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一、简要回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人们在探索和发现地理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地理的科学方法。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地理科学方法主要涉及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1.地理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理现象不易控制或改变,其条件的物理过程更只有依靠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轻松接受地理知识。

2.地理实验法:通过科学的实验,使学生可以科学的解释地理现象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消化。

3.地理调查法:我们应用较多的是城市调查,在学习城市化时,就可以利用学生自己调查,这时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地理比较法: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像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用到,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等等。

5.地理分析与综合法:这种方法在高考中经常遇到,在平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在鲁尔区的学习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辽中南地区。

6. 地理归纳与演绎:这是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因为又是学生归纳的能力较差,教师一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锻炼学生。

二、举例简述地理分布知识教学的策略?

答:这方面和地图分不开,要知道人口﹑城市﹑工业的分布,各地的气候﹑地形等,特别是在区域地理中,都要用到这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多看多练,熟能生巧。

三、何谓地理理性知识?有哪些类型?简述地理规律的含义?

答: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活动达成。地理理性知识是对地理感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属于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类型有: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

地理规律的含义:地理规律是人们对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表面联系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它反映了对地理事物发展过程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认识。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必然趋势的地理演变规律,如四季更替的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等;二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必然联系的地理分布规律,如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地理规律对于揭示地理事物的联系,认识地理事物结构、成因、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地理学习的兴趣?

答: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教学:在地震带的学习中要运用汶川地震,城市化过程中可以运用身边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白地理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用的。

2.多运用多媒体:这样可以直观的将地理知识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3.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让一位学生讲一个地理故事,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多阅读,丰富知识,另外学生这个年龄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所以他们会有期待,这样对我们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的。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展望西安的未来,使学生为城市化尽自己的力量。

五、简述实现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方式与途径?

答: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具体的课程标准数量较多,但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运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第二.通过“运用实例、典型案例、举例”,来分析地理原理和规律。

这两方面的表述,也就指出了教师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

1.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

例如,关于“水循环”这一内容,课标作以下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水圈组成进行讲述后,就可以向学生出示某一河流流域的示意图,并围绕该图,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1).让学生指出图中包括了哪些水体;

(2).用箭头表示各种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各种水体与河水之间的关系;

(3).把所标注的箭头进行整理,探讨其所组成的循环关系;

(4).在图中补充可能遗漏的循环关系;

(5).对上述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并利用以下的简图进行归纳:

(6).提供另一形式的水循环示意图,巩固对水循环过程的学习;

(7).探讨在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下,可能对各圈层带来的影响。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停留在对水循环各环节进行机械记忆的层面上,而是始终围绕着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探讨,而且具备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即学生对水循环的掌握,不再局限在教材所提供的示意图,而是能够在不同的图式中提取关于水循环的知识。

2.案例教学

案例是对某一事件的陈述,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其本质不在于对案例的具体细节的把握,而是要求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提取有普遍性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新问题。由于受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教材死记硬背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能够把握住案例教学这一基本要求,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单纯记忆案例”的情况,也就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这种情况在必修三的学习中尤其容易出现,因为不同版本的必修三教材,多数的章节就是由若干的案例组成,对基本原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较少进行详细地叙述和归纳。例如湘教版必修三鲁尔区的发展等都是以案例为主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会分析。

六、如何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的态度?

答:我觉得主要要运用生活中的实例首先让学生感知,例如洪涝,泥石流,沙尘暴等我们身边的灾害,这时在适时的和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我们要保护环境,进而就会有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

七、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观”?

答:人地协调观的核心是尊重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应当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典型实例,使学生对“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如何实现人与地的协调”等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

了解人地协调的意义与基本途径。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逐步使学生懂得:只有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如何协调人与地的关系,人们的基本认识是,人类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容量相适应;人类的发展必须从自然环境的整体出发,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变化发展;确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必须同自然环境与资源结构大体上相吻合;利用地理环境,既要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又要遵循社会经济规律。地理教学应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具体案例,渗透并加深这种认识。

八、论述说明地理课程评价的功能?

答:地理课程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促进发展、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三大功能。

第一:促进发展的功能

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是课程评价非常强调的基本功能。它是指通过课程评价为地理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强化和改进地理教育的实施,促进地理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教师、学生、学校更好地向前发展。促进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

地理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是由评价标准的指向性决定的。一般来说,课程目标作为制定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受到一定的社会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的影响。课程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者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质量、人才的观念来引导、约束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在学生评价中得到反映的教育目标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只有那些在教师评价中得到反映的教育目标才能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引导作用。因此,相对于地理课程目标来说,地理课程评价对地理教育活动具有更为直接的导向功能。

(2)诊断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