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春风化细雨 润物细无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春风化细雨 润物细无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0f4fe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1.png)
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正文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来说至关重要,教育者应从学生的心理健康角度考虑问题,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促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从个案分析的角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作了相关叙述。
第一,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伴随着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生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在实践中,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尽可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合理解决。
第二,通过行为观察和适当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教育者应当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并通过行为观察和适当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方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解决问题。
第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创设性。
做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一个要持之以恒的过程。
教育者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的谈话和探讨,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内外兼修的素质,使中职生更加心理健康。
第四,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来说,心理健康和学习相关,教育者应当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氛围,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让学生有真正的自主权,调动学生自觉性学习,让学生能够得到健康的学习快乐。
综上所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是重要且复杂的研究内容。
教育者应当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考虑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发现心理问题,创设安全、有趣的学习氛围,并采取行动,积极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精选全文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6ccf2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c.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点亮学生心灵的天空中职生心理辅导案例面对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诸如厌学、早恋、自卑、焦虑、失落、恐惧、消极、逆反等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学好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通过积极引导、行为纠正,从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使得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案例一:薛某,男,16岁,职中高一年级1203班学生。
学习成绩较差,智力较好,对学习不感兴趣。
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没有办法。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头仰得很高,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家长和老师十分无奈。
案例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2.1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薛某的父亲是某工地负责人,工作忙,由于和孩子沟通少,任其自由发展,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见面父亲就斥责、谩骂,造成孩子任性放纵。
而他的母亲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对孩子的教育两人意见不一致。
2.2老师教育和处理方式不当。
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蛋插嘴,东张西望,老师缺少与学生心理沟通,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使师生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
2.3中职生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的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一阶段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拒绝一切批评,所以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产生抵触情绪。
中职心理健康德育案例范文
![中职心理健康德育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ea64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1.png)
中职心理健康德育案例范文案例名称:帮助内向的学生建立自信一、案例背景小李是一名中职学校的学生,他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他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沉默,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也常常因紧张而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的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他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也干扰了他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
二、问题分析小李的问题主要源自于他的内向性格和自信心不足。
他对于自己的表达能力缺乏信心,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害怕被别人评价和批评。
这种恐惧和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三、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李克服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我们与小李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常常与他进行谈话,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和想法,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理解。
2. 制定学习计划:我们与小李一起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帮助他逐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我们鼓励他从简单的演讲开始,比如在班级里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逐渐增加难度,练习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
3. 提供心理辅导:我们为小李提供了一些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加自信心。
我们鼓励他多参与自己擅长的活动,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4. 小组合作学习:我们鼓励小李多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他在与同学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他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以从同学那里学习到更多的表达技巧。
四、实施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在课堂上开始主动回答问题,并且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也逐渐增强了自信心,开始在课外参与一些活动,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更加密切。
五、案例反思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健康德育的重要性。
通过心理辅导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性格上的弱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947d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b.png)
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里健康教育成为许多学校和机构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小明,一个初中生,自小就比较内向和胆怯,对学习和社交不太感兴趣。
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消极,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他的家人和老师都感到很担忧,经过一番探讨后,决定让他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心里健康课程中,小明开始接触到一些正面的心里健康知识,学会了自我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同时,他也通过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来建立了更多的友谊和信任。
慢慢地,小明开始变得开朗和积极,对学习也有了更大的投入。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里健康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和增强抗压能力。
同时,也能够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更有效的支持。
因此,心里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帮助更多的孩子在心灵上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篇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31df2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a.png)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题】《守护青春的底线》一、教学主题:《守护青春的底线》二、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析青少年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2、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3、引导学生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性行为产生的危害2、掌握调节性冲动的主要方法3、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七、时间:40分钟八、课题设计理念现在的孩子们都很早熟,性发育提前了,性兴趣和对性的要求也提前了,这既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也是文化环境影响的结果。
但由此引发了几个矛盾和问题,第一,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的矛盾,生理发育了,心理上远远不成熟。
第二,有性要求和能实现这种要求的矛盾,有性要求到结婚,中间有一段“性空白期”。
在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一些婚前性宣泄渠道,包括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这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正确引导。
本课时利用案例、讨论、活动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性冲动带来的伤害,找到调节和控制性冲动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九、教学过程【活动设计】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导入借助歌曲,引出话题以电影《山楂树之恋》片尾曲《山楂树》来引入,创设一种情境,引起学生对男女生之间那种妙感情的思考.教师:你们觉得《山楂树之恋》美不美?学生:美!教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或感觉?学生交流感想(略)教师:这是一部纯美的青春爱情故事片,古诗云:关关眦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类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自古而然是人“性”的本能,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性意识的逐渐成熟,我们对异性也萌动了一种莫名的情感与亲近的欲望,如何处理好这种情感与欲望呢?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我们青春期敏感的话题:【出示PPT】课题:《守护青春的底线》利用影片歌曲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氛围,吸引同学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
我自信我能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我自信我能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29ec6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1.png)
教育管理新课程NEW CURRICULUM小刘是我们班的一个中等生,学习不好不差,比较乖巧,平时也是认认真真地学习,但成绩一直平平,没有太大的突破。
慢慢的小刘开始认为,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形不成正比,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成绩也开始下滑。
……小刘一个没有太多特长,学习中等,一步步对学习失去信心,但是,她是一个比较认真、愿意努力的学生。
一、心理原因分析1.家庭影响小刘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希望小刘能够多学文化,能够考上好大学。
但是,小刘的成绩一次又一次的让父母伤心,父母每次看到成绩之后就会抱怨小刘,父母只会无休止地让小刘努力,根本看不到小刘的付出。
家长的希望得不到实现,对小刘来说也是一种压力;父母的不认同,父母的不肯定,让小刘伤心,这也是造成小刘“破罐子破摔”的原因。
2.学校影响小刘一个乖巧内向、成绩平平的女孩,这在一个班级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群体。
因为教师的关注点一般在两种人身上,一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二是班级里的“活跃”分子,而中间的这部分学生常常会被忽视,尤其是小刘这样的。
所以,这也是她不愿意努力的原因之一。
3.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逆反心理比较强,好胜心也比较强,小刘的努力一直得不到回报,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卑心理,最后放弃学习。
这也是小刘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决定放弃,决定不再努力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过程和心理辅导1.端正学习态度对于小刘来说,重新帮其找回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是教师第一步要进行的工作。
因为只有帮助小刘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燃起学习的热情,才能将学生拉回到正常学习当中来。
所以,在教学时,我常常对小刘的一些进步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目的就是让小刘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同时,在辅助上一些谈话,让小刘认识到分数并不能说明你的能力,也不是学习的目的,真正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才是目的,进而,重新让小刘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
2.提高家长认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抱怨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甚至产生与家长对着干的心理。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5篇各2000字以上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5篇各2000字以上](https://img.taocdn.com/s3/m/93920fc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f.png)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5篇各2000字以上XXX: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2647字)一、案例:学校表现情况XXX,男,16岁,2012年9月就读我校汽修专业。
该生聪明贪玩、研究很不认真,经常逃课和一些社会青年交往,有早恋行为,常在校制造一些事端,多次教育,屡教不改。
上课不听课,对批评过他的老师采取极端的抵触情绪,甚至放弃学此门课。
为此,老师们对该生极为头痛。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经调查我了解到,XXX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极少陪伴孩子,XXX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溺爱孙子。
XXX在家霸道任性,爱发脾气,无心研究,喜欢到处乱跑。
与父母之间缺少温情的沟通,对父母的话常常漠然视之,情绪激动时会恶语顶撞,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
三、案例分析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即经验我断定,XXX在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惯、多动依赖、退缩行为、品德行为等。
XXX缺少与父母间的沟通交流,祖父母对其极少约束与指导,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有求必应,自制力差。
XXX虽物质上较优越,但内心极其孤独、空虚,形成了乱花钱,讲吃穿,攀比、早恋、厌学等不良行为,逐渐发展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四、咨询计划的制定和个案处理辅导前,针对XXX的不良行为,我当真分析其因。
针对隔代抚育征象,决定从他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入手,对其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采取措施如下:1.真诚接纳、以同理心沟通交流关系大于教育”。
刚开始我就设法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XXX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获得他的信任。
使用“意向对话”本领,同理心与他进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谈话,以会谈法、积极倾听、共情等技术为主,知道他的心里世界。
起初他不愿说,我以真诚、同理心的指导,先帮他宣泄情绪,接着通过及时肯定和积极倾听,从中体会到了他心里的伶仃与不满,尤其是对父母的报怨,以及对友谊、对理解、对研究进步的渴望。
通过沟通他告诉我在与父母相处的极少工夫里,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遭到的也是严厉的批评、教育。
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疏导途径——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疏导途径——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fa4ac6da38376baf1faea0.png)
第 4期
连云 港 职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J u a fL a y n a g T c n c lC l g o r lo in u g n e h ia ol e n e
Vo . 123 No. 4
De 2 0 c. 0l
21 00年 l 2月
文 章 编 号 :09 38 2 ])4 0 1 3 10 —4 1 (00 o —03 —0
距离 , 开学初期班 级进行 家庭 基本情 况调查 , 家庭成 员填 写
了完整的父母 , 没有 填写经 济 困难 , 特 困证 。平 时 利用周 有
中图 分 类 号 :7 83 G 1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中职学校 的学生正处 于很敏感 的成长阶段——青 春期 ,
末 上 网 , 旷课 。 不
是心理健康趋于定 型 的时期 , 是走 向成 年 的过 渡 阶段 , 亦是
性格 的发 展 时 期 , 于 该 时 期 的 青 少 年 的 心 理 发 展 和 生 理 发 处
12 主诉 .
在我校念书期 间: o —0 学年第一 学期 , 8 9 住校 , 基本 能保 证 自己遵 守学 校
的各项规章制度 , 参加集体 活动但 是兴趣不 高, 相对 被动 , 不
轻易与人交流 , 只和宿 舍相对 较好 的 2 3个 同学讲 话 , 主 、 班
任找他谈话 , 何 问题 没有 回应 , 对任 与老 师保持 一 米左右 的
心理咨询案例 分析 , 出儿时家庭教 育的缺 失对性格 、 格 的形 成 的影响 , 指 人 导致 了中职 学生在 青春 期过 程 中的 困扰心 理 问题 比一般的青少年更加地显著 , 呼吁 全社会 共 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 关键词 : 青春期 ; 心理健康 ; 性格 ; 人际交往障碍 ; 导途径 疏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f21f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1.png)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
案例一:自卑、焦虑情绪困扰
小明是一名中职生,平时成绩中等。
最近,他总是显得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经常独自一人发呆。
通过班主任的沟通了解到,小明来自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父母工作繁忙,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不够。
他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觉得自己没有出众的地方,常常受到同学的嘲笑挖苦,因此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和焦虑情绪。
专家建议:
1.协助小明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树立自信心。
2.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发掘自身才能,获得成就感。
3.指导小明正确面对同伴的嘲笑,学会自我保护。
4.加强与小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给予更多关爱和理解。
5.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
案例二:网络成瘾行为严重
小红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但最近发现她上课时常玩手机,作业时而马虎时而延期交,校园生活也开始陷入孤僻。
经过老师和同学的了解,原来小红夜夜在网上玩游戏、刷视频到很晚,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她承认近期对网络世界上瘾严重,曾试图戒掉但总是失败。
专家建议:
1.与小红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
2.制定行为管理计划,设置规则,限制小红上网时间。
3.鼓励小红发展实际的兴趣爱好,增加线下活动时间。
4.关注小红的精神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5.加强家校配合,统一管理方式,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以上案例说明,中职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应高度重视并给予适当疏导与帮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7b20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f.png)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性格内向、孤僻。
他在学校的社交中表现得很被动,总是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
在课堂上,他也经常表现得很消极,对学习缺乏兴趣。
在一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老师注意到了小明的表现,并主动与他交谈,了解了他的困扰。
通过与小明的交流,老师发现小明内心深处隐藏着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校成立了一个心理健康小组,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提供心理支持。
小明主动参加了心理健康小组的活动,通过交流和倾诉,他不再把问题埋在心底,也不再感到孤单。
同时,学校还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通过心理调适技巧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们提高心理调适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心理状态。
他勇敢地与同学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在学习上,他也表现出了新的进步,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使他们更加自信、坚强、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
同时,学校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99f0bdbed5b9f3f80f1c45.png)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背景:李静、李涛姐弟俩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去了福建打工,每年只在过年回家一、二十天.李静在八个月大时开始在外婆家生活,李涛则在一岁时便由爷爷抚养.这对姐弟俩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同特征.案例一:夏天到了,外婆家每天都会买上一个大西瓜,然后总是切下最好的部分专给李静吃.暑假时李静回到农村的爷爷家,爷爷问她外婆平时有没有给她买什么好吃的,她说:“什么都不买,连西瓜都不买一个.”过了几天,舅妈带她出去玩时,给她买了一支当时颇受欢迎的“悄悄豆”雪糕,并细心地帮她剥好了包装袋,谁知她回去后竟对大人说,舅妈自己吃雪糕,吃到一半吃不下了才给她吃.李静像这样爱背后讲人坏话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对待她最亲密的抚养人——外婆,也是如此.案例二:李涛上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课因贪玩被教师批评,第二天便无论如何不肯上学,直到大人答应为他换一个班,他才肯去,可没多久他又要换班,同年龄的几个班都换过一遍后,他又要换学校,闹了很长时间直到大人给他换了学校,并宣布“最后通牒”后,才逐渐平息下来,只是偶尔还会因不做家庭作业逃学一、两天,到外面玩够了再回家.分析:由于从婴儿期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所以李静姐弟俩不仅与父母感情淡漠,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也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这其中的原因正如20世纪4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这一关系将直接导致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他们认为人在生命头两年都会体验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矛盾必须在那两年解决好,否则儿童将会遭受缺乏信任感的折磨,严重的甚至无法与成人相处.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早期有害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持续长久的剥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只要成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及时地加以改善,让他们多体验一些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一定会逐渐好转.改进措施:一、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前面提到的李静小朋友在外婆家生活到四岁时,身为幼儿园老师的舅妈嫁到了外婆家,她非常喜欢这位年轻活泼的舅妈.在舅妈、老师与其他亲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改变了过去胆小、忧郁的“受气小媳妇”形象,重现了一名幼儿所应有的天真与活泼.二、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李静姐弟俩后来就在父母的改变下对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因年龄小而更不懂事的李涛竟为此在父母走前两天没吃什么饭,令父母又一次喜忧参半.三、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在李静姐弟俩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这时只有他们的父母出来进行一定的协调、干预,才能保证家教力量的一贯性和一致性,防止过多的内耗.四、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全国目前有远超过2000万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在今年“两会”精神的指导下,湖北、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都推出了一些针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例如招募志愿者当“代理家长”的做法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响应.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深入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让那2000万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同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向着快乐、健康飞翔!。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4篇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c21a8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1.png)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4篇
第一篇教案的主题是“认识自我”。
在这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讨论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进而培养自信和自尊。
第二篇教案聚焦于“情绪管理”。
情绪波动是青春期学生的普遍现象,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成为必须掌握的技能。
教案通过情绪日记、情绪调节技巧讲解等手段,教会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调节负面情绪,促进情感健康。
第三篇教案着眼于“人际交往”。
人是社会性动物,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此篇教案设计了一系列团队合作游戏和沟通技巧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习倾听、尊重他人、解决冲突等交往技能,从而提升社交能力。
最后一篇教案则关注“压力应对”。
面对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中职生需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和应对压力的策略。
通过模拟考试、时间管理工作坊等形式,教案指导学生认识到压力的来源,掌握放松技巧,制定个人应对计划,增强抗压能力。
这四篇教案范本均强调了实践性和互动性,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际操作。
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个人成长。
在实施这些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应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实表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1fb6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9.png)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中职学生,原本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但近期在学校的表现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他变得沉默寡言,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减少,并经常自己一个人闷闷不乐。
他的学习成绩也在下降,出现了厌学的情况。
家长和老师对他的这种变化感到困惑,希望能找到原因并解决问题。
问题分析: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小明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可能的原因如下:1.学习压力过大:中职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
2.人际关系问题:中职学生通常面临来自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压力,有时可能会出现争吵和冲突,这对学生的自尊心有一定的影响。
3.家庭问题:家庭因素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的冷漠、重视升学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解决方法:为了帮助小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搭建沟通渠道:学校和家长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2.提供情感支持:学校和家长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支持,尤其是在他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并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
4.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学校和家长应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摆脱升学压力和竞争焦虑。
5.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应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友谊,减少学生间的竞争和冲突。
结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学校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学生本人也要学会适当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积极寻求帮助,并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提升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23cae8524de518974b7d01.png)
普 高 生 及 初 中 生 ,对 中 职学 生 ,尤 其 是 对 农 村 中 职学 生 的心 理 健 康 问题 的研 究则 相 对 较 少 。为 了摸 清 农 村
中 职 学 生 目 前 存 在 的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 本 研 究 对 湖 南 省
用 同质 性 信 度 ( lh ,a 与 分 半 信 度 ( p a— Ap a ) S er
【 键 词 】农 村 中职 学 生 ; ・ 理 健 康 ;S L 9 关 2 2 C 一0
教 育 部 于 20 0 8年底 颁 发 了新 的 《 等职 业 学 校 德 中
各 个 项 目 与 总 分 之 间 的 相 关 分 析 表 明 , 除 了 8、
育 课课 程 教学 大 纲》,心 理 健 康 作 为选 修课 纳 入 德 育课
m n Bo n,S 来 考 察 该 量 表 的 信 度 。 结 果 如 下 : 1 a — rw ) 0
益 阳市 某 省级 示 范 性 农 村 中等 职 业 学 校 的 学 生 进 行 了
心 理健 康 问题 的调 查 。
一
个 因子 的 同质 信 度 在 07 5 — .80之 间 ,分 半信 度 在 .0 5 0 80
・职 成 教 育 研 究 ・
农 村 中职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调 查 分 析 术
夏天平 夏 爱 君
【 摘 要】研 究 采 用精 神 症状 自评 量表 对 3 9名 农 村 中等 职 业 学校 学生 进行 了测 量 ,心理 问题 检 1 出率为 1 .4 94 %。农 村 中职 学 生的 心 理健 康 问题 主要 表 现 在 强迫 症 、人 际 关 系敏 感 、抑 郁 和 恐怖 等 方 面 ,特 别 是 人 际 关 系敏 感 、抑 郁 和 恐怖 这 三 个 因子 得 分 与 全 国 常模 存 在 显 著 差 异 。 因此 , 学校 应 根 据农 村 中职 学生特 点 来 开展 心理 建 康教 育 。
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39dce15901020206409cbb.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题多是源于家庭所致,这个家庭属于单亲家庭。我和家长达成协议, 家长多和孩子沟通,多关心他,我会在学习和生活双方面更多关注他, 给与他更大的关心和帮助。
案例分析 1、在对别人有所判断和决定之前,请先想想这是否只是因为“仇 恨”或一个“误会”。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矛盾是免不了的,主要是 要学会怎么去面对矛盾,不要把同学之间的关系弄得很僵,一个巴掌 拍不响,矛盾产生了,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2、对待同学,不能看他是否犯了错误,而要看他犯了错误之后 的态度,生命本身是一种缘分,同学能够聚到一起也是一种缘分,要 用真心来处理同学关系。 3、如果可以的话,你是否可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面对,因 为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也是善待自己的最佳时机。同学之间相处要 宽容,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再说同学之间吵架也会影响心 情和学习,不值得。 4、在生活中,你是否曾经宽容过别人,或者被别人所宽容?宽容 不等于纵容,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 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对那些蛮横无理、屡教不改的人,则 不应手软。因此,同学之间要学会互相帮助、要坦诚相待、要宽容忍 让。
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案例简介
我担任农机班主任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事情发生在 2014 年春季学期,当时我在学校值周。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同学们陆 续回到宿舍。10 点 30 分,值周教师查完宿舍后同学们都熄灯休息了, 我也休息了。12 点多值周组长给我打电话让我去男生宿舍楼,我来 到宿管值班室,看到我班学生李某在那坐着,我开始询问怎么回事, 李某说了一句:老师你不用管了,今天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事情的经 过是:李某与我班另一位同学晚自习发生口角,争执不休,后来经班 干部的劝说矛盾已化解,双方互相道歉,握手言和。晚自习回宿舍后, 又一位同学看不惯李某同学,就跑宿舍找他理论,结果两人就打上了, 其他同学拉架,但李某同学就认为是他们合伙攻击他,说啥也不干了, 他还声称自己有抑郁症。都快晚上 1 点了,经过值班组长、另一名值 周老师还有我耐心的劝说,两位老师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讲出来, 把由事件造成的后果及对家人的伤害讲给学生听,学生的态度慢慢平 稳了些,但还能看出来,心里并不是很服气。回宿舍睡觉,同班同学 不放心怕他跑出来出现意外,就轮流在宿舍看着他,还好晚上还算平 静。第二天我又找到该同学谈心,让他真正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他 也保证了不会再闹了,随即又告诉其他同学要多关心他,多包容他, 因为他的家长在外地打工,没有及时赶来,第二天,我和家长进行了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交谈,得知该学生的心里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
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fbd2c10740be1e640e9abb.png)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案例简介: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在新平职中工作也有13个年头,带过好几个班的班主任,遇到过不计其数的“问题”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生的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诸如自卑、焦虑、失落、恐惧、消极、逆反等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下面就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去年,我带2019级汽修农机班,班上有一名男生方富永,今年17岁,家住新平县扬武镇丁苴老凹花箐村,学习成绩较差,智力较好,对学习不感兴趣。
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家里,他每天睡在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据他父母说,沙发都被他睡烂掉了,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没有办法。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头仰得很高,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家长和老师十分无奈。
2.案例分析该生的懒惰、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2.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方富永的父亲、母亲都在大开门仙福钢铁公司打工,平常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
由于和孩子沟通少,任其自由发展,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见面父亲就斥责、谩骂,造成孩子任性放纵。
而他的母亲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对孩子的教育两人意见不一致。
2.2.老师教育和处理方式不当。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https://img.taocdn.com/s3/m/d2f18ee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b.png)
二、主观、内在原因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还有好几个座位空着,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则是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
戏班里的管教异常严厉,本该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年纪,他却在师傅的鞭子与辱骂下练功,吃尽苦头。时间不长,他就偷偷跑回了家,父亲勃然大怒,坚决叫他回去:“做人应当信守承诺,已经签了合同,绝不能半途而废。咱人虽穷,志不能短!他只好重新回到戏班,刻苦练功,这一练就是十几年。终于学有所成,戏曲行业一落千丈,他空 有一 身 本事,却毫无用武之地。当时香 港 电 影业正 在 迅速 发 展,但 是 男 影 星 都 是 貌 比 潘 安,威 武 雄 壮。个 子 不高、大 鼻 子 小 眼 睛 的 他,怎么在电影界混呢?经人介绍,他进了香港邵氏片场,做了一个“臭武行”,跑龙套。
为什么那么冲动,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只考虑自己,很多事情就都可以迎刃而解。这里有一个换位思考,当我们作为学生,我们跟同学发生了冲突,在气愤的同时能否想到这个同学曾经帮助过我,假如我是他的话,被对方这样对待,是不是也会生气,假如我是他,当时我会怎么做。当我们和老师发生冲突时,能不能把自己放到老师的位置上去看看,如果你是老师,当你遇到这样的学生,你会怎么样,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冲突,或者甚至会更激烈,为什么生气,是不是恨铁不成钢。当我们和家长发生冲突,你也试着去扮演一回家长的色,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问题,那么你的心情如何,会不会跟孩子发火。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ea8907af7ec4afe04a1dfa6.png)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陈立新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专生沉迷电子游戏捅死两位老
王恒超16岁时,因厌学,被父亲安排在郑州一家中等职业学校读书。2006 年春,王恒超迷上了电子游戏。第二个学期开学,他将8000元学费也输给了 电子游戏厅。随后,他欠下巨额赌债,不得不离开郑州。有一次他跟小涛到 其新乡的家里居住时,小涛说他家保险柜里有钱。
5~7 分之间: 你的心理健康情况一般,可算是一个很正常的人; 8~10 分之间: 表明你的神经有些疲倦,你最好是设法减轻学习的 压力, 进行娱乐以调节生活而放松精神; • A类得分在 11 分以上: 可能会有神经衰弱的倾向,你需要关心一下 自己的健康了; • B类得分在 11 分以上: 那你就有预防精神分裂的必要了,最好是请 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辅导,早些预防; • C类得分在 4 分以上: 就有强烈的妄想倾向,最好是尽早的请老师进 行辅导。
指导语:以下题目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使你更清楚的 认识自己。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项A、是,B、无法确定, C、不是,中选出和自己最接近的选项,填到后面括号内。
• 1.心情总是闷闷不乐,情绪善变。 ( ) 2.老是担心门没锁好,电源可能有问题,因而多次检查,甚至走了好远 还拐回来看看。 ( ) 3.虽未曾患过恶性疾病,却一直担心会不会染上什么严重的病。 ( ) 4.容易脸红,害怕站在高处,害怕当众发言。 ( )
东西就无法入睡。 ( ) • 10.尽管四周的人在欢乐的取闹,自己却觉着没有什么意思。 ( )
11.外界的东西犹如影子一般朦胧,见到的东西无法清晰的回忆出来。 ()
12.总觉着父母或亲友最近对自己太冷漠,或者不知为什么总是很反感 或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 )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15c1a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e.png)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一、案例背景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变化巨大,加之面临升学、就业等重大选择,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叛逆等。
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二、案例主要内容
1. 案例主题:提高中职学生自尊心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尊的重要性,学会合理评价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活动内容:
(1) 播放短片,引出自尊的概念。
(2) 分组讨论自尊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3) 教师讲解提高自尊的方法。
(4) 学生自我肯定练习。
2. 案例主题:缓解中职学生焦虑情绪
活动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焦虑情绪,掌握缓解焦虑的技巧。
活动内容:
(1) 现场模拟焦虑场景,引出主题。
(2) 介绍焦虑的成因及危害。
(3) 教师示范放松训练。
(4) 学生分组练习放松训练。
3. 案例主题:化解中职学生叛逆行为
活动目标:了解青春期叛逆心理,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活动内容:
(1) 播放叛逆青少年典型案例。
(2) 讨论叛逆行为的原因。
(3) 教师讲授有效沟通方式。
(4) 角色扮演沟通练习。
三、案例特色
此案例范文紧扣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内容贴近实际,活动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案例教学,可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用心设计,以案例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施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不当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
中职生也不例外,他们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情绪上紧张、焦虑、抑郁、困惑等诸多问题,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我校为解决这一问题每周上一节心育课,使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健康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要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能快乐、健康的成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帮教老师也要给于学生一定的心理健康指导。
下面我从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以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更积极健康地成长。
案例:预备铃已响,我还未进2014春汽修(2)班的教室,就听见小宋的大嗓门,而且人不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见老师进来,他才赶忙回到座位上,课桌上的书本乱七八糟,然后把所有的课本往地上一撂,上课了,他还是心不在焉,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左顾右盼,我走到他跟前,轻声地说:“坐好,注意听讲,不能三心二意,,这么聪明的你应该是应该认真听讲的”。
他低下了头,而后的时间他听得相当认真,还不时纠正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脑子反映很快,十几分钟后老毛病又犯了…….
小宋是一个令其他任课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迟到、旷课、逃课,上课经常摆出一副不认真的样子,头转来转去,还不时
乱插嘴,打断老师的讲课;你对他批评教育时,他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眼睛望着天花板,心不在焉,满不在乎的样子,学习上并不认真,脑子很灵活,但成绩处于中等,而且喜欢与顽皮的学生交往,在公共场合爱起哄,经常唯恐天下不乱,不过他也是班级里的“百事通”,样样事情,大小事问他他准知道。
一、心理原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浪漫、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
但是小宋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常年带着,由于和孩子之间不沟通,任其自由发展,他经常不回家。
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见面父亲就打骂,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当,造成小宋任性放纵。
(二)、学校影响:他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蛋插嘴,东张西望,老师对他很头疼,,缺少与他沟通。
虽然他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赏。
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落不到实处。
(三)、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16岁——17岁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
这一阶段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在这一阶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的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阶段
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
所以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育过程和心理辅导
(一)、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我认识到造成小宋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父母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不要只顾赚钱,而且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
努力做到和风细雨,打开他心灵的窗户。
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消除心理冲突,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我一次次地用课余时间打电话、发短信,做他父母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母亲亲自回家照顾小宋了。
经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小宋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开始愿意回家了。
(二)、用爱心构筑心与心的桥梁。
小宋同学的心理障碍除家庭而外,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做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关注这样的问题学生,应给他更多的关心与呵护。
不应该对他持冷漠的态度。
小宋从初中就受到老师的冷淡,造成他心理上的不平衡,那么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怎样改变他呢?我和任课老师及帮教老师商量决心重塑他的形象。
每周不定期的找他谈话,随时发现问题就给予解决,而且让他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展示个人才能活动,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经常找我和帮教老师谈心,他表示一定要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而且他回家能主动和父母交流。
有一次他问我:“老师,我还是以前的坏学生吗?”我立即就否定了,并且告诉了任科老师对他的肯
定,这位同学激动不已。
他让老师、家长重新认识了他。
让他展示出了他的才能,当他领到红红的奖状时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我也很棒!".在他天真,欢快的抿嘴一笑间,我感觉到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三)、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和老师们重视小宋的心理疏导工作,利用他乐于接受的方法讲明道理,消除他错误的认知因素,认真分析他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确立适合他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他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指导他重点阅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有关内容,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使他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经过半年多的耐心教育,小宋回到了课堂,并且能静心学习,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很多。
现在小宋能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
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教师具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让学生沐阳光而生善。
为此,学校首先从教师抓起,号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自觉学习心理学,鼓励老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做到人人可当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专兼职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请心理专家到校讲授《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理论,不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业务水平和心理咨询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组织老师积累个案,搞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为全面开展心理教育较好地准备师资。
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二)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师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为人师表,使学生在尊重鼓励气氛中,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教育,攻“心”的教育又需要爱心与耐心,我将继续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艺术开展心理沟通活动,最后,我愿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分担成长路上的风雨,分享阳光灿烂的心情。
吴名武
2015 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