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2.1大气的热力作用、热力环流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a.大气保温的成分: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b.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产生长波辐射,除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下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4.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应用: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总结归纳:3.相关规律——气温、气压、气流(1)两种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三个关系:温压关系: 气流受热形成低气压,遇冷形成高气压(热低压、冷高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凸高凹低受热地,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受冷地,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平面上同一时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
4.常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1.三个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热力环流(共20张)
表示的可能是
( )C
① 白天的谷地 ② 白天的山坡
③ 夜晚的谷地 ④ 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十七页,共21页。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bīn hǎi)地区陆地和海洋表 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 运动图”。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等压面
空间上气压值_相__等__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等压面的气压值随海拔升高而__降__低___
若地面是均匀的,且受热均匀时,则:
同一海拔高度空气密度____相_,等气(x压iā_n_g_d_相ě_,等ng等()x压iān面gděng) 呈____水_状平态(zhuàngtài)分布。
等压面
单位:hPa
No 低”“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垂直运动:与_____差异有关,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场______。
完成课本30~31页活动的(1)~(3)小题。——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C.高空a处气流向中心 (zhōngxīn)辐合 D.N地多阴雨天气。D.气压:D>A>B>C
Image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完成课本30~31页活动的(1)~(3)小题。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热
海风
高气压
冷
高气压
冷
陆风
低气压
热
a 白天(bái tiān)
第十一页,共21页。
b 夜间
二、城市热岛环流(huán liú)(城市风)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地理必修件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影响:影响气候、 天气、海洋等自然现象。
热力环流的表现形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垂直方向:对流 层和平流层
水平方向:三圈 环流(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高纬 环流)
季节变化:夏季 环流和冬季环流
地域差异:海陆 风、山谷风、城 市风等
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温:热力环流导致气温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影响降水:热力环流影响降水的分布,形成不同的降水类型 影响风带:热力环流影响风带的移动,形成不同的风向和风速 影响天气系统:热力环流影响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
意义
水汽和云雾的保温作用
水汽和云雾在 大气中的含量
和分布
水汽和云雾对 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反射
水汽和云雾对 地面辐射的吸
收和反射
水汽和云雾对 大气温度的影
响和调节
温室效应
定义: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 新放射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导致 全球气温上升的现象
产生原因: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 燃料、森林砍伐等)和自然过程 (如火山爆发、海洋释放等)
大气逆辐射
定义:大气逆辐射是指大 气层吸收地面辐射并反射
回地面的过程
原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吸收地 面辐射并反射回地面,使
地球表面保持温暖
影响:大气逆辐射对地球 气候有重要影响,可以调 节地球表面温度,防止地
球表面温度过低
应用:大气逆辐射的研究 和应用对于理解地球气候 和预测气候变化具有重要
地理必修一中的大气受热过 程、保温作用和热力环流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大 气 的 受 热 过 程 03 大 气 的 保 温 作 用 04 大 气 热 力 环 流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哪些作用呢?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反射
想一想: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几
太阳
类?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想一想,是不是太阳辐射中的能量全被大气吸收了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中的臭氧 紫外线
395/pba
低
405/pba
高
低
395/pba
近地面1000/pba 1005/pba
高
B
995/pba
低
A
高
1005/pba
C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大气的运动
低
高
低
高
B
低
A
高
C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大气的运动
低
高
低
高
B
低
A
高
C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观察图片,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如何呢?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传递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增 温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 太阳辐射在经过 大气层时,大气 会对太阳辐射有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4选D,5选B。第4题,比较三地的上下温差分
2.1.2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图示、模型等辅助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数据和案例,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观测和实验,如使用温度计、风向仪等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回顾重点: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如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实际大气运动现象等。
2.归纳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3.情感态度培养:强调热力环流与人类活动、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学习评价: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关注并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各异,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和时事案例,激发学生对热力环流现象的好奇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往往需要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前置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天气、气候等基础知识,对大气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但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形成机制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2.认知水平: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但热力环流涉及到的空间想象和综合分析能力较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和拓展。
4.批判性思考题: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问题探讨:针对热力环流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城市热岛效应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1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1
3.小组合作: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与热力环流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热力环流的成因、特点和影响等方面。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热力环流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热力环流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力环流的特点。
3.设计实践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热力环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热力环流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作业的修改和完善,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引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以及展示实际气象事件,如台风、暴雨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帮助学生建立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4.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如台风、暴雨等,分析热力环流对这些气象事件的影响和作用。
2.1《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
2.1《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1、本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2、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第一节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在本节课前设计了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是不均匀的,导致了地面受热不均。
在课前准备好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通过让同学们观察现象,体会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辅助计算机模拟风的形成及分布情况,难度相对降低。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及所受的力。
4、通过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效应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5、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实验现象出发,发现问题,结合课本的内容,提出问题,理解热力环流的过程并会绘图。
通过对力的分析和动画的观看,让学生体会风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热力环流实验”的现象和风的形成,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课下实验的准备和课上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3.通过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理论知识和现实具有重要的联系,很多生活问题可用地理的原理来解释,激发学习的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Word版含答案
8
1.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b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 波长短 ④c 代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
1.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 [答案] 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 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2.王明同学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 上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因 此说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压 流向低压。
(2)山谷风
6
(3)城市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温度高,从而形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 向城市的环流。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避免污染气体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
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完整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
地转偏向力
+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与风向相反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1、城市与郊区之间也存 在着热力环流——城市 风,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城市风的出现有何 重要意义?
B
B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海陆风: 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城市风:
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城市风:
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小结: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结论是:接触面(下垫面)的冷热不 均引起烟雾的环流。
一、热力环流
气压:指作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 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的国际 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影响因素: 1、海拔高度
2、地面冷热情况。
一、热力环流
在热力环流中谈到的高压与低压都是指同 一水平(同海拔)面上不同的地方相比较
地 垂直于风向
转
偏 只改变风向 向 ,不改变大 力小
3、近地面风的形成: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1010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北半球 )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一、热力环流
(4)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 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 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 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 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 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教案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复习本章根底知识,了解本节根本内容,将自己掌握不好的记下来,留在上课解决。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第二章我们学习完了,今天我们进行第二章的章末复习。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三、推进新课师:现在我们先练习一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大屏幕上的13道题目,大家用10分钟完成,看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好又快!开始!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师:同学们,时间到!完成的同学举手,没完成的先暂时停下来,因为我们是定时训练。
现在我们让每组的代表交流答案。
针对同学们错的比拟多的,老师讲解。
板书: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要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保温作用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第2课时
《大气环境---大气保温作用和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首先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接着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受到大气对其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
最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其中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
地表吸收的部分转化为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储藏于生物体内。
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学习这两方面的内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过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刚才学过了,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所以说,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温度越高。
规律: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成因: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自己成为一个辐射源。
根据辐射原理,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温度高,短波辐射,如太阳辐射
温度低,长波辐射,如地面辐射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高一地理上册:2.1大气的受热过程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一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为什么?
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小于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 没有大气的月球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地球有大气,月球没有大 气。 大气 白天:地球温度低,月球温度高。由于地球大气 上界 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夜晚:地球温度高,月球温度低。由于地球大气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9.初到青藏高原,高原反应使大家举步维艰,每走一步 都气喘吁吁。火辣辣的阳光照在脸上,受光的一面被 “暴晒”,没有阳光的另一面被高原的寒风一吹, “冷冰冰”的生疼,“阴阳脸”感觉明显。站在太阳 地里热得难受,没有阳光的地方又冻得人难受,着装 很难适宜。试解释这些现象?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强 【大气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但同样因为青藏高原 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射向地面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哪几种辐射?比较这些辐射 波长的大小?为什么?
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什么?
反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地
面 2“大地暖大气”
1“太阳暖大地” 3“大气还大地”
“进得来,出不去”
于外界,利于植物的快速 生长。 】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 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是什 么? 四川盆地地势低,大气云层厚, 多云雾,大气逆辐射强,对地 面保温作用强。
2.1热力环流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和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等,引发学生对热力环流的关注。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实例,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大气中的温度差异是形成热力环流的关键,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2)热力环流对环境的影响:热力环流对气候、天气等方面的影响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深入理解。
(3)热力环流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运动、地图等基本知识,为理解热力环流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究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大气层结、天气系统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和特征;掌握热力环流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段关于热力环流现象的短视频,如无人机拍摄的城乡温差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热力环流对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城市比乡村热?”“这种温差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作业目的:通过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调查报告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实践作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热力环流原理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根据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调整种植结构 利用热力环流改善农业种植环境 热力环流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
热力环流的练习题
第五章
选择题
● 下列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上升 B. 热力环流中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下沉 C. 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下沉 D. 热力环流中气温低的地方 气流上升 ● . 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上升 ● B. 热力环流中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下沉 ● C. 热力环流中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下沉 ● D. 热力环流中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上升
填空题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包括近地面空气的____和 ____。 在热力环流中空气上升时温度会____气压会____;空气下沉时温度会____气压会____。
在热力环流中高气压区的空气运动方向是向____低气压区的空气运动方向是向____。
热力环流的形成是____的结果其类型包括____和____。
热力环流的实例
第三章
山谷风的形成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而谷地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谷地吹向山坡
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谷地降温慢形成低压风由山坡吹向谷地
山谷风是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晚由山坡吹向谷地的风它有助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形 成和动物活动
山谷风的形成与热力环流原理有关是地球表面非均匀加热的典型实例
添加 标题
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生态环 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城市 夏季温度较高加剧了城市热浪的威胁;城 市空气污染加重影响居民健康;城市生态 系统受到干扰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添加 标题
防治措施:采取绿化、建筑规划、能源利 用等方面的措施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例如增加城市绿化改善城市通风条件;合 理规划城市建筑布局减少热量聚集;推广 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等。
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第一篇:2.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地理学知识的兴趣较浓、但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理性思维。
地球大气的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初中地理课本中曾涉及过,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大气,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节课的学习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和提升,同时也是学好以后课程的基础。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能够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绘图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示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原理。
(2)运用教材29页的活动掌握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能科学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大气保温作用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把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原理确定为本课时的重点教学难点:大气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三: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热力环流1. 引言在地理学中,大气热力环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它涉及到地球大气层的运动规律,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天气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大气热力环流,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概念。
2. 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大气热力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导致大气层发生热量再分配的过程。
在地球旋转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各种不同规律的大气环流。
这种环流主要包括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类型,通过这两种环流的作用,地球上形成了复杂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3. 大气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太阳辐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不同,也引起了大气层中的热能转移。
地球自转、地表的地形、水体的分布等也对大气环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大气热力环流的主要环流带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等因素,大气热力环流形成了一些主要的环流带。
其中,赤道地区的热带低压带、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极地地区的极地高压带等是最为显著的环流带。
这些环流带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5. 大气热力环流与气候、天气的关系大气热力环流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大气环流带会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赤道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变化也有直接的影响,例如西风带引起了我国东部地区常年的多风雨天气。
6. 个人观点与总结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对大气热力环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个人认为,大气热力环流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生活、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理解大气热力环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适应自然环境。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结语本文对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大气热力环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共享了个人观点与理解。
2.1大气的热力作用和热力环流
2、风压定律:
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
相关考点07年宁夏
11、图5位北半球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若 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知识梳理:
2.1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考纲呈现:
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特点 实例
吸收 臭氧
紫外线(短波) 有选择性,
对可见光
水汽、二氧化碳 红外线(长波) 吸收少
反射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
水滴
空气分子、 蓝紫光最易
微小尘埃
7、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
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表示正确的是( A )
8.下图中M、N、E、F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D )
A.E C.M
B.F D.N
3、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1)海陆风
白天:海风
夜晚:陆风
(2)城市风
郊区
气 流 上 升
热
市区
郊区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51-52相关内容,
③逆温现象是一种气候资源。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多年 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 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 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
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 度达5℃。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
高中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1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1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密度、温度、压力等物理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空气质量和强度差异的现象。
而大气运动的热力环流是指大气运动受到的热力影响而形成的循环现象。
其中,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1 制造温度差异冷热不均是指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产生了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形成后,空气受到温度差异的驱动,从高温地区向低温地区移动,形成了大气运动。
1.2 引发气压差异冷热不均还引发了气压的差异。
冷空气密度较高,所以冷热不均会导致气压差异。
气压差异是大气运动的动力源,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从而形成气流。
二、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2.1 副高与季风气候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副高与季风气候。
副高是指黄赤交替带上高压区,而冷热不均就是决定副高形成和位置的因素之一。
当赤道附近存在较高温度时,形成了热带低压,热带低压上升产生降水,进而形成副高。
副高形成后,其辐散效应促进了空气向高纬度地区流动,形成东北/西风带。
这种大气运动现象进一步影响了季风气候的形成。
季风气候受到冷暖空气的交替作用,冷空气从大陆内陆流向海洋,热空气则从海洋流向大陆,形成了季风。
2.2 纬向热带涡与气候差异除了副高和季风气候,冷热不均还引起了纬向热带涡与气候差异。
当地球北半球温度较高时,北半球产生了经向的温度差异。
这种差异会引起纬向热带涡,形成了气流系统。
纬向热带涡将温暖的空气从低纬度区域向高纬度地区引导,使得高纬度地区的温度得以上升。
同时,在形成纬向热带涡的过程中,空气会被加热,然后在下沉时迅速冷却,形成了高压区。
由于纬向热带涡的存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南半球的西风带和南极洲形成了极地气候,而副高使得北半球的西风带和欧亚大陆形成了温带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2 大气的热状况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中①为区,②为
区,③为区,
太阳辐射能量约50%集中于区,
可见光可以分为:
、橙、黄、绿、青、、
二、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1、削弱作用
在三种削弱作用中,作用最强,作用次之,作用最弱。
2、保温作用
物体辐射原理: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相反。
根据物体辐射原理:太阳辐射为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被削弱过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使地面增温,地面升温以后放出地面辐射。
大地暖大气:图中①为辐射,由于它属于波辐射,它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和吸收。
大气吸收以后会升温,放出大气辐射。
大气还大地:图中②为辐射,对地面起到作用。
三、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
白天的近地面气温,使白天不至于过高,夜间,大气的作用能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使得气温不至于过低。
从而了气温的日较差,为生物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四、练习
1、完成下列“大气的热力作用”中有关知识的框线联系图。
a. ,
b. ,
c. ,
A. ,
B. ,C ,D. .
2、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短波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5、试利用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作用。
(2)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作用。
(3)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作用。
(4)夜晚多云时比晴天高:作用。
(5)人造烟雾的防冻原理:作用。
6、读“大气保温效应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过程的名称:
A. , D , E .
(2)参与B作用的主要物质是臭氧、和。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部分。
(3)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通过(字母)
实现的,其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
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
(4)因吸收地面辐射被称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是气体。
7.人类活动不断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将会使()
A.太阳辐射减弱
B.太阳辐射增强
C.气温升高
D. 地面辐射作用增强
削弱作用形式参与削弱作用的
大气成分
特征上图中
的字母
有无选择性
反射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越厚,反射越。
选择性
散射空气分子、细小尘埃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
光最容易被散射
选择性
吸收平流层。
吸收波长较短的选择性对流层和吸收波长较长的
学案13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和空气的水平运动
一、热力环流
1.概念:热力环流是由引起的大气运动,
它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来画出以下几幅常见热力环流
图中的箭头方向。
(1)海陆风
(2)山谷风(3)城市风
3、画出不同地面状况下的等压线弯曲方向。
应遵循的规律:①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②高空中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③等压线在低压处向更低处弯在高压处向更高处弯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定义:在__________力作用下,空气由_____压沿着水平方向流向_______压这种空气的水平
运动即为风。
2.三种作用力
3.风向
(1)理想中的风:只受1个力的影响即__________力,
风向________于等压线,由____气压指向_______气压区。
(2)高空中的风:受2个力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力和_________力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_。
(3)近地面的风:受3个力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力和______力__________力,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存在一个夹角。
三、习题
1、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是()
A. 大气环流
B. 季风环流
C. 热力环流
D. 三圈环流
2.右图中所示为此时的水平气压状况,据此可判断这架在北半球上空飞行的飞机()
A. 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
C. 风从北侧来
D. 风从东侧来
3、读图,“热力环流等压线剖面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4、图4中所示大气运动正确的是()
5、下图的四条曲线中,能够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的是()
注:先判断高低压的位置,
再根据半球来判断风向
6、看左图填空
⑴图中箭头的含义是①力②
③力④力
⑵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由指向。
⑶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⑷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南或北)半球,理由是地转偏向力位于物体运动方向的侧。
名
称
方
向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___压指向____压形成风的__________原因
摩擦力与风向__________________ 可降低风速。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__________________ 使风向在北半球_____偏,
在南半球_____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