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

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01)。

行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ICD-9-CM-3:38.85伴39.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发育迟缓、发现心脏杂音等,轻者可无症状。

病程早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中期可有心悸、气短,晚期可有紫绀、杵状指(趾)等表现。

2.体征:听诊可有胸骨左缘第1-2肋间连续性机械性杂音,粗糙、传导广、伴震颤,婴幼儿期或晚期病例常仅有收缩期杂音。

可伴有周围血管征。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 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1)心电图:正常或左室肥厚表现,大分流量时双心室肥厚表现,晚期右室肥厚心电图表现。

(2)胸部X 线平片:肺血增多,左室或左、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增宽。

(3)超声心动图:主肺动脉分叉与降主动脉之间异常通道分流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注意与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静脉瘘、主动脉窦瘤破裂进行鉴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行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1)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预计在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中可能发生意外大出血,或急性心力衰竭;(3)同时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拟在一次心脏手术中同时处理的动脉导管未闭。

(四)标准住院日通常≤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5.001动脉导管未闭疾病编码。

2.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

3.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4.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6天。

(1)血常规、尿常规。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瓣膜疾病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瓣膜疾病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瓣膜疾病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主动脉瓣狭窄【适应证】1.有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跨瓣压差>50mmHg.2.冠心病需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合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3.升主动脉或其他心脏瓣膜病变需手术治疗,同时合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4.冠心病、升主动脉或心脏瓣膜病变需手术治疗,同时合并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平均压差30~50mmHg,或流速3~4m∕s).5.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同时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表现。

6.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但活动后有异常表现,如低血压。

【术前准备】1.详细向患者介绍机械瓣和生物瓣的优、缺特点,可能并发症,预期生存率等瓣膜手术有关事项。

2.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或竞争性运动。

平卧或蹲位站起时不宜过快。

3.合并感染或拔牙时积极便用抗菌药物,防止发生心内膜炎。

4.没有心衰症状,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不需药物治疗。

5.有心衰时,治疗采取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减少中心循环血的原则。

口寸以使用地高辛、利尿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同时应汴意前负荷降低过多时,心输出量和体循环压力也会降低。

6.合并房颤时,控制心室率,可以使用地高辛,乙胺碘肤酮。

7.对于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的心衰患者般不主张使用p受体阻滞药和其他负性肌力药物。

8.如果患者以胸痛为主,为了缓解症状,可以谨慎使用硝酸酯类制剂和B受体阻滞药。

9.对于晕厥的患若,除非晕厥是由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引起,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效果较差。

10.术中建议备经食管超声(TEE)注意主动脉瓣环的大小。

I1.所有患者应测量四肢血压以除外可能合并的主动脉畸形,如主动脉弓中断和主动脉缩窄。

【操作方法及程序】主动脉瓣置换木胸骨正中切口。

升主动脉、右心房插管。

右上肺静脉前方插入左心引流管。

1.主动脉瓣的显露主动脉切口有横行和斜行两种。

横切口在主动脉根部距右冠状动脉开口上约1.5Cm处。

主动脉斜切口从侧壁高处斜向下后的无冠窦。

斜切口常用于作生物瓣置换术,切口缝合时不受瓣架脚影响。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首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针对具体的医技操作过程制定的操作标准和程序。

它对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操作步骤、操作流程、感染控制、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内容。

例如,手术操作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在手术前进行手卫生、无菌操作、正确使用手术器械、遵守手术间规范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度。

其次,临床诊疗指南是对具体疾病或症状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进行的一系列建议和指导。

它是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制定的,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临床决策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临床诊疗指南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并且针对各个病种或症状具体制定了诊断和治疗流程,推荐了符合临床实践的最佳治疗方案。

例如,在心脏疾病的诊疗指南中,规定了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造影等诊断手段的使用准则,以及冠状动脉介入、心脏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医学实践的科学性和标准化。

它们的使用对于医务人员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在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减少错误和偏差,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

同时,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也对患者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诊治,降低医疗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是临床医学领域的重要文件,对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和临床决策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它们的制定和使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对于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主动脉缩窄处的主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小于正常的50%或压力阶差∙⅛50mmHg o2.由于出生2个月内主动脉缩窄有继续纤维化和发展的趋势,对于无症状的病儿,一般不选择在此阶段手术。

3.建议5岁以内手术。

超过5~10岁未行手术治疗,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术前准备】1.对于主动脉缩窄的重症患儿,其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与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主动脉弓中断相同.首先要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静脉泵入前列腺素K1,约80%的患者情况会立即得到改善,股动脉搏动再次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消失。

4.保持合理的体肺循环阻力。

5.吸入的气体氧浓度保持在21%,血二氧化碳分压45mmHg0术前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6.应用多巴胺,保持酸碱平衡,血肌好水平正常。

患者病情稳定后6-12h后再行手术。

【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常温麻醉卜阻断主动脉进行切除缩窄段及对端吻合术,为不致发生脊髓缺血损害,导管前型或缩窄范围长以及需长时间阻断主动脉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手术应在低温(30°C)麻醉下进行或采取特殊措施。

应用体外循环者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ACT保持在400s以上,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750S以上。

特别强调在开始休外循环及降温前,要插好左心房引流管,以避免心脏过分膨胀;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切开主动脉,直接由冠状动脉开口注入心脏停跳液。

【手术方法】1.体位及皮肤切口患者左侧向上卧位选择后外切口,经左侧第4肋间剖胸。

或患者仰卧位,按常规做胸正中切口剖胸及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做准备。

2.介入治疗主要为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置入。

一般认为,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新生儿期的主动脉缩窄,缩窄的复发率很高。

球囊扩张术用于婴儿及儿童期主动脉缩窄的治疗其复发率与外科手术治疗相等。

由于未能将动脉导管组织除去,晚期动脉瘤的发生率较高。

另一个重要的后遗症是一旦动脉瘤出现,由于没有缺血的刺激,侧支循环发育不良,再次手术治疗的截瘫发生率较高、外科手术后主动脉缩窄复发的标准治疗方法是球囊扩张术。

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技术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技术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技术原则(一)内科1. 心血管内科(1)顽固性心力衰竭旳诊治(2)复杂心律失常旳诊治(3)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旳解决(静脉溶栓治疗)(4)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旳解决(PTI)及心源性休克旳诊治(积极脉气囊反搏)(5)心脏疾病监护(CCU)或血液动力学监测与心功能监测(6)心脏电复律(7)心脏永久性起搏(8)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9)心脏电生理检查(10)心脏亚极量负荷实验(踏车运动或活动平板实验)(11)心血管造影术(冠脉、心室)(12)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13)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或先心介入治疗2. 呼吸内科(1)重症肺源性心脑并发症旳诊断与解决(2)支气管肺癌旳影像学与细胞学诊断(3)急性期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旳治疗(4)间质性肺疾病旳诊断与治疗(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旳诊断与急救(6)肺血栓栓塞症旳诊治(抗凝、溶栓治疗)(7)肺炎旳病原学诊断及抗菌药物旳合理应用(8)肺功能检测(9)呼吸机旳对旳使用(10)纤维支气管镜旳使用(诊断和治疗)(11)呼吸功能监护(RCU)(12)支气管肺灌洗术(13)胸腔、肺置管引流术(14)经皮肺穿刺活检术3. 内分泌科(1)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旳诊断与解决(2)代谢综合征旳诊断与解决(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浸润性突眼旳诊断与治疗(4)嗜铬细胞瘤诊断与治疗(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旳诊断与解决(6)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旳旳诊断与解决(7)垂体危象旳解决(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旳同位素治疗(9)内分泌腺肿瘤旳CT等影像学诊断(10)胰岛素释放实验(11)内分泌激素测定:免疫活性胰岛素(IRI)、免疫活性C肽(IRC)、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旁腺素(PTH)、甲状腺球蛋白(TG)、血皮质醇(PTC)、血浆雌二醇(E2)、生长激素(GH) (13)骨密度测定(1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15)胰岛素泵旳使用4. 消化内科(1)重症炎性肠病诊断治疗(2)急诊内镜(胃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止血、取异物(3)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配合肝胆外科)(4)肝动脉栓塞术(TAE)(放射科导管造影)(5)经内镜空肠营养管植入术(6)超声导向下肝穿刺术(7)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8)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或硬化剂治疗(9)食道狭窄扩张术,支架置放术(10)消化道动力学测定(液体、固体)(11)消化道激素测定(核医学科检测)(12)超声内镜(13)小肠镜或胶囊内镜5. 肾内科(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旳诊治(2)肾小管-肾间质性疾病旳诊治(3)继发性肾脏病旳诊治(4)肾性高血压旳诊治(5)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旳诊治与非透析治疗(5)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6)肾小球功能(肌酐清除率、尿蛋白分析、SPECT)检查(7)肾小管功能(浓缩等)检查(8)肾脏活检(经皮与直视)及肾组织旳病理检查(光镜或电镜及免疫病理)6. 血液内科(1)多发性骨髓瘤旳诊治(2)再生障碍性贫血旳诊治(骨髓病理诊断)(3)免疫性血液病旳诊治(4)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旳诊治(5)单克隆抗体旳临床应用(6)血液病细胞免疫表型检查(7)疑难、罕见血液病旳诊治(8)急性白血病旳诊治(MIC)分型(9)出血及血栓性疾病旳实验室检查及诊治(10) 溶血性贫血旳诊治及病因学检查7. 神经内科(1)危重病人(昏迷、脑疝、肌无力危象、癫痫持续状态)旳急救(2)脑血管病旳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3)格林巴利综合症诊断治疗(4)运动神经元病诊断(5)癫痫旳诊断分型及规范治疗(6)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症旳诊断、鉴别诊断和解决(7)脑电图、T-CD及肌电图检查(8)重症肌无力及肌肉疾病旳诊断与鉴别诊断(9)重要抗癫痫药物(苯妥因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鲁米钠及安定类等)旳血浓度检测(10)全脑血管造影(DSA)在神经科旳应用(11)诱发电位(涉及磁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或长程脑电图等检查(12)肌肉或神经及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旳细胞学检查(二) 外科1. 普外(1) 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术治疗(2) 甲状腺癌根治术(3) 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术(4) 复杂胰腺癌、胆管癌根治术(5) 肝叶部分切除术、肝肿瘤左、右半切除术;肝三叶切除术、尾叶肿瘤切除术(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 高位胆管成型修复术(8) 胰管结石取出术+胰肠吻合术(9) 重症胰腺炎旳诊治(10) 胰体尾、胰岛肿瘤切除术(11) 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胃肠手术、脾切除术等(12) 全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13) 胆囊癌根治术(14)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胆肠吻合术(Roux-en-Y)(15) 大动脉瘤切除术或介入手术(16) 复杂肠漏旳手术治疗(17) 门脉高压症分流、断流手术(18) 胆道镜取石或活检,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和引流(PTCD)2 . 骨科(1) 胸腰椎前后路手术治疗(2) 骨关节肿瘤旳切除或保肢治疗治疗(3)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4) 周边神经损伤旳探查吻合术或臂丛神经探查修复术(5) 腰椎滑脱旳减压固定术(6)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7) 脊柱侧弯矫形术及骶骨肿瘤根治术(8) 上位颈椎损伤旳内固定术(9) 断指再植术或骨科微创技术(10) 多种颈椎疾病前、侧入路手术3. 神经外科(1) 颅内肿瘤(垂体肿瘤、脑胶质瘤、侧脑室肿瘤、前中颅窝脑膜瘤及听神经瘤)切除术(2) 颈段椎管肿瘤切除术(3) 颅底畸形寰枕减压术或部分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癫痫、帕金森、精神病等)(4) 开展脑血管成像检查(DSA/MRA或CTA)(5) 开展显微镜神经外科手术(6) 开展三脑室、四脑室、部分鞍区、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7) 脊髓髓内肿瘤手术治疗(8) 开展大型脑血管畸形切除术、前循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9) 设专科重症加强监护室(专科ICU)(10) 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或放射外科治疗4. 泌尿外科(1) 前列腺开放及电切手术(2) 单纯肾切除术(3) 尿道会师及后尿道拖入术或吻合术、尿道镜冷刀内切开术(4) 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成型术(5) 肾盂切开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6) 肾上腺疾病手术(7) 肾癌根治手术(8) 膀胱全切肠道替代手术(9) 复杂尿道疾病手术(10) 复杂肾结石手术(11) 各类腔道泌尿外科手术(输尿管镜、电切镜、等离子切除镜)(12) 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肾、肾上腺手术)5 .胸心外科(1) 体外循环下常用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肺动脉瓣狭窄交界切开术、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单瓣膜置换术、左房黏液瘤摘除术等(2) 心包大部分切除术(3) 纵隔肿瘤切除术(4) 食管癌根治术(5) 中央型肺癌肺叶切除术或肺减容术(6) 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术、肺减容术(7) 胸腔镜微创手术(8)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旳外科治疗(涉及法洛氏四联症、右室双出房室膈缺损、三尖瓣下移畸形、大动脉转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旳左向右分流旳先心病等)(9) 心脏多瓣膜置换及瓣膜成形术(10) 冠状动脉搭桥术(11) 胸积极脉手术,如积极脉缩窄手术,胸积极脉瘤切除(涉及降积极脉瘤切除及升积极脉瘤Bentall 或Cabrol手术等)(12)复杂纵隔肿瘤切除术(13)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涉及肺叶袖式切除术或气管肿瘤切除术、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等)(14)复杂食管癌切除术6. 烧伤外科专业(1) 大面积烧伤旳治疗(2) 呼吸道烧伤旳治疗(3) 切削痂植皮手术(4) 皮瓣移植术或游离皮瓣移植术(5) 皮管移植术(6) 异体皮开窗、自体皮嵌入术(7) 各类断层皮片旳切取术及异体皮制备(8) 烧伤截肢术临床治疗条件:(1) 大面积严重烧伤旳急救成功率半死亡率(LA50)烧伤面积80%三度烧伤面积50%(2) 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旳治疗(3) 微粒自体皮、大张异体皮混合移植术(4) 真皮支架(真皮皮浆)、自体上皮混合移植术(5) 血管移植术、肌皮游离移植术(6) 游离皮瓣复合组织瓣移植术(7) 各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术(8) 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初期修复术、各部位烧伤晚期功能障碍功能重建术(9) 多器官功能衰竭旳初期诊断和治疗(三)妇科1、复杂子宫全切2、绒癌旳诊断与综合治疗3、外阴癌根治术或阴道成形术4、卵巢癌根治+化疗5、宫颈癌根治术6、子宫内膜异位症旳诊治7、阴道子宫切除术8、显微外科输卵管吻合术9、腔镜(宫腔镜、阴道镜)技术旳应用10、外阴宫颈疾病(感染及性传播疾病)旳诊治11、其他辅助治疗(激光、理疗等)在妇产科疾病中旳应用12、妇科肿瘤标志物旳检测、病理诊断(涉及冰冻迅速诊断)、影象学诊断13、腹腔镜诊断与经腹腔镜手术14、阴道瘘修补术15、子宫内膜癌根治术16、复发性肿瘤诊治(涉及残端癌根治)17、介入诊断法在妇科疾病中旳应用18、腹积极脉旁淋巴结打扫术19、多种途径盆底(吊带)手术及盆底修补术20、多种妇科严重出血旳诊治和急救21、严重盆腔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急救和诊治生殖内分泌筹划生育1、难治性功血旳诊治2、促排卵和检测排卵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旳诊治3、有严重并发症旳各期妊娠终结技术4、性激素及内分泌激素旳检测及临床应用5、腔镜(宫腔镜、阴道镜、腹腔镜等)技术在生殖内分泌筹划生育疾病诊治方面旳应用(四)产科1、妊娠合并内、外科并发症旳诊治2、产前诊断:血液、绒毛、羊水3、高危儿解决4、高危妊娠监测手段:胎心监护仪、彩超对出生缺陷旳检测、胎盘功能测定5、开展腹膜外剖腹产6、母婴血型不合旳诊治7、多胎妊娠旳解决8、产科疑难危重症旳诊治及急救9、妊娠合并症(心脏病、高血压、肾功衰、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疾病等)危重病人旳诊断解决和急救。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附件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心血管内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2.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3.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符合相应手术要求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呼吸机和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xx卫生院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规范【适应证】1.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脏停搏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对心脏停搏的判断包括病人意识丧失,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

【禁忌症】1.相对禁忌证有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瘤破裂。

2.凡是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3.检查颈动脉搏动,无颈动脉搏动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5.建立人工循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4)按压频率100次/分;(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6.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

7.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8.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置,选手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心律为“室颤”。

9.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0.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

11.选手指示助手充电200焦耳,助手按动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波用150~200J。

心血管外科室间隔缺损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室间隔缺损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室间隔缺损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诊断明确,辅助检查提示左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增多,或心导管检查QP/Qs>1.5者,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经严格的抗菌药物治疗仍然不能改善者以及严重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治疗不能改善者,应诙考虑急诊手术。

限制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自发闭合的可能性较大,5岁以后自发闭合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对于这类患者是否手术仍有争议。

【术前准备】同第13章“房间隔缺损术前准备”。

【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简称ACT)保持在400S以上,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750s以上。

【手术方法】1.体位及切口多为仰卧位胸前正中切口下完成。

为了美容的效果,可以选择左侧卧位右侧胸部切口。

2.心胜切口右心房切口显露膜周室缺最佳,操作方便;易于避免误伤传导系统;容易显露及避免误伤主动脉瓣;保全了右心室的完整;极少发生术后切口出血问题。

经右心室切口闭合室间隔缺损已非常少用。

多用于经右心房切口显露欠佳的室缺,如巨大的膜周漏斗部室缺、干下或小梁部靠近心尖的肌部室缺以及合并漏斗部或肺动脉瓣狭窄(如法洛四联症).这些手术常要做右心室直切口。

如做跨环补片或建立心外通道,右心室切口要远离左前降支干下型室缺经肺动脉切口修补。

3.显露室间隔缺损切开右心房前壁,用牵引线将切口的后缘缝在右纵隔胸膜上,切口前缘上、下两端各缝一牵引线并用心房拉钩显露出三尖瓣口。

一般用镇子适当提拉隔叶即可显露川缺损。

有口寸为充分显露隔叶下缺损,将内乳头肌自附着点切断后拉向右前方,缺损闭合后,再将乳头肌断端缝合复位、有的内乳头肌分几个小肌束,切断后不易复原,也可沿隔叶瓣环切开隔叶根部显露出缺损,用牵引线拉开瓣叶进行瓣下缺损修补,并于缺损闭合后,用5-0无创针线缝合瓣叶上的切4,闭合室间隔缺损(1)间断缝合固定室间隔缺损补片:膜周室间隔缺损多数要用自体心包或涤纶片闭合。

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目录第一章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常规 (1)一、标准心脏手术室配置 (1)二、体外循环 (2)三、抗凝及血制品 (3)四、术毕往ICU病房的转运 (4)第二章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5)一、体外循环操作管理常规(总则) (5)二、冠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10)三、瓣膜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12)四、小儿体外循环管理 (13)五、大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17)第三章开胸、体外循环的建立、关胸操作常规 (20)第四章二次开胸操作常规 (22)第五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操作常规 (23)一、术前准备 (23)二、乳内动脉游离 (24)三、大隐静脉游离 (24)四、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26)五、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27)六、室壁瘤切除手术 (28)七、自手术室转运至ICU途中处理 (29)八、ICU中处理 (29)九、ICU转运至普通病房的处理 (32)十、出院计划 (32)第六章瓣膜手术操作常规 (34)一、二尖瓣替换手术 (34)二、主动脉瓣替换手术 (35)三、联合瓣膜替换手术 (35)四、二尖瓣直视成形手术 (36)五、三尖瓣直视成形手术 (37)六、三尖瓣替换手术 (38)七、瓣膜替换联合冠脉搭桥手术 (38)第七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操作常规 (40)一、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40)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41)三、动脉导管结扎手术 (41)四、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 (42)五、右室流出道疏通手术 (44)六、主动脉缩窄成形手术 (44)八、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手术 (45)九、部分型房室隔缺损修补手术 (46)十、完全型房室隔缺损修补手术 (46)第八章大血管疾病手术操作常规 (47)一、腋动脉插管 (47)二、升主动脉替换手术 (48)三、Bentall手术 (49)四、Betall+半弓替换手术 (50)五、改良全主动脉弓置换+Bentall+象鼻手术 (51)六、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David I型)手术 (52)第九章全机器人及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操作常规 (54)一、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54)二、全机器人乳内动脉游离 (55)三、全机器人冠脉搭桥手术 (56)四、全机器人内乳动脉游离+MIDCAB (56)五、全机器人二尖瓣成形手术 (57)第十章心脏移植手术操作常规 (59)一、心脏移植围术期处理 (59)二、心脏移植手术操作 (66)三、心脏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方案 (66)第十一章其他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操作常规 (68)一、心包剥脱手术操作常规 (68)二、心房粘液瘤切除手术 (68)三、慢性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 (69)四、左室流出道疏通术(肥厚室间隔肌肉切除) (70)第十二章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操作常规 (71)一、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操作常规 (71)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常规 (74)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常规 (77)四、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操作常规 (80)第一章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常规一、标准心脏手术室配置成人患者药品1.芬太尼50ug/ml在10 ml注射器中2.咪达唑仑1mg/ml在10 ml注射器中3.维库溴铵2mg/ml在10 ml注射器中4.10%异丙酚在50 ml注射器中5.利多卡因20mg/ml在10 ml注射器中6.苯肾上腺素50 ug /ml在10 ml注射器中7.硝酸甘油体重×0.3在50 ml注射器中8.多巴胺体重×3在50 ml注射器中9.阿托品0.1mg /ml在5 ml注射器中10.在室内可取到琥珀胆碱,肝素,鱼精蛋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11.适当的抗生素外部设备1.微量输液泵2.500毫升生理盐水连着三通及延长管(静脉输液用)3.气道管理设备(喉镜、口腔通气道,气管内插管导管,管芯,吸痰管)4.两套传感器用于动脉、肺动脉或中心静脉压力测定5.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和漂浮导管6.动脉穿刺针婴儿患者(体重小于10公斤)药品1.芬太尼10ug/ml在10 ml注射器中2.芬太尼50ug/ml在5 ml注射器中(未稀释的)3.咪达唑仑1mg/ml在5 ml注射器中(未稀释的)4.维库溴铵1mg/ml在5 ml注射器中5.苯肾上腺素10 ug /ml在10 ml注射器中6.多巴胺体重×6在50 ml注射器中7.阿托品0.1mg /ml在5 ml注射器中8.在室内可取到肝素,鱼精蛋白,地塞米松外部设备1.袋装生理盐水连着三通和延长管,或使用可调输液器(静脉输液用)。

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神经血管、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神经血管、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目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13)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22)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33)附件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心血管内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2.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3.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符合相应手术要求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重症监护室。

心脏外科科室规章制度

心脏外科科室规章制度

心脏外科科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心脏外科科室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心脏外科科室是医院重点科室,主要负责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

第三条心脏外科科室的工作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严格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保密患者信息,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条心脏外科科室的领导由主任负责,下设副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等职务。

第五条心脏外科科室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医师技术水平,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六条心脏外科科室的工作制度包括值班制度、手术安排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等。

第七条心脏外科科室的设备、药品等需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工作正常进行。

第八条心脏外科科室的医师应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不断改进技术。

第二章服务规范第九条心脏外科科室应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及时处理心脏急危重症患者。

第十条心脏外科医师应遵守医嘱,认真对待患者,热心服务,解答患者疑问。

第十一条心脏外科科室应及时通知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准备等事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心脏外科医师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其他科室协作,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第十三条心脏外科科室应建立患者档案,妥善管理患者信息,保护患者隐私。

第三章值班制度第十四条心脏外科科室实行轮班制度,确保24小时值班。

第十五条值班医师应准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急诊医疗工作。

第十六条值班医师应及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向主任汇报,保持通畅的信息流通。

第十七条值班医师应定期复习急救知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八条值班医师应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得在工作中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

第十九条值班医师应敬业爱岗,保护好科室设备和药品,及时向负责人反映问题。

第四章手术安排制度第二十条心脏外科科室医师应按照手术安排制度,合理安排手术时间,确保手术质量。

第二十一条手术医师应认真检查手术器械、药品等,确保手术安全。

第二十二条手术医师应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操作规范(2022年版)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操作规范(2022年版)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操作规范(2022 年版)目录一、前言 (2)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3)(一)基本情况。

(3)(二)半顺应性球囊。

(11)(三)非顺应性球囊。

(13)(四)修饰性球囊。

(16)(五)整体交换球囊。

(20)(六)药物涂层球囊。

(22)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5)(一)基本情况。

(25)(二)药物洗脱支架。

(33)(三)生物可吸收支架。

(35)附录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操作规范编写专家委员会 (40)参考文献 (41)一、前言自 1977 年世界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成功完成,以PTCA为基础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和器械快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国从1984年开始开展PTCA技术,20世纪90年代开展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从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到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一代又一代中国心血管医生不断探索进步,无论是在冠心病介入技术上,还是在治疗策略,新器械研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开展PCI数量最多的国家,部分相关技术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编写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200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了指南,对于PCI成功的定义、开展PCI的医疗机构资质及术者的要求、血管重建策略选择,包括PCI方法的选择等相关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对开展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

中国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

中国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2017-08-12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发表《我国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第二版)》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基本概念腔镜技术是当代微创心血管外科的基本技术平台,除了机器人辅助下心脏手术以外,单纯胸腔镜微创手术可分为胸腔镜辅助加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和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

胸腔镜辅助加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是通过胸腔镜与经胸壁小切口直视下完成的心脏手术技术。

全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是术者完全通过观察内窥镜引导传输到视屏上放大的图像显露手术野,一般是经过胸壁 3 个小孔直接操作特殊手术器械完成的心脏手术技术。

医疗机构基本要求1. 具备能够常规开展一定数量的心脏外科常规手术的三甲医疗机构,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脏外科诊疗科目;2. 有与开展全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相关设备和体外除颤心肺复苏救治设备;3. 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和相关辅助科室。

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医师技术准备及基本要求1. 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心胸外科专业;2. 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多年心脏外科诊疗工作经验,并有熟练掌握相应常规心脏手术的能力与处理经验;3. 掌握胸腔镜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进行过胸腔镜外科模拟、动物实验训练和临床专门培训。

基本技术平台及设备1. 开展胸腔镜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医疗机构特殊设备和基本要求(1)能够满足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临床工作要求的胸腔镜手术室;(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胸腔镜设备和手术器械;(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2. 器械(1)摄像- 显像系统包括①内窥镜,②摄像机:摄像机由摄像头、电缆和摄像机主体组成,③荧屏监视器,④冷光源和光缆,⑤图像记录设备;(2)电凝-电切系统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可选用高频电凝-电切系统、氩气刀、超声刀和激光等,进行组织凝固止血和切开分离组织;(3)胸腔镜手术特殊器械主动脉阻闭钳、分离钳、双关节抓钳、腔镜剪刀、腔镜持针器、腔镜推结器等。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G09 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版

G09 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版

G09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为规范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室辅助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室辅助技术是指利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段,应用心室辅助装置对危重患者进行心脏辅助治疗的技术。

本规范所称心室辅助装置包括体外型心室辅助装置和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

本规范不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管理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医疗机构开展心室辅助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和心血管内科诊疗科目,有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用手术室、心血管造影室和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三)心脏大血管外科。

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每年完成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心血管内科。

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其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用手术室。

1.符合心脏大血管外科无菌操作条件。

2.具备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必要设备,至少包括麻醉机、体外循环机、IABP设备、ECMO相关设备、连续心排量监护仪等。

3.有专用空气层流设施。

(六)心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七)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Π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床位不少于20张,能够满足心室辅助技术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空气层流设施、多功能监护仪、ACT检测仪、呼吸机、连续心排量监测仪及IABP等设备。

心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前言本指南旨在规范心脏外科的诊疗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遵循本指南可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心脏外科诊疗水平,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2. 术前准备2.1 患者评估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脏功能、肺功能、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评估结果将影响手术适应性和术后护理方案的制定。

2.2 术前讨论术前应组织心脏外科团队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操作流程。

讨论的内容应包括手术类型、术前准备、手术器械配置等。

3. 手术操作3.1 麻醉管理手术操作前,由专业麻醉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麻醉管理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3.2 手术器械准备根据术前讨论的结果,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确保其完整、无损、清洁。

3.3 手术操作流程根据手术方案,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前,应对手术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并覆盖无菌手术巾。

手术操作中应注意规范的手术姿势、用力的控制和操作的精细。

3.4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术后管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出血情况、评估术后疼痛等。

并且应及时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

4. 术后护理4.1 住院观察术后应将患者转入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或普通病房进行住院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及时识别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4.2 术后药物管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抗凝血药物等。

应严格遵守用药时机、剂量和禁忌症等要求。

4.3 出院指导术后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术后恢复指导,包括注意事项、药物使用、饮食调控、锻炼等内容,并定期进行复诊和随访。

5. 结束语本指南对心脏外科诊疗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为医疗机构的开展心脏外科手术提供参考和指导,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以上是《心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脏冲击伤心脏外科诊疗指南

心脏冲击伤心脏外科诊疗指南

心脏冲击伤临床诊疗规范中华创伤杂志,2016【概述】心脏冲击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心脏冲击伤是指超压所致的损伤。

继发性心脏冲击伤是指因抛掷、撞击等动压作用而造成的心脏创伤,包括肺、心组织界面(含气/非含气组织)的高压力直接造成心包、心肌(乳头肌)、瓣膜、心内膜损伤及肺泡静脉瘘所致的冠状动脉空气栓塞。

而心包腔内活动性出血所导致的心脏压塞、反射性迷走神经刺激、合并肺损伤所致的低氧血症、恶性心律失常等则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恶化循环系统,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此外,心脏冲击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诸如肺挫伤、头部或腹部损伤、骨盆或长骨骨折等)的发生率较高,而这些合并损伤也常常是致命的。

因此综合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提出心脏冲击伤临床诊疗规范建议。

【心脏冲击伤的诊断】1 临床表现心脏冲击伤临床表现差异大,可以从无症状、无心电图变化至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且因为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其发生率尚不明确。

故所有具有相应爆炸伤病史、胸部创伤病史和不能用常见原因解释的心功能改变患者,均应怀疑心脏冲击伤诊断。

相对于成人,儿童冲击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可能较轻。

所有有冲击伤史的患者均应进行仔细的体检,重点评价生命体征以及头颈部、心肺相关体征。

伴有低血压、颈静脉怒张、胸部疼痛、心音遥远、心脏杂音者,病情可能出现急剧恶化。

重症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2辅助检查目前尚无高特异度和高敏感度的标准诊断心脏冲击伤。

心电图、胸片、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心脏超声和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查,可用于排除心脏冲击伤和评价心肌冲击伤伤情。

2.1心电图所有怀疑心脏冲击伤的患者均应先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

绝大部分心电图改变通常在伤后24 h内出现。

心脏冲击伤能导致多种短暂心电图改变或循环功能异常所致的各种复杂的恶性心律失常。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非特异性ST段抬高(发生于35%~80%的患者),其余包括短暂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感染性休克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感染性休克【诊断】1、病史:患者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或胆管、泌尿道、肠道等感染史。

2、临床表现特点:①、症状:急性起病,以恶寒或寒战、高热起病、伴急性病容、消化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高。

②、体征:呼吸急促、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

3、实验室检查特点: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伴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且核左移,中毒颗粒出现。

血、痰、尿、粪、脑脊液、化脓性病灶等检出病原菌。

4、诊断要点:①、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灶。

②、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存在。

③、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下降的幅度超过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需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

④、有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少尿(<30ml/h)超过1小时,或有急性神志障碍。

⑤、血培养常发现有致病性微生物生长。

【治疗】1、一般治疗:①、体位: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或半坐卧位于平卧位相交替,而将下肢抬高至30°。

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不应作远距离搬运。

2、补充血容量:如患者无心功能不全,首批输入1000ml,于1小时内输完最理想,可两路静注,一路快速输入右旋糖酐500ml,另一路输入平衡盐液500ml,继后输注5%碳酸氢钠250~300ml,测试尿液PH,如PH<6示有代谢性酸中毒存在。

心脏外科危重病抢救流程(全)

心脏外科危重病抢救流程(全)

心脏外科危重病抢救流程(全)
引言
心脏外科危重病抢救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措施,它涉及到多个步
骤和操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心脏外科危重病抢救流程,
以确保医务人员在面对这些紧急情况时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抢救。

流程概述
心脏外科危重病抢救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医务人员应立即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抢救。

2. 呼叫心脏外科医生:在确认需要抢救后,立即呼叫相关的心
脏外科医生团队。

3. 准备抢救设备:医务人员应迅速准备所需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并确保其完整有效。

4. 实施基础生命支持:在心脏外科医生到达之前,医务人员应
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措施,如CPR(心肺复苏)等。

5. 心脏外科医生到达:一旦心脏外科医生到达,他们将立刻评
估患者的病情,并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6. 实施高级生命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心脏外科医生会
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给予药物、行心脏复苏手术等。

7. 监测和反馈: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反馈给心脏外科医生。

8. 病情稳定后的处理:一旦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医务人员应
继续提供适当的护理,并遵循相关的医嘱。

结论
心脏外科危重病抢救流程的顺利进行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需要保持冷静、高效,并密切配合心脏外科医生团队的工作。

希望本文档能为医务人员提供清晰的指导,并在心脏外科危重
病抢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常规 (1)一、标准心脏手术室配置 (1)二、体外循环 (3)三、抗凝及血制品 (5)四、术毕往ICU病房的转运 (7)第二章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8)一、体外循环操作管理常规(总则) (8)二、冠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17)三、瓣膜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21)四、小儿体外循环管理 (24)五、大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31)第三章开胸、体外循环的建立、关胸操作常规 (35)第四章二次开胸操作常规 (37)第五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操作常规 (39)一、术前准备 (39)二、乳内动脉游离 (41)三、大隐静脉游离 (42)四、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44)五、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46)六、室壁瘤切除手术 (48)七、自手术室转运至ICU途中处理 (50)八、ICU中处理 (50)九、ICU转运至普通病房的处理 (56)十、出院计划 (57)第六章瓣膜手术操作常规 (57)一、二尖瓣替换手术 (57)二、主动脉瓣替换手术 (59)三、联合瓣膜替换手术 (60)四、二尖瓣直视成形手术 (62)五、三尖瓣直视成形手术 (63)六、三尖瓣替换手术 (64)七、瓣膜替换联合冠脉搭桥手术 (65)第七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操作常规 (66)一、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6)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8)三、动脉导管结扎手术 (69)四、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 (70)五、右室流出道疏通手术 (72)六、主动脉缩窄成形手术 (73)八、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手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部分型房室隔缺损修补手术 (76)十、完全型房室隔缺损修补手术 (76)第八章大血管疾病手术操作常规 (77)一、腋动脉插管 (77)二、升主动脉替换手术 (79)三、Bentall手术 (80)四、Betall+半弓替换手术 (82)五、改良全主动脉弓置换+Bentall+象鼻手术 (85)六、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David I型)手术 (87)第九章全机器人及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操作常规 (89)一、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89)二、全机器人乳内动脉游离 (91)三、全机器人冠脉搭桥手术 (93)四、全机器人内乳动脉游离+MIDCAB (94)五、全机器人二尖瓣成形手术 (95)第十章心脏移植手术操作常规 (98)一、心脏移植围术期处理 (98)二、心脏移植手术操作 (109)三、心脏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方案 (110)第十一章其他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操作常规 (112)一、心包剥脱手术操作常规 (112)二、心房粘液瘤切除手术 (113)三、慢性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 (115)四、左室流出道疏通术(肥厚室间隔肌肉切除) (116)第十二章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操作常规 (117)一、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操作常规 (117)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常规 (123)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常规 (127)四、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操作常规 (133)第一章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常规一、标准心脏手术室配置成人患者药品1.芬太尼50ug/ml在10 ml注射器中2.咪达唑仑1mg/ml在10 ml注射器中3.维库溴铵2mg/ml在10 ml注射器中4.10%异丙酚在50 ml注射器中5.利多卡因20mg/ml在10 ml注射器中6.苯肾上腺素50 ug /ml在10 ml注射器中7.硝酸甘油体重×0.3在50 ml注射器中8.多巴胺体重×3在50 ml注射器中9.阿托品0.1mg /ml在5 ml注射器中10.在室内可取到琥珀胆碱,肝素,鱼精蛋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11.适当的抗生素外部设备1.微量输液泵2.500毫升生理盐水连着三通及延长管(静脉输液用)3.气道管理设备(喉镜、口腔通气道,气管内插管导管,管芯,吸痰管)4.两套传感器用于动脉、肺动脉或中心静脉压力测定5.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和漂浮导管6.动脉穿刺针婴儿患者(体重小于10公斤)药品1.芬太尼10ug/ml在10 ml注射器中2.芬太尼50ug/ml在5 ml注射器中(未稀释的)3.咪达唑仑1mg/ml在5 ml注射器中(未稀释的)4.维库溴铵1mg/ml在5 ml注射器中5.苯肾上腺素10 ug /ml在10 ml注射器中6.多巴胺体重×6在50 ml注射器中7.阿托品0.1mg /ml在5 ml注射器中8.在室内可取到肝素,鱼精蛋白,地塞米松外部设备1.袋装生理盐水连着三通和延长管,或使用可调输液器(静脉输液用)。

2.一些注射器、输液泵和可调输液器在房间内可用。

3.5%葡萄糖水溶液(10%葡萄糖水溶液用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新生儿)。

4.气道管理设备(婴儿喉镜,口腔通气道,气管导管3.0-4.5#,管芯,带吸引头的吸引管)。

5.4F和5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20-24G的动脉穿刺针用于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测压。

6.两套传感器用于动脉,肺动脉或中心静脉压力监测。

二、体外循环体外循环的准备·抗凝:肝素由外科医生经右心给予;给肝素3分钟后查ACT,OPCAB手术ACT必须大于300秒,体外循环手术ACT必须大于480秒。

·动脉置管:为了检查动脉供血搏动的消失,解剖或错位的证据(即高血管压力处)。

·静脉置管:可能是单右房的,上下腔静脉双重的,或多重的(天生左上腔静脉)。

·肌松,遗忘,镇痛必须剂量适当。

体外循环的开始·通过比较和估计动脉压力和动脉流量。

·动脉血必须很好地氧合。

·估计因静脉管道气塞的静脉流出量,低贮器容量,上腔静脉阻塞的证据(高中心静脉压,颜面部充血)。

·中止补液;中止滴注(肾剂量多巴胺,间或的胰岛素滴注可通过体外循环通路继续)。

体外循环中的紧急情况·主动脉夹层:在新的位置再置入导管(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确认)。

·大量的动脉气栓:停止经由大动脉的流入,头低仰卧位,从输注管道清除气体,使用降低脑灌注的设备,降温,加减硫喷妥钠的用量,使用类固醇激素。

体外循环的维持·监测动脉血压,血气,红细胞压积,血糖,血钾(从体外循环医师处观察变动),温度,灌注模式及尿排出量。

·与参与者查对关于实现体外循环的适当的红细胞压积。

脱离体外循环的准备·复温:术中知晓可能发生于体温>33℃;在此温度时追加镇静药。

O直至萎陷肺膨胀正性肌·在腔静脉开发后恢复通气;重复正压20-40 cm H2力药,血管扩张剂开始通过输注器输注。

体外循环的中止1、中止前的清单2、气体清除操作完成。

3、复温至鼻咽温度36.5℃或直肠/膀胱温度>35℃。

4、估计适当的麻醉深度。

5、达到稳定的心率和心脏搏动或收缩力。

6、可接受的代谢参数(红细胞压积,钾,钙)。

7、监测线路正常工作中。

8、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剂开始通过输注器输注。

9、充分换气。

三、抗凝及血制品肝素OPCAB手术1 mg/kg,体外循环手术3 mg/kg;浓度=10 mg/ml,经麻醉医生或外科医师经右心给予。

ACT检查应在全身肝素化后3-5分钟。

ACT> 480秒对于体外循环是足够的。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作用=3mg/kg,在停止体外循环后给予鱼精蛋白经中心或外周静脉3-5分钟给予;观察鱼精蛋白的反应。

在鱼精蛋白开始给予、中途及结束时应告知体外循环医师—泵吸入器必须关闭。

给予3-5分钟后必须查ACT,维持ACT<150,最好接近基础值,在鱼精蛋白中和后泵内血输注需要给予额外的鱼精蛋白。

输血输液的实行红细胞容积必须在室内可查“最佳”红细胞容积在体外循环中止前是可变的,以下是指导方针:新生儿和残留发绀的情况 25-40%不发绀的儿童和健康的成人 > 22%严重缺血性疾病的成人 25-30%输血输液的目标由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及体外循环医师共同讨论而定。

例如,在单纯房间隔缺损的儿童,血制品不一定需要。

在给予血及血制品前与参与者查对。

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通常在体外循环停机后需要时使用。

再手术者,延长体外循环运行者(>2-3小时),循环骤停者,ASA(全身过敏反应)患者,肝功能异常者可能需要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在上述情况中冷沉淀可能需要给予。

通常在大面积假体材料或弥漫性出血重做时需要冷沉淀。

当对于是否使用促凝因子或血小板有疑问时,查PT,PTT,纤维蛋白原或血小板计数。

四、术毕往ICU病房的转运所有全麻手术病人术后均应进入ICU。

在离开手术室前下列工作必须完成:1、巡回护士必须通知ICU并告知到达的时间及需准备的特殊监护仪或设备(特别的换能器,测血氧的肺动脉导管,持续心输出量监测)2、所有血制品文书必须完成并交给护士(除外仍悬挂着的或部分使用的单位—那些单据必须带往ICU)3、监护及转运设备:·转运途中的监护仪应可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便携式呼吸机:确定其氧气压力,并检查它是开着而且连着呼吸机·起搏器(单或双房室的)·转运途中的药物:多巴胺,麻醉药,正性肌力药(推泵)--确定注射器是满的,在转运途中不会用光。

到达ICU前,关注通气和血流动力学。

离开ICU前检查病人以确定血流动力学,呼吸,镇静,病人是平稳的。

最后,确定麻醉者已填写麻醉表格的必要部分。

留下麻醉记录表格在ICU 病例中。

第二章体外循环操作常规一、体外循环操作管理常规(总则)1. 术前准备1.1术前了解病情: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发育营养状况。

病史及合并症:有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肾病、传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

专科情况:病种、病情及拟采用的术式。

器官功能:心、肺、肝、脑、肾重要器官机能状态。

化验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血气、电解质及血浆蛋白等各项参数。

1.2确定体外循环方式:根据术式等确定拟采用的体外循环方式,如全身体外循环、半身体外循环、左心体外循环、上下半身分别灌注、低温低流量、深低温停循环等。

1.3物品准备:1.3.1仪器设备:检查各项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如:人工心肺机及其附属设备、应急电源和血泵的手控装置齐备、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检测仪+试片若干、血气及电解质检测仪及相关耗材、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及相关耗材(根据术式和体外循环方式的需要)、真空辅助静脉引流装置+管道(根据术式和体外循环方式的需要)、血糖检测仪+耗材(婴幼儿、应用平衡超滤及特殊病例准备)、CO2装置+管道+流量表、管道钳6~10把、管道锁紧器+扎带(若干)、体外循环(ECC)记录用品(表格、笔、计算器)、氧合器+支架、血液回收器+支架、动脉微栓过滤器+支架、心肌保护灌注装置+支架、超滤器+支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