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共63张PPT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误区警示☆ 1.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 一种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 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 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集权。三省的分工,使 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基本沿袭 。
(2)评价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 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 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 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领先于 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作用: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 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 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 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 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总之,从历史发展来看,唐朝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使得中国 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明清时 期则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科 学文化的发展,说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摘引典型材料,说明汉初分封王国是基于怎 样的考虑。(2分)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的地方行政体制与秦 朝相比有了怎样的变化?(1分)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 (2分) (2)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的手段上 和产生的结果方面有何不同?(4分) (3)西汉王国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哪一对 矛盾的冲突?(1分)这一冲突的结果说明了什么?(1分)
第2讲 汉代至明清制度的演变
专题一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3-
一 中 央 集 权 的 演 变 发 展
时 期 西 汉 唐 朝 北 宋 元 朝 明 朝
主要概况 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 ,导致王国问题的出现;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 “ 推恩令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期,朝廷在地方上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 权 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 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 央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 负责监督,防止了武人割据的重现。财政上:地方 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地方实行 行省 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 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西藏由 宣政院 管理 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地 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元朝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 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
专题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14-
典例1 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幅地图。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有 (
)
专题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5-
专题一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6-
5.元代:一省两院制 设 中书省 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 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6.明朝:废丞相置内阁 (1)废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 内阁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但他们很少能 参决政事;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票拟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
[走出误区] 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
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 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目的是防 止专制,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实行察举制,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 (1)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吏重 门第 不重才能。 (2)后期随着世家大族 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
3.隋至元:科举制 (1)形成: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 分科考试 方式。 ② 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作用: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文化素质 。 ②把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了 中央集权 。
2.宋朝 (1)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 禁军 。 (2)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 负责监督。 (3)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 (4)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藩镇割据 的局面,加
强了中央集权。
3.元朝 行省制度。
(1)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等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设 行中书省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 军事大权。
(2)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 大变革,是中国 省制 的开端。
[形象理解]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汉朝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位高权重 。 (2)武帝时:让身边侍从担任 尚书令 、侍中等,参
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 (2)任免:宰相的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内阁首辅直接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74张PPT,必修一)
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探究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宰相的地位如何?你怎样理解材料 中的“名尤不正”? 提示:(1)古代丞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统领百官的重要助 手,位高权重,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名尤不正‛表明唐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共议国是,分
割了宰相权力,与宰相地位不相符。
探究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设置军机处的特点及 主要弊端。 提示:(1)特点:①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皇帝的
政令。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
闭性特征明显,保密性强。 (2)弊端:①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 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特点。②绝对的君主专制,又 使大小官吏只能惟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 它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权臣专权有利。②但废除宰相制度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 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
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
一、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 省执行法令。
(2)职掌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
草(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都须经由三省处理。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审议通过,不能施行; 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从汉至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明清废除丞 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 弱直至消失的趋势。 ●历代封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
基本准则,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家天下”思想的根深蒂固。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从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调整地方 机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方式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从郡国并行 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制度不断 强化的趋势。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0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 解析:选C 根据所学史实行省制度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题干描述无论在中央决 策和地方治理上都有一定权利。故选C。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
•
探究1.科举制的特点
• 史料一 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 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 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 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 ②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的人担任 _______、侍中等,以削弱相权。 • 门下省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后是尚书省、 三省 中书省和________,逐步形成_____体制。
尚书令
•
(3)隋唐时期
决策、审议
• ①内容:唐朝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 责__________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 ②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 皇权 权,保证了_____的独尊。
推恩令
•
(3)北宋
措施 影响 中央 ,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 主要将领兵权收归_____ 军事 并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 代以来__________ 藩镇割据 的 中央_____ 局面,有利于国家的 禁军 安定与发展,加强了 中央派_____ 文官 担任地方长 政治 中央集权 官,同时设_____ 通判 监督 消极:出现了冗官、 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_____ 地方 冗兵、冗费的局面, 经济 _____ 开支 ,其余全部由中央掌 为北宋埋下了_____ 积贫 控 _____ 积弱 的祸根
• 探究②:史料中反映宋代州、县知府与通 判的地位和关系如何?反映出宋代加强中央 集权的什么特点? • 提示:(1)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 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 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 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2)通判监督知府, 知府与通判互相牵制,反映宋代通过地方分 权而强化中央集权。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二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 1.(2009·福建文综,13)中国象棋中“楚河 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 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 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 纪晚期 •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 期 • 【答案】 D
• 2.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示意图 • 皇帝诏令―→中书省(草拟、颁发)―→门下 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分管)
• 3.如何正确认识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 提示:(1)三省六部职权相互牵制,互为补 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 (2)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秦汉以来宰相权 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 权。
• 4.我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规律 • 提示:(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 演变到以学识才能为标准。 • (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 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特别是科举制逐渐 完善,其“公开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 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 制度有重要影响。
• 5.明内阁与清军机处 • (1)相同点: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 理军政要务,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2)不同点:明朝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 机构,也不是中央决策机关,是皇帝的内 侍机构。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 的中央机构,但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 录”,听命于皇帝,将皇旨传达给中央各 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
• • • • • • • •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中书省 丞相 ①明初,中央设立 ,左右 管 理全国行政事务。 ②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 集中。 (2)措施 丞相 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 ②裁撤中书省和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 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人民版
4.地方行
1汉: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最终消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唐:道、州、县三级。
3宋:路、州、县三级。
政制度4元:创①的行内政容区:划全:国分“设腹十里个”行和中宣书政省院,辖另区设;两行个省单列 立行省 之下设路、府、州、县四级。
模块一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中央官制——君权与相权的演变
1调原整因③① ②弥防 加补止强政丞统事相治繁擅,多权提而。高宰行相政才效干率不。足的缺陷。
① 创立西内汉外:朝汉制武度帝,起由用亲布信衣近为臣相组,成并频“繁内更朝换”丞,相参;与决策。 ②唐朝:a审.内议容和:执中行书,、尚门书下省和之尚下书设分吏别、负户责、决礼策、、 (2)措施完 六善 部三 制省b保 减兵.意证 少、义了 了刑:皇 决、三权 策工省的 失六相独 误部互尊 。。牵,制并和提监高督了,行削政弱效了率相,权, ③宋代:中央设“中书门下”,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另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院、三司牵制 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④元代:大都沿用宋制。
3.元朝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吗? 试 答 提示:行省制并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进 一步发展和完善。
4.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相同吗? 试 答 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 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
7.你能图示出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吗? 试答
提示:
试答
提示:(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8.你知道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带来的影响吗? 试答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②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③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①宰相制度的废除②内阁的出现③军机处的设立【基础知识梳理】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郡国并行制:①情况: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②危害: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
(2)唐朝三省六部制:①情况: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②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③影响: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①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西、山东。
②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③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
它是地方官制重大变革,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废丞相:明太祖朱无璋,正式废除;②设内阁:形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选翰林院官员入值,内阁制度正式确定;③性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设置军机处:①目的:最初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②时间:雍正时期;③影响: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至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②消极: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各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3)北宋: 军事 行政 财政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 禁军 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________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 负责监督 ________ 中央掌控大部分地方赋税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山东 等地;地方 ①内容:中央直接管理河北、山西、________
设行中书省 ________,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2.清朝 (1)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措施: 南书房 ,参与机要事务。 ①康熙帝设________ 军机处 ,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②雍正帝设置________ (3)影响: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学法引领] 1.明朝内阁制度与丞相制度的区别 (1)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不是法 定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1.“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表明宰相 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2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互相制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三 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政令,门下省仅 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三省长官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这 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本质的区别。 3 .明代内阁与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参与机要政 务,但没有决策权。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 ( 军
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 (军机大臣) 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2.材料二涉及的是什么机构?它的设立有何影响。 提示:军机处。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是奉承皇帝旨 意,传达皇帝命令,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PPT课件
(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外朝制)
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中朝:皇帝侍从、
秘书任尚书令、侍
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中,参与军国大事 决策。尚书令权力
日显。
3、东汉尚书台——中枢机构 外朝:以丞相为首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三公九卿组成。且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军机处的设立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 会议(事实上最
高权力机关)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康熙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
南书房
集权于帝
雍正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 顶峰
特点:简、速、密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 “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 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 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 的认可与否。
思考探究
• 内阁首辅==宰相 ?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不 同
诵读、理解
好了歌
•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请思考? ⑴皇帝最怕什么?
奸臣乱国;贪污腐败;地方造反。
高考历史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注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
(1) 出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恐惧,调整内部矛盾,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2)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的需要。 (3) 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也需要它来安定社会、 兴修水利、抵御周边民族的侵扰等。 (4) 主张中央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和融合 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思想基础)。
3.科举制是怎样形成发展的?你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
度?
答:(1)形成发展: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不 利于封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隋朝隋文帝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 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评价: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 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
2 .概括秦至明清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过程,说明其演变 的趋势。
答:(1)过程:从秦汉丞相位高权重到隋唐相权 一分为三,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从宋代分割宰相 权力再到明代废除丞相制度。 (2)总趋势:在君权与相权的权力之争中,通过 分割相权,不断地加强君权,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 除,说明了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
1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怎样的进程? 其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答: (1) 历程: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郡县制, 再到汉初郡国并行,直至元朝行省制度的实施,中 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稳定下来。 (2) 特点:伴随着中央与地方矛盾,在中央集 权与地方分权中,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趋严密,中 央集权不断加强。
二、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1.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稳固统 治,巩固统一,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较为完备 的中央官制,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创了中 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 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并为历代王朝所 沿用,且不断完善和加强。
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tèdiǎn):“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西汉初年刘邦大 封同姓王,建立
封国。他封给 同姓诸侯王的 土地面积甚至 超过了中央 直辖的土 (zhōngyāng) 地面积。结果 他死后不过18 年,诸侯王就 发动了“七国 之乱”。
精品文档
七国 之 (qī ɡuó) 乱
汉景帝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 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 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 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 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 用近臣、内朝来压制(yāzhì)宰臣和外朝,所 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 不受印绶。
精品文档
(三)隋唐时期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措施:建立(隋朝)和完善(唐朝)三省六部制: ①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职权: a.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b.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c.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政令 ②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职 权: a.吏部负责官吏考核和任免(四品以下); b.户部负责户口和赋税(财政和国库); c.礼部负责国家礼仪制度(zhìdù)(科举、祭祀、典礼、少数
结果、影响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a.内容: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
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精品文档
b.作用(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③ 汉武帝推行“附益之法”。 a.内容: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行动; 诸侯王只能衣食(yīshí)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b.作用:解除了诸侯王的军政大权,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④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内容:分全国13个州作为 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 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4、作用: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 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
必修一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共63页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必修一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你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四表明相权 对皇权能起到一定制 约作用。
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史论形成]
内巩 固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 有属官
内阁制
仅是顾问侍从,权力源于皇 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无决策权,无属 官
职权
性质 国家法定中央机构
影响 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史料一 “初, 唐因隋制, 以三省之长中
[教你读史]
书令、 侍中、 尚书令共议国政, 此宰相职也。 ” „„ (三省六部制) 实即将以前如汉代丞 相之权,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以期达 到既能加强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 后果„„。 ——《新唐书· 百官志》
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
[归纳升华]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 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 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发展和提高。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称 ‘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 需用皇 帝诏书名义颁布者, 事先由政事堂开 会决议,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 然 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 下。”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史论形成]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相互牵制。
(2)职责明确,提高效率。
(3)协商政务,集思广益。
史料一中 “共议国政”和 “分隶三省”表 明相权被分散。
[教你读史]
史料二
从图中各部门的职 责和工作流程可看出该 制度体系严谨,程序严 格,职责分明。
[教你读史]
史料三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
史料三中“先由 政事堂„„送进„„ 然后盖印中书门下之 章发下”说明三省拥 有一定决策权,在一 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辨析比较] 唐代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的不同
唐朝的中书省是三省中的一省,是决策机构;元代的中书省 则为最高行政机构。
[轻巧识记] 三省六部制
[辨析比较] “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 都体现了 分权的特点, 但二者反映的本质却不同。 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 于强化皇权, 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西方的三权分立目的是防止 专制,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
[史论形成]
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主题三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不同
中国古代的宰相与内阁有什么不同?
史料二
科举制一方面扩大了专制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中关键信 息 “扩 大了”“冲破 了”指出了选官的范 围、标准的变化。“开 放性”指的是选官原 则。
统治的社会基础, 冲破了“九品中正制” 造成的“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的封 闭局面, 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 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获得从政 机会。 另一方面, 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 开放性, 缓和了社会矛盾, 对社会和政治 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
[题源材料]
摘自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T28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 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 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问题设置]
[答案提示]
上述材料表明了什么问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
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但是
皇权强化 、中央集权加强目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是围绕 ___________ 专制统治 的一种手段。 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治,强化___________
②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以隋唐为界分为两个大阶段:
血缘 关系为主,以___________ 门第族望 为选官的主要 隋唐以前是以_______
2.消极影响
(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 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 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三省六部 制直至宋元 ①从汉至元, 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__________ 皇权 不断加强,_______ 相权 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发展,体现了______ 皇权 服务 ②历代封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都以维护_______
皇帝 为基本准则,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家天下”思想 于_______
的根深蒂固。
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要点提纲
史实阐释 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
重才轻品
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 素质低下
消
极 影 响 禁锢思想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 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有消极影响 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 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束南北朝相承之旧格局,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分秦汉、汉唐、宋元明清三个时期,唐宋 是第二、第三期的分界线。同时,国内学者对“宋代近世说” 也提出质疑,认为这一观点对宋代的历史地位估计过高,宋代 仍然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唐宋时期的变革是中国封 建经济制度内部的推移演化。 中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 期,宋元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
史料三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 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 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 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三表 明明代阁臣只是皇 帝顾问,不具备宰 相的权力和地位。
[教你读史]
史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
始终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对皇权无约束力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客观评价科举制的影响
[题源材料] 摘自 2012 年江苏高考 T21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 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 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 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概念阐释] 八股取士 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
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故名八股取士。 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 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轻巧识记]
古代官吏制度概况
察举制 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________ 科举制 , ①从汉代________
[教你读史]
史料三
这一制度„„他们通过
史料三中关键信 息“考试”指的是选 拔方式。 综合以上信息, 推 断选官制度发展到科 举制体现的原则变化。
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 配备文官„„这一制度达到充分发展 的,是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代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官原则、选官基 础上有什么发展变化?归纳总结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给我们 什么启示?
(4)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主题二
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史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省略 号前为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省 略号后为选官标准 ——出身。
官员选拔采用 “ 世卿世禄制 ”„„ 从 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 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才学 依据,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______ 考试 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 为选官依据,采取_______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轻巧识记]
明清政治制度
[辨析比较]
1.宰相制与内阁制
宰相和内阁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机构, 但二者的 地位有很大差别。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地位巩固,对 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宰相为百官之首,位高而权重。”内阁 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 力。 虽然也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 但其权力来自于统治 者的个人信任与支持。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教你读史]
史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
史料一表明唐朝之 前宰相位高权重, 辅佐皇 帝处理全国政事。
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新唐书》
史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
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 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 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
相权 ,使之相互牵制;二是转移______ 相权 至其 式:一是分割_______
他机构, 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内朝或宫 内的侍臣转移,即由远及近;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
外朝 转移,即由内向外。 地由内朝向______
②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
皇权 不断加强,_____ 相权 不断被削弱的趋 治形态新变化,体现了_____ 阻碍 。 势;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