。

[关键词]教师教师期望期望效应[中网分娄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4-6058( 2015) 27-0094教师期望效应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期望能引起“实现预言效应”。

即教师根据对某个学生的认知而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使预言成为现实。

教师期望效应亦称皮克马力翁效应。

教师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以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一些优秀的学生正是在教师寄予的厚望中走向成功的,这是“教师期望”的正面效应。

但是,教师期望如果运用不当,其负面效应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动机、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成就感,甚至会使学生造成某方面的心理障碍,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所以,运用期望策略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需要修炼的艺术。

一、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表现1.期望分布不合理教师往往比较喜欢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性格开朗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观察细致,了解深入,给予他们的关注相对较多,容易形成适合这一群体需要的期望。

教师在等待这类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上表现得比较有耐心,他们能获得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

而那些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却可能受到教师的忽视和怠慢。

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的不公,期望不合理分布,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高期望的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预言实现得到更好的发展。

低期望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缺乏信任,对学习丧失信心,师生关系不良,进而影响学业。

教师期望

教师期望

教师期望效应摘要教师期望是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形成的一种期待与关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期望效应是在教师期望的基础上形成和产生的影响或结果,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和非泛化性。

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对学生适当的、积极的教师期望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期望效应,功能,教师一、教师期望效应在心理学史上,心理学家以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期望效应确实存在。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在加利福尼亚洲旧金山市的奥克学校对1-6年级各3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他们随机抽取20%的学生,并对他们的老师声称,“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

”结果8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次智能测验,以及再过一年进行第三次测验时,他们均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

罗森塔尔认为,在这一实验中导致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接受了“权威的谎言”的暗示,产生了对学生的良好期望。

他借用古代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的名字,把这个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来,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许多人往往认为教师期望效应就一定是积极的、正面的。

事实上,教师期望既可产生积极影响,即产生所谓正效应,也可产生消极影响,即产生所谓负效应。

如果为正效应,则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学习能力感大、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提高或保持优秀。

反之,如果为负效应,则学生往往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没有动力、学习成绩下降或保持低水平不变等。

这是教师期望效应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教师期望效应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非泛化性”,即教师期望只对教师寄予期望的学生产生作用,而对教师未寄予期望的学生不产生影响。

二、教师期望正效应的功能教师期望正效应在课常教学过程中能营造有序、和谐、健康的课堂,形成师生之间良性心理互动,对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提供首要保证。

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师幼关系的中介效应

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师幼关系的中介效应

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师幼关系的中介效应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发展,教师期望在幼儿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教师期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动机、自我概念和行为表现,还在塑造幼儿人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师幼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教师期望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接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阐述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如提高幼儿的自尊水平、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等。

随后,本文将重点探讨师幼关系在教师期望与幼儿人格之间的中介作用。

师幼关系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在教师期望转化为幼儿实际发展成果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师幼关系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其在教师期望与幼儿人格之间的中介效应机制。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教师期望、师幼关系和幼儿人格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也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共同推动幼儿人格教育领域的繁荣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幼儿教育领域,教师期望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概念,它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未来表现的预测和期待。

这种期望通常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初步印象、学生的背景信息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

同样,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期望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师幼关系,即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和认知发展。

师幼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期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教师期望可能通过影响教师对幼儿的互动方式、关注程度和评价方式等,进而影响师幼关系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期望的负效应以及期望的有效传递张保建1,2孙斌 1(1.安徽师范大学 2.涡阳县城关中心学校)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上,教师期望所产生的并非都是正向积极的,也有可能是负向消极的。

本文阐述了不合理的教师期望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分析了教师期望正确传递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的把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到。

关键词:教师期望负效应有效传递一、前言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他的学生雅各布森(L.F.Jackbson)在旧金山的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

该实验是他们在每个年级各选三个班,对这些班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测验,然后将其中20%“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校方,并告知校方对名单要保密。

一年后,学校发现这些学生表现良好,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超过了其他的学生。

然而教师们并不知道真相,其实这些学生只是罗森塔尔从总名单中随机抽取出来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这是因为由于教师相信了“测验的结果”,相信那些从名单中随机抽取出来的孩子的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热情,从态度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教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这些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情和期望,变得更加自信,也自觉不自觉的按照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去发展,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也称为教师期望效应(Teacher expectations effect).二、问题的提出教师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标准,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了区别对待,而这些差别行为被学生知觉后,教师期望的效应便开始发挥了作用。

而且,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期望表达方式,因此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教师的期望也存在过高或过低的期望以及其它不良的期望,这些期望就没有达到预先所设想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

三、教师期望的负效应长期以来,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中已经成为一个核心理念和经典理论,许多教师对这一效应深信不疑,因此在对中小学的教育中被推崇和广泛应用。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有时也能看到教师期望所带来的一些不好现象,比如孩子的叛逆、调皮、不遵守纪律等,也就是说教师期望并不一定都产生正效应。

那么,不合理的教师期望会产生哪些负效应呢?(一)、教师期望的分化教师期望的分化主要表现为:刚开始教师渴求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了很高期望,并通过个人的表达方式,比如关心、鼓励和辅导等,把教师期望传递给学生。

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无差别的,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这就直接使教师获得满足,也强化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形成了对成绩优秀学生的高期望;而部分学生却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使得教师并没有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进而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受挫,从而形成了对成绩不理想学生的低期望或者无期望。

这就是教师期望的分化,导致了教师对待班里的每位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二)、教师期望的差异使有些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存在的差异是明显的,有些教师对有的学生抱有很高期望,对有的学生抱有较低期望,对部分学生则不抱什么期望。

教师对抱有高期望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特别喜欢、友好的态度和关心行为,这类学生常会比一般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而对那些低期望甚至无期望的学生来说,教师可能会更多表现出漠视、偏心和歧视,甚至考试没考好教师对其也不管不问或者一顿臭骂。

有些教师也给成绩差的学生很多学习支持和帮助,但缺乏情感支持甚至有时不耐烦的态度,有时细微的进步,教师的反应也很平淡。

教师的这种态度和行为会令这些学生心理极不平衡,对教师感到失望,因此会以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教师和学习,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

(三)、教师期望的不公平对待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理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这些期望通过言语行为和情感态度表现出来,不同的期望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评价。

教师可能有意识无意识地把人分成不同等级,这种划分往往与学生的成绩好坏、家庭出身、性别、相貌等有关。

例如,大部分老师都把成绩好的学生归为优生;把成绩不好的学生归为差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优生”给予高度重视,而对“差生”则漠不关心。

虽然老师对学生期望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老师的这些不同的期望表现得过于明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些学生也容易产生“我是差生”的自我暗示,从而产生消极自卑等不良心理。

(四)、不合理的期望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般来说,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自我期望的,如果教师的期望能与学生的意愿相符,被学生认可的话,学生的自我期望也就与教师的期望一致。

这时,教师的期望就会产生正效应,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相反,如果学生的自我期望与教师的期望相悖,教师的期望就有可能会产生负效应。

比如,当教师希望学生门门功课拿高分,而学生自己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而又面对这么高的要求,这样必然会引起学生内心激烈的冲突,学生可能不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如果此时教师仍然一味要求,那么会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采取反向行为,拒绝按教师的期望表现自己。

四、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一)、教师期望的传递过程通常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过程可以分为期望的形成、期望的传递、期望的感知和产生影响等几个阶段。

1、教师期望的形成。

要想产生教师期望效应,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有所期待,教师通过谈话、日常观察和学生的教学互动中,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在有意无意中形成对学生的期望效应。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期望,不能偏高或者偏低。

2、教师期望的传递。

教师期望通过教师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传递。

主要通过氛围,如赞同、微笑、点头等;评价,如表扬和批评等;要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要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机会,给予每位学生同等的机会。

3、学生感知到教师期望。

学生对教师期望行为的感知比教师本身的行为更为重要,教师期望只有在被学生感知到才能发挥作用,一般说来,如果学生觉察到教师对其抱有积期望望,他们一旦肯定和接受这种期望,就会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期望,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

4、产生影响。

学生在感知到教师期望后,通过改变自我观念和自我期望,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

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期望会产生产生不同的态度和反应,这些态度和反应又为教师提供了新的信息。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证实、维持或调整原来的期望,再去影响学生。

(二)、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通过以上研究得知,并不是所有的教师期望都产生正向作用,如果教师期望不合理或者是消极的,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由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等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教师期望的作用。

对于如何使教师期望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感知,产生积极的影响呢?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如果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只要为他们创造合适条件,所有学生的潜能都能被开发,那么教师就会对每个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其次,教师能否克服自己对学生的主观印象的干扰,做到不因学生的性别、相貌、家庭经济及学习成绩等差异而产生歧视偏见。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较多地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积极评价,学生也会因此充满自信,增强自我实现的动力。

但是,如果教师更多地看到学生的缺点,就会对他们无期望或低期望,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教师常常对他们气恼、厌恶,给予更多的消极评价,学生一旦接受到这种信息,就会降低自我实现的信心和动力,教师察觉到这些后,又增加了对他们的偏见,这样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影响学生正常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评价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的两极分化,导致好孩子越来越好,差孩子越来越差。

2、及时调整教师期望,使其与学生自我期望相符合虽然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能起重要作用,但教师的期望必须被学生所认同才行,教师的期望只有转变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因此,在现实教育中,必须设法促使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自我期望相一致,取得学生的认同。

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行为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传递给他们,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和自我期望的大小,并借此调整教师的期望。

受第一印象或不准确信息的影响,教师最初的期望不一定都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随着新信息的输入,不断修正原有期望。

3、善待“差生”,关注中等生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教师期望的正确认识,简单地把班上的学生贴上“好”或“坏”的标签,并在教育情境中区别对待。

特别是教师对待后进生,很少给他们回答问题或表现的机会,也不愿意耐心启发、引导他们,对于他们的好奇心和热情,通常置之不理甚至泼冷水;也比较少运用各种身体语言、动作来鼓励这些学生。

有时会提问这些学生最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常缺乏必要的等待和诱导。

长此以往,教师和这些学生之间的互动就会越来越少,当然在教师眼里这些学生也会表现得越来越差。

有的教师还会忽视中间的又非常乖巧的学生,教学活动中视线很少集中在他们身上,这就使他们一直处于师生互动的边缘,很难有自我表现与体验的机会,在教育情境中扮演了被遗忘的角色。

4、期望效应与教师的指导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教师寄予的期望会采取积极的态度给予回应,因为他们从教师那里领悟到自身的发展潜力,也为了表现自己赢得老师的表扬,所以这会激励他们努力按照教师的期望去塑造自己。

但是,实现教师的期望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失败。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提出种种要求,忽视了及时鼓励和指导,最终使学生丧失进取的热情,表现出对教师期望不理不睬的态度和行为。

此外,由于期望效应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而又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使之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而不是只在取得好的成绩时才给予表扬和鼓励。

由此可见,期望效应的实现与教师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也是息息相关的。

五、小结总之,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在有意无意之间,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对学生传递的各种态度和情感,并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对学生形成的不同期望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积极期望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效应已为广大教师所共识。

但是,在现实教育情景中,教师的期望也存在过高过低或者其它不良的期望,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