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渡北归》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序:

这是不得不写的读书笔记,这是不得不放慢的读书脚步。因为,如果不做记录,不做摘抄,不写什么,我会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读这套书以来内心充溢的感动、感慨、悲愤、难过,还有泣不成声的泪水。这套书给予自己的冲击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近大师;

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抗战;

第一次近距离地感知文革;

第一次被史实的书籍吸引得如痴如醉

......

整套书读完后,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战乱动荡的二三十年代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星光熠熠的大师,而在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只能远望大师孑然离去的背影?

我的历史知识总体上还滞留在初高中的历史课本阶段,断断续续地读过一些关于历史点滴的文章,但系统地看到一个群体的历史真相,这是真正的第一次。如此震撼和触动自己的心灵,这是拿起这套书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曾料到的。我不会想到自己将会花大把大把的时间为这套书做读书笔记;不会想到我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摘录,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不会想到自己会用这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大师致敬,向陈寅恪、傅斯年、梅贻琦、李济、向胡适、王国维、梁启超、向穆旦、陈梦家.....致敬,向读到第三本“离别”时,多少次因为泣不成声而放下书本;多少次因为实在不忍读下去而掩面而泣;多少次几乎拍案而起,为这样的历史而羞愧,而愤怒,而不解。

所以,有种探索的欲望: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如同对宇宙、对原子一样,这种探索的欲望发自内心。这便是求索的动力。读Winteroftheworld时,从小说的情节中整理出了很多关于一战、二战的历史问题,然后到网上去查。一部书读下来,感觉自己像是受了一次洗礼,这种感受,这次读《南渡北归》也有。

这样的书,如何能不读第二遍?如何能不让自己多花些时间去记录?如何能不让自己好好地、静静地、深深地多想想,多体会体会,更有一点,多从大师们的言谈举止中感受感受,学习学习。内心这种被冲击的感受,也只有写下来,摘下来,估计方可平复。

权且以此为序,以抚我内心这些时日来的悲伤和感动。

写于2014年5月14日

文摘与感言-“南渡”

第8页:(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抗战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演讲,......而一旦被逼到“最后关头,只有抗战到底。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存免之理。......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的最后胜利。”

感言:读《南渡北归》第一次真正接触文字上关于国民党抗战的正面描述,同时,也看到了

第28页:(王国维)最惊世骇俗和令人钦佩的,是对出土甲骨文与传世金文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殷墟出土甲骨文研究这一视若生命的追求,使王国维最终以不足50公斤的瘦弱之躯,借助思想学术的浩然锐气,轰然撞开了迷蒙遁隐几千年的殷商王朝大门,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一下子向前延续了近一千年。

第29页:后世评价王国维学问之博大精深有“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陈寅恪语)。

“不观王国维之学问,不知大师之大,高山之高”

感言:读此书,始知王国维,为自己孤陋寡闻汗颜的紧!始了解有这样一位国学大师闪耀着如此耀眼熠熠的光辉。《人间词话》已入库,必拜读。

第30页:(梁启超)他借用《周易》中关于“君子”中乾坤二卦的卦辞作发挥,以此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曝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谁属?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

感言:始知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出处。读梁启超的文,深感其用心之良苦,对后辈的期望和教诲背后是其深深的拳拳之心!

第40页:陈寅恪悼王国维的挽词:“凡一种文化,至此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惜者也。”

第41页:陈寅恪为王国维所写碑文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感言:一为陈寅恪之文笔所服,二为其思想所钦,三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感。唯有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方能坚持学问,坚持真理。陈寅恪在文革期间的表现更是身体力行了他的主张。非常非常钦佩大师的人品,学识!大师一首首晦涩深奥穿插着各种历史典故的诗词,怎能不让人啧啧惊叹!惭愧自己在此书之前只知大师之名,不知大师如此深邃、孑然傲视之思想!

第50页: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贰陆》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暮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感言:了解王国维甚少,从此书方知他是学识如此渊博之大家。从此句即可窥一斑,形象而精准,更有种说不出的幽默含其中。

第130页:(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号召全国军民放弃一切和谈幻想,坚决地、不能有丝毫动摇地团结抗日,并公开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谓“中国持久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晓然于敌人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之国土从内到外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致敌于死命。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是中国政治军事高层最早公开提出对日采取持久战争以赢得最后胜利的军事战略构想。

感言:《论持久战》!从不知道,持久战的思想不是毛的原创!读此书,不仅仅了解了诸多大师,而且还对蒋公有了更多了解。历史,历史课,历史教科书。历史为政治服务的本质是不会有改变的。大师们主张“以实记史”的目标或许永远也达不到。

第145页为鼓励师生精神,坚持文化抗战的决心,表达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西南联大(清华-梅贻琦,北大-蒋梦麟,南开-张伯苓)成立专门委员会,向全体联大师生征集警言、歌词,制定新的校训、校歌。

校训:刚毅坚卓

校歌《满江红》

词冯友兰曲张清常

万里长征,辞去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感言:西南联大这段历史,读来让人如此倾心,如此感动,如此震撼。战火纷飞的年代,堂堂的清华、北大、南开,辗转于中国的大地上,随着国民党一路战败的步伐,南渡,南渡。生命不止,教育不止,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