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山水画的意境(附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孤帆.(fán) 真挚.(zhì) 朝霞暮霭.(ǎi)B.渲.染(xuàn) 灵魂.(hún) 富丽堂.皇(táng)C.遥.望(yáo) 意境.(jìng) 浮光掠.影(lüě)D.惆.怅(chóu) 造化.(huà) 颐.和园(yì)【答案】B【解析】A项中“帆”应读fān;C项中“掠”应读lüè;D项中“颐”应读y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崇高气势朝朝幕幕B.峨眉夔门气慨胸有成竹C.意匠搏斗图解金碧辉皇D.欲望赋予风暴苦心经营【答案】D【解析】A项中“幕幕”应为“暮暮”;B项中“气慨”应为“气概”;C项中“皇”应为“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C.下岗后,她开了一个小饭馆,整日兢兢业业,惨淡经营....,收入还算不错。
D.不管你腰缠万贯,或是富丽堂皇....;不论你声名显赫,或是默默无闻,幸福对谁都一样,不可能厚此薄彼,嫌贫爱富。
【答案】D【解析】“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不能形容人。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
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坚守阵地远离世俗B.坚守阵地远离世俗搏击风浪C.坚守阵地搏击风浪远离世俗D.搏击风浪远离世俗坚守阵地【答案】C【解析】“坚守阵地”的意思是“坚决地保卫着阵地,不让敌人占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精品课件

精读细研
2.请你结合第7自然段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 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 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 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 身的情感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 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 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精读细研
肯定的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 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 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精读细研
说一说:意境与意匠有怎样的关系?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 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为了传达思想感情,就要有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 意境也就落了空,所以要苦心经营意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了解作者的观点。
(重点)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难点)
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
审美情趣。
(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年),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 子。72岁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 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 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解析】A.“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应改为“设身处地”;B.“胸有成 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与语境不符,可改为“了然于心”; D.“吹毛求疵”意思是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通过分析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艺术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与中国画相关的知识,对绘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
2.突破策略:采用图片展示、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画的美。
3.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山水画作品,讲解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山水画作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意境美,让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四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一、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诗词之美】①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个词语?为什么?春风知别苦,不遣青。
(A.松枝 B.柳条)②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
明明同学想为大赛宣传写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帮他补写出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下联:(2)【雕塑之美】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
【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
【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
人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与第一个“”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后加“”。
二、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古迹的意蕴……(1)【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
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我。
(2)【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
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下联:盛世山高声随月亮歌临风三、随着社会的发展,“锐词”层出不穷。
班级开展“走近‘锐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教案(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欣赏自然之美。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对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学会欣赏山水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山水画的美丽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
2.难点:学会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山水画的相关图片、画作,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与山水画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3.准备与山水画欣赏相关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美丽与意境,激发他们对山水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意境,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与山水画欣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山水画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九年级山水画的意境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部编版九年级山水画的意境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
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充沛.()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能够承担或承受(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__________。
(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__________。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__________。
(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______)真zhì(______)浮光掠.影(______)暮ǎi(______)渲.染(______)朝.朝暮暮(______)二、选择题4.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具体阐释 缘物寄情
第5段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过渡段)
↓
↓
第5段:要深刻
第5段:要有强 怎
认识对象
烈真挚的感情
样
↑
↑
第6段:要 第7段:要 深入全面 求站的高于 地认识对 现实,这样 象,必须 来观察、认 身临其境 识现实,才 长期观察 可能全面深
入
获 第8段:↑一棵树、 得 一座山观其精神 “ 实质, 经过画家 意 思想感情的夸张 境 渲染,意境会更 ”
⑵第6段: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具 体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 的深度有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⑶第7段:作者举毛泽东《沁园春》的例 子,说明只有有了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才能写出高于现实的诗词,从而说明作画 与写诗一样要高于现实的道理,用作诗词 来谈作画,是化抽象的道理为生动形象的 例子,便于读者接受。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意境与意匠的解读, 带我们了解并体悟了山水画。这是李 可染对于山水画意境的阐述,更使得 我们认识并深刻感受到这份情怀,也 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的手法中提升自 己的写作水平。
当堂训练
1、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 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 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根据课文第3段的观点,再举一 个古诗的例子,模仿课文写法, 写一段文字,作为补充的论据
淡的意境。∕ ⑤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
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 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
艺蕴术 含想着象无的限天的地大空,千灵使 世作 界之品 和美中 丰的的 富意有 的限 思义的 想空内间容和。形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山水画的意境(附答案)

14 山水画的意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chóuchàng)真zhì(挚) 浮光掠.影(lüè)暮ǎi(霭) 渲.染(xuàn)朝.朝暮暮(zhāo)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 画竹子前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画家作画前,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 比喻夸大地形容。
(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 气势宏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进入并感受意境。
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
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乙]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
(1)[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进入”与“感受”调换位置。
(2)[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智慧”后加上“的境地”。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
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4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山水画的意境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chóu()怅.()暮ǎi()浮光lüè()影渲.染()真zhì()2.课内古诗文默写填空。
(1)当时奢侈今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2)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________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幽恨几时平!(纳兰性德《浣溪沙》)(4)________________,此身虽在堪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
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
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
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
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021-2022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有答案解析)

14.山水画的意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挚.(zhì) 宇宙.(zhòu) 柏.树(bó)B.惨.淡(cǎn) 意匠.(jiànɡ) 赋.予(fù)C.渲染.(rǎn) 惆怅.(chánɡ) 碧.空(bì)D.熟.悉(shú) 朝.暮(cháo) 朴.素(p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和煦葱茏杜绢花B.雄姿膘悍千里马C.静谧璀灿萤火虫D.澄澈空灵水墨画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B.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抒发了他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绕城公路建设中的张家界市,全长29.72公里,连接城区南面和西面,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中国乒乓球队在第54届世乒赛中夺得4枚金牌,关键在于每个运动员是否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5.下面几句话应依次填入的一项词语是(1)这两个骗子说,他们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__________的布。
(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2)“这布是__________的!精致的!”大臣们都附和着。
(3)这样,皇帝就在那个__________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A.美丽富丽华丽B.美丽华丽富丽C.华丽美丽富丽D.华丽富丽美丽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精品习题课件

7.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 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这个 观点是正确的。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坚忍的 品质,因而当我们在冬天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 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蓬勃向上,此刻,通过实地 观察和近距离接触,我们会真正感受意境呢?我以为要更深刻认识对象, 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 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 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 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 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 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 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 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 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 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 众亲朋好友。
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 不吝赐教。
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C )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 字。(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 5 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 拥堵。(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将“提高”改 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 去“大约”或“左右”)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 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 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 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 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 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 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含答案)

泠泠风雨声(胡竹峰)意与神会,情通自然。
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
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瘦金书我熟,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如《千字文》《牡丹诗》等。
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看《秾芳诗帖》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
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之味差不多这样。
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细流出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
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
慷慨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
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
”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合,成自然之象。
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
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
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
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出世的。
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
书法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
”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
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
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
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扬扬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习题含答案(内含2课时)

山水画的意境(习题第一课时)一、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挚.(zhì) 宇宙.(zhòu) 柏.树(bó)B.惨.淡(cǎn) 意匠.(jiànɡ) 赋.予(fù)C.渲染.(rǎn) 惆怅.(chánɡ) 碧.空(bì)D.熟.悉(shú) 朝.暮(cháo) 朴.素(pǔ)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他每天认真学习,面对这次考试他早已胸有成竹....。
C.他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山水画意境”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B.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C.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二、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下列各题。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4.(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 判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分别属于名词、形容词、连词、动词。 B.田、牛、休、种 判断:这四个字分别是象形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判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民注意现象”。 D.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 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判断:句子中画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 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 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 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 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解析】A.“红色”是形容词,“非常”是副词;C.句子主干应是“人民注意关
系”;D.“得出结论”是动宾短语。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与舞蹈一样,画中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充满了韵律之美。 ②舞蹈演员们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 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舞出明月般存在千年的灵魂。 ③正如“诗画本一律”,舞者和画者对这千里江山也必定有文化理解上的共鸣, 《只此青绿》将文化传统中的“艺术通感”发挥到淋漓尽致,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 浪漫。 ④春晚节目《只此青绿》是以舞蹈的形式对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 式的还原。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原卷版)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真挚.(zhì)宇宙.(zhòu)柏.树(bó)B.惨.淡(cǎn)意匠.(jiànɡ)赋.予(fù)C.渲染.(rǎn)惆怅.(chánɡ)碧.空(bì)D.熟.悉(shú)朝.暮(cháo)朴.素(pǔ)2.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A.bóhéng sìxiǎnB.bóhèng shìxiǎnC.bǎi héng shìxiānD.bǎi hèng sìxiān3.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标本身临其境胸有层竹B.情趣依依送别浮光略影C.独创夸张渲染富丽堂皇D.描绘朝朝暮暮金壁辉煌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灵魂天际歌颂缘物寄情B.感悟消失扬州千方百计C.标本崇高惨淡苦心经营D.孤帆遥望气势英雄气慨5.下面几句话应依次填入的一项词语是(1)这两个骗子说,他们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__________的布。
(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2)“这布是__________的!精致的!”大臣们都附和着。
(3)这样,皇帝就在那个__________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A.美丽富丽华丽B.美丽华丽富丽C.华丽美丽富丽D.华丽富丽美丽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课堂巩固训练题(附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课堂巩固训练题1.《山水画的意境》选自,作者是,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2. ,原名纯芝,字渭清,号白石,湖南湘潭人,画家、篆刻家,尤擅长画花鸟虫鱼。
3. ,语出罗大经《鹤林玉露》“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
4. ,语出苏轼“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强调画家作画前,要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5. ,语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意思是下笔之前竭力构思。
形容艺术创作的艰苦。
6. ,语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意思是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休。
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7.字词训练chóu chàng ǎi kuí( )( ) 暮( ) ( )门xuàn zhì( )染真( )8.根据释义写相应的字词9.课堂内容训练⑴这篇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⑵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述方法?⑶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⑷意境与意匠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山水画的意境》选自《李可染论文集》,作者是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2.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号白石,湖南湘潭人,画家、篆刻家,尤擅长画花鸟虫鱼。
3.全马在胸,语出罗大经《鹤林玉露》“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
4.胸有成竹,语出苏轼“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强调画家作画前,要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5.意匠惨淡经营中,语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意思是下笔之前竭力构思。
形容艺术创作的艰苦。
6.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意思是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休。
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7.略8.根据释义写相应的字词9.课堂内容训练⑴这篇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
第三部分:如何获得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山水画的意境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chóuchàng)真zhì(挚) 浮光掠.影(lüè)暮ǎi(霭) 渲.染(xuàn)朝.朝暮暮(zhāo)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 画竹子前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画家作画前,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 比喻夸大地形容。
(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 气势宏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进入并感受意境。
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
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乙]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
(1)[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进入”与“感受”调换位置。
(2)[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智慧”后加上“的境地”。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
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
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解析】“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有误。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提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的观点;再以人们熟悉的中国诗词为例,阐明了景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获得意境的方法是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出画画要有意境,还要注意运用好的表现方法——意匠,使论述更全面。
基础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
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充沛.(pèi)suǒ(索)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衷)(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疏乎”,正确写法是“疏忽”。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C)A.胜利B.比另一个优越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D.能够承担或承受(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7.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创其拍卖纪录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
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
[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
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
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主题”)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显现”改为“体现”。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示例: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阅读探究拓展延伸课内精读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8.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解析】“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一句理解有误。
9.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诗中描写自然的景色与山水画绘出的景色都包含了感情,诗人、画家都需营造意境,寓情于景。
作者以广为人知的诗歌意境为例,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10.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坚忍的品质,而当我们在冬天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蓬勃向上,此刻,通过实地观察和近距离接触,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11.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
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
然而,它们都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必然高于现实。
这就是说,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构成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12.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
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颜景龙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13.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文章先提出中国山水画具有意境美的观点;再分别论述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空灵之美、外象之美、诗意之美;最后指出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自然之妙,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14.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论证。
举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营造出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