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
中小学图书馆规程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3〕5号文件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的组织、协调、配备、使用、培训、评估等具体业务工作.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第五条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图书馆要设专职管理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馆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图书馆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第九条图书馆藏书量不得低于《图书馆(室)藏书量》的规定标准.各地可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而定.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第十条图书馆建立书刊总括登录和个别登录两种帐目.第十一条图书应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期刊应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进行分类.第十二条图书著录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标准;期刊著录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计算机编目按《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进行.第十三条实行卡片目录的中学图书馆应设有书名目录和分类目录、条件好的图书馆可增设著者的目录.小学图书馆要设书名目录.采用全开架借阅和半开架借阅方式的小学图书馆可不设书名目录.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图书馆、计算机能够满足师生进行书目检索的、可废止卡片目录.第十四条图书馆应以全开架借阅和半开架代阅为主.要开展好外借、阅览、宣传推荐服务工作、并发挥班级图书角、图书箱的作用.第十五条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第十六条各地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鼓励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重视和加强乡镇中心图书馆的建设、辐射周边学校、做到资源共享.第四章条件保障第十七条图书馆应配备书架、阅览桌椅、出纳台、报刊架、书柜、目录柜、文件柜、陈列柜、办公桌椅、装订设备、安全设备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并有计划地配置复印、声像、文献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设备.图书馆要设置藏书室(包括学生供书处)、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有条件的学校可按学科分类调协阅览室的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图书馆应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图书馆要重视和加强图书馆与校园网(城域网)的结合、实现网上电子图书资源共享.第十八条城市中小学校图书馆建设标准应不低于现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独立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9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图书馆的规模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参照上述标准制定.图书馆应有良好的避风、换气、采光、照明、防火、防潮、防虫等条件.第十九条图书馆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在教育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各地教育图书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学校要多渠道筹措图书经费.提倡和鼓励社会和个人捐助图书馆建设.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规程执行、各地乡镇中小学图书中心的建设参照本规程高标准要求执行.第二十一条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1991年8月29日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同时废止.附表一:图书馆(室)藏书量备注:1类是指教学班数在19个及其以上的学校;18个及其以下学校为2类。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量不得低于《图书馆(室)藏书量》的规定标准。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
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而定。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中小学图书馆藏书量配备标准

五大部类序列小学中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A 马克思主义、列
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
1.50%2%哲学
B 哲学 1.50%
2%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
育、体育
H 语言、文字I 文学J 艺术K 历史、地理N 自然科学总论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
学
Q 生物科学R 医药、卫生S 农业科学T 工业技术U 交通运输V 航空、航天X 环境科学综合性图书
Z 综合性图书
5%4%
64%54%
分类体系结构
分类比例
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量配备标准
自然科学
28%38%
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二十二大类序列
社会科学。
图书配备标准

中小学图书室配备标准
说明:学生阅览室座位:高中按学生数1/10设置,初中按学生数1/12设置,小学按学生数1/18设置。
教师阅览室座位:高中按教师数1/3设置,初中按教师数1/3设置,小学按教师数1/4设置。
藏书量:高中50册/生,初中40册/生,小学30册/生。
新增比例:达到藏书标准的l%及以上
借阅图书:高中学生每学年借阅图书不少于15册/生,初中学生每学年借阅图书不少于12册/生,小学学生每学年借阅图书不少于10册/生。
藏书流通量:高(完)中不少于藏书量(品种)的70%,初中不少于藏书量(品种)的80%,小学不少于藏书量(品种)的90%。
藏书中每种书籍复本不超过5本。
山东省普通初级中学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标准
(单位:平方米)
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通知》鲁教基字[2008]15号2008年5月7日印发)
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
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

1.办公桌椅、出纳台。
2.配备能满足全部馆藏的书架、书橱、报刊架、过刊柜、文件柜、光盘和音像资料柜。3.配有消毒设备、通风换气设备、防盗设备、消防器材、窗帘、干湿度计等。
4.配齐计算机、装订机、书立、书车、书梯等常用设备。
5.配置电子阅览室相应设备。
5.采编室、外借室、阅览室应配空调,书库应配抽湿机,资料室应配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
3.应有与学校培养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核心资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书刊及校本教材。
二、
馆
舍
要
求
项目
学校类型
类
类
III类
总书库面积(册/㎡)
300,并留有发展空间
400,并留有发展空间
600,并留有发展空间
借书处面积(㎡)
>22,若借书处与书库合并的应与书库面积相加
>20,若借书处与书库合并的应与书库面积相加
2、学年生均借书I类学校不少于16册,II类学校不少于12册,III类学校不少于8册。
3、解答读者咨询,代查资料,或提供检索途径指导读者查询;多种途径收集教育、教学、科研资料,并编辑加工、规范管理,及时传递。
4、开展科学研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课程改革和学生研究性学习服务。
5、编制学生必读书目或推荐书目,引导学生读书;编制新书简介,宣传推荐图书。
2、全部能操作计算机,每馆必须有一个熟悉网络的人员。
3、热爱本职工作,有乐于奉献,热心服务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
4、人员相对稳定。
类
≥4人
III类
≥3人
五、
管
理
要
求
1.每年制订图书馆工作计划、总结。
2.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规则和制度如:《采编规则》、《借还规则》、《赔偿规则》、《剔旧规则》、《阅览规则》、《图书清点规则》、《音像资料使用规则》、《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等;健全岗位责任制如:《馆长职责》、《采编人员职责》等。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息的能力和终身研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的组织、协调、配备、使用、培训、评估等具体业务工作。
藏书楼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第五条藏书楼负责人要具有藏书楼专业常识。
中学藏书楼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藏书楼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藏书楼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藏书楼要设专职管理人员。
藏书楼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合理确定。
第六条藏书楼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馆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图书分类编号

一、图书编号、管理及使用
1.图书登记本(A4纸,封面用彩色硬纸,装订成册,内容用电脑打印并存
电子文档)
2.图书借阅登记本
3.图书编号
A、先在每本书封面、封页、最后一页盖图
书章,图书xx格式(长、
B、编号前四位为每种书分类排序号,第5---6位为复本书编号。
如:xx第一卷第1本为A000101,xx第一卷第2本为A000102,xx第一卷第3本为A000103,----------。
xx第二卷第1本为A000201,xx第二卷第2本为A000202,xx第二卷第3本为A000203 ---------。
每类书都从000101开始。
前面带上类别字母。
同一种书前4位编号一样,后2位不一样。
切记一些套书有很多分册,分册书按每种书进行编号。
4、柜签
在每个图书柜(架)上分别贴上柜签,柜签要美观大方,
如: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S 农业科学
5、管理制度
xx上墙大小(60*)大小可适当调整,电脑喷绘。
6、借阅方法(供参考)
a、每班一个图书借阅登记本,分班借阅
b、学生借阅要在借阅登记本作登记,
二、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18年版)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教基〔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指导,我们对2003年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18年5月28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和服务体系,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体制与机构第五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图书馆的规划和管理,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和学校做好图书馆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培训、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
有关图书馆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当听取图书馆馆长意见,最终由校长办公会决定。
第七条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阅读指导机构,指导和协调全校阅读活动的开展。
阅读指导机构由一名校领导担任负责人,成员由学校图书馆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鼓励家长代表参加。
阅读指导机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学校阅读计划,组织阅读活动的实施,反映师生意见和要求,向学校提出改进阅读活动的建议。
省中小学规范化图书馆评价标准

3
4.智能化★
(1)配备借还系统终端、智能书柜等智能化硬件设备,得2分。
(2)图书馆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有文献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得3分。
5
二、人员与经费保障(15分)
4
20.读者服务
(1)图书馆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每年定期面向学生开设了解图书馆、学会使用图书馆的辅导课。具有教学内容、教案、课件等相关记录,得2分。
(2)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具有活动方案并有完整记录(活动照片、视频等),每项活动得1分,本项满分3分。
(3)学年生均借书不少于8册,得2分。
(4)图书馆数字资源年人均访问下载次数/学生人数≥10,得1分。
3
三、文献信息资源(25分)
12.年生均入藏量★
近三年,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量≥1本,得3分。
3
13.复本量
符合学校实际需要,推荐阅读书目可适当增加,得1分。
1
14.验收与登记★
(1)书刊总括登录账目规范完整,得2分。
(2)书刊个别登录账目规范完整,得2分。
4
15.分类编目与文献排架
(1)书标、条形码等加工规范,得0.5分。
1
23.阅读辅导课
每年定期开设阅读辅导课,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进行阅读指导,定期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具有教学内容、课件等相关记录,每个标准课时得0.5分,本项满分2分。
2
24.阅读活动★
(1)学校每年举办讲座、演讲、读书会、分享会、故事会等阅读推广活动,活动序列化、系统化、常态化,活动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形式创新,活动有方案、有组织、有激励机制。每项活动得1分,本小项满分8分。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和服务体系,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体制与机构第五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图书馆的规划和管理,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和学校做好图书馆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培训、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
有关图书馆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当听取图书馆馆长意见,最终由校长办公会决定。
第七条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阅读指导机构,指导和协调全校阅读活动的开展。
阅读指导机构由一名校领导担任负责人,成员由学校图书馆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鼓励家长代表参加。
阅读指导机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学校阅读计划,组织阅读活动的实施,反映师生意见和要求,向学校提出改进阅读活动的建议。
第三章图书配备与馆藏文献信息建设第八条学校应根据发展目标,以师生需求为导向,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制定图书配备与其他馆藏文献信息建设发展规划。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民族地区中小学应当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配备相应民族语言文字的文献资源。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量不得低于《图书馆(室)藏书量》的规定标准。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
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而定。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18版)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教基〔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指导,我们对2003年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18年5月28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和服务体系,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体制与机构第五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图书馆的规划和管理,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和学校做好图书馆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培训、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
有关图书馆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当听取图书馆馆长意见,最终由校长办公会决定。
第七条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阅读指导机构,指导和协调全校阅读活动的开展。
阅读指导机构由一名校领导担任负责人,成员由学校图书馆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鼓励家长代表参加。
阅读指导机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学校阅读计划,组织阅读活动的实施,反映师生意见和要求,向学校提出改进阅读活动的建议。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 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量不得低于《图书馆(室)藏书量》的规定标准。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
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而定。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图书馆等级评分细则

3分
⑷有用于服务的打印机、复印机、防盗系统以及条码阅读器等
1分
C藏书20分
⑴生均藏书量(含电子图书,电子图书按5册/种计算):
中学一、二、三级分别为40、30、15册/人;
小学一、二、三级分别为25、15、10册/人;
按比例扣分
5分
F使用25分
1.提倡半开(1分)或全开架(2分)借阅方式
2分
2.中小学(3年级以上)发证率100%,按比例扣分
2分
3.学年生均借书册数:
中学一、二、三、级分别为10、8、5册/生.学年;小学一、二、三级分别为8、5、3册/生.学年;按比例扣分
4分
4.学生、教师阅览室开放:
中学一、二、三级对教师开放分别为8、6、4小时/日以上;
小学一、为20元/生.年,二、三级为10元/生.年;
上拨和自筹资金到位,用足并专款专用。按到位资金的百分比扣分,购省级以上装备部门推荐图书每低10%扣1分
6分
D人员10分
1.队伍建设:
⑴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参加培训(1分);有培训合格证(1分)
⑵图书馆管理人员讲政治、精神文明、职业道德、爱护读者、坚持原则(1分)有一项不足扣0.25分
附件2:
山西省中小学图书馆等级认定评分细则
项 目
分值
备
注
⑴学生阅览室:
中学一、二、三级分别要求1/8、1/10、1/15(座/生);
小学一、二、三级分别要求1/18、1/20、1/22(座/生);
按比例扣分
4分
⑵教师阅览室:
中学一、二级、三级要求分别为90m2×2、72m2×1、54m2×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8年第07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指导,我们对2003年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和服务体系,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体制与机构第五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图书馆的规划和管理,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和学校做好图书馆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培训、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
有关图书馆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当听取图书馆馆长意见,最终由校长办公会决定。
第七条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阅读指导机构,指导和协调全校阅读活动的开展。
阅读指导机构由一名校领导担任负责人,成员由学校图书馆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鼓励家长代表参加。
阅读指导机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制订学校阅读计划,组织阅读活动的实施,反映师生意见和要求,向学校提出改进阅读活动的建议。
中小学图书配置要求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的组织、协调、配备、使用、培训、评估等具体业务工作。
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第五条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
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图书馆要设专职管理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
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馆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

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附件3: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评估细则一、总则1、为了推动我市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使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及《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图书馆(室)等级评估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2、各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按照《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精神,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工作和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大对中小学图书馆的经费投入,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捐助,促使各级各类中小学图书馆不断改善办馆条件,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3、各学校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精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提高图书质量,保证师生借阅图书的需要。
积极支持图书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并能够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设图书中心,辐射周边学校,加强社区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使学校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4、本评估细则分四个部分,即A1基本条件,A2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A3文献信息资源流通与服务,A4附加。
前三项合计为100分,附加为20分。
评分结果以四项累加计算。
示范图书馆(室)总分应达到100分以上(含100分),合格图书馆(室)总分为80分-99分。
其中,附加分不超过总分的20%。
5、本《标准》制定的文件依据为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
说明:图书室三帐一簿:总帐,要求反映图书的总册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要记载图书编号、书名、单位、单价、数量、金额。
分类帐,要求按国家五大部分二十二小类分类记帐,要求反映每类图书的书名、册数、单价、存放位置(架位)、购买时间、总册数、类别总价。
报损帐,是指已经损坏没有修补价值或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书籍,必须从书库中剔除,这类帐册同样要体现类别、书名、编号、单价、剔除时间、总价。
借还登记簿:图书借阅要实行借阅登记制,登记簿上要显示借阅书名,数量,存放位置,架位,借阅人,借阅、归还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