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案(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案(3页)

神权下的自我——一个绽放人性光辉的时代一、课标与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于《神权下的自我》一课的学习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集中探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如何将人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偏重上流社会的思想启蒙,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倡导人回归人性,以人为中心,并积极享受现实生活,从而达到解放人的目的;而宗教改革则通过路德等人对教会的改革,将灵魂自救的主导权转移到了每位世俗人的手中,抬高了世俗平民的地位,从而实现将广大的平民从教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其范围要远超文艺复兴,所以这两场运动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和不同范围解放了人。

由于这两场运动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重要的历史概念也比较多,因此做了适当的“取舍”,只涉及文艺复兴,力求重点突出,让学生充分认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理解为何这个时候会出现、理解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与传统基督教思想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思考这种人文精神具有的时代价值和对今天产生的超越时空的永恒影响。

学情分析:对高一学生而言,本课相对较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经过一学期多的高中历史学习,部分同学已经初步养成用历史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分析问题,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是停留在浅层次记忆历史结论的阶段。

加之文艺复兴又是外国史,距离我们有几百年的时间,学生很难建立起通往历史现场的桥梁,感触鲜活的文艺复兴史。

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展示相应的历史材料、图片以及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进入历史现场,感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绽放,领悟人文主义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内涵及其承载的时代价值、诉求;理解文艺复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人文主义者、人文精神与教会、基督教思想复杂的关系;感悟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历史价值;理性思考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历史局限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案(无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案(无答案)

《神权下的自我》【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二)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学习指导】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古典文化的“再生”和人性的启蒙阅读第一、第二目,思考: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历史条件、发源地、表达形式、性质、旗帜、矛头)【合作探究】1、学习思考: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2、通过薄伽丘《十日谈》中的故事以及相关材料揭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故事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

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故事二:描写了一个以“圣洁”铸成的女修道院院长的可笑形象: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交院长处理。

院长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裤当作自己的头巾戴在头上,来到大厅,当着全员修女声色俱厉的审问该修女,要对她进行严惩。

不料这个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话就打掉了她的威风,使其当众出丑:“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3、通过材料说出复苏的人文精神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了怎样全方位的影响?材料: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宗教改革——与上帝直接对话阅读第三目,思考:1、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2、归纳宗教改革的时间地点及开始的标志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什么?4、宗教改革的实质5、宗教改革的影响是什么?【合作探究】1、路德教与旧教相比的有什么变化?⑴神职人员用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礼拜;⑵摒弃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组成的制度,否认他们是通向天国钥匙的掌管者;⑶废除了制度,坚持教士的权利;⑷简化了,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6.2 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6.2 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

《神权下的自我》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启蒙”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以及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教科书以及课件,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从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理,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

【教学难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深入熟悉教材,对授课部分做到心中有数,准备上课所需的多媒体辅助工具及材料。

新课导入:对比以下两幅画,两幅作品表现的内容相同,但构图及人物处理则有很大差异。

你认为哪一幅更好?为什么?图1是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

前者是冰冷的圣经故事的图解,后者是有血有肉的人间亲情的表现。

一个是对神性的赞美,一个是对人性的讴歌。

新课讲授:问题探究: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发生文艺复兴概况了解: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

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教案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教案设计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掌握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理解其与文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列表归纳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通过引导学生在了解本节课的前提下,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整理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价值。

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2)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

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难点:(1)人文主义。

由于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历史印象肤浅,往往难于理解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

因此,在讲解时要补充背景材料,说明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人和对于现世生活的贬低。

要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就要辩证地分析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人文主义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过程设计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

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即14~16世纪出现这种精神文化创造旺盛的局面呢?请同学概括教材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1、经济: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在14世纪出现于意大利,这与资本主义在14世纪首先于意大利萌发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此问题: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长期禁铜人们思想,并且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的检格下解放出来,这属于破除旧的文化意识对新的社会因素成长阻碍的方面;再则,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需要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形态、社会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这属于营造有利于新的社会因素的文化氛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教案(4页)-精选教育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教案(4页)-精选教育文档

人性的复苏邳州市第四中学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专题内容分析:古希腊的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德合一”,重视人的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 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 ; 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 ; 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即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本课内容分析:本课的线索:“黑暗时期”湮没了古典文明城市经济和资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主义萌芽的发展(略讲)需分析以下几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鲜明地阐释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复兴继承和发扬了古典人文精神并赋予新的内涵,把人从窒息的神学专制中解脱出来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者的第一次战斗,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起了准备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质上都不反对宗教,只是把“为信仰而生活”改变为“为生活而信仰”,而自由的生活正是他们追求的真谛(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1
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鼓励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勇于思考、敢于实践。
4.通过学习宗教改革时期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质。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1”,学生在学习前已经具备了关于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基本知识,但对宗教改革时期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学生在高一阶段已学习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认知能力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对宗教改革影响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宗教信仰、神权统治等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和误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宗教改革背后的历史逻辑,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3)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宗教改革时期的不同人物、派别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合作精神。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宗教改革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考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点: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过程:【专题解读】今天我们复习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什么是“人文精神”?其经历了怎样发展演变的过程?请大家将教材翻到99页,我们一起来看“导语”部分。

(学生齐声朗读“导语”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人文精神的内涵,那就是: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现世的欢乐,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本专题正是以“人文精神”为主线,跨越古代和近代,让我们认识了其发展演进的三个阶段。

(结合导学案表格)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智者运动让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强调了个人的理性判断。

第二次是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了出来,人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接下来要共同回顾的是第二阶段的表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课题解读】神权下的自我(结合导学案)问题一:智者运动使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解放了出来,那么,这节课中的神权指的是什么?(教师引导)本专题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中,当时古希腊人们冲破神的束缚,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解放了出来,怎么现在还有神权?”,“我们这节课的标题的神和上节课所讲的神是否一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我们这节课所讲的“神权”指的是基督教神权,不同于第一课中的神灵(自然神,其实是人对万物的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我名师说课本课课标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人的解放,复兴了人文主义精神。

宗教改革是一场广泛、深远的社会改革,是文艺复兴在教会内部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延续。

其弘扬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放射着不朽的光辉!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宗教改革、商业革命、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课课标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要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

另外,要重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必要的时候进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理解本课内容。

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学习,必须运用历史联想法,把其和文艺复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要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更要理解其性质和作用。

教学建议(1)通过多媒体打出《雅典学院》图片。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个问题:①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②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④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导入新课。

(2)“古典文化的‘再生”’一目,主要讲述了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实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设计(5页)《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严海英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专题共四节内容,第一节,古希腊的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知德合一”,重视人的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升华;第二节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第三节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即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因此本节内容非常重要,是历年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识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设问导学、情境教学、问题探究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的意义及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疑神疑鬼的词性说起。

当时代不一样,一个成语的词性会发生变化。

中世纪时代,神学占统治地位,人是神的附属品,人为神而活着。

当历史进入14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资产阶级逐渐壮大,他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时候,便开始疑神疑鬼了。

这个疑神疑鬼的时代便是文艺复兴的时代了。

(二)教学过程:教师展示材料:1、第一部分:自我的迷失——黑暗的中世纪(5-15世纪)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走进中世纪,探寻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走进中世纪,探寻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疑问:针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过程。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解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逐步深入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
(三)小组合作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中世纪欧洲神权统治的特点、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过程等。
2.重点强调:强调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思考题,如“你认为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作业要求: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撰写一篇短文。
3.地位的演变:分析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过程,如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和妥协,以及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分组讨论中世纪欧洲神权统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的生活的影响、教权与王权的斗争等。
3.讨论成果: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中世纪欧洲的神权故事,如但丁的《神曲》中与地狱、天堂的对话,引发学生对神权统治下人们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中世纪欧洲的神权故事,引发学生对神权统治下人们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ⅲ人民版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历史ⅲ人民版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历史ⅲ人民版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一】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省指导意见要求:知道以下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说明: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教科书中没有提及,教学中要予以补充。

【二】教学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品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之间的故事。

通过该故事引出神权笼罩下的中世纪〔基督教建立神权统治的背景,了解即可,不要求掌握〕。

【教授新课】【一】文艺复兴首先带领学生通过“时空漫游”的方式一起走进“文艺复兴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两部分:文学馆和美术馆【一】文学馆:主要介绍四个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莎士比亚。

每一个代表人物的幻灯片包括:头像图片、名人名言、个人简介、代表作品赏析。

你认为中国是否需要一场文艺复兴?【板书设计】但丁《神曲》文学彼特拉克神文艺复兴薄伽丘《十日谈》权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下的美术: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我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9)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9)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教材依据】《神权下的自我》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二节。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神权下的自我》这节课上承《蒙昧中的觉醒》,下启《专制下的启蒙》,所讲内容发生在14——16世纪,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早期,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的背景下在思想领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教材主要讲诉了两个方面内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精神是贯穿本节课的主线索,它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等。

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意志薄弱,不能战胜困难,不能承受生活中和学习上的任何压力,动辄轻生的现象很多。

而学生作为个体的人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关注有关人的话题,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积极思考欧洲人文精神的演进和变化历程。

在这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必须面对现实,利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激励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努力学习,坚定奋斗目标,克难奋进,并以实际行动在新时代诠释人的伟大、尊贵和人性的尊严;发挥教育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能力目标:a 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人文主义的含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主张。

引导学生透过表象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b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的学习,体会文艺复兴运动作为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

3)方法与途径:制定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教”与“学”的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通过指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启发式教学、探究法、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的延续。

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2.分析神权统治对人们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自我追求和探索。学生应能够分析神权统治对个人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应能够举例说明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个人自由、人权和理性思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调。
3.认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感悟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学生应能够描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理性,以及这些价值观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的体现。学生应能够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启示。
五、案例亮点
1.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统治下人们自我认知的困境和探索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例如,在课程结束时,可以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你认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中历史 6.2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6.2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人民版必修3

6.2神权下的自我【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开展研究性教学;通过情境再现、分析材料、比较归纳,建构知识框架;体会现实,反思历史,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三、教学过程(一)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1)经济基础:意大利各城市在竞争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2)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存,容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

拜占庭帝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

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这其中有许多是意大利文手抄稿,他们还在意大利各地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

(4)人才优势: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意大利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没有文化专制,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因而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人们正是在研究、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与教会文化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改造利用,掀起了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
3.通过作业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这种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教会、国王、骑士、平民等角色,生动演绎神权政治下的欧洲社会。
3.创设辩论赛,让学生围绕“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政治在中世纪欧洲的作用及其对个体自我认知的束缚,如:“为什么神权政治会在中世纪欧洲得以确立?”“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何影响?”“在神权政治下,个体如何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等。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了解,以及对其影响的认识。

人民版必修3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3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说课稿
3.视频资料: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宗教改革的历史氛围。
4.电子白板:便于实时展示学生讨论成果,促进师生互动。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输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讲解过程中的提问: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讨论,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分析宗教改革,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分析能力。
4.展示与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确保关键词突出,便于学生记忆。
2.合理使用颜色,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3.保持板书的逻辑性和层次感,方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4.适时擦除辅助性内容,避免板书过于杂乱。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可能了解不足,影响对宗教改革的理解。
2.学生在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影响时,可能受到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双重影响,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对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推动作用。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塑造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质教学教案(5页)神权下的自我四明中学方洁一、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影响,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成果、意义。

难点:形成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认识与价值判断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人文主义的内涵认识,存在不足。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由,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由此请学生回答书本104左边的学习思考,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单纯的重复吗?生:不是简单的重复。

教师给出结论,资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师:那么这场新文化运动究竟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有哪些人在努力探寻自我、肯定人的价值,恢复被基督教神权统治所泯灭的人性呢?请大家阅读书本,帮助填写表格。

给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请学生阅读书本第二目人性的启蒙。

请学生回答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的代表作品,指出彼特拉克有“人文主义之父”的称号,在几位文学家中,着重讲解薄伽丘的《十日谈》。

第一天无主题。

……第三天凭着个人机智,如愿以偿。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历尽艰难折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九天无主题。

第十天恋爱,或是其他方面所表现的可歌可泣、慷慨豪爽的行为。

师: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的主题就是人本身,薄伽丘在其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人,讴歌了人性,但是如果我们详细分析十日谈,会发现里面讲的多是男欢女爱,对人的关注还停留在什么上面呢?生:人的本性,人的本能,呼唤人们去追求现世的幸福。

江津五中高中历史《6.2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江津五中高中历史《6.2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人民版必修3

《6.2 神权下的自我》【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重点】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一、独学指导:1.知识指导:2.独立学习:3.抛砖引玉:二、互学引导:三、活学辅导:1、举一反三:1).(2011·上海市单科历史·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A.波斯文化的传播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2).(2011·上海市单科历史·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3).(2008·海南)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的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4).(2011·台州)《十日谈》中有许多正面歌颂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故事,第四天“伊莎贝达的故事”,第五天“纪安尼的故事”,都写到少女反抗父母干涉,勇敢地与恋人相结合。

第四天第八个故事中,纪洛拉摩为情而死,情人抚尸痛哭,心碎而死。

该书主要反映了哪些思想()①追求人身自由②追求现世幸福③反对禁欲主义④反对等级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2011·枣庄)某地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学生李明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了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

你认为下列资料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是( )A.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B.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薄伽丘的《十日谈》D.天主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思想2、疑难解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十日谈》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2.选择题:设计选择题,让学生在选项中找出正确的史实,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3.问答题: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道综合分析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化学生对神权政治和宗教改革的认识。
1.神权政治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特点,重点讲解教皇与世俗权力的关系。
2.宗教改革对神权政治的冲击:阐述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对神权政治的挑战,突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3.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关系:分析神权政治时期,教皇与世俗君主之间的权力争夺,以及这种争夺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提问: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对神权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基督教在这一时期起到了什么作用?
3.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中世纪宗教法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神权政治下个人命运的思考。
-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受到神权政治影响的?这种影响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改变?
(二)讲授新知
在新课的讲解中,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4.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影响:讲解基督教会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对这些领域的改革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神权政治是如何形成的?它对中世纪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宗教改革为何会发生?它对神权政治产生了哪些冲击?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神权政治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掌握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关系,以及宗教改革对神权政治的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作品的解读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
难点:理解人文主义者、人文精神与教会、基督教思想复杂的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课题导入
展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自画像
问题设计:画家由不敢表现自我,到在边缘表现自我最后到在画中心展现自我,这体现了拉斐尔等艺术家怎样的思想?
预设答案:自信、肯定自我
问题设计: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发现人的时代。

不过,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就发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呐喊,就已经宣告人的自我发现。

那为何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要多此一举再次发现自我呢?
预设答案:中世纪神权统治打断了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进程,人需要打破神权束缚重新被发现。

教师总结:正是受到神权的束缚,文艺复兴的大师们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回归被压抑已久的人性。

今天我们就走进大师们的作品,了解大师们如何通过他们的作品发现人,绽放人性的光辉。

【设计意图】:通过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优秀作品,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关注;同时设计问题:画家由不敢表现自我到以自我为中心说明了什么?人在古代已经发现自我价值,为何还需要一场发现自我的文艺复兴,通过教师的设问,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开门见山地引入正题。

出示课题神权下的自我
——一个绽放人性光辉的时代环节二:在艺术作品中绽放人性
1.展示《蒙娜丽莎》《草地上的圣母》
两幅油画,这是两幅大家非常熟悉的油画,
今天很多艺术作品虽价值不菲,动辄上千万、
上亿,而《蒙娜丽莎》和《草地上的圣母》
的价值早已超越了金钱衡量,成为卢浮宫、
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象征着
一个时代的辉煌。

它们的地位为何如此之
高?让学生通过分析文艺复兴的经典作品发
现艺术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人性。

问题探究:绘画的主体是什么?作者注重展现了主体的哪些细节?这些细节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预设答案:主题:人
细节:蒙娜丽莎的微笑、手的摆放、圣母的表情等
说明:自信、快乐、幸福;端庄、优雅;母爱等
教师总结:从宏观上看,这两幅画画得非常自然、逼真,并且直观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感情,说明这两幅画有很高的水平,艺术价值很高。

其次,通过细节观察,我们发现两两幅图反映出来的这些品质很多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体现了人的本能;同时,两幅画都以人为主体,说明了作者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地位、人的价值的创作意图。

【设计意图】:在分析时运用图片,让学生了解除文字材料之外还可以运用图片等多途径来认识、分析复杂历史问题。

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文艺复兴优秀的作品赏析,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作品的基础之上,感悟作品传达出来的历史信息,提高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2.深度思考文艺复兴作品蕴含的
价值
展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困惑:《蒙
娜丽莎》等艺术作品能获得今天的地
位仅仅是因为技艺的高超?为何今天
很多同样题材的绘画作品,它们的技
艺水平同样高超,为何没有《蒙娜丽
莎》这些作品的地位?
引发学生分析,并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
13世纪的圣徒方济各
“所有的兄弟都不应当拥有自己的东西,(应)在贫困
和谦卑中服从上帝,坦然地乞求救济,不要为此感到羞耻,这
是至高无上的贫穷。


“我严禁任何兄弟和女人联系。


——摘自刘耀春《从“出世”到“入世”》
问题设计:我们从这幅圣母画和圣徒的言论中解读出哪些信息?
预设答案:神权至上、压抑人性、安于贫困、禁欲苦行
问题设计:如果我们把《蒙娜丽莎》等作品放在这样一个时代,你觉得它们的伟大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预设答案:文艺复兴前的西方是神的世界,神在上,人在下。

艺术作品多以神为主角,人是卑微的、低贱的。

文艺复兴后,神开始走下神坛,“圣母”“基督”“天使”都成了普通人的模样。

艺术不再是神的特供,普普通通的人也能入画,成为艺术的主角。

所以《蒙娜丽莎》等作品的伟大不仅体现在技艺的高超,更在于其承载了时代的精神与诉求,他们开启了一个时代:发现人的时代,而且这个人是大写的人、特写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社会大众的疑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部分同学的困惑,启发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这时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更深层次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和时代价值,从而达到思维的深化的效果。

问题思考:既然中世纪神权思想禁锢了人们近一千年,为何到14世纪人们才开始反抗?
展示材料:
14世纪时,(佛罗伦萨)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买主卖主都是独立的个人,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

商品交换通行的原则是自由买卖、等价交换。

……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预设答案: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人们逐渐感受到神权对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