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锡doc 北京大学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材中拉瓦锡实验的进阶探析

初中化学教材中拉瓦锡实验的进阶探析

教材研究教学参考;] ,,.V,, ■- (—ZHONC;\t E HIJAXUE JIAOXLiE C ANK AO J_中化雜材中拉瓦麵验的进阶_张文华〃(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广东湛江524000)文章编号:1002-2201(2020)11>0051>0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化学发展史上做出了许多杰 出的贡献,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1],就初中化学来说, 他最突出的贡献为探究空气组成实验,简称“拉瓦锡实 验”,又叫“钟罩实验”,因为实验经历了 12天,所以也被 人们称为“十二天实验”[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 二单元课题1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作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指出,“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 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 1/5,得出空气由 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 论”[3]。

从装置图和教材的实验描述可知,该实验反应 原理比较简单,就是在火炉持续加热的条件下,曲颈甑 中的液态汞不断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导致玻璃钟罩 内压强减小,进而使钟罩内汞液面上升,然后测出上升 的汞液体积,则可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针对拉 瓦锡实验的结论,伍强[4]认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这一描述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建议将“1/5”改为 “1/6”。

那么,哪种结论描述较适宜,拉瓦锡通过实验得 到的具体结论是什么?另外,实验初始空气体积是怎样 测定的,有没有将曲颈甑和钟罩内的空气都考虑在内等 等,截至目前,教材曲颂-描述得不是很清楚。

为了探析拉瓦 j锡实验的类似问1题,本教学知识点依旧有很多疑惑需 ^要解决,教材内容图1也亟须补充完善。

一、进阶探析的关键点经过教学实践,对教材描述的内容提出质疑并产生 疑惑:(1)该实验通过玻璃钟罩内液面的变化来判断密闭容器内空气体积的变化,那实验中的初始密闭容器到 底指的是玻璃钟罩、曲颈甑还是指曲颈甑和玻璃钟罩一 体化装置;通过测定钟罩内汞液面上升的体积,得到“氧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这一结论是否适宜;(2)该装置 中,接近沸点的液态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2Hg+ 02加热^2HgO),氧化汞固体又在加热情况下能分解成汞和 力口梦i氧气(2Hg0=^=2Hg+ 02丨),那么火炉加热时这两个反 应是否同时进行;(3)汞槽里的汞是有毒的,能否将汞槽 换成水槽代替实验,是否拉瓦锡实验用的就是水槽,因为操作简便又安全。

现代化学创始人拉瓦锡简介

现代化学创始人拉瓦锡简介

现代化学创始人拉瓦锡简介拉瓦锡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拉瓦锡吧。

拉瓦锡人物简介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 --- 1794年5月8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元素”的定义,并发表了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同时还创立了氧化说。

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1778年任皇家科学院教授。

不幸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而死。

人物生平安托万·拉瓦锡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律师家庭,并在5岁时因母亲过世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

他在1754年到1761年间于马萨林学院学习。

家人想要他成为一名律师,但是他本人却对自然科学更感兴趣。

1761年他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获得律师资格。

课余时间他继续学习自然科学,从鲁埃尔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化学教育和对燃素说的怀疑。

1764年至1767年他作为地理学家盖塔的助手,进行采集法国矿产、绘制第一份法国地图的工作。

在考察矿产过程中,他研究了生石膏与熟石膏之间的转变,同年参加法国科学院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征文活动获奖。

1767年他和盖塔共同组织了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矿产考察1768年,年仅25岁的拉瓦锡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770年一派学者坚持波义耳已经否定的四元素说,认为水长时间加热会生成土类物质。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拉瓦锡将蒸馏水密封加热了101天,发现的确有微量固体出现。

他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发现容器质量的减少正等于产生固体物的质量,而水质量没有变化,从而驳斥了这一观点。

科学家-拉瓦锡

科学家-拉瓦锡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
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和总结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1.4、化学概要的出版
《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在这篇 论文中,拉瓦锡除了正确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 外,在历史上还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名称 的确立建立在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基础之上。而 在此之前,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称谓。在书中,拉瓦锡将 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有条有理。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假如说伽罗瓦死得愚蠢,哥白尼死得胆怯,那么拉 瓦锡死得甚至都有些卑微了。真是无巧不成书,拉 瓦锡也死在同一个月的第8天。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安东·罗朗·拉瓦锡 --一场风暴、另一场风暴
法国化学家安东·罗朗·拉瓦锡是化学发展史上最重要 的人物之一:把近代化学从“炼金术”中分离出来;推翻 “燃素说”,创建氧化学说;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等等。这 些成就使拉瓦锡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也曾为 此自豪:“我的理论已经像革命风暴,扫向世界的知识阶 层。”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1.2、提出新的燃烧理论
--从燃素说到氧化说
斯塔尔:燃素说的基本思路
木柴燃烧后的灰烬比原来轻很多 木柴燃烧后的灰烬不再容易燃烧
燃烧过程中有些东西离开了可燃烧物 逃离的东西是某种易燃的物质
逃离的东西被命名燃素 金属矿石—通过燃烧--金属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有机物和金属在燃烧后截然不同的反应 但是很可惜当时还没有严格的定量概念!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拉瓦锡焚书: 一个时代远去了:从燃素说到氧化说
《科学发现与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
1.3、对空气成分的研究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卷1999 第8期科技史话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周雁翎对于法国人来说,178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也正是在这一年,法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同胞拉瓦锡(A L Lavoisier,1743~1794)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化学基础论#,完成了近代化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

建立氧化燃烧理论燃烧现象是自古以来人们看到的最普通的剧烈化学变化。

那么,燃烧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自然哲学家、炼金术士和化学家们。

早在16世纪,人们就知道,加热锡或铅等金属会产生金属灰(即金属氧化物),并且重量增加。

这一现象被称为金属灰化或煅烧。

17世纪中期,英国化学家波义耳(Boyle,1627~1691)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重复了这种金属的灰化实验。

他由此提出的∃火粒子论%认为,金属灰的重量增加,是∃火粒子穿过玻璃器壁与金属结合%的结果。

因此,火是由具有重量的∃火粒子%形成的。

17世纪末期,德国医生施塔尔(G E St ahl, 1660~1734)提出了一种燃烧理论!!!燃素论。

这种理论认为,可燃物体富含燃素,燃烧过程就是推动燃素的过程。

金属的灰化过程与木材或煤的燃烧过程一样,它们都释放出燃素。

物质燃烧后,燃素就被释放到空气中。

因此,空气不但是燃素的携带者,而且可将燃素传递给其它物质。

例如用煤煅烧金属矿石,煤中的燃素就可通过空气传递给金属矿石。

用这种方法就可使矿石转变成金属。

燃素论的提出,在当时确实解决了许多与燃烧现象有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然而,它所遇到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的困难在于,它不能解释燃烧或金属灰化过程中重量的变化。

如煤燃烧时失去大部分重量,而金属灰化时却重量增加。

那么,在失去燃素后,物质的重量究竟是减少还是增加呢?燃素论给出的答案是自相矛盾的。

显然,解决这一困难的突破口在于,必须用定量方法对空气的有效成分和金属的灰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推翻燃素说的学者──拉瓦锡

推翻燃素说的学者──拉瓦锡

推翻燃素说的学者──拉瓦锡从17世纪末至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之前大约一百年间,欧洲流传着的燃素学说占统治地位。

燃素说是普鲁士医生施塔尔提出的。

照他的理论,可以用下面两个简单的式子来说明燃烧反应:燃素学说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可是风行了一百多年。

许多著名的化学家,如舍勒、普利斯斯特里、卡文迪许都拥护燃素学说。

推翻燃素学说的科学家是拉瓦锡,关于拉瓦锡的传记很多,在自然科学史里,前后介绍他的生平的书籍和论文有好几十种之多。

拉瓦锡的全名是安都昂·罗朗·拉瓦锡,他于1743年8月26日生在巴黎,他一生的工作除了到外地参观视察以外,主要成就大都是在巴黎完成的。

1794年5月8日他因当过征税官而被送上断头台,年仅51岁。

因此没有发挥他科学上更多的专长,这是相当可惜的。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所以从小就培养他学法律。

他在1763年20岁的时候,得到了法律学士的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

当时他家里很富有,他不急于去当律师,他的兴趣转向了自然科学。

他最早感兴趣的是植物学,由于要采集植物标本,所以要经常上山。

他在这期间,对于气象学发生了兴趣,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气压计,这使他一生详细记录气象变化而没有停止。

他的父亲和亲友感觉到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没有再勉强他做律师工作。

他从21岁起就专门跟着一位地质学家葛太德从事地质学研究,得到了法国政府资助,使他们能从事全国地质图的绘制工作。

由于他的地质老师的建议,他去学化学,当时在巴黎教化学的老师是一位很有名的教授,他的名字是鲁伊勒,教课是很有名的。

在巴黎讲课时室内外挤满了听众,不仅有学化学的学生和药剂师,并且有许多社会名流,例如狄特罗和卢梭等人都来听他的报告,在他的报告里主要讲了当时的矿物学和矿物的化学作用。

拉瓦锡很用心地听了他的报告,增加了许多化学知识。

尽管拉瓦锡的大量工作是关于化学的贡献,可是他一生没有放弃对于矿物的研究。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doc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doc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天下绝无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

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

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律师从业证书。

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

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

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伊勒教授学习化学。

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了法国科学院金质奖。

1772年,由于他对天然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他所进行的长达百天之久的"烧干了水不会变土"的实验,是人所共知的。

通过这一实验,他推翻了物质不能互变的学说,并进一步证明了物质不灭的正确性。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2:对"燃素"学说持怀疑态度的拉瓦锡,实在难以接受"燃素"是物质燃烧原因的观点。

1772年2月,他读到了达尔塞的一篇研究报告,其中谈到"在高温下烧得炽热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实验结果使他深受启发。

双重革命中的拉瓦锡

双重革命中的拉瓦锡

双重革命中的拉瓦锡外国语学院丁佳明关键词:拉瓦锡,化学革命,法国大革命,燃素说正文:一、拉瓦锡生平概略以及研究源起拉瓦锡(Antoine-Laurent Lavoisier,译名安东尼-劳伦•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是杰出的法国化学家和18世纪化学革命的领军人物。

他创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氧化理论,并且联合制定了现代化学物质命名系统1。

据伯纳德•科恩(I.Bernard Cohn)考证,拉瓦锡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为了衡量卡尔•马克思(Karl Marx)的伟大而借以与之比较的仅有的两位伟人之一2,与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比肩。

化学史学界最重要的奖项德克斯特奖(The Dexter Award)自1956年颁发至今已经有5人因研究拉瓦锡有关领域而获奖,而德克斯特奖的颁发史,大体上反映了化学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在近几十年发展的主流3。

由此可见有关拉瓦锡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持续性。

本文将对在18世纪末法国错综复杂的局势中的拉瓦锡进行探讨,并且期望能够对此进行梳理。

二、对于“双重革命”的阐述“双重革命”分别是指当时的化学革命以及法国大革命,化学革命则是当时科学界取得的最显著成果,而法国大革命是当时最主要的政治历史背景。

在这两重革命中,拉瓦锡都几乎被推至了风口浪尖。

1、化学革命化学革命不仅作为在本身领域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18世纪化学基础理论方面最重大的突破。

拉瓦锡完成了这场被科学家称为“延迟了的”化学革命。

革命的起因是对燃烧和气体的研究。

4燃素(phlogiston)说由斯塔尔(Georg Ernst Stahl,1660-1734)解说之后才开始流传开来,其最初的构想来源于德国化学家贝歇尔(Johann Joachim Becher,1635-1682)在其1669年出版的最为重要的著作《地下物理学》(Physica Subterranea)中提出的三种土元素:玻璃状土、油状土、流状土,但实际上,这与先前帕拉塞尔苏斯的盐、硫、汞三元素理论能一一对应。

拉瓦锡的实验

拉瓦锡的实验

拉瓦锡实验拉瓦锡的著名实验之一拉瓦锡把少量的(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达十二天之久,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

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既不能供给人类及动物呼吸来维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这种气体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氮气。

拉瓦锡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现已证明是氧化汞)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经过强热后,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的那部分体积。

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约五分之四体积的气体里去,结果得到的气体同空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完全一样。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所组成的这一结论。

拉瓦锡的著名实验之二一七四三年,拉瓦锡出生在一个之家。

二十岁的时候,拉瓦锡从大学法律系毕业。

可是,他酷爱化学,二十五岁时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就在他成为院士的时候,他读到的一篇论文,说金刚石在空气中加热,会燃烧起来,变成一股气体,消踪匿迹(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

它会燃烧,变成二氧化碳)。

这篇论文使拉瓦锡深感兴趣。

拉瓦锡重做实验。

不过,他采用不同的方法:他在金刚石上面涂了一层厚厚的石墨稠膏,加热到发红。

几小时以后,冷却,剥掉外面的稠膏,金刚石好端端的,没有烧掉!“燃烧,跟空气大有关系。

”拉瓦锡猜测道。

他认为,用石墨稠膏涂在金刚石上,使金刚石隔绝了空气,所以金刚石没有烧掉。

也就是说,空气在燃烧现象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一七七二年十一月,法国科学院收到拉瓦锡密封的论文。

院士们拆开信封,获知拉瓦锡对于燃烧现象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磷,在空气中会燃烧,冒出白色的浓烟,这是早就知道的化学现象。

拉瓦锡别出心裁地想办法把这些浓烟全部收集起来。

他指出,浓烟是一种极细的白色粉末,它的总重量比原来的磷要重!也就是说,在磷燃饶的时候,可能与空气化合了。

两年之后──一七七四年十月,普利斯特里来到,拜访了拉瓦锡。

第04章拉瓦锡

第04章拉瓦锡

第04章、拉瓦锡安图尼·罗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lavoisier(1743~1794)第1节、拉瓦锡的生平在波义耳以后的一百年,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这就是拉瓦锡。

他虽然具有与波义耳同样不容侵犯的高雅性格,但又有明朗秀丽的容貌和温柔可亲的目光。

他们两个人,虽然在化学史上相距百年,然而却生平相似,所处的时势相似,事迹也相似。

如果人们把波义耳描绘为左手紧握气筒之柄,右手高举木锤去敲击那报晓化学世界黎明之钟的话,那么,对于拉瓦锡的描绘就可以是左手轻拿盛着水银的曲颈甑,而右手长伸,指向天平。

1743年,这是哥白尼逝世后的200周年,也是伽里略逝世和牛顿诞生的第101年,还是舍勒诞生后的第二年。

就在这一年夏季的8月26日,一个聪明的孩子在巴黎诞生了。

他的名字叫安图尼·罗朗·拉瓦锡。

他的父亲是一位法律家,只有他这一个男孩,且家境富裕。

这就使拉瓦锡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健康和幸福之中得到了成长。

他的父亲虽然是一位法律家,然而却一直对自然科学抱有浓厚兴趣,注意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爱好和能力,并为他聘请了博物、物理、化学,特别是数学等方面的优秀教师,对他进行了完善的教育。

他曾有一段时间想继承父业,学习法律,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把学习自然科学做为终生目的。

又由于受到老师的熏陶和教诲,而决心专攻化学。

1765年,他发表了关于石膏硬化作用的第一篇论文。

第二年,又发表了关于街道照明方法方面的第二篇论文。

不久,这位年轻学者的博学和智慧就得到了人们的承认。

1768年,在他仅仅25岁的时候,就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院士。

这正是他将成为一代大化学家所迈出的堂堂一步。

第二步将迈向哪里?不幸的是,他走上了最终葬送自己的天才和无限前程的悲惨的死亡之路。

他加入了一个税收承包组织。

这个组织是政府税收的代理机构,具有征收各种赋税的权力。

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受民众欢迎的组织,再加上其中还有很多人都是图谋私利和贪得无厌的腐化分子。

[课外阅读]《化学基础论》:幸运的化学 悲催的拉瓦锡

[课外阅读]《化学基础论》:幸运的化学 悲催的拉瓦锡

[课外阅读]《化学基础论》:幸运的化学悲催的拉瓦锡《化学基础论》,[法]拉瓦锡著,任定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1773年的一天,30岁的安托万-洛朗·拉瓦锡,在他的实验记录本上,自信满满地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注定要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他确实做到了。

然而,这位化学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却没能预见到,20年后,他竟然会成为一场政治革命的牺牲品。

1794年,巴黎依然飘摇在法国大革命的惊涛骇浪之中。

5月7日,执政的激进党开庭审判他们眼中的旧政权代表——包括拉瓦锡在内的28位包税商。

此前,由一些科学界人士提出的赦免拉瓦锡的请求,遭到了法官的断然拒绝。

据说,那位法官还豪气冲天地宣称:“共和国不需要学者!”第二天,拉瓦锡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推上了断头台。

隔日,曾跟他有过交往的法籍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闻讯,不禁悲叹:“砍下他的头颅只需要一眨眼工夫,但生出他那样的大脑一百年也不够。

”不错,这是一颗不平凡的大脑。

正是它的精细运作,引发了化学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革命,其影响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拉瓦锡之于化学,犹如牛顿之于物理学。

在拉瓦锡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化学远远落后于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

尽管那个时代化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独立的化学现象,但并没有一个适当的理论框架来综合这些相互隔离的零碎的信息。

当时人们普遍相信,物质可以燃烧的原因在于它含有燃素。

物质(比如木头)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燃素,所以将变得更轻。

可是,拉瓦锡却在实验中发现,某些固体物质(比如磷和硫)在燃烧之后重量反倒增加了。

一个合理的猜测是:也许物质燃烧不是因为释放了燃素,而是因为吸收了某种气体。

1777年,拉瓦锡将实验结果报告给了法国科学院,证明根本没有燃素的存在。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和“生命气体”(后来他将这种气体命名为“氧气”)的结合。

由于燃烧减少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留下的不可呼吸的气体(主要)就是氮气。

拉瓦锡还断定,氧气在呼吸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

拉瓦锡实验原理

拉瓦锡实验原理

拉瓦锡实验原理拉瓦锡实验原理1. 引言•介绍拉瓦锡(Lavoisier)和他在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提出拉瓦锡实验原理的背景和意义2. 实验概述•概括地描述拉瓦锡实验的目标和步骤•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影响3. 物质守恒定律•解释物质守恒定律的基本观点•指出拉瓦锡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定律•提及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和化学变化的理解4. 氧气的发现和性质•回顾拉瓦锡对氧气的发现过程•解释拉瓦锡对氧气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观察结果•强调拉瓦锡实验是氧气和燃烧的重要启示5. 燃烧过程和氧气的角色•讲述拉瓦锡对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深入解释拉瓦锡对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认识•说明拉瓦锡对氧气和空气中其他成分的观点和实验证据6. 拉瓦锡实验原理•详细阐述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和设计•描述拉瓦锡如何运用定量实验方法,验证燃烧过程中氧气的消耗和水的生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拉瓦锡实验原理•引用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和化学变化的贡献7. 实验结果和重要意义•概述拉瓦锡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数据•强调拉瓦锡实验对现代化学的重要意义•提及拉瓦锡对氧气的发现和燃烧过程的理解对科学的影响8. 结论•简明扼要地总结拉瓦锡实验原理和其对化学的贡献•强调拉瓦锡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以上是本篇文章的大纲,可以根据需要详细展开每个部分的内容,以达到由浅入深的解释拉瓦锡实验原理的目的。

注意文章要尽量清晰明了,条理分明,以便读者能够较好地理解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和意义。

1. 引言拉瓦锡(Lavoisier)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的一位杰出化学家,他对现代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他的实验原理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拉瓦锡实验原理是通过定量的实验方法来验证燃烧过程中氧气的消耗和水的生成,进而驳斥了当时普遍流行的燃烧质量减少的观点。

2. 实验概述拉瓦锡实验的目标是通过详细的实验观察和定量分析,验证燃烧过程中氧气的消耗和水的生成。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拉瓦锡设计了一个精确的实验装置和严谨的实验步骤。

拉瓦锡定量方法的确立过程及特点

拉瓦锡定量方法的确立过程及特点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弓f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戳、旅霭日期:加r,年6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硝缨装订在提交学校图书馆的印剧本)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因某种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发布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学校口~年/口两年/口三年以后,在校园网上全文发布。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享作者签名蒋淡豸导师签名:
日期:w,,年莎月f_日。

现代化学的创始者: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现代化学的创始者: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现代化学的创始者:安托万·洛朗·拉瓦锡现代化学的创始者:安托万·洛朗·拉瓦锡安托万·洛朗·拉瓦锡(voisier,1743.8.26至1794.5.8)是法国著名化学家,也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又是“燃烧的氧学说”的提出者。

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新体系。

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拉瓦锡之于化学,犹如牛顿之于物理学。

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生于巴黎,于176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并取得律师开业证书。

后转向研究自然科学,他最早的化学论文是对石膏的研究,发表在1768年《巴黎科学院院报》上。

他指出,石膏是硫酸和石灰形成的化合物,加热时会放出水蒸气。

1765年他当选为巴黎科学院候补院士。

1768年他研究成功浮沉计,可用来分析矿泉水。

1775年任皇家火药局局长,火药局里有一座相当好的实验室,拉瓦锡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完成的。

1778年任皇家科学院教授。

因其包税官的身份,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794年5月8日,在巴黎被处死。

拉瓦锡在学校是一个天才男孩,20岁时因出色地撰写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设计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嘉奖。

几年之后,即1768年,他被评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它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

拉瓦锡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

在这篇论文中,拉瓦锡除了正确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基础之上,历史上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

而在此之前,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称谓。

在书中,拉瓦锡将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有条有理。

化学家拉瓦锡简介

化学家拉瓦锡简介

化学家拉瓦锡简介化学家拉瓦锡简介2017-03-02 03:18:24 来源:作者:[导读]拉瓦锡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拉瓦锡简介却向世人呈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一生。

拉瓦锡是法国的一个税务官,但他也是著名的化学家,并且是近代化学的主要化学家拉瓦锡简介拉瓦锡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拉瓦锡简介却向世人呈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一生。

拉瓦锡是法国的一个税务官,但他也是著名的化学家,并且是近代化学的主要奠基人。

拉瓦锡雕像1743年8月26日在法国巴黎一个律师家庭出生了一位男孩,他就是后来在化学界声名显赫的拉瓦锡,家人想让拉瓦锡从事律师职业,拉瓦锡也于1761年在巴黎的法学院进行了学习,并且获得了律师资格,可是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化学上,其在化学上的成就让其可以留名科学史册,他在25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拉瓦锡对于“燃烧”的研究,设计了一个非常出名的实验,叫做钟罩,确定了空气也是参与在燃烧的过程中的。

随着时间的推进,1787年以后拉瓦锡的社会工作越来越多,相对的进行研究的时间就少了,不过他对化学命名法的贡献还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方法时至今日仍在使用。

在1789年的时候,拉瓦锡发表了《化学基础》这本教科书,对于化学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1794年5月8日拉瓦锡被法国的革命者处死,只因为他的税务官的身份,当时的税务官收上来的税除了交给国王的,其他的自己可以支配,这就引发了处于底层的人们对于这个职业的人的仇恨。

这个身份为他带来了经济上的保障,可以让其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可是也是这个身份,让拉瓦医生找到了杀害他的理由。

化学家拉瓦锡的老婆提起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可对于拉瓦锡的老婆,也是不少人好奇的对象。

这位美丽的女子名字叫做玛丽·波尔兹,她不仅是位温柔而且贤惠的妻子,还是拉瓦锡同事的女儿,拉瓦锡的这位同事,也即玛丽的父亲,也有着多重的身份,他同时还是金融家和议会律师,所以说,玛丽本人也算是比较标准的富家小姐了。

拉瓦锡

拉瓦锡

拉瓦锡篇一:拉瓦锡安托万-洛朗·拉瓦锡人物生平1773年10月,普里斯特里向拉瓦锡介绍了自己的实验:氧化汞加热时,可得到脱燃素气,这种气体使蜡烛燃烧得更明亮,还能帮助呼吸。

拉瓦锡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但拉瓦锡并不相信燃素说,所以他认为这种气体是一种元素,1777年正式把这种气体命名为oxygen,拉瓦锡通过金属煅烧实验,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了一篇报告,阐明了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要点为:①燃烧时放出光和热。

②只有在氧存在时,物质才会燃烧。

③空气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氧,因此重量增加,物质所增加的重量恰恰就是它所吸收氧的重量。

④一般的可燃物质(非金属)燃烧后通常变为酸,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金属煅烧后变为煅灰,它们是金属的氧化物。

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彻底地推翻了燃素说,使化学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

1787年之后拉瓦锡社会职务渐重,期间主要进行化学命名法改革。

他先与贝托莱等人合作,设计了一套简洁的化学命名法。

1787年他在(Méthode de nomenclature chimique)中正式提出这一命名系统,目的是使不同语言背景的化学家可以彼此交流,其中的很多原则加上后来柏济力阿斯的符号系统,形成了至今沿用的化学命名体系。

接下来,他总结了自己的大量的定量试验,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

基于氧化说和质量守恒定律,1789年拉瓦锡发表了(TraitéÉl émentaire de Chimie)这部集他的观点之大成的教科书,在这部书里拉瓦锡定义了元素的概念,并对当时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总结出三十三种元素(尽管一些实际上是化合物)和常见化合物。

拉瓦锡在这部书中成功的将很多实验结果通过他自己的氧化说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系统进行了圆满的解释。

这部书与波以耳的一样,被列入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拉瓦锡之死

拉瓦锡之死

周博言10300700042 拉瓦锡之死——对雅各宾专政的反思摘要:拉瓦锡是18世纪法国著名化学家,为近代化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却因为曾经担任过包税商人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

本文将分析拉瓦锡其人及其死因,并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专政进行反思。

关键词:拉瓦锡;化学;包税商人;法国大革命;雅各宾专政正文: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法国伟大的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1761年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1763年获得律师资格。

但他本人对自然科学更感兴趣,在课余时间自学自然科学,其后组织参与了对法国矿产的考察,1768年,年仅25岁的拉瓦锡便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拉瓦锡对近代化学做出了里程碑性贡献。

1770年通过蒸馏水加热试验否定了“四元素说”。

1775年,拉瓦锡通过对对氧气的研究发现物质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正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从而彻底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学说,确定了燃烧的真正原理。

他还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和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虽然俄国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早就提出这一理论,但当时缺乏丰富的实验证据,且俄国处于欧洲科学研究中心之外,所以并未为广泛认可)。

基于氧化说和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在1789年发表了《化学概要》这本集他观点之大成的教科书。

在这本书中,他定义了元素的概念,对当时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并且对氧化学说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圆满的解释。

这本书也被列为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然而,就在这一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而革命出人意料的走向最终竟然直接导致这位伟大化学家被处死。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革命的爆发。

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1792年,面对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军队,巴黎人民在8月10日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制政府。

随着君主立宪派的垮台,国家政权落到了吉伦特派的手里。

化学之父拉瓦锡

化学之父拉瓦锡

化学之父——拉瓦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他20岁的时候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里很富有;所以拉瓦锡不急于当律师,而是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对气象学也产生了兴趣;后来,拉瓦锡在他的老师,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师从巴黎有名的鲁伊勒教授学习化学;拉瓦锡的第一篇化学论文是关于石膏成分的研究;他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从此,他的老师鲁伊勒就开始使用“结晶水”这个名词了;这次成功使拉瓦锡开始经常使用天平,并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成为他的信念,成为他进行定量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例如他曾经应用这一思想,把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葡萄糖==碳酸CO+酒精2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表明了他守恒的思想;拉瓦锡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又具体地写到:“我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分别通过实验,逐个算出它们的值;这样以来,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到获得成功;”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一定质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了燃烧产物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他于是又做了更细致的实验:将白磷放在水银面上,扣上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加热水银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之后水银面上升;拉瓦锡描述道:“这表明部分空气被消耗,剩下的空气不能使白磷燃烧,并可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粉末P2O5,应该是2.3盎司;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接近相同;”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而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他将称量后的金属分别放入大小不等的曲颈瓶中,密封后再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然后充分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打开瓶口,有空气进入,这一次质量增加了,显然增加量是进入的空气的质量设为A;他再次打开瓶口取出金属锻灰在容积小的瓶中还有剩余的金属称量,发现增加的质量正和进入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相同即也为A;这表明锻灰是金属与空气的化合物;拉瓦锡进一步想,如果设法从金属锻灰中直接分离出空气来,就更能说明问题;他曾经试图分解铁锻灰即铁锈,但实验没有成功;到了这年的10月,普里斯特里访问巴黎;在欢迎宴会上他谈到“从红色沉淀HgO和铅丹Pb3O4可得到‘脱燃素气’”;对于正在无奈中的拉瓦锡来说,这条信息是很直接的启发;11月,拉瓦锡加热红色的汞灰制得了氧气;在舍勒的启发下,拉瓦锡甚至制造了火车头大小的加热装置,其中心是聚光镜;平台下面是六个大轮子,以便跟着太阳随时转动;1775年,拉瓦锡的实验中心已从分解金属锻灰转移到了对氧气的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其实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即氧化;这就是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的氧化理论;与此同时,拉瓦锡还用动物实验,研究了呼吸作用,认为“是氧气在动物体内与碳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热来;这和在实验室中燃烧有机物的情况完全一样;”这就解答了体温的来源问题;空气中既然含有1/4的氧气数据来自原文,就应该含有其余的气体,拉瓦锡将它称为“碳气”;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后,拉瓦锡总结道:“大气中不是全部空气都是可以呼吸的;金属焙烧时,与金属化合的那部分空气是合乎卫生的,最适宜呼吸的;剩下的部分是一种‘碳气’,不能维持动物的呼吸,也不能助燃;”他把燃烧与呼吸统一了起来,也结束了空气是一种纯净物质的错误见解;1777年,拉瓦锡明确地讥讽和批判了燃素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这年的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了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了神秘和臆测的面纱,代之以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化学进入了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所以我们说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但由于他们思维不够广阔,更多地只是关心具体物质的性质,没有能冲破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擦肩而过是很遗憾的;拉瓦锡对化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辨证地阐述了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简单物质,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矿物界,可以看作是物质元素:光、热、氧、氮、氢;简单的非金属物质,其氧化物为酸: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简单的金属物质,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简单物质,能成盐的土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拉瓦锡对燃素说和其它陈腐观点的讥讽和批判是无情和激烈的;这使他在创建科学勋绩的同时得罪了一大批同时代和老一辈的科学家;在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位人物中,在许多有关历史、科学史、化学史的书籍中,作者都对拉瓦锡总是突出自己的人格特点进行低调的描述和评价,指责他在化学概要里没有提起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对他的启示和帮助;但我们得看到,拉瓦锡确实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虽然不是他最先发现氧气的制法,但他通过制取氧气分析了空气的组成,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氧气因此不同于其它气体,被赋予非凡的科学意义;拉瓦锡十分勤奋,每天六点起床,从六点到八点进行实验研究,八点到下午七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七点到晚上十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专门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拉瓦锡28岁结婚时,他的妻子只有14岁;他们一生没有孩子,但生活非常愉快;她帮助拉瓦锡实验,经常陪伴在他身边;在拉瓦锡的着作里,有很多插图都是他的妻子画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三年后拉瓦锡被解除了火药局长的职务;1793年11月,国民议会下令逮捕旧王朝的包税官;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极左派马拉曾与拉瓦锡有过激烈的科学争论,心存嫉恨,便诬陷拉瓦锡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对此,当时科学界的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着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这时,拉瓦锡正当壮年,是51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瓦锡
生命科学学院沈佳驹
拉瓦锡是18世纪法国颇负盛名的的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1743 年8 月26日, 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家境富裕的律师世家。

1794年5月8日死于法国大革命。

他在近代化学中推翻了燃素说,提出燃烧的氧化理论,确定了空气和水的组成,建立近代化学元素概念、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开创有机物分析,制定化学物质命名体系等等。

拉瓦锡的名字和他的《燃烧通论》、《化学概要》等著作一起永远铭刻在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上。

但人们对拉瓦锡的兴趣并不仅仅因为他是科学的前驱,拉瓦锡在科研领域之外的生活和命运也是他不同于其他科学家而成为一代“传奇”的原因。

在科学史上,拉瓦锡无疑是杰出的开拓者。

但很多人都认为拉瓦锡是个具有争议的人物。

他原本出生在富裕的律师之家,是巴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获得律师开业执照,但因为毕业前的暑假的一次野外考察走上科学研究道路;他不单单在化学的理念上锐意革新,而且还作为议员涉足政界,他家庭的客人既包括了作家富兰克林和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拉普拉斯、霍尔等人,也有政府官员和承包税收人;他家境优越,却在年轻时期便承包贷款成为包税人,因为这条“罪状”后来被雅各宾派匆忙送上断头台;他虽然热衷于赚钱,却也时常为非利己的目的拿出巨款,多数情况下用来资助别人;他在学术上屡有建树,但对于其学术名声的激辩一直如余音绕梁般不绝于耳。

在中学甚至更以前的书本上,凡是化学书,都只谈到了拉瓦锡作为近代化学奠基人的贡献,而在欧洲近代史的章节则对其进行了赤裸裸的批判,认为拉瓦锡作为剥削阶级已经彻底站在了大革命的对立面。

不得不承认,拉瓦锡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我们有浓厚兴趣阅读其个人传记的原因。

人类对燃烧现象和本质的识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十七世纪末到1774年拉瓦锡提出燃烧氧化学说,几乎经历了一个世纪,那时燃素论在欧洲大陆上几乎占统治地位。

根据斯塔尔等人的燃素理论,燃素是一种物质,它本身不燃烧,不发光,不可见。

燃素因能迅速运动而传递给接受它的物质粒子。

而我们看到的火是大量这种粒子处于强烈运动状态的聚集体。

燃烧可以用以下两个式子来代表:
可燃物—燃素=灰烬
金属—燃素=煅灰
这个式子很难解释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的现象。

既然燃素具有物质性,燃烧后煅灰质量应该减少。

为此德国化学家格伦和法国化学家韦内尔解释说燃素具有负重力性。

随后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氢气后认为它就是燃素,普里斯特利发现氧气(这个结论被认为是光合作用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将它称为脱燃素空气。

拉瓦锡本人最初也是燃素说的信奉者。

但当他发现硫燃烧后质量不但不减少而且增加时,他保留了对燃素说的质疑权利。

拉瓦 锡于1777年9月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燃烧概论》,提出了燃烧氧化学说:物质只有在氧中才能燃烧,燃烧过程就是氧化过程。

动物的呼吸和燃烧的道理是一样的,体温也就是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

1786年,拉瓦锡进一步指出,燃素论中的燃素已经从最初的定义逐渐被修正为一个没有严格定义的模糊的要素。

“有时对这个要素有重量,有时没有重量;有时是自由的火,有时是火与土的结合;有时它能穿透容器的孔隙,有时却不能……它真是一个Proteus(希腊神话中的海神,能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


拉瓦锡接着指出,化学已经到了应该用严格的推论考验的时候,并且化学家应该把事实
和观察与系统和假说区分开来。

拉瓦锡虽然最初也是燃素说的信奉者,但是他在科学实验中精细的定量测定,以严谨的逻辑推论和创造批判的精神彻底推翻燃素说。

氧化学说的建立,使过去以燃素说形式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了过来,同时也克服了新发现的化学实验与传统的燃素说的观念之间的矛盾,使得持续了近百年的相当棍乱的化学思想得到了澄清与统一从而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人们称拉瓦锡氧化学说的建立是化学史上一场真正的革命。

拉瓦锡燃烧氧化论的提出,在18世纪化学界掀起化学革命。

但不久后另一场革命打破了拉瓦锡四十年顺风顺水的生活。

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承包税收商人就收到群众的谴责,他们被认为窃取了人民的财产。

大革命后拉瓦锡等包税者的家中遭到查抄,1793年11月24日革命政权发布命令逮捕所有承包税收商人。

拉瓦锡开始在卢浮宫躲藏了一段时间,试图与外界保持书信联系,但提出完成当下课题的一系列请求与寄出的书信一起石沉大海。

于是他于11月28日自首。

他被捕后不久,拉瓦锡被他当时所在单位之一的度量衡调查会开除。

这在学术界引起震动。

各学会纷纷向国会提出了赦免拉瓦锡和准予他复职的请求,但是激进党所控制的国会,对这些请求不仅无动于衷,反而加速拉瓦锡等人走向生命终结。

1794年5月7日开庭审判,结果是把28名包税组织的成员全部处以死刑,并预定在24小时内执行。

当天下午拉瓦锡等人被送上断头台。

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闻讯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


从小学到初中我对拉瓦锡,尤其是对他的人生结局印象深刻,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我们还无法把崇高的科学工作者和人民公敌二者同时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这之中有历史原因。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对内专制、对外无能的路易十六政府,从一定程度上具有进步意义。

但在之后的近一百年,法国国内由于不断的派系斗争一直处于无序的状态。

而我国从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对于世界近现代史的认知一直没有摆脱简单“二元”斗争的影响,即以罗伯斯比尔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引领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腐朽的王室,并成功阻止大资产阶级窃取革命果实,这是进步的。

而拉瓦锡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理应受到批判。

很令人费解的是国内历史教科书认为一百年的混乱恰恰是法国大革命彻底性和影响深远性的体现。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几乎在法国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托克维尔批评了它对自由的践踏。

雅各宾派的专政恰恰继承了旧制度最核心的内容,即中央集权。

对于罗伯斯比尔,也有人评价认为其是极端残忍的“恐怖的理论家”。

雅各宾派专制期间数以千计的人被送上断头台,拉瓦锡只是其中之一。

在审判拉瓦锡的过程中,有人对他的辩护喊出“共和国不需要科学”的口号,可见在雅各宾派执政时期法国国内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法国皇家科学院解散,大批科学家旅居国外或逃往外地,可以说对于皇家科学院的“革命”在执政者看来似乎有利于树立“新的”道德。

“叛国”和“剥削”可以说只是为迫害寻找的理由。

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是对科学发展的阻碍。

况且在当时的年代,科学家往往都是富商或得到了富商贵族的赞助。

拉瓦锡承包的税收也可以看作是让自己更专心科研的经济保障。

然而拉瓦锡确实不是冤死的,对于他的罪名,除了“反革命”以外都有一定事实根据。

客观地说,拉瓦锡在自己年轻时期“站错了队”,做出了对自己不利的选择,恰恰是这个在当时无法预料其结果的选择让他在晚年付出了很大代价。

他提前结束了自己生命,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每个人都可能因为一步之差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虽然拉瓦锡的人生并不完美,虽然对于拉瓦锡的学术怀疑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这些并不
影响拉瓦锡近代化学之父的地位。

200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名字,拉瓦锡在化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不可磨灭,他的科学思想和治学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参考书目
○1拉瓦锡,凌永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拉瓦锡的科学研究方法,曾敬民,化学通报,1988.9.
○3拉瓦锡可鉴,张锡金,道德与文明,1986.6.
○4拉瓦锡与化学革命——纪念化学革命200周年,化学通报,1989.6.
○5推翻燃素说的学者——拉瓦锡,袁翰青,化学教育,198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