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护理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2.头皮切口和止血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
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3.骨瓣成型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
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
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4.清除血肿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实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2.头皮切口和止血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
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3.骨瓣成型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
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
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4.清除血肿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

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发表时间:2013-05-08T09:53:42.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杨金丽[导读] 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清醒患者术后1~2天给流质,无呕吐等情况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杨金丽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3761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17-02颅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一项既紧张,又严谨的工作,随着高能量创伤发生率逐步升高,在脑外科的救治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成为治疗的重要环节,并且为手术成功创造了良好条件。
现就我院2005年10月~2012年10月硬膜外血肿手术前及手术后综合护理体会如下:出血来源:造成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尤以脑膜中动、静脉最为常见。
脑膜中动、静脉位于颞部的同名骨沟中。
颞部骨质较薄,受外力打击后引起骨折,刺破血管引起出血。
如损伤位于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则出血凶猛,血肿迅速增大,短时间内可形成巨大血肿,导致脑疝。
如出血由静脉引起,则病情发展稍缓。
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
临床表现:1、通常认为这种意识状态的变化不仅仅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临床表现,也是其他颅脑血肿的表现。
但是临床上此类病人的比例不足1/3。
病人意识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血肿形成速度和颅内其他损伤的存在。
2、神经系统症状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征,仅在血肿压迫脑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
但如血肿持续增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象。
当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手术减压,挽救生命。
3、颅内压增高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头痛、呕吐加剧,出现库欣反应。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1.密切观察病情: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
如果病人有任何病情恶化的迹象,应立即报告医生。
2.病人休息: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人需要充分
休息来提高恢复的机会。
护士应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避
免病人过度劳累。
3.医嘱药物:根据医生的嘱咐,护士需要按时给病人服用药物。
常用
的药物包括解热药、抗炎药、抗血栓药等。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用药反应
并记录。
4.监测头部伤口: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开颅手术。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头部伤口,注意有无出血、肿胀或感染等情况。
护士还需要记录伤口的状态并及时处理。
5.预防并处理并发症: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脑积水、脑水肿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
措施预防或处理并发症。
6.定期康复评估: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神经功能
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等。
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肌力、感觉、平衡能力等,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以上是对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的介绍,护士在护理过程
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护士还应多方面关心患
者的身心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康复与心理支持。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前言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档介绍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常规,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和照护。
护理常规1. 临床评估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2. 低头位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常需要采取低头位,以减少颅内压力。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保持正确的低头位,避免过度低头导致褥疮等并发症。
3. 引流管理脑外血肿患者需要进行引流处理,以减少颅内血肿的增加。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及时清除引流管及其周围的积液,确保引流畅通。
4. 头部抬高除了低头位外,患者的头部应保持抬高,以促进脑外血肿的吸收。
护理人员应在床头垫高一定高度的枕头,使患者头部保持适当抬高的角度。
5. 体位转换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需定时进行体位转换,以避免长时间处于固定的体位造成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定期进行体位转换。
6.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变化,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告知医生。
7. 康复护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康复护理工作,包括进行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工作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档介绍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常规,供护理人员参考和借鉴。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 情愉悦、作息规律、避免酗酒 等恶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急性硬脑膜外 血肿护理
目录 什么是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
什么是急性硬 脑膜外血肿
什么是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简介: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是一 种严重的颅内疾病,由于颅骨 骨折,导致外伤部位的动脉或 静脉破裂,血液进入硬脑膜外 腔,压迫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 列严重症状。
什么是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症状: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主要表现为头 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等。严 重的病例还会出现抽搐、运动神经障碍 、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护理措施
康复护理:针对急性硬脑膜外 血肿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 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语 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同 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其应对病情带来的心理 压力。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做好安全防护:外出注意交通安全,避 免发生头部外伤事故;在户外活动中, 佩戴安全帽、护具等防护装备。
什么是急性硬脑膜外血肿பைடு நூலகம்
诊断:确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需要结合病史、神经功能检查 、影像学表现等多种综合因素 。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急救措施:发现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症状 需要立即送往医院急救,如采取切开颅 骨、清除血肿等措施。
术后护理:对于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手 术后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需要调整患者 的体位、协助患者进行器械呼吸等护理 措施。
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的护理

2 3 头部 引流 管 的护 理 : 意引 流管 是 否通 畅 、 无扭 . 注 有
曲 、 压 及 管 腔 内 阻 塞 等 。观 察 引 流 液 的颜 色 、 质 及 量 的变 受 性
12 治疗方法 : . 局部 麻醉 后头偏 向健 侧 , 肿侧 朝上 , 血 根 据术中所置头部位 置 , 在血肿 范 围内头部 最高 点处 , 做颅 骨钻
化 , 做好 记录 , 引流液 的颜色呈红 色提示陈 旧性 出血 ; 并 如 呈鲜
红色 , 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出现活动性 出血 、 引流管堵 塞 、 引流 量过多而颜色呈无 色透 明或无 引流物 、 高压症 状 、 颅 血压过 高 或过低等应及时 报告 医生。在 冲洗 、 更换 引 流袋 或 更换 敷料 时, 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 , 防止感 染。正确 把握引 流管最 高点 的 位置 , 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 的作 用… 。若血肿与 腔室 对 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脑外伤 中的常见病 , 钻孔 引流是常用 的
治疗方法, 对患 者病 情 的密切 观 察 与护理 是 提 高治愈 率 的关
键 。我 院 自 20 年 6月 至 20 03 05年 7月 , C 在 ' 位 下行 慢 性 硬 T定
眠低 温疗 法。
22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 时 清 除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及 呕 吐 物 , . 及
再 搬 运 病 人 , 止 逆 行 感 染 及 颅 内波 动 。拔 管 前 应 夹 管 2h 注 防 ,
2 1 严密观察病情 , . 监测 生命体征 , 使用 多参数心 电监护 仪, 进行动态监测体温 、 脉搏 、 呼吸 、 血压 、 心电及血 氧饱 和度 的
变化。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一、定义硬膜外血肿(extradural heatmas,s EDH)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
二、症状、体征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增长速度和并发的硬膜下损伤有关。
(一)意识障碍:病人意识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血肿形成速度和颅内其他损伤的存在。
典型性表现是伤后昏迷,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昏迷。
(二)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征,仅在血肿压迫脑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
如血肿持续增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象。
(三)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出现库欣反应。
如颅内压持续增高,则引起脑疝,造成严重后果。
三、护理问题(一)颅内调适能力降低与颅内血肿有关。
(二)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四)皮肤切口与手术创伤有关。
(五)自理缺陷与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及长期卧床有关。
(六)焦虑、恐惧与担心手术效果和预后有关。
(七)有误吸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八)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九)有跌倒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十)有受伤的危险(管路滑脱) 与留置引流管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体位1、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人员探视,病房通风良好。
2、手术后取平卧位或头高足低卧位(一般抬高15-30°)。
3、有意识不清、走路不稳、视物不清、失明、定向障碍,精神症状、幻觉、复视及癫痫病史者,应用床挡、约束带固定,防止坠床。
(二)饮食1、术后暂禁饮食。
2、可进食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三)病情观察颅内血肿病人多数可因血肿逐渐形成、增大而导致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在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变化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一且发现颅内压增高迹象,立即采取降颅内压等措施,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06-07T16:54:54.0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作者:宦海燕朱廷芳闫超[导读] 探讨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方法。
江苏省徐州市矿务集团总医院 22100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65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结果:本组患者在急诊科急诊处理后均经急诊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顺利,手术时间95min-135min,手术后安返病房或ICU。
术后住院12~18d,平均15.5d。
65例随访3月:不完全失语1例,智力减退4例(合并脑挫裂伤),余60例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
结论:围手术期急救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保证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急诊手术;护理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小脑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
多因头部受过外力直接打击,产生着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致,因此,硬膜外血肿最多见的部位是颞顶部,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
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一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65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5.6岁。
根据头部外伤史,伤后当时清醒,以后昏迷,或出现有“中间清醒期”,结合CT扫描影像学诊断在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显示“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即可诊断硬脑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

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发表时间:2013-05-08T09:53:42.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杨金丽[导读] 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清醒患者术后1~2天给流质,无呕吐等情况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杨金丽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3761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17-02颅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一项既紧张,又严谨的工作,随着高能量创伤发生率逐步升高,在脑外科的救治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成为治疗的重要环节,并且为手术成功创造了良好条件。
现就我院2005年10月~2012年10月硬膜外血肿手术前及手术后综合护理体会如下:出血来源:造成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尤以脑膜中动、静脉最为常见。
脑膜中动、静脉位于颞部的同名骨沟中。
颞部骨质较薄,受外力打击后引起骨折,刺破血管引起出血。
如损伤位于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则出血凶猛,血肿迅速增大,短时间内可形成巨大血肿,导致脑疝。
如出血由静脉引起,则病情发展稍缓。
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
临床表现:1、通常认为这种意识状态的变化不仅仅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临床表现,也是其他颅脑血肿的表现。
但是临床上此类病人的比例不足1/3。
病人意识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血肿形成速度和颅内其他损伤的存在。
2、神经系统症状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征,仅在血肿压迫脑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
但如血肿持续增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象。
当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手术减压,挽救生命。
3、颅内压增高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头痛、呕吐加剧,出现库欣反应。
硬膜外血肿护理问题及措施

硬膜外血肿护理问题及措施硬膜外血肿简介硬膜外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膜外腔中积聚所形成的一种病变,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它通常是由于头部外伤或颅内手术等原因引起的,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探讨硬膜外血肿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硬膜外血肿护理问题问题一:颅内压增高颅内血肿的形成会导致颅内压增高,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大脑缺氧:颅内压增高会阻断脑血液供应,导致大脑缺氧。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2. 感染风险:患者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容易引发尿液滞留、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和呼吸道的清洁卫生。
3. 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可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止吐药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
问题二:神经功能障碍硬膜外血肿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较大,常导致一些神经功能障碍。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神经症状,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好性格变化:患者常出现情绪不稳、易激动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安全感,提供舒适的环境,避免过度刺激。
2. 肌力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肢体乏力、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
护理人员应进行被动运动、按摩或物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肌力。
3. 难言、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并提供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
硬膜外血肿护理措施控制颅内压针对颅内压增高这一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头低体平位:可通过调整患者的体位,将头部略低于体位。
这有助于促进颅静脉回流,减轻颅内压。
2. 头皮降温: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者额头上,有助于降低颅内压。
但需注意避免过度降温。
3. 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机: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
硬膜下血肿术后临床护理之管见

硬膜下血肿术后临床护理之管见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神经外科疾病,以老年人和小儿群体为多见。
一般给予硬膜下血肿患者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并针对术后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由于硬膜下血肿患者中存在昏迷和休克等情况,因此需要做好基础护理。
1.1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常规取头低脚高位,易加重术后头痛,治疗依从性较差,常会出现烦躁,治疗不配合,增加了意外拔管,坠床的风险。
因体位影响明显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致使老年患者发生心脏病的几率明显增加。
因此,超过50岁患者可取自然舒适体位。
昏迷患者应平卧,并且头偏向一侧,避免发生呕吐阻碍呼吸道畅通。
1.2 压疮和肺部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按时帮助患者叩背,按摩肘部、踝部、臀部和背部等受压部位,保证患者的皮肤干净以及床铺卫生、整齐,预防压疮、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术后定时进行翻身、正确咳嗽等,每天雾化吸入2次;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患者恢复意识后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帮助呼吸,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1.3 口腔和饮食护理要做好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建议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促进身体恢复。
术后6h患者可食用流质食物,指导其多食用蔬菜与水果,荤素合理搭配,合理搭配营养,主要以低脂以及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
减少食盐及糖的摄入,同时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以低盐、低胆固醇饮食为主,每日摄入食盐4~5g左右,摄入胆固醇在300g以下。
对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讲解饮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作用,并督促患者按照营养师制定的食谱进食。
叮嘱患者勤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确保大便顺畅。
1.4 病情观察在术后24~48h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等体征变化。
针对全麻且意识不清醒者,每隔15~30min观察1次,清醒后1~2h观察1次;若意识恢复后再次发生意识障碍,可能为继发性脑出血或水肿,患者可能出现呕吐、高血压、脉搏减缓、肢体偏瘫、迟钝的对光反射和单侧瞳孔放大等表现,发现后应立即告知医生并遵医嘱进行抢救。
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护理

治疗护理措施
治疗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保持患者平卧位,避免头部 震动,减少出血风险。 环境保持舒适安静:减少刺激,降低患 者的紧张情绪。
治疗护理措施
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 、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功抢救病人。
治疗护理措施
注重患者的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咀嚼或 吞咽困难,保持口腔清洁。
护理措施后的评估和指导
护理措施后的评估和指导
评估患者的疗效: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 征改善情况,了解治疗的效果。 提供适当的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 绍硬脑膜外血肿的护理要点,包括合理 的休息、注意饮食、避免剧烈活动、定 期复诊等。
护理措施后的评估和指导
强调预防措施:告知患者如何预防再次 发生硬脑膜外血肿,包括安全用药、注 意头部保护、避免外伤等。
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护 理
目录 患者的病情评估 治疗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后的评估和指导
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的病史信息:了解患者的既往疾病 、手术史和用药史等。 预测患者的风险:评估患者的年龄、性 别、体质、伤势严重程度等因素,预测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患者的病情评估
症状和体征观察: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 状态、脑神经功能、瞳孔状态、生命体 征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措施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措施简介硬膜外血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硬膜外血肿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康复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内容。
病情观察在硬膜外血肿的护理过程中,病情观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等效性、肢体活动度等指标,以及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不良症状。
并及时记录和汇报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护理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常,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降颅压、解痉等措施。
抗凝治疗可以预防或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发生血管栓塞的风险。
降颅压药物如脱水剂、呋塞米等,能够降低颅内压力并缓解脑组织水肿。
解痉药物则主要用于控制痉挛和抽搐等症状。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硬膜外血肿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需要特别注意饮食,以防止加重脑组织内压力。
通常,护士会按照医嘱执行液体饮食,以减轻胃肠负担。
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钠盐的摄入,避免水肿加重。
具体的饮食方案应由专业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
康复护理硬膜外血肿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
此外,合理的康复护理还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训练、心理支持等。
护士需要积极与康复团队合作,制定并执行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护理中,护士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首先,护士需要定期翻身患者,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留意静脉应用药物的静脉炎、血栓的发生等并发症。
护士还应当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结语硬膜外血肿的护理措施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护理技能来有效照顾患者。
通过合理的病情观察、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康复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质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ppt课件

❖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 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 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 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临床表现:
❖ 典型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颅骨线形骨折 的病人。
❖ 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 所不同,但从临床特征看,仍有一定规律及 共性,即昏迷—清醒—再昏迷。
❖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致生 活不能自理,针对不同的患者耐心做好思想 工作,介绍同病室康复较好的病例,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加强自主锻炼.
❖ (5)饮食护理 :
注意加强营养,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 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伤后72h不能自行进食者除静脉输液外,给予 鼻饲流质,以补充营养,但合并颅底骨折者 一般暂不予放置胃管 。
❖ ⑹皮肤护理:
❖ 昏迷、卧床患者不能自动翻身,皮肤抵抗力差,皮 肤易受潮湿的刺激而引起压疮的发生。
❖ 因此要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睡气垫床,保持床单 的平整、清洁、干燥,每1~2h翻身1次,翻身时动 作应轻柔,避免拖、拉、推,并按摩骨突处,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
❖ ⑺功能锻炼: ❖ 术后有肢体偏瘫或活动障碍者,要保持肢体
于功能位置,急性期过后要尽早给患者按摩、 推拿,帮助患者活动肢体,促进肢体功能恢 复,防止足下垂、肢体僵硬。
。
❖ (9)去骨瓣患者的护理
❖ 去骨瓣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好头部,避免重物 撞击,3~6个月脑组织萎缩,可考虑行颅骨修 补术。
❖ (8)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包括: 1.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 2.颅内压的监测压力在2.7kpa以上; 3.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4.尚无明显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但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