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与管理
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及需求分析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数逐渐增多。
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一方面为城市的建设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自身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加上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条件的限制,又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而出现了不少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关系其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一、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一)基本情况长沙市开福区望麓园街道位于长沙市北,东起芙蓉中路,西临黄兴路、北正街,南接中山路,北抵湘春路,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数5万多人,下辖六个社区,分别是水风井社区、中山路社区、北正街社区、荷花池社区、营盘街社区及富雅坪社区。
据统计,截至目前,外来务工人员数大约有1.2万人,约占街道总人口数的24%。
调查发现,其大多数就业于建筑业、商业服务领域。
(二)分布特点1、中山亭附近劳务市场分布有大量等待就业的外来工,并且流动性大;2、工地上有部分外来工,工程结束后会流动;3、各社区门店分布着来长经商的外来工,流动性较小,较为稳定。
4、分散在各个楼栋里的上班e族。
二、外来务工人员需求分析(一)下面将调查得出的结论做一下汇总报告1、生活的满意度方面。
外来务工人员中仅有23.5%的人对生活持满意或非常满意态度,47.1%的人选择了较为满意,另外29.4%的人持不满意态度,说明进城外来务工人员中,绝大多数的人对目前的生活状况不很满意。
2、关注的问题方面。
55.9%的人对房租较为关心,而且认为当前的房租过高,23.5%的人对目前的工资收入过低不满,20.1%的人对自己能够找到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感兴趣,另外17.6%的人则认为当前城市的环境卫生、治安状况较差、子女教育缺失等。
3、社区的参与度方面。
外来务工人员中有73.5%的人表示未曾参加过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仅有26.5%的人表示参加,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社区事务的参与度方面严重缺乏。
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进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在为社会付出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他们在陌生的大城市却一直处于“边缘”状态。
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现况,特在XX市政府的网站和XX区政府的网站上分别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线调查的基本情况1.调查测评的对象:截止2013年12月18日共有68人参与调查,其中:男43人,女25人;20——29岁25人,30-39岁27 人,40-49岁12人,50岁以上4人;小学文化以下3人,初中文化18人,高中以及中专、中技15人,大专16人,本科及以上14人;未婚:15人,已婚48人,离婚5人。
2.调查测评的主要内容:调查主要围绕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支出、养老、住房等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共计16个问题。
二、在线调查的主要结果1.个人月收入:1000元以下3人,占比4%;1001-2000元4人,占比5%;2001-3000元26人,占比38%;3001-4000元15人,占比23%;4001-6000元15人,占比23%;6000元以上5人,占比7%2.现住房状况:租住集体宿舍12人,占比18%;租借私房33人,占比48%;租住职工公寓6人,占比9%;自有私房17人,占比25%。
3.住房意愿:租住公共租赁住房13人,占比20%;职工公寓4人,占比6%;购买住房24人,占比38%;经济适用住房13人,占比20%;普通商品住房10人,占比16%。
4.家属生活工作情况:留守在家15人,占比22%;与您一起生活,并有自己的工作35人,占比51%;与您一起生活,但无收入6人,占比9%;配偶与您在一起,小孩留守在家12人,占比18%。
5.外出务工的.目的:养家糊口36人,占比47%;换个环境1人,占比1%;施展才干,发展自己23人,占比31%;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发展8人,占比10%;跟着他人一起出来,没有什么目的4人,占比5%;其他5人,占比6%。
浅析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现状、对策
浅析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现状、对策作者:胡莺莺来源:《管理观察》2014年第10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给本市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问题也相伴而来,他们的生存就业等状况还有待改善,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制度法规有待完善,相对应的政策有待出台。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现状对策一、当前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1.就业生存状况根据余姚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市至少有40万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贵州和四川。
在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多数人缺乏相应的技术,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工业企业的占了70%,三产服务业的占11%,无业的占2.7%,其他占16.3%。
从年龄构成看来看,来到本市工作的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超过五分之三的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在34岁以下。
从他们收入分配来看,他们的生活水平还是处于较低的状态,大多数停留在生存需求阶段,以日常生活用品,饮食等为主。
繁重的体力劳动、大笔的花销让他们无力承担更多的生活娱乐项目,精神生活枯燥单调。
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劳,使自己适应这个城市的发展。
2.保障与服务状况余姚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集中体现在社会保险方面。
2008年,余姚市颁布了《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余姚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的制度,内容包括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险统一由用人单位缴纳,不用外来务工人员缴纳。
除了社会保险之外,余姚市对外来务工人员还提供了积分落户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政策。
并且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实行六个百分百,保障10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在本地就读义务段中小学;保障在办公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员子女100%享受同城免费等。
二、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进步。
但是在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实施方案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逐渐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为了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实施方案。
二、政府部门责任1. 建议设立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和规范,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2.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
3. 组织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入城前的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等。
三、户籍管理1. 简化和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户籍登记和流动管理程序,提供便利的办理流程。
2. 建立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信息系统,实施精确的管理和服务。
四、社会保障1. 提供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基本社会保障;2. 积极推动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机制,确保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权益。
五、劳动权益保护1.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
2. 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六、公共服务1.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就业信息发布渠道,提供便利的就业和生活信息。
2. 建立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服务机构,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
七、社会融入1.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指导,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共事务。
2. 加强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公共设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互动。
八、协同机制1. 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方案,用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其融入城市社会。
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
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根据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趋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外来人口成为了城市人口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其管理也成为了城市治理中的难点和矛盾点。
因此,本文将针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察。
首先,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现状是什么?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由最初的无序状态经过了整治和规范,现在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例如,在进入城市之前,居民需要申请居住证,外来务工人员需要申请工作证等,这些证件都统一由公安机关负责管理。
同时,在外来人口居住和就业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政策,例如外来人口集中安置、限制外来人口在某些行业从事务工等,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
但是,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仍存在哪些问题?尽管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已经建立了一些规范,但是其管理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公安机关管理证件的效率较低,需要出示的材料较多,且申请流程繁琐,这给职业户籍迁移的人口增多带来了很大不便。
其次,对于外来人口的就业和住房问题依然亟待解决。
由于一些原因,大量的外来人口选择流浪或居无定所,这给城市管理和治安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此外,部分地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也对外来人口的适应造成了一定困难,例如一些地区房价虚高,居住方便度不高等。
最后,被调查地区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亮点在哪些方面?调查发现,被调查地区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亮点:首先,针对性较强。
根据不同类型的外来人口及其需求,地区政府制定出一系列以适应其适应力为主线的管理政策,以提高其融入本地城市的效率。
其次,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
地区政府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和物力,建立了完备的管理服务体系,例如全天候的热线服务、内部沟通和联合执法等,这为外来人口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最后,为外来人口提供了相对优良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地区政府将地区的人口优势和工业结构优势充分利用,为外来人口提供了相对优秀的住房和服务设施,鼓励外来人口在本地长期安居和发展。
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必要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
二、目的1.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生活质量;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环境;4. 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三、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1)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2)制定《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条例》,细化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保障措施。
2. 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2)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2)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优惠政策。
4.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1)开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2)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技能水平。
5. 加强权益保障(1)设立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服务中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2)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投诉举报制度,及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6. 强化执法监管(1)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用工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拖欠工资、强迫劳动等违法行为;(2)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住宿、餐饮等场所的监管,确保其生活安全。
四、总结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权益保障和强化执法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第一篇: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步伐,把全面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服务、管理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最终达到使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市民待遇”,成为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抓教育,提高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拓宽外来人员的学习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帮助他们知情、明理、守法、创业,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街道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教育。
一是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家长培训。
街道利用社区学校教育资源对外来家庭家长进行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确立家长责任意识和如何成为一个好公民的道德培训。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季一次的律协进社区活动,帮助解答居民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难题。
二是推进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学生教育。
针对外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负担重、课外活动较少的情况,街道建立了爱心课堂,并借此成立学习厅、书画队、音乐吧等活动室,以丰富外来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三是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成员的劳技培训。
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水平,尽可能的缓解就业压力,多方了解各单位的用工需求,街道在外来人员间开展各种对口技能培训,如编织技巧学习班、计算机基础能力培训班、插花技术培训班、面点加工培训班等,帮助他们以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就业。
二、抓和谐,激发外来务工人员的创业热情一是构建组织网络,为外来人员提供周到服务。
街道以“外来务工人员联谊会”为平台,让外来务工人员自主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来,达到以外管外、以外带外、以外促外的积极效果。
联谊会会员大会下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卫生及妇联等分会,协助社区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开展扶贫帮困,为外来务工人员完善保障体系。
为了使外来员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街道每年都拿出专用资金,大力资助外来务人员,以实际行动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今年街道还设立流动党员困难救助金,实现流动党员生活援助当地化。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市府办通知精神,现将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和措施我市现有外来务工人员37万人左右,主要来自四川、安徽、江西、湖南、河南、贵州、湖北等省,大多数人员分布在生产企业和服务性行业。
外来务工人员占全市劳动力总量的46.25%,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们按照××党[201X]15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切实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落实政策。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余政发[201X]44号文件精神,着力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再就业、提高劳动技能和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一是鼓励全市职业介绍机构积极为外来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服务,规定每介绍成功1人,给予2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
据统计,201X年共有3.5万余名外来人员通过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实现就业再就业,共支出职业介绍补贴70余万元。
二是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规定给予每人300元的培训费补贴。
据统计,201X年有9500名外来务工人员参加了电子仪器仪表装配、注塑工、维修钳工等免费培训,既提高了劳动技能,又稳定了就业,也增加了收入。
三是督促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落实各类企业都要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规定。
到201X年底,全市已有3015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22123人参加失业保险,有97350人参加工伤保险,有31019人参加医疗保险,有6676人参加生育保险,使部分外来人员进入了社会保险安全网。
(二)健全网络。
为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在劳动保障方面的服务与管理,我们主要建立一个平台、打造一个基地、抓好一支队伍。
一是建立了以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为核心、297个社区、行政村为支点的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各种服务,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就近就地解决劳动保障方面的服务问题。
城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探讨
城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和其他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就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这种外来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服务这些外来人口,城市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探讨城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外来人口服务需求外来人口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适当的服务和保障。
首先,他们需要获得合法的身份认定和权益保障。
这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对其身份的认证,办理居住证和户口迁移手续等。
其次,外来人口需要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如医疗保健、教育、社保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有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特别是在城市低收入人口集中区。
城市应当为他们提供适宜的住房和工作机会,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二、外来人口管理政策为了管理外来人口,城市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政策。
首先,应加强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
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和流动情况。
其次,应加强咨询和服务机构的建设,提供多种语言的咨询和帮助,方便外来人口了解相关政策和享受各种服务。
此外,还可以建立外来人口服务中心,为外来人口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最后,也应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惩罚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保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
三、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的挑战在制定和实施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地区的外来人口问题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措施。
其次,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协调,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
另外,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的执行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城市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合理安排资源,确保政策的可行性。
四、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服务和管理外来人口,城市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
其次,完善外来人口信息系统,方便政府部门对外来人口进行管理和服务。
浅议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议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南通市局治安支队人口管理大队长支建明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当前治安管理的重点。
它服务于打击犯罪,又体现了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要求;既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又影响社会治安形势。
就我市而言,随着桥港时代的到来,南通由交通末梢和向交通枢纽型城市转变,全市外来人口数量呈跳跃上升态势,对社会治安带来了严峻挑战,公安机关在外来人口管理中必须运用新的机制、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笔者根据各地实践和外来人口管理现状,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当前外来人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公安机关内部看:一是管理理念不同步。
当前,公安机关对外来人口管理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表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重点、分层次管理与怎么管、管什么缺乏研究,对与防控体系建设、入户调查工作的有机结合缺少方法。
少数民警直接责任人意识不强,把所有的工作甩给协管员,也不对协管员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导致许多工作措施无法落实,“双脱手”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管理重点不突出。
部分公安机关把登记、发证作为外来人口管理重点,工作中注重固定住址和集中居住区的人员登记,忽视散居和流动性外来人口登记,对临时居住重点嫌疑人群、逃避登记人员、无证人员、无业和经济反常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使管理工作出现盲点和死角。
三是管理责任不落实。
多数用工单位(业主)和房屋出租户主与派出所签订了治安责任书,但大多流于形式,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工作的较少;一些基层干警怕烦畏难,运用法律武器推进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管理”的责任还没有真正落实,四是管理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外来人口犯罪嫌疑人办证率不高,暴露出以登记、办证为核心的外来人口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即办证的基本是有职有业、遵纪守法的稳定人群,违法犯罪人员则很少登记、办证,从而导致公安机关无法全面掌握散居社会的外来人口情况,人口管理服务现实斗争的效果不明显。
五是考核导向不明确。
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管理
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管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外来人口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外来人口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应对之策。
一、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管理现状外来人口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然而,随着外来人口数量的增加,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1.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当前,各地对于外来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外来人口就业权益难以保障、社会保障缺失等。
2. 区域差异明显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在外来人口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些地区对外来人口管理得当,为他们提供了相对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而另一些地区对外来人口管理不善,导致他们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3. 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外来人口数量增加,使得劳动力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这不仅给本地居民就业带来了压力,也使得外来人口就业更加困难。
缺乏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外来人口面临着更大的就业难题。
二、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管理问题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 就业权益保障不足外来人口在城市中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他们的就业权益保障却相对薄弱。
一些用工单位存在拖欠工资、违法解雇等问题,给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带来损害。
2. 社会保障缺失由于户籍限制等原因,外来人口往往无法享受到与本地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不仅影响外来人口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 就业信息不对称外来人口在寻找工作时难以获得准确和全面的就业信息。
缺乏信息渠道、就业机构的指导以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推动,使得外来人口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管理对策针对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管理中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对策,以确保外来人口合法权益的保障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运行。
关于健全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建议
提案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外来人口开始进入徐汇区。
目前,徐汇区外来务工人员有一定的数量。
外来务工人员来区类型主要有从事经济活动、婚嫁、随迁家属、投亲靠友、学习培训、因公出差、旅游购物、治病疗养等,其中务工经商等从业人员最多,所占比重约75%。
我们必须认识到,外来流动人口的存在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
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徐汇区常住人口,在为城区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区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外来务工人员在徐汇区的现状1.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分布与流向状况。
从流动人口的增长来看来看,城区边缘地区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区中心地区,特别是位于与闵行区交界处。
但外来流动人口呈负增长,2003年徐汇区的外来流动人口比2000年减少了2.81万人,减幅达12.1%。
2.外来务工人员是徐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未来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徐汇区户籍人口在自然变动持续负增长,在今后的过程中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势头。
“十五”徐汇区户籍人口继续保持“三低”模式,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户籍人口自然变动从1993年起,已连续12年负增长。
虽然在最近几年徐汇区户籍人口维持了增减相抵的水平,但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将不少外省市人才吸收并转变为徐汇区户籍人口后实现的。
如果剔除这个人群,徐汇区户籍人口将处于一个负增长的状况。
实际上,徐汇区的许多工作和行业都依赖外来务工人员就职工作而延续存在。
3.外来务工人员在徐汇区的生存现状在有关的调查中,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在徐汇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不仅显示出很强的生存能力,而且他们中的相当部分比一般的徐汇区户籍人口活的更好。
而且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地在就业竞争上胜过徐汇区户籍人口。
外来务工人员实际上成为徐汇区各种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力主力军。
外来务工人员在徐汇区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二、外来人员管理中的难点和问题随着外来人员在徐汇区居住方式的改变、分布形态的变化、生活适应能力的加强和在经济社会中作用的提高,对外来人员的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难点。
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管理
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管理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管理摘要: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营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氛围,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体系,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基础,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市居民的平等权利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现状;存在问题;如何管理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指的是外地来本地城市打工的人员,和民工含义相近。
一般泛指建筑行业,搬运行业等等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人员。
有一定的歧视成分在里面。
现阶段,中国的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总数有上亿人,他们是中国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内地农村,文化素质不高,流动性大,又居无定所,生活和工作没有相对稳定的保障,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上学、医疗救治等方面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难度大,权益受侵害维权难,已经对城市文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对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我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重要海滨城市。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并明确我市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我市是中国六个经济特区之一,我市陆地面积有1701平方千米,人口156.02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我市就业、生活。
目前,我市有外来流动人口49.75万人,成为我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其中绝大部分外来的务工人员都是从事一线产业,外来人口已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中一支必不可少的队伍,为我市经济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各大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和数量的庞大,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证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得到维护,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各地纷纷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
本文就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二、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必要性1. 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涉及的问题涉及到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2. 促进经济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3. 促进公平正义: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与本地居民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往往面临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管理外来务工人员,使其享有与本地居民平等的待遇,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三、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的内容1. 人员管理(1)登记制度: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后,需按照规定到当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提供必要的身份证明材料和劳动合同等相关文件。
公安机关将对其身份信息进行核对,登记备案后方可合法居留和就业。
(2)居住制度:城市将划定适宜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区域,并建立相应的出租房屋管理机制。
出租房屋需符合相关标准,经过专门的检查和认证后方可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
(3)就业制度: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在当地公安机关办理工作居留证,并签订劳动合同,合法就业。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向公安机关报备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并为其购买社会保险。
2. 社会保障(1)医疗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享有与本地居民相同的医疗保障待遇。
城市将建立健全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流动人口综治工作总结5篇
流动人口综治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流动人口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流动人口综治工作。
本文将对此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 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流动人口综治工作,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和人性化,提高社会治理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工作内容:包括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流动人口权益保护、流动人口服务优化、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预防和打击等方面。
3. 工作方法:通过宣传教育、信息管理、联合执法等手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流动人口综治格局。
三、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与权益保护1. 信息采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机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流动人口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加强信息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互通有无。
2. 权益保护: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权益保护政策,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四、流动人口服务优化与违法犯罪预防1. 服务优化:简化流动人口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针对流动人口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如就业指导、子女教育等,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
2. 违法犯罪预防:加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建立健全预防机制。
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宣传防盗抢知识等活动,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五、工作成效与存在的问题1. 工作成效:经过一年的努力,流动人口综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违法犯罪率有所下降,社会治理效率得到提高。
2. 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信息采集不够精准、权益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项目不够丰富等。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综治工作水平。
六、改进建议与展望1. 改进建议:建议进一步强化信息采集工作,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丰富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流动人口的多元化需求。
论城市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20 0 9年 第 4期
武汉公安干部学 院学报
2 o N .4 09 o
安 、城 市建设 、文化教 育、社 会管理等方 面带来 了许 多新 的问题。其 中 。无序流 动、管理弱 化 引
发 的各种社会矛盾 ,已经成为突 出的 问题 。因此 ,管理和服务好 外来人 口,维护城 市的正常秩序 ,
是 摆 在 我 们 面前 的一 个 重要 课 题 。 [ 键 词 ] 人 口流 动 ;外 来 人 口;作 用 ; 问题 ;管 理 关
从 而逐 渐远 离 主 流社 会 。
越高 ,而且 这些人 作案后 ,易逃跑 ,难破 案 ,难抓
二、城市外来人 口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获 。苏州警方这几年查破 的刑事 案件 中,9 %左右 0 系外来流动人 V所为 。有些人在常住地作案后外逃 , I
加入了流动人 口之 中,继续流窜 作案 ,从 而导致 了 外来 流动人 口中的犯罪人 口比例较其 他人群高。他 们相互影响 ,相互传 授作案经验 ,有的甚 至以作案
( )违章违规——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 一 外来人 口通 常是来 自经 济欠发达地 区的农村 富 余劳动力 ,他们 的受教 育程度 普遍较低 ,文化素质 低下 ,有的甚至还保 留着传统 落后 的思维方式 、无
[ 收稿 日期 ]20 0 0 0 9— 7- 1
[ 作者简 介]沈惠章 , ,汉族 ,15 男 96年生 ,江苏启 东人 。中国人 民公 安大学 兼职 教师 ,江苏 警官学 院教授 。
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
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报告题目: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分析。
报告首先介绍了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对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了梳理,接着对外来人口的数量和流动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最后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报告旨在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推动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实改进。
一、引言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外来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合理有效地管理外来人口,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来人口管理政策和法规的梳理为了规范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
报告对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居住证制度、社会保障政策等。
这些政策和法规为外来人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定的措施。
三、外来人口数量和流动状况的统计与分析报告对外来人口的数量和流动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数据显示,外来人口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大部分外来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主要是为了就业和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不同地区的外来人口流动情况也存在差异。
四、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估报告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评估。
目前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户籍制度不完善、居住条件不够优化、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外来人口的融入和城市管理的有效性。
五、改进建议为了改进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1. 完善户籍制度,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水平。
2. 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居住环境管理,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品质。
3.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为外来人口提供身份认证和社会保障服务。
4. 增加对外来人口的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5.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信息共享能力。
城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探讨
城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亟待完善,以应对他们在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各种需求。
本文将探讨城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居住服务与管理政策城市外来人口在居住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住房困难、租赁环境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强财政支持,增加公共租赁房源数量,减少住房价格上涨压力。
2.优化租房环境:加强租房市场监管,制定规范化的租赁合同,加强租赁中介服务的监管,确保租赁环境的公平和透明。
3.改善居住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如水、电、气、网络等,改善外来人口的生活条件。
二、就业服务与管理政策城市外来人口在就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机会不足、工资待遇低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外来人口的职业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鼓励企业主动招收外来人口。
2.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方便外来人口了解和获取就业机会。
3.加强劳动权益保护: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劳动权益保护,打击非法用工和欺压劳工的行为。
三、教育服务与管理政策外来人口的子女在教育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如入学难、教育资源不足。
为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学位供给:加大对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的学位供给,增加学校和教师的数量,提高入学率。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公平。
3.加强特殊教育支持: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确保他们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四、医疗服务与管理政策外来人口在医疗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医难、就医费用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医疗资源:扩大医疗服务网络,增加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数量,提高医疗资源供给。
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调研报告
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调研报告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调研报告一、前言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这些新市民给城市带来了繁荣,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管理和服务体制方面的问题。
为此,我们深入调研,拟撰写《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调研报告》。
本报告主要从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分析和总结当今外来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改善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外来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1.登记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外来人口登记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对于临时流动的人员登记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却无法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
2.公共服务不足。
城市生活中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各个方面,而现实却是这些公共服务背后的保障机制并不完备。
许多外来人口甚至无法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身处一个陌生的城市,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3.人才流失严重。
缺乏集中的管理和服务,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难免充满困惑和不便,而这种状态会导致外来人口的不满和流失,进而导致城市急缺人才。
4.管理困难。
由于外来人口的数量众多,因此其管理相对复杂,管理难度大,而因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之间存在的文化、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等问题,加之法规和公共服务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等原因,城市人口管理势必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三、外来人口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1.服务机构不完善。
现有的服务机构和体制并不完备,很多服务机构无法满足外来人口的多样化需求,如对于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服务机构也无法及时给予满足。
2.服务水平不高。
虽然有些服务机构能够满足外来人口的基本需求,但实际上,这些服务机构并未达到应有的服务水平,如办理身份证、工作证等方面,服务方式还存在问题,服务质量不高。
3.服务平台不完善。
服务平台建设匮乏,一些政府官网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甚至有些地区连服务平台建设都还没有完善,导致外来人口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管理摘要: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营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氛围,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体系,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基础,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现状;问题;管理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指的是外地来本地城市打工的人员,和民工含义相近。
一般泛指建筑行业,搬运行业等等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人员。
有一定的歧视成分在里面。
现阶段,中国的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总数有上亿人,他们是中国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内地农村,文化素质不高,流动性大,又居无定所,生活和工作没有相对稳定的保障,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上学、医疗救治等方面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难度大,权益受侵害维权难,已经对城市文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对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我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重要海滨城市。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并明确我市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我市是中国六个经济特区之一,我市陆地面积有1701平方千米,人口156.02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
随着国家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横琴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港珠澳大桥的拟建,我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扩大,带动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陆续涌进我市,全市外来人口总量也随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其中绝大部分外来的务工人员都是从事一线产业,外来人口已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中一支必不可少的队伍,为我市经济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从年龄结构上看外来人口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我市外来人口主要以搬运、企业做工等劳力活为主,通过打工取得报酬,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141.43万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26%,15-64岁人口为110.61万人,占78.21%,65岁以上人口7.83万人,占5.53%。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1.12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61个百分点。
我市是个新兴的移民城市,五普前0-14岁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20%以上,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
随着城市逐渐扩大,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加强,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在逐步下降。
由“四普”时期的23.97%,下降到“五普”的17.31%,再下降到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16.26%。
和全省相比,我市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显著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
两头小:一是少儿人口比重较轻,比全省平均水平(21.32%)低5.6个百分点;二是老年人口比重小,比全省平均水平(7.41%)低1.88个百分点。
我市是年轻的移民城市,大量流入我市的外来人口属于青壮年劳动力,因此导致我市劳动年龄人口几乎占常住人口的八成。
(二)从受教育情况上看外来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下同)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9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24%,高中文化程度人口31.37万人,占22.18%,初中文化程度人口49.62万人,占35.09%,小学文化程度人口31.59万人,占22.34%。
与“五普”相比,每十万人拥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变化最大的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7502人上升到11244人,增加了3742人。
其余文化程度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增幅没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快。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来人口的就业方向只能在文化和技能要求不高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
(三)从就业状况上看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下降,劳动就业率下降。
全市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经济活动人口/16岁及以上人口)为71.87%,劳动就业率(就业人数/16岁及以上人口)为66.83%,分别比“五普”下降6.9和3.17个百分点。
这说明,随着本地就业人数增加和外来劳动力流入,我市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有所下降,导致经济活动人口大量增加,虽然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但随着特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素质在某些方面未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加,使就业率下降。
(四)从失业状况上看我市失业率为7.01%。
男性失业人口高于女性。
失业人口中,男性失业人口占54.26%,女性失业人口占45.74%。
其中16-39岁的失业人口占73.45%。
失业人口以文化素质低者居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6.7%,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占9.86%。
年轻失业人口比例较高,原因是当今年轻人对职业比较挑剔,工作太苦太累工资又不高的,宁愿不干,在家当“啃老族”;文化程度低者就业相对困难。
二、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导致原因(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随着社会发展,使具有强烈的谋求财富和成功欲望的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财、物的大量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尽量减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又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城市创造了条件。
此外城市建设中大量的脏、苦、累的工作,城市人口不愿意做,也大多为外来劳动力承担起来。
从而使人口流动特别是大量来自农村或内地人口流向沿海发达城市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二)法律意识淡薄人员的流动多是落后地区的人口流入发达地区,而落后地区的人口相对发达地区人口来说,其受教育程度、综合素质较低,从而在为满足个人生存需要寻找生存空间的租房、求职就业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只能聚居在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差的城乡结合部,子女入学、入托也要受到“不公正”待遇,得不到解决。
同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当经济上处于较低阶层的外来务工人员受到物欲诱惑和刺激时,发财致富心切,心理易出现失衡,当一部分人的欲望通过正常途径又得不到满足时,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管理工作滞后一是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上立法滞后,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疏导、服务、教育等社会配套机制不完善,宏观上没有形成总体的把握和控制,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处于半盲目无序状态;二是微观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机制不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管理方法、措施滞后,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没有完全纳入基层政权组织中来,措施不力,管理力量薄弱,用工、租房等关键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落脚、谋生容易,使得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无序大幅增加;三是各管理部门之间各自政,缺乏统一协调和沟通,各类资料信息、人员力量不能共享,重复劳动造成了大量时间、人员、精力的浪费,使原本就薄弱的管理力量在现实管理中更加力不从心,现有措施难以落实,管理失控;四是从管理部门自身工作看,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只重视管理而忽视保护、服务,使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激化了矛盾,形成了新的不稳定现象。
(四)教育、培训工作薄弱。
外来务工人员相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是弱势群体,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本来就受教育程度低,一部分人法制观念差,道德水准不高,需要不断加强素质、法制教育。
目前,我们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法制、道德教育工作没有跟上,外来务工人员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基本权利长期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认识和实践等多方面的原因,党群组织在联系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团结外来务工人员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多,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是当前党群工作的薄弱环节。
三、如何加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单单是哪个单位、哪个部门的工作,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均有责任做好工作,外来务工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其中。
为使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笔者认为,应以狠抓基层基础工作为着力点,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人为本,积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营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氛围充分认识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权、利益分配权、教育权等要予以尊重和维护。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外来务工人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减少矛盾,促进我市的文明建设。
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呼声。
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却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反而受歧视,成了城市生活中缺少关爱、权益经常受侵害的弱势群体。
这本身是一种社会不公平现象,也必然会延滞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首先要从思想舆论上把外来务工人员真正纳入城市生活中来。
要营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和谐氛围,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外来务工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明确他们的重要性、社会地位和作用。
要表彰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先进典型,在人格上尊重外来务工人员,在生活上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在道义上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对克扣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歧视外来务工人员等现象予以曝光和抨击。
要改变对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的现象。
消除部分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心理,营造城市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和谐生活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尊重外来务工人员、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强大声势与良好氛围。
(二)提高资源管理配置,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体系政府是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和权益保护的主体。
政府应逐步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等需求纳入城市公共服务的范围。
首先,设立相应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机构,具体指导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和提供社会服务等,统筹考虑较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做好与外来务工人员流出地的沟通与协调,做到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协调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其次,政府有责任组织和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与企事业事务管理,安排外来务工人员代表进入党代会、人代会以及企业职代会、会员代表大会,建立起他们反映意愿的渠道。
第三,组建外来务工人员工会或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
工会组织应把外来务工人员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围绕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待遇、劳动安全等问题,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在与侵权者进行较量时,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申诉和要求,工会要积极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工会组织应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依靠力量。
第四,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
外来务工人员受自身文化基础、法律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局限,又身处异地,工作和生活区域流动性大,在权益受侵害时,一般不会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诉求,也很少请律师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自身权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