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高慧贺苗#(陕西省愉林市第二医院药剂科,陕西榆林719000)[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在本院的就诊的7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接受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

比较治疗6周期后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同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标准体力状况ECO G评分及卡氏评分(K PS)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两组ECOG评分及K P 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〇.〇5),且观察组EC O G评分低于对照组,K P 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 <〇.〇5)。

两组均未发生3〜4级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〇.〇5)。

平均随访时间(25.6士4.6)个月,观察组9例死亡,对照组18例死亡。

观察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疗效优于卡培他滨治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直肠肿瘤/药物疗法;抗肿瘤药/治疗应用;氟尿嘧啶/治疗应用;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l671-7171.2021.04.033][文章编号]1671-7171(2021)04-0591-04晚期直肠癌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化疗敏感性 疗法,并将新的靶向疗法与细胞毒性化学疗法相结低等特点。

目前临床研究在不断探寻确定新的化学 合;但由于直肠癌的异质性,抗癌药的治疗效率仍有进一步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引起病人生物节律的改变,导致血压不稳定等,出现耳石代谢障碍引发BPPVW。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16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8 No.15 August2018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陈耀成 廖亚勇 林婉明 管 静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江门 529200[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经过三线或以上化疗的晚期肿瘤的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我院2015 年7 月~2017 年7 月经过三线或以上化疗后仍在进展的晚期肿瘤患者47 例,包括胃癌、肺癌、肝癌、鼻咽癌、卵巢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阿帕替尼0.75g 一次/d, 实验组使用小剂量阿帕替尼0.25g 一次/d,联合低强度化疗,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 两组均无CR 病例,对照组无PR 病例,SD 9 例,PD 16 例,实验组PR 4 例,SD 6 例,PD 12 例,对照组组与实验组的ORR 和DCR 分别是(0 vs 18.2%) 、(36.0% vs 45.5%),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纳差、口腔炎、声嘶、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蛋白尿及高血压,两组耐受性均良好。

结论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低强度化疗对于经过多线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客观有效率高,使用方便,费用低,不良反应可控,是经过多线抗肿瘤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一个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阿帕替尼;低强度化疗;晚期肿瘤;疗效[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8)15-16-04Clinical study of the combination of low-dose apatinib and low-intensity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malignant cancerCHEN Yaocheng LIAO Yayong LIN Wanming GUAN JingDepartment of Oncology, Jiangmen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men 529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low-dose apatinib and low-intensity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malignant cancer after three or more line of chemotherapy. 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 47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who still progresses after three or more line of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including gastric cancer, lung cancer, liver cance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ovarian cancer, breast cancer and colorectal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ose of apatinib, 0.75g once a da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w-dose of apatinib, 0.25g once a day, combined with low intensity chemotherapy.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CR cases in both groups. There were no PR cases, SD 9 cases and PD 16 cases in control group, PR 4 cases, SD 6 cases and PD 12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ORR and DCR in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0 vs. 18.2%) and (36.0% vs. 45.5%) respectively. Adverse reactions were mainly fatigue, decreased appetite, stomatitis, hoarseness, hand-foot syndrome, myelosuppression, proteinuria and hypertension. Both groups were well tolerated. Conclusion Low-dose apatinib combined with low-intensity chemotherapy is a reasonable choic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multi-line therapy because of its high objective efficiency, convenient use, low cost and controllable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Apatinib; Low-intensity chemotherapy; Advanced cancer; Efficacy甲磺酸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其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 的ATP 结合点,阻断下游信号通路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1]。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王锦祥;刘特彬;李晓辉;卢智略;张卓敏;张建;巫浩荣【摘要】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晚期P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平均生存期(6.53±1.8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93±1.25)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PHC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用药安全性高,故推荐使用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24【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晚期原发性肝癌;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安全性【作者】王锦祥;刘特彬;李晓辉;卢智略;张卓敏;张建;巫浩荣【作者单位】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PHC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资料显示, 全世界每年初诊PHC患者高达150多万, 且PHC在癌症相关死因中其居于第二位[1]。

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手术及索拉菲尼为PHC的主要治疗手段, 部分患者由于个人或家庭原因无法接受TACE手术, 而索拉非尼价格昂贵而无法服用。

近年来, 临床发现PHC为富血管肿瘤, 在治疗时加强抗肿瘤血管生成有重要的作用[2]。

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效果观察

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效果观察

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效果观察朱双媚;孙晓南【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予阿帕替尼口服治疗(500mg/次,1次/d),直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第4周评价疗效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随访至患者疾病进展或病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完全缓解(CR)0例(0.0%);部分缓解(PR)5例(22.7%),疾病稳定(SD)14例(63.6%),疾病进展(PD)3例(13.6%).22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5(2.0,12.3)个月.不同年龄、疗效评价的患者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情况、PS评分、转移灶数目的患者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期间出现疲劳17例(77.3%),血压升高12例(54.5%),蛋白尿6例(27.3%),手足综合征7例(31.8%),骨髓抑制8例(36.4%),口咽黏膜炎5例(22.7%),血小板减少伴上消化道出血1例(4.5%);仅1例患者为Ⅳ度不良反应,其余均为Ⅰ~Ⅲ度不良反应,患者耐受良好.结论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3页(P167-169)【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肺癌;疗效;不良反应【作者】朱双媚;孙晓南【作者单位】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放疗科;丽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肺癌居首位[1]。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经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低于15%[2]。

对于无驱动基因的晚期肺癌,一线标准治疗采取含铂类两药联合化疗,但仍有很多患者对化疗药或靶向药耐药而需更换方案[3]。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促进凋亡。

目前阿帕替尼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等。

肺癌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阿帕替尼也是肺癌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在肺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例如,一项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在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另外,阿帕替尼也可以用于胃癌和食管癌的治疗。

胃癌和食管癌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的恶性肿瘤,阿帕替尼可以通过抑制信号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可以在胃癌和食管癌的治疗中发挥较好的疗效。

总之,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它的疗效显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有助于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

但是,由于阿帕替尼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和管理。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肿瘤发生、发展离不开新生血管形成,而不断增生的新生血管更加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VEGF/VEGFR)信号通路则是诱导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同时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在胃癌及其他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逆转耐药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关键词】阿帕替尼;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临床试验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基础及临床试验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就阿帕替尼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1.抗肿瘤作用机制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高度选择性抑制细胞内VEGFR-2 的ATP结合位点,从而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1],并且通过与VEGFR-2结合,阿帕替尼能够竞争性抑制和阻断VEGF/VEGFR-2的结合与VEGFR-2的自身磷酸化,同时也能阻断下游细胞外信号相关的激酶磷酸化进而发挥强效的抗肿瘤作用[2]。

2.临床前期研究Tian等[1]发现阿帕替尼能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从而阻断大鼠主动脉环的出芽;同时,在人肺癌、胃癌、结肠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中,阿帕替尼单用或与多种化疗药物联用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

Lin等[3]发现阿帕替尼对于VEGFR-2、p-VEGFR-2和VEGF过表达的胃癌细胞株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也可以显著抑制该类细胞株VEGF的自分泌,并且在该类细胞构建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4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阿帕替尼500mg/日至750mg/日口服,直至患者病情进展。

结果:2月评估PR为7例,为15.2%,SD为25例,为64.1%,疾病总控制率为81.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皮疹、心悸、手足综合征、纳差、腹泻、乏力,但均能耐受,较为轻微,为Ⅰ级或Ⅱ级。

结论:阿帕替尼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毒副作用轻微,安全、有效。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阿帕替尼【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082-01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发现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其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1]。

我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运用阿帕替尼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腮腺癌软、组织肉瘤等)晚期恶性肿瘤46例,观察临床疗效,分析相关不良反应。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6例,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28例,女性16例,其中消化道肿瘤26例,非小细胞肺癌8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3例,软组织肉瘤1例,腮腺癌1例,ECOG评分为0~2分,血常规、肝肾功、心脏等情况综合分析,无使用禁忌症。

1.2 方法所有患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750mg/日,每日服用1次,直至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如500mg/日,不能耐受者减量为250mg/日,750mg/日者减量为500mg/日、250mg/日或暂停。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体会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体会

图2 Fig. 2
治疗后肝内病灶液化,CT 值下降,瘤周强化带消失 After treatment,the liver lesions were liquefied and the CT value decreased,with the peripheral circular enhancement zone disappeared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的胃癌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
耐药的 2 例胃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像学变化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第一例患者服药后的总生存期
又延长了 7 个月。第二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达 6 个月,仍在继续服药中。两例患者治疗后病灶均出现液
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恶性肿瘤发病 机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多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显示出较 显著的抗 肿 瘤 活 性。但 胃 癌 的 靶 向 治 疗 起 步 较 晚,目 前 获 FDA 批准的治疗胃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只有针对人类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 - 2 (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2, HER - 2) 的曲妥珠单抗 trastuzumab[3]及人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受体 2(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2,VEGFR - 2) 拮抗剂雷莫芦单抗 ramucirumab[4]。2014 年 12 月,我 国 SFDA 批准了阿帕替尼用于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 癌患者,成为全球第一个治疗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众 多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5]。
图 1 治疗前肝内多发转移灶,瘤周有明显环形强化带 Fig. 1 There were multiple liver metastases and obvious peripheral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疾病预后研究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疾病预后研究

表 3 两组治疗后 的不 良反应 情况比较『I1(%)】
般 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 纯化疗 治疗 ,化疗方案如下 :口服替
吉 奥 胶 囊 (江 苏 恒 瑞 医 药 公 司 ; 规 格 :20r ag; 国 药 准 字
H201001 35)60r ag/次 ,2次/d,第 l~28(t,42(t/周 期 ,化疗 4个周
期 ,化 疗 4个 周 期 。
放化疗或者靶 向治疗 成为肺癌 治疗 的一个重要手 段 。阿
1.3观察指标 :① 比较两组疗 效:② 比较两组预后。③ 比较两组 帕替尼为m管 内皮生长 因子靶 向药物 ,较其他基础化疗 药物显
不 良反 心
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Tanigawa N等㈣分析 1 20例化疗 失败 晚
表 2 两 组 PFS、OS和 qol 分 析 ( ±s)
临床上较为常见 的癌症 ,严重影 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 健
康 。尽管临床上有较多化疗方 案针对 晚期肺癌进行化疗 治疗 ,
但效果未得到循证 医学 的证实 ,而且单纯 的化疗治疗效 果并不
理想 ,且存在较高的肿瘤复发率 I。药理学证实阿帕替尼可 以抑
关键 词 :阿 帕 替 尼 肺 癌 疗 效 预 后
中 图 分 类 号 :R734.2
文 献 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 672—8351(201 9)01—0070—02
近年来 ,我 国的肿瘤分子生物学技 术得 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 组 (P<0.05),见表 2:
越多的研究者对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进行 深入研究…:肺癌 是
70

阿帕替尼在晚期难治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在晚期难治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92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Vol. 9, No.25对照组39例中,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1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39例中,显效34例,有效3例,无效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泻时间为(2.89±0.58)d,退热时间为(1.95±0.45)d,症状好转时间为(2.71±0.42)d,症状消失时间为(3.54±1.28)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泻时间为(1.62±0.48)d,退热时间为(1.11±0.32)d,症状改善时间为(1.13±0.34)d,症状消失时间为(2.45±0.31)d;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急性肠炎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疾病,其多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以及呕吐等,该病发病迅速,发病率较高,如若不及时治疗,可会引发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4]。

针对该疾病,临床以综合治疗方法为主,主要以调整患者饮食结构、纠正电解质紊乱,然后联合抗生素治疗,常用抗生素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但上诉药物均为喹诺酮类药物,对肝肾的损伤较大,不适合长期服用,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抗生素,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其在进入人体后,通过结合亚单位蛋白质,可有效减少细菌合成蛋白质,对于肺炎支原体、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等都有很强的抗菌效果[5]。

此外,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可使得阿奇霉素在体内广泛分布,渗透性较强,药效可迅速到达病灶位置,起到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且其还有很长的半衰期,在患者停药后,还能发挥抗菌抑菌的效果[6]。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 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 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包头市肿瘤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目的观察信迪利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一线治疗失败的EGFR、ALK、ROS-1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28例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信迪利单200mg q21d;甲磺酸阿帕替尼250mg/次,1次/日,口服。

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近期疗效。

结果 28例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8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为53.6%(15/28),疾病控制率82.1%(23/28)。

且肺癌不同转移部位对预后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是高血压及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67.9%和46.4%。

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EGFR、ALK、ROS-1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患者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及控制,可在临床使用并研究其长期疗效及远期毒副反应。

【关键词】信迪利单抗;阿帕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各种肿瘤之首,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9%,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70%-80%。

由于2/3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1/2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多数患者一般状况欠佳[1]。

在我国,晚期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

近2-3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中的应用如火如荼,成为研究热点。

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线研究数据令人瞩目,并已成为无驱动基因、PD-L1高表达(>50%)、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或转移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之一。

而多项研究证实二线免疫治疗有效率仅为20%左右,联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浅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浅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浅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发表时间:2020-09-18T16:52:49.71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作者:常小宁[导读] 目的探究药物阿帕替尼对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成果并观察其安全性。

方法此次研究于2018年10月-2020年01月期间肿瘤科收治7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试验和观察,常小宁西安市长安区医院肿瘤科 710000摘要:目的探究药物阿帕替尼对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成果并观察其安全性。

方法此次研究于2018年10月-2020年01月期间肿瘤科收治7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试验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38例患者。

观察组使用阿帕替尼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而对照组顾名思义就是不使用药物,仅进行安慰和支持的一组。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等各种情况。

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44.74%、病情控制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缓解率23.68%、控制率65.79%;观察组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发现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阿帕替尼药物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成效,并且安全性较高,因此适合临床治疗进行推广。

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恶行肿瘤;临床疗效;观察.近年来,各种原因的出现以及影响,都加速了肿瘤的发病率,很多患者由于在发现时没能进行很好的用药医治,导致病情日益严重,最终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就是在这样紧张就医和治疗的环境下,阿帕替尼药物被研发出来,调查表明,这种药物可以对肿瘤的生长速度有一个较为有效的控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01月期间肿瘤科收治7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过细胞学系确认处于三线甚至以上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以及心电图的测试均表现为正常。

其中男性占35例,女性占41例,年龄处于45~74(64.2±1.5)岁,其中的胃癌患者有30例,肝癌患者15例,食管癌患者13例,肺癌患者8例,结直肠癌10例。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李杨;蔡林原【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9(12)2【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5例进行临床试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

对照组仅行安慰剂和最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病情稳定控制率、生存时间、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44. 74%、病情控制率为92. 11%,均高于对照组的21. 62%、64. 86%(P <0. 05或P <0. 01); 2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生存期(OS)为(23. 6±3. 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7. 4±1. 5)个月(P <0. 01);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为44. 74%,高于对照组的16. 22%(P <0. 01); 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1-12)【作者】李杨;蔡林原【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相关文献】1.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2.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3.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4.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5.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发表时间:2018-05-31T15:20:41.2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5期作者:马斯婉李旺兼[导读] 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马斯婉李旺兼(番禺中心医院西药房广东广州 511400)摘要: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

给予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单药化疗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72.50%VS42.50%),P<0.05。

结论给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故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特征。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故当患者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时,病情程度已发展至晚期[1]。

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痛苦,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故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采用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甲磺酸阿帕替尼为新型的VEGFR-2抑制剂,具有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故可有效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

基于此,本次研究则主要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n=40)。

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36±3.50)岁;腺癌为18例,鳞癌为22例。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分析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分析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2021年1月-2022年8月进行,共有观察对象80例入组,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后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40例患者予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一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化疗治疗(对照组),对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0.00%(28/40),(p<0.05)。

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肿瘤,相较于其他肿瘤,肺癌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明显更高。

肺癌的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咳血以及胸痛等,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早期病情较为隐匿,导致大部分患者在最终确诊时病情以至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治疗的时机,此时只能通过化疗、放疗控制病情,延缓病情进展[1]。

本次研究由此展开,综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应用优势,以对比模型的形式,入组案例对象(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2021年1月-2022年8月进行,共有观察对象80例入组,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后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40例患者予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一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化疗治疗(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4-80岁,平均(65.56±3.44)岁,周围型肺癌22例,中央型肺癌18例,腺癌29例,鳞癌1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8-78岁,平均(65.75±3.55)岁,周围型肺癌21例,中央型肺癌19例,腺癌27例,鳞癌13例,输入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无意义,统计学结果可比较(p>0.05)。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胃癌是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其治疗难度较大。

近年来,替吉奥和阿帕替尼作为治疗晚期胃癌的新药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

本文主要就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

替吉奥,又称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和修复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替吉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而阿帕替尼则是一种靶向性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的多种信号传导通路,阻断肿瘤生长和转移。

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在治疗胃癌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单一的治疗方案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替吉奥为代表的化疗药物联合阿帕替尼这样的靶向治疗药物成为了目前治疗晚期胃癌的新思路。

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的提出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疗效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针对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我们选取了100名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了一项为期半年的研究。

这100名患者中,60人接受了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的治疗,而另外40人只接受了常规的化疗治疗方案。

我们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经过半年的治疗观察,我们发现接受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在肿瘤缩小率、生存率、生存质量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

具体来说,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5%,而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5%。

而且,在生存率方面,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4个月,明显长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1个月。

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生存质量、肿瘤相关症状的缓解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在观察不良反应方面,我们发现接受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常见化疗不良反应方面的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相当,且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在其他更严重的不良反应中,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出现的情况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探讨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探讨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

据相关统计调查显示[1],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占比超过85%,患者存在胸痛、咯血、咯痰、咳嗽等多种临床表现。

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此病症已经严重威胁了居民身体健康,所以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隐匿,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2]。

目前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含铂类药物两药联合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有研究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5.075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探讨王彦超,郑艳清,李清琛,孙莹,张文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疗科,山东济南250010[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该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1月,共方便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将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与参照组16.00%对比明显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32,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治疗总缓解率74.00%与参照组52.00%对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P<0.05);研究组患者内皮生长因子(296.35±24.31)ng/L、基质金属蛋白酶-9(1018.96±74.03)ng/mL、癌胚抗原(14.32±0.92)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指标水平(4.29±0.44)ng/mL与参照组(500.97±46.01)ng/L、(1461.23±108.31)ng/mL、(18.21±1.74)ng/mL、(5.66±0.87)ng/mL对比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04、23.837、13.975,9.936,P<0.05)。

阿帕替尼在晚期难治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在晚期难治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在晚期难治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嵇绍干;温翠侠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7(9)25
【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肿瘤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难治性肿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47例患者中,ORR为
8.51%,DCR为44.68%.骨髓抑制40.43%,手足综合征21.28%.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肿瘤能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但用药期间应注意加强不良反应防治,为获得生存效益提供更多可能.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嵇绍干;温翠侠
【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徐州 221002;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江苏徐州 221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
【相关文献】
1.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晓蕊;汪旭;史业辉;王忱;佟仲生
2.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难治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J], 康建
平; 肖砚斌; 董苏伟; 李文忠; 马翔; 张漾杰; 王雷; 龚一帆
3.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TNBC的疗效观察 [J], 赵茹;冯守信;韩正祥
4.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TNBC的疗效观察 [J], 赵茹;冯守信;韩正祥
5.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静;贾敬好;刘晶晶;崔志超;熊伟;王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第21卷 第2期207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代风雪,孙玉书(通信作者)(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0 引言胃癌多是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早期无明显症状的恶性肿瘤疾病,当患者出现上腹疼痛、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明显症状而就诊时,病情已多发展至晚期[1]。

针对晚期胃炎患者,临床多采用手术配合化学方法治疗,其治疗原则是抑制肿瘤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替吉奥是临床常使用的化疗药物,近期有研究显示在替吉奥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可以提高病情的控制效果[2]。

为验证此结论,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晚期胃癌患者为样本开展相应实验,现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其中对比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2-77岁,平均(61.87±6.84)岁;疾病分期:III 期19例,IV 期12例。

观测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4-76岁,平均(62.46±6.31)岁;III 期17例,IV 期14例,两组相关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晚期胃癌的诊断标准,疾病分期均处于III 期以上;②预计生存时间不低于3个月;③入组前3个月内未进行过化疗;④完全知晓本研究方案且自愿参与化疗。

排除标准:①对甲磺酸阿帕替尼、替吉奥不耐受;②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③存在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④用药依从性较差。

1.2 治疗方法。

对比组给予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替吉奥胶囊(国药准字H20140150),根据患者体表面积用药,体表面积不足1.24 m 2者给药40 mg ,体表面积介于1.24-1.5 m 2者给药50 mg ,体表面积超过1.5 m 2者给药60 mg ,分早晚给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07T14:04:47.8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作者:和光宇张玉玲程洪英
[导读] 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中,采用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方案有助于缩小患者肿瘤标志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山东省 274300
摘要:目的:总结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分析组30例)与单用多西他赛(对照组30例)应用,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差异。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EA、VEGF、CYFRA21-1、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可见明显改善,且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中,采用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方案有助于缩小患者肿瘤标志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帕替尼;多西他塞;晚期肺癌;疗效
肺癌(lung cancer)是一组全球范围的恶性肿瘤疾病,存在较高发生率与死亡率,特别在近年来临床中反应,受多因素影响,肺癌发生率表现出逐年高发态势。

晚期肺癌预后较差,患者死亡率更高,治疗难度更大。

化疗方案仍是当前治疗晚期肺癌的一线方案,但由于患者存在耐药等因素导致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存在药力降低,总体疗效并不可观,因此临床指出,为预防肺癌病情的进展,需启动三线化疗方案,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1]。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是近年来临床提出的一种的治疗方案,但就其具体效果尚缺乏临床报道证实。

本文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肺癌TNM分期标准(第八版)[2]对晚期肺癌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资料均完整;排除对本次研究药物存在禁忌症者、伴有其他肿瘤疾病者;本组患者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58.15±3.45)岁,其中分型为鳞癌者13例,腺癌者47例;分期为ⅢB期17例,Ⅳ期43例;依据患者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30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得院方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用多西他赛(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393092),通过静脉滴注,单药剂量75~100mg/m2,滴注1h,每周1次,连续治疗6周,随后停药2周后继续下一疗程;分析组则采取阿帕替尼(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3)500mg/次,采取餐后30min口服治疗,+多西他赛(与对照组用法一致,剂量调整为
60~75mg/m2)。

1.3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酶标仪选用德国罗氏Modular PPE与配套试剂,依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x±s ?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EA、VEGF、CYFRA21-1、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可见明显改善,且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多西他赛(Docetaxel)是一种M期周期特异性药物,其作用与机制与紫杉醇相似,可通过促进小管聚合成稳定微管并抑制其聚解的作用,从而促使小管数量减少,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破坏微管网状结构与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主要应用于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癌等治疗中,据有关研究指出,本品在人体细胞内浓度超过紫杉醇3倍不止,并且在细胞滞留时间较长,这也是现阶段体外实验中,多西他赛比紫杉醇抗肿瘤活性大的原因。

阿帕替尼(又名艾坦),本品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于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同时也是晚期肿瘤化疗失败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的单药。

本品也是现临床为数不多的靶向药物口服制剂,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依从性,不仅利于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同时本品中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VEGFR-2的ATP结合位点,以此阻断下游信号转导,实现对肿瘤组织心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机制[3]。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分析组CEA、VEGF、CYFRA21-1、MMP-9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由此提示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利于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此指标也进一步证实了联用方案的临床疗效[4]。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中,采用阿帕替尼与多西他塞方案有助于缩小患者肿瘤标志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聂芳,王颖,王剑英,等.阿帕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157-159.
[2]李小江,姜珊,郭姗琦,等.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4):701-705.
[3]高俊芳,邝先奎,马星,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8):1370-1372.
[4]李磊,张卫东,王旭晖,等.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近期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10):917-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