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三篇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1-0.82 1.3+0.74 1.25×8 0.25×0.40.4×0.4 0.89×1 0.11×0.6 80×0.05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1.8642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冀教版(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冀教版(1)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近似值,那么求两个数的积的近似值,你们知道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讲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举例讲解求积的近似值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批改,给予评价。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

2. 教师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作业。

2. 教师给予作业指导。

板书设计:积的近似值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1. 先求一个因数的近似值。

2. 再求另一个因数的近似值。

3. 将两个近似值相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作业布置上,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进行练习。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更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中,板书设计需要清晰地展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补充说明:1. 积的近似值2. 内容:a.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1. 先求一个因数的近似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的近似数》。

一、说教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是在孩子们学完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以及求一个数的小数倍之后学习的内容,从横向知识层面讲,这一节属于本单元较为简单的一节,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基本内容,只需再次细心计算即可。

从教材安排的纵向知识层面讲,本节课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第五课时便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孩子们已经会熟练得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并且和前面学习的小数性质结合起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教材这样安排层层递进,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吃透教材并非难事。

在练习中一般都注明要求把得数保留几位位小数,但是也有些题没有注明要求,而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本节课并非孤立存在的,近似数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且作者在设计本节课时也注意到很多细节,比如找最切合生活的例子,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近似数的用途,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说学情上面已经提到过,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第五课时便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初学这一内容时,孩子们接受这一知识有些吃力,但是在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和分析后,孩子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得还很不错,知道了出现“约等”、“精确”、“保留”“省略”等字眼时都是让求近似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遇到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保留形式,比如“进一法”和“去尾法”等,学生在之前也有所了解。

比如钱中没有比分更小的单位,学生也知道了遇到钱的问题时就算题中没有要求,也应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值。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各和生活经验,对本节课帮助很大,有的孩子甚至自己经过预习就能掌握本节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7课时 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第7课时  积的近似值

8.1 6
×
5.2 在收付款时,通常
1 6 3 2 是精确到“分”。
4080
4 2.4 3 2
答:应付42.43元。
3.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数后约为15.9,这个小 数最大是(15.949 ),最小是(15.850)。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 本课时的习题。
1908 318 5. 0 8 8
千分位上是8,保留 两位小数应该怎么办?
四舍五入, 8>5,向百分位进一。
答:去年大约收入5.09万元。
课堂练习
(教材P66)
1.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7.2×0.09 ≈0.6
7. 2 × 0.0 9 0 . 8 6
× 3 .2 172
258
2 .7 5 2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28×0.7 ≈0.20 5.89×3.6 ≈21.20
0. 2 8 × 0. 7 0 .1 9 6
5. 8 9
× 3. 6 3 5 34 17 6 7 2 1.2 0 4
2.一种菜油每千克售价8.16元,买5.2千克,
应付多少钱? 8.16×5.2 ≈ 42.43(元)
3.18×1.6= 5.088 ( 万元 ) 3. 1 8
× 1. 6
1908 318 5. 0 8 8
9 王大伯家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
的1.6倍。去年大约收入多少万元?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18×1.6≈


3.18×1.6≈ 5.09 ( 万元 )
3. 1 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求积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积近似值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求积近似值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教材中的例题,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含义。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共同探讨更高效的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舍五入”法。

5.练习巩固: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在求积的近似值时,为什么要进行四舍五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学生分组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某商场举行优惠活动,一件商品原价200元,现进行8折优惠,请问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数,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求积的近似值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场合会用到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范围。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课时 积的近似值 教学课件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课时 积的近似值 教学课件
他们两家分别应缴水费多少元?
试一试
我家这个月用 水8.7吨。
我家这个月用 水5.8吨。
探究新知
小明家:8.7×3.45= 30.015 ≈ 30.02 (元) 小红家:5.8×3.45= 20.01 (元)
探究新知
议一议
为什么积要取 近似值?
怎样取积的近 似值?
探究新知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会产生很多 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
课堂小结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 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一般用“四 舍五入”法)。 ·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或 题目的要求取积的近似值。
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 小数是几,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 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舍。
探究新知 榨油。(得数保留整数。)
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探究新知
0.47×3286= 1544.42 ≈ 1544 (kg)
较大数的计算 可以用计算器 来算。
先算出积,再按 要求将得数保留 整数。
答:3286kg油菜籽大约可以榨油1544kg。
探究新知
李叔叔驾车以每分0.809km的速度行驶, 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用了5.7分。
探究新知
(1)算一算: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0.809×5.7=4.6113(千米)
(2)议一议:得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
3.45
× 8.5 1 7 25 2760 2 9.3 25
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 “分”,所以一般保 留两位小数。
答:奶奶应缴水费29.33元。
探究新知
在计算钱的数额时,要先计算出应付的钱 数,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应保留几位 小数,较小的钱数可以保留两位或一位小 数,较大的也可以保留整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积的近似值的计算,并能够准确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学生能够培养数感,提高观察力和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

2.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确定要保留的小数位数,找到需要四舍五入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计算。

3. 积的近似值的判断方法: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大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判断积的近似值的合理性,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并解释其原理。

3. 演示与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4. 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醒学生注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练习的完成情况。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练习册: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2单元 3.积的近似值(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2单元 3.积的近似值(冀教版)
冀教版-五年级-上
第2单元
3 积的近似值
2.5×0.4= 1 3.2×0.1=0.32 1.25×8=10 5.8×0.01= 0.058
3.6×2= 7.2 2.95×100=295 4.5×0.4= 1.8 3.6×100= 360
知识点: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5.74(保留一位小数)≈ 5.7 3.487(保留两位小数)≈ 3.49
4.按“四舍五入法”填写下表。
0.5947 9.9953 14.380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1
0.6
0.59
10
10.0
10.00
14
14.4
14.38
5.用竖式计算。 0.46×7≈ 3.2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 4 6
×
7
3. 2 2
6.一种布料每米售价为36.5元,妈妈买了2.5 米,应付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36.5×2.5=91.25(元) 91.25元≈91元 答:应付多少元
7.一个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是50.00,这个小数的准确值在( 49.995 )与 ( 50.005 )之间。(包括前者,不包括后者)
2.某超市的苹果每千克4.5元,妈妈买了3.5千 克,应付多少元?(保留一位小数) 4.5×3.5≈15.8(元) 答:应付15.8元。
3.填空。 (1)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 位小数是3.2,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3.24 ), 最小是( 3.15 )。 (2)7.8×0.34的积是( 2.652 ),保留两位小 数是( 2.65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积的近似值-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积的近似值-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积的近似值-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估算积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2. 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分解法和乘法分配律估算积;3. 能够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掌握四舍五入法、分解法和乘法分配律在估算积中的应用;2. 理解积的近似值与精确值之间的关系;3.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计算器、练习题;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结合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估算积的方法。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估算积的比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积的近似值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积的近似值2. 主要内容:-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 四舍五入法、分解法和乘法分配律在估算积中的应用- 积的近似值与精确值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3. 示例题目:略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估算积的方法;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积的近似值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积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拼凑图形、列式分段积等方法介绍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能够用拼凑图形、列式分段积等方法求出积的近似值;3.能够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积的近似值概念的理解;2.拼凑图形和列式分段积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积的近似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的概念和意义;2.拼凑图形;3.列式分段积。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示范演示;3.课堂练习;4.课内小组讨论。

1.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模型图(已提前准备);3.黑板、彩笔。

2. 活动1:引入新知识(10分钟)1.老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入新知识;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题目为“你们知道什么是积吗?”;3.老师在黑板上呈现学生的讨论成果,并引出积的概念和意义。

3. 活动2:教授拼凑图形(15分钟)1.老师以乘法算式为例,通过PPT课件介绍拼凑图形法计算积的近似值;2.老师示范一次拼凑图形的过程,并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练习;3.学生以这种方法计算出一系列带小数的乘积并在黑板上报告结果;4.老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

4. 活动3:教授列式分段积(20分钟)1.老师以列式分段积为例,通过PPT课件介绍列式分段积法计算积的近似值;2.老师示范一次列式分段积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练习;3.学生以这种方法计算出一系列带小数的乘积并在黑板上报告结果;4.老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

5. 活动4:运用所学知识实际解决问题(20分钟)老师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带领学生讨论如何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活动5:总结本课学习内容(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成果。

1.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入新知识,充分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2.活动1中, 学生的表现比较出色,且思维活跃;3.活动2和活动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需要采取些新的教学方法;4.活动4中,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更好的收效;5.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下次教学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积的近似值
7. 2 × 0. 0 9 0. 6 4 8
四舍
0.86×3.2≈ 2.8 0. 8 6
× 3. 2 172
258 2. 7 5 2
五入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28×0.7≈ 0.20
0. 2 8 × 0. 7 0. 1 9 6
五入
5.89×3.6≈ 21.20 5. 8 9
× 3. 6 3534 1767 2 1. 2 0 4
3.18×1.6= 5.088 ( 万元) 3. 1 8
× 1. 6
千分位上是8,保留两 位小数应该怎么办?
1908 318
四舍五入
5.088≈5.09
5. 0 8 8
3.18×1.6≈ 5.09 ( 万元 )
答:去年大约收入5.09万元。
1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7.2×0.09≈ 0.6
四舍
2 学校举行100米赛跑,小明用时15.48秒,小刚用的时间是小 明的1.09倍,小刚用时多少秒?(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5.48×1.09≈16.87 (秒) 15 . 4 8
× 1 .09 1 3 9 32 154 8 1 6 .8 7 3 2
答:小刚用时16.87秒。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1.先算出积。 2.看要保留的位数的后一位。 3.判断是“四舍”还是“五入”。 注意:近似数是小数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苏教版
积的近似值
第 8 课时
苏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1.能根据要求正确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2.初步了解求积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积的 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3、出示第14页练习三的第4题。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积,然后让学生把算的积保留两位小数。
(三)、课堂小结 师:对于积的近似值,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体验? 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根据要求一般用“四舍
五入”法保留小数的位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或 题目的要求取积的近似值。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求出下面各题的近似值。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2×0.09≈
0.86×3.2≈
0.28×0.7≈
5.89×3.6≈
说一说,你是怎样来求积的近似值的?
引导学生说出用“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值。
2.引入新课。 出示问题:小明的妈妈今天去菜市场买了1.5千克鱼,鱼每千克4.75元。 你知道小明的妈妈要付多少钱吗?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解答并讨论出结果,最后汇报交流。 因为4.75×1.5=7.125(元),所以当学生汇报可能有:7元,7.1元, 7.13元等。这时老师可以适时问:为什么不能按计算的结果来付钱呢? 学生汇报:因为钱的最小单位是“分”,也就是小数点后第二位。所以 最多只能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选择不同解法的同学汇报 。 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有:
①3.45×8.5=29.325(元),所以李奶奶该缴29.325元的水费。 ②3.45×8.5=29.325(元),29.325元≈29.33元,所以李奶奶该缴
(2)出示这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付钱 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再汇报。
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

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7-积的近似值-课件

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7-积的近似值-课件
3.65 ×4.5=16.425 (元)
复习导入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 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这时 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积 的近似值。
复习导入
• 求近似数常用“四舍五入法”。 • 保留整数要看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否满5, • 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第二位是否满5, • 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第三位是否满5, • ……… • 精确到个位,也就是保留整数; • 精确到十分位,也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 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 • ………
情境导入
(倍数关系应题) 王大伯家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 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大约收入多少万元?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个量:一倍数 几倍数 倍数
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3.18×1.6
探究新知
3.18×1.6 ≈ 5.09 (万元)
3.1 8 × 1.6
1908 3 18 5.0 8 8
• 1.32 × 6.8 =8.976 ≈9.0
• 2.9 ×3.14 =9.106 ≈9.1
典题精讲
4.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 0.73 × 2.02 =1.4746 ≈1.47
• 8.4 × 0.69=5.796 ≈5.80
• 5.9 ×0.76=4.484 ≈4.48
易错提醒
学以致用
2.小华到粮店买了5.47千克的面粉,每千 克2.5元,小华需要付出多少元?
5.47×2.5=13.675(元) 13.675元≈13.68元
答:小华需要付出13.68元。
学以致用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 底边长3.2分 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先估计,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积的近似值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积的近似值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9篇积的近似值 1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例9,“练一练”,第67~68页练习十二第8~1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在小数计算中的应用,积累求近似值的经验,培养计算技能,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获得方法的心理满足,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

(小黑板出示)2.51x0.7 2.51x5 2.51x5.7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二、新授。

1、教学例9。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

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4)练一练。

(5)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2、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0.25×0.73 40.32×403完成后,学生交流。

指一人板书。

3、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0.25×0.73×40.32×403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十二8~12题学生小组完成,集体讲评四、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3.18×1.6≈ ( )积的近似值 2教学目标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的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口算0.21×0.4 3×0.6 2.5×4 0.17-0.080.2×0.3 1.2×0.05 0.43×20 0.5÷10(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二、导入新课教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采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图片:发票,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学生试做)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三、指导探索(一)出示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4.计算下面各题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五、巩固练习(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四)思考题: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2.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六、课后作业(一)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七、板书设计————“四舍五入法”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教学设计点评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积的近似值》(课件21张)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积的近似值》(课件21张)

(2)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15×0.5≈ 1.6 3. 1 5
0. 5
1. 5 7 5
6.106×5.14≈ 31.4 6. 1 0 6
5. 1 4
3 1. 3 8 4 8 4
归纳总结:
求积的近似值:先根据小数乘法算出准确值, 再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在求积 的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否则精确度就 变了。
(2)每天需要电费多少元?(根据 生活经验确定保 留几位小数) 21.6×0.52 ≈ 11.23(元) 答:每天大约需要电费11.23 元。
小试牛刀(选题源《典中点》)
1.填一填。 (1) 求积的近似值时,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省略( 十分 )位
后面的尾数,要把( 百分 )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 (2) 要将0.35×0.7的积保留一位小数,就要先算出 ( 0.35 )×( 0.7 )的积是( 0.245 ),再将积中( )位百上分的数“四舍五入”,最后它的积 约等于( 0.2 )。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时 积的近似值
1 课堂探究点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你知道四舍五入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探究点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猕猴桃的含量。
(1)0.6千克称猴桃至少含糖多少千克?
0.08 ×0.6= 0.048≈0. 05 (千克)

0.5338 1.692 26.852
保留整数
1 2 27
保留一 位小数
0.5 1.7 26.9
保留两 位小数
0.53 1.69 26.85
4.列竖式计算。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积的近似值》。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积的近似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为学习积的近似值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还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6 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钱数时,通常只需要保留到“分”,从而引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材这样的编排,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但是,对于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际情境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求法。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四舍五入法”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
值。
保留 精确到 保留两 精确到
整数 十分位 位小数 千分位
0.8054 1 0.8 0.81 0.805
1.9736 2 2.0 1.97 1.974
口答:
2.48保留一位小数是( 2.5 )
2.53精确到十分位是( 2.5 )
那么,像这样保留一位小数后结果是
答:它的面积约是5.9平方分米。
你知道雷电吗?
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每秒0.332千米。小云在看到远处打闪以后, 经过4.5秒才听到雷声。如果从打闪起到看 见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那么,打闪的地
方离小云大约有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一 位小数)
0.332×4.5=1.494(千米)≈1.5(千米)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近似值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积的近似值, 同学们要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 似值,并且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口算下列各题:
0.7×0.8= 0.56 1.5×2= 3
3.2×30= 96 0.7×0.11=0.077
2.3×4= 9.2 6×0.15= 0.9 0.25×0.4= 0.1 0.65×0.01= 0.0065
环境污染、乱砍滥伐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拯救地球村”捐献废报纸活动中, 五年级共捐献旧报纸98.6千克,旧报纸的 回收价是每千克0.84元,五年级为地球村 捐了多少元钱?
0.84×98.6=82.824(元)
≈82.82(元)
答:他们为地球村捐了82.82元。
怎样求积的近似值?
总结:
1.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积的小 数位数。
2.5的两位小数还有哪些呢? 其中最小的是 (2.45 ),最大的是( 2.54)。
例:李云欣、吴思宇帮妈妈去买布,
花布每米8.7元,白布每米3.6元。李云欣 买了1.85米花布,吴思宇买了2.64米白布, 她们各应付多少元?
8.7×1.85=16.095(元)≈16.10(元) 3.6×2.64=9.504(元)≈9.50(元)
这两笔钱该怎么付呢?
求下列各题中积的近似值。 0.28×0.7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8×0.26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底边长 3.2分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平方分米? (先估计一下,再计算,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84 3.2
3.2×1.84=5.888(平方分米) ≈5.9(平方分米)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