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合集下载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中医药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中医药治疗

周围性⾯神经⿇痹的病因和中医药治疗 引起周围性⾯神经⿇痹的病因及疾病很多,归纳有以下⼏⽅⾯: (1)脑桥内⾯神经核性损害的最常见病因为⾎管性、肿瘤及炎症,其次为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进⾏性延髓⿇痹、先天性⾯神经核发育不全(伴有外直肌⿇痹者,称Moebius⽒综合征)。

(2)⾯神经穿出脑桥后,在颅底处可由各种类型的脑膜炎、颅底⾻折、基底动脉瘤及硬膜外脓肿的侵犯⽽发⽣⿇痹;听神经瘤患者常伴有⾯神经受损,其他⼩脑脑桥⾓及颅底肿瘤(脑膜瘤、脊索瘤及转移性肿瘤等)也可损害⾯神经;颈静脉球肿瘤常很早侵犯⾯神经。

(3)在⾯神经管内,也可由多种病变引起⾯神经损害,膝状神经节的炎症,如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引起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即Ramsay hunt⽒综合征),很多没有疱疹的⾯神经⿇痹,可能系由于嗜神经病毒感染;在很多感染性病变(如腮腺炎、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中毒和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酒精中毒及维⽣素缺乏等),以及⾎管机能不全等,都可损害⾯神经。

由于⾯神经管与中⽿及乳突等密切相邻,因此,⾯神经⿇痹是中⽿炎、迷路炎、乳突炎及颞⾻化脓性炎症的并发症,统称为⽿源性⾯神经⿇痹。

(4)⾯神经出茎乳后的分⽀⿇痹,可以由于腮腺的疾病,或肿瘤以及⾯部外伤等引起。

治疗⽅法 1.葛根3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附⼦15克,蜈蚣1条,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芷10克,川芎10克。

先将蜈蚣焙⼲研为细⾯备⽤。

余药加⽔适量先急⽕再⽂⽕煎30分钟后滤出药液冲服事前备好的蜈蚣细⾯,每⽇两次早晚分服。

2.⽜蒡⼦30~40克⽂⽕煎煮⼀个⼩时后加⼊⽩芷6—10克同煎三次,每次煎煮30分钟左右,每⽇⼀剂。

服药后如果⼤便次数增多属正常不必停药。

3.⽣胆南星6克,⽩芨6克,⽣草乌6克,⽩僵蚕6克共研为细⾯,⽤鳝鱼⾎调为糊状外敷患侧⾯部并⽤辅料包扎固定。

五天换⼀次。

4.将马钱⼦⼀枚浸⼊温⽔中泡7天后取出切成6溥⽚,根据具体临床表现将每⽚贴于患侧的下关⽳(在⾯部⽿前⽅,当颧⼸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处)、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外眦之间,向后约⼀横指的凹陷处)、颊车⽳(在⾯颊部,下颌⾓前上⽅约⼀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且按之有凹陷处)外⽤胶布固定,每⽇换贴⼀次。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口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口僻(TCD编码:A07.01.01.04)西医病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ICD-10编码:G51.003)二、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具体如下:1、发病突然,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病前常有面部受凉、受风史。

3、病初可以有一侧耳后,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颜面不适等前驱症状。

4、表情肌完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征。

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漏气。

咀嚼夹食。

特发性面神经炎多为单侧的,偶见双侧。

5、部分可出现同侧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丧失,听觉过敏,还可以有患侧乳突部的疼痛、耳廓和外耳道的感觉减退、外耳道和鼓膜出现疱疹。

6、部分病损严重的患者或失治、误治的患者可能出现倒错、鳄鱼泪、面肌痉挛、面肌萎缩等后遗症。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可在数小时,或1到3天内达到高峰。

2、病初可以有一侧耳后,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表现表情肌完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征。

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漏气。

咀嚼夹食。

特发性面神经炎多为单侧的,偶见双侧。

3、Hunt性面瘫: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丧失或障碍、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的疼痛、耳廓和外耳道的感觉减退、外耳道和鼓膜出现疱疹。

4、后遗症期部分病人出现鳄鱼泪、倒错、口眼联动、面肌痉挛。

5、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及颅内占位。

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俗称“面瘫”,古...

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俗称“面瘫”,古...

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古...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古人多以风痰阻络立论,常用牵正散治疗,但临证用之,疗效并不令人满意。

现代医学根据面神经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颅外型与颅内型(后者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有的还兼有听觉过敏和泪腺分泌异常),一般颅外型容易恢复,对颅内型病人,西医多主张加用激素治疗,我个人的经验体会是:西医书中所言此病发病一周内不能针灸纯属“本本主义”,并无临床依据,误人不浅,最应破除;只要针药得当,完全可以不用激素治疗,加用激素治疗,反而会延长痊愈时间。

对本病的辨证治疗,第一要辨经络脏腑,第二要辨外感内伤。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颊则下少阳,中于项则下太阳。

”颅外型面瘫多属外邪客犯经络,只有口眼歪斜者为邪客阳明,兼有耳后疼痛者为邪犯阳明少阳二经。

颅内型面瘫情况较为复杂,只有味觉减退或消失者(临床发现,部分病人是双侧味觉减退或消失)证属外邪已由胃经影响到胃腑,因为舌能知味全赖舌苔,而舌苔乃胃气熏蒸而成,《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证之临床,此类病人多属胃气素虚而复感外邪者。

颅内型兼有听觉过敏或泪腺分泌异常者证属外感内伤相兼为病,证之临床,此类病人发病前除有感受外邪的病史外,多在发病前数天有生气发怒的病史,实属外邪兼肝胆郁火为患,这是因为少阳胆经入耳中,厥阴肝经“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的缘故。

根据以上认识,针药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明显提高,治疗发病在一周之内者,一般10天左右即可痊愈,经治数十例至今尚未见不愈者。

针灸基本处方是: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四白透颧骨、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翳风,合谷(取双侧),余穴均取患侧,留针30min,可加TDP照射,每日1次,翳风针后可加用艾条灸20min~30min。

有味觉改变者必加足三里,有耳后疼痛或听觉过敏者必加阳陵泉,有泪腺分泌异常者必加太冲。

颅内型者应配合中药内服,以杨粟山《寒温条辨》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双花、连翘、公英、蜈蚣、防风、荆芥;面瘫用升降散治疗,是已故恩师张殿民教授的独到经验,其中大黄宜用酒大黄,用量6g~9g,以大便每日畅行1次~2次为度。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常见病因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常见病因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常见病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临床表现是面部肌肉无力或麻木,并且呈现出一侧面部无法正常活动的症状。

许多因素可以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包括感染、炎症、肿瘤、创伤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

首先,感染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常见的感染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该病毒是水痘病毒的一种重新激活的形式。

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称为带状疱疹性面神经麻痹。

除了带状疱疹病毒,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如流感、中耳炎、脑膜炎等,也可能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

其次,炎症是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炎症反应可以导致神经组织受损,从而引发面神经麻痹。

常见的炎症病因包括脑膜炎、神经贮积病、颅内炎症等。

这些炎症反应会导致面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引发一侧面部肌肉无力,严重时可导致面部表情失常。

另外,肿瘤也是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之一。

脑肿瘤如面神经瘤或其他颅内肿瘤可以通过压迫面神经而导致麻痹。

此外,颈部的肿瘤如颈动脉瘤或颈部淋巴瘤也可能对面神经造成压迫,从而引起麻痹。

肿瘤引起的面神经麻痹通常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如头痛、眩晕等。

创伤是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另一个常见因素。

颅骨骨折或面部外伤可以导致面神经的直接损伤,从而引发面神经麻痹。

特别是头部骨折导致的面神经麻痹常常伴随其他神经损伤和颅内损伤。

因此,对于面部外伤的患者,特别是头部外伤的患者,需警惕可能发生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此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例如,贝尔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自限性的面神经麻痹,其病因尚不明确,但被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贝尔氏麻痹通常是突然发作的,患者在早晨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无法动弹。

该病通常在几周内自行恢复。

最后,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暴露也可能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物,被证实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有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ppt课件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ppt课件
26
2、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紫外线等; 避免冷刺激,勿用冷水洗脸,吹冷风 。
3、指导进食清淡软食,多食新鲜蔬菜、粗粮等。 在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 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保持口腔清 洁,预防口腔感染。
4、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
27
护理评价: 患者无并发症发生。(05-16)
28
1.疾病知识指导 护士应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 本病相关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消除诱因和 不利于康复的因素。
2.日常生活指导 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防 止受凉、感冒而诱发;面瘫未完全恢复时注 意用围巾或高领风衣适当遮挡、修饰。
29
3.预防并发症
指导进食清淡软食,保持
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保护角膜,防止
5
+ 2型糖尿病性周围面神经病 + 高血压病Ⅱ + 梅毒 + 胆囊结石 +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 肾囊肿
6
+ 活血化瘀:疏血通 + 营养神经:甲钴胺、申捷、欧兰同、维生
素B1、维生素B6 + 抗梅毒:苄星青霉素 + 降血压:安内真 + 降血糖:拜糖平、格华止 + 保护胃黏膜:奥西康
7
1.自我形像紊乱 与面神经病变所致口角歪斜 有关
23
护理评价: 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本病相关知识及自我
护理方法。掌握面肌功能训练的方法。(0625)
24
4.潜在并发症 语言交流障碍、进食困难 口腔感染、角膜溃疡。 护理目标:
患者未发生并发症。(05-16)
25
护理措施: 1、督促病人做好康复运动。需要多做功能性锻
炼,如抬眉、鼓气、双眼紧闭、张大嘴等。 每天需要坚持穴位按摩。睡觉之前用热水泡 脚,做些足底按摩。用毛巾热敷脸,每晚3-4 次,遇到寒冷天气时,需要注意头部保暖。 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 心情平和愉快,保证充足睡眠。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0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例 分享
病例一:急性贝尔麻痹的诊治经验
总结词
急性贝尔麻痹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单 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斜为主要表现。本病例将分享一位 50岁男性患者的诊治经验。
详细描述
患者男性,50岁,主诉左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斜。查体 见左侧额纹消失,左眼闭合无力,口角右歪。肌电图检查提 示左侧面神经麻痹。诊断为急性贝尔麻痹,给予抗病毒、激 素治疗及针灸理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
病理
面神经管卡压导致神经水肿和脱髓鞘改变,表现为面神经的超敏反应和炎症反 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和典型症状,如单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等,以及排除 其他疾病后,可作出诊断。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中枢性面瘫、梅杰综合征、亨特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鉴别。中枢性面瘫多由 脑血管疾病引起,特点是眼裂以下表情肌瘫痪;梅杰综合征表现为双侧眼睑痉挛 ;亨特综合征表现为耳部带状疱疹,耳部剧痛,眩晕及面瘫等。
病例四:复杂病因面瘫的综合治疗经验
总结词
面瘫的病因复杂多样,有时需要综合治疗。 本病例将分享一位68岁男性患者的综合治 疗经验。
详细描述
患者男性,68岁,主诉双侧面部肌肉瘫痪 ,口角歪斜。查体见双侧额纹消失,双眼闭 合无力,口角右歪。病史中患者有糖尿病、 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引起的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及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疾病 。给予降糖、降压、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措 施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
病例三
总结词
肿瘤压迫是引起面瘫的较少见原因,但 也需要引起重视。本病例将分享一位42 岁女性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
VS
详细描述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分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分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分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特征是面部肌肉功能障碍,表现为面部麻木、脸部表情不自然、眼睑无力闭合等症状。

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得到适当的护理和关注,以促进病情恢复。

下面是一份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分解,供参考:1.病情了解和评估-询问患者主诉和病史,了解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情况、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运动和对话能力,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2.患者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注意是否有面部抽搐、扭曲等不自然现象。

-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康复训练,如口角拉动、眼睑闭合动作等,帮助恢复面部肌肉功能。

-如果患者有面部表情不自然导致的社交障碍,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3.面部护理-患者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容易造成口水淌出和眼睛干涩,需定期给予口腔和眼睛的护理。

-帮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可以使用含氟漱口水、软毛牙刷等工具。

-给予患者眼睛滴眼液保持湿润,避免眼睛干涩和角膜病变。

4.饮食和营养-由于面部肌肉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和面部表情不协调等问题,给予患者适宜的饮食和营养。

-提供液体和半流质饮食,如果汁、汤类、稀粥等,避免食物卡喉和窒息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和口味偏好,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促进身体康复。

5.防止并发症-面部麻痹可能导致眼睛干涩和角膜病变,应重点防止眼睛感染和角膜溃疡的发生。

-给予患者眼部保护,避免外伤和过度用眼,帮助患者进行眼部护理,如使用人工泪液等。

-定期观察患者眼睛的情况,如红肿、异物感、视力下降等,及时就医处理。

总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功能有一定影响。

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以上所述的护理查房分解可以作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参考,但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定义: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面部肌肉瘫痪。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单侧。

主要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如:口角流涎、口眼歪斜、面部表情怪异、僵硬等。

病因: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中枢性面瘫: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

常见中风、脑梗死、脑出血、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等的病人。

其特点是: 1、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2、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瘫。

其特点是: 1、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3、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并发症面瘫面瘫恢复后或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面部症状,主要有:1、面肌纤维性痉挛:变性的神经再生重新支配肌肉后,患侧表情肌常有不同程度的挛缩,表现为患侧眼裂缩小,鼻唇沟过深。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的一种疾病。

常见于茎乳孔内外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或因颅脑外伤、肿瘤压迫、手术牵拉引起的面神经主干或分支的卡压。

未经治愈的面神经麻痹结果是毁容。

在国外,该病多归头颈外科处理,国际耳鼻喉 -头颈外科学会2013 年颁布了《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Bell ’s Palsy》。

在国内,一直以来面神经麻痹初诊患者就诊科室混乱,多家科室都会接诊处理,但因对病情的诊断和评价认识不足,处理方法单一,尤其是对重症的周围性面瘫,由于发病初期对面神经和面神经管未能充分消炎,致使后期治疗棘手,收效低微。

为此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以适应临床需要。

1.0 病因不同面神经麻痹病因不同,最常见的为面神经炎,又称Bell’s 麻痹(BP),占临床面神经麻搏的95% 以上。

面神经炎的病因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1 病毒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尽管很少分离出病毒。

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 则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临床所见患侧耳后疼痛短期或持续存在,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所致。

大量的临床研宄表明多数BP 患者的血清、体液、脑脊液和神经组织活检可检出高水平的HSV- 1 或HSV- 2 抗体及病毒DNA, 提示 BP 与HSV 感染相关。

莱姆病、麻风、脑干炎、吉兰一巴雷综合症的某些类型也会引起面神经炎。

1.2 自身免疫力异常免疫力异常易使面神经易于发生炎性改变。

对于那些反复发生面神经炎的患者,是内在因素主导的一种类型。

但是这种免疫力改变目前尚无实验室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支持。

临床可见一侧周围性面瘫未愈,另一侧又发生周围性面瘫的病例,虽非人人可见,但可能是免疫力异常导致的特异性病变。

1. 3 肿瘤面神经瘤引起面神经麻痹是主因。

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VS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是人体第七对颅神经,即面神经受损害所致。

面神经由脑部的皮层中央前回发生,到达脑部中转站——面神经核,然后再穿过隧道样的面神经管,分布到面部。

面神经核以上的纤维称为面神经中枢部分;面神经核以下的纤维为周围部分。

面神经掌管着人体的面部表情肌肉,形象地反映着喜、怒、哀、乐等感情变化。

所以,在面神经的通路上某一部位一旦受损害,即会发生面神经麻痹,出现口眼歪斜等临床症状。

面神经麻痹分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分别因面神经的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受损害所引起。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见发病诱因,与面部受风寒、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密切相关。

主要是面神经的周围部分发生炎症病变,表现病灶侧面神经损害的症状,一般不伴有肢体瘫痪。

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常由脑血管病引起,往往伴有偏瘫及其他症状,如腱反射异常、巴氏征阳性等。

由于颜面下半部的肌肉受对侧大脑皮层所支配,面上部肌肉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所支配,所以,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面下部肌肉瘫痪的症状,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

患者常于静止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颜面上部肌肉由于未出现瘫痪,因此,病人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尖高度与眼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

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于病侧全部颜面肌肉均瘫痪,也就是说,上下部面肌都发生瘫痪,所以,患者作一些表情运动时,表现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不同,例如患者闭眼时,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睑不能充分闭合。

闭眼时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叫做Be11氏征。

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弛,故口角下垂。

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

眉毛较健侧低,眼裂变大,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呈斜卵圆形。

中枢性面瘫的一般症状可由面神经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损所引起,患最常见的受损处是内囊。

可能的病因是: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以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更为多见,也可因血管瘤或高血压性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出血以及颅内肿瘤所致。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何鉴别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何鉴别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何鉴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

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

常根据此点与周围性神经麻痹相鉴别。

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鉴别,瘫痪明显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

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来鉴别:一靠表情运动,中枢性者哭笑不表现瘫痪,周围性者则瘫痪更加明显,二靠掌颊反射,中枢性瘫痪有或亢进,周围性瘫痪无或减弱,但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他体征联系起来判定,此法最为可靠。

例如,当患者之面神经瘫不易判定其为中枢性或周围性时,如患者合并一侧上下肢轻瘫,瘫痪之上下肢是在面神经瘫痪之对侧,则其面神经瘫痪必为周围性;如瘫痪之上下肢是在面神经瘫痪之同侧,其面神经瘫痪必为中枢性;和眼肌瘫痪联系起来也与此相类似。

轻度面神经麻痹(中枢性和周围性)的症征有哪些?中枢性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明显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并非典型,尤其是起病慢、呈潜行性缓渐性者,如不仔细检查,容易贻误诊断。

因而,轻度面神经麻痹症的识别与早期发现是极为重要的,一般常用的检查法有下列诸项:睫毛征嘱患者强力闭眼,正常人在强力闭眼时,睫毛多埋在上下眼睑之中;当面神经麻痹时,则睫毛外露。

特别在轻度麻痹的情况下,用力闭双眼,开始时睫毛不对称现象并不明显,但经过很短时间之后,轻度麻痹侧的睫毛即慢慢显露出来,称为睫毛征阳性。

眼睑震颤现象强力闭双眼,检查者用力扳其闭合的上睑,此时感到一侧上睑有微细的肌肉挛缩性颤动现象,另一侧则没有。

这种现象存在,说明有轻度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

瞬目运动可见,双侧瞬目运动不对称,此种现象意义较大。

如嘱作瞬目运动时,轻度麻痹侧,瞬目运动缓慢且不完全。

斜卵圆口征嘱患者大张口。

轻度面神经麻痹时,患侧口角下垂呈斜的卵圆形口。

此与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的斜卵圆形口之不同点,在于无下颌偏斜。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此现象轻。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有哪些症状?(1)贝尔征此征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重要体征。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图文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图文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图文什么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又称面神经麻痹,是指由于面神经本身或其附近疾病所致的面部肌肉无力和麻痹的疾病。

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症状表情音韵障碍面神经麻痹病人常表现为表情音韵障碍,即面部肌肉的麻痹和无力使得病人不能做出正常的表情、说话时口角歪斜、不能正常闭眼等。

听力受损部分面神经麻痹病人也会出现听力受损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面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通过耳蜗神经交叉而引起的中耳病变。

消化道症状极少数的面神经麻痹病人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嗳气、恶心、呕吐等。

病因病毒感染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尤其是带状疱疹病毒。

其他病毒也可引起面神经麻痹,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非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也可引起面神经麻痹,如颅脑外伤、中耳炎、面部肿瘤、脑血管病变等。

治疗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同时可使用类固醇激素,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缩短病程。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也可作为面神经麻痹治疗的一种方式,例如通过按摩、电刺激等手段来促进肌肉的恢复。

神经功能康复面神经麻痹后的神经功能康复非常重要,主要包括矫正和修复面部肌肉及神经的运动功能、恢复面部的表情和音韵功能等。

预防面神经麻痹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升免疫系统的能力,避免感染病毒等多种因素,尽可能地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体育锻炼和注意饮食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
4、影像学检查:对于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中 枢神经系统病变。
4、影像学检查:对于病因不明 的患者
1、痊愈:面部肌肉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
2、显效:面部肌肉功能大部分恢复,但仍存在轻微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 影响不大。
3、有效:面部肌肉功能部分恢复,但仍存在明显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有 一定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影响细胞因 子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缓解面部肌肉痉挛。
结论
本研究表明,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显著优势, 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 同时探讨联合治疗的机制及优化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无效:面部肌肉功能无改善,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晚期治疗:对于遗留后遗症 的患者
1、完全恢复: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预后良好。 2、部分恢复:面部肌肉功能部分恢复,但仍存在明显功能障碍,预后较好。
3、无改善:面部肌肉功能无改善,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预后较 差。
引言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口眼 歪斜等症状。针灸和中频脉冲电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针灸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气血、舒缓筋络,中频脉冲电疗则通过物理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 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 痹具有更好的疗效。因此,本次演示旨在深入探讨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二、中西医结合疗效标准的制定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的一种疾病。

那么该病的病因和机理是什么呢?一、病因与机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不明,多见于极度疲劳后受凉后,与寒冷、缺血、免疫力下降有关。

面神经从颅内穿出必须经历一个狭窄的骨性管道,也叫面神经管,狭窄的面神经管是面神经容易受累的内在因素;另外,因面神经在面部所处的位置浅表且与咽部相处甚近,故易受冷风侵袭,面神经周围软组织增生粘连硬化,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缺氧及水肿,成为面神经容易受累的外在因素。

具体病理变化是: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缺血,导致面神经水肿、脱髓鞘,早期多为可逆性的神经病变,严重者轴突变性或神经完全性损伤。

二、临床表现为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

当用力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暴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

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吃饭时食物存于颊部与牙龈之间。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还可以进一步根据伴发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

1、面神经核损害:除表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外,常伴有外展神经麻痹,对侧锥体束征,病变在脑桥。

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

2、膝状神经节损害: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有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称亨特综合征(Huntsyndrome)。

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3、面神经管内损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面神经管内鼓索神经受累;如还伴有听觉过敏,则病变多在镫骨神经以上。

4、茎乳孔以外病变:只表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首先要区别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是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如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要区分是脑干内还是脑干外。

明确疾病位置才能有效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ICD10:G51.0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突发一侧面神经麻痹;2.体征:一侧周围性面瘫;3.辅助检查:无特殊。

(三)治疗方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药物治疗2.辅助治疗(四)标准治疗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ICD10:G51.003)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⑴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⑵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 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七)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⑴皮质类固醇有减轻神经水肿和减轻疼痛的功效。

50~60mg/d,一般选用泼尼松,连续5~6天,然后逐渐减量,每天递减5~l0mg,5~6天减完停药。

⑵抗病毒治疗:疑由病毒感染所致的贝耳麻痹,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

⑶其他药物包括维生素B组药物(VitB12、VitB l)、地巴唑等也可酌情选用。

2.辅助治疗: ⑴眼保护注意眼部卫生,应给予消炎眼药水或眼膏,滴眼或涂眼保护性眼罩,以预防暴露性角膜炎。

⑵物理治疗方法的选择宜个体化。

⑶运动疗法包括增进病侧面肌运动,限制健侧面肌牵拉,可采用增强肌力训练、自我模仿训练和按摩疗法等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
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
15
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近期感染病史,多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 有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和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有特征性的蛋 白-细胞分离。
耳缘性面神经麻痹: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常并发耳缘性面神 经麻痹,也可见腮腺炎、肿瘤、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等,常有明 确的原发病史和特殊症状。
16
治疗方法:
1.急性期:起病5-7天,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肿, 改善局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为原则。具体可选用药 物、理疗等治疗,激素(泼尼松30mg,神经营养性药物 (钾钴铵)等。
2.恢复期:从1周-3个月,此期主要使神经传导恢复 和加强肌肉收缩。采用方法:(1)针刺疗法。(2)电针、
面部推拿、隔姜灸、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4)活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主穴: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风寒:风池 风热:曲池 恢复期:足三里 人中沟歪斜:水沟 鼻唇沟浅:迎香 石学明院士:阳白四透法(阳白穴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 头维 丝竹空方向透刺(18天)。常规(阳白透上星)(5-8天)。 常用:攒竹透丝竹空 地仓透颊车
3
面神经管前段
主运动核 支配面上半部肌肉的核团接受来自 双侧大脑半球的皮质核束纤维
面随 支配面部表情肌 外耳肌 部 意
脑桥下部网状结
支配面半下部肌肉的核团仅接受来自
镫骨肌 二腹肌后腹 茎突 肌 运

构的深部
对侧大脑半球的皮质核束纤维
舌骨肌
肉动
神 经
副交感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 接受口腔传来的 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鼻腔腺体
血化瘀中成药。(5)保护角膜的措施。
3.后遗症期:指3个月以上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可以 针刺双侧及肢体远端穴位。
17
病因病机: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顾,风寒或 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使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 肉失于约束,出现(口窝)噼。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 足太阳为“目下冈”,故眼睑闭合不全为足太阳和足阳明 经筋功能失调。口颊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口 歪为三经筋功能失调
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 特点:
1 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 2 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 3 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 特点: 1 病变同侧从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可伴有 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 无肢体运动障碍
血管压迫是面瘫原因之一,认为小脑脑桥角的动 脉环可以突然改变位置使面—听神经束受压、拉 长。
8
病理:
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变 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为重。
9
诊断
损害定位 (l)茎乳孔以外:面瘫。

(2)鼓索与镫骨肌之间: 面瘫+味觉丧失+涎腺分泌 障碍。

(3)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面瘫+味觉丧失+涎 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攒竹
18
分期治疗 急性期:目前有争议! 针刺可否? 可针,穴位少,刺激量小,药物为主。
恢复期 针刺 电针 隔姜灸 穴位注射
后遗症期 针健侧同患侧。健侧重,患侧轻(穴位多少
针刺深度 针刺刺激量 )
19
【预后】 80%的病例可在2~3月内恢复。轻症病例 多无神经变性,2~3周后开始恢复,1~2 个月内痊愈;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个 月恢复,更严重者,恢复缓慢甚至不能 恢复 。 老年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有脑 卒中病史的预后不良。
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缓慢,常伴有其他
脑神经受损症状及各种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神经莱姆病: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常伴发热、皮肤游走性 红斑,可累计其他脑神经。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癌肿对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而非直 接侵犯及转移至神经和(或)肌肉组织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 复杂,即可为周围神经和肌肉的改变,又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各 个部位损伤的症状。(鼻咽癌/小细胞肺癌)
5
面神经管内段
岩浅大神 经
镫骨肌神 经
鼓索神经
6
茎乳孔以外段
分为: 耳后神经 颈支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以运动纤维 功能受损为主
7
病因:
可能由某种病毒感染引起,使神经鞘膜发生炎症、 水肿,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受压。
常在局部受冷风吹袭或着凉后发生,可能是寒冷 引起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而发 生水肿,加重神经受压。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味觉信息
和腭腺

主运动核的背外侧
三叉神经核 司角膜或结膜刺
泪腺核
激所致流泪放射 支配泪腺
的纤维
感觉核
延髓孤束核上部 与主运动核毗邻
位于面神经上的膝状神 经节中神经元的周围觉 后1/3为舌咽神经接受
4
运动根 感觉根 运动纤维 --- 运动核 副交感纤维---上涎核 味觉纤维 --- 膝神经节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宁夏中医医院针灸科 李晓林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茎乳突孔面神经非特异炎症所致的周围 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 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
2
面神经的解剖
面神经为第7对脑神经,是混合神经, 包括感觉、运动纤维组成,分别管理舌 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 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4)膝状神经节: 面瘫+味觉丧失+涎腺、泪腺分泌 障碍+听觉改变。
10
临床表现
1. 发病急,少有自觉症状,有所谓“昨夜完 好,今晨得病”之说。 2. 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不能紧闭口唇、 不能鼓腮、吹气,饮水时漏水。 3. 脸裂扩大,上下睑不能闭合,结膜外露, 用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方,即贝尔氏征。
20
疗效评价 1.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 2.FaCE量表
21
永久性面神经麻痹
永久性面瘫是指由于肿瘤压迫或累及面 神经、外伤和手术意外损伤面神经等所 引起的不可逆的面瘫。
贝尔麻痹经治疗无效,也可后遗永久性 面瘫
22
日常: 1.忌搓揉,可点按。 2.面部保暖 3.忌辛辣冰冷 4.功能锻炼 5.夜晚温热毛巾外敷 6.按时作息 7.控制好血压 血糖
23
谢谢!
24
11
4. 泪溢或泪液减少,角膜干燥。 5. 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眉。可与中枢
性麻痹相鉴别。 6. 其它症状:味觉、听觉等变化。
12
体格检查:
鼓腮、露齿、蹙眉、抬眉试验 巴氏征
量血压
颅脑CT 肌电图
辅助检查:
13
鉴别诊断: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 见病(面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