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名词解释各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詞解釋: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剂型:诊断、预防及治疗疾病用的药物在供临床应用以前必须制成一定的形式,即药物剂型。
3.制剂:一种药物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制成某一剂型,所得的具体药品称为药品制剂。
4.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质量的法典,由国家组织的药典委员会编写,有政府颁布施行。药典中收载疗效确、切副作用
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
5.法定处方:指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它具有法定性质,在制备或医师写法定制剂时,均应遵循法定处方的规定。
6.医师处方:是医师对某一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调配和发给患者药剂的依据,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7.处方药:凡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配制、购买和使用放入药品称为处方药。
8.非处方药:患者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称为非处方药。
9.油、水分配系数:代表药物在油相和氺相中的比例,是药物亲脂性的指标。
10.多晶型:有的药物结晶,由于晶格内分子排列形式不同而存在一种以上的晶型,称为多晶型现象。
11.生物学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如糖浆剂的腐败、乳剂的酸败等。
12.物理稳定性:主要指物理性状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的药物结块、沉降,乳剂的分层、破裂,偏激的崩解度、硬度的改变等。
13.化学稳定性:系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产生变化,如维生素C的氧化变色、青霉素的水解等。
14.广义酸碱催化:按照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给出质子的物质叫做广义的酸,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做广义的碱,有些药物可以被
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做广义的酸碱催化。
15.专属酸碱催化:药物受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做专属酸碱催化。
16.稳定性加速试验:是通过加速药物的物理化学变化,预测药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
17.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18.HLB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氺或油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氺亲油平衡值。
19.昙点:对含聚氧乙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增大,到达某一温度后,溶解度又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浑浊,
甚至产生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浑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度为昙点。
20.Krafft点: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增大,当上升到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上升,此温度称为Krafft点。
21.增溶作用: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和超过CMC后,在溶液中形成的胶束,从而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形成澄清的胶体溶
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
22.CMC: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即CMC.
23.助溶:当加如第二种物质时,一些难溶于氺的药物在氺中的溶解度增大,但活性不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助溶。
24.絮凝:系指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电位降到一定程度,微粒间产生聚集形成疏松絮状聚集体的过程。
25.反絮凝:系指在发生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转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
26.助悬剂:系指通过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黏度,降低微粒的降解速度而发挥稳定作用的物质。
27.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或无菌制剂。包括无菌或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
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28.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由磷酯、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具有强热原活性。
29.注射用水:药典规定: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蒸馏制得的水,无热原。内毒素<0.5EU,PH5.0-7-0
30.等渗溶液:系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31.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32.灭菌法:系指杀死或出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33.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34.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出去病原微生物。
35.D值: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或使之降低一个对数单位所需时间。
36.Z值:系指降低1gD值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37.F值:系指在一定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T0下给定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38.F0值:系指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
菌时间。
39.滴眼剂:系指供滴眼用的液体制剂,以水溶液为主,包括少数氺混悬液。
40.粉体学:研究粉体各种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粉体学。
41.有效径:在同一介质中与被测粒子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形粒子的直径。
42.休止角:是指粉体在堆积状态下,堆积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
43.空隙率:是粉体空隙所占的比率。
44.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药物-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系。
45.包合物:是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超微粒分散物。
46.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微型胶囊。
47.粉碎:是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粉碎成适宜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48.筛分:是借助筛网孔径大小将物料进行分离的方法。
49.粉碎度:系指粉碎前粒度D与粉碎后粒度d之比。
50.配研法:当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难以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混合,即将量小的药物研细后,加入等体积其他药物细粉
混均,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再过筛混合即成。
51.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有一定稠度的办固体外用制剂。
52.氺值:常温下每100g油脂性软膏基质所能吸收的氺克数。
53.眼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
54.凝胶剂: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55.栓剂: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56.置换价:是药物的质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比。
57.气雾剂:系指含药物的溶液、乳剂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
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58.吸入粉雾剂:又称干粉吸入剂,系指微粉化药物或与载体以微囊、泡囊或多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
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
59.喷雾剂:系指含药物的溶液、乳剂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
内容物呈雾状释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60.膜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摸材料中加工成的膜状制剂。
61.涂膜剂:系指药物溶解在含成膜材料的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外用液体制剂。
62.缓释制剂:指有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的制剂。
63.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包括控制释
药的速度、方向、时间,靶向,透皮制剂都是。
64.粒子导入技术:是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物经由电极定位导入皮肤或黏膜,进入局部组织或血液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
65.压敏胶:是指那些在轻微压力下既可实现粘贴同时又轻易剥离的一类胶粘材料,起着保证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及药库、控释等
作用。
66.脂质体: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也称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67.前体药物:是活性药物衍生而成的药理惰性物质,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使活性的母体药物再生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68..靶向制剂:TDDS,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选择性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69.微球:是一种以适宜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包裹或吸附药物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微粒。
70.纳米粒:包括纳米囊和纳米球,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的固态载药胶体微粒,一般粒径在10-1000nm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