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书》阅读随笔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曾国藩》读书心得1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
”要我说学知识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略了别人以往帮忙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现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终反而发现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必须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
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懒”字罢,不管你学识多高,家境如何,懒惰的人,终成不了大事。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有大才大识的人,最终失败无非是因为一个“傲”字,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等,不懂谦虚,最终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刘邦有一次问韩信:“你说我最多能带多少兵?”“主带兵无非十万尔。
”刘邦又问那你带兵能带多少?“多多益善。
”不久后,韩信被杀。
不能否认韩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称他为兵家四圣其一,可是落的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也并非就不是我上头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评论说中国有四个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我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
《曾国藩传》范文〔通用20篇〕《曾国藩传》范文〔通用20篇〕《曾国藩传》篇1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一个人成长的递进过程,可见修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基和根本的作用,为此我想,修身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读了《曾国藩传》从中又一次受到深化启迪。
在此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共勉。
在读《曾国藩传》中我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一是——“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一个知人善用、广培党羽者,一把创立军队、运作官场的好手,一个读书人统率军队攻城掠地成功的典型,一个军事家,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
一个名垂青史的重量级人物!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
此种精神我觉得是当今社会少有的,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之后才能做聪明人。
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糊涂”一点时,它往往却向好的方向开展。
这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吧。
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表达了出来。
他可以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作为一代宰相就必修可以忍辱负重,否那么将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的管家。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假设成小的时候,很想看看家人对他有多么重视,吃饭的时候就躲到衣柜里,他希望看到大家焦急找他的结果,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大家吃完饭,他才从柜子里爬出来吃那些“残羹剩饭”,从此他发誓: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那么你会大失所望的。
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理解到的“呆子”哲学。
曾国藩,这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按照中国士大夫的圣人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到达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封为近代最后一个圣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和修养。
我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二是做事要“慎独”。
“慎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可以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去除内心的恶念,培养自己的善念,这样就能问心无愧,对得住天地良心,饭能吃得香,覚睡得安稳,故能心安理得,心态平和,是可笑对苍天,下可孝对父母,中可和对同事。
读书随笔《曾国藩传》
好书推荐《曾国藩传》(张宏杰著)最近读完张宏杰的《曾国藩传》,让我受益匪浅。
关于曾国藩,我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最早接触他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
那时的他只是一个被简单几句概括的历史人物:晚清名臣,曾领导镇压太平天国,与西方列强交涉。
在我眼里,他不过是个迂腐的官僚形象。
刚工作那段时间,生活压力大,负面情绪时常爆发,回到家也是满脸阴沉。
我爸经常劝我效仿曾国藩,强调不要把责任推给外部环境,而是要学会自我反省,找出自身的问题。
可是,当时的我,沉浸在情绪的漩涡中,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对曾国藩充满了反感——好像他成了我生活不顺的替罪羊,白天挨骂,晚上还得听曾国藩的道理,简直烦透了。
然而,如今读完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曾国藩传》后,我对曾国藩的看法彻底改观了,也为当初的误解感到惭愧。
曾国藩,的确配得上“伟人”二字。
他并不迂腐,反而拥有许多超越时代的思想,放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最让我钦佩的一点,是他不断“向下扎根”的精神。
近年来,我对“扎根”这个词特别有感触,因为这也是我正在努力做的事。
曾国藩或许不算聪明,但他确实极具智慧,这种智慧源于他坚实的基础和不断自我提升的决心。
曾国藩14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连续考了七次,才终于考中举人。
尤其是在第六次考试时,他甚至被列入了“黑榜”,批评他的文章“文理不通”。
在那之后,曾国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差距的根本不在于经学基础,而在于大局观。
找到问题所在后,他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
22岁时考中秀才,之后他一鼓作气,24岁中举,28岁时考中进士。
在翰林院,他表现出色,文章深刻富有洞察力,最终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赏识,连升四级。
曾国藩的成功归功于他深厚的“扎根”。
他深知自己不够聪明,学习速度不如他人,所以他采取了最笨拙却最有效的方法——反复背诵,硬啃经典。
前六次科举失败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应用知识,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
而一旦掌握了要领,曾国藩的深厚基础开始发挥作用,他能够调动比他人更多的知识,洞察力也随之提升。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1一、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是曾国藩的人生写照。
少年的曾国藩就显现出非凡的谦让之举,他和同窗好友读书时,把好的位置让给别人,把他人休息的时间作为自己苦读的时间,后来中了举人以后,更加谦和有佳,从不炫耀自己的才能。
从现代人的价值观看来他是一种懦弱,是一种无能的体现,身为高官却不将自己放在高居之处,俯视他人,有点与身份不相符,故弄高雅,然而正是曾国藩品性却体现出一种超俗的恢弘的气度、平和的外表、遭遇鄙弃不暴跳如雷的自我保护的大智慧,低调是一种高的境界,是一种智慧,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
二、凡事皆贵专。
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清政府手足无措,不是所以然。
曾国藩在致吴大廷信中指出自己的观点“凡事患在不为,不患不能……心愈用则愈灵,技愈推则愈巧。
要在专精,非其才力聪明果远于中国。
”意思就是不做事就会有忧患,没有忧患就不作为。
大脑越用就越灵活,技艺越练就越精湛。
曾国藩就奏请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这一举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曾国藩深深的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挽救中国,只有自己的技术精湛才能超越他人。
任何事情要在“精”“专”上下功夫,功夫自然成,我们做事也应该像曾国藩那样精益求精,才能成功。
三、乐至则无忧,礼至则不争。
曾国藩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没有抱怨,他选择的是这样改变自己改变困境。
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他和胞弟其上阵,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的将士气馁了,不知道这样攻破太平天国的城池,抱怨声在湘军中蔓延。
曾国荃也忧郁成疾,此时的曾国藩多次给曾国荃写信鼓励他,他写道“功名之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之必缺”,使得曾国荃振奋精神上下同心攻克了南京城。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之后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着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2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沉着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尽管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表达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赞,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导。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简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大全5篇]第一篇:《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这个春节,闲来无事,读了本自传《曾国藩传》,读完这本书后,我将曾国藩的人生划分三个阶段。
1.少年求学求功名时代-嘉庆-道光天资不聪慧,家境不殷实;但是受到其祖父曾玉屏、其父曾麟书的影响,塑造了他坚韧不拔性格,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就坚持去做2.青年京官时代-道光-咸丰做官不为钱财,两袖清风,所以过的非常拮据,特别是在京都,俸禄微薄但开支大,加上每逢红白事各路官员都礼尚往来,更加剧了生活的窘境。
而他的性格耿直,当时得罪了很多同事,雪上加霜。
辛亏他老师穆彰阿欣赏他,作为他坚实的后盾,加上他同窗好友的帮助,时来运转十年七迁,走向人生的巅峰,但是并没啥用,不贪污的他生活依旧拮据。
之后因丧母回家守孝,结束了京都官场生活。
3.壮年+老年战场时代-咸丰-同治太平天国起义,临危受命;在湖南招募雇佣兵,成立湘军;建立造船厂,筹建湘军水师。
由于是汉人,并且是个空降官,加上性格耿直得罪人,在当地非常不受待见,所以回老家,靠着家乡的名气声望,加上亲兄弟帮忙,艰难的完成了初期湘军招募以及水师的组建。
因为吃过耿直的亏,使自己被孤立多次险些丧命,反思后一改之前耿直性格,处事圆融谨慎。
官场关系有所改善,在兄弟好友支持下,打败太平军队,保得晚清疆土。
后又协助镇压东西捻军**,功成名就。
封为汉人百官之首,走向人生巅峰。
晚年天津教案事件,替朝廷背黑锅,当然也有他自身因素,导致悲伤卖国的千古骂名。
最后病逝于两江总督衙门(太平天国天王府),享年61岁。
感想: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坎坷崎岖,其中对他有深远影响的有他的老师穆彰阿,好友左宗棠,学生李鸿章,祖父曾玉屏。
每在他遇绝境之时总有贵人帮助,可以说比较幸运吧。
但是呢,从他的履历上来看,只要是他亲自领兵打仗,就没有胜利过,而根据他制定的作战方案来进行的战斗,读后感m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可以取得他想要的结果。
就像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那样。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1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1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因为最近对家庭教育很痴迷,所以见人就聊家庭教育。
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与一位艺术学院老师同坐班车,聊起这个话题。
他喜欢民国的人和事,喜欢中国古代那些关于家风的思想。
一席话,让我感触很多,所以,班车开到学校以后,我立马去图书馆借了这本《曾国藩家书》,并把它列入我的读书清单中。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我喜欢看的书,读起来比较生涩,没有白话文那么轻松,但是,静下来慢慢读,又觉得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们恩施人吃辣椒一样,一开始吃觉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苏,吃什么都食之无味。
我生在白话文的时代,所以不会对白话文食之无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读些古文,静下来,嚼一嚼,有味。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了很多叮嘱弟弟的话,受益之处太多,以后慢慢体会,慢慢梳理。
对我目前感触最大的三点:第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我总想做很多事情,最后却是一事无成的感觉。
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专而后才会精。
道理都明白,却很难做到。
只能一点一点去改变。
我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1—3月,养成每周看一本书,写一篇300字以上读后感的习惯。
4—6月,养成每天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
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读者朋友有什么好的习惯,欢迎留言分享,我会认真考虑。
)。
第二,“凡军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唯有一静字可以胜之。
不出队,不喊呐,枪炮不能命中者不许乱放一声,稳住一二日,则大局已定。
”战火连天的时刻,静下来,就能定大局。
这是何等的挑战?但是曾国藩做到了。
这就是与众不同,这就是内心有力量!再回想自己的经历,还有什么痛苦能比战场上的厮杀更猛烈?还有什么压力能比手握千军万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压力?这样一想,觉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够努力了。
想成为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必须还要具备沉稳,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读《曾国藩全传》有感5篇范文 (2)
读《曾国藩全传》有感5篇范文 (2)
读《曾国藩全传》,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曾国藩是巨大的功勋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在改革和维护国家的兴衰大势中,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令我深受感动。
从书中,我被曾国藩的非凡智慧所吸引,他推倒了遵守中央集权的历史,追求的是协和的方案,他重视民生,致力于社会改革,努力把普通百姓的生活从贫穷中拯救出来。
他更是能够理解到一个国家要维护自身尊严,必须建立起势力,保护自己的影响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没有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以至于所有的决定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曾国藩的行为激励了我,他在极为困难的时期,依然保持着友好的统治,尊重普通百姓,坚持不懈地改革,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国家需要建立在民生优先,以及需要依靠民心来维护自身尊严的真理。
读完《曾国藩全传》,曾国藩非凡的智慧、勇气和努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未来我们也都能以曾国藩为榜样,努力不懈地去争取我们的理想。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1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处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写日记,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监督批评建议。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
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这跟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关系,是个有信仰的人,常以圣人之心要求自己。
经历了三个皇帝,包括慈禧垂帘听政的同治,从七次科考失败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天津教案等等,说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说不上,毕竟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
那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政权的腐败。
但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带兵打仗,曾两次绝望到自杀被救,到后来力挽狂澜,剿灭捻军,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没呀。
就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称之为偶像。
除了建功立业外,他还成就了很多人,还培养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李后来的造诣也输于师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2《曾国藩传》,今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受益匪浅。
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
曾国藩资质平庸,每次考试都不能如愿,是他名门之后另有能人?也不是。
在曾国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
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
创立湘军,统率群雄,力挽狂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基本接近纯粹;就立言这方面来讲,近代中国之大儒非他莫属,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很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精选16篇)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曾国藩传》的读后感(精选16篇)《曾国藩传》的读后感篇1近来,有幸读了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结合现实社会的分析,感觉自己多年的疑问有了一个虽然可能不是很完美的答案,读曾国藩传有感。
唐浩明先生以一种敬重历史的态度,和曾国藩神交了二十余年,可以说得上“曾国藩家”了,厚积薄发写下历史小说《曾国藩》。
梁启超对曾国藩有着很高的评价。
毛主席也曾说过一句话:“我观近代,独服曾文正。
” 而蒋公更是以曾国藩为师。
曾国藩为什么有如此高的魅力呢?竟能让左右中国命运的人都以之为师。
曾国藩从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农家子弟成为权倾一时的晚清重臣,他的一生实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无数知识分子只能望洋兴叹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
读《曾国藩》后,对这其中的细节有了更多的了解。
曾国藩的仕途还算平坦,个人修养极高,一直力求做到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为官做事之道,当他在京城的小圈子里,在强有力的靠山庇佑之下时,在处理好“办公室内”同僚的关系时,平时还算遂意。
1852年,曾国藩回家丁忧,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东南诸省之时,在湖南,长毛更是猖獗,湖南官场上一片混乱,与长毛作战,节节败退,最后退守长沙城,时局的动荡与紧迫,让这些平日稳坐高堂,享尽荣华富贵的官员们不得不想出对策来解决问题,而,论声望,论感情,曾国藩成为了湖南官场上的不二人选,由曾国藩办立湘勇,解决湖南的燃眉之急,经过多番的考量,曾国藩最终决定墨绖出山。
而这里不能不提的便是曾国藩“考量”,先是湖南官场上多名重量级官员进行劝勉,而后自己的兄弟也加入其中,最后由陈广敷“连蒙带骗”使其出山,可算是费劲心力,而曾国藩的考量由衷的使人感慨他对时局的清晰认识和对自己的深刻了解,超前的眼光和认识使他并没有被“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冲昏了脑袋,直到上面降下圣旨,从此个人的命运前途与他所要从事的事业深深的连在一起了。
时势造英雄,曾国藩的才能与时势变幻给他的机会联系到了一起,使他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一直渴望的事业。
读《曾国藩全传》有感5篇范文 (4)
读《曾国藩全传》有感5篇范文 (4)
第四篇:读《曾国藩全传》感悟
将曾国藩全传一读,我的心里头充满了敬佩之情和感激之情。
他这一生,面对“平步青云”的高考、“休戚与共”的实践,在从
清帝国政府服务,到替台湾开疆辟土,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政权,他一直坚持着他对国家、自由、民主的信念,坚定不移,勇敢而又坚定地执行自己的信念和行动。
他始终坚持以民主原则作为建国之本,以建设民族大国为准则,以安定国泰,实现人民幸福为旨,在国内外形势的变更中,他也能够奋力抗争,不断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改变形势推动了发展的步伐。
曾国藩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坚强的义士,他的思想与行为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和变革。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了激情和拼搏的传奇,激励着后人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及实现未来民族国家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今天,我们应该牢记曾国藩的忠诚、毅力和勇敢,以他为榜样,勤奋学习,用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做出贡献。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把曾经的愿景变成现实,把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把新中国的复兴落实到每个家庭,我们就会在曾国藩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成功!。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35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35篇)《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1如果说出不出兵的纠结,是曾国藩迈入大清国艰难的第一步,那么以后都是步步艰难,步步惊心啊。
咸丰四年(1854)一月,曾国藩带着皇帝的期望从衡州出发了。
岳州首战,船毁人亡,退守长沙。
以此来看曾国藩之前的多次拒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时湘军建立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曾国藩湘军退守长沙时,本该是上下一心团结时,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人公开嘲笑他无能无用,有人公开建议解散湘军,就连湖南巡抚骆秉章态度也不能不热。
这种境况,在出征之前就想得到的,哪知现实比想象更艰难。
初次带兵,求胜心切,难免缺乏经验,曾国藩连细作也分不清,在靖港,水师遭遇太平军,再次遭遇惨败。
曾国藩气急交加,该如何面对寄予厚望的咸丰皇帝,该如何面对湖南官员的冷嘲热讽,该如何面对支持他信任他的人,唯死而已,爱将江忠源如此,恩师吴文镕如此,于是曾国藩跃身入水,好在救得及时。
兵败如山倒,幸好在未倒之际,陆师取得了“湘潭大捷”,暂时拂去了靖港战败的愁云。
这次胜利,挽回了一些名声,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官员也不敢小觑,就连湖南巡抚的态度也转变了。
如果战争一劳永逸该多好,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岳州首败,靖港惨败,湘潭大捷,曾国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经过整顿的`湘军,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实力不断增强。
咸丰四年八月,湘军再获佳绩,夺取了太平军据守多年的重镇武昌,连咸丰帝都表扬曾国藩:“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如此奇功。
”朱笔一辉,就赏赐了一个湖北巡抚之职。
哪知刚发出谕旨,咸丰皇帝就反悔了,最终赏赐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兵部侍郎衔,还被咸丰皇帝警告“严行申饬”,不等湘军修整,就急促命令东下剿匪。
有功受赏,理所应当。
国难当头,满清需要汉族官员,但又要防他们觊觎大清的江山。
曾国藩这次夺下武昌,应该算是湘军出道以来的一次小辉煌了。
他虽然没有得到湖北巡抚这一实职,但他在大清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曾文公《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范本5篇
曾文公《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范本5篇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能够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国学经典《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学习完曾国藩的家书,正如曾自己所说: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虽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这点,确并非易事。
家书中曾国藩屡次说道自己的不足跟欠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曾国藩确实是个大家。
之所以又这样的成就,就是在于他能自省。
能够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批评,并且终其一生,一般的人几乎做不到,而曾国藩做到了,给了后人一个很好的恒的概念。
曾国藩前后三次戒烟,历时长达____年之久,前两次大张旗鼓说要戒烟,但都是反反复复,没有成功。
最后一次,在不知不觉中安静的戒掉,而戒烟结束后,自己写了日课12条来约束自己。
给自己定个目标,目标不要太高,那样的话就成了好高骛远了,听过这样一个故事,马拉松比赛后,记者要对冠军例行采访,问夺冠的秘诀。
冠军回答说: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然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当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一样,不用梯子,一楼到十楼是绝对蹦不上去的。
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上去。
踏踏实实地,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将增强自信心,并将推动发挥潜能达到下一个目标。
经常告诉自己这样一句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觉得自己很幸运,找到了一个好的平台,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快乐工作。
怀揣自己的`梦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
(读书笔记)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篇
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篇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那么当你读了曾国藩家书之后你有些什么感想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相信我们都听说过曾国藩这个人,因为他在政治、治学、处事方面都堪称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敬仰,而他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够让我们学习的便是曾国藩家书,收录了他435封书信,从书信中,我们看到了他学识和道德修养,让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曾国藩家书大致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秉承着“拙诚〞和“坚韧〞两个词,俗话说大智假设愚、大巧假设拙,我们为人要做到诚信踏实,而不是投机取巧,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是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挑战自我,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用“勤俭谦〞三字来教导子女,这三个字看起来简短,但要落实和真正做好却非常困难。
勤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不管你的天赋如何,都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简朴是一种美德,很多人辛苦创业之后,子女们却不懂得其中的艰辛,往往成为了败家子;谦虚是一种可以提升自己修养的品德,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这样也会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认为“在人不在器〞,治军的根本在于人,行军打仗需要的是严格的纪律性,作战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这些都以人为本,让士兵在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出强大的意志力,不会在战斗的过程中轻易被击垮,从而成为一支铁军。
在战略战术上,曾国藩用的是“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八个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国藩认为打仗不是儿戏,首先要求文档,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求变化,从战术上获得更好的方略,这样可以用更小的伤亡获取更大的胜果。
以上四个方面,是曾国藩成功的思想,而我们从他的这些思想中解读出了很多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以后我们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奋刻苦,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曾国藩读后感(通用10篇)
曾国藩读后感曾国藩读后感(通用1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读后感(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读后感1在午后安静的宿舍,我一个人捧着一本书,细细的品味,我触动甚深,我似乎忘记我自己。
它使我对曾国藩这个伟大的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为官清廉简朴又敢与任事,刚正不阿……即为廉官又是能员,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国家的未来,看到了一种铁的品质,它激励我要恪守自己的信念,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能够改。
从他的身上我学到如果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的关系中如何去处理好与上级,与同事,与下级,与家人的关系。
在别人的眼里曾国藩也许是个固执顽固的人,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为官就是为了发财,光宗耀祖,而曾国藩却天天吃豆腐,腌菜,身为朝廷二品大员还要依靠借钱生活,还有卖字画来维持这个庞大家庭的生计。
在那种社会中,饥荒,天灾,……中国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请政府fu败,无能,谁都在为自己,想为自己谋求利益,宫廷的权利的争斗。
满族对汉人的歧视,汉官在朝廷中也受到满人的排挤。
谁都想向上爬,唯有曾国藩他没有去巴解睡,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其它的人去说。
在处理满官欺压,鱼肉百姓时,他毫不给情面,铁面无私,冒着自己的顶戴和头颅果断的公正的处理好每件案子。
他一个人身兼数职,整天忙与公务,大小的事物都要经过他一个人的手,但是他还是做到那么的游刃有余。
曾国藩是清朝罕见,历代罕见的人,他‘’出淤泥而不染“,京城时常都有应酬,为了省钱,他却谢绝参加任何的宴会,为了省钱,虽然是大官但是没有坐二品大官坐的轿子。
他为了大清朝,他多年没和母亲和妻子儿女见面,对待下人从来没有看低他们,对待朋友有情有义,在他送别恩师的时候最能够体现他的这种的情义了。
他一心向着国家,大公无私!在曾国藩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特别是他那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的要求。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一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之后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60年,其功业无人能够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能够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终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资料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能够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
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有记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我的得意与失落,用自我的经验教育诸兄弟,异常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1最近几日翻看了数页《曾国藩全集》,虽然内容看的不多,但是感慨颇深,尤其是“以诚待人,以和待人”这八个字,我禁不住和大家分享分享。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待人诚心诚意,做事诚实守信,最终诚至金开……以诚待人,这是一个做人的首要条件。
我想每一位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最注重的词句之一肯定有“诚实”。
以真诚去缔造真诚,换回来的才是别人对你的真诚。
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在事业追求中,把集体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这种前提下来谈待人,应该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平常心处事,不与他人攀比,堂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无论何时何地,用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成为他人的楷模。
诚信为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对同事,对社会,对客户,对合作伙伴,我们诚实守信,恪守承诺,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我们坦诚相待,推心置腹。
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诚信是你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诚信是一股清泉,它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和”字,字祥意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
对人和善、和蔼,对己平和、气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人类向往和乐,世界需要和平……我们做人就要待人和气,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1最近读了好几本书,有网络小说,人物传记,励志书籍,从书中所获颇丰。
特别是关于曾国藩的书,如果说高中时代读《曾国藩》从中学习的是静心慎独的修身之道,而现在十多年后重读,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
这位晚清第一重臣,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军,教子,其远见卓识,令我们的毛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一人”,反省自己的修身、教育之道,不得不承认受当初受到《曾国藩》的影响。
古人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又说“无欲则刚”,曾国藩处满清贵族排汉猜忌之中,以文臣见武功,我认为他正是奉行了这一准则。
我佩服他的治军治乱的本领,“乱世用重典”,为此他赢得了“曾剃头”的恶名,斩杀有救母之恩的将领金松龄。
他给我的启示就是规则必须执行,严惩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别用。
我佩服他的激励制度,为了鼓舞军士士气,他亲授刻有曾涤生国藩制的腰刀,可后来因为发的太多,导致军中几乎人有一把,丧失了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善用激励,物虽轻,用得当,效果非凡,可激励太滥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后来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样,“物以稀为贵”。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读的书籍,同意儿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而选择近代科学数算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多么具有非凡胆识和远见卓识的决定,而我们今天呢,是否关注了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贵为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异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识、有度、有常”的准则教育和约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样,早起,躬耕,亲自打扫庭院,要求儿子读书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晏起,有规律,在他常年在外制办军务期间,也不忘常寄家信,嘱咐,指导家人和儿子读书。
《曾国藩》的读后感(精选10篇)
《曾国藩》的读后感《曾国藩》的读后感(精选10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的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的读后感篇120xx年春节前夕,央视记者街头采访“家风是什么”,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共鸣和热议。
什么是家风?你的家风是什么?不同的受采访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些回答让人捧腹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比如有个小朋友讲他们家的家风是每个星期都要挨揍,我不明白家风是什么,但我明白家风是由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构成的,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句俗语说“一代就能闯出个富人,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足以看出家风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要说道这方面的典范榜样,曾国藩当独树一帜。
他曾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家的家风是什么?读一读《曾国藩家书》,你也许会对他的家风略见一斑。
本书收录了曾国藩200余篇写给(祖)父母、诸弟和子侄的书信,资料涉及到修身、治学、治家、理财、交友、待人、为官和养生八个方面。
能够为广大读者修缮自己家风带给珍贵的参考,据说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受其影响很深。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提到勤勉、谦恭、恒心、坚韧与自我反省。
注重进德修业,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与牢骚满腹。
咸丰年间,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说到自己“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诫说“此却大不可。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是读了这一段金玉良言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专心致志的治学原则。
反观此刻的学术界,浮躁之气盛行,学术造假时有发生,师生皆不能专注于学问,直接影响到学术创新。
学风的败坏,必然会导致世风的的败坏,世风的败坏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风,这就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正学风才能促世风。
《曾国藩》的读后感篇2曾国藩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看完这本书觉得有些名不副实。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曾国藩传读后感1在这个暑假中,我看过许多著名的图书,但让我记忆犹新的,还要数《曾国藩传》这本叙述了清代时期著名军事家、文学家曾国藩的国学之书。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代末年,原来的曾国藩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曾子诚,乳名则叫“宽一”。
曾子诚出生在湖南的荷塘二十四都,从此一代忠臣来到了人世间。
此书主要讲述了他在年轻之时发奋图强、日日夜夜不停地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
随后又建立了湘军,帮助咸丰皇帝抗击太平天国,经过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
终于战胜了太平军队。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英国的神教而引发了天津教案,在此期间,因为这事他被老百姓骂成了卖国贼。
事件平息后,过了几年他却病死在总督衙门,终年六十二岁,他为了大清事业奉献了一生。
我很敬仰这位为民造福的清朝忠臣,他从不离职。
文学修养更是了不得,从小就能熟背《逍遥游》、《史记》、《文选》等古今名作,从这一点看,我很是敬佩他的记忆和耐心,因为就拿史记这本书来说,这本书非常厚、非常难读,如果换作是我,早就扔在一边玩了。
而他却能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更让我敬佩的原因是他组建的湘军在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的时候,他的意志却没有被打散,而是东山再起,重整军队,继续抗击。
在曾国藩功成名就之时,前往恩师的墓前进行祭拜,读到这儿你不禁要问了,为什么这时他才想起他的恩师,他的孝心在哪呢?我只能说忠孝两难全。
这是一本记载历史人物的力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让我学到了做事不能太急太忙,不然有可能犯大错。
这本书很奈人寻味,还有很多道理有待你去发现。
曾国藩传读后感2《曾国藩传》这本书,在上高中的时候已经读过了,大一时又看了一遍。
这本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探究了其内心的负荷与无奈。
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与作用;同时又历史地科学地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全书》阅读随笔
——人生是一场修行
每每阅读名人传记类书籍,没有不心潮澎湃的,有平凡之人成大事的,有心怀大志成大业的,有天资聪颖创奇迹的。
而当读到曾国藩时,却让人产生很强的共鸣感和崇拜感,因为他资质平平、体质不佳、挫折不断,比平常的我们没有太多优越的地方,却在官场上创造了连升七级的神话,在家庭中影响了好几代人,在世人的眼中已成圣人。
关于曾国藩的传记、全集、家训、评说很多,我看过一些,如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曾国藩传》,南师大郦波教授讲述的《曾国藩家训》,但真正用心读过的却是一次在超市购物时无心看到的一本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曾国藩全书》,全书内容简洁,共124篇,分别选自曾国藩“家书”“冰鉴”“谋略”的精华部分,其中家书97篇,冰鉴17篇,谋略10篇,每篇文后只附对应译文,无其他评说。
我读此书没有一气呵成,一方面,文章是半文言文式,得耐着性子读;另一方面,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需细嚼慢咽才能嚼出点味来。
因此,我尝试了一种“日记式读法”,即每天精读一篇文章,在文尾空白处写出心得,注明日期,每读完一个小节后写一段总结。
其中关于家书的篇幅最大,我的体会也最为深刻。
此处将分享我对曾国藩家书的部分阅读随笔。
家书分劝学篇、修身篇、治军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用人篇,主要写给父母、诸弟及祖父母。
一方面述说自己的情况,向家人报平安,一方面针对家信中所提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文章长短不一,因需而写,篇篇透露着恭敬、诚恳和深意。
求业之精,日专而已
劝学篇,主要通过给诸弟述说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心得体会,启发诸弟们参考和学习,或通过给父母的家书,劝诸弟读好书、会读书。
在《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中,曾国藩提及朋友吴子序所说的“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进而反思自己就是那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以此告诫诸弟:“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
”指出“专”的重要性。
在《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再次提及“专”:“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并建议“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
给我的启示是,一段时间读什么书、连什么字、做什么事,不在多,而在专,弄明白了一项,便都明白了。
在《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中,曾国藩针对家乡的读书人总是以考试为由忽略日常的看书,指出“殊不知看书与考试全不相碍”,就算万事匆忙,也不能废了读书这一正业。
以此劝诫弟弟不要以考试为由,只看考试相关内容,而放下日常定下的课业。
在《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中提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告知诸弟,短时间内虽不可能做到见识广博,但可以勉励自己做到有志有恒,并附自己定的十三项课程给诸弟参考。
曾国藩的十三项课程几乎一生都在坚持,真正做到了“恒”。
而我辈之人更是要在“恒”上面下功夫,才能真正实现人生抱负,成为有用之才。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修身,总归而言,主要包含了养身,养心和进德修业。
养身,要保持心平气和,起码做到早睡早起,不过度劳累。
而今,大部分人,手机不离身,睡觉前还不忘刷遍朋友圈、抖音、新闻、游戏等,不到十一二点,基本没真正休息。
另外,上班族工作忙不停,孩子学习压力大,所以要做到早睡早起,还真不简单,需要我们加强自律,重视健康。
养心,则需多反省、多虚心请教、不苟不懈、不发牢骚、不露头角、悉心忍耐。
在《致诸弟·明诗益友虚心请教》中,曾国藩说到:“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当我们完成不了某些任务或不能保持阅读的习惯时,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尤其是环境或他人的原因,而没有好好反省自己是否真正用心在做好这件事情。
所以读书、做事,在于是否真心想把它做好,立志真,就算遇到干扰,也能专心完成。
进德修业,须做到品行端正,业务精湛。
在《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中,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者靠得住。
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德业并赠,则家私日起。
”进德,指孝、悌、仁、义的品德,修业,指写诗、作文、写字的本领。
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实现有德有才的,而富贵功名则由命运决定,不要刻意去追求。
所以我们不求大富大贵,但可以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样家业也会一天天兴旺起来。
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治家篇中,要使得家和万事兴,须:勤治理、敬长辈、和全家。
在《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中,曾国藩指出“凡一
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无一分,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因此,在持家方面,要注重勤俭,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而在对待父母时,应该多孝敬,少让他们操劳,多为他们带来舒适的生活;对待兄弟姐妹时,应该和睦相处,关心其成长,助其成才;对待子女时,应该做好榜样,耐心教养;对待邻里时,应入乡随俗,友好相处。
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交友篇,主要谈及交友的三个方面。
第一是交友要专,在《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中,曾国藩说:“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则博观他途。
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此“专”字在家书中提及特别多,为学、拜师、交友、做事等都离不开“专”。
我们也提倡广交朋友,但与“专交”并不矛盾,广交不一定都专,但不能都是泛泛之交,而是合适的朋友应该认真去交,这样才能相互亲近,并相互启发和帮助。
第二交友要深,在朋友有难时,应真心相助。
曾国藩在《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丧事》中提及好友江岷樵,乃侠义之士,多次帮扶重病的朋友,在朋友过世后,又帮忙处理后事,还扶着朋友的棺木走几千里路送回老家,真是患难见真情。
第三交友须勤来往,曾国藩在《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中提及自己的朋友郭筠仙、江岷樵来京住的离他家很近,而翌臣、树堂则住在他家,筠仙与曾国藩还有结亲之意。
这些都说明他与朋友是经常交往的。
而且在家书中,多处提及与朋友一起作诗互学,相互照应,以及从朋友那获得的一些启发和感悟。
因此,交好朋友,也会受益终生。
人生是一场修行
家书中还有治军篇、理财篇、用人篇等等,都写得非常之妙,此处不一一述说。
曾国藩的一生有过许多失落,但每次失落都没有将他真正击败,而是“屡败屡战”,将失败变成爬得更高的一个个阶梯。
他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反省中悟出真知,从自律中获得修行,因此他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提倡“专”,因此学问“用之不竭”,他做到了“勤”,所以“一勤天下无难事”,他坚持“恒”,所以“断无不成之事”。
人生看似漫长,但若得过且过,终难成大事。
但若能做到修身自律,在“专”“勤”“恒”上下多功夫,便会跨越无数自己都不敢想的障碍,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
所以,人生是一场修行。
修炼得好,不仅自己会收获完美的人生,周围的家人、朋友也会受其影响,获得提升。
若不加修炼,不会反省,则很难跨越前面的障碍,难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远、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