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2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3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吸收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进行转运的过程4 药物的代谢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5 药物的排泄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B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C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作用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D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E 药物透过细胞膜进人体内的过程6 药物的消除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在测量部位的不可逆消失的过程B 是指药物消失C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结构改变D 是指药物的排泄E 是指体内测不到药物的问题7 化学结为决定疗效的观点A 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B 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粹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是正确的观点C 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D 是片面的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E 该观点认为制剂仅仅是一门调配和加工药物的学问,不影响疗效,因此是正确的【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7 DDEBBAD三论述题1.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1)药物的化学性质(2)药物的物理性质(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储运条件等。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九章多室模型 1 学习课件,理解多室模型特点和识别方法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特点,机制和识别方法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1 学习课件,掌握MRT含义及计算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给药方法设计方法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9100000001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生物药剂学及其研究内容2.药物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一、生物药剂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1.含义:通过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与发展,为客观评价制剂的剂型选择、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以及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91000001012.研究内容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9100000102二、药物动力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1.含义: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2.研究内容研究药物在体内经时量变过程和药物动力学模型;发展新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解析方法;探讨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探讨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关系;研究药物制剂体外的动力学特征与体内动力学过程的关系。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9100000103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学习要点:1.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几个基本概念:转运:吸收、分布、排泄配置:分布、代谢、排泄消除:代谢、排泄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9100000201一、吸收(非血管内给药)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影响因素(口服给药):1.生理因素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酸酸碱碱促吸收胃排空速率:快有利于多数药物吸收胃内容物的体积、食物的类型、体位、药物性质其他:血流量、胃肠本身的运动、食物胃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肠液——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91000002022.药物因素(1)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脂溶性大、未解离型药物易吸收!!酸酸碱碱促吸收(2)药物的溶出速度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91000002033.剂型因素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崩解→溶出→吸收剂型制剂处方及其制备工艺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不同给药途径:起效快慢不同相同给药途径:剂型不同,起效快慢不同同一种药物,剂型不同,体内药代动力学有差异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口服: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19100000204二、分布分布:药物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导语:生物药剂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练习题吧!~一、A型题1.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能否被吸收,吸收速度与程度B.药物在体内如何分布C.药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效应关系D.药物在体内如何代谢E.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途径和规律2.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不包括A.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药物的剂型和给药方法C.制剂的质量标准D.药物的物理性质E.药物的化学性质3.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药物的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非解离型药物和脂溶性高的药物吸收较快B.pH减小有利于碱性药物的吸收C.油/水分配系数较大,利于吸收D.对溶出速率是限速因素的药物,溶出快越,吸收越快E.可采用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物等方法,促进药物溶出4.大多数药物透过生物膜的转运是A.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促进扩散B.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主动转运C.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被动扩散D.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被动扩散E.与浓度梯度无关的促进扩散5.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非解离药物的浓度愈大,愈易吸收B.药物的脂溶性较大,易吸收C.药物的水溶性较大,易吸收D.难溶药物的粒径愈小,愈易吸收E.药物的溶出速率愈大,愈易吸收6.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生理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胃空速率增大,小肠特定部位主动转运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大B.胃空速率增大,多数药物吸收快C.胃空速率减小时,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D.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有胃内液体的量、食物类型、空腹与饱腹等E.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易受肝首过效应影响7.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药物的分布,其中不包括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C.药物的解离度D.药物的溶出速度E.药物异构体8.关于零级速度过程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A.药物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B.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血药浓度有关C.恒速静脉滴注的给药速率为零级速度过程D.消除过程属于零级动力学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E.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度为零级速度过程9.一级药物动力学的生物半衰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主要取决于初始血药浓度B.与给药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与剂型有关E.与上述因素均无关10.以下哪类药物有淋巴管转运的倾向性A.低分子水溶性药物B.高分子脂溶性物质形成的乳糜微滴C.低分子脂溶性药物D.游离的小分子物质E.解离的小分子物质11.体液的pH值影响药物的体内转运,其原因是它改变了药物的A.水溶性B.脂溶性C.pKaD.解离度E.溶解度12.隔室模型用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13.对急症患者,要求药效迅速,不宜用A.注射剂B.气雾剂C.大蜜丸D.舌下片E.滴丸14.关于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分布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血液循环的速度B.药物与血浆蛋白、组织蛋白结合后会影响其分布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D.通常认为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药物的贮存形式之一E.药物选择性分布主要取决于药物与不同组织的亲和力15.对药物在体内代谢论述正确的是A.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B.主要部位在消化道粘膜C.药物均被活化D.药物均被灭活E.药物均被分解16.药物的.代谢通常导致A.酸性化合物减少B.酸性化合物增多C.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油水分配系数D.极性化合物增多E.药效增强17.关于药物的排泄叙述错误的是A.肾小球每分钟可滤过120~130m1的血浆B.多数药物的肾小管重吸收主要以被动转运为主C.单位时间内肾脏清除的药物量,称肾清除率D.若药物只经肾小球滤过而没有肾小管的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则药物的肾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E.主要经尿液、胆汁、唾液、汗腺、乳汁等途径排泄18.由一级动力学过程消除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的数学表达式是A.1/kB.logkC.0.693/kD.2.303/kE.Cmax /219.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0.5 LB.5 LC.25 LD.50LE.500L20.体内药物物消除99%需几个半衰期A.3.32个半衰期B.10个半衰期C.5.54个半衰期D.7个半衰期E.6.64个半衰期21.C=C0e-kt属于哪种给药途径的血药浓度关系式A.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B.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C.静脉滴注D.二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E.多剂量静脉注射22.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动学规律A.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是(Css)max 与(Css)min 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是(Css)max 与(Css)min 的几何平均值E.不宜用单剂量给药后的AUC来估算稳态平均血药浓度23.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内容叙述错误的是A.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中,表观分布容积较小B.亲脂性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C.多数药物经肝生物转化或肾排泄消除,其总清除率等于肝清除率与肾清除率之和D.Cmax太大,超过最小毒性浓度,则可能导致中毒E.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是衡量药物体内消除速度的指标。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题及答案⽣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题及答案第⼀章⽣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剂⼝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

6、什么是分⼦⽣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章⼝服药物的吸收⼀、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下⽚给药 B⼝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般认为在⼝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致顺序A⽔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剂 B⽔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剂E⽔溶液>混悬液>⽚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的通透性C⾼的溶解度,⾼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过效应7、⼝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2 药物得吸收过程就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得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得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得过程C 就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得过程D就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得形式排出体外得过程E 就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向其她组织得转运过程3 药物得分布过程就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得过程B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得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得过程C 就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得过程D就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得形式排出体外得过程E 药物吸收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进行转运得过程4 药物得代谢过程就是指A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得过程B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得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得过程C 就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得过程D 就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得形式排出体外得过程E 药物向其她组织得转运过程5 药物得排泄过程就是指A 就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得过程B 就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得形式排出体外得过程C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作用发生结构改变得过程D药物向其她组织得转运过程E 药物透过细胞膜进人体内得过程6 药物得消除过程就是指A 就是指药物在测量部位得不可逆消失得过程B 就是指药物消失C就是指药物在体内得结构改变D 就是指药物得排泄E就是指体内测不到药物得问题7化学结为决定疗效得观点A就是生物药剂学得基本观点B 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得药理效应纯粹就是由药物本身得化学结构决定得,就是正确得观点C 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D 就是片面得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E 该观点认为制剂仅仅就是一门调配与加工药物得学问,不影响疗效,因此就是正确得【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7 DDEBBAD三论述题1.生物药剂学中得剂型因素包括:(1) 药物得化学性质(2) 药物得物理性质(3) 药物得剂型及用药方法。

(4) 制剂处方中所用得辅料得性质与用量。

(5) 处方中药物得配伍及相互作用。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一、A型题1.下列有关药典的叙述哪个不正确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B.药典反映了我国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

一般每隔几年需修订一次C.具有法律的约束力D.一般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在共七版,每个版本均分为一、二两部2.第一次提出“成药剂”概念、药剂专著《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A.葛洪B.李时珍C.王寿D.张仲景E.钱乙3.以下哪一项不是药典中记载的内容A.质量标准B.制备要求C.鉴别D.杂质检查E.处方依据4.我国现行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哪一年版A.2008年版B.1990年版C.1995年版D.2010年版E.2005年版5.我国历史上由国家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是A.《普济本事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金匮要略方论》D.《圣惠选方》E.《本草纲目》6.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A.制剂B.成药C.药材D.药物E.处方药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下列哪一个部门颁布实施的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卫生部C.药典委员会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E.最高法院8.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A.植物油脂和提取物B.生物制品C.中药材D.中药成方制剂及单味制剂E.中药饮片9.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是A.《新修本草》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汤液经》D.《本草纲目》E.《黄帝内经》10.药典收载的药物不包括A.中药材与成方制剂B.抗生素与化学药品C.动物用药D.生化药品E.放射性药品11.乳浊液型药剂属于下列哪一种剂型分类A. 按物态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综合分类法D.按给药途径分类E.按制法分类B.12.药品标准的性质是A.由卫生部制订的法典B.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C.具有法律约束力,属强制性标准D.中国药典是我国唯一的药品标准E.指导生产和临床实践1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早于何年颁布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D.1953年 E.1954年二、B型题[1~2]A.复方丹参滴丸B.狗皮膏C.参麦注射剂D.阿拉伯胶浆E.薄荷水1.按分散系统分类属于真溶液的是2.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属于皮肤给药的是[3~5]A.剂型B.制剂C.中成药D.非处方药E.新药3.以中药材为原料,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药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公开销售的药品称为4.依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5. 根据《中国药典》、《局颁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6~7]A.药品标准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C.《中药药剂手册》D.《中药方剂大辞典》E.《全国中成药处方集》6.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7.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8~11]A.《本草纲目》B.《神农本草经》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黄帝内经》8.我国最早的药典是9. 我国现存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是1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中药制剂规范是11.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12~14]A.《备急千金翼方》B.《金匾要略》和《伤寒论》C.《肘后备急方》D.《汤液经》E.《本草经集注》12.东汉张仲景著,记有10余种剂型及其制备方法13.唐代药王孙思邈著,设有制药总论专章14.梁代陶弘景著,提出以治病的需要来确定剂型,在序例中附有“合药分剂料理法则”[15~18]A.《药品卫生标准》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C.《中药制剂手册》D.《中药方剂大辞典》E.《全国中成药处方集》15.集古今方剂之大成,收集方剂近10万种16.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17.收载成方6000余种.中成药2700余种,是又一次的中成药大汇集18.收载了新修订的中药各剂型的微生物限度标准[19~22]A.膜剂B.膏药C.注射剂D.吸入剂E.甘油剂19.按物态分类属于固体制剂的是20.按分散系统分类属于真溶液的是21.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属于皮肤给药的是22.按制法分类属于灭菌制剂的是[23~25]A.GMPB.GLPC.GSPD.GAPE.GCP2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4.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5.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三、X型题1.下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药剂工作依据为A.药典B.中药药剂大辞典C.部颁药品卫生标准D.药品管理法E.局颁标准2.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A.根据药物性质B.结合生产条件C.根据方便服用的要求D.满足适于携带.便于运输.利于贮藏的需要E.根据疾病防治需要3.有关中药药剂学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B.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一门既有中医药特色,又反映当代先进技术水平的科学D.主要与现代制药理论技术密切相关,与临床用药无关E.包括中药制剂学和中药调剂学4.药典规定药品的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分别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A.凡例B.正文C.附录D.索引E.制剂通则5.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为A.学习、继承、整理和掌握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经验和技术B.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新制剂C.健全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水平D.加强中药剂型基础理论研究和中药制剂系统工程研究,加速现代化进程E.熟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合理指导研究、生产、经营等工作参考答案一、A型题1.E、2.A、3.E、4.D、5.B、6.D、7.A、8.B、9.C、10.C、11.B、12.C、13.D二、B型题1.C、2.B、3.C、4.A、5.B、6.A、7.B、8.D、9.E 、10.D、11.B、12.B、13.A、14.E、15.D 16.B、17.E、18.B、19.A、20.E、21.B、22.C 23.A、24.D、25.B三、X型题1.ACDE、2.ABCDE、3.ABCE、4.ABCD、 5.ABCDE。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答案解析)一、最佳选择题1、有关生理因素影响口服给药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胃排空速率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B.消化道上皮细胞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影响药物的吸收C.药物的吸收与胃肠液的pH有关,胃液的pH约为1.0时,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D.药物的吸收与胃肠液的pH有关,小肠部位肠液的pH通常为5~7,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E.胃肠液中的胆盐能增加所有药物的吸收2、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生化过程的学科B.生物药剂学的研究为科学制药、合理用药和正确评价药效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C.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学科D.生物药剂学是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E.生物药剂学是探讨药物理化性质、药物剂型、附加剂、制剂工艺和操作条件等与生物因素、药效关系的学科3、在药代动力学中常用来表示肾清除率的是A.KaB.VC.t1/2D.ClrE.AUC4、以下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剂型是A.蜜丸B.胶囊C.滴丸D.栓剂E.橡胶膏剂5、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吸收速率常数Ka大D.半衰期长E.半衰期短6、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A.肾脏B.肺脏C.肝脏D.直肠E.胆7、药物的代谢器官主要为A.肾脏B.肝脏C.脾脏D.心脏E.肺8、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O.5LB.5LC.25LD.50LE.500L9、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法要求整个采样时间至少为A.5~10个半衰期B.2~6个半衰期C.4~7个半衰期D.4~8个半衰期E.3~5个半衰期10、大多数药物透过生物膜的转运是A.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主动转运B.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主动转运C.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被动扩散D.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被动扩散E.与浓度梯度无关的促进扩散11、已知某药口服后F=0.8,Ka=1h-1,K=0.1h-1,V=10L,现服该药250mg,则服药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为A.8.00μg/mlB.10.15μg/mlC.15.36μg/mlD.16.52μg/mlE.20.00μg/ml12、某人用消炎药,静注后2小时及5小时测定血药浓度分别为1.2μg/ml及0.3μg/ml,其半衰期为(假设该药在体内按表观一级动力学消除)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2.5小时E.5小时13、有关药物动力学常用参数叙述不正确的是A.速率常数是描述药物转运速度的重要动力学参数B.生物半衰期是某一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C.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反映了药物的分布特性D.一般水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大E.体内总清除率指从机体或器官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14、不符合生物利用度试验的受试者要求的是A.选用健康者,年龄18~40岁B.同一批试验者年龄不宜相差20岁,并体检合格C.实验期前2周停服其他任何药物D.实验期间禁烟、酒及其他饮料E.签订知情同意书15、对药物的体内代谢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B.主要部位在消化道粘膜C.药物均被活化D.药物均被灭活E.药物均被分解二、配伍选择题1、A.排泄B.消除C.吸收E.代谢<1>、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2>、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3>、药物从用药部位通过生物膜以被动扩散、主动运转等方式进入体循环的过程<4>、药物在体内经药物代谢酶等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2、A.ACUB.tdC.VdD.KaE.Y∞<1>、表示药物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的符号是<2>、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比值的符号是<3>、吸收速度常数<4>、表示药物溶出63.2%的时间符号3、A.TBCLB.VdC.KmD.Ka<1>、表观分布容积为<2>、吸收速度常数<3>、体内总清除率<4>、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4、A.生物半衰期B.血药浓度峰值C.表观分布容积D.生物利用度E.药物的分布<1>、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比值称为<2>、药物被吸收后,向体内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3>、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称为<4>、体内药量或血液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三、多项选择题1、关于药物的排泄叙述正确的有A.若药物只经肾小球滤过而没有肾小管的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则药物的肾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B.主要经尿液、胆汁、唾液、汗腺、乳汁等途径排泄C.肾小球每分钟可接受并滤过120ml血浆D.肾小管的重吸收主要以被动转运为主E.单位时间内肾脏清除的药物量,称肾清除率2、生物药剂学中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药物的物理性质B.药物的化学性质C.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D.药物的剂型与给药方法E.制剂的质量标准3、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B.血液循环和血液的透过性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D.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E.给药剂量与体内酶的作用4、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食物的组成和性质B.药物因素C.空腹与饱腹D.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E.药物的多晶型5、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A.药物的解离度B.药物的剂型C.给药途径D.给药剂量与酶的作用E.生理因素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生理因素有A.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B.胃空速率C.油/水分配系数的影响D.药物在循环系统的运行速度E.血液黏度和体积的影响7、有关药物动力学叙述正确的是A.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B.药物动力学研究常用“隔室模型”模拟机体系统C.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调整用药剂量、设计给药方案D.指导与评估药物的剂型设计与生产E.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之间的关系8、有关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是A.单室模型B.双室模型C.一级速度过程D.零级速度过程E.溶出度9、需要测定溶出度的中药制剂有A.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的B.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的C.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D.安全系数小,剂量曲线陡峭的E.在消化液中难溶的药物10、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也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B.溶出度测定方法有转篮法、浆法、崩解仪法、循环法C.浆法是各国药典收载的法定方法D.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生物因素。

3.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和剂型因素。

执业药师第七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执业药师第七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七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多项选择题)1.药物消除过程包括A.吸收B.分布C.处置D.排泄E.代谢答案:D,E2.药物转运过程包括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处置答案:A,B,D3.主动扩散具有的特征是A.借助载体进行转运B.不消耗能量C.有饱和状态D.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答案:A,C,D4.影响蛋白结合的因素包括A.药物的理化性质B.给药剂量C.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D.药物相互作用E.生理因素答案:A,B,C,D,E5.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A.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C.血液循环系统D.胃肠道的生理状况E.微粒给药系统答案:A,B,C,E6.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包括A.可逆性、饱和性和竞争性B.蛋白结合可作为药物贮库C.蛋白结合有置换现象D.药物的疗效取决于其结合型药物浓度E.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可起到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答案:A,B,C,E7.通过淋巴转运的物质为A.脂肪B.碳水化合物C.蛋白质D.糖类E.维生素类答案:A,C8.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包括A.给药途径和剂型B.给药剂量C.代谢反应的立体选择性D.基因多态性E.生理因素答案:A,B,C,D,E9.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答案:A,B,C,D10.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脂水分配系数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D.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答案:A,B,C,D,E11.不属于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A.胃内容物的黏度B.食物的组成C.胃内容物的体积D.药物的多晶型E.药物的脂溶性答案:D,E12.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有A.胃排空速率B.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C.药物溶出速度D.药物的解离度与脂溶性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答案:A,B13.关于药物的溶出速度描述正确的有A.药物的溶出速度与药物的表面积成正比B.药物粒子越小,与体液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速度就会越大C.一般情况下无定型药物溶解速度比结晶型快,体内吸收也快D.难溶性药物制成盐,可使制剂的溶出速度增大,生物利用度提高E.药物经溶剂化物后,其溶出速率不会发生变化答案:A,B,C,D14.肝脏首过效应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A.口服乳剂B.肠溶片剂C.透皮给药制剂D.气雾剂E.舌下片剂答案:C,D,E15.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过程B.纤毛的运动C.药物的理化性质D.制剂因素E.呼吸道的直径答案:A,B,C,D,E16.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损失C.弱碱性药物调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E.减少给药次数答案:A,B17.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B.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有饱和性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起到贮库的作用D.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能向组织转运答案:A,B,C,D,E18.药物代谢酶存在于以下哪些部位中A.肝B.肠C.肾D.肺E.小肠答案:A,B,C,D,E19.与药物在体内分布有关的因素是A.血脑屏障B.药物的理化性质C.组织器官血流量D.肾脏功能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答案:A,B,C,E20.有关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正确的有A.可借助微粒给药系统产生靶向作用B.药物与蛋白结合可作为药物储库C.药物分布与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无关D.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脏从而避免首过效应E.药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的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液循环速度答案:A,B,D,E21.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A.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B.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C.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D.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E.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答案:B,C,E22.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千克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答案:A,C,D23.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包括A.药物的消除不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即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B.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C.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D.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E.以剂量对相应的血药浓度进行归一化,所得的曲线如明显不重叠,则可能存在非线性过程答案:A,B,C,D,E24.生物等效性评价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A.方差分析B.双单侧检验C.卡方检验D.(1-2α)置信区间E.贝叶斯分析答案:A,B,D,E25.关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正确的是A.当首剂量等于维持剂量的2倍时,血药浓度迅速能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B.当给药间隔τ=t[XB1chuyi2.gif]时,体内药物浓度大约经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水平C.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不适合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D.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一般药物给药间隔为1~2个半衰期E.对于治疗窗非常窄的药物,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答案:A,B,C,D,E26.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应包括A.安全范围广的药物不需要严格的给药方案B.对于治疗指数小的药物,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C.对于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D.给药方案设计和调整,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E.给药方案设计和调整,需要在临床治疗以前进行答案:A,B,C,D27.关于房室模型的正确表述是A.药物的房室模型一般可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来判定B.单室模型是指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动态平衡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房室模型概念比较抽象,无生理学和解剖学意义E.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答案:A,B,C,D28.关于速率常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级速率过程,即药物的体内过程的速度与浓度成正比B.零级速率过程中药物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无关,速度保持恒定C.一级速率常数的单位为"时间"的倒数D.消除速率常数没有加和性E.零级速率常数单位是"时间·浓度[SBjian1.gif]"答案:D,E29.下列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尿药排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的是A.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的药物B.用量太小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大的药物C.用量太大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小的药物D.血液中干扰性物质较多E.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答案:A,B,D,E30.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A.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t作图B.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t作图C.当药物代谢产物的消除速率常数大于原形药物的消除速率时,药物代谢产物血浆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XBzm.gif]-t作图D.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XBzu.gif]/A[XBzt.gif])-t[XBzc.gif]作图E.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YA229_168_15.gif] 作图答案:B,C,D,E31.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B.须采用中间时间t中来计算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E.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答案:A,B,D,E32.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B.消除速度常数恒定不变C.药物消除速度恒定不变D.不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E.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答案:A,B33.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A.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B.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C.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量有关D.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E.剂量加倍,稳态浓度提高两倍答案:A,B,C,D34.对生物利用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t[XBzmzazx.gif]两个参数B.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C.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吸收总量有关E.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答案:B,C,D,E35.以下被动转运具备的特征为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答案:A,C36.下列关于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蛋白质、类脂和多糖组成B.极性端向内,非极性端向外C.蛋白质在膜上处于静止状态D.膜上的蛋白质担负着各种生理功能E.生物膜是一种半透膜,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答案:A,D,E37.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饭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有肝肠循环现象答案:A,D38.易化扩散具有的特征是A.借助载体进行转运B.不消耗能量C.有饱和状态D.无吸收部位特异性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答案:A,B,C,E39.下面哪些参数是混杂参数A.kB.αC.βD.γE.K[XBzm.gif]答案:B,C40.胃排空速度加快,有利于吸收和发挥作用的情形有A.在胃内易破坏的药物B.主要在胃吸收的药物C.主要在肠道吸收的药物D.在肠道特定部位吸收的药物E.作用于胃的药物答案:A,C41.用统计矩法可求出的药动学参数有A.V[XBSS.gif]B.t[XB1chuyi2.gif]C.ClD.t[XBzmzazx.gif]E.α答案:A,B,C42.药物动力学模型识别方法有A.参差平方和判断法B.均参平方和判断法C.拟合度判别法D.生物利用度判别法E.AIC判断法答案:A,C,E43.治疗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包括A.个体差异很大的药物B.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C.治疗指数大、毒性反应强的药物D.毒性反应不易识别的药物E.合并用药而出现异常反应答案:A,B,D,E44.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A.比例法B.一点法C.两点法D.重复一点法E.重复两点法答案:A,B,D45.影响眼部吸收的因素有A.制剂的pHB.制剂的渗透压C.角膜的通透性D.制剂角膜前流失E.药物的理化性质答案:A,B,C,D,E46.影响给药方案的因素有A.药物的药理活性B.给药时间C.药动学特性D.患者的个体因素E.给药剂量47.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A.药物的化学稳定性B.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C.肝脏的首过作用D.制剂处方组成E.非线性特征药物答案:B,C,D,E48.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利用度主要是指药物吸收的速度B.生物利用度主要是指药物吸收的程度C.绝对生物利用度以静脉注射剂为参比制剂D.相对生物利用度可用于比较同一品种不同制剂的优劣E.生物利用度一般是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计算吸收的数量答案:A,B,C,D,E49.评价生物等效性的药动学参数有:A.AUCB.ClC.t[XBzmzazx.gif]D.kE.C[XBzmzazx.gif]50.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普通片剂B.口服胶囊C.栓剂D.气雾剂E.控释制剂答案:C,D51.关于肺部吸收正确的叙述是A.以被动扩散为主B.脂溶性药物易吸收C.分子量大的药物吸收快D.吸收部位(肺泡中)沉积率最大的颗粒为大于10μm的粒子E.吸收后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脏首过效应影响答案:A,B,E52.某药肝脏首过效应较大,可选用的适宜剂型是A.肠溶片剂B.舌下片剂C.口服乳剂D.透皮给药系统E.气雾剂答案:B,D,E53.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不同之处在于A.顺浓度梯度扩散B.饱和现象C.不需消耗能量D.化学结构特异性E.载体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答案:A,C,E54.生物等效性评价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A.方差分析B.双单侧检验C.卡方检验D.(1-2α)置信区间E.贝叶斯分析答案:A,B,D,E55.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A.AUCB.ClC.t[XBzmzazx.gif]D.kE.C[XBzmzazx.gif]答案:A,C,E56.药动学模型主要包括A.房室模型B.统计矩模型C.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D.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E.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答案:A,B,C,D,E57.生物药剂学中广义的剂型因素研究包括A.药物的物理性质B.药物的化学性质C.制剂的处方组成D.药物的剂型E.制剂的制备工艺过程答案:A,B,C,D,E58.某药物首关效应大,适宜制成的制剂有A.肠溶片B.舌下片C.泡腾片D.经皮制剂E.注射剂答案:B,D,E59.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首关效应C.药物的pK[XBza.gif]D.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E.药物溶出速率答案:A,B,C,D,E60.影响药物溶出度的因素有A.药物的旋光度B.晶型C.无定型D.药物粒径E.成盐与否答案:B,C,D,E61.增加某些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和吸收的方法有A.药物微粉化技术B.制成固体分散体C.制成环糊精包合物D.制成盐E.制成无定型物答案:A,B,C,D,E62.关于核黄素的吸收,说法正确的是A.胃排空加快,有利于药物吸收B.饭后服用,胃排空减慢,药物吸收的总量增加C.药物具有特定的吸收部位D.核黄素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无特定的吸收部位E.核黄素主要的吸收部位在结肠答案:B,C63.药物的晶型对其溶出和吸收有较大影响,可以引起晶型改变的是A.药物的熔融B.药物的粉碎C.结晶条件的变化D.加热E.长期混悬于分散介质中答案:A,B,C,D,E64.关于注射剂的正确表述有A.肌内注射的吸收程度一般与静脉注射相当B.药物混悬液局部注射后,可发挥长效作用C.皮下注射药物的吸收比肌内注射快D.皮内注射只适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的过敏试验E.鞘内注射可透过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答案:A,B,D,E65.下列药物中的体内转运最有可能以淋巴转运为主的是A.乙醇B.对乙酰氨基酚C.阿司匹林E.铁-多糖类复合物(分子量10000D)答案:D,E66.影响药物从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包括A.药物的脂溶性B.弱酸及弱碱的pK[XBza.gif]值C.尿量D.尿液pHE.肾小球滤过速度答案:A,B,C,D67.药物代谢产物的特点有A.药理活性减弱以致完全失活B.与母体药物相比其脂溶性降低,分子极性增强和水溶性增加C.少数药物的代谢产物要比母体药物的药理活性更强D.某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具有强于母体药物的毒性E.少量药物的代谢产物的极性降低答案:A,B,C,D,E68.药物在药物代谢酶作用下的体内代谢有下述哪些特点A.饱和性B.部位特异性C.结构特异性D.竞争性答案:A,B,C,D69.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有A.血浆蛋白结合率B.注射部位的血流状态C.药物分子量大小D.不同剂型E.混悬液中助悬剂的黏度答案:B,C,D,E70.存在一级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A.肌内注射B.静脉滴注C.静脉注射D.口服给药E.舌下给药答案:A,D,E71.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动力学方程为A.[YXZY139_156_1.gif]B.[YXZY139_156_2.gif]C.[YXZY139_156_3.gif]D.[YXZY139_156_4.gif]E.lnC=lnC0 -kt72.下列是AUC计算公式的有A.[YXZY139_156_5.gif]B.[YXZY139_156_6.gif]C.[YXZY139_156_7.gif]D.AUC=X0 /ClE.[YXZY139_156_8.gif]答案:A,B,C,D73.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参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UC可代表药物被吸收的程度B.对于线性过程的药物来说,AUC与药物吸收总量成正比C.吸收速度可用到达峰浓度时间T[XBzmzazx.gif]来表示D.C[XBzmzazx.gif]是与治疗效果及毒性水平有关的重要参数,药物吸收的数量E.评价生物利用度的参数只有AUC答案:A,B,C,D74.有关平均滞留时间正确的叙述是A.[YXZY139_156_9.gif]B.平均滞留时间代表了所应用剂量消除63.2%所需的时间C.平均滞留时间通常大于药物的生物半衰期D.MRT=AUC/AUMCE.平均滞留时间的单位与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单位一样75.可以采用注射给药的有A.口服不吸收B.胃肠道降解、首关效应大C.胃肠道刺激性大D.急救用药E.不能吞咽的患者答案:A,B,C,D,E76.可进行肌内注射的剂型有A.溶液剂B.混悬剂C.乳剂D.油溶液E.油混悬剂答案:A,B,C,D,E77.影响混悬剂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有A.药物颗粒大小B.药物晶型C.分散溶剂种类D.混悬剂黏度E.混悬剂色泽答案:A,B,C,D78.口服溶液型制剂药物的吸收比口服其他制剂快而完全,影响溶液中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分散溶剂种类B.络合物的形成C.黏度D.胶团的增溶作用E.渗透压答案:B,C,D,E79.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利塞膦酸钠水中易溶,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属于BCSⅢ类,则增加其体内吸收可采用A.增加药物的脂溶性B.处方中选用渗透促进剂C.使用W/O微粒给药系统D.制备固体分散体E.原料药微粉化答案:A,B,C80.患者男,76岁,80kg,发现晚期直肠癌1月余,因癌痛使用曲马多缓释片。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库(X型题):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库(X型题):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

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X型题1.我国药典收载的溶出度法定测定方法为(ABCD)A转篮法B桨法C小杯法D循环法E扩散池法2.药物吸收的方式有( ABCDE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E吞噬3.药物的排泄途径有(ABCDE)A尿液B胆汁C唾液D汗腺E乳汁4.下列关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有(A DE )A胃空速率越快,药物越易吸收B一般稳定型结晶较亚稳定型结晶吸收好C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制剂工艺及赋形剂不同,疗效不同E难溶性固体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5.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为(B CE )A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也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B溶出度测定方法有转篮法、浆法、小杯法、循环法C循环法是我国药典收载的法定方法D溶出度是指制剂中某主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溶出的速度与程度E溶出度测定目的是探索其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6.需要测定溶出度的中药制剂有(ABCDE )A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的药物B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的药物C药理作用强烈的药物D安全系数小,剂量曲线陡峭的药物E溶出速度过快的药物7.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有(ABCE)A胃内容物 B食物的类型C身体位置 D胃肠的PHE药物8.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ABCDE )A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B未解离型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C未解离型药物的比例取决于吸收部位的PHD弱酸型药物在PH低的胃液中吸收增加E药物分子型比例是由吸收部位的PH和药物本身决定的9.促进难溶性固体药物制剂吸收的方法有( ABCD )A减小药物粒径 B制成盐类C多晶型药物的晶型转换 D固体分散技术E以上答案均正确10.影响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因素有(ABCD )A生理因素 B药物因素C剂型因素 D处方因素E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11.肾小管的重吸收与( ABDE )因素有关A药物的脂溶性 B药物的PkaC药物的粒度 D尿液的PHE尿液量12.溶出度测定的目的(ABCDE )A研究药物粒径与溶出度的关系B探索制剂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C比较剂型的优劣D考察附形剂对溶出度的影响E考察制备工艺对溶出度的影响13.关于生物利用度叙述正确的是( DE )A系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是试验制剂与静脉注射制剂相比较C绝对生物利用度是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相比较D生物利用程度常用AUC表示E研究所用的参比制剂必须安全有效14.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法包括( ABCDE )A受试者的选择 B确定参比制剂C确定试验制剂及给药剂量 D确定给药方法E取血、血药浓度的测定、计算X型题1.A BC D注解:《中国药典》收载的溶出度测定法有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转篮法、桨法、小杯法和循环法)。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二十二章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础知识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剂型因素与药效的关系B.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制剂处方、制备工艺、贮存条件与药效的关系C.研究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D.研究环境因素与药效的关系E.研究体内过程机理与药效的关系2.下列有关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机制B.研究药物体外的动力学特征与体内动力学物特征的关系C.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D.研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E.确定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个体化用药方案3.口服药物的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E.盲肠4.口服药物的吸收效果主要取决于吸收部位的A.pH值 B.吸收表面积 C.绒毛的多少 D.消化液的多少 E.蠕动频率5.下列有首过作用的给药方式是A.口腔黏膜 B.肌内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皮给药E.腹腔注射6.下列不属于药物分布的组织器官是A.胃 B.肝 C.肾 D.脑 E.肌肉组织7.下列有关药物代谢叙述,不正确的是A.药物的代谢有酶与B.药物的代谢有化学反应发生C.药物的代谢过程引起药物化学结构改变D.药物的代谢后活性减弱E.有的药物代谢后产生毒性产物8.下列有关药物排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一种形式B.药物的排泄与药效、药效维持时间及毒副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C.不同的药物排泄途径不同,但排泄速度相同D.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肾以由尿排出E.有的药物可以部分地通过胆汁分泌进入肠道9.药物清除率等于肝清除率与肾清除率之和,肝清除率用表示。

A.Cl B.Cl i C.Cl r D.Cl n E.Cl h10.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与程度B.是指制剂在胃肠道崩解或溶散的程度C.生物利用的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比较,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D.生物利用的速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比较,试验制剂中药物被吸收速度的相对比值E.生物利用速度常用吸收常数k a或吸收半衰期来衡量【B型题】[11~14]A.胃 B.小肠 C.肝 D.肾 E.膀胱11.药物的主要吸收器官是12.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是13.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14.易吸收弱酸性药物的器官是[15~18]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E.循环15.药物经机体吸收、分布及代谢等最终排出体外的过程称16.药物在体内各种酶的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称17.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18.药物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称[19~22]A.一室模型 B.一级速度过程 C.二室模型D.零级速度过程 E.非线性速度过程19.药物的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浓度无关,称20.药物吸收后能迅速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称21.药物吸收后,能迅速达到机体的某些部位,而其他部位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分布称22.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度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速度过程称【X型题】23.一级速度过程的特点是A.半衰期与剂量无关B.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C.一次给药的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D.当药物处于高浓度时药的代谢酶被饱和E.身体各组织在任意时刻的药物浓度都一样24.药物吸收器官有A.肾 B.肝 C.胃 D.小肠 E.大肠25.药物的转运速度过程包括A.零级速度过程 B.一级速度过程 C.二级速度过程D.三级速度过程 E.非线性速度过程26.测定溶出度的目的是A.了解制备工艺过程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B.了解药物的晶型和颗粒大小与药物溶出度的关系C.了解制剂中的辅料和制剂配方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D.探索制剂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E.找出制剂在临床上使用疗效不理想的原因27.药物排泄途径有A.尿 B.胆汁 C.汗腺 D.唾液腺 E.呼吸系统28.常用的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有A.容量法 B.转篮法 C.桨法 D.循环法E.崩解仪法二、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药物动力学3.药物的吸收4.药物的分布5.药物的排泄6.表观分布容积三、填空题1.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消除______所需要的时间,多用______表示,单位用表示时间的单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生物药剂学试卷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是研究生物制剂的组成、性质、质量控制以及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方面的科学。

2.生物制剂主要包括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蛋白质制剂、疫苗、基因治疗药物等。

例如,重组蛋白质制剂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干扰素等;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基因治疗药物如CAR-T细胞疗法等。

3.请简要介绍生物药剂在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性。

生物药剂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特异性,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此外,生物药剂的副作用相对较小,疗效也更为确切,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在药物开发中,生物药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4.请简述生物药剂的制备过程。

生物药剂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配方和制剂选择等步骤。

首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目标基因并进行表达,通过细胞培养和表达系统的选择,将基因表达为蛋白质。

然后,对蛋白质进行纯化和结构确认,最终制备成适合注射的药物。

5.请简述生物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生物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性质分析和生物活性分析等。

物理性质分析包括药物的外观、溶解度、pH值等;化学性质分析包括药物的纯度、杂质含量等;生物活性分析包括药物的生物效应、药理学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确保生物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二部分:药物动力学试卷1.什么是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2.请解释下列术语: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药物通过生物体的表面,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广泛分布和积累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被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粪便、呼吸气体和汗液等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3.请解释药物的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

•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排泄速度和持久性。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库: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库: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

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学习要点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目的。

2、掌握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掌握生物利用度、溶出度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4、熟悉药物动力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及隔室模型、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的概念。

5、了解单室模型单剂量及多剂量静脉与口服给药的计算公式。

A型题1关于生物药剂学含义叙述错误的是( D)A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 B阐明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C研究生物有效性 D研究药物稳定性E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为(E)A药物在体内如何分布 B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途径和规律如何C药物在体内如何代谢 D药物能否被吸收,吸收速度与程度如何E药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效应关系如何3药物的代谢器官主要为(B )A肾脏 B肝脏C脾脏 D肺E心脏4下列关于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叙述错误的为(B )A吸收部位的血液循环快,易吸收B药物在饱腹时比在空腹时易吸收C胃肠道不同区域的粘膜表面积大小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也不同D药物服用者饮食结构不同,服同一种药物疗效不同E弱酸性药物在pH低的环境中,易吸收5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C )A非解离药物的浓度愈大,愈易吸收B药物的脂溶性愈大,愈易吸收C药物的水溶性愈大,愈易吸收D药物的粒径愈小,愈易吸收E药物的溶解速率愈大,愈易吸收6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一般最快的是(B)A舌下给药B静脉注射C吸入给药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7下列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为( B)A溶出度系指制剂中某主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B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C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限度的检查D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卫生学检查E桨法是较为常用的测定溶出度的法定方法8对药物动力学含义描述错误的是(C )A用动力学和数学方法进行描述B最终提出一些数学关系式C定性地探讨药物结构与体内过程之间的关系D可知道药物结构改造、设计新药E制订最佳给药方案9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B)A胃 B小肠C大肠 D直肠E肺泡10胃液的PH为(B)A0.5左右 B1.0左右C1.5左右 D2.0左右E2.5左右11小肠部位肠液的PH( A)A5-7 B6-8C7-9 D8-10E9-1112大肠粘膜部位肠液的PH(D)A8.0-8.1 B8.1-8.2C8.2-8.3 D8.3-8.4E8.4-8.513口服剂型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顺序(B)A溶液剂>胶囊剂>混悬剂>片剂>包衣片B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C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包衣片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E溶液剂>胶囊剂>片剂>混悬剂>包衣片14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E)A体内循环的影响 B血管透过性的影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力的影响 D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E药物制备工艺的影响15关于药物的分布叙述错误的是(E )A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药效强度取决于分布的影响C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度D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E、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与肝脏的代谢无关16、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没有(E)A、给药途径B、给药剂量C、酶的作用D、生理因素E、剂型因素17、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A )A、肾脏B、肺脏C、肝脏D、胆E、直肠18、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中错误的是(E)A溶剂需经脱气处理B加热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C调整转速使其稳定。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中药炮制学)历年真题汇编1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中药炮制学)历年真题汇编1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中药炮制学)历年真题汇编1(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X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1.药物消除半衰期是指(分数:2.00)A.药物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体内药量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表观分布容积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解析:解析:药物消除半衰期是指某一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故本题答案选BC。

2.某药物首过效应较大,适宜的剂型有(分数:2.00)A.肠溶衣片B.舌下片√C.咀嚼片D.透皮吸收贴剂√E.直肠栓剂√解析:解析:为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常采用静脉、皮下、肌内、舌下、直肠下部给药或经皮给药途。

故本题答案选BDE。

3.下列选项中属于物理的配伍变化的是(分数:2.00)A.混浊、沉淀或分层√B.吸湿、潮解、液化或结块√C.吸附√D.变色E.产气解析:解析:药物配伍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的配伍变化指混浊、沉淀或分层,吸湿、潮解、液化或结块,吸湿、潮解、液化或结块。

化学的配伍变化指混浊或沉淀(由于水解、pH变化等化学反应引起的沉淀),变色,产气,发生爆炸。

故本题答案选ABC。

二、 A1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4.有关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脂溶性大的药物、分子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B.分子型药物的浓度取决于吸收部位的pH和药物本身的pK。

C.药物的溶出速度愈快,药物愈容易吸收√D.口服胶囊剂的吸收速度与程度通常优于包衣片剂E.制剂处方及其制备工艺影响药物的吸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物因素和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药物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但是溶出速度愈快,不一定就容易吸收。

故本题答案选C。

5.某药物一级速率常数为1.7478×10 -4 [天] -1,其半衰期为(分数:2.00)A.0.3965×10 3天B.3.965×10 4天C.0.3965×10 4天√D.39.65×10 5天E.0.3965天解析:解析:掌握半衰期(t 1/2):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答案解析)一、最佳选择题1、有关生理因素影响口服给药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胃排空速率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B.消化道上皮细胞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影响药物的吸收C.药物的吸收与胃肠液的pH有关,胃液的pH约为1.0时,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D.药物的吸收与胃肠液的pH有关,小肠部位肠液的pH通常为5~7,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E.胃肠液中的胆盐能增加所有药物的吸收2、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生化过程的学科B.生物药剂学的研究为科学制药、合理用药和正确评价药效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C.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学科D.生物药剂学是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E.生物药剂学是探讨药物理化性质、药物剂型、附加剂、制剂工艺和操作条件等与生物因素、药效关系的学科3、在药代动力学中常用来表示肾清除率的是A.KaB.VC.t1/2D.ClrE.AUC4、以下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剂型是A.蜜丸B.胶囊C.滴丸D.栓剂E.橡胶膏剂5、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吸收速率常数Ka大D.半衰期长E.半衰期短6、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A.肾脏B.肺脏C.肝脏D.直肠E.胆7、药物的代谢器官主要为A.肾脏B.肝脏C.脾脏D.心脏E.肺8、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O.5LB.5LC.25LD.50LE.500L9、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法要求整个采样时间至少为A.5~10个半衰期B.2~6个半衰期C.4~7个半衰期D.4~8个半衰期E.3~5个半衰期10、大多数药物透过生物膜的转运是A.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主动转运B.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主动转运C.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被动扩散D.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被动扩散E.与浓度梯度无关的促进扩散11、已知某药口服后F=0.8,Ka=1h-1,K=0.1h-1,V=10L,现服该药250mg,则服药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为A.8.00μg/mlB.10.15μg/mlC.15.36μg/mlD.16.52μg/mlE.20.00μg/ml12、某人用消炎药,静注后2小时及5小时测定血药浓度分别为1.2μg/ml及0.3μg/ml,其半衰期为(假设该药在体内按表观一级动力学消除)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2.5小时E.5小时13、有关药物动力学常用参数叙述不正确的是A.速率常数是描述药物转运速度的重要动力学参数B.生物半衰期是某一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C.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反映了药物的分布特性D.一般水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大E.体内总清除率指从机体或器官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14、不符合生物利用度试验的受试者要求的是A.选用健康者,年龄18~40岁B.同一批试验者年龄不宜相差20岁,并体检合格C.实验期前2周停服其他任何药物D.实验期间禁烟、酒及其他饮料E.签订知情同意书15、对药物的体内代谢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B.主要部位在消化道粘膜C.药物均被活化D.药物均被灭活E.药物均被分解二、配伍选择题1、A.排泄B.消除C.吸收E.代谢<1>、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2>、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3>、药物从用药部位通过生物膜以被动扩散、主动运转等方式进入体循环的过程<4>、药物在体内经药物代谢酶等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2、A.ACUB.tdC.VdD.KaE.Y∞<1>、表示药物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的符号是<2>、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比值的符号是<3>、吸收速度常数<4>、表示药物溶出63.2%的时间符号3、A.TBCLB.VdC.KmD.Ka<1>、表观分布容积为<2>、吸收速度常数<3>、体内总清除率<4>、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4、A.生物半衰期B.血药浓度峰值C.表观分布容积D.生物利用度E.药物的分布<1>、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比值称为<2>、药物被吸收后,向体内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3>、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称为<4>、体内药量或血液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三、多项选择题1、关于药物的排泄叙述正确的有A.若药物只经肾小球滤过而没有肾小管的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则药物的肾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B.主要经尿液、胆汁、唾液、汗腺、乳汁等途径排泄C.肾小球每分钟可接受并滤过120ml血浆D.肾小管的重吸收主要以被动转运为主E.单位时间内肾脏清除的药物量,称肾清除率2、生物药剂学中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药物的物理性质B.药物的化学性质C.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D.药物的剂型与给药方法E.制剂的质量标准3、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B.血液循环和血液的透过性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D.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E.给药剂量与体内酶的作用4、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食物的组成和性质B.药物因素C.空腹与饱腹D.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E.药物的多晶型5、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A.药物的解离度B.药物的剂型C.给药途径D.给药剂量与酶的作用E.生理因素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生理因素有A.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B.胃空速率C.油/水分配系数的影响D.药物在循环系统的运行速度E.血液黏度和体积的影响7、有关药物动力学叙述正确的是A.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B.药物动力学研究常用“隔室模型”模拟机体系统C.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调整用药剂量、设计给药方案D.指导与评估药物的剂型设计与生产E.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之间的关系8、有关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是A.单室模型B.双室模型C.一级速度过程D.零级速度过程E.溶出度9、需要测定溶出度的中药制剂有A.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的B.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的C.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D.安全系数小,剂量曲线陡峭的E.在消化液中难溶的药物10、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也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B.溶出度测定方法有转篮法、浆法、崩解仪法、循环法C.浆法是各国药典收载的法定方法D.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E.溶出度测定可以探索其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11、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服用者胃肠液性质B.剂型、制备工艺C.辅料、药物性质D.药物的溶出速度E.吸收部位血循环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影响药物口服给药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理因素、药物因素与剂型因素。

其中,生理因素分为:①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弱酸、弱碱性药物的吸收与胃肠液的pH有关。

胃液的pH约为1.O左右,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凡是影响胃液 pH的因素均影响弱酸性的吸收。

小肠部位肠液的pH通常为8.3~8.4。

胃肠液中含有胆盐、酶类及蛋白质等物质也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如胆盐具有表面活性,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但有时也可能与某些药物形成难溶性盐而影响吸收。

②胃排空率。

胃排空率,有利于弱碱性药物在胃中的吸收。

但小肠是大多数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因此,胃排空速率快,有利于多数药物的吸收。

③消化道吸收部位血液或淋巴循环的途径及其流量大小、胃肠本身的运动及食物等。

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药剂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

其具体研究的内容:①生物因素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用药对象的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遗传差异、生理及病理条件的差异等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进而引起的药物生物效应的变化。

②药物剂型因素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研究与药物的剂型有关的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组成、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制剂工艺过程等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进而引起的药物生物效应的变化。

3、【正确答案】:D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胶囊剂与片剂、丸剂比较,在胃肠道中崩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5、【正确答案】:A6、【正确答案】:A7、【正确答案】:B8、【正确答案】:A9、【正确答案】:E10、【正确答案】:C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药物动力学的常用术语与参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8019】12、【正确答案】:13、【正确答案】:D14、【正确答案】:B15、【正确答案】:A二、配伍选择题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排泄系指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其次是胆汁排泄。

其他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径排泄。

<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药物的分布系指药物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

<3>、【答案解析】: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除血管内给药外,药物应用后都要经过吸收才能进入体内。

不同给药途径与方法可能有不同的体内过程。

口服药物的吸收部位主要是胃肠道;非口服给药的药物的吸收部位包括肌肉组织、口腔、皮肤、直肠、肺、鼻腔和眼部等。

<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药物的代谢系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

通常药物代谢后极性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排泄。

多数药物经过代谢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也有药物经过代谢后比母体药物的活性增强或毒性增加。

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在肝脏,但代谢也发生在血浆、胃肠道、肠黏膜、肺、皮肤、肾、脑和其他部位。

药物代谢反应的主要类型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

2、<1>、【正确答案】:A<2>、【正确答案】:C<3>、【正确答案】:D<4>、【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相关参数。

Vd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Ka 表示吸收速率常数;Y∞表示药物累积溶出的最大量;AUC表示药物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td表示药物溶出63.2%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