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的故事(30篇)
孝心故事大全
孝心故事大全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心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崇。
孝心故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传承着孝道精神,感人至深,启迪人心。
下面,我们将为您呈现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亲情之美。
故事一,《孝顺母亲的小草》。
在一个贫苦的山村,有一位孝顺的女孩。
她的母亲年老多病,生活非常艰难。
女孩知道母亲最喜欢的是一种野生的小草,她每天都会爬山采摘,然后放在母亲的枕边。
有一天,女孩病倒了,母亲急得哭了出来。
女孩知道母亲的心情,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去找那种小草。
她艰难地爬上山,终于找到了那种小草。
当她回到家时,已是筋疲力尽。
但她看到母亲满脸的笑容,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故事二,《孝敬父亲的木屐》。
有一位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
每天清晨,儿子都会将父亲用的木屐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在父亲的床前。
有一天,儿子出门办事,忘记了给父亲擦木屐。
当他回到家时,看到父亲自己用力擦拭木屐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酸楚。
从那天起,儿子下定决心,无论多忙,都要记得给父亲擦木屐,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对父亲最简单却也最真挚的孝敬。
故事三,《孝心如水的女儿》。
有一对姐妹,她们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疾病,需要定期输液。
姐姐因为工作繁忙,无法照顾母亲,而妹妹却不顾一切地放弃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母亲。
她每天早晨煮粥,给母亲擦洗,陪着母亲聊天,让母亲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姐姐看在眼里,心里暗暗佩服妹妹的孝心,也下定决心,要更加孝顺母亲。
这些孝心故事,或许在现代社会看来有些古老,但它们所传递的孝道精神却是永恒的。
孝心,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贫富,不分地域。
它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一种家风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愿我们都能心存孝道,将这份美德传承下去,让孝心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孝敬父母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让人铭记于心。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的儿子》。
从前,有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需要儿子的照顾。
儿子每天早早起床,为父亲做好早餐,然后搀扶父亲出门散步。
晚上,儿子还要为父亲洗脚按摩,给他讲故事。
父亲虽然年迈,但因为儿子的孝顺,一直很开心。
直到父亲离世,儿子仍然怀念着父亲的笑容和温暖的陪伴。
故事二,《感恩的女儿》。
有一个女儿,她的母亲一直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照顾家人的一切。
女儿长大后,她明白了母亲的辛苦和付出,便决定要好好孝顺母亲。
每逢母亲的生日,女儿都会亲手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母亲在女儿的孝顺和关爱中,过得很幸福满足。
故事三,《无私的父亲》。
一个父亲为了供养家庭,日夜辛勤工作,从不言苦。
尽管他的身体早已疲惫不堪,但他从不抱怨,默默地为家人付出。
他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不仅给予物质上的支持,还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们。
孩子们在父亲的教导下茁壮成长,他们深深地感激父亲的无私奉献。
故事四,《懂事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需要孩子的照顾。
孩子懂事地帮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还经常陪伴他们聊天散步。
父母虽然年迈,但因为孩子的孝顺,一直很开心。
他们感慨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他们一生的幸福。
这些孝敬父母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的生活如何,都应该铭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用心去关爱他们,让他们老年生活幸福美满。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儿女,让孝敬父母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传承。
尽孝的故事
尽孝的故事:
1. 虞舜孝感动天:虞舜,早年丧母,父亲老实,继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对继母更孝敬,对弟弟更友爱,使他们受到感化。
舜在历山务农时,其孝感动天帝,使大象来替他耕田,鸟儿替他除草。
尧帝知道了他的贤才,让他做丞相,并传位于他。
舜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圣君。
2. 郯子鹿乳奉亲:郯子,春秋郯国国君。
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
猎人感动,以鹿乳相赠。
3. 子路负米: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
他家里很贫穷,但为了奉养父母,不惜负米百里之外,把米挑回家。
后来子路做了大官,仍然保持着孝心,被孔子称赞为“孝哉子路!”
4. 黄香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
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极为孝顺。
夏天炎热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时,他为父亲温热被子。
黄香的孝行感动了世人,被赞誉为“江夏黄香,天下无双。
”
5. 卧冰求鲤:东汉时,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的母亲喜欢吃鲤鱼,但当时正值寒冬,无法捕捉到鲤鱼。
王祥便卧在冰上,祈求能捕捉到鲤鱼。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冰裂,跃出两条鲤鱼。
王祥把鲤鱼带回家,孝敬母亲。
这些故事都传颂着尽孝的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1、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2、子路负米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
非常孝敬父母。
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
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
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
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
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
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孝敬父母的故事23则精选
一、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单独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疑心她怠慢妈妈,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突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爸爸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妈妈坟前,跪拜抚慰妈妈说:"裒儿在这里,妈妈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屡次在他爸爸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突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了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爸爸不够安睡。
有关孝顺的小故事
孝顺——生活中的点滴温暖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孝顺,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
让我们从一些小故事中,感受孝顺的力量和温暖。
故事一:李明和他的母亲
李明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忙碌于工作之中。
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尽管工作繁忙,李明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伴母亲,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他会帮母亲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还会陪母亲聊天,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
他的孝心和付出,让母亲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幸福。
故事二:张华和他的父亲
张华是一个大学生,他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为了供他上大学,父亲辛勤劳作,不辞辛劳。
张华深知父亲的辛苦,他努力学习,希望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亲。
每次放假回家,他都会帮父亲干农活,还会给父亲买一些生活用品和保健品。
他的孝心和感激,让父亲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和骄傲。
故事三:王丽和她的婆婆
王丽是一个年轻的媳妇,她的婆婆身体不好,经常需要照顾。
尽管她和婆婆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对婆婆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的。
她会给婆婆做饭、洗衣服、按摩身体,还会陪婆婆聊天,听她诉说心事。
她的孝心和关心,让婆婆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和关爱。
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孝顺并不一定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它可以是生活中的点滴温暖。
孝顺可以是陪伴、照顾、关心和感恩。
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是我们对父母、长辈和亲人的爱和感激。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行动践行孝顺的美德,让这份温暖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古往今来孝亲故事
古往今来孝亲故事
1. 孟母三迁
孟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母亲,她为了让儿子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连续三次搬家,以便找到更好的学校和老师。
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孟母也因此被誉为“孝母”。
2. 鲁迅与母亲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在他年轻时,母亲因为患病需要大量的医治,鲁迅孝敬母亲,不断奔走求医,直到母亲痊愈为止。
3. 吕布的孝心
中国三国时期的武将吕布,虽然在战场上凶猛无比,但对于母亲却十分孝顺。
有一次,在战场上,吕布接到消息说母亲病重,他立刻放下兵器,赶回家中去探望母亲,这样的孝心博得了后人的敬佩。
4. 太子和亲
在中国封建时代,太子和亲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通常要求太子远嫁他国,以此来巩固两国之间的关系。
而明朝的太子朱高煦,在和亲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孝心,他在嫁出去之前,亲自走遍宫中的每一个建筑,确定母亲不用来回走动时有一处隐秘所在,以便日后她可以隐居于此,这样一来他就能经常地来探望母亲。
5. 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他的著作《论语》中,经常强调孝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子。
在他年轻时,他家里很穷,他的母亲因为生活拮据,不得不卖去一些贵重的陶器,以供他读书,孔子后来成为了一代圣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孝顺的故事
孝顺的故事孝顺的故事(一)曾经有一位名叫李华的青年,他是家中独子,父母的希望和骄傲。
自从李华上小学以来,他就一直以勤奋好学、乖巧懂事而闻名于校内外。
他的成绩优秀,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李华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总是尽职地供他上学,购买所需的教辅书籍和学习用品。
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工人,每天辛苦工作以维持全家的生活。
母亲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家庭主妇,她整日操劳家务,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华逐渐长大,却从未忘记他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
每当他看到父母勤劳地工作,无怨无悔地付出时,心中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他明白,他的父母辛辛苦苦地供他读书,是因为深爱他、关心他,并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华成功考入了一所知名的大学。
在大学里,他变得更加勤奋刻苦,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好成绩,还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每当李华收到奖学金和荣誉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成就。
大学毕业后,李华顺利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他终于有能力照顾父母,让他们过上更加舒适和幸福的生活。
他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房子,然后将父母接到城市来和自己一起生活。
每个周末,他都会带父母出去游玩,放松心情,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李华并没有因为事业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回报父母多年来对他的养育之恩。
他将父母看作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时刻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在李华的精心照料下,他的父母慢慢变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他们常常对邻居们说起李华的孝心和成就,引起了周围人的称赞和赞许。
他们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也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这个孝顺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并不仅仅是让父母开心,更是一种传承和表达家族价值观的方式。
通过李华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孝顺的力量,无论在哪个年代,孝心永远都是传承美德和传统的精神支柱。
只有我们用心去感恩,用行动去回报,才能收获更多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有关孝的传统故事
有关孝的传统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美德之一,历来被视为评价一个人品德的基石。
以下是一些有关孝的传统故事,这些故事历经时间的洗礼,至今仍然闪烁着道德的光芒,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
一、卧冰求鲤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孟宗的少年,他的母亲体弱多病,冬日里想要吃鲤鱼。
但当时正值严冬,河水结冰,无法捕鱼。
孟宗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便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最终捕到了鲤鱼。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二、子路负米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孝顺母亲。
有一年,家乡发生饥荒,子路为了让母亲能吃上米饭,不远千里到外地去借米。
他背着沉重的米袋,历尽艰辛回到家中,亲自为母亲煮饭。
这个故事体现了子路对母亲的深情和孝心。
三、黄香扇枕温衾
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年幼时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
夏日炎炎,黄香为了让母亲睡得凉爽,每晚都会用扇子为母亲扇凉枕头;寒冬时节,他则会先睡在母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为其温暖被子。
黄香的孝行感动了邻里,也成为了孝道的典范。
四、王祥卧冰
王祥是晋朝的一位孝子,他的母亲患有重病,需要服用黄连。
但黄连生长在深山之中,冬天更是难以寻找。
为了救治母亲,王祥冒着严寒,卧在冰天雪
地之中,终于找到了黄连。
他的孝心传遍了乡里,被后人传颂为孝道的楷模。
这些传统故事传递了中华民族孝道的核心价值,让我们明白孝顺父母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全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全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全一、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三、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四、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关于孝的故事(精选36篇)
孝的故事关于孝的故事(精选36篇)目录《孝的故事》之望云思亲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之后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十分悲痛。
仁杰明白他的'痛苦情绪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孝的故事》之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期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之后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孝的故事》之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之后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孝的故事》之上书救父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以前做过齐国的仓令。
经典孝顺故事
经典孝顺故事故事一:《孝顺的儿子》从前有个年老体弱的母亲,她的儿子非常孝顺,经常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
每天早上,儿子都会给母亲端上一杯热茶,然后为母亲准备早餐。
他会切好水果,把面包放进烤箱里烤,然后把早餐端到母亲的床前。
他每天都会陪母亲一起吃早餐,然后帮她洗脸、梳头。
他还会陪母亲去公园散步,让母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有一天,母亲突然病倒了。
儿子非常担心母亲的身体,立即把她送到医院。
医生检查后告诉儿子,母亲需要住院治疗。
儿子没有犹豫,立即决定陪伴母亲住院,每天都会给母亲送去美味的饭菜和水果,陪她聊天、看书、听音乐。
在儿子的关心照顾下,母亲很快康复了。
故事二:《幸福的家庭》阿姨年过七旬,儿女已嫁人,孙子也都长大了,却始终没有一个人想起来来看望她。
她常常自言自语:“我这个老不死的,没人要,没人疼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有一天,她的孙女回家并对她说:“奶奶,您可真幸福。
您的儿女都健在,孙子也都长大了,而我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我只有一个人孤单地过日子。
”阿姨听了孙女的话,感触颇深,她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幸福,因为她还有儿女和孙子们陪伴在身边。
从那天起,她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也开始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希望能让他们更加幸福。
故事三:《卖苹果的孝子》从前有个卖苹果的孝子,他善良勤劳,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
他的母亲年老体弱,每天只能靠卖苹果来维持生计。
他每天都会陪母亲去街头卖苹果,然后帮助母亲把苹果打包、运回家里。
有一天,孝子在街头遇到一个乞丐,他看到乞丐双脚瘸了,非常可怜,于是他立即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乞丐。
他回到家里,母亲看到他赤着脚回来,非常心疼,问他为什么要把鞋子给乞丐。
孝子笑着回答说:“妈妈,我可以再去买一双鞋子,但是乞丐却没有这个条件。
如果我能帮助他,我就会感到非常开心。
”故事四:《孝顺的女儿》从前有个年迈的母亲,她有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儿。
女儿每天都会为母亲准备早餐、洗衣服、清洁家里。
她还会陪母亲去公园散步、逛街购物,让母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十四孝图》的故事_历史故事
《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历史是现实的纪录,莫说十几年前的现实都难以记清,就更遑论几千年前的现实。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二十四孝图》的故事篇一: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二十四孝图》的故事篇二: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十四孝图》的故事篇三: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二十四孝图》的故事篇四: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关于孝顺的故事
关于孝顺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的牛郎》。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牛郎的年轻人,他的父母早逝,只留下他和一个年幼的妹
妹相依为命。
牛郎从小就十分孝顺,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干活,晚上则在家里照顾妹妹。
为了养活妹妹,他辛苦耕种,日夜不息。
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从未抱怨过,只是默默地承受着。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上的织女,于是织女便嫁给了他,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二,《感恩的女儿》。
有一位老人年迈体弱,生活十分困难。
他的女儿知道父亲的辛苦,便决定每天
早早起床去市场摆摊,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养家。
她每天卖力地工作,尽管辛苦,但她从未放弃过。
她的孝顺感动了许多人,也感动了上天。
最终,她的父亲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身体渐渐康复了。
故事三,《孝顺的儿子》。
有一位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
他的儿子知道父亲的辛苦,便
决定放弃工作,回家照顾父亲。
他每天早早起床给父亲做早餐,陪父亲散步,给父亲讲故事。
他的孝顺感动了许多人,也感动了上天。
最终,他的父亲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健康渐渐好转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
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无论是牛郎、感恩的女儿还是孝顺的儿子,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顺的含义。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更是一种美德,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美德,让孝顺之风在中华大地上永远吹动。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孝顺的传承者,让孝顺之风在中华大地上永远吹动。
古代孝顺的经典故事
古代孝顺的经典故事一、卧冰求鲤:西晋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娶了继母朱氏,然而朱氏不慈爱,对王祥非常的刻薄,还屡屡在他父亲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他的坏话,因此也逐渐失去了父亲的疼爱。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新鲜鲤鱼。
但当时天寒地冻,河水结冰,无法捕捉鱼。
王祥就脱去上衣,赤身躺在冰上,想靠体温暖热融化冰面,以便捕到。
等了一会儿,冰化开,从冰洞里跃出两条鲤鱼。
王祥非常欣喜,赶紧拿着鱼回家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渐渐地继母的病也好了。
邻居都惊叹这是王祥的孝道感动上天。
从此,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卖身葬父汉代,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
他家里非常贫困。
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借钱,埋葬父亲。
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
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
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
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
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
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
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
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
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三、哭竹生笋孟宗幼年丧父,生活虽然困苦,但他的寡母尽力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
孟宗的母亲,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让孩子读书,让他与读书人结识,以便将来成为大学令,出人头地。
到了县试的时候(在县内举行的考试),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考试。
有些考生贫困,无力住客栈(旅馆),孟妈妈就请他们到她家里住宿。
孝心故事(精选16篇)
孝心故事孝心故事(精选16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孝心故事(精选16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孝心故事篇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心故事篇2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
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
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
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
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
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留意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最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必须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
孝顺的经典故事大全
孝顺的经典故事大全1.孝顺的经典故事大全篇一卧冰求鲤王祥性至孝。
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
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2.孝顺的经典故事大全篇二芦衣顺母——闵损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亏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
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
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闵损父亲立即写了一纸休书逐后妻!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 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顺的故事(30篇)孝顺的故事(一):陈毅孝敬父母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走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十分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可是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您身边伺候,心里十分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日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我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明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顺的故事(二):芦衣顺母的故事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顺的故事(三):关于方观承千里探亲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
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
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
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
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
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
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所不辞。
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
几个月后,他们最终见到了二老。
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我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孝顺的故事(四):袁世凯葬母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朝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
1901年6月辛丑条约谈判正急之时,刘氏去世。
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职丁忧回籍营丧。
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1902年6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中央级职衔。
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了。
一句话:外你是国家大员,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
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第二妻妾有别。
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
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终风光一下――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故居袁寨,具体办理殓殡事宜;一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
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我们此刻的红头文件,规定不得超过20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激动地说:感激朝廷,感激太后,感激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孝顺的故事(五):孝顺媳妇肖秀云悉心照顾婆婆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
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向坚持照顾婆婆,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我一个简单的想法。
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
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此刻,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齐共同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肖秀云说,我和婆婆都出生于穷苦人家,我把婆婆当作自我的亲娘一样照顾,我有退休工资,婆婆也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平常她喜欢吃啥我就做啥,鸡蛋糕、饺子等我都给她做着吃,她年龄大安的假牙,饭软些她好吃。
杨金枝家山东东明县农村,1956年,杨金枝的独子与邻村姑娘肖秀云结婚。
结婚刚3个多月,杨金枝的独子就支边到八师一三四团。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肖秀云承担起照顾家里老人的重担。
肖秀云说,吃饭的时候,我每次舀饭都是给她舀第一碗端给她,吃完饭给她洗好碗。
哪时候,山东老家农村生活条件十分差,作为女人的肖秀云凭借着吃苦耐劳精神坚守着这个家庭。
肖秀云说,我就争口气,哭,我屋里掉泪,不能外掉泪,我一辈子这样,人要活个志气,活个脸面嘛。
婆婆杨金枝想念儿子,1961年,杨金枝和肖秀云也来到了八师一三四团。
一三四团连队,肖秀云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连队职工,由于能干,肖秀云还被提拔成连队的班长直到退休。
工作中,肖秀云踏实能干,家里,肖秀云照顾好老人和子女。
生活中,婆婆偶尔说不好听的话,肖秀云从不计较,宽容对待。
肖秀云说,以前生活再苦,咱从没有胡作乱为,她是个苦命人,我也是个苦命人,此刻生活好,我何必和她生气。
孝顺媳妇肖秀云悉心照顾婆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肖秀云的公公、爱人已先后过世,几个子女也已成家立业。
今年,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也共同生活了58年,此刻每一天自我都和往常一样给婆婆做可口的饭,把她睡的床、穿的衣服整干净,尽自我的本事照顾好婆婆的起居。
肖秀云说,我这个人一辈子没文化,让人家看得起我,做孝顺老人操持好家里是自我一个简单的想法。
孝顺的故事(六):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
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必须尽心奉养您!”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
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
一次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
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
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了地上。
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样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勤劳惯了的许母,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
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
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立刻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孝顺的故事(七):国学大师黄侃的孝顺故事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
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
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
黄侃大恸,吐血不止。
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十分孝顺。
他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
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
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
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孝顺的故事(八):古代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之后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
异常是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并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之后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医理上有何依据?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
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
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孝顺的故事(九):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
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
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