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看中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东南亚国家也不例外。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两地之间的重要交流合作,为推动中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自2004年起,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587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为3249亿美元,同比增长9.8%。

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规模不断扩大,两地之间的贸易合作也愈加紧密。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中东盟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10年开始实施。

该协定为双方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机会,双方在经济、投资、服务、贸易等领域实行自由化、便利化的贸易政策。

2015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经贸合作。

三、中国投资对东盟国家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据调查,2018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中国投资带来了大量的投资项目和资本,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投资对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农业、制造业等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角色“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旨在推动亚欧非三大洲的经济发展。

同时,东盟国家也是该倡议的重要成员之一。

东盟国家的标志性建筑——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就是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建成的。

东盟国家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该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落地和实施。

五、未来中东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从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两地之间的贸易额、投资额都在不断增长。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一、合作发展宗旨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以“同饮一江水、共建幸福家园”为理念,以推进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开发和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合作为突破口,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按照WTO和次区域合作总体框架及各项协议的要求,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沟通次区域陆上大通道,实现次区域与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对接;营造一个适合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的环境;通过对话确定共同实施的项目,建设经济走廊、产业带,使次区域合作得到扩大和发展,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尽快形成;把次区域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示范区和陆域经贸区;创造条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改善次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顺应世界经济大潮,增强次区域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共建次区域一体化经济,建立稳定而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计划时间和年限计划编制基准年为2002年,计划年限为2004—2008年,2008年后作远期展望。

三、次区域预期发展目标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阶段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

近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东南亚国家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预计2004年—2005年,次区域国家GDP和对外贸易额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相互投资稳步增加,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基本实现已有或新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信息通讯的畅通,为货物进出口和人员往来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地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与自由贸易区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取“泛亚铁路”东线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将大通道建设上升为联合国促进次区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大投入,促进大通道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中期:次区域国家的GDP、外贸进出口额和外资利用率继续稳定增长,境外投资力度明显加大,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三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增长,各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大提高;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重要口岸和城镇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提高城镇化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次区域各国一些重要沿边结合部,即泰国北部清莱府与缅甸交界地区、中国西双版纳磨憨与老挝么丁交界地区、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交界地区、中国德宏瑞丽与缅甸木姐交界地区等,建成重要的经济园区和生产基地;争取泛亚铁路中、西线开工建设。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对外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对外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对外经济合作章节一:引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经济合作上的交流已有数年历史,双边合作之间数据显示稳步增长。

中国与东盟国家凭借互补性的经济体系,正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建立着越来越深厚的经贸关系。

而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重心,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章节二:中东亚经济状况中东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包括贵金属、重要的矿产资源、能源等,而且该地区地缘政治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然而,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经济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贸易发展不平衡,还有区域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等问题,都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阻碍。

而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显得越发重要,也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章节三: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可以上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

此后,双方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和投资,经济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

双边贸易增速不断加快,不仅有益于增强中东亚地区的市场竞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区域内成员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还包括建立联合商业区,制定协调机制,开展互相投资,促进技术交流等诸多方面。

章节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带来了全新的合作机遇,也迎来了双方的新的发展机遇。

在“一带一路”的构建中,中国与东盟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推动经济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市场开拓等。

例如,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东盟国家带来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合作等机会,推动实现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

章节五: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前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将随着“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影响逐步加强。

探究双方的合作前景,可以看出随着双方的多边合作加深,中东亚地区经济必将迎来新的更大成长并且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

也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区域合作的动力来源问题:政治主导下的经济驱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合作,究竟在多大成分上是出于经济考虑的,如何平衡经济与政治、外交利益是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双方之间的经济竞争性与互补性来看,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使东盟担心失去自身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以新加坡为例,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在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再加工制造的(该类产品结构与新加坡极为类似)。

中国与东盟单个国家的制造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果与整个东盟相比,双方的制造业结构非常相似。

机电设备是中国和东盟中发达成员最大的制造业产业,服装、制鞋等轻工业产品则是东盟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新成员国的主要制造业。

原有的东盟发达成员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与中国竞争,新加入的成员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与中国竞争。

东盟的中等发展水平的成员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都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对国际出口市场的争夺上。

因为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均无一例外的高度依赖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市场。

(二)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问题:中国主动但不主导1.东盟牢牢把握住区域合作的主导权。

东盟国家由于市场狭小,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的整合。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晓菁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9期中国--东盟自贸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

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在多个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如何长远有效的合作和发展,成为了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就来浅谈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经济关系上升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也给中国和东盟未来的发展制造了无限的机遇和商机,也将新的动力注入中国和东盟各国贸易发展和经济的合作中。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现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正式签署。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由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

中国政府于2000年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

2004年,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服务贸易》,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双方都受益于规模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增长提高。

同时,促进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友关系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双方合作领域的延伸。

在大家关注的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上,双方在农业,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比如旅游方面。

旅游业不光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力发展的战略产业。

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些特色旅游路线和产品已成为国际旅游品牌。

例如: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环线以及世界遗产地观光游、东南半岛民族风情体验游等。

旅游活动的发展,还将涉及到信息、金融、酒店、交通和其他产业部门。

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经济合作浅议

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经济合作浅议

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经济合作浅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2010年1月1日。

该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合作上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地区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浅议。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背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密切,而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对于加深双方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东盟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东盟国家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而ACFTA的形成,则为双方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

ACFTA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更大的市场,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于双方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ACFTA使双方的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化和便利化。

据统计,自ACFTA成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和投资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双方的贸易额不断攀升,投资额也在不断增加,合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ACFTA也为双方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和业务合作空间。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农产品、加工制造、电子信息、能源资源等多个领域都存在着广泛的合作。

ACFTA的成立,为双方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共同发展。

ACFTA的建立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中方在自由贸易区内逐步降低了对东盟国家的进口税率,同时在扩大与东盟国家合作的过程中,也为东盟国家提供了更多技术和管理经验。

双方在产业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更多的沟通和合作,为双方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合作上的重要举措,对于双方的合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ACFTA框架内的合作还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双方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开展合作。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朱丙梅经济研究院国际贸易专业201302110270从2000年11月,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突出贡献。

不过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纵观对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客观的角度去系统的深入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中国经济的现状分析并提出对策。

目前,研究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完善的对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展望。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祤永明(2010)认为: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双方正在金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方面逐步展开合作。

不论是在贸易投资方面,还是在合作机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进展,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

在双方经济合作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赵银亮(2003)认为: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框架之上的有益探索。

全力塑造东亚经济圈的努力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陈德照(2005)认为:近几年,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从单一的双边合作发展到双边合作与不同范围的地区合作相结合;从单纯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到贸易、投资和货币、金融多领域相结合;从非机制性合作发展到非机制性同机制性合作相结合的多种性质合作并存的局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一)合作概况描述1.贸易额稳定增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2022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其贸易额是稳步增长的。

而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所占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995年的2.8%逐步提高到2022年的5%,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22年的16.6%。

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实施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双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相比东盟而言,在稍高层次的制造品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2.相互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投资额逐年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稳步上升,在数十年间发展迅速,连续数年投资总量仅次于来自东盟内部成员和欧盟的直接投资。

而东盟对华投资虽然近年来放缓,但是也在2022年攻破七十亿美元的大关,总投资量达到空前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效应在区内降税之前,中国和东盟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双方的关税水平较高,如印度尼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纺织品(20%)、电子产品(21%)、塑料产品(18%)。

尤其是东盟新加入的成员国,关税水平均在15%以上。

中国对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一些产品上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比较高,比如对泰国的大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高水平进口关税及配额。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一、概述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六、案例一:中国与泰国的经贸关系分析七、案例二: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八、案例三: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关系分析九、案例四:中国与菲律宾的经贸关系分析十、案例五: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一、概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而在东盟国家中,由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组成的东盟次区域更是吸引了中国的目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行分析,并列举五个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东盟国家总人口超过6亿,经济总量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是全球主要市场和重要制造业和农业基地之一。

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是东盟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五个国家,也是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重点对象。

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中国是东盟次区域的最大投资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经济全球化遇到了一些阻力,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会对于这种局面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中国与东盟次区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有望进一步发展。

另外,东盟次区域地区内的市场规模、人口和资源,也是中国进行投资和扩大出口的重要市场和基础。

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合作潜力很大。

首先,东盟次区域地区的政治和安全环境相对稳定,商业环境也相对较好。

其次,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地区具有互补性优势,双方的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都互相补充。

最后,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也有一定的基础,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紧密度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中国在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中需要在不同方面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首先,中国需要更广泛和深入地参加东盟地区的合作机制,如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和东盟是彼此相邻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方自2002年开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在双方经贸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一、问题:1. 贸易逆差问题尽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向贸易连年攀升,但是中国进口东盟产品的规模大于出口规模,导致双边贸易逆差问题逐年加剧。

2. 贸易壁垒问题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建立后,虽然互相减免了很多贸易壁垒,但是某些领域的贸易壁垒还是存在,需要进一步减少。

3. 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在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这些领域正是东盟国家的核心产业,中方对东盟出口的一些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

二、对策:1. 拓展出口市场中国应该加大对其他国家的市场开拓,把市场风险分散开来,降低对东盟市场的依赖性。

同时,加大内需和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开放。

2. 促进投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应该进一步加强投资合作,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东盟国家的发展水平。

3. 扩大服务贸易提高服务的质量,开展服务贸易,可以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加快贸易便利化,助力服务业的振兴和升级。

4. 合理规划产能中国应该合理规划过剩产能,避免对东盟产业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在东盟国家发展出口加工业,特别是提供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以促进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多元化。

总之,中国和东盟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双方应该加强合作、互相理解、寻找经济合作的新途径。

通过共同努力,加强世界经济的发展,共同建设一个稳定、繁荣、和谐的地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地调整外交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在政治上致力于相互信赖、平等协商;经济上谋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中国周边政策的又一成果。

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介绍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必然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概述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现状;对策;自由贸易区?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一)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

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

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贸易区(FTA)是比关税同盟更为现实的一体化形式。

英国学者Robson将关税同盟理论运用于自由贸易区,得出了专门的自由贸易区福利理论。

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区实行内部自由贸易的同时,成员国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使进口国避免因单边降低壁垒而蒙受不必要的贸易转移的损失;自由贸易区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

探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探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走 日本 和 韩 国 的产 品 ,而 且 会 挤 走 东 南 亚 国家 的 产 品 。 它 不 会 是 彻 底 的 控 制 , 完 全 有 可 能 损害 东 南 亚 国 家 的经 济 。 但 关 键 词 : 国 东 盟 区域 经 济 合 作 中 22 敏 感 的 农 产 品 贸 易 问题 众 所 周 知 , 国 的 农 业 现 代 化 和 机 . 我 21 O O年 1月 1日 , 中 国 — — 东 盟 自 由 贸 易 区 C F A 全 面 启 AT 械 化 水 平 也 不 高 , 某 些地 区 甚 至 还 不 如 东 盟 , 以 C T 对 中 国 在 所 AF A 动 , 是 由发 展 中 国 家组 成 的 全 球 最 大 自 由 贸 易 区 , 是 继 欧 盟 、 这 也 北 不 同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的影 响 是 不 同 的 , 国北 方地 区 、 北 地 区 和 东 部 中 东 美 自 由贸 易 区之 后 的世 界 第 三 大 自由 贸易 区 , 它标 志 着 由 中 国和 东 地 区 将 从 中 获 益 , 是 对 南 方水 果 蔬 菜 受 到 冲 击 很 大 , 中泰 关 于 荔 但 如 盟 1 O国 组 成 拥 有 1 9亿消 费 者 、 近 6万 亿 美 元 国 内生 产 总值 、 接 45 枝 、 眼 、 果 等 热 带 水 果 的零 关 税 贸 易 , 使 中 国 南 方 的水 果 种 植 龙 芒 就 万亿 美元 贸 易额 的 区域 , 始 步 入 零 关 税 时 代 。 这 个 巨 大 市 场 , 给 开 将 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中 国和 东 盟 的未 来 发 展 创 造 无 穷 的商 机 。 农 产 品 贸 易 的 发 展 取 决 于 双 方 的 比较 优 势 。 中 国虽 然 是 亚 洲 最 1 中 国 东盟 区域 经 济 发 展 面 临 的有 利 因素 大 的 农 产 品 出 口国 , 是 东 盟 1 但 0国作 为 一 个 整 体 , 出 口规 模 却 大 其 11 货 物 贸易 关税 大 幅 降低 甚 至 减 免 自 古 以 来 , 由于 地 理 位 . 大超过 了中国 , 中泰国、 其 马来 西 亚 、 度 尼 西 亚 是 东 盟 3个 最 大 的 印 置 和 文 化 习 俗 上 相 近 , 国 与 东 盟 各 国 在 政 治 、 济 、 化 上 的 联 中 经 文 农产品 出口国, 东盟 1 在 O国农 产 品 出 口总 量 中 占 有近 8 % 的 份额 , 0 系 一 直 比 较 紧 密 ,双 方在 人 员 和 贸 易 方 面 的往 来 与 合 作 也 十 分 频 在 整 个 亚 洲 农 产 品 出 口 中仅 次于 中 国 。 未来 双 方在 农产 品 贸 易领 域 繁 。 中 国— — 东 盟 自 贸 区 的正 式 建 成 给 双 方 交 流 合 作 更 是 带 来 了 的争 端 可 能 会 出现 增 多 的趋 势 。 新 的 契 机 。中 国对 东 盟 的 平 均 关 税 将 从 之 前 的 98 降至 O1 , .% .% 东 23 中 国 与 东 盟 在 吸 引 外 资 方面 的 竞 争 中 国 是 全 球 最 大 的 发 . 盟 6个 旧成 员 国 文 莱 、 印度 尼 西 亚 、 来 西 亚 、 律 宾 、 加 坡 、 马 菲 新 泰 展 中 国家 , 东盟 成 员 国 大 多 数 也 是 发 展 中国 家 , 发 展 中 国 家要 想 加 而 国 ,对 中 国 的 平 均 关 税 将 从 1 % 降 低 到 06 , 新 成 员 国 越 快 本 国经 济 的发 展 , 必 会鼓 励 利 用 外 资 以 促 进 经 济 的 发 展 。 28 % 4个 势 由于 中 南、 挝 、 埔 寨和 缅甸 , 于 2 1 老 束 将 0 5年 达 到 9 % 的 产 品 实 现 零 关 国和 东 盟 国家 的要 素 禀 赋 相 似 , 时都 采 取 鼓 励 出 口、 引 国 际直 接 0 同 吸 税 的 目标 。 投 资 的政 策 发 展 经 济 ,所 以 中 国和 东 盟 在 吸 引 国 际直 接 投 资 方面 的 12 中 国 与 东 盟 之 间 的 贸 易 能保 持 较 强 的 流 动 性 东 盟 的经 济 竞 争 会 比 较激 烈 。 据 统 计 , 2 0 _ 到 0 9年 , 国 实 际利 用 外 资 金 额 达 到 中 总体 发展 水 平 与 中 国相 近 ,产 业 结 构 相 似 ,本 国经 济 都 具 有 出 口导 9 03亿 美 元 , 次 于 美 国 , 世 界 第 二 中 国在 东 盟 累 计 投 资 5 0. 仅 居 0亿 向 、 造 业 主导 、 价 劳 动 力 成 本 这 三 大 特 性 , 其 主 要 的贸 易伙 伴 美 元 ; 制 廉 故 东盟 在 华 累计 投 资 5 0亿 美 元 。从 以上 数 据 我 们 可 以看 出 , 5 我 都 是 美 日欧等 发达 国 家 或地 区。 照 引 力公 式( v y E u t n, 按 Gr i q ai )两 国吸 引外 资 的能 力 很 强 ,这 样 的一 个 不平 衡 发 展 势 必会 引起 东 盟 国 at o 国 之 间 的 贸 易是 与 两 国 的经 济 总量 成 正 比 ,而 与两 国 之 间 的 距 离 成 家 心 存 疑 虑 , 阻碍 双 方 健 康 合 作 , 有 平 衡 发 展 才 能 推 动 C T 会 只 AF A 反 比 。 么 与 中 国结 盟 可 以帮 助 开 拓 东 盟 各 国商 品 的 出 口市 场 , 那 由于 区域 内 的和 谐 发 展 。 东盟 与 中 国地 理 位 置相 距 较 近 ,故 理 论上 双 方 的 贸 易 就 能 保 持 较 强 3 中 国 东 盟 区域 经 济 合 作 发 展 对 策 分 析 的流 动 。 此 外 , 盟 与 中 国 地 缘 上 的临 近 性 、 化 上 的 同 宗 性 将 大 大 东 文 31 加 强 对 话 与 联 系 , 进 政治 互 信 政治 上 的 相 互 信 任 是 双 方 . 促 减 少 贸 易和 交 流 的 风 险 。 开 展 经 济 合 作 的基 础 , 有 在 和 睦 相 处 的区 域 内环 境 , 策合 作 才有 只 政 13 中 国 与 东 盟 之 间 互 补 性 贸 易 极 大 的 丰 富 双 边 国 内 市 场 东 可 能 迈 出第 一 步 在 中国 威 胁 论 问 题 上 , 对 东 盟 各 国 对 中 国 存在 的 . 针 南 亚 的矿 产 资 源极 为丰 富 。 国、 泰 马来 西 亚 、 甸 、 尼 四 国 的锡 储 量 不 信 任 , 国 采 取 了政 治 上 加 强 对 话 与 联 系 , 过 签订 友好 条 约消 除 缅 印 中 通 占世 界锡 储 量 的一 半左 右 , 尼 、 印 文莱 和 马 来 西 亚 都 拥 有 丰 富 的天 然 东 盟 的 疑虑 。 增 进 中国 与 东 盟 之 间 的关 系铺 平 了道 路 。 国 与东 盟 为 中 气 。此 外 , 盟 国 家还 拥 有 丰 富 的 海 洋 资 源 。其 次 , 、 、 晶 石 、 东 钨 铬 重 萤 领 导 人 于 1 9 9 7年 确 定 了 睦邻 友 好 关 系 的 方针 ,并 成 立 了 中 国东 盟 石 、 、 、 石 等 各 类 矿 产 品 也 盛 产 于 东 南 亚 地 区 。 国从 东 盟 进 口 联 合 委 员会 , 立 高 官磋 商 机 制 。 国 还将 广 泛 地 参 与 东 盟 的 各种 协 铜 锰 宝 中 建 中 的原油、 品油 、 料原 料、 成 塑 天然 橡胶、 铁矿砂和 煤炭等 能源型商 品 , 商 和 机 制 化 的进 程 。只 有 这样 , 不 断 扩 展 成 员 国经 济 合 作 的 同时 , 在 可 以 有效 解决 中 国 生产 性原 材 料 不 足 和 能 源缺 口的 困境 。 而 东 盟 国 进 一 步 加 强双 方 的 政治 对话 , 才能 增 进 相 互 问 的 了解 和 信 任 。 家 钢 材 生 产成 本较 高 , 能 不 足 。 自新 世 纪 初 以来 , 产 中国 就 一 直 是 东 32 构 建 农 产 品 贸 易 利 益 平 衡 机 制 中 国 与 东 盟 双 方 均 将 部 分 _ 盟 钢 材 的 主 要供 应 商 。 农产 品视 为敏 感 产 品 , 且 在 协 议 中加 以规 定 , 于 农 产 品 问 题 的 复 而 鉴 东 南 亚 是 世 界 大米 的 主 要 生 产 区 , 国 、 甸 、 南 被 称 为 世 界 杂性 , 国 可 以 在 执 行 双 方 区 域 协 议 的前 提 下 , 出适 当 的让 步 , 泰 缅 越 中 做 通 三 大 米 市 。 泰 国 、 来 西 亚 、 尼 等 国 的 天 然 橡 胶 产 量 占世 界 总产 量 过 农 业技 术和 种 业 培 育 之 间 的 实 质 性 合 作 来 平 衡 农 产 品 贸 易 利 益 分 马 印 的 8 %左右。热带水果、 带花卉 、 啡 、 、 子、 5 热 咖 麻 椰 木薯 、 草 、 蔗 配 不 平衡 的 问 题 。 以成 立 农 业 发 展 基 金 , 烟 甘 可 目的 是 促 进 中国 和 东 盟 的 等经济作物在世界上 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许多资源如 : 天然橡胶、 棕 农产 品 更 多 的 出 口到 国 际 市 场 中 , 升 双 方 的 国 际竞 争 力 , 免 在 区 提 避 榈油、 材 、 木 食糖 、 米 、 豆 、 可 、 料 等 需 要 从 东 盟 国 家进 口。 而 域 内相 互 竞 争 , 响 双 方 区域 经 济 合 作 的大 局 。 大 绿 可 香 影 东 盟 国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基于积极的经贸活动,亚太地区在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中贸易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东盟发起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背景下,对许多亚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状况以及文献整理的内容,寻找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路径。

关键词:国际关系 RCEP 中国与东盟国家1.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的发展现状1.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现状一直以来,对抗性思维成为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国际社会也因为这种国际关系的处理方式陷入具有规律性的动荡之中。

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是凡尔赛体系,建立在对抗性概念上的国际体系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

而正是这种零和博弈观念的风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东盟国家是世界上少有的最为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领域之一——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政治动荡、地区冲突和宗教冲突、大国与该地区的权力斗争以及地区、区域一体化等国际事务。

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在东南亚尤为突出。

东盟国家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是华人在海外的重要聚居地。

2013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迈出重要一步,东盟国家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的政治意义和政策意义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无论是东盟国家自身作为国家大事案例分析的研究价值,还是东盟国家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都需要对于东盟予以高度重视。

1.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的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后,11个东南亚国家曾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但受国际战争性质和当地政治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国际关系的实际研究始于1970年代后期。

曹云华等人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中国东盟关系,探讨了中国东盟关系、中国在东南亚的良好合作政策、东盟衡量更大力量的战略和作用。

中国与东盟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合作和东亚一体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合作发展的亮点、问题、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合作发展的亮点、问题、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合作发展的亮点、问题、对策[摘要]: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11月正式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这个亚洲最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把与东南亚接近、经济关系密切的中国西南地区推到了东盟合作的战略前沿,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与东南亚的全面经济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对西南地区大开发和新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关键词]:建设、西南区、合作、问题、建议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对双边的经贸交流目前已形成明显带动。

今年1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14.8亿美元,同比增长80%,中国对东盟出口105.5亿美元,同比增长52.8%,自东盟进口109.3美元,同比增张117.3%。

其中,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就实现了14多亿美元,同比增长80.5%;山东口岸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进出口分别为5.8 亿美元、5.3亿美元、4亿美元和 1.4亿美元,分别增长 1.7倍、1.1倍、 1.3倍和1倍;福建省对东盟贸易总额达9.9亿美元,同比增长77.7%,较同期全省对外贸易整体增速高出39.9个百分点。

1.双边货物贸易高速增长。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东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与第三大进口市场。

2.服务贸易方兴未艾。

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数额及比重都比较小,处于较低水平,仅旅游业已形成较大规模,中国与东盟已达成的《服务贸易协议》,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

工程承包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工程承包项目的建设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项目所在国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双边相互投资具备相当规模。

目前已从以东南亚投资中国为主转向双边投资趋向于平衡,而且具备了相应实力,东南亚地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东南亚国家也要求、期待中国有更多的投资,双方投资正在从以东盟对中国投资为主,转向趋于平衡。

浅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发展

浅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发展
(三)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保证制度化的紧密合作。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定位于松散、协商、非制度化的经济论坛,从而无法有效保证集体 行动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 在组织机构架设方面应效仿欧盟、北美 的做法, 设立超国家机构, 下设若干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 并制定有 关条约来规定各个机构的职能和管辖范围, 同时撤并一些不必要的机构, 避免出现职能重叠、政出多门的情况。
财经
浅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发展

■陈 晨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中国和东盟地域相接,文化相近,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经济体 和经济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位 于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其国际交通和战略 地位十分重要。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从中国与东盟间经济往来历史历 程和发展现状着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希望能促 进这一区域间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一、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发展历程。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两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接触与沟通。1975 年中国正式承认东盟的存在, 1991 年钱其深外长应邀出席了第 24 届东盟外长会议,双方进入正式接 触。1991 年到 2001 年这十年间,双方的贸易往来经济联系不断加深,并 最终达成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共识。第二个阶段以 2002 年 11 月 4 日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署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为标志,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
(二)发展现状。自 2001 年双方一致同意在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 以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步伐加快。
1.双边贸易突破 1000 亿美元,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 1990 年以来,中国一东盟贸易额以年 均约 18%的速度递增。2003 年双边贸易额达 782 亿美元,2004 年双边贸易总 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 1058.8 亿美元。2004 年 11 月,双方签署《中国一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一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 议》两个文件,所有的东盟成员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 2005 年 7 月 1 日起,双方按照商定的时间表全面启动降税进程(如表 1)。

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

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

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中国与东盟国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制定一份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中国东盟合作的实施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

首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可以加强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另外,加强在科技创新、环保、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双方可以加强在地区安全、反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另外,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再次,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双方可以加强在教育、文化交流、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另外,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共同价值观的传播,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应该立足于双方共同利益,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双方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双方应该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应该以经济合作为重点,以政治合作为保障,以文化合作为纽带,全面推动双方合作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希望双方能够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关系取得更大发展,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投资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投资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投资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更加深入,各项金融合作更加密切,区域金融的稳定,才能大力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及东盟周边国家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该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投资的机遇、挑战、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提出对策和建议,推动区域金融的发展与稳定。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东盟;金融投资;机遇与挑战;对策分析2022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的第31周年,自“一带一路”国家重要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不断深入,各项金融合作更加密切,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合作共赢,共建命运共同体,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中,广西被定位为“一带一路”衔接的重要门户,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实体经济的合作加强,带动了金融投资合作的迅速发展,但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性的金融市场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投资合作的机遇(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金融地位提升近两年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凭借着强大的国家体制和医疗资源的优势,疫情防控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东盟合作伙伴纷纷与我国抱团取暖。

如今我国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已经成为发展中大国,各项合作机会大大增多。

未来,国力的优势,将体现在金融领域的优势上,通过不断金融投资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使中国的经济地位更加稳固[1]。

(二)多边贸易快速发展提供投资机会随着世界体多元化的发展,国家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是庞大的,对外贸易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吸收他国的优点并为已所用,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当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已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统计数据,2022年1-7月,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5,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5%。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投资合作,开辟了该地区金融投资的新通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发展与战略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发展与战略

扩大各 自自由贸易区版 图的情 况下 ,中国和东盟的 自由贸易区无疑将 增强双方应对世 界经济 区域化 、集 团化挑战的能力 。 () 3 它将促进 中国与东盟 的全 面合作和睦邻友 好关系。 自由贸 易区的建立 , 是双方合作 的成果 ,又是 推动双方 深化合作的动 力。 既 自由贸易区的建 设,不仅会加深双方 的经 济贸易关 系,而且会促进双 方在政 治 、 安全方面 的合作 ,双方 的睦邻友好关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 从而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河流域的开发与合作 问题 。 ( ) 当前 世界各地 自由贸易区林立 , 别是欧洲和美洲不断 2 在 特
中国和东盟都是世界 贸易大国 ,两者组成 自由贸易 区必将对全球 和亚太的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20 年底 ,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 03 贸易 国,而东 盟整体对外 贸易 额亦居 世界前列 03 ,双 方对外 。20年 贸易总额为1 60 3 0 多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达到 10 0 7 0 亿美元 ,人 口接近 l亿 ,估 计 ̄21年后 ,双方外 贸额之和将超过2 8 ] 100 万亿 美元 。 就人 口规模 而言 ,无疑将 是世界最 大的自由贸易区 ,就经济 、贸易规 模而言 , 在全 球 自由贸易区中也 名列前茅 。这样庞大的 自由贸易区 , 必将对 全球和亚 洲的贸易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与东 盟在 资源禀 赋 、 经济结构和科学技术水平上都有较 大的
中国与东盟取得了最近经济史上前所末有的增长率 ,其稳定的宏 观经济策略提供了一个理 想的起 飞基础 。从2 世纪8年代到现在 ,总 0 0 体上其区域通货膨胀率一直远低于拉美地区 ,非洲南部撒 哈拉 。开放 的经济政策支持 了这 种稳 定的过程与发展 ,同时投资率 、 储蓄 与劳动

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本文将从经济合作、政治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构建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一、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

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在海外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加强了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投资兴建了一系列重要的交通、能源和通信项目,促进了区域的互联互通。

此外,“一带一路”的倡议还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能合作,深化了双方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二、政治合作政治合作是构建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层面上加强了对话与交流。

中国与东盟定期举行高层会议,以加强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

此外,中国与东盟还积极推动共同的安全合作,增进地区稳定与发展。

三、人文交流人文交流是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民心相通,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艺术表演、学术论坛、青年交流等。

同时,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旅游合作,推动了人员往来与交流。

四、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东亚合作、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有了进一步加强。

例如,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了“东亚峰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盟构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经济合作、政治合作、人文交流和区域合作是实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发展前景探讨[论文摘要]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10+1模式)这一经济课题研究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有必要对次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对次区域合作的十年的历程进行回顾,对次区域合作的成就和阻力进行总结,对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其中主要是次区域合作的对策探讨,分别为政府对策、企业对策、“桥头堡”对策和次区域局部自由贸易区对策等。

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主要包括合作范围、合作方式、应采取的合作对策等。

一、理论基础(一)规模经济理论所谓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形。

简单地说,就是单位要素投入量所耗费的成本比由这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或收益少。

规模经济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外部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来源于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大小。

即当一国的某个产业或行业规模比较大时,相互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和节约成本方法上的影响比较容易传播和推广,因而可以起到规模经济的作用,其结果是在同样单位要素投入的情况,得到更多的产出。

内部规模经济则产生于某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规模的扩大。

在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主要指的是外部规模经济。

加强区域合作尤其是是自由贸易区后,可以使产业或行业规模大大扩大,产生外部规模经济。

同时由于国际分工的细化和比较优势的作用,也可使某国的某一强势工业或某一企业大大扩大内部生产规模,产生内部规模经济。

(二)区域相互依赖理论这一原理的基本点是:(1)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2)这种相互依赖、日益扩展到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扩展到各个方面,而不只是哪两个国家、哪两个民族的相互依赖,也不是在某一领域内的相互依赖,既包括物质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3)这种依赖是相互的、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单方面的;(4)经济上这种相互依赖的纽带,把各个极不相同的民族联结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促进了某些民族隔阂和民族利益对立的消灭,有利于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

相反,孤立的状态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于落后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互依赖的本质原因是:(1)生产力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力;(2)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冲破分散、狭隘、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格局,在广阔的空间内代之以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3)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形成各自的经济社会特色;(4)在加速率的作用下,技术的空间推移规模大大扩大,推移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的更新期大大缩短;(5)资本的国际化。

(三)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经历了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等一系列的演变阶段。

[!--empirenews.page--] 马克思主义地域分工理论要如下几个要点:(1)社会生产专业化以至商品生产各个阶段的专业化,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地区专门化,导致地域分工。

地域分工是在广阔的区域内,按商品分工实行生产的专门化。

这种分工,把一定的生产部门固定在一定地区;(2)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地域分工的性质及其进步意义;(4)地域分工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变革。

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与阻力(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环境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1.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多边贸易谈判的艰难推动了开放性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2.经济发展多样性和互补性,推动了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3.APEC的阶段性成功,推动了开放性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4.社会文化上的亲和或联系以及地缘关系促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结成区域市场。

(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阻力1.目标定位的模糊。

东盟合作首先是从政治层面上起步的,至今为止,仍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上,但“10+1”却要求从经济层面上展开合作。

2.社会制度等的差异。

在东盟内部和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甚至对立。

3.主导力量的错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必须有经济上占优势的强势国家或联盟来主导,但“10+1”模式框架下,因为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上,却在相当程度上由东盟来主导,但东盟各国却经济上和中国有相当的差距。

4.政治关系的滞后。

在中国东盟的合作中,政治关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经济上的迫切要求合作却遇到政治上的领土纠纷、“中国威胁论”等的阻挠。

[1][2][3]下一页5.美国、日本等的干扰。

东盟的联合和发展,影响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控制了以及日本在东亚的优势地位,东盟和中国的合作更加会削弱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并会加剧与日本在资源争夺、产业扩张方面的对立和竞争。

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来(一)区位优势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大西南的结合部,面积2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5亿,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充满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深入一点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腹地涉及东南亚和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约拥有20亿人口,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战略物资补给地,有望成为21世纪世界和亚洲新兴的巨大市场。

(二)亚洲开发银行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GMS)自1992年起开始实施,提出交通、能源、电讯、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和农业等8个重点合作领域。

该合作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部长级会议,其二是司局级高官会议和各领域的论坛和工作组会议。

[!--empirenews.page--] (三)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AMBDC)1996年举行了第一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正式启动了东盟倡导的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每年召开部长级会议和高官会。

其目的是将东盟与湄公河流域地区经济联系起来,以老东盟成员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带动新东盟成员的经济发展,形成扩大的经济增长圈。

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等八大合作领域。

(四)湄公河委员会(MRC)新湄公河委员会是在1957年成立的湄公河下游调查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产生的。

湄公河下游的泰、老、柬、越四国于1995年在泰国青莱签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强调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整个湄公河的水和相关资源以及全流域的综合开发制定计划并实施管理。

四、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一)政府对策1.建立澜湄次区域经济共同体,利用好有关国际协调机制,编制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次区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简化贸易程序,减少非关税壁垒,简化签证手续、货币兑换方式等。

应把这一地区建成一个经济共同体,一个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政策一体化。

2.加大投入,尽快改善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彻底改善交通现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尽快建设我国进入东南亚、南亚陆上国际大通道,重开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形成我国西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加快疏浚澜湄水上通道、建设泛亚铁路等工程的步伐。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重点放在旅游、环保、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等领域。

3.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高科技。

在发展边境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易货贸易中,非国有经济发挥了轻便灵活的优势,扩大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系。

新增长理论创始人罗默说“一些亚洲国家的增长主要得自于他们从工业经济国家中得到相关的技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用于国内经济,以提高生产率”。

4.更新观念,进行区域创新,加强生态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应跳出梯度转移和资源的约束,以创新要素积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理论来指导区域经济的发展。

培育区域网络,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积聚品牌企业,发展“产学研”三螺旋模式,重视环境保护和保护生物多样化,建立自然保护网络,保护珍惜物种,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5.开展跨境“科技示范区”、“自由贸易区”试点,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

在政治上,消除次区域国家间历史和现实的矛盾,消除对抗和冲突。

建立经济特区以促进边境贸易应该是澜湄次区域经贸合作的一种有效形式。

6.建立次区域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应大力建设区域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可首先集中于旅游和物流。

(二)企业对策以基础设施建设的TOT项目方式为例1.TOT项目方式简介TOT(Transfer/移交Operation/经营Transfer/移交)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最新的项目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领域中正被广泛的应用。

中国企业以TOT项目方式把大湄公河次区域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五国(项目的拥有者)已经投产运营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特许经营期),以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现金流量为标的一次性从缅、老、泰、越、柬五国获得其经营权,特许经营期满后,再把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无偿移交回缅、老、泰、越、柬五国政府。

[!--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下一页2.中国企业以TOT项目方式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中国企业通过TOT项目方式应用,可直接参与解决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发展速度慢、管理落后、技术滞后、资金短缺等的问题;可以为其引进资金;可以为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改善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中国企业可持续的在该区域占据领导地位;巧妙地回避了缅、老、泰、越、柬五国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控制权,易于满足缅、老、泰、越、柬五国特殊的经济及法律环境的要求,易推广使用;有利于盘活缅、老、泰、越、柬五国现有公共基础设施的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缅、老、泰、越、柬五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可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中国的劳务输出和技术贸易发展;可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培养“中国导向”人才;可为中国实现“以经济合作带动政治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和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对策以云南为例云南拥有多样性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在中东自贸区的进程中,云南可以与东盟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

1.建立贸易通道和边境贸易区。

可利用中国与东盟国家良好的经济互补性,以澜湄次区域合作开发区、昆明曼德勒发展走廊、昆明河内发展走廊等“一区两走廊”为依托,沟通中越边境水运通道和口岸通道,为双方创造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条件。

2.建立金融中心。

1998年12月东盟首脑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从1999年1月起,外国投资者可在投资范围、资本货物进口、出口配额、经营税收、审批程序等方面,在不同东盟国家中所有行业向区域外投资者开放,并给予新的投资优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