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ppt课件(50页)

合集下载

新闻两则课件新闻两则课件新闻两则PPT课件

新闻两则课件新闻两则课件新闻两则PPT课件

新闻两则课件-新闻两则课件《新闻
两则》PPT课件
《新闻两则》PPT课件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新闻知识
2、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新闻;分析导语、主体部分,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感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气势,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难点: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说明议论的作用
重点研讨
1、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部分,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2、本文的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说说有何表达效果
... ... ...
新闻六要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月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新闻两则课件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新闻
两则课件
关键词:新闻两则课件PPT,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下载,八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新闻两则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请你找出文中的一段议论,并说明它 起什么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 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 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 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 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作用: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揭露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背景,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独立自学一
自由朗读本则新闻思考: 1、了解本则新闻的相关背 景,并划出它的六个要素。 2、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 和主体。
提示: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所需信息。
五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回答!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显然,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船与冰山相撞时,轮 船只是稍稍颤动了一下,没有激烈的颠簸。一开始,乘客 们对此并没在意,他们仍在舱内穿衣服,准备去吃饭。 阿奇博尔德· 格雷西上校可能是在泰坦号上等到最后而又 幸存下来的惟一的人。“我费劲地抓到铜栏杆,”他说道, “抓住后我就拼命不放。船下沉时,我在水中旋转起来, 好像转个没完。后来我露出水面,看见海面上一大片乱七 八糟的残骸。” 约翰· 雅各布· 阿斯特上校就不如他幸运了。一位幸存者看 见他勇敢地帮助他的新婚妻子上了救生船,点支烟后,他 又帮助其他妇女上救生船,而他自己却随船沉没了。船长 也沉没了。船上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援救, 她们在船上与丈夫手拉着手,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 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 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 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 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 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 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 锵有力。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 运用所学有关新

闻知识,写一则 新闻,报道发生

在你自己身边的 新鲜事,300字左

右。(注意:要 符合新闻的结构

和要素)
❖ 完成语文作业本
中第一课的作业。
❖ 预习《芦花荡》, 扫清字词障碍。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 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在本届雅典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同时也是本届奥运会所产生的第一枚金牌,
杜丽的成绩同时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501.5环获得银牌,另
一名中国选手赵颖慧获得第四名。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 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 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 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 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 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 平。

八年级新闻两则ppt课件

八年级新闻两则ppt课件
23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本是来“督战” 的,结果不但


无“ 战”可“ 督”,且全军覆没,
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
正显出我军的神勇。
32
句①只是交代我军取得了胜

利并占领了哪些地区,没有

讲敌军的情况和取胜的程度。

句②用“整天激战”概述了战
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
无畏
33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 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 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 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 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 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 水平。
29
课后练习三
越过
只写出了“经过”
第 突破
一 题
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
得的进展。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 “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
30
“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 “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 进军之神速。
31
句①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

《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

词语积累
yú zhuàn
负隅顽抗 撰写
wǎn 古宛县 huáng 潢川 负隅顽抗( xiù 星宿 è

suí wǎn 绥 靖 wén
jì ng
è 阻遏 阌乡 yù lián 濂 聿


角落 )

悍然拒绝( 蛮横的样子 )
课文朗读
自主学习:
1、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2、根据新闻的结构,划分本文的 结构。 3、思考本文主体可划分几个层次?
4、新闻的语言: 准确性、严密性
5、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 电头写明 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 求明确、简练、突出。
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 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消
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题部分,也插在 “导语”或“结语”之中。
毛泽东
写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 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 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 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 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 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 统治中心南京。
课文朗读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

把握新闻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 的内容)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阻遏 溃退 悍然 ——阻止 ——败退。“溃”,溃败。
Hale Waihona Puke ——蛮横的样子。新 闻 的 六 个 要 素
何时?--时间 何地?--地点 何人?--人物 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 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表 达 方 式 以 记 叙 为 主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 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作战兵力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从三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2020/9/27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 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2.请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 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标 题 导 语 主 体
2020/9/27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020/9/27
课文朗读
2020/9/27
1.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 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主 2.请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学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习 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 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2020/9/27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 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 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 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人民 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
2020/9/27
导入
2020/9/27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 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 简洁的语言。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 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 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2020/9/27
4、新闻的语言: 准确性、严密性
2020/9/27
5、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 求明电确头、写简明练通、讯突社出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新闻两则PPT课件

1、新闻两则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 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 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 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 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 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请试着解释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 形势。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jiān
1、歼灭
dāng
2、锐不可当
sà i
3、要塞
chì
4、炽烈
二、填空。(每空10分)
1、新闻结构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标题 )( 导语)( 主体)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作者是( 毛泽东 )
3、新闻的表达方式多用( 记叙 ),有时也用(议论 )。
请理清新闻的结构: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资料: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 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到放弃南阳的 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 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两则新闻的语言特色:
准确、鲜明、生动, 富有表现力。
课堂小测
一、给画线字注音。(每个10分)
**************(主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 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 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 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 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 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 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 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军:
敌军:
突破、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 控制、封锁、切断
纷纷溃退、毫 无斗志、微弱、 不想再打了、 泄气
32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我人 民解放军。
文中有可以为你所用的句 子吗?
议论的作用。
33
新闻语言具有真实、准确、及时的特 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三大特点 的句子。
真实性:
①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②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34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多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
战线长 攻势猛
结 构
面概括)
战况好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重点)
35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 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紧随导语之后,是消息(新闻)的主干,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
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补充: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
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如本文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
42
要打响。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齐读导语部分,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 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 领全文。
25
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主体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 军渡江作战情况。
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 层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说到督战原因:“汤恩 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 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 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的防线又 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 接作用,由“西路军”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入“东路军”。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 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5
新闻的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
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 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
者以总体印象。(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
14
进入演播厅
2、当当军事家 假如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
哪些方面的情况?
背景: 战况分析: 形势预测:
15
进入演播厅
3、当当主持人: 假如你来当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
语? 导播语:大家知道。国共 和平谈判破裂后,
采访问题:1、请您给观众朋友们就最新状况做些介绍。 2、
•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
报纸上的新闻吗?
•喜欢新闻,可以表示一个人敏锐
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 口,是社会变化的一张晴雨表。
1
新闻发布会
(检查上节课作业)
2
资料卡片:新闻
•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
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其中 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 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 气象、新成就。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9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0
1949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 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 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 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 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 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26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采 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这几层意思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及 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中路军和西路 军所遇到的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 路军所遇到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 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军后写。
27
能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么内容?有 何作用?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 称、发电时间和地点。表明消息来源可靠,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8
请把握这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这则新闻记述了正义战争的胜利, 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告诉我们,中国革命 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 敌人取得,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 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 恶!
8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
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
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38
(1)②句好。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 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 复。
12
安安庆庆 九江
九江
芜湖 芜湖
江阴 江阴
13
进入演播厅
当当播音员: 假如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
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1)全文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2)“突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 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3)“不料,正是、、、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11
来当当制片人
下面我们将要分成地图绘制、场景设置、镜头 剪辑三个组,要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自身 小组的任务。
1、地图绘制组: 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
进发点用箭头标出。可以在课本中的图上描画。 2、场景设置组:
假如电视台想在新闻播报之后还进行一次军事访谈,请你设计一下 访谈人物的背景、服装、道具等。 3、假如这则新闻出现在电视上,与新闻播音相配的画面应是哪些?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
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3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及时性 报道迅速及时。
准确性 语言简明扼要。
4
资料卡片:新闻
•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 何事?(What?)
•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 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构筑了把 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0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23
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中路军三十万,西 路军、东路军各三十五万。看来-------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还能找出这则新闻中体现真实性的 语句或词语吗?
24
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 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 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19
请同学自由朗
• 何人?(Who?) • 何时?(When?) • 何地?(Where?) • 何因?(Why?)
读课文,在文中 圈点批注内容的 六要素,整体掌 握新闻的内容:
36
(1)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 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2)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 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 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3)“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 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