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住宅规划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摘 要]传统的行列式及围合式的建筑布局模式已不再适应住区的发展及人的行为模式的需求。常熟市新市区滨江花园规划采用自由式住宅布局,形成带状公共空间,利用建筑与太阳方位角、风向夹角的关系改善住区微气候,并结合住区规划结构,形成多功能、人性化的网状交通结构。
[关键词]布局模式;规划理念;住区规划
The Discussion on the Planning Con-cept of New Residential District —T ake the Planning of Binjiang Garden of the New City Zone of Changshu for Example/Chen Fei, Cai Zhenyu, Wang Fang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determinant and closed architectural arrangements are no longer fit for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 or of the human behavioral pattern. Free-style residen-tial arrangement is adopted for the planning of Binjiang Garden in the new city zone of Changshu city to form a public space of strip-sha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the azimuths of the sun and the angle of direction wind is used to improve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T ogether with the planned structure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it forms a meshed traffic structure of multi-function and human orientation.
[Key words] Arrangement pattern, Planning Concept,Planning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新型住区规划理念探索
—以常熟市新市区滨江花园规划为例
□ 陈 飞,蔡镇钰,王 芳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6-0025-03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的支持,土地批租速度的加快使大批量居住区快速开发成为可能。设计周期的缩短使规划师不注重特定的环境及气候条件而随处搬用住区规划形态,同时由于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开发方式向以企业行为为主的开发行为转变,利益的追求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开发商对单纯的“量”的追逐。如何既能满足开发商的利益又能改善城市住区环境,使住区品质得以提升?在现代住区的规划中,探索新型住区规划理念成为必要。
本文以常熟新城区滨江花园规划设计为例探索现代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滨江花园位于常熟市新城开发区,四周临路,地块东侧道路以100 m的绿化带与连接常熟老城区的干道相隔,贯穿整个新城区的水系从区域内穿过。滨江花园的开发将必然带动整片区域的全面开发,提升整个区域的品位,设计的出发点将集中在挖掘地段潜力,充分利用地段优势,并配合现代的住区规划理念来聚集人气(图1)。
2.1中心式公共空间的消失
随着居住向社区化发展,社区的功能及空间结构组织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单纯居住小区的概念。传统小区中单一中心的空间布局将不能适应未来住区内功能的扩展及人的心理需求。为适应未来住区中人对公共空间的
使用需求,单一中心将由集中式向带状多中心公共空间模式发展。环绕住宅的带状公共空间可减少住户到达中心绿地的时间与距离,使绿地、公共空间与住宅相互交错、融合。带状空间和适应地形的布局使空间不断朝纵深方向展开,可增加公共空间的渗透性,并能照顾到整个住区内各单元组团之间的整体性及均好性。同时,分析未来居民的行为模式,沿线性带状公共空间的展开所形成的不规则的中央休闲空间与不同组团绿地之间的相互融合,可增加空间的丰富性与层次性,使整个住区在结构上连为一体,创造一个可以进行亲密交流的集娱乐、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绿色空间走廊。
对滨江花园现有环境进行分析后,运用以上的理念,规划师确定以中央带状生态绿地作为中心开敞空间,使其成为高层住宅与低层低密度住宅之间的绿色过渡带,绿地的水系、高大乔本植物成为低密度住宅北面的自然屏障。开敞空间内溪流或绿化向周边不断地延伸与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共空间网络系统,配合环形道路,与原有河道共同构成以水景为主的小区生态环境,形成整个小区的基本结构骨架(图2)。
2.2自由流线型布局
(1)社区精神与自然的结合。在单体建筑的布局中,传统的单元组团式居住模式容易使住区缺乏邻里精神,住宅的孤立式布局无形中强化了人心理上的空间界定。这种空间界定在物质空间上体现为对公共空间的一种相对私有化的占有欲。自由化的布局在不损害安全性及管理需求的情况下可打破僵化的
空间划分,并且与中心绿化空间连为一体的宅前绿化在整合破碎的公共空间的同时,可增加交往机会和增强社区凝聚力。
自由式住宅布局遵循着某种既定的肌理,配合组团开放式格局,形成以带状公共空间为枢纽、串联几个分区的住宅簇群。在满足有序管理的前提下,自由式住宅布局给组团带来强烈的场所特征,使整个居住区的建筑布局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在东南部的低层低密度住宅的规划中,建筑自由式的整
体布局强化了曲线型的脉络发展结构,形成清晰明确的结构联系及不断变换的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削弱了单调枯燥的空间感。建筑之间曲线性发展带来了空间上的变化,打破了传统小区中邻里之间以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间为等级的划分。在创造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的同时,保持住区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可识别性及领域感,有利于居民对社区形成一定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住宅自由式布局打破了传统小区中组团
分割式的绿地模式,把分散开放式组团绿地沿带状线性公共空间分布,从而形成住区的整体空间结构系统。
(2)住区的自然气候适应性策略。《居住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住宅建筑的布局应能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冬至日南向最少有一个房间的连续有效日照不少于一个小时。传统的规划布局模式无法满足高密度建筑的采光日照需求,同时,板式布局在建筑的背风面造成的风影会影响人对外部空间的使用率。在高层住宅建筑群体中,按照日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规划,会使南北两栋建筑的间距过大,而过大的建筑间距又不能作为小区的公共开放空间来使用,因此,转变传统的住宅空间关系将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利用太阳方位角进行采光成为住宅采光设计的首选。建筑单体的自由化布局能节约土地,达到较好的日照需求,并能改善住区的微气候环境。
同时,自由化的布局使住区室内外风向与建筑在不同的时间内呈现不同的夹角,可避免室外微气候环境的不均匀。经实验测定,风向夹角的形成将会在炎热的夏季带来室内空间风速的均匀化,在冬季又可减小空气流动与建筑表面的摩擦所带来的建筑的过度失热。自由化的布局使建筑在南向风压所形成的负压区面积减少,减少不稳定风场的形成机会。
(1)竖向空间的塑造。丰富的竖向空间除了是建筑布局与规划整体结构相呼应的结果外,还是规划与城市气候因素相适应的结果。南低北高的竖向布局模式使夏季的风速与风向对建筑的影响最小,使冬季寒风对室外温度的影响最小。地段中部紧邻中心带状公共空间布置流线型点式公寓,不仅符合日照与通风的要求,而且能保证景观视野的最大化。(2)横向空间的延展。现代商业空间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转变而带来消费模式的变革,消费已从传统的简单购物向休闲、娱乐复合性功能转变,将改变单一购物空间在使用时间上的严格区分。传统的沿街封闭式商业店面虽然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会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