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是一份由临床专家、药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共同制定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选用不当导致的药物耐药问题,从而更好地治疗感染性疾病。

首先,该指南强调了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选择抗菌药物,需要注意药物的靶点、抗菌谱、抗生素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的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治疗抗菌药物所需遵循的步骤和原则。

首先,应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症使用。

如果在临床上不能明确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则需要进行详细的微生物学检查,并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判断。

其次,对于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剂量和疗程。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该指南还对于不同类型的感染给出了治疗方案的建议。

例如,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应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呼吸喹啉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在败血症治疗中,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重视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和细菌菌株的分离率,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此外,该指南还提醒医生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副
作用和注意事项,以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为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提醒医生注重抗生素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孕妇和儿童的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在这一指导下,能够更加精准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问题,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卫生部(2015年)前言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对上述内容有以下几点说明。

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

2.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3.本《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治疗则供临床医师参考。

4.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本《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应用中的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应当遵循。

抗生素合理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生素合理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MRSA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 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 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 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第一部分
三、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 的基本原则
新增:
附录 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附录 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
增加了“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注重综合措 施,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两部分,强调多部门,多学科合作,通过 科学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 程。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 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 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 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过度 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 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 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 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 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 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 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临床实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综合而成。

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同时保障医生的权益。

二、适应症选择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是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只有明确了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才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调整,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也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费用问题。

三、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广谱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肺炎、腹腔感染等常见感染,但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一些常见病原菌已经产生了相对的耐药性,需谨慎使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肝胆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感染,但是这类药物也容易导致肾脏损害,试用时需特别注意。

3.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病症,但是由于其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贫血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使用时谨慎。

4.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但是该类药物已经开始出现药物耐受性,为了避免滥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使用。

5.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适用于多种感染,但是该类药物易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建议使用时慎重。

6.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感染,但是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使用时注意观察。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障抗菌药物疗效的关键。

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2.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防止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4.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疗程;5.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004版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 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 、中毒、心力衰竭、肿瘤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患者;不宜常规使用
2015版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 使用抗菌药物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 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 、中毒、心力衰竭、肿瘤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 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 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口)患者。(新增)
预防用药适应证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0%) •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 心脏手术等;
(三)给药途径(新增)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
病情影响口服吸收
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
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
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给药次数
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时间依赖型 应一日多次给药 浓度依赖型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等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新增)。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 甲)万古霉素
脑外科手术 (经鼻窦、鼻 腔、口咽部手 术) 脑脊液分流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 球菌属,口咽部厌氧 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 菌(如消化链球菌)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MRSA感染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 甲)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2015年版)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特制订“术前其他部位感染 及术后切口感染需使用抗菌 药物的I类切口患者统计表” 内网—药剂科—2015年I类 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
继续,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
根据手术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
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头孢过敏者:G+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
G-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心血管手术 ( 腹 主 动 脉重建、下肢手术切 Ⅰ 口涉及腹股沟、任何 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 体或异物,心脏手术、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外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 Ⅰ
瘤,不经口咽部黏膜)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细菌性感染 取标本培养 经验治疗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 无法取标本 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 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既往抗菌药用 药史及其治疗反 应 当地细菌耐药 性监测数据
+
治疗反应
调整方案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品种选择
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
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

完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

完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品种选择近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等部门正式发布 《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2004年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 时被废止。

2015版《指导原则》与2004版具体变更内容如下。

表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变更内容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 个注释。

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 者,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 菌入侵体内在一段时间内发 生的感染引起的感染,可能有 效。

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3.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提出明确的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

项目 2015年版2004年版抗菌药物治疗 性应用基本原 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 菌性感染依据;删除“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 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 药开展药敏工作”。

步诊断细菌性感染。

抗菌药物经验 性治疗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 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治疗措 施”;删除旧版中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 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 外)。

非手术预防预 防用药基本原 进一步将预防用药目的明确为“预防特定病 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仅提出内科、儿科预防用药的 原则,包括预防用药的对象、 并与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区分开来。

时间、人群等,主要是用于患 非手术预防用 药指征1.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应用”预防类抗菌药物。

2•将不适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到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 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 宜常规使用”预防类抗菌药 物。

素: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 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 超过48h ,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相比2004年版,2015年版根据新的临床指南等询证医学证据更加细化初始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的预防性 应用强调了预防用药目的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 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逐渐增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日益增强,给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困扰。

为了指导医生在临床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1. 原则一:针对不同类型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感染的类型、致病菌的种类和药物的特点。

对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首要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应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2. 原则二: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可同时作用于多种细菌,但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使用时要慎重。

仅在明确需要时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减少细菌的抗药性发展。

3. 原则三: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和疗程不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病情和生理特点,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原则四: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切勿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选用狭谱抗生素;•严格遵循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不可过量或过短使用;•完成整个疗程,不可中途停药。

5. 原则五:定期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疗效和病情变化,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药物选择或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医生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并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遵守这些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针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制定的指导方针。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规范和指导。

根据2015年的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或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这样可以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2.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目标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

同时,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副作用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菌药物。

3. 优先选择窄谱抗菌药物:窄谱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较窄,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菌株的影响较小,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导致耐药问题。

因此,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4. 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多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

然而,联合治疗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联合治疗时,应权衡利弊,避免不
必要的联用。

5. 根据临床反应调整用药方案:抗菌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性会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反应和细菌培养结果,并根据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旨在规范和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问题的发生。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共同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防控耐药菌株的产生。

指导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指导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㈠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感染种类 抗菌
脾切除后菌血 症
预防用药对象 药物选择
① 脾切除后儿 童
定期接种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和四价脑膜炎奈瑟菌疫苗
﹤5岁:每日阿莫西林或青霉素V口服,直到满 5岁
≥ 5岁:每日青霉素口服,至少1年
② 患镰状细胞 根据年龄定期接种上述疫苗
贫血和地中海贫 ﹤5岁:每日青霉素V口服,直到满 5岁
指导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
• 根据手术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 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 • 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 头孢过敏者:G+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
霉素; G-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 针对MARS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时,应严格控制用药持
• 适应证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 预防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不宜盲目选用
广谱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 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 •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
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指导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无菌操作!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 防措施!
指导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手术切口类别
切口类别 Ⅰ类切口 (清洁手术) Ⅱ类切口 (清洁-污染手 术)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Ⅳ类切口 (污秽-感染手
定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2016-03-10 来源: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我要投稿抗菌药物评论(1人参与)文章作者:肖永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应对细菌耐药全球危机的重要措施,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技术体系中,各种指导原则和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004年,我国卫生部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该《原则》的颁布对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也为其后的一系列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于细菌耐药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研究与开发,更为重要的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治疗研究成果的取得,已经使用10年的《原则》必然存在某些不足,甚至可能的错误,为了与时倶进,把更新的、最具价值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成果及时用于临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再次组织多学科专家,对《原则》进行了全面修订,使其更加符合临床与管理要求。

值2015版《原则》发布之际,基于认真学习的目的,笔者比较了2015版《原则》与2004版的变化,就此对主要修订内容浅析如下。

此文仅作抛砖引玉,与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商榷。

一、2015版《原则》整体修订情况2015版《原则》基本延续了2004版《原则》的编写风格,整体布局和内容未做大的调整,主要组成仍为4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但在整体内容上,2015版《原则》具有如下变化。

1.内容完善2015版《原则》整体篇幅增加较多,其中第一部分增加了有关预防用药内容(包括外科手术和非手术部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内容,第三部分主要增加了各种近年来上市的新型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第四部分对各种细菌感染经验性治疗的内容更加突出明了。

2.重视新成果过去十年,有关细菌性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比较迅速,新理论、新药物、新研究成果开始应用于临床,各种感染指南深受临床欢迎,这些在2015版《原则》中都有体现,如有关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概念在临床得到广泛认可,2015版《原则》在描述有关药物时,对其PK/PD分类加以介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治疗指南”“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指南”等相关内容在新版《原则》相应内容中均有体现;同样,2015版《原则》还对一些新的名称定义加以确定,如2004版《原则》中“败血症”和“深部真菌感染”已经被“血流感染”和“侵袭性真菌感染,’所替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 臵、人工关节臵换等;
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 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适应证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 致感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 : 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治疗性用药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 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不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 适应证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 预防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不宜盲目选用广谱或 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 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
•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 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其预防用药参考附录3
“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适应证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
•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 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最新要求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最新要求
4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主要内容

2.1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2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2.1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2.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015121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0151216
黄冈市中心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
• 9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 10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
微生物送检率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 、接受限制 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 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 、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 药物患者病原学(合格标本)检查百分率 】 • 11 处方点评 (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 、每 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 )
• 不重视病原学检查,缺乏应用的目的性
• 农业与畜牧业抗菌药物滥用
• 原因:抗菌药物品种多---仿制药非常多,质量层次不齐; 临床分科过细,知识更新不足;媒体宣传夸大其词对民众 的影响;市场处方药销售未加限制;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的执行与实施不足;商业因素;非人用抗菌药物应用过 多等等
肖永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中相关问题,医药导报2008.1
黄冈市中心医院
•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新要求 • 《2004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背景 • 2004-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大事件 •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介
黄冈市中心医院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版)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
数量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
要求 物品规
口服剂型 注射剂型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
三二 级级口 综综腔 合合医 医医院 院院

精神 医院 病医 (妇 院 幼保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答案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答案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答案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1 .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以下哪类细菌无抗菌作用()• A.肺炎链球菌• B.肠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变形杆菌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2 . 不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有()• A.头孢氨苄• B.阿莫西林• C.庆大霉素• D.红霉素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3 . 关于头霉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与第二代头孢菌素有相似抗菌作用• B.对ESBL耐受• C.抗厌氧菌效果明显• D.对AmpC酶稳定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 . 以下不是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药效学结果的是()• A.相加• B.协同• C.重叠• D.无关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5 . 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 A.抗击耐药:今天行动,明天有效• B.克服耐药:今天不行动,明天无药物• C.抗击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D.控制耐药:今天耐药,明天无药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6 . 糖肽类药物特点是()• A.大分子,抗阳性球菌作用,透过血脑屏障差,我国已有耐药菌株• B.大分子,抗阳性球菌作用,透过血脑屏障差,我国尚无耐药菌株• C.大分子,抗阴性球菌作用,透过血脑屏障差,我国已有耐药菌株• D.大分子,抗阳性球菌作用,透过血脑屏障差,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尚无耐药菌株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7 . 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是()• A.细菌靶位变异• B.产生β-内酰胺酶• C.膜通透性改变• D.细菌对抗菌药物主动外排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8 . 以下药物属于广谱青霉素的是()• A.苯唑西林• B.阿莫西林• C.氟氯西林• D.美西林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9 . 按照PK/PD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需要超过70%,喹诺酮类AUC0-24/MIC必须高于125,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10以上• B.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需要超过40%,喹诺酮类AUC0-24/MIC必须高于225,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10以上• C.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需要超过40%,喹诺酮类AUC0-24/MIC必须高于125,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10以上• D.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MIC需要超过40%,喹诺酮类AUC0-24/MIC必须高于125,氨基糖苷类Cmax/MIC最好在5以上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10 . 以下关于血培养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热时采血进行培养• B.即时送检• C.每次采血量至少10-15ml• D.应双瓶双抽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 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3 5
≤35
≤50
≤10
≤40
≤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 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1
抗菌药 口服剂型 物品种、 品规数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 量要求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 口服剂型
剂)类抗菌药物品规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注射剂型
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更新内容简介
**市人民医院 李*
1
1、2015版与2004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更新内容简介
2、抗菌药物5年8月27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发布
了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5
◆ 联合用药的指征内容中:
① 旧版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 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单一抗菌 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② 举例说明联合用药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 联合中,删除了“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
6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单独列出并强调了预防用药的目的和原则 ◆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内容中,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的情况,增加了“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 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
21
关于进一步加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卫办医发„2015‟42号】2015年8月27日 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一、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法规要求; 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管理 ;
三、切实作好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
四、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 五、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
2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要求
三 级 综 合 医 院 ≤5 0 二 级 综 合 医 院 ≤3 5
序 号
指标
公式(或释义)
口 腔 医 院
肿 瘤 医 院
儿童 医院
精 神 病 医 院
妇产 医院 (妇 幼保 健院)
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 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 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 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 注射剂型 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
六、加大检查指导和公示力度
22
2015年《通知》重点:
1. 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法规要求。要求各地、各医疗机构强化 有关法规制度要求的落实,对抗菌药物品种品规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 用和评价等进行全流程监管。同时,鼓励地方借鉴“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提高法 规要求的可操作性。 2.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管理。要求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等技术规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相应绩效分配、奖惩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积极性、主动性。修订完善了《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抗菌药物使用率、使 用强度、I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及合理性、静脉输液抗菌药物占比、每床日 静脉输液袋(瓶)数、应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处方点评比例等指标, 要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相关评价指标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
化,而且对于同一个外科系统手术类型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分。如 脑外科手术进一步区分为是 Ⅰ 类切口(清洁,无植入物)和 Ⅱ
类切口(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并推荐选用不同的预防
方案:如 Ⅰ 类切口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而 Ⅱ 类切口尚 可 〒 甲硝唑。
14
五:抗菌药物经验用药治疗原则
新版根据新的临床指南等循证医学证据,更加细化初始经验
23
2015年《通知》重点:
3. 切实作好处方点评工作。要求医疗机构组织各学科、各部门技术、管理人 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抽查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抗菌药物处 方权授予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4. 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包括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 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和检测水平,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发挥药师队伍作用,加大科 普宣教力度等。 5.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菌耐药监测。要求有关医疗机构完善监测方案, 对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有关信息进行监测,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积极参加国 家监测网络的相关监测。 6. 加大检查指导和公示力度。要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加强 监督指导。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情况,要在行业内进行公示;对工作不 力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医疗结构,对其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9
一表读懂:临床抗菌药物原则新旧版对比
10
一:非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老版仅仅提出了预防用药的原则,而新版进一步明确了其目 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这样新版,
更加明确预防用药需要针对性,譬如清洁手术通常是针对金葡菌
等 G+ 菌选择预防用药,而不需要覆盖 G- 菌。
11
二:非手术预防用药指征
旧版仅提出了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宜常规使用」预 防类抗菌药物。而新版明确了这些患者「不应用」的预防类抗菌药 物种类。即心衰、昏迷、休克的患者在排除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并 不具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并将不适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 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口)患者。 所以说新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方案提出了明 确的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如艾滋病患者 CD4 细胞计数< 200/mm3 者,器官移植受者预防肺孢菌病时推荐选用 SMZ/TMP 等 等。
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先进技术,做好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和鉴定工作, 及时报告结果并加以正确解释;(5)定期参加国家或省、市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 微生物室间质控;(6)符合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规定。
② 明确了临床微生物(科)室应按照所在机构细菌耐药情况, 设定重点监测耐药菌,定期向临床科室发布耐药警示并协作开展预 防控制工作。
285号)同时废止。
那么新版的指导原则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5版与2004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相比,变化主要在第一、二部分。
3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菌性感染依据。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 药物 ◆ 删除“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与住院病人 统一为“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 提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 等无菌部位标本。
7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强调了预防用药目的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 的其他部位感染。 ◆ 强调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 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 考虑预防用药的情况中,增加了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免疫 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 新增对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用药的解释。 ◆ 明确手术切口类别(Ⅰ、Ⅱ、Ⅲ、Ⅳ类切口)定义。 ◆ 新增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内容。
治疗的用药选择。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推荐用药方案是来自于中
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最新的 2013 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 治疗指南》。
15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
由于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如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和 MRSA,多数循证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都推荐联合用药以
确保疗效。新版同时也将 2004 年版「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 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这一联合用药的指标
18
◆ 病原微生物检测: ① 首次给出符合质量管理标准的临床微生物(科)室应具备 的六个基本条件:
(1)检测项目涵盖细菌、真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寄生虫等;(2)配备相 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3)制定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规范;(4)正确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
17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 明确提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核心策略。 ◆ 重新定义了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其不但是经长期临床应用证 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低的抗菌药物,而且应 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 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 明确了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基本原则。 ◆ 提出二级以上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 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 着重突出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①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② 首次指出可以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及抗菌药物的几种情况。
20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
增加了“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注重综合措 施,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两部分,强调多部门,多学科合作,通过 科学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 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信息化管理
19
◆ 新增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内容。强调抗菌药 物管理工作组应与医院管理科密切合作,制定各类医院感 染的预防制度等。 ◆ 新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评估和督查项目: ① 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 ② 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科学设定控制指标、处 方医嘱专项点评); ③ 反馈与干预(通过监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促进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 ④ 加强监督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