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8.土制补中;
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
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
12.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3.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4.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
15.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盐制—盐炙、盐蒸
2.工艺为纲辅料为目的分类方法
净制、切制、炒、炙、煅、蒸、煮、复制、发酵、发芽、制霜、提净、水飞等.
3.特点:反映本学科技术特点,较好体现炮制工艺的系统性、完整性、条理性、指导性
附:《药典》炮制通则分类
七、净洁药物,利于贮藏。
杀酶保苷、保存药效—黄芩、苦杏仁、芥子
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酒蒸——紫河车
清炒——鸡内金
九、制成中药饮片,提高商品价值。
药材经炮制后,全面提高了药材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在其中加入了工人的劳动和辅料的价值,从而提高了商品价值。
2.中药炮制通过哪些途径影响药物理化性质?
第四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1.生清(泻)熟补:如地黄、甘草、何首乌;2.生峻熟缓:如大黄、麻黄、巴豆等;
3.生毒熟减:如乌头、附子;4.生行熟止:如蒲黄、益智仁、木香。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如莱服子;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如苦寒药,大黄、黄连等。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3.相畏(或相杀)为制:指用辅料或药物来制约毒副作用。如生姜、白矾制天南星降毒。
4.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泔水制苍术缓和其燥烈性。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第一章1.叙述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及区别。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要点:①理论依据②炮制的目的要求③强调根据药材自身的④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2.叙述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及主要特点。

1.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2.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3.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4.炮制振兴发展时期现代(1911年至今)3.叙述中药炮制各历史时期的主要著作及论述。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1.春秋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提出了“止血者燔发”,收载有“炮、炙、燔、煅、熬”等炮制术语。

《黄帝内经》中“治半夏”“角发”、“燔治”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口父咀—当时的切制饮片2.秦汉时期(1)炮制理论方面:炮制的目的和原则初步建立《神农本草经》:①首次提出了生熟异用②炮制降毒③强调产地加工3.魏晋南北朝成就:炮制理论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炮制理论方面《本草经集注》(陶弘景)陶弘景将炮制技术进行归纳,是最早的炮制分类方法;《雷公炮炙论》(雷斅)标志着中药炮制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南北朝刘宋时期的雷斅《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总结了当时炮制成就、创建了炮制新方法、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4.隋唐五代《新修本草》:世界最早的药典首次将炮制列入法定范围;5.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代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类《药典》),依法炮制,法定了制药标准(二)金元、明时期《本草蒙筌》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作用缪希雍《炮炙大法》为第二部炮制专著,共载药439种。

(三)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第三部炮炙专著,载药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1、三部炮制专著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南北朝宋时期雷敩编撰《雷公炮炙论》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清代仲岩《修事指南》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概念?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研究的容: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

2、中药炮制学的制法和制则分别是什么?国家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国药典》《中国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定》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须遵循的法规。

3、炮制(各种辅料炮炙)对升降浮沉性味归经的改变包括哪些容?1.生升熟降 2.酒制升提 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中药炮制降低毒性的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4、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强药物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6.便于调剂和制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矫臭矫味,利于服用中药炮制对苷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以及无机盐类成分的影响(包括讲课时强调的具体个药)?生物碱类:1.净选加工的影响:由于生物碱在植物体分布不一,经过净选加工可以区分药材含生物碱的不同部位。

2.水制的影响:水溶性的生物碱因在切片浸泡过程中溶于水而受损失,故应尽量缩短与水接触时间,采取少泡多润的方法,以免影响药效。

3.加热制的影响:各种生物碱具有不同的耐热性,有的在高温情况下不稳定,发生水解、分解的变化。

4.辅料制的影响:酒制可利于某些生物碱的溶出。

醋为弱酸,可使游离生物碱转化为生物碱盐溶于水,易被水煎出来。

对于生物碱类药物有效成分:性质稳定――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元胡用醋制不耐热――软化、切片、生用,如石榴皮、山豆根水溶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草乌;或者除去其毒性成分苷类:1.水制的影响(苷类药物大多数易溶于水和乙醇,特别易溶于水):水制时应采取少泡多润,如甘草、大黄、皮。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1.合理选择药材:应选择正品、无虫蛀、霉变和破损的药材作为原料,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2.根据药品特性选择炮制方法:根据所选药材的特性,如性味、功效和药理作用,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包括酒炙、炭炙、水炮、蒸炮等。

3.控制炮制工艺参数:炮制过程中需要控制一些参数,如温度、时间和湿度等,以确保药材的制作质量。

4.注意安全卫生:中药炮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如使用清洁的器具和容器,避免交叉污染等。

5.合理储存和包装:中药炮制后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应使用适当的包装方式,避免氧化和水分吸收。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酒炙:将药材与酒相结合,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和炮制,可改变药材的性味和药效,常用于温阳解毒、化痰止咳的药材,如附子、吴茱萸等。

2.炭炙:将药材放在炭火上炙烤,使其产生一定的膨胀和形态变化,有助于激发药材的药效,常用于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药材,如干姜、陈皮等。

3.水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晾干,使药材的水分蒸发,常用于清热利湿、止血的药材,如地黄、黄芩等。

4.蒸炮: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水蒸煮,使药材受热蒸发水分,常用于行气活血、温中散寒的药材,如川芎、炙甘草等。

5.曝晒:将药材晒干,使其水分蒸发,常用于祛风解毒、活血化淤的药材,如玄参、地龙等。

三、炮制药材的特点和应用1.酒炙药材的特点:经过酒炙的药材性温,偏寒的药性被转化为温热性,可温阳解毒,适用于寒湿病、寒疝病等。

2.炭炙药材的特点:经过炭炙的药材性味偏热,性温和寒,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脾胃虚寒等。

3.水炮药材的特点:经过水炮的药材性味偏凉,有清热利湿、泻火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热淋涩痛、目赤肿痛等。

4.蒸炮药材的特点:经过蒸炮的药材性温,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瘀血病、寒疝病等。

5.曝晒药材的特点:经过曝晒的药材性温,有祛风解毒、活血散淤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疮疡肿毒等。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第一部分:中药炮制的概述1.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提高药效: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增加药物疗效。

-增加安全性:去除有毒成分,减轻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方便使用:炮制药材可以降低药材的料性,方便制剂的制备和用药。

2.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原则-干炒:用火烘干药材,强调药材的燥热性质,增加药效。

-炙炒:用火烘烤药材,重视药材的温热性质,增强功效。

-煅炼:用火炼烧药材,加大药材的温燥性质,增加药效。

-焙烧:用火反复烘烤药材,突出药材的温热性质,增强药效。

-酒制:用酒浸泡药材,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提高疗效。

第二部分:中药炮制的药材分类与特点1.干炒类药材-代表药材:干姜、生姜、细辛、五味子等。

-特点:能温阳散寒、解表发汗、化痰止咳等作用。

2.炙炒类药材-代表药材:甘草、人参、黄芪、白术等。

-特点:能补益气血、健脾益胃、提升阳气等作用。

3.煅炼类药材-代表药材:赭石、雄黄、砂糖、龙骨等。

-特点:能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软堵散结等作用。

4.焙烧类药材-代表药材:炙甘草、炙白术、炙麦芽、炙黄芪等。

-特点:能温里行气、补脾和胃、固表止汗等作用。

5.酒制类药材-代表药材:当归、白芍、酒芩、熟地黄等。

-特点:能活血调经、益气补血、滋阴补肾等作用。

第三部分:炮制过程中的特性变化1.总论-性味变化:通过炮制过程,药材的性味可由寒凉转为温燥,或由寒凉转为温和。

-药效变化:药材的药效可以得到增强、减轻或改变。

2.中药炮制的化学变化-火力引发的化学反应:干炒、炙炒、煅炼和焙烧过程中,热量可以引发药材内部的化学反应,改变药材的物质组成。

-酒精提取的化学反应:酒制过程中,酒精可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3.中药炮制的理化变化-药材的颜色、形态和气味等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如颜色由原来的黄色转为黑色,气味由原来的刺鼻变为芳香。

以上是中药炮制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雷公炮炙论》)。

2、《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雷敩)。

3、《本草蒙筌》的作者是(陈嘉谟),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4、《修事指南》的作者是(张仲岩)。

5、《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赵学敏)。

6、《血证论》的作者是(唐容川)。

7、款冬花、紫苑化痰止咳,蜜制后能润肺止咳,属于炮制目的中的哪一项?(增强药物疗效)8、柏子仁去油制霜,属于炮制目的中的哪一项?(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9、关于对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炮制时说法正确的有(①酒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②醋制可增强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③宜少泡多润,尽量减少生物碱的损失)。

10、关于对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炮制时说法错误的是(所有含生物碱类药物热处理均可增强药物疗效)。

11、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行药势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酒)。

12、具有引药入肝、理气、行水、散瘀止痛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醋)。

13、具有发散风寒、止呕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生姜汁)。

14、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米)。

15、具有和中益脾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麦麸)。

16、具有解毒、祛痰杀虫、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白矾)。

17、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作用的炮制辅料是(蛤粉)。

18、筛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体积)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19、水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水的浮力)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20、风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比重)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21、麻黄制绒的作用是(缓和药性)。

22、适于切极薄片的药材为(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

23、适于切薄片的药材为(质地致密,坚实者)。

24、适于切厚片的药材为(质地松泡,粉性较大者)。

25、适于切丝的药材为(皮类、叶类和较薄的果皮类)。

26、适于切段的药材为(全草类)。

27、一般药物干燥以不超过多高的温度为适宜(80℃)28、含芳香挥发成分的药材干燥一般以不超过多高的温度为适宜(50℃)。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一门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加工制备方法和技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中草药的炮制过程,掌握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在工作中正确地进行中药的炮制操作。

下面是我对中药炮制学进行复习总结的学习资料。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1.质量原则:选用优质的草药材料,控制质量合格。

2.方法原则:根据不同的草药特性和炮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3.时间原则:掌握炮制时间的长短,保证中药品质的稳定。

4.温度原则:根据炮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药材的温度。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干燥法:包括晾晒法、通风法和烘干法。

适用于新鲜草药的初步处理和提高草药材料的质量。

2.蒸制法:将草药材料放入蒸锅中,经过蒸煮处理,然后晾干。

适用于炮制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草药。

3.水煎法:将草药材料与水一同煮沸,然后过滤、浓缩、干燥。

适用于制作水煎剂和浓缩丸剂。

4.醇提法:用醇类溶剂浸泡草药材料,然后浓缩、蒸馏、干燥。

适用于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5.浸泡法:将草药材料浸泡在水或溶剂中,使其炮制后呈饱满、颜色均匀。

适用于制作丸剂和颗粒剂。

6.炒制法:将草药材料放入锅内,用中小火快速炒制,变色即可。

三、中药炮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时间不足:草药炮制时间过短,导致中药的药效不充分。

解决方法是延长炮制时间,达到合适的药效。

2.温度过高:炮制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草药有效成分的损失。

解决方法是控制好炮制温度,避免过高温度的损伤。

3.材料不匹配:草药材料不匹配,可能导致中药的炮制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保证中药的炮制效果。

4.炮制方式选择不当:不同的草药需要不同的炮制方式,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中药的质量。

解决方法是根据草药特性选择合适的炮制方式。

四、中药炮制的应用1.提高草药材料的质量:通过炮制,可以降低草药的水分含量、消除杂质,提高草药的纯度和质量。

2.改善草药的药效:通过不同的炮制方式,可以改变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比例和活性,提高草药的药效。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整理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整理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整理一中药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性3)增强药物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5)便于制剂和调剂6)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7)矫味矫臭,利于服用二净选与切制A 净选加工的目的1)分开药用部位1.麻黄麻黄根;首乌首乌藤;天花粉瓜蒌紫苏紫苏子紫苏梗;金银花忍冬藤2.莲子心莲子肉3.槟榔大腹皮;橘红橘核;花椒花椒目4.白扁豆扁豆衣5.当归身当归尾当归头;珍珠母珍珠2)进行分档,便于切制和炮炙3)除去非药用部位1.去根,茎,去地上部分:如柴胡只需根入药2.去枝梗3.去皮壳(去除皮类药材的栓皮):去皮免损气如附子,大黄用时皆去黑皮a)树皮类中药:杜仲,黄柏,厚朴,肉桂,桑白皮刮净栓皮b)要求去皮的根,根茎,块茎或鳞茎类中药c)要求去皮的茎木类中药:川木香,苏木,沉香d)果实类中药:豆蔻,砂仁,除壳取仁e)种子类中药:苦杏仁,薏苡仁,去假种皮4.去毛刺:马钱子,金樱子(挖去毛),狗脊,骨碎补5.去心:丹皮,巴戟天,远志6.去核:钶子,山萸肉,乌梅7.去瓤:枳壳8.去头足翘:斑蝥,乌鞘蛇,蕲蛇4)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如:芒硝,海藻,海带各类重点一;炒法1.固体辅料炒法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a)麸炒:苍术,枳壳b)米炒:党参,斑蝥c)土炒:白术,山药d)砂烫:鳖甲,鸡内金,马钱子,骨碎补,狗脊e)蛤粉炒:阿胶f)滑石粉炒:刺猬皮,水蛭清炒法:炒黄,炒焦,炒炭a)炒黄:芥子,白果,莱菔子,牛蒡子,牵牛子,苍耳子,王不留行,酸枣仁,薏苡仁炒焦:山楂,栀子,槟榔炒炭:槐花,干姜,小蓟,蒲黄,荆芥,侧柏叶,乌梅,白茅根煅炭:血余炭,棕榈,灯芯草2.酒炙:黄连,大黄,蕲蛇,当归,川芎,续断,白芍,桑枝,丹参3.醋炙:柴胡,延胡索,香附,乳香,莪术,三棱,芫花,甘遂,京大戟4.盐炙:知母,杜仲,黄柏,泽泻,橘核,砂仁,车前子,菟丝子5.姜炙:竹茹,厚朴,草果6.蜜炙:甘草,麻黄,黄芪,紫菀,枇杷叶,百合,百部,白前,款冬花,旋复花,桑白皮7.油炙:淫羊藿8.煅制:明煅,煅淬A)明煅:白矾,石膏,石决明,珍珠母,牡蛎B)煅淬:自然铜,炉甘石,9.蒸煮褝制A.蒸制: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女贞子,五味子,山茱萸B.煮制:川乌,草乌C.褝制:苦杏仁,桃仁,白扁豆10.复制:附子炮制习题经常性出现问题炒黄的目的A: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一、选择题:
1、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 )
A.汉代B.秦代C.周代D.原始社会
2、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 )
A.相资为制B.相反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
3、具有防腐作用的辅料是()
A.白矾B.豆腐C.蛤粉D.滑石粉
4、莱菔子、车前子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是()
A.挑选B.风选C.水选D.洗法
5、炒苍耳子应用的火力是()
A.武火B.中火C.文火D.微火
6、下列药物不常用清炒法炮制的有()
A.千金子B.苍耳子C.决明子D.冬瓜子
7、热壅上焦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及赤白带下,宜选用()
A.生黄柏B.酒黄柏C.盐黄柏D.黄柏炭
8、淫羊藿用羊脂油炙的目的是()
A.增强祛风湿作用B.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C.增强止咳平喘作用D.缓和药性
二、填空题:
1、传统制药的原则是()()()();具体方法为()()()();
2、检查药材软化程度的方法主要有()()()()等。

3、炒黄程度的判断方法有()()()()。

三、名词解释:
1、浸润
2、炒焦
3、闷煅法
4、煮法
四、简答题:
1、何为中药炮制学?
2、何为清炒法,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山楂、焦山楂的功效有何区别?
4、简述油脂涂酥的操作工艺。

5、简述胆南星的炮制作用。

五、论述题:
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一、名词解释1.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2.反制:纠正药物的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

3.抢水洗:对药材进行快速洗涤,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

4。

下色: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5。

毒性:是指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

6。

上水:是指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

7.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8。

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9。

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10.圆气:是指药物在蒸制过程中,由于火力较大,使水分大量蒸发,而在蒸器周围出现大量蒸汽的现象。

二、填空题1。

中药材必须进行炮制才能入药。

2.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

3。

山楂经炒制后破坏了部分有机酸,减弱酸味,又增加苦味_,对胃的刺激性降低,增加其消食导滞的功能.4。

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砂烫,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

5.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作用增强。

6。

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炙药多用药酒,浸泡药多用白酒。

7.含鞣质类的药物在炮制时不能用铁器工具进行处理。

8.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60℃为宜。

9.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10.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根茎类药材的切制,不适宜于团块、颗粒状药材的切制。

11.饮片切制一般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

12.药材软化的要求是“软硬湿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13.全草类药材宜切成段。

14.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15.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全草类的药物,须喷淋适量清水以免引起燃烧。

三、简答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②增强药物疗效;③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⑤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⑥便于调剂和制剂;⑦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⑧矫嗅矫味,利于服用。

各章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各章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历史沿革、传统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炮制原理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3炒炭存性: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保存药性。

4净度是中药炮制品的纯净程度,即炮制品中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5泛油(泛糖)、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6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而起到抑制虫蛀、霉等的储存方法。

7净制是指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纯度标准的方法。

8.饮片切制是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工艺。

9.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10.炒法:炒制是将净选切制后的干燥药材,在不同火力加热容器内不断翻动至所需程度的炮制方法。

11.火候:反映药物的受热程度和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的综合概念13.火色:药物炒制受热后色泽的改变14.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15.煅法:指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16.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明煅法,又称直火煅法。

17.煅淬法: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聚然冷却的方法称煅淬。

18.扣锅煅法(暗煅):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称扣锅煅法,又称密闭煅、闷煅。

19.蒸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用水蒸气加热或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20.煮法:将净选过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适宜容器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21燀法: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22.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四、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14.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是:
一、全面掌握各炮制品的药性和作用特点(如当归);
二、根据组方特点和用药意图选用炮制品。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①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②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的要求。
二、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去毒的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变化。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
12.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而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也是去除毒性、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①质地致密、坚实的宜切薄片,如当归、白芍、乌药、天麻。
②质地松泡、粉性大的宜切厚片,如山药、丹参、甘草、黄芪等。
③为突出鉴别特征,或外形美观、或便于切制可分别选用直片、斜片、块等。大黄、何首乌、山药、黄芪、桂枝。
④细长易煎出,切段,木贼、薄荷、麻黄、益母草。
⑤皮类药物宜切细丝(长2~3mm)如黄柏、桂皮、合欢皮、秦皮等。宽大叶类宜宽丝(长
1.基本工序(炮制工艺):原药、净选加工(净制)、饮片切制、炮制(炒炙蒸煮……)
2.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①研究炮制理论,②改进(规范)炮制工艺,③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医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
4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25.净选加工的主要内容:清除杂质、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其他加工。
常用方法: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1.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①探讨炮制机理(包括中药炮制减毒、增效、缓和药性以及产⽣新药效的机理研究;对象:炮制过程中所发⽣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药理作⽤和这些的改变)②改进炮制⼯艺(机械化、⾃动化、科学化发展)③制订饮⽚质量标准(饮⽚的外观因素:形、⾊、⽓、味;临床药效是内在评价炮制质量的指标;制订饮⽚质控⽅法和标准)2.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药的要求和药物⾃⾝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艺、规格标准、历史沿⾰及其发展⽅向的学科。

3.(了解)中药炮制学和其他学科关系4.中药炮制的起源:(1)中药的发现和应⽤(2)⽕的出现和应⽤,炮⽣为熟,形成中药炮制的雏形(3)酒的发明与应⽤,产⽣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

(4)陶器的发明与应⽤,创造了必要的⼯具条件。

5.中药炮制的发展:(⼀)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春秋战国⾄宋代;公元前722年⾄公元1279年)1.春秋战国时期《五⼗⼆病⽅》是我国最早记载炮制内容的医⽅书《黄帝内经》“燔治”“⾓发”是最早的炭药-⾎余炭;制半夏2.秦汉时期(1)炮制理论汉代《神农本草经》我国第⼀部药学专著(⽣熟异⽤学说;炮制减毒;药⽤部位的选择;切制对药效影响。

)(2)炮制技术⽅⾯药物炮制与配伍、剂型、煎法、服⽤密切相关炮制技术范围:净制、切制、炒制、蒸煮煅发酵重视毒剧药物的炮制应⽤,半夏“令⽔清滑尽,洗不熟有毒”3.魏晋南北朝时期(1)炮制理论《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是我国第⼆部中药专著《雷公炮炙论》刘宋时代雷敩,我国第⼀部炮制专著(2)炮制技术⽅⾯应⽤辅料炮制药物:⽣姜汁解半夏毒炮制⼯艺合理实⽤性强:⼤黄蒸、吴茱萸醋制炮制⼯艺⽔平提⾼:朱砂“研细如粉”;天门冬“微⽕烘”;炼丹术4 .隋唐五代《备急千⾦要⽅》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实⽤百科全书《新修本草》唐代苏敬修订的世界最早药典5.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宋代陈师⽂等编撰,是第⼀部官⽅颁布的炮制规范(⼆)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元、明;公元1280年⾄1644年)6.(⾦元、明时期)《本草蒙筌》明代陈嘉谟所著“⽕制四,有煅, 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共制者,若蒸若煮⽽有⼆焉”三类分类法“制造资⽔⽕”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味反失……。

中药炮制技术(1041)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技术(1041)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下列药物要求炒爆花的是()A、麦芽B、芥子C、王不留行D、薏苡仁E、槟榔答案: C2.蜜炙后能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的药物是()。

A、枇杷叶B、黄芪C、马兜铃D、厚朴E、甘草答案: C3.黄芩用冷水软化切片变质的标志是()A、变红B、变紫C、变绿D、变黄E、变黑答案: C4.砂炒的药物不包括()A、鳖甲B、穿山甲C、马钱子D、鸡内金E、水蛭答案: E5.下列哪个药物不用炒焦法炮制()A、六神曲B、麦芽C、山楂D、栀子E、干姜答案: E6.具有止血安络作用的阿胶是()。

A、阿胶丁B、蛤粉炒阿胶D、滑石粉炒阿胶E、麸炒阿胶答案: C7.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是()A、清蒸法B、酒蒸法C、水煮法D、煅炭法E、醋蒸法答案: B8.荆芥炭的作用是()。

A、清热凉血B、凉血止血C、收敛止血D、产生止血E、增强止血答案: D9.欲清热除烦时,脾胃较虚弱者可选用()A、栀子B、炒栀子C、焦栀子D、栀子炭E、麸炒栀子答案: C10.下列属于相反为制的是:()。

A、酒制大黄B、盐制知母C、姜制半夏D、黑豆制川乌E、米泔水制苍术答案: A11.下述哪一项不属于酒炙的作用()。

A、改变药性B、引药上行C、矫味矫臭D、增强补脾益气作用E、活血通络答案: D12.朱砂的主要成分是()A、硫化汞B、氧化汞C、游离汞D、氧化砷E、以上都不是答案: A13.质地疏松的全草类药材软化常用的方法是()。

A、淋法B、洗法C、泡法D、漂法E、润法答案: A14.制后可缓和辛散之性的是()A、麻黄B、相思子C、商陆D、黄连E、蒲黄答案: A15.中药炮制学(本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B、五类分类法C、工艺和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D、按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E、雷公炮炙十七法答案: C16.下列哪项不是麸炒的目的()。

A、增强疗效B、缓和药性C、破坏酶D、矫臭矫味E、便于服用答案: C17.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时应首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各举3例说明。

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

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

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

如米泔水制苍术:麸炒枳实;煨木香。

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白芍切片;当归和甘草分根梢入药;莲子分莲子肉和莲子心。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

升提的酒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同相反为制”)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紫河车酒炙,乳香和没药醋,矫味矫臭。

而且紫河车酒制增加了辛温之性味,温肾壮阳之力更强;乳香、没药增加了酸味,更专入肝经。

制其质: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

如穿山甲砂炒至酥泡,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卒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

何首乌黑豆汁拌煮后,味转甘而性转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酒炒升,姜汁散,醋炒敛,盐水炒则下行③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心:童便、朱砂肝:醋、鳖鱼脾胃:姜、米、麦麸、土肺:蜂蜜、姜汁胃:盐、黑豆汁、羊脂油④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毒的概念:①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②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③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

第二章、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2例说明。

⑴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如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⑵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由寒转温,如生地黄与地黄;由温转凉,如天南星与制南星;缓和药性,如麻黄与蜜麻黄;产生新疗效,如生石膏与煅石膏。

⑶增强药物疗效。

如羊脂炙淫羊藿可以增强补肾壮阳;醋制延索可以增强活血止痛。

⑷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如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⑸改变药物作用等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醋制入肝,如柴、香附醋炙引药入肝;盐制入肾,如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⑹便于调剂和制剂。

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

⑺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木心、毛茸等;树皮类—苔藓、栓皮;矿石类—泥土、沙石。

⑻利于服用。

清炒—鸡金;麸炒—僵蚕;酒炙—乌梢蛇第三章八、简述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及具体容。

(1)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监搏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煞曝露炮:即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

现代的“炮”即用炒法。

监:是对药物进行焚烧、烘烤之意。

搏:是以火烧物,使之干燥爆裂。

此法常用于具有硬壳果实类药材的炮制。

炙:即药物加液体辅料后,用文火炒干,或边炒边加液体辅料,直至炒干。

煨:即将药物埋在尚有余烬的灰火中缓慢令熟的意思。

炒:同“炒”法,将药放入容器置于火上加热,使之达到所需的程度。

煅:将药物在火上煅烧的方法。

炼:是指将药物长时间用火烧制,其含义比较广泛,如炼丹、炼蜜。

制:为制药物之偏性,使之就的泛称。

度:炙度量药物大小、长短、厚薄、围等。

飞:指“研飞”或“水飞”。

伏:一般指的是“伏火”,即药物按一定程序于火中处理,经过一定时间的烧制,达到一定的要求。

镑:是利用一只多刃的刀具,将坚韧的药物刮削成极薄的片,以利调剂和制剂。

摋:打击、切割之意,使药材碎碎。

煞:即晒。

曝:指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

露:指药物不加遮盖地日夜曝露之,即所谓“日晒夜露”。

(2)三类分类法:火制、水制、水火共制。

(明代嘉谟《本草蒙筌》)净制、切制、炮炙。

(《中国药典》(3)五类分类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4)药用部位分类法:宋代《局方》把炮制依据药物来源属性的金、石、草、木、水、火、果分类。

(5)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中药常用的炮制辅料,各种炮制辅料的作用及炮制作用,适用于炮制哪些药物。

(1)液体辅料①酒。

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炮制作用:增强疗效,助溶,矫味矫臭作用。

适用于黄芩、黄连、大黄、白芍、续断、当归、白花蛇、乌梢蛇。

②醋。

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

炮制作用:增强疗效,助溶,解毒,矫味矫臭。

适用于延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莪术、香附、柴。

③蜂蜜。

作用:调和药性。

炮制作用:增强疗效,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

适用于甘草、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桂枝。

④食盐水。

作用: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矫味。

炮制作用:引药入肾,增强疗效,缓和药性。

适用于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车前子、砂仁、菟丝子。

⑤生姜汁。

作用: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

炮制作用:降低毒性,缓和寒性,增强疗效。

适用于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

⑥甘草汁。

作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炮制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适用于远志、半夏、吴茱萸。

⑦黑豆汁。

作用: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补肝肾。

炮制作用:增效,解毒。

适用于何首乌。

⑧米泔水。

作用:益气,除烦,止渴,解毒。

炮制作用:清热凉血,利尿和中,吸附油脂。

适用于苍术、白术。

⑨胆汁。

作用: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

炮制作用:降低毒性,缓和燥性,增强疗效。

适用于胆南星。

⑩麻油。

作用:清热,润燥,生肌。

炮制作用:酥脆体质,降低毒性。

适用于马钱子、地龙。

(2)固体辅料①稻米。

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炮制作用:增效降毒。

适用于党参、斑蝥、红娘子。

②麦麸。

作用:和中益脾。

炮制作用:增效,缓和燥性,消除腥臭气味,附加判断指征。

适用于枳壳、枳实、僵蚕、苍术、白术。

③白矾。

作用: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

炮制作用:降低毒性,防腐烂,增强疗效。

适用于半夏、天南星。

④豆腐。

作用: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

炮制作用:降毒,吸附,去除污垢。

适用于藤黄、珍珠、硫黄。

⑤土。

作用: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

炮制作用:增效,降低刺激性,吸附,中间传热体。

适用于白术、当归、山药。

⑥蛤粉。

作用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炮制作用: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增效,吸附。

适用于阿胶。

⑦滑石粉。

作用:利尿,清热,解暑。

炮制作用: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增效,吸附。

适用于刺猬皮、鱼嘌胶。

⑧河砂。

作用:炮制作用: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

适用于穿山甲、骨碎补、狗脊、龟甲、鳖甲、马钱子。

⑨朱砂。

作用:镇惊,安神,解毒。

炮制作用:适用于麦冬、茯苓、茯神、远志。

第四章简述中药净选加工的含义及主要容。

药物在切制、炮炙、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霉败品、虫蛀品、灰屑等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称之净选加工。

净选加工分清除杂质、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及其他加工。

清除杂质——根据方法不同,可分为挑选、帅选、风选和水选等。

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去残根:常用于荆芥、麻黄、黄连、茵、益母草等去根去茎去残茎:常用于龙胆、丹参、白薇、威灵仙、续断、秦艽、柴、广豆根等去枝梗:常用于五味子、花椒、辛夷、女贞子、桑寄生、栀子、桑螵蛸等去皮壳:如厚朴、益智、草果、苦杏仁、知母等去毛:根茎类药材——知母、香附、骨碎补(敞口锅以砂烫法烫至鼓起、毛焦)叶类药材——枇杷叶、石韦(用棕刷刷除绒毛)果实类药材——金樱子(用手工工具挖净毛壳)其他类药材——鹿茸(先用瓷片或玻璃片基本刮净后,可燎去余毛)去心:地骨皮、五加皮、白鲜皮、连翘去核:乌梅、山楂、山茱萸去芦:先多主不去芦去瓢:枳实、枳壳、青皮、木瓜、罂粟壳去头尾、皮骨、足翅:乌梢蛇、蕲蛇、蛤蚧去残肉:龟甲、鳖甲、豹骨、猫骨等去杂质及霉败品第五章(咯)中药饮片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广义而言,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狭义而言,十二、中药常用的水处理方法。

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润法十三、简述中药饮片的类型。

(1)极薄片:片厚0.5mm一下,如羚羊角(2)薄片:片厚1~2mm,如白芍(3)厚片:片厚2~4mm,如山药(4)斜片:片厚2~4mm。

分瓜子片,斜度小,如桂枝;马蹄片,斜度稍大而体粗,如山药;柳叶片,斜度大而细,如甘草、黄芪。

(5)直片(顺片):片厚2~4mm,如何首乌(6)丝:分细丝,长2~3mm,如黄柏;宽丝,长5~10mm,如荷叶(7)段(节、诅):长10~15mm,如牛膝、党参(8)块:长8~12mm,如阿胶十八、火候的含义。

广义而言,火候是指火苗的大小和药物受热后的性状特征。

狭义而言,火候指火力。

第六章十、简述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及分类,各种炮制方法的炮制目的,基本操作方法及适用的药物。

炒法1、炒法:药物净制或切制后,置热容器,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2、步骤:放锅(平放或斜放)——热锅——投药(适宜)——翻炒(均匀)——出锅(迅速)一、清炒法目的:增强疗效——如炒王不留行、紫苏子、牛蒡子等;焦麦芽、焦山楂等。

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莱菔子、瓜蒌仁、苍耳子等。

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牵牛子等。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地榆、大蓟、荆芥、牡丹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