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枪炮内弹道学-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枪炮内弹道学-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枪炮内弹道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31007课程英文名称:Interior ballistics of gun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的学位课。

它是研究内弹道问题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武器系统设计者必备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培养学生在武器系统设计过程中具有分析内弹道相关问题和具有解决武器发射中内弹道的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基本知识:掌握枪炮内弹道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分析解法求解枪炮内弹道学的正反两方面设计问题;2. 基本理论、方法:经典内弹道学理论的基本模型,运用模型求解枪炮内弹道解法的方法等;3.能力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会进行内弹道设计与求解并会分析发射过程中影响内弹道规律的相关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等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二维CAD和运用C语言等进行枪炮内弹道学的课程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火炸药理论、武器系统概论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自动武器结构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自动武器结构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自动武器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2002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c weapon structure design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0 实验:2 上机:0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自动武器结构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学位课,是武器专业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自动武器设计理论的专业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纷繁复杂的自动武器概念和原理,对自动武器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作用有清晰明了的认识;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在武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理论性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自动武器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掌握自动武器各主要机构(枪管、闭锁机构、供弹机构、退壳机构、击发机构、发射机构、瞄准装置等)的用途、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问题计算简单的结构;能够分析和选择应用不同的自动机部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该课程以讲述为主,偏重讲述自动武器各主要机构基本原理和结构设计。

2.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火炮与轻武器概论、枪炮内弹道学、武器系统分析、武器制造工艺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该课程是面向大四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背景。

因此,学习该课程不但需要熟练掌握课堂讲述的基本概念,还需要通过习题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书本知识。

习题课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武器模型选取合适的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简单计算;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理解轻武器的最新动态和前沿发展趋势。

实践环节考虑到本门课程的特殊性及学校的相关配套设施的缺陷,主要以工厂实践为主,包括内蒙古包头的447厂实习、齐齐哈尔127厂实习等。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试目标:考核学生掌握自动武器各主要机构(枪管、闭锁机构、供弹机构、退壳机构、击发机构、发射机构、瞄准装置等)的用途,并对主要机构设计能力。

火箭发射技术和发动机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箭发射技术和发动机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箭发射技术和发动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1001课程英文名称:Technique to Launch Rockets and to Design Motor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火箭是指依靠自身发动机向后喷射的燃气,利用作用与反作用原理,飞向目标的一种兵器。

火箭发射技术是指将火箭发射出去的一种技术,而发动机设计则是指为火箭飞行提供动力的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技术。

火箭发射技术和发动机设计是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知识、火箭发射系统受力分析知识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知识,了解火箭发射系统的构成和固体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主要功能,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知识,了解火箭发射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固体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主要功能,具有能够初步进行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的特点是以培养学生能够具有初步进行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技能为目的,在教学中应采用先进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火箭发动机原理和工程热力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习题主要在于巩固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外习题不应少于10题。

(六)课程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考查2. 考试目标:考核学生掌握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知识情况,学生应能够初步进行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能力。

3. 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小测验等)成绩和实验成绩的总和。

火炮架体及火炮总体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炮架体及火炮总体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炮架体及火炮总体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2053课程英文名称:Gun rack and gun design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

内容涉及理论力学、有限元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

对用于生产的各类炮架进行结构、强度等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炮架设计的全过程,对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火炮炮架的结构、受力等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炮架设计的过程和流程,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实际设计架体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等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讲课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有限元法、武器系统导论和武器制造工艺学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通过习题课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和复习,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炮架总体设计的理解。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炮架设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受力分析能力和强度计算能力。

3.成绩构成:最终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小测验、提问以及出勤等)的总和。

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80%,平时考核成绩占20%。

(七)参考书目《炮架及火炮总体设计》,中北大学编,内部讲义《火炮设计理论》,张相炎等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炮架设计》,伊玲益,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2038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gunpowder charge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其他武器类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火药装药学理论基础、火药气体的热力学性质、装药的弹道性能、装药的弹道设计与结构设计,以及最新发展的装药技术和模拟检测技术等内容。

它和火药学、弹丸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工程及烟火技术等武器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火药装药设计的基础理论;掌握火药装药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能够明显提高弹道效果的先进装药技术和手段。

使学生具备根据武器系统提供的参数,能够设计出满足武器要求的安全装药并能进行相关试验验证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火药气体的组成、能量性质的计算;(2)火药装药设计的基础理论;(3)火药装药的结构设计与弹道设计;(4)新型发射药装药技术;(5)发射装药的模拟检测技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火药装药的一般知识,火药装药的基本类型、组成、装药元件的作用、火药装药的弹道性能、火药燃气的组成及其热力学性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火炮火药装药设计的基本理论,点火系统设计、火药燃气组成和理论计算、火药热力学性质的数学模拟理论、内弹道流体动力学模型、火药装药弹道设计模型与计算、火药装药结构设计等;掌握定装式装药、分装式装药、强装药、弱装药等传统装药技术,了解高能量密度装药、刚性装药、随行装药、压实装药、电热化学能装药等新型装药技术和提高远程发射装药的方法。

掌握火药发射装药的模拟检测技术。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武器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武器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武器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0451005 学时/学分:2周/ 4学分一、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金工实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武器制造工艺学》2.后续课程: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版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学完《武器制造工艺学》课程之后,进行的下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武器制造的基础知识,用课程设计的方式提高工艺技能的运用能力,熟悉火炮制造的的方法、工艺特点、工艺规程编制的过程;另一方面,为今后从事火炮制造与设计等相关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学生应该在充分掌握武器制造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的火炮炮身产品进行制造工艺编制的综合训练;初步具备科研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根据课程设计的工艺要求、确定制造方案及工艺路线;2.用AutoCAD建立加工模型图;3.对产品图进行工艺分析;4.确定工艺设计和参数计算的方法和步骤;5.进行工艺设计;6.编写工艺规程,撰写说明书;7.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8.通过答辩。

四、指导方式本课程设计在指定地点和时间进行综合答疑的基础上,结合灵活的个别答疑进行指导。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本课程设计结合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平时考勤、课程设计期间表现、课程设计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制。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本课程设计选用与先修课程《武器制造工艺学》课程相同的参考教材;另外还将向学生提供课程设计的参考资料供参考。

七、备注。

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032136课程英文名称:New Concepts about weapons launching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兵器类各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是基于高校兵器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意在培养学生武器设计创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火炮与自动武器基础知识、出现的发射新结构、新原理及新概念。

在武器类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熟悉火炮、自动武器工作原理及开拓学生专业眼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火炮、自动武器的基本工作过程和原理及以此为基础的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和过程2.树立正确的前瞻性设计理念,质疑性的设计态度;3.具有运用书籍、网络等资源获取行业发展新动向的能力;4.了解典型火炮、自动武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准则;5.了解火炮、自动武器新的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武器设计一般知识,火炮、自动武器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新原理产生的理论及技术依据。

2.基本理论和方法:火炮、自动武器工作过程中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掌握机武器设计的基本原则,火炮、自动武器的工作原理等。

3.基本技能:判断火炮、自动武器原理结构的可行性,获取行业发展新动向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新概念火炮和自动武器的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进行讲解;采用讨论法和问题教学法,在讲授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课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些生动的案例教学,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为保证教学质量及效果,在授课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综合课程设计B1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综合课程设计B1

《综合课程设计B1》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0451003 学时/学分:2周/4学分一、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设计软件,有限元法及其应用2、后续课程:气体动力学,火炮设计理论,炮架及火炮总体设计(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设计软件,有限元法等课程学习之后的一个实践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对火炮身管的结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火炮身管的绘制方法和强度计算,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法等课程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

2)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法等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所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

3)能够对所指定的设计题目进行合理的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有限元强度计算。

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 课程设计内容每人一个题目。

设计要求:1)用AutoCAD绘制出加农炮身管图并标注尺寸2)用AutoCAD绘制单元网格图3)标注单元参数节点号4)分析单元载荷和约束5)按要求编写有限元计算数据文件6)撰写说明书7)通过答辩完成形式:设计任务书一份,设计说明书一份。

2.课程设计安排本课程设计学时为2周。

第1周: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方法,准备资料,绘制产品图、标注尺寸;分析设计任务和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第2周:划分单元网格、添加边界约束条件、编写数据、撰写说明书,参加答辩。

四、指导方式根据课设指导书提出设计要求,通过随时答疑的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做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查。

2.考试方法:课程设计报告,答辩。

3.课程总成绩:最终答辩、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态度、提问、独立工作能力等)成绩的总和。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课程编码:110442004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版课程总学时:40实验(上机)计划学时:2开课单位:装备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1.武器发射工程专业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2.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1.《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2.本实验项目是《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课程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结构的纽带;3.本实验项目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传统必做实验;4.本实验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有指导意义。

三、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通过对复进机和制退机的拆解和结合:1.了解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熟悉武器复进机和制退机的工作过程;3.掌握复进机和制退机基本的分解和结合步骤。

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特色课程主要介绍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基本组成,结构特点及设计流程,涉及到液体气压式复进机和节制杆式制退机的详细设计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形式:传递-接受、探究式教学手段:多媒体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实验一复进机和制退机工作过程演示1.实验目的:能够在认识复进机和制退机结构部件的基础上,掌握制退机和复进机的工作过程,重点掌握制退杆和节制杆的相对位置关系。

2.实验要求:观看模型演示动作。

3.实验内容:(1)观看复进机运动过程并记录;(2)观看制退机运动过程并记录。

4.主要仪器设备(1)复进机模型一台;(2)制退机模型一台。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1. 高越飞.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1.考核方式:考查。

2.考试目标:考核学生对轻武器模型的拆解熟悉程度。

3.成绩构成:实验评分应包括三个方面:(1)实验预习回答提问占20%:(2)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纪律占40%:(3)实验报告40%;评分等级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武器发射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扮演着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角色。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探讨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的设计。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武器发射工程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大纲设计的核心原则。

学生应该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武器发射原理、设计和优化等相关知识。

同时,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亲自操作和实践,掌握武器发射系统的组装、调试和测试等技能。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武器发射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二、课程设置针对武器发射工程的学科特点,教学大纲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课程:1. 武器发射原理与设计:介绍武器发射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动力学、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等相关知识。

重点讲解武器发射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弹道学:讲解弹道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弹道轨迹、弹道稳定性和弹道修正等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弹道分析和计算能力。

3. 发射系统工程:介绍武器发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发射装置、引信和控制系统等。

重点讲解发射系统的设计、测试和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 仿真与优化:介绍武器发射系统的仿真和优化方法,包括数值模拟、优化算法和参数优化等。

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仿真和优化能力。

5. 安全与环保:讲解武器发射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包括爆炸安全、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等。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武器发射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大纲应明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等。

理论讲解是基础,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火炮设计理论-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炮设计理论-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炮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1002课程英文名称:Artillery design Theory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2 实验:6 上机:0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本专业的学位课程。

内容涉及火炮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准则。

重点介绍火炮炮身的基本知识和炮身种类构造特点及设计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火炮的基本构成和作用特点,具有能够进行火炮炮身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火炮设计与生产工作奠定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火炮系统的组成。

掌握火炮身管的设计理论。

了解火炮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特性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使学生具有分析和火炮总体结构的能力,具有设计火炮身管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本科生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2017版教学计划而编写。

在教学中应采用先进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枪炮内弹道学等相关课程(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重点章设有1-2道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3.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平时考核(包括中期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以及出勤等)、上机环节考核成绩的总和。

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70%,平时考核占20%。

实验占10%.(七)参考书目《炮身设计》,中北大学翻印《火炮设计理论》,张相炎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二、中文摘要本门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它包含了火炮设计的基本理论。

重点在于火炮身管的基本理论、类型及结构特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火炮身管的基本理论、类型及结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设计火炮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火炮系统的概念及构成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火炮概述;2)火炮的战术技术指标;3)火炮总体设计任务与内容。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火炮设计课程设计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火炮设计课程设计

《火炮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0451008 学时/学分:3周/ 6学分一、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082102武器发射工程(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火炮设计理论》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版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学完《火炮设计理论》课程之后,进行的下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知识,用课程设计的方式提高设计技能的运用,熟悉火炮一般设计的方法、验算、画图及完成报告的过程;另一方面,为今后从事火炮设计与制造等相关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学生应该在充分掌握火炮设计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结合实际的火炮炮身产品全过程的设计的综合训练;初步具备科研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根据设计的技术要求、确定设计方案及实现路线;2.计算出火炮炮身设计的高低温压力曲线;3.选择火炮材料;4.确定内膛结构;5.确定炮身的外部尺寸及形状;6.进行炮身的强度校核及连接部位强度校核;7. 画出图纸;8.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9. 对有能力的同学建议进行强度校核的仿真分析。

四、指导方式本课程设计在指定地点和时间进行综合答疑的基础上,结合灵活的个别答疑进行指导。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本课程设计结合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平时考勤、课程设计期间表现、课程设计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制。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本课程设计选用与先修课程《火炮设计理论》课程相同的参考教材;另外还将向学生提供课程设计指导书以及部分典型实例供参考。

七、备注。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枪炮内弹道学实验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枪炮内弹道学实验

《枪炮内弹道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枪炮内弹道学课程编码:11043100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082102武器发射工程适用教学计划版本:武器发射工程专业2017版课程总学时:40实验(上机)计划学时:6开课单位:装备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本大纲根据武器发射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编写。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枪炮内弹道学》课程实验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位课。

该实验内容是《枪炮内弹道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武器安全学、武器发射实验方法与技术及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等课程是紧密相关的,同时该实验也是培养武器发射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需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三、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熟练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同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测定、分析整理,从而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2.任务:掌握膛内压力和弹丸初速的测定。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枪炮内弹道学》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如:膛压、膛底压及炮口压等概念;掌握膛内压力随时间、弹丸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等基本理论;3.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最大膛压和初速的测定实验测定方法及引起测量误差的因素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同时具有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特色1.按照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现场指导并对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实验要点进行现场考核;2.讲解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分析与讨论。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实验一膛内燃气压力测试实验1.实验目的:膛内燃气压力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分析2.实验要求:掌握测试原理及铜柱的高度的测量方法3.实验内容:测量膛内燃气的压力4.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5.6式口径弹道枪一支、子弹若干、枪用发射药、螺旋测试仪、数据存贮器及打印设备等.实验二弹丸初速测试实验1.实验目的:弹丸初速测试方法及实验数据分析2.实验要求:掌握测试原理及线圈靶测量方法3.实验内容:弹丸初速测试4.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5.6式口径弹道枪一支、子弹若干、枪用发射药、螺旋测试仪、数据存贮器等.六、教材(讲义、指导书)《枪炮内弹道学》金志明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刘庆荣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过程的考查,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实验成绩。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解析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解析

目录1.自由后坐诸元的计算1.1膛内时期自由后坐诸元计算1.2后效期自由后坐诸元计算1.2.1火药气体作用系数1.2.2后效期开始时炮膛合力1.2.3 时间常数和后效期作用时间1.2.4炮口制退器冲量特征量1.2.5有炮口制退器自由后坐诸元计算2.后坐制动图和后坐制动诸元2.1制定后坐制动图2.2.求解制退后坐诸元3.复进机设计4.制退机设计4.1制退机的工作长度4.2活塞工作面积4.3制退杆外径及制退筒内径4.4制退杆内腔直径5.5节制环直径4.6制退筒外径4.7流液孔面积5.节制杆外形调整1.自由后坐诸元的计算1.1膛内时期自由后坐诸元计算0.5d h dm Wv m m0.5d h dm Ll m m膛内运动时期自由后坐诸元 序号 t/ms v/(m/s) l/m W/(m/s) L/m1 0 0 0 0.000 0.0002 2.091 77.1 0.055 0.948 0.0013 2.651 125.84 0.111 1.548 0.001 4 3.342 204.08 0.221 2.510 0.0035 3.8 265.59 0.332 3.267 0.0046 3.996 291.77 0.387 3.589 0.005 7 4.346 337.85 0.498 4.156 0.006 8 5.191 442.09 0.831 5.438 0.010 9 6.403 463.37 0.925 5.699 0.011 10 6.816 575.75 1.661 7.082 0.020 11 8.17 641.41 2.492 7.889 0.031 12 9.023 670.74 3.045 8.250 0.037 13 9.712 690 3.51 8.487 0.0431.2后效期自由后坐诸元计算 1.2.1火药气体作用系数β弹丸脱离炮口瞬间,当t g =9.712ms ,时由内弹道数据可知: p g =56Mpa ,W g =8.4512m/s , L g =0.043m 。

反后坐装置课程设计

反后坐装置课程设计

反后坐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反后坐装置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结构组成和工作机制。

2. 学生能了解反后坐装置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认识到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与反后坐装置相关的物理知识,如力学、运动学原理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反后坐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反后坐装置模型,并展示其功能。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针对反后坐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军事科技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国家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反后坐装置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反后坐装置相关知识,为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反后坐装置基本原理及其结构组成- 引导学生了解反后坐装置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重要性。

- 详细讲解反后坐装置的结构组成,包括弹簧、液压系统、缓冲器等部件。

- 分析反后坐装置工作原理,如力的作用、能量转换等。

2. 反后坐装置的应用案例及优缺点分析- 介绍反后坐装置在不同武器系统中的应用,如坦克、火炮等。

- 分析各种应用案例的优缺点,讨论反后坐装置对武器性能的影响。

3. 反后坐装置模型设计与制作-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反后坐装置模型。

-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反后坐装置模型的设计、制作和功能展示。

- 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反后坐装置知识。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 R.M.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 R.M.

什么是炮口制退器的能量特征量和冲量特征量? 答:能量特征量:由于采用炮口制退器而造成的后坐部分自由后坐动 能的相对减少量,也称炮口制退器效率,即:T 1
2 WKT 2 Wmax
冲量特征量: 有炮口制退器时后效期炮膛合力全冲量与无炮口制退器 时后效期炮膛合力全冲量的比值 ,即:
I hT Ih
火药气体式复进机工作介质:火药气体;性能特点:结构简单,重量轻 ; 但以火药气体作为工作介质,进气孔的烧蚀、活塞的磨损和身管的温 升都比较严重,紧塞元件寿命低,维护擦拭困难。此外,平时不具有 能支撑炮身的复进机力,需要设计专门机构。适用于航炮。 5.制退机的分类:沟槽式 转阀式 多孔衬筒式、活门式、节制杆式。 节制杆式分为带沟槽式复进节制器的、带针式复进节制器的、混合式 的、变后坐长的 带沟槽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制退机 (60-122J 制退机、56-85J 制 退杆) 工作原理后坐:主流由Ⅰ腔经流液孔到Ⅱ腔,Ⅱ腔有真空;支流由Ⅰ 腔到Ⅲ腔(复进节制腔) 。复进:Ⅲ腔液流经复进节制沟槽流回Ⅰ腔; Ⅱ腔真空逐渐消失,液流流回Ⅰ腔。复进全程制动。 结构特点 60-122J 制退杆内径大于节制环孔径,Ⅲ腔容易充满,但拆 装较麻烦。 结构特点 56-85J 制退杆内径略小于节制环孔径,拆装比较方便,但 Ⅲ腔不容易充满,为使Ⅲ腔充满,节制杆尾端中空,有斜孔。 无液量调节器,制退机内保留少量空间,结构简单。 带针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制退机 (59-57G 制退机) 工作原理后坐:同前。 复进:Ⅲ腔液流流回Ⅰ腔; Ⅱ腔真空逐渐消失,液流流回Ⅰ腔。 接近复进到位时,节制杆末端的针杆插入制退杆末端的尾杆内,产生
后坐阻力: FR Fh Ff F FT mh g sin 取全炮为研究对象。主动力:炮膛合力、弹丸回转力矩(由定向栓约

发射与后坐讲稿

发射与后坐讲稿
发射与后坐(讲稿)
作业准备
课目:发射与后坐
目的:使学员了解发射的现象和后坐对命中的影响,
消除在射击时对后坐的顾虑,明确爱护枪膛和
正确据枪的重要性。
内容:一、发射
二、枪管的堪抗力和寿命
三、初速及其实用意义
四、后坐及对命中的影响
重点:内容二、四
方法:1、结合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
2、运用录像、图片演示重点内容。
(4)能加大弹头的侵彻力和杀伤力。
四、后坐及对命中的影响
(一)后坐的定义
发射时,武器向后运动的现象,叫后坐。
(二)后坐的形成
发射药燃烧时,产生气体同时作用于各个方向,作用于膛壁周围的压力为膛壁所抵消;向前作用于弹头后部的压力推送弹头前进;向后作用于弹壳底部的压力经过枪机传给整个武器,使武器向后运动,形成后坐。武器的后坐和弹头的运动是同时开始的。在弹头脱离枪口瞬间,大量的火药气体随弹头后部从膛内向外喷出,形成了反作用力,使武器后坐更加明显。
复习题
1、什么叫发射?发射的过程怎样?
2、什么叫初速?初速大有什么实用意义?
3、后坐对命中有什么影响?怎样减小后坐对命
中的影响?
3、课堂提问、解答。
时间:50分钟
地点:教室
要求:1、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勤于思考,不懂就问。
3、结合所学知识,对本课所学重点内容进行
深入细致地分析。
一、发射
(一)发射的定义:
火药气体压力将弹头从膛内推送出去的现象,叫发射。
(二)发射过程:
射手扣动扳机、击针撞击子弹底火,使起爆药发火,火焰通过导火孔引燃发射药,产生大量火药气体,在膛内形成很大的压力,迫使弹头脱离弹壳,沿膛线旋转加速前进,直至推出枪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442004
课程英文名称: The design for recoil mechanism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8 实验:2 上机:0
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火炮反后坐装置是武器发射工程本科的专业选修课,火炮是人类武器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热兵器,今天在各种高新技术装备中仍然是个军兵种的主要火力手段,火炮设计者坚持不懈地为提高它的威力、机动性、反应能力、生存能力、可靠性而努力。

反后坐装置就是人们为解决火炮威力和机动性的矛盾而发展衍生出来的。

因此,火炮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在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基本构成、基本原理、各机构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从而指导其进行反后坐装置的结构设计,为今后其它火炮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该专业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知识上,要求学生掌握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要点问题。

在能力上,要求学生掌握其任务、环境、功能、结构和性能指标,机构各部件在各种后坐受力环境下的运动原理,各动力学参量的分析和计算。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及初步验算。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有限元及其应用、火炮概论,枪炮内弹道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习题主要在于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外习题不应少于15道题。

2.安排大作业,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目标:考核学生对火炮反后坐装置工作原理理解能力。

机构各部件在各种受力环境下的运动原理,各动力学参量的分析和计算。

3.成绩构成:最终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包括中期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以及出勤等)、上机环节考核成绩的总和。

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80%,平时考核占20%。

(七)参考书目
《火炮与自动武器动力学》,姚养无编著,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高树滋等编,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
《火炮自动机设计》,韩魁英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
二、中文摘要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是火炮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对火炮反后坐装置的讲解和对反后坐装置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对火炮反后坐装置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清晰的理解,能够掌握反后坐装置的设计流程,根据具体的要求设计出满足一定功能的反后坐装置。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概述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炮架发展简述;
2)现代火炮对反后坐装置的要求;
3)反后坐装置设计的内容和任务。

重点:
现代火炮对反后坐装置的要求
难点:
反后坐装置设计的内容和任务
习题:
反后坐装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第2部分反后运动与受力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后坐部分的受力与运动方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后坐部分的受力;
2)后坐部分的运动方程。

第2.2部分炮膛合力的计算(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启动时期;
2)弹丸膛内运动时期;
3)火药气体后效期。

第2.3部分火炮后坐时的受力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火炮后坐受力模型
重点:
炮膛合力的计算
难点:
炮膛合力的计算
习题:
3个运动时期炮膛合力的计算
第3部分后坐阻力规律与后坐运动计算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自由后坐运动计算;
2)后坐制动图;
3)制退后坐运动计算;
4)求解制退后坐运动方程的数值方法。

重点:
1)后坐制动图;
2)制退后坐运动计算;
3)自由后坐。

难点:
1)后坐制动图;
2)自由后坐。

习题:
后坐时火炮受力分析计算
第4部分复进机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复进机的结构类型(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弹簧式复进机;
2)气压式复进机;
3)火药气体复进机。

第4.2部分弹簧式复进机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复进机力的变化规律;
2)弹簧初力和压缩比的确定;
3)弹簧结构尺寸的确定。

第4.3部分液体气压式复进机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液体气压式复进机力的变化规律;
2)液体气压式复进机初力和压缩比的确定;
3)液体气压式复进机结构尺寸的确定。

重点:
弹簧式复进机设计与液体气压式复进机设计
难点:
液体气压式复进机设计
习题:
弹簧式复进机设计
第5部分节制杆式驻退机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8 实验:2 上机:0
第5.1部分制退机的结构类型(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带沟槽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制退机;
2)带针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制退机;
3)混合式节制杆式制退机。

第5.2部分制退机工作原理与液压阻力(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液压阻力的形成;
2)液体流动与基本方程。

第5.3部分节制杆式制退机液压阻力计算(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基本假设;
2)液压阻力计算;
3)流液孔面积;
4)液压阻力系数的确定。

第5.4部分节制杆式制退机结构设计(讲课2学时)(实验2学时)具体内容:
1)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
2)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内容:(2学时)
1)观看复进机运动过程并记录;
2)观看制退机运动过程并记录。

第5.5部分节制杆外形调整(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节制杆外形的初调整;
2)节制杆外形的再调整。

重点:
1)节制杆式驻退机结构设计;
2)节制杆外形的初调整和后坐反面问题计算;
3)节制杆再调整的方法。

难点:
节制杆外形的初调整和后坐反面问题计算。

习题:
1)节制杆式驻退机结构设计;
2)节制杆再调整的方法。

第6部分复进运动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6.1部分复进运动微分方程(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复进时火炮主动力;
2)复进时火炮约束力;
3)复进机末力表示。

第6.2部分火炮复进受力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炮膛轴线运动方程;
2)复进时各力变化规律;
3)复进剩余能量及表示。

第6.3部分复进运动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复进加速第一时期;
2)复进减速时期;
3)稳定性条件及稳定极限角。

重点:
1)复进的运动分析;
2)全长复进制动的复进节制器设计。

难点:
1)复进的运动分析;
2)全长复进制动的复进节制器设计。

习题:
全长复进制动的复进节制器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