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笔记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发酵工程概述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酶等生物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工程学科。
2. 发酵工程的历史发酵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酿酒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民族。
随着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酵工程逐渐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3.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制药、环保等领域,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二、发酵过程及机理1. 发酵过程发酵过程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对有机物进行生物催化反应,产生有机产物或能量的过程。
发酵过程通常包括菌种培养、发酵产物的分离提纯等步骤。
2. 发酵机理发酵的基本机理包括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代谢途径、酶的作用、生理生化特性等。
三、发酵工程中的微生物1. 发酵微生物的分类发酵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等。
不同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2. 发酵微生物的培养发酵微生物的培养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发酵罐的设计等环节,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3. 发酵微生物的选育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等,针对不同的产品需要选择适合的微生物用于发酵生产。
四、发酵工程中的酶1. 酶的分类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按照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等。
2. 酶的应用酶在发酵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生产食品、医药、生物燃料等产品。
3. 酶的工程化酶的工程化包括酶的产生、提纯、改良等步骤,使其更好地适用于实际生产。
五、发酵工程中的设备1. 发酵罐发酵罐是用于放置和滋生微生物的设备,包括灭菌、通气、控温等功能。
2. 排气系统排气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以保证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
3. 分离设备分离设备包括离心机、膜分离等,用于分离提纯发酵产物。
六、发酵工程中的工艺控制1. 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pH、温度、氧气供应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产生。
发酵工程笔记
第一章发酵工程1.发酵工程定义定义1: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细胞作为产品的工业生产过程。
定义2 :发酵工程是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2.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传统(古老)发酵技术阶段(纯培养技术建立之前)○2近代发酵技术阶段(20世纪20年代—70年代)○3现代发酵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3.为什么能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微生物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易培养,容易改造代谢产物多样,能利用廉价的有机物、无机物。
4.发酵工程的特点(与化学工业相比)1 原料广泛2 生产安全、设备简单3 反应专一性强、副产物少4 代谢多样、应用广泛5 易受污染、无菌要求严格6 菌种的优劣影响较大。
第二章工业用微生物菌种1.工业用菌种的特点及要求:1具有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能利用低价的原材料3长条件易于满足4于细菌,具有抗Phage的能力5酵周期短,降低生产成本6谢产物无毒无害2.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从菌种的遗传学特征上可以把菌种分为:野生型和改良型从微生物分类学的角度分为:1细菌类2酵母菌3霉菌4放线菌3.菌种选育的目的:防止菌种退化,提高生产能力,简化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4.菌种选育方法:○1基因突变—自然选育,诱变育种○2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5.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一般习惯称为菌种的分离纯化。
6.自然选育的目的:纯化菌种、复壮菌种、稳定生产、提高产量。
自然选育方法步骤:○1通过表观形态来淘汰不良菌株(初筛)○2通过目的代谢物产量考察(副筛)○3菌种纯度试验(纯度验证)○4传代稳定性试验(传代试验)。
7.各种生产菌适宜的保藏方法——酵母菌:定期移植斜面低温保藏法,石蜡油保藏法曲霉菌:砂土保藏法真菌(只长菌丝不长孢子的菌):采用液氮超低温冻结保藏,石蜡油保藏法细菌:斜面低温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放线菌:砂土或冷冻保藏法8.菌种的退化:生产菌株遗传标记的丢失,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即负突变,称为菌种的退化9.菌种退化的原因:内因—基因突变,分离现象,质粒脱落;外因:保藏方法不当,营养条件不适,传代次数过多10.防治菌种退化的措施:从菌种选育方面考虑:控制传代次数,合理传代,采用不易衰退细胞传代,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11.菌种衰退时应采取的提纯复壮措施:分离纯化,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淘汰衰退的个体12.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的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纯种的过程。
发酵工程全部知识点总结
发酵工程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1. 发酵的定义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改变物质的过程。
主要包括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发酵微生物代谢特性,通过合理调控环境条件,进行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相关技术。
二、发酵微生物1. 酵母酵母是发酵工程中最常用的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酒类、面包、啤酒等食品工业中。
2. 细菌细菌在发酵工程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如益生菌、酸奶中的乳酸菌等。
3. 真菌真菌发酵应用广泛,包括酵素生产、抗生素生产、食品添加剂等。
三、发酵工程的基本过程1. 液体发酵液体发酵是将发酵微生物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控制培养基成分、通气、温度等条件来进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
2. 固体发酵固体发酵是将发酵微生物培养在固体底物中,通过控制底物成分、湿度、通气等条件来进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
3. 半固体发酵半固体发酵是将发酵微生物培养在半固体底物中,采用液态和固态发酵的优点来进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
四、发酵工程的主要设备和工艺1. 发酵罐发酵罐是发酵工程的主要设备之一,根据不同的发酵工艺和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发酵罐。
2. 发酵工艺发酵工艺是指在发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和产物特性,进行合理的发酵条件控制和操作流程。
3. 发酵控制系统发酵控制系统是指在发酵工程中,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仪器,实现对发酵条件如温度、pH 值、通气、搅拌等的精确控制。
五、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1. 食品工业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如酿造啤酒、制作酸奶、发酵面包、制作酱油等。
2. 医药工业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中应用广泛,如生产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
3. 燃料工业发酵工程在燃料工业中也有应用,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
4. 化学工业发酵工程在化学工业中也有应用,如生产乳酸、丙酮、丙二醇等。
六、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1. 发酵工程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酵工程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发酵设备和工艺不断更新。
发酵工程笔记
(来自讲义)1、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2、微生物的热阻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3、实罐灭菌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达到预定灭菌温度后,维持一段时间,再冷却道发酵温度,然后接种发酵。
4、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快、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种类多、分布广等五大特性。
5、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土样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产品的鉴定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6、生物热(Q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不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将其分解氧化而产生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高能化合物(如ATP)提供细胞合成和代谢产物合成需要的能量,其余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这散发出来的热就叫生物热。
(来自PPT)第一章绪论1、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进行物质加工的过程。
第二章生产菌种的筛选1、新种分离筛选的步骤1)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2)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以采集土壤为主。
3)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4)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5)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
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
2、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
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3、采样注意事项1)采样时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无菌;2)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某种代表性;3)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生态参数等;4)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因为真正的原地菌群的出现可能是短暂的5)采好的样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贮存于4℃下,但贮存时间不宜过长。
发酵笔记
1发酵工程:利用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的工程技术手段产生人们所需的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的发酵与现代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
2发酵本质:是生命体进行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化学反应,根据生命体固有的遗传信息,在复杂而精细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动态反应的集合,而发酵产物则是在发应过程中或发酵终点形成的。
3富集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环境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菌株。
4诱变育种:人为地,有意识地将对象置于诱变因子中,使该生物体发生突变,从这些突变体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
5诱变剂:用来处理微生物并能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物理化学因素。
6营养缺陷型菌体: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缺陷的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突变菌株。
7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通过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菌株过程。
8基因重组:将两个不同性状菌株的基因转移到一起,经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过程。
9原生质体:用酶学方法使细胞的细胞壁溶解后,释放出来的只有半透明性细胞膜包裹着的球状体,它们虽没有了细胞壁但仍具有和完整细胞基本相同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并在适当条件下可再生细胞壁,回复为一个完整细胞。
10原生质体融合:通过酶解作用将两个亲株的细胞壁去除,释放出原生质体,将两亲株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加入融合促进剂(聚乙二醇等)或通过电融合等助融,使它们相互凝集,通过细胞质融合促进两套基因组之间的接触,交换,遗传重组,在适宜条件下使细胞壁再生,在再生细胞中获得重组体的过程。
11基因工程技术:是指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切割,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复制和表达,以获得新物种的育种技术。
02【课堂笔记】《发酵工程》现代固体发酵技术部分
第一章微生物的现代发酵技术1.1固态发酵按照培养基物理性状的不同,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1)固态发酵是以气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应过程2)液态发酵是以液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应过程固体发酵:微生物在固态培养基上生长和代谢的一种发酵方式。
是指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进行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
固态发酵(曲法培养):分为浅盘固体培养和深层固体培养此法最大的特点是:酶活力高1.1.1固态发酵的特点1)热量传递困难2)存在明显的营养梯度3)并无大量有机废水产生4)氧气、二氧化碳扩散比较容易1.1.2固体培养的优点1)原料多是谷物和农业废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2)防止污染:霉菌在水分较低的基质表面可以增殖3)通气:使用循环的冷却增湿无菌空气调控温度1.1.3固液发酵的比较1.1.4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根据固态发酵过程中是否能实现限定微生物纯种培养,分为传统固态发酵与1.1.5固态发酵分类1.1.5.1按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单菌固态纯种发酵1.1.5.2按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分类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1.1.6适合固态发酵的微生物固态发酵的最佳微生物即为丝状微生物,即为真菌或放线菌1)能够利用多糖的混合物2)有完整的酶系3)能够深入到料层中,也能够穿入基质细胞内4)不容易孢子化5)生长迅速,染菌较少6)可以在含水量比较低的基质中生长7)能够耐受高浓度的营养盐8)耐受基质预处理中产生的苯类等有毒物质1.1.7固态发酵的界面作用意义1)提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2)营养物质通过界面作用吸附在界面表面,供给微生物的生长利用。
1.2固态发酵反应器固态发酵的放映基质以固态形式存在,反应体系内的传递极其复杂。
包括气固、气液、液固等形式,气相是最主要的流动介质。
以基质的运动情况分类静态固态发酵反应器动态固态发酵反应器1.2.1静态固态发酵反应器包括浅盘式和塔柱式反应器;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放大问题小;缺点:由于发酵基质的相对静止,热量、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传递困难,从而导致基质内部温度、湿度、酸碱度和菌体生长状态的严重不均匀。
高中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一、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或酶等生物催化剂为基础,通过控制合适的环境条件,利用微生物或酶的代谢作用,进行有选择地生产物质或提取有用产品的工程技术。
2. 发酵工程的原理发酵工程利用生物催化剂在适宜的温度、pH、氧气供应等条件下对原料进行代谢作用,使其产生有用的化学产物。
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有氧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充分供氧的情况下进行代谢作用,而无氧发酵则是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代谢作用。
3. 发酵工程的应用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酒类、饲料、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生产出酒精、乳酸、维生素、抗生素、酶等多种产品。
二、微生物学基础1.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病毒等。
其中,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主要是酵母菌科的酵母菌,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
2.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有所不同。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稳期。
3. 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微生物的代谢分为呼吸代谢和发酵代谢两种形式。
呼吸代谢需要有氧气,产生CO2和H2O,而发酵代谢不需要氧气,产生乳酸、酒精、醋酸等产物。
4.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形式,培养基的选择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三、发酵工程的工艺流程1. 发酵工程的基本流程发酵工程的基本流程包括发酵菌种的培养和保存、发酵罐的设计和运行、发酵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产品的分离和提取等步骤。
2. 发酵工程的发酵罐发酵罐是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按照不同的设计要求可分为批式发酵罐和连续式发酵罐。
3. 发酵工程的发酵菌种发酵菌种是进行发酵的微生物,可以是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合适的发酵菌种是发酵工程成功的关键。
4. 发酵工程的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的控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营养物质的添加等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发酵产品进行调节。
《微生物发酵工程》笔记
《微生物发酵工程》第一章概述一、发酵的定义(fermentation)1、传统发酵“fervere” 发泡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中的糖类物质产生气泡(CO2)的现象。
2、生化意义的发酵(狭义的定义)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各种有机物质,同时积累简单的有机物并产生能量的生物氧化过程。
3、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有用产品的过程。
酿造产品举例:啤酒、葡萄酒、酸奶、酱油、腐乳等;发酵产品举例:有机溶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维生素等。
●酿造:我国人民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1)发酵分类按照对氧气的需求分类:1)厌氧发酵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等。
2)好氧(通气)发酵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3)兼性厌氧发酵,如酵母产酒精按照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类:①液体发酵;②固体发酵。
(2)获得发酵产品的条件⏹优良的微生物⏹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的各种条件⏹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3)发酵产品的类型⏹菌体;⏹酶;⏹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转化二、发酵工业的发展历史1、传统生物技术的追溯天然发酵/传统发酵阶段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能用发酵法来酿酒。
传统发酵的产品:酒类、醋、酱油、泡菜、干酪、面包、臭豆腐、沼气发酵等。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4000年~3000年就熟悉酒、醋的酿造;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酿造葡萄酒。
2、初期出现的生物技术产品纯培养技术的建立/第一代发酵技术1680年,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存在1857年,巴斯德(Pasteur)发酵原理随后,柯赫(Koch)发明固体培养基,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为此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产品:主要是厌氧发酵和发酵产生的初级代谢产物,如酒精、丙酮、丁醇、柠檬酸和酶制剂等。
特点:开创了人为控制发酵过程的时期。
3、近代生物技术产品深层培养技术/第二代发酵技术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于1945年大规模投入生产;20世纪50年代氨基酸发酵;60年代石油发酵、有机酸发酵、酶制剂发酵。
发酵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发酵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和产物形成的工程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发酵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优化发酵条件、发酵过程监控与控制、发酵产物提取纯化与分离、罐内动力学和发酵机理等。
以下是发酵工程原理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发酵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1)选材原则:产物多、投资少、筛选简单、培养容易、操纵方便;(2)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霉菌等;(3)需考虑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如pH、温度、氧气供应等;(4)历经菌种筛选、单菌菌种的分离和纯化、菌种的贮藏等步骤;2.发酵条件的优化:(1)pH的控制:不同微生物对pH的要求不同,可以通过酸碱控制剂来调节pH;(2)温度的控制:温度是细胞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一般通过水浴或发酵罐内加热来实现温度控制;(3)氧气供应的控制:氧气是许多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必需的,可以通过氧气流量的调节或增加曝气器的表面积来提供充足的氧气;(4)发酵液的搅拌速度和离心速度:搅拌可增强氧气传递和培养液的混合,离心可实现发酵产物的分离和提纯;3.发酵过程监控与控制:(1)发酵过程中需要监测的重要指标包括微生物生长速率、酸碱度、氧气浓度、温度、发酵产物浓度等;(2)监控手段有离线分析法、在线分析法和非破坏性检测法;(3)通过对监测指标的控制,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控制与优化,如调节酸碱度、温度以及添加营养物质来提高产量和产物质量;4.发酵产物的提取纯化与分离:(1)通过离心和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微生物和固体颗粒;(2)通过萃取、渗析、蒸馏、结晶等方法来提纯产物;(3)产物的纯化和分离过程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产量;5.罐内动力学和发酵机理:(1)罐内动力学研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了解微生物在不同发酵过程中的特性;(2)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物的生成速率和浓度变化;(3)对发酵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以上是发酵工程原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发酵工程知识点
发酵工程知识点发酵工程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种子: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经过种子扩大培养所获得的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2.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发胶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充足、不被杂菌和噬菌体污染的生产菌种的纯种制备过程。
3.淀粉糊化: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
4.热阻:只为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致死时间。
5.抑制剂:阻滞或降低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
6.促进剂:与催化剂或固定剂并用时,可以提高反应速度的一种用量较少的物质。
7.分批培养:简单的过程,培养基中接入菌种以后,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除了空气的通入和排气。
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营养成分的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都随时间变化。
8.染菌率总染菌率指一年发酵染菌的批(次)数与总投料批(次)数之比的百分率。
染菌批次数应包括染菌后培养基经重新灭菌,又再次染菌的批次数在内9.连续培养: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料液一边放出等量的发酵液,使发酵罐内的体积维持恒定。
达到稳态后,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产物浓度,限制性基质浓度都是恒定的。
二、填空题1、微生物发酵培养(过程)方法主要有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四种。
2、微生物生长一般可以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3、发酵过程工艺控制的只要化学参数溶解氧、PH、核酸量等.4、发酵过程控制的目的就是得到最大的比生产率和最大的得率。
5、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采样、富集、分离、目的菌的筛选。
6、富集培养目的就是让目的菌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7、根据工业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培养法可分为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两种。
8、微生物的培养基根据生产用途只要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9、常用灭菌方法:化学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10、常用工业微生物可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四大类。
第一章 发酵工程-【必背知识】(教师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知识梳理第一章 发酵工程第一节 |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 发酵与发酵技术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它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
2. 发酵(1)发酵概念发酵是指人们利用_微生物_,在_适宜_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_微生物的代谢_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发酵原理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产生不同代谢产物的能力 ,因此利用它们既可以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多种产物。
(3)发酵类型好氧发酵:醋酸发酵厌氧发酵: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3. 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 (1)乳酸菌 ①代谢特点_厌氧_细菌,代谢类型为_异养厌氧型_;在_无氧_的情况下能将_葡萄糖_分解成_乳酸_; ①发酵原理(反应简式)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能量①生产应用可用于_乳制品的发酵_、_泡菜的腌制_等 ①分布_空气_、_土壤_、植物体表_、_人或动物的肠道内_ ①常见类型_乳酸链球菌_和_乳酸杆菌_ (2)酵母菌 ①代谢特点是一类_单细胞真菌_,是_兼性厌氧_微生物;在_无氧_的条件下能进行_酒精发酵_ ①重要影响因素__温度__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_28①_; ①发酵原理(反应简式)①生产应用可用于_酿酒_、_制作馒头和面包_等 ①分布在一些_含糖量较高_的_水果_、蔬菜表面_ (3)醋酸菌 ①代谢特点_好氧_细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当_O2、糖源都充足 时,能将_糖_分解为_醋酸_; 当_缺少糖源_时则将_乙醇_转化为_乙醛_,再将_乙醛_变为_醋酸 ;多数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_30-35①_;①发酵原理(反应简式)①生产应用醋酸菌可用于制作各种风味的_醋_探究.实践一:泡菜的制作1.发酵原理(1)菌种:乳酸菌。
(2)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发酵工程知识点
发酵工程一、发酵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二、发酵工程1、概念: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2、微生物:包括来自天然界的微生物和基因重组的微生物。
3、应用①食品工业上:传统的发酵成品(酱油、酒类)、食品添加剂(柠檬酸、味精)、酶制剂(α-淀粉酶、β-淀粉酶、果胶酶、氨基肽酶、脂肪酶)②农牧业上:生产微生物肥料(根瘤菌制作根瘤菌肥)、生产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防治80多种虫害)、生产微生物饲料(用酵母菌、乳酸菌等生产单细胞蛋白)三、传统发酵技术1、菌种来源: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或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
2、类型: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3、实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物质氧化分解。
4、结果:生产人们需要的各种发酵产品。
5、应用:果酒、果醋、泡菜、酱油等的制作。
四、果酒和果醋1、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 果醋 3、果酒、果醋制作的注意事项(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并除去枝梗,以防葡萄汁流失及污染。
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且不要太干净,以防洗去野生型酵母菌。
(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方法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瓶要洗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
③装入葡萄汁后要封闭充气口。
五、腐乳的制作1、制作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分解有机物。
①蛋白质――→蛋白酶氨基酸+小分子的肽。
②脂肪――→脂肪酶甘油+脂肪酸。
2、制作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3、影响条件①温度:控制在15~18℃。
②材料的用量:控制盐的用量,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
③配制卤汤:卤汤的成分及作用。
4、腐乳制作的注意事项(1)豆腐选取:其含水量以70%为宜。
(2)控制好材料的用量:对卤汤中盐(盐∶豆腐=1∶5)和酒(12%左右)的用量需要严格控制。
【课堂笔记】《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笔记》笔者:赵可目录第一章绪论(p1) (1)1.1概念 (1)1.2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 (1)1.3发酵过程的特点 (2)1.4发酵过程的问题 (2)1.5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 (2)1.6发酵工程工程的任务 (2)1.7发展方向 (3)第二章生物发酵的基本过程(p36) (3)2.1发酵的基本过程 (3)2.2发酵过程的一般过程和操作方式 (3)2.3微生物的发酵类型 (4)2.3.1液体发酵 (4)2.3.2固体发酵 (4)2.3.3好氧发酵 (5)2.3.4厌氧发酵 (5)第三章种子扩大配培养(p44) (5)3.1概念 (5)3.2种子扩大培养工艺 (6)3.2.1制备流程 (6)3.2.2优良种子具备的条件 (6)3.2.3影响种子的质量因素 (6)3.2.4种子质量控制措施 (6)第四章发酵培养基(p48) (6)4.1一般特点 (6)4.2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与制备 (6)4.2.1发酵培养基的组成 (6)4.2.2发酵培养基的制备要点 (7)4.3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 (8)4.3.1设计发酵培养基要考虑的因素: (8)4.3.2摇瓶实验: (8)4.3.3正交实验:多因素多水平 (8)第五章发酵过程产物分析(p53) (8)5.1分析项目按性质分可分三类: (8)5.2发酵终点的判断 (8)第六章发酵动力学(p59) (8)6.1发酵动力学概念 (8)6.2研究发酵动力学的目的 (9)6.3动力学 (9)6.3.1课程重点 (9)6.4生物反应类型 (9)6.5发酵的目的 (9)6.6发酵研究的关键问题 (9)6.7优化发酵过程达到高产目标的方法 (10)6.8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10)6.9分批发酵动力学 (10)6.9.1菌龄 (10)6.9.2分类 (10)6.9.3细胞生长动力学 (10)6.9.4分批发酵基质消耗动力学 (11)6.9.5分批发酵产物形成动力学 (11)6.9.6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12)6.9.7重要截图(来自中国MOOC余龙江教授) (12)6.10讨论与问题 (13)第七章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高密度发酵(p81) (14)7.1分批发酵 (14)7.1.1分批发酵的操作工艺 (15)7.1.2菌体生长规律 (15)7.1.3代谢变化 (15)7.2补料分批发酵 (16)7.2.1适用范围: (16)7.2.2物料流加方式 (16)7.2.3补料分批动力学 (16)7.3高密度发酵 (16)7.3.1影响高密度发酵生产的因素 (16)7.3.2高密度发酵存在的问题 (17)7.4讨论与问题 (17)7.4.1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17)7.4.2分批发酵的流程 (17)7.4.3分批发酵包括哪些时期 (17)7.5课堂问题 (17)第八章连续发酵(p105) (19)8.1基本概念 (19)8.2连续发酵的优缺点 (19)8.3连续发酵的类型 (19)8.4连续发酵操作方式 (20)8.4.1开放式连续发酵 (20)8.4.2封闭式连续发酵 (20)8.5膜连续发酵 (21)8.6连续发酵的控制方式 (21)8.7连续发酵的实际应用 (22)8.7.1连续发酵 (22)8.7.2分批发酵 (22)8.7.3补料分批发酵 (22)8.7.4连续发酵在工业上的应用 (23)第九章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p121) (23)9.1固态发酵 (23)9.1.1固态发酵的特点 (23)9.1.2固体培养的优点 (23)9.1.3固液发酵的比较 (23)9.1.4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 (24)9.1.5固态发酵分类 (25)9.1.6适合固态发酵的微生物 (25)9.1.7固态发酵的界面作用 (25)9.2固态发酵反应器 (25)9.2.1静态固态发酵反应器 (25)9.2.2动态固态发酵反应器 (26)9.2.3固态发酵反应器 (26)9.3固态发酵的应用 (26)第十章基因工程菌株发酵(p154) (27)10.1工业化生产的基因工程菌应具备的条件 (27)10.2基因工程菌的发酵 (27)10.2.1培养操作和发酵设备 (27)10.3讨论与问题 (27)10.3.1基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 (27)10.3.2改善措施: (27)10.3.3生产过程: (27)第十一章发酵过程中氧的溶解、传递、测定及其影响因素(p167) (28)第十二章发酵控制工程(p183) (28)12.1讨论与问题 (28)第十三章空气除菌(p250) (29)13.1几个基本概念 (29)13.2染菌的危害 (29)13.3树立无菌概念,强调无菌操作 (29)13.4灭菌和除菌的基本原理 (30)13.5发酵工程的灭菌工程(p228) (30)13.5.1化学物质灭菌 (30)13.5.2干热灭菌法 (30)13.5.3湿热灭菌法 (31)13.5.4射线灭菌 (31)13.5.5过滤介质除菌 (31)13.5.6静电除菌 (31)13.5.7臭氧灭菌 (31)13.6名词概念 (32)13.7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 (32)13.7.1温度和时间对培养基的影响 (32)13.7.2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他因素 (33)13.7.3培养基分批灭菌 (33)13.7.4发酵设备的灭菌 (34)13.8空气除菌 (34)13.8.1发酵用无菌空气的概念和质量标准 (34)第十四章发酵工程设备(p265) (35)14.1通气发酵罐 (35)14.1.1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 (35)14.1.2自吸式发酵罐 (35)14.2嫌气发酵罐 (36)14.2.1基本要求 (36)《发酵工程》1-14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p1)1.1概念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以及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它是渗透有工程学的微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基础与核心。
发酵工程笔记
名詞解釋3'*51.微生物工程微生物工程是研究微生物生长、繁殖及代谢活动、代谢产物合成及其控制规律的科学2.发酵是任何通过扩大规模培养生物细胞(含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来生产产品的过程3.野生菌株指直接从自然界筛选得到的菌株4.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指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因产品合成途径中某种酶缺陷,而不能生成终产物,只能生成中间代谢物,必须添加终产物,微生物才能生长的突变株5.调节突变株指菌株因受外界条件影响,而产生不受终产物及其结构类似物反馈抑制或阻遏的突变株,此时终产物能够大量积累6.静置培养法又称厌气培养,即将培养基盛于发酵罐中,在接种后,不通空气进行培养7.通气培养法又称好气性发酵,这种发酵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通入空气,以维持一定的溶氧水平,菌体才能迅速进行生长发酵8.培养基是指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9.前体在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菌体直接用于产物合成而自身结构无显著变化的物质10.消毒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皿内外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11.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或设备中所有有生命的有机体的技术或工艺过程;它既能杀死营养细胞又能杀死细菌芽孢12.发酵机制是指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内在规律13.同功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结构有差异的一类酶14.调节组成酶指酶的合成不依赖于环境中的物质存在而存在的一类酶15.诱导组成酶是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而临时合成的一类酶16.初级代谢指微生物合成它们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如糖、氨基酸、脂肪、核苷酸及其聚合物)的过程;所合成的物质称为初级代谢产物。
17.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合成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或功能不明确的化合物的过程;这些化合物称为次级代谢产物18.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发酵工程笔记
发酵工程笔记一、发酵工程,那可是个神奇的领域啊!就像魔法一样,能把普普通通的原料变成超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酿酒,粮食进去,美酒出来,这难道不神奇吗?在我的发酵工程笔记里,这可是个超级重要的例子。
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就像个迷失在森林里的小鹿,啥都不懂。
不过慢慢就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二、发酵罐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面充满了无数的小生命在忙碌地工作。
那些微生物啊,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匠。
我记得老师讲过酸奶的发酵,乳酸菌在发酵罐里欢快地“工作”,把牛奶变得酸酸甜甜,口感绝佳。
这就好比是一场微观世界的盛大聚会,每个微生物都有自己的任务,真的是太酷了!我在笔记里详细地画下了发酵罐的结构,就怕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三、发酵工程的原料选择也很有讲究呢!这可不是随便乱抓一把东西就行的。
就好比做饭,你得选新鲜的食材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在发酵工程里,原料就像是基石。
像生产青霉素,用的原料那可都是精心挑选的。
我在笔记里还专门列出了不同发酵产品所需的原料对比,感觉自己像是个原料小侦探,要找出最适合的“嫌疑人”来完成发酵这个大任务。
四、发酵的条件控制简直是门大学问!温度、pH值、溶氧量等等,就像走钢丝一样,稍微有点偏差就可能全盘皆输。
我有次做小实验,想模仿啤酒发酵的条件,结果温度没控制好,最后出来的东西那味道,简直就是灾难,就像把醋和墨水混在一起的感觉,又酸又怪。
所以啊,在我的笔记里,关于条件控制的部分那是写得满满的,每个数据都像是宝藏一样珍贵。
五、发酵工程里的微生物代谢可是个神秘的环节。
这些微生物就像小小的化学工厂,它们把原料吃进去,然后吐出各种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酵母菌发酵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这就像变魔术一样。
我和同学们经常讨论这些微生物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的笔记里记录了很多关于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假设和研究结果,每次看都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小宇宙。
六、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的应用那可真是无处不在啊!从面包到酱油,从奶酪到泡菜,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发酵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的形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发酵工程简史:1590 荷兰人詹生制作了显微镜1665 英国人胡克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霉菌近代发酵工程建立初期1864 巴斯德灭菌法1856 psateur 酵母导致酒精发酵19世纪末Koch 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三、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1)主体微生物的特点①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②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化反应③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④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⑤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2)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①发酵工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②反应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3)发酵工程反应过程的特点①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②原料来源广泛,通常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③反映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形式进行(同(2)①)④发酵分子通常为小分子产品,但也很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四、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①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反应具有以下特点:作为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②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就有选择的摄取所需物质③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因此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像单一反应一样,在称为发酵罐的设备内很容易进行④能够容易的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发酵工业最有特色的领域⑤由于生命体特有的反应机制,能高度选择性的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反应⑥生产发酵产物的生物物质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发酵液等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01【课堂笔记】《发酵工程》(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部分
第一章(补料)分批发酵;高密度发酵1.1讨论1.1.1什么是补料粉批发酵?使用范围是哪几个方面(1)补料分批发酵是指以某种方式定向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营养物质的发酵方式,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发酵形式。
(2)适用范围:1)高菌体浓度培养(高密度培养)系统;2)存在高浓度底物抑制的系统;3)存在Crabtree效应的系统;4)受异化代谢物阻遏的系统;5)利用营养突变体的系统;6)希望延长反应时间或补充损失水分的系统。
1.1.2分批发酵和补料粉批发酵有哪些联系和区别?(1)联系:补料分批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发酵形式。
(2)区别:分批发酵不补不排,无菌要求高,菌种变异稳定,发酵罐体积是恒定值,成本低,而补料分批发酵只补不排,无菌要求低,菌种变异退化少,发酵罐的体积随着时间增加,成本高。
1.1.3分批发酵的流程由种子培养开始进行工作,先进行生产菌种活化,实验室扩大培养,种子罐扩大培养,包括种子罐、高压蒸汽灭菌空罐,再加入培养基灭菌,然后接入采用摇瓶等形式培养好的发酵菌种进行种子罐培养,在种子罐开始进行发酵培养的同时,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发酵罐的准备工作,对于大型发酵罐而言,一般不在罐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是利用专门的灭菌装置,对培养基进行连续灭菌,培养过程需要控制好发酵温度和发酵液pH,对于好氧微生物而言还需要通气和搅拌。
1.1.4分批发酵包括哪些时期1)延迟期或延滞期;2)指数增长期;3)减速期;4)稳定期或静止期;5)衰亡期。
1.2课堂问题1)微生物生长包含两个层次,哪两个层次?(微生物细胞个体生长,胞内各化学成分含量同步增加,微生物群体数量增长。
)2)分批发酵的发酵罐属开放系统,判断对错(X)3)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对数生长期)4)发酵初期提高底物浓度可以延长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从而提高发酵的容量产率和产物浓度。
5)Monod方程是一种(A)。
A.假设状态下的描述细胞生长规律的数学模型B. 微生物死亡的动力学模型C. 培养基质消耗规律的数学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发酵工程1.发酵工程定义定义1: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细胞作为产品的工业生产过程。
定义2 :发酵工程是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2.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传统(古老)发酵技术阶段(纯培养技术建立之前)○2近代发酵技术阶段(20世纪20年代—70年代)○3现代发酵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3.为什么能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微生物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易培养,容易改造代谢产物多样,能利用廉价的有机物、无机物。
4.发酵工程的特点(与化学工业相比)1 原料广泛2 生产安全、设备简单3 反应专一性强、副产物少4 代谢多样、应用广泛5 易受污染、无菌要求严格6 菌种的优劣影响较大。
第二章工业用微生物菌种1.工业用菌种的特点及要求:1具有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能利用低价的原材料3长条件易于满足4于细菌,具有抗Phage的能力5酵周期短,降低生产成本6谢产物无毒无害2.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从菌种的遗传学特征上可以把菌种分为:野生型和改良型从微生物分类学的角度分为:1细菌类2酵母菌3霉菌4放线菌3.菌种选育的目的:防止菌种退化,提高生产能力,简化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4.菌种选育方法:○1基因突变—自然选育,诱变育种○2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5.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一般习惯称为菌种的分离纯化。
6.自然选育的目的:纯化菌种、复壮菌种、稳定生产、提高产量。
自然选育方法步骤:○1通过表观形态来淘汰不良菌株(初筛)○2通过目的代谢物产量考察(副筛)○3菌种纯度试验(纯度验证)○4传代稳定性试验(传代试验)。
7.各种生产菌适宜的保藏方法——酵母菌:定期移植斜面低温保藏法,石蜡油保藏法曲霉菌:砂土保藏法真菌(只长菌丝不长孢子的菌):采用液氮超低温冻结保藏,石蜡油保藏法细菌:斜面低温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放线菌:砂土或冷冻保藏法8.菌种的退化:生产菌株遗传标记的丢失,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即负突变,称为菌种的退化9.菌种退化的原因:内因—基因突变,分离现象,质粒脱落;外因:保藏方法不当,营养条件不适,传代次数过多10.防治菌种退化的措施:从菌种选育方面考虑:控制传代次数,合理传代,采用不易衰退细胞传代,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11.菌种衰退时应采取的提纯复壮措施:分离纯化,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淘汰衰退的个体12.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的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纯种的过程。
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13.扩大培养的目的:○1为发酵提供大量的、新鲜的、具有较高活力的菌种○2驯化菌种14.优质种子具备的特征①活力强②生理性状稳定③适宜的菌体总量和浓度④不带杂菌⑤良好的生产性能(高产、稳定)15.培养基选择的原则:培养基的原料比较精细,质量较高。
C/N比大有利于长孢子N源丰富, 有利于长菌丝16.车间种子接种方法: 微孔接种法——孢子悬浮液接种,火焰保护接种法——摇瓶菌丝接种,压差接种法——罐与罐间的移种17.种子罐的级数:指制备种子需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
18.接种龄:菌体从开始至移入下一级罐的培养时间19.接种量: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之比。
20.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1培养基(C/N、无机盐、微量元素、原料产地、加工方法等)○2培养条件(温度、湿度、PH 、DO 、时间等)○3斜面菌种保藏时间○4种龄○5接种量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理论及应用1.同工酶调节的意义同工酶是生物体对环境变化或代谢变化的另一种有利的调节方式。
当其中一种同工酶受到抑制或缺损时,另外的同工酶仍在起作用,从而保证微生物细胞的代谢继续进行。
2.多功能酶一般是指在结构上只有一条多肽链,但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催化活力或结合功能的蛋白质。
3.微生物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酶活性的调节,酶合成的调节4.阻止酶合成的现象称为阻遏5.营养阻遏:微生物细胞在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下,首先利用其细胞中已有的酶系降解最易利用的生长底物,必要时才会去合成降解另一种生长底物的酶系。
6.能荷(Energy charge,简写为EC):指对ATP、ADP、AMP系统中高能磷酸键的量度。
表示细胞中的能量状态,可用下式来表示系统中:只有ATP时,EC值为100%;有AMP时,EC值等于零;全部为ADP时,EC值为50% 7.能荷调节:即通过改变ATP、ADP、AMP三者的比例来调节代谢活动。
也称腺苷酸调节。
8.巴斯德效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巴斯德效应的本质:是能荷调节9.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目的:积累并分泌过量的代谢产物10.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的手段:控制发酵条件和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11.提高诱导酶合成量,最好的诱导剂是底物结构类似物,不是底物,为什么?因为底物诱导剂可被酶分解,引起末端产物的阻遏;用量比较大,生产成本高。
12.补加前体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前体是产物形成的限速因子,其合成受到众多的控制。
②必须已知其代谢途径,且补加的前体物质对于其他酶系无抑制作用。
13.抗反馈突变株又称为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
第四章微生物发酵动力学1.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变量在活细胞作用下变化的规律,以及各种发酵条件对这些变量变化的影响。
2.研究发酵动力学的目的:在于按人们的需要控制发酵过程3.比生长速率:就是细胞浓度的变化率与培养基中菌体浓度之比。
4.连续发酵优点:○1提高设备利用率,可减小设备的体积○2便于自动化控制○3产品稳定,生产费用低。
5.根据控制模式,将连续发酵分为恒化器发酵和恒浊器发酵两种类型.6.恒化器发酵:在连续发酵过程中,基质流加速度恒定,以研究细胞的生长速度与生长密度。
7.恒浊器发酵控制加入新鲜培养基的速度,使系统中的细胞密度维持不变.冲溃现象(又称“洗出”)当快速加料,快速放料时,由于培养基在罐内停留时间太短,微生物来不及利用其生长繁殖,培养基已流出灌外,这种现象称冲溃现象。
发生冲溃现象时的稀释率称为极限稀释率第五章发酵培养基及原料精制1.有机氮源: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酵母粉、麦麸、鱼粉、蚕蛹粉、玉米浆、蛋白胨、尿素、废菌体、酒糟等。
无机氮常用的有: 氨水、铵盐和硝酸盐,一般情况下是作为辅助氮源,又是pH调节剂2.生长因子: 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广义的生长因子包括维生素、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
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3.前体:能用于产物的合成,提高产物产量的一类小分子物质4.培养基的类型按组成分: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状态分: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按用途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5.配制孢子培养基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营养不要太丰富(特别是有机氮源),否则不易产孢子。
第二,所用无机盐的浓度要适当,否则影响孢子量和颜色。
第三,要注意孢子培养基的pH和湿度。
6.种子培养基用途:供孢子发芽、生长和大量繁殖菌丝体,并使菌体生长得粗壮,成为活力强的“种子”。
7.种子培养基要求:1)营养要丰富和完全,氮源和维生素的含量要高些2)总固形物含量较低为好,可提高溶氧含量3)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的成分应接近发酵培养基。
8.工业上水解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有以下三种方法:酸解法,酸酶结合法,酶解法9.DE值指葡萄糖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用于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也称葡萄糖值。
DE=还原糖/干物质*100%10.为什么要控制液化程度?①因为糖化酶水解时,需先与底物分子生成络合结构,然后才发生水解催化作用,DE值过大,不利于糖化酶生成络合结构,影响催化效率;②DE值过小,粘度大,易老化,难操作,糖化酶水解机会小,影响糖化速度,所以要控制液化程度。
11.淀粉为什么先糊化再液化?淀粉是以结晶状的颗粒存在,酶不容易直接对其充分发生作用,如α-淀粉酶直接水解淀粉颗粒与水解已糊化淀粉浆的速度之比为1:20 000 , 所以先糊化再液化。
12.淀粉的糊化:加热淀粉乳,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当温度升高到60~80℃时,淀粉颗粒的体积可膨胀到原体积的50~100倍,原来排列整齐的淀粉结晶结构受到破坏,变成糊状液体,停止搅拌,淀粉不再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13.糊化后,温度继续上升。
当达到130℃左右时,支链淀粉也已几乎全部溶解,网状组织被彻底破坏,淀粉溶液变成黏度较低的流动性醪液,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不同作物淀粉液化温度也有差别。
14.液化了的淀粉醪在温度降低时,黏度会逐步增加,降到60℃时,变得非常黏,到55℃以下会变成凝胶,时间一长,则会重新产生部分结晶,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糊化醪的“反生”或老化现象。
第六章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1.制约发酵的两个主要因素:菌种的遗传特性和发酵条件2.根据微生物利用速度的快慢,碳源分为:速效碳源和迟效碳源3.一般单糖的利用速度比双糖和多糖快,单糖中葡萄糖的利用速度最快。
4.使用速效碳源,一定高产,对否?否,因为葡萄糖的迅速利用,首先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使pH值下降,而过低的pH 值不利于产品的合成。
其次,碳源的迅速消耗,会引起菌体的过早自溶。
5.为什么补料发酵?(1)碳、氮源过于丰富会使菌体大量繁殖,消耗营养,菌体容易衰老、自溶,使产量降低。
(2)基础料浓度过高,粘度大,搅拌动力消耗增加,溶氧下降,渗透压过高,不利于细胞的生长和发酵。
6.补料发酵目的:控制菌体生长繁殖速度,提高产物的产量补料发酵关键:控制补料的时间、速率和配比补料的物质:包括碳、氮、硫酸盐、磷酸盐,前体等7.最适温度的选择应考虑生长最适温度和产物合成最适温度8.pH值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1.影响酶的活性。
2.影响细胞膜所带电荷及渗透性3. 影响菌体的形态4.引起代谢途径改变,代谢产物发生变化9.引起发酵液pH值上升的因素1)培养基中,氮源过高,NH4+过剩2)生理碱性物质过多3)中间补加的氨水或尿素等碱性物质过多4)发酵后期,菌体自溶造成pH的上升10.发酵过程pH值的控制1.培养基的配制中使用缓冲性物质2。
在发酵过程中直接加入弱酸、碱中和3. 连续补料的方法调解(双重作用)11.呼吸强度(即比耗氧速率):单位重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氧量,QO。
12.摄氧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量。
13.呼吸商RQ:反映菌体对营养基质代谢的情况,等于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所消耗的氧的摩尔数之比。
14.好氧发酵为什么要强化供氧?氧是难溶气体,标准状况下,空气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5 mmol/L,在发酵液中为0.2 mmol/L,需氧速率一般为25~100 mmol/L.h,上述溶氧浓度只能维持10 ~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