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大地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绿大地案例分析
![绿大地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757b9dc1c708a1284a4458.png)
绿大地案例分析一、案例始末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大地”)被称为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6 年,上市前每股净资产元,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
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绿大地于2011年12月5日发布公告称,2011年12月2日,公司收到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2011)官刑一初字第367号]。
根据判决结果,公司犯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400万元;原董事长何学葵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被告人原财务总监蒋凯西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外聘财务顾问庞明星和公司员工赵海丽获刑两年,缓刑三年;公司员工赵海艳获刑一年,缓刑两年。
伴随着一个个“第一”进入公众视野的绿大地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A 股第一家园林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云南省女首富等,但就是这么一家头顶众多“第一”光环的企业,为什么最近陷入了财务舞弊的泥潭二、审计查处(一)五度变更业绩绿大地的财务手段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变脸新纪录,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之快,之频繁,令人咂舌:1.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第三季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50%;2.2010年1月30日,绿大地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
审计案例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93b8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9.png)
1
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 首发上市分析 造假的手段分析 绿大地造假案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反思
一、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公司简介 2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 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A股唯一一个 园林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 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注册资本15,108.71万 元人民币。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 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但是,通过银行对账单你就能发现,这只是500万 的一个循环。绿大地打给A,A打还给绿大地,绿大地 再打给B,B还给绿大地,再一次转给A。
三、造假的手段分析—频繁更换事务所
21
1.相关资料
三、造假的手段分析—频繁更换事务所
22
2.分析
(1)可能购买审计意见。绿大地自2007年末上市至今 ,3年时间就更换了3家审计机构、3任财务总监,而且 每次都是发生在年报披露前夕。在2008年之前,深圳 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与绿大地合作时间长达7年。加之 审计费用在短暂的一年间增长近一倍,更为引人怀疑的 是变更事务所的原因不尽合理。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结构失效,上市公司审计的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 理人员,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首发上市分析
13
—律师事务所责任
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是发行人向中国证 监会申请公开发行证券的必备文件。律师应对发行 人是否符合股票发行上市条件,发行人的行为是否 违法、违规,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 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是否适当,明确发表总体 结论性意见。绿大地所聘请的律师事务所为四川天 澄门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更多成为了一种形式, 却并未真正落实在律师事务所的行动中。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b455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4.png)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对企业的经济、信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其中,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绿大地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一、案件背景绿大地是一家知名的农产品企业,拥有大规模的农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多年来,绿大地致力于生产健康、有机的农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然而,在2015年,该公司爆发了一起财务舞弊事件。
二、案件详述该案的核心是一起涉及虚构公司销售额的财务舞弊。
据调查,绿大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大幅度夸大了公司的销售额。
该虚构销售额的数据被用于欺骗外部投资者、银行和监管部门,使其误以为公司业绩超出预期。
这起案件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销售额:绿大地在核算报表中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将并不存在的销售额计入公司收入,以增加公司业绩。
2. 虚构交易流程:通过虚构交易节点,绿大地制造了一套看似合理的交易流程,以掩盖实际的财务舞弊行为。
3. 引入“关联方”:绿大地在财务报表中虚构了一些公司的销售代理商,而这些代理商实际上与绿大地有关联关系。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虚构代理商的销售额增加公司的业绩。
三、案件原因分析对于绿大地财务舞弊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1. 利益驱使:贪婪是导致财务舞弊的核心因素之一。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绿大地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更高的利润和业绩目标,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2. 内部控制不健全:绿大地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监督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未能发现财务舞弊的迹象,导致财务舞弊持续时间较长。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此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财务舞弊行为,导致该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继续蔓延。
四、案件影响分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财务舞弊导致绿大地的财务数据失真,使外部投资者和银行被误导,可能导致投资损失和信用风险。
绿大地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绿大地案例分析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a24429a8e9951e79a892746.png)
绿大地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一、引言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00.SZ,下称“绿大地”)被称为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6年,上市前每股净资产4.43元,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49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81.05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
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伴随着一个个“第一”进入公众视野的绿大地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A股第一家园林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云南省女首富等,但就是这么一家头顶众多“第一”光环的企业,为什么最近陷入了财务舞弊的泥潭?二、基本案情——善变的“变脸王”1、五度变更业绩W or d文档(3 (4绿大地的财务手段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变脸新纪录,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之快,之频繁,令人咂舌:(1)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第三季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50%;(2)2010年1月30日,绿大地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 )2010年2月27日,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 )2010年4月28日,再次将净利润修正为-12796万元;(5)2010年4月30日,最终发布2009年年度报告,披露公司2009年净利润为-15123万元。
仅仅两天,数据又相差了两千多万。
绿大地披露的业绩经过五次反复,由之前的预增过亿,变更为最后的巨亏1.5亿元。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课件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0303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b.png)
虚增资产
通过虚假记账、虚构资产评估等方 式,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 期资产。
隐瞒关联方关系
隐瞒与关联方的交易和资金往来, 规避监管部门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
影响和后果
01
02
03
04
投资者损失
投资者因绿大地财务造假而遭 受重大经济损失。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绿大地公司简介 •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总结 • 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 案例启示与建议
01
绿大地公司简介
公司背景
01
02
03
成立时间
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是 国内首家上市的绿化苗木 企业。
股市信任危机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社 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任
危机。
监管加强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财 务报告的监管和审查,提高了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公司声誉受损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公司 声誉严重受损,企业形象受到
严重影响。
03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失效
内部审计不力
风险评估不足
绿大地在上市前后存在大量的关联方 交易和非公允的资产交易,但内部审 计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执法不力
监管部门在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 制止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04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 总结
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确保各项业务的有序进行。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以云南绿大地为例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以云南绿大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eaaa20580216fc700afd83.png)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摘要财务舞弊现象从财务信息作为公司的经济信号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种程度的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使相关的财务报告失去了风险预警作用,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本文以世界通信和云南绿大地两个公司的财务舞弊为研究案例,揭示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财务舞弊的基本手法。
在总结两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实施有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舞弊;世界通信;云南绿大地;政策建议1 绪论1.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课题背景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快速发展,多家上市公司逐渐涌现,但在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状况不容乐观。
上市公司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财务舞弊,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粉饰财务数据,降低了财务信息质量,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市场形象,而且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一方面扭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方面,虚假的财务信息严重误导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监督。
1.1.2 研究意义随着资本市场的运作,会计信息在一个良好的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市场各经济主体是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做出相应的决策,所以会计信息同时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决策。
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时,各经济主体按照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就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监管无效。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财务舞弊者把正确的会计信息扭曲,给使用者的分析和做决策带来了阻碍。
会计报表使用者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判别能力,才能降低投资决策的失误。
如果研究出一种可以有效分析并正确判别财务会计信息是否正确的对策,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将用国内外的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舞弊人员的动机,分析舞弊行为对本单位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探讨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等相关内容,用他们的前车之鉴来警醒后人,合理合法的进行经济运转,保护我们的家园持续发展。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35786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9.png)
“绿⼤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研究⽣课程论⽂“绿⼤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课程名称:学⽣姓名:学号:专业:年⽉⽇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经过了⼆⼗余年的发展,但是市场仍然不成熟、监管体系仍然不完善,这种造假成本低下⽽受益丰厚的现状,使得上市公司IPO 造假、财务舞弊等现象屡见不鲜。
财务舞弊案件接连不断、屡禁不⽌,不仅阻碍的中国证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得国内国外相关各界对中国⾦融⾏业的道德产⽣了怀疑和不信任。
本⽂将以“绿⼤地”财务造假事件为案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
1 事件概述云南绿⼤地⽣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200) (简称“绿⼤地”) 前⾝是云南河⼝绿⼤地实业有限公司,成⽴于1996年6⽉,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2001年3⽉以整体变更⽅式设⽴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7年12⽉21⽇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价16.49元。
它以绿化⼯程和苗⽊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的特⾊苗⽊⽣产企业,也是国内绿化⾏业第⼀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业上市第⼀股,其复权后股价曾⼀路飙升到81.05元。
2010年3⽉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案稽查,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为。
2010年12⽉,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4325.8万股云南绿⼤地股票被冻结,引发投资者⼤量抛售,四个交易⽇内公司市值蒸发12.2亿元,超过80%的投资⼈损失惨重。
2011年4⽉,财务总监李鹏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公安机关控制。
2013年2⽉7⽇,昆明市中级⼈民法院对绿⼤地欺诈发⾏股票案作出⼀审判决,认定云南绿⼤地公司犯欺诈发⾏股票罪、伪造⾦融票证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判处罚⾦1040万元;绿⼤地原董事长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2 绿⼤地的财务造假⼿段2.1 虚增资产和收⼊在上市之前,绿⼤地公司为了扩⼤资产规模来达到上市条件⽽通过⼀系列的运作来虚增资产,其中最主要的⼿段就是通过阴阳合同,⼤幅度的增加资产的账⾯价值。
云南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9d80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4.png)
利益驱动与道德缺失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经 济利益采取财务造假等不正 当手段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 持。
道德缺失:企业高管缺乏道 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为了个人 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 和社会责任。
01
案例教训与启示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控制失效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员工缺乏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管理层滥用职权违规操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外部监管不力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绿大地财务造假行为。
监管机构对绿大地的日常监管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不合规行为。
财务造假事件经过
造假金额巨大涉及多个年度
云南绿大地公司通过虚增收 入和利润的方式在IPO申请 文件中进行财务造假
事件曝光后公司及相关责任 人受到法律制裁
绿大地公司成为上市公司财 务造假的典型案例
造假手段及影响
伪造凭证和单据 虚构交易和客户 隐瞒关联方交易
虚增资产和利润 对市场和投资者造成误导 对公司声誉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与道德观念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专 业能力和道德水平
强化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和道德观 念防范利益输送和腐败行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 管理流程
绿大地造假分析
![绿大地造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e452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2.png)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监督,对 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的公平、 公正和透明原则,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审慎投资,充 分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
THANKS FOR WATCHI部审计部门应保持独立性,定期对内部控制制 度进行评估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3
加强风险评估与管理
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舞弊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强化外部监管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和完善,明确企业财务报告和信 息披露的要求,加大对违法行为
绿大地造假分析
目录
• 绿大地简介 • 绿大地造假事件概述 • 绿大地造假原因分析 • 绿大地造假后果分析 • 绿大地造假案例反思 • 结论
01 绿大地简介
公司背景
成立时间
01
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较早从事绿化苗木种植和销售的
企业之一。
注册资本
02
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总部地点
03
2011年3月,绿大地董事长兼 总经理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
罪被捕。
2013年7月,绿大地因涉嫌违规 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多 项罪名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014年4月,绿大地被证监会 处以60万元罚款,并撤销其保 荐机构资格。
造假手段
01
虚增收入和利润
通过虚构销售合同等方式,绿大地在上市前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以达
公司总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
主营业务
绿化苗木种植
绿大地主要从事绿化苗木的种植和销 售,包括各种花卉、树木等。
园林工程设计及施工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7e3cf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a.png)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1. 引言财务舞弊案例在企业界屡见不鲜,而这些案例对公司及其相关利益相关者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应对财务舞弊的建议。
2.案例描述绿大地是一家以环保设备销售为主的公司,其财务舞弊案例在业界震动。
在审计师的调查中,公司发现了以下几种财务舞弊行为:2.1.虚构销售额公司高层为了追求业绩增长,通过虚构销售额来提高公司的业绩。
他们将一些未发生的销售额记录为实际销售额,从而虚增利润和收入。
2.2.资产虚增与巨额欠款公司通过虚增资产的方式来掩盖财务问题。
他们包括虚增存货、固定资产以及资本支出等,使公司的总资产看起来更高。
此外,公司还设立了一些虚假的供应商账户,并通过给这些供应商支付巨额的虚假账款来造成账户余额的虚增。
2.3.财务信息滞后与遗漏公司高层刻意滞后披露财务信息,以掩盖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此外,他们还删除或遗漏了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使公司的财务报表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利益。
3.案例分析3.1.原因分析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发生与公司高层的利益驱动密不可分。
高层追求业绩、股东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将财务舞弊作为达成这些目标的手段。
3.2.影响分析财务舞弊对公司和其相关利益相关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受到了严重影响。
其次,公司的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给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由于财务信息失真,公司的财务状况难以准确评估,进而影响了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和融资渠道。
此外,供应商和员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公司的业务运营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4.预防和应对财务舞弊的建议4.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审计和监督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应该加强对企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培养和弘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诚信和透明度,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626a8531b765ce0408146a.png)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作者:张宣洪战雪梅鹿麓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7年第24期一、案例背景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3月,前身为云南河口绿大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营业务是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是云南省绿化苗木种植龙头企业。
2006年11月,绿大地第一次闯关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以失败告终。
2007年12月绿大地终于通过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核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然而,好景不长,2010年3月17日,绿大地就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0年12月23日,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4 325.8万股(占总股本28.63%)绿大地股票于12月20日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再次发表公告称其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逮捕。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逐渐浮出水面。
二、案例分析(一)财务舞弊手法透析1.伪造会计凭证,虚增资产2004年至2007年间,绿大地公司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条件的情况下,为达到上市目的,使用虚假合同、财务资料,虚增云南省马龙县旧县村委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人民币7011.4万元。
其中,“马鸣”基地的围墙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为686.9万元,而该基地4块地总共3500亩,如果围墙只围地块的周长,则其每米的造价高达1268.86元。
另外,该基地的三口深水井也以每口72.27万元的价值计入固定资产,而其在招股说明书中记载的位于“金殿”基地的另一口深水井的价值却只有8.13万元,相差近十倍。
正是这些被堂而皇之的写进了上市招股书中的虚增资产,帮助绿大地顺利通过上市审核。
2.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绿大地公司通过登记注册一批由其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企业,并利用关联方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销售合同、发票和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虚构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
![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6d8ca69168884868762d6d7.png)
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作者:宋雪婷,安鹏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2期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
通过对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违规虚增资产、收入、利润,借助会计造假欺诈发行股票等行为的分析,提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职业道德;绿大地事件;会计造假;云南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73-02一、案例介绍(一)绿大地事件概况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ST大地,002200)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
绿大地早在2004年就开始计划实施上市,2006年冲刺资本市场,只可惜IPO首度闯关失败。
2007年12月21日,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云南省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
从上市至今,绿大地的管理层就不断以各种不规范行为“挑战”着监管部门。
从2009年10月至次年4月,公司对2009年三季报及年报的业绩预告进行了多次修正。
证监会在2010年3月份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而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在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之前,深交所对其业绩频繁改变和信息披露问题作出了公开处分。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被逮捕,被捕的主要原因是“涉嫌欺诈发行股票”。
4月7日,绿大地的董事、财务总监李鹏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其实自2007年底挂牌以来,绿大地历经三任财务总监、三次更换审计事务所,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间曾五度反复变更业绩预报。
加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何学葵持有的股份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等事实早已说明这是一家“问题公司”。
浅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
![浅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aeff693169a4517623a331.png)
浅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作者:李志丹来源:《财讯》2018年第28期云南绿大地公司的财务舞弊案是比较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对该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提醒从事会计和审计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谨慎,并据此事件引以为戒。
文章将从提出该事件,分析其舞弊方式和原因,然后提出防止舞弊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最后总结。
绿大地财务舞弊原因事件背景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是1996年的6月份,并于2007年12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绿大地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绿化苗木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是云南省第一家民营的上市企业。
案件主要人物是绿大地公司的董事长何学葵,在2011年3月17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何学葵被公安机关逮捕。
2013年的2月7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何学葵涉及的欺诈发行股票案件作出一审判决。
法院判处云南绿大地公司罚金1040万元,并认定该公司犯了伪造金融票证罪、欺诈发行股票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
而涉及该案的原董事长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其他相关人员也获得了相应的处罚。
事件分析(1)财务舞弊方式1.虚构交易和经济业务。
绿大地多次利用伪造合同以及会计相关资料的方式,虚增土地使用权。
还编造出虚假的会计资料或者通过其控制公司产生虚假的苗木交易,以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还利用员工信息登记注册公司,形成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的银行账户来控制资金的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工商登记资料、发票等手段,少付多列,将产生的款项再支付给公司人员,虚构了交易业务、资产以及收入。
2.不断粉饰并隐藏自身债务。
在资金链紧绷的情况之下,仍然不思悔改,并在2009年度发生了一场五度变脸的闹剧。
由预增过亿元,最终报出了1.5亿元的巨亏。
3.罔顾会计政策。
基于会计政策的谨慎性原则,绿大地应当在每期期末终了时对生物资产核实,并按照可收回金额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计提存货减值准备,虽然可以降低存货风险,但是增加了成本费用,从而降低了公司利润。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3000字审计学期末高分作业)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3000字审计学期末高分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d1825fa227916888586d7a0.png)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上市公司为了圈钱,不惜财务造假的事件发生屡见不鲜,而绿大地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四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结果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规违法行为。
由此,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正式浮出水面,并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
绿大地全称为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块挂牌上市,募集资金3.46亿元,成为A股唯一的一个园林行业上市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注册资本15108.71万元人民币。
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大企业,竟然被爆出严重的财务造假。
起初为了实现绿大地公司的快速扩张,野心十足的何学葵已经把目光转向了资本市场,意图通过发行股票来获取巨额额资金,但是想要发行股票上市,就必须通过证监会设立的一道道门坎。
2006年11月,绿大地首次IPO,虽然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但是此后不久绿大地却丧失成功,在其上市成功的背后,必然有着更多的机构推波助澜,保荐人和会计事务所显然都难辞其咎。
绿大地事件产生如此深远,影响并不是作案手段多抹高深,反而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手段罢了。
一、虚增资产和收入根据绿大地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合计为4.5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资产的存货一项达到1.8亿元人民币。
绿大地的主要货物为各类苗木,但根据绿大地的财务报表显示,苗木价格与市场价格完全不一致。
某种苗木的市场报价为60元,但是到了绿大地就变成了300元。
除了货物价格造价外,他们的地价也是假的。
在昆明二环外偏远郊区的绿大地总部,他们自己的报价为100万元每亩,而实际价格为20万元每亩。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8c09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e.png)
二、舞弊事件概述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年5 月,证监会对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违规信息披露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公布。 根据调查结果,绿大地公司在IPO及再融资期间存在重大财务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手法
1、虚增收入:绿大地通过虚构销售交易和客户信息,虚增营业收入和净利 润。例如,2010年,公司虚增了近1.5亿元的营业弊的具体手法和过 程
绿大地在财务报表上虚增收入和资产的主要手法包括签订阴阳合同、伪造业 务凭证和验收报告等。例如,在与某公司签订的绿化工程合同中,绿大地通过签 订阴阳合同的方式,虚增了合同金额,并将虚增的部分以现金形式返给对方。
此外,绿大地还通过伪造工程验收报告来虚构收入,甚至伪造假发票来冲减 成本。
通过对绿大地的舞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企业必须建 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其次,监 管部门应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监督效果。最后,企业应借鉴其 他企业的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管理和监督机制。
总之,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监管 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更加规范、 公正、透明的市场经济体系。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目录
01 一、公司背景
03 三、财务舞弊手法
02 二、舞弊事件概述 04 四、舞弊原因分析
目录
05 五、舞弊后果
07 七、案例启示
06 六、监管措施及处罚 08 参考内容
一、公司背景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大地(股票代码:),创立于 1996年,是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高科技生物化学制品为主的现代生物科技 企业,产品涵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菌剂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大地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一、引言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00.SZ,下称“绿大地”)被称为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6 年,上市前每股净资产4.43元,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49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81.05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
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伴随着一个个“第一”进入公众视野的绿大地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A 股第一家园林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云南省女首富等,但就是这么一家头顶众多“第一”光环的企业,为什么最近陷入了财务舞弊的泥潭?二、基本案情——善变的“变脸王”1、五度变更业绩绿大地的财务手段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变脸新纪录,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之快,之频繁,令人咂舌:(1)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第三季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50%;(2)2010年1月30日,绿大地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3)2010年2月27日,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4)2010年4月28日,再次将净利润修正为-12796万元;(5)2010年4月30日,最终发布2009年年度报告,披露公司2009年净利润为-15123万元。
仅仅两天,数据又相差了两千多万。
绿大地披露的业绩经过五次反复,由之前的预增过亿,变更为最后的巨亏1.5亿元。
正是它“恶搞”般的财务报告,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2、高管频频变动(1)董事会变动①2007年,绿大地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董事会成员何学葵、赵国权、胡虹、蒋凯西、黎钢、钟佳富以及三名独立董事普乐、谭焕珠、罗孝根,至今仅剩下胡虹和谭焕珠两位。
如今董事会成员为郑亚光、胡虹、王光中、施贲宁、岳建、李鹏以及四名独立董事谭焕珠、黄文峰、柴长青、尹晓冰。
在原董事长何学葵辞职后,公司3月22日发布公告称,在3月18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选择公司原独立董事郑亚光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同时,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郑亚光。
(2)监事会变动②2007年IPO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监事会成员名单为高中林、石廷富、王云川。
如今为张健、王晓东和张学星。
(3)高级管理人员变动③公司上市以来四任总经理、三任财务总监,董秘更是变更四次,由徐云葵到唐林明,最后由何学葵、郑亚光两任董事长相继兼任。
再加之其董事会、监事会的频繁变更,绿大地的高层管理者可谓频繁更迭,为公司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信号。
3、三年三换审计机构会计师在审计以后出具审计报告,根据是否会计报表恰当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出具无保留的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发表意见的报告。
绿大地如此频繁地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不禁让人们猜想是因为管理层与事务所之间争议很大;还是会计师为了规避风险,也可能拒绝核查?三、专业分析1、虚增资产绿大地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07 年6 月30 日,绿大地的固定资产净额为5066.35万元,该公司在昆明开发区内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额为942.59万元,总共26.5亩土地,其总部所在地除房屋、道路及庭前绿化外的“外地坪、沟道”,也作价107.66万元。
另一处固定资产“马鸣基地”围墙的固定资产值为686.9万元,其招股说明书上显示的该基地4块地(原为荒山)共3500亩,如果其围墙只围地块的周长,折算下来,其每米围墙的价格高达1268.86元。
此外,马鸣基地的3口深水井也造价惊人,计入固定资产216.83万元,每口价值72.27万元。
而该招股说明书上的另一口深井,金殿基地深水井却只值8.13万元,价格相差近10倍。
多项资产的实际价值存在疑问。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判定认为,2004年2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旧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955万元,虚增土地成本900万元;2005年4月购买马龙县马鸣土地四宗计3500亩,金额为336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3190万元;截止2007年6月30日,绿大地在马龙县马鸣基地灌溉系统、灌溉管网价值虚增797万元;2007年1-3月,绿大地对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价值虚增2124万元。
另外,绿大地2010年6月17日发布的《关于2010年一季度报表更正差异的专项说明》显示,其2010年一季度的固定资产多计5983.67万元。
绿大地对此的解释是,固定资产的差异原因在于“工作失误”,将北京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已包含在本部报表中,又将其列入合并报表,即计算2次,造成该项目虚增。
2、虚增收入为达到上市目的,又被告人赵海丽、赵海艳等级注册了一批又绿大地公司实际控制的关联公司,采用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收入。
绿大地的苗木采购大户订单,2004年1月-2007年6月之间为公司增加营业收入、净利润做出重要贡献。
根据绿大地招股书,2004年至2006年及2007年上半年,绿大地的前五大销售客户分别有昆明鑫景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昆明润林园艺有限公司、昆明滇文卉园艺有限公司、昆明自由空间园艺有限公司、昆明千可花卉有限公司、昆明天绿园艺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昆明企业以及部分成都、北京企业。
但上市后一些曾经的采购大户陆续神秘蒸发。
北京都丰培花卉有限公司2006年12月25日被吊销了营业执照;昆明天绿园艺有限公司2008年4月15日被吊销了营业执照;昆明鑫景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于2010年2月3日在昆明市工商局办理了工商注销手续;昆明自由空间园艺有限公司2010年3月18日办理了工商注销手续;成都贝叶园艺有限公司与成都万朵园艺有限公司,同时在2008年6月5日进行了工商注销,且两公司均成立于2005年11月15日。
2009年到2010年期间,金额巨大的销售退回突然出现。
2010年4月30日披露确认2008年苗木销售退回2348万元;与此同时,绿大地确认2009年苗木销售退回金额高达1.58亿元。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判定认为,绿大地在招股说明书披露2004年至2007年1-6月累计收入为6.26亿元,虚增收入2.96亿元;2007年绿大地披露的营业收入2.57亿元,经鉴定确认其中虚增收入9660万元;2008年虚增收入8565万元;2009年虚增收入6856万元。
3、虚增利润2009年10月30日,该公司发布2009年三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50%(其2008年度净利润为8677万元);2010年1月30日,该公司发布200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来了个大转折;随后,该公司2010年2月27日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时,净利润却又变为6212万元。
三天后,绿大地又发布2009 年度业绩预亏及持续旱灾的重大风险提示公告,预计公司2009 年度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亏损。
2010年4月28日,绿大地又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修正公告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796亿元,再次大逆转一回。
2010年4月30日正式公布2009年年度报告时,该公司2009年净利润定格为亏损1.5123亿元;同一天,绿大地发布第一季度报告,每股收益只有0.1元,比上年同期暴跌。
绿大地2010年6月17日发布的《关于2010年一季度报表更正差异的专项说明》显示,其原一季报的营业收入少计10万元,营业利润多计67.57万元,净利润多计52.57万元。
绿大地公布的报告中,差错不断。
其2010年一季报中仅合并现金流量项目,就有多达26项差错,其中有8项差错为几千万元,上亿元的差错多达12项。
2010年4月30日,绿大地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情况的专项说明称,公司对2008 年因销售退回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期对该项前期差错进行更正,追溯调整减少2008 年度合并及母公司营业收入23,485,195.00 元、追溯调整减少2008 年度合并及母公司营业成本11,947,362.81 元、追溯调整增加2008 年度合并及母公司应付账款11,537,832.19 元,调减合并及母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10,384,048.97 元,调减合并及母公司年初盈余公积1,153,783.22 元。
4、启示与思考本文接下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对绿大地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
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
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权责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会的经营重点和目标等。
上市3年中,公司高管三套班子全部经历大规模换血。
上市时九名董事加独立董事,除董事长外现在仅剩两人;三名监事则全部换为新面孔;当年参与上市运作的多位高管早已各奔东西,昔日的副总半数被换过;公司财务总监已经换过两任。
这在A股上市公司中,也属于极其罕有的现象。
唯一没有更换、也很难被更换掉的恐怕就是那位董事长了。
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讲述了卖花女变身女企业家的励志故事。
自幼家境贫寒的她,凭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执著,从云南大理阿邑寨的边远山村走到了省城昆明,从一无所有到身价过亿,坚强独立的个性是她成功的基础。
人格上的断层发展与其事业的巨大成功形成了不和谐,扭曲了支撑其成功的独立性人格,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膨胀、性格相对孤僻、做事独断专行,带有浓厚的“江湖匪气”,一股独大,个人独断专行。
这样的人格特征和管理风格,也难怪她敢在2009 年公司年度业绩五次变脸,2007 年上市以来三次变更审计机构,这等于是公开告示绿大地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
(2)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有待评估的风险。
管理层如果能及时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竞争力的增强。
2010 年绿大地的业务结构发生了较重大的变化,公司的业务重心由原来以绿化苗木生产为主、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为辅,调整为在稳定现有苗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绿化工程业务。
这一经营理念的转变是基于公司对农业行业风险性的评估,因为苗木生产一般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但这一经营理念的转变似乎来得太迟,对绿大地而言,旱灾于2008 年7 月就开始了,12 月明显加重;严重干旱天气又从2009 年下半年持续至2010 年一季度,对公司的绿化苗木业务产生了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