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

名词解释

1.人格(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

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

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3.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

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4.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5.能力: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的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6.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及自己的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

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9.印象:指存留在个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10.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

11.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

1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

其它品质。

13.刻版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14.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存在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有一种不自觉的准

备状态,按其外部特征进行归类,从而产生出定势效应尤其是初见。

15.态度:是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的内在心理

和行为倾向。

16.正式群体:指那些由官方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

17.非正式群体:指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自发形成的群体。

18.社会助长作用:也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

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19.社会抑制作用:指个体在与其他群体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时,会导致个体付

出的劳动比单独时偏少,效率不如单独完成任务时高。

20.从众效应:个体力求与大多数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保持一致的现象。

21.依从行为:个体接受他人的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

2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相互吸引及共同参与群体目标的程度。

23.群体规范: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

准化的观念。

24.群体士气:是群体成员愿意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群体态度,它源于成员对其所属群体

的认同感和满足感。

25.冲突:是个体或群体感受到另一方的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

26.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

27. 印象整饰:也称印象管理。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

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印象符合个体期待。

简答案例分析

1.组织行为学是指对组织内的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研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假设前提:

(1)行为的可预测性。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使得人的行为可以预测。

(2)行为的因果性。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前后行为之间也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3)行为的多样性。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但最重要的行为是有限的。

(4)行为的可概括性。人的行为是可以一般化地概括的。

3.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

(1)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目标(目标律)

①目标是人梦寐以求的预期结果。

②目标可能是金钱、住房、轿车、职位、名誉等

③目标拉动人们付出努力去获得

案例:大家今天听课来就有目标

(2)所有的行为均有动机驱动(动机律)

①动机驱动并维持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状态。

②这些生理心理因素包括欲望、需要、兴趣、信念、情绪等。

③人的行为在动机驱动下指向目标。

(3)如果某一种行为达到了预期目标,则说明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强化律)

①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

②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主要贡献。

案例:“故杀一人而震三军者杀之;赏一人而悦万众者赏之。”

(4)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状况(遗传律)

遗传学用选择性实验证明的研究证明了某些行为特征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一:先天愚型病人有严重智力障碍因为他们第21对染色体不是正常的一对。

例二:某些男性暴力犯罪与他们染色体中存在过多的Y有关系。

(5)人类行为除受基因制约外,还受环境的支配(环境律)

①准确地讲,一个人的行为特征是遗传和环境交互着用的结果。

②研究表明家庭状况、教育过程和社会活动;以及出生前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

(6)个体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性格的改变等

(发展律) (7)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工作态度、兴趣、信念、动机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个别差异

(差异律)

①差异来自遗传、环境、情景、活动、职业家庭等方面

②组织成员的差异是劳动力多样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的多样性还包括年龄、民族、性别、教育、

婚姻状况、工作经验、收入、宗教信仰等方面。

(8)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

(本我律) 本我律源于人性假说

4.“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的含义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性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这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力,是个体自己意识不到的。

投射技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深层的意识激发出来,以了解个体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