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诊治的进展

合集下载

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杨嘉鑫,郑杨煌,施鸿金,王海峰,左毅刚,王剑松,张劲松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昆明650101摘要: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副神经节瘤,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

在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中PPGL被认为是恶性肿瘤。

有研究建立了联合临床、病理、分子标志物的预测模型评估PPGL的转移风险;间碘苄基胍(MIBG)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PET/CT 对定位转移性PPG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优于CT;大约40%的PPGL与已知致病基因的胚系突变有关,因此基因检测可用于肿瘤复发或多发的诊断。

手术切除是治疗PPGL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对于转移性PPGL而言只能作为一种姑息性选择。

化疗对转移性PPGL整体效果不佳,131I-MIBG和肽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PPGL更有优势。

目前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价值有限,但随着新靶点的发现,靶向药物仍具有巨大潜力。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肿瘤转移;诊断;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9.028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9-0111-05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是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来源于神经嵴,当位于肾上腺髓质时称为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外自主神经副神经节时称为副神经节瘤。

嗜铬细胞瘤也可称为肾上腺内交感神经节瘤。

80%~85%的PPGL 来自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副神经节瘤占15%~20%[1]。

在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中,PPGL被归类在非上皮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由于目前尚无可靠的组织学或分子标志物诊断PPGL的良恶性,PPGL均被认为是恶性[2]。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详解演示文稿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详解演示文稿
➢ FOUR Cs
• Cholelithiasis • Cutaneous lesions • Cerebellar haemangioblastoma • Cushing’s syndrome
相关疾病
➢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 IIa
甲状腺髓样癌 甲旁亢(增生) 嗜铬细胞瘤
➢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 IIb
Vo Hippel-Lindau disease (VHL综合征)
➢ 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综合征
➢ 症状
CNS血管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肾细胞癌、 内脏囊肿、嗜铬细胞瘤和胰岛细胞肿瘤
这些病人中有25%-35%有单侧嗜铬细胞瘤, 15%-20%有胰岛细胞瘤
Sturge-weber综合征
➢ Sturge(1987)和weber(1936)先后提出而得名 ➢ 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障碍引起血管扩张,但血管
假性嗜铬细胞瘤常见原因
➢ 其他发作性高血压原因
急性间歇性发热 急性或慢性中毒 脊髓痨危象 可乐定、甲基多巴骤停
诊断
➢ 病史 ➢ 体检 ➢ 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药理试验 影像血检查等
➢ 同时还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其他疾病
那些病人需作嗜铬细胞瘤的 筛选检查?
瘤之间所见黑色素难以内胚层畸形解释
➢ 主要表现:
面部血管痣 早期出现癫痫发作 面部血管痣的对侧偏瘫和发育不全 乳儿期以后颅骨X线片上有双边形钙化,同时颅狭小征和颅
骨增厚
诱发嗜铬细胞瘤释放儿茶酚胺的 常见因素
➢ 自发性分泌 运动 弯腰压迫 排尿 排便 腹部压迫 麻醉诱导 触摸肿瘤 用劲如分娩期
因为将去甲肾上腺素转变为肾上腺素的PNMT(苯乙醇N-甲苯转 移酶)需要高浓度的皮质醇才能激活,只有肾上腺髓质及主动脉 旁嗜铬体才具备此条件

嗜铬细胞瘤诊治的进展

嗜铬细胞瘤诊治的进展

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的研发
针对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 研发新型的靶向药物,提高疗 效和安全性。
个体化治疗的研究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表型等特 征,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治疗的研究
探索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以 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03
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治疗进展
手术指征与原则
药物治疗
近年来,一些药物如酪氨酸酶抑 制剂等被用于术前准备,以降低 肿瘤组织活性,减少术中出血。
机器人手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 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采用机器人进 行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治疗,具有 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联合治疗
对于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肿瘤, 医生可能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 如放疗、化疗等,以提高治疗效 果。
05
嗜铬细胞瘤的基因治疗进展
基因治疗的目的与原则
目的
通过修改或纠正异常基因,达到预防、 控制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VS
原则
安全、有效、可行、可控,符合伦理道德 。
基因治疗方法与技术
01
02
03
基因转移技术
将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 以取代或修复异常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 编辑工具,对异常基因进 行精确修复过阻断肾上腺素与α受体的结合, 降低血压和心率,缓解症状。常用 药物有酚妥拉明、哌唑嗪等。
100%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阻断肾上腺素与β受体的结合, 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降低血压。 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
80%
钙通道拮抗剂
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降低心 肌收缩力和心率,降低血压。常用 药物有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背景介绍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起源于肾上腺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细胞。

它们可以分泌儿茶酚胺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出汗等症状。

因为嗜铬细胞瘤的症状和其他常见疾病非常相似,如高血压和焦虑症,因此它们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一个挑战。

诊断进展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嗜铬细胞瘤与遗传突变相关联,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和神经纤维瘤病。

因此,家族史是嗜铬细胞瘤疑似患者应该询问的重要问题之一。

现在,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关键是通过测量尿液中儿茶酚胺代谢物的含量来检测。

这种检查可以检测到大约90%的嗜铬细胞瘤,但是它有一些缺陷,例如低敏感性和不良特异性。

最近,一些新技术被开发用于诊断嗜铬细胞瘤。

例如,底物类胶体传感器(SBP)和电化学传感器(e-sensor)可以在病人血液或尿液中检测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儿茶酚胺代谢物。

治疗进展嗜铬细胞瘤的治疗目标是完全摘除肿瘤,但该疾病常常处于恶性状态并会迁移到其他部位。

手术切除有助于大多数患者,但对于转移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现在,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被开发用于治疗嗜铬细胞瘤。

例如,放射性核素治疗(RNT)和放射性树脂微球治疗(SIRT)可以用于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转移性病变。

此外,融合蛋白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难于诊断和治疗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最近的研究发展了一些新技术和治疗方法,为嗜铬细胞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设施。

尽管如此,更多的研究仍然需要开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6例报告)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6例报告)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6例报告)刘传信; 蓝建勇; 李芳萍【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01(002)001【摘要】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 3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36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 ,肿瘤大小为0 .4cm× 0 .5cm× 0 .6cm~15cm× 15cm× 15cm ,重量为 4~ 45 0 g。

位于肾上腺者 2 9例 ,肾上腺外 7例 ;术后复发 1例 ,死亡 1例 ,其他随访 1~ 5年未发现复发 ,恶变及转移。

结论 :VMA及VMA/Cr值与肿瘤的大小及功能活跃程度有关 ,与临床表现及血压无正相关关系 ;手术治疗是本病根本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及成功的重要保证 ;术后应长期随访及定期检查血压和VMA。

【总页数】2页(P66-67)【作者】刘传信; 蓝建勇; 李芳萍【作者单位】广东省番禺市新造医院外科广东番禺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 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6【相关文献】1.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J], 李虎;梁朝朝;朱永士;郝宗耀;张桃福;江长琴;胡怀远;常全森2.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 [J], 金小岩;张萌;王吉文3.膀胱嗜铬细胞瘤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J], 柯庆华;周世琼;蔡君;蒋代文;杨继元4.心脏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3例报告) [J], 张超纪;苗齐;刘兴荣;曾正培;李汉忠;罗爱伦;张抒扬5.嗜铬细胞瘤诊断及治疗(附132例报告) [J], 张淑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案_ppt课件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案_ppt课件

P治疗方 案
定义:
PPGL临床表现
• PPGL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CA分泌所致的高血压 及其并发症,由于肿瘤持续性或阵发性分泌释放不 同比例的E和NE,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 • 可表现为阵发性、持续性或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 础上阵发性加重:阵发性高血压为25% ~40%;持续 性高血压约占50%,其中半数患者有阵发性加重; 约70%的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另有少数患者血 压正常。 • 头痛、心悸、多汗是PPGL高血压发作时最常见 的三联征,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PGL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1.术前准备: 建议除头颈部PGL和分泌DA的PPGL 外,其余患 者均应服用α受体阻滞剂做术前准备。可先用选择性 α1受体阻滞剂或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如 血压仍未能满意控制, 则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 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如患者出现心动过速, 则 再加用β受体阻滞剂,但是绝对不能在未服用α受体阻 滞剂之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因为PPGL 患者先服用β 受体阻滞剂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和左心衰的发生。
2.手术
• 推荐对大多数PCC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 如肿瘤直径>6cm或为侵袭性PCC,则应进行 开放式手术以确保肿瘤被完整切除;
恶性PPGL的治疗
特殊病情的诊断治疗
• (二)PPGL危象 PPGL危象发生率约为10%,临床表现可 为严重高血压或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 出现心、脑、肾等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PPGL高血压危象发作时,应从静脉泵入α 受体阻滞剂,可从小剂量开始并严密监测血 压、心率变化, 根据患者对药物的降压反应, 逐渐增加和调整剂量;当高血压危象被控制, 患者病情平稳后,再改为口服α受体阻滞剂治 疗做手术前准备。

嗜铬细胞瘤诊治的进展

嗜铬细胞瘤诊治的进展

假性嗜铬细胞瘤常见原因 其他发作性高血压原因
急性间歇性发热 急性或慢性中毒 脊髓痨危象 可乐定、甲基多巴骤停
现在是12页\一共有79页\编辑于星期三
一、高血压。 阵发性高血压45%,持续性高血压50%+
。此型病人相对较重甚至可呈 进展。 部分病人可因肿瘤骤然发生出血、坏死以 致停止释放CA或由于大量CA释放等可出现

现在是7页\一共有79页\编辑于星期三
相关疾病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IIa
甲状腺髓样癌
甲旁亢(增生)
嗜铬细胞瘤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IIb
如上所述
Marfanoid phenotype 内脏神经瘤
神经皮下综合征
神经纤维瘤病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 节结性硬化症
血压脑病。急救应速用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控制病情,并及时手术。
现在是14页\一共有79页\编辑于星期三
低血压、休克的原因
低血压、休克 可以突然出现,也可以与高血压交替发生。 可伴有急性腹痛、心前区痛、高热等。
原因:
①肿瘤内骤然出血,坏死;
②大量儿茶酚胺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功不全; ③大量儿茶酚胺使血管强烈收缩,组织缺氧,血管 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严重不足; ④肾上腺素兴奋了肾上腺能β受体,使周围血管扩张。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第33卷第8期
二. 代谢紊乱
基础代谢率增高
血糖升高
脂代谢紊乱 低血钾症
三.心脏表现
儿茶酚胺性心肌病伴心律失常或心肌退行性变、坏 死;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衰等。 四. 其他表现
少数病人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眼底改变等。
现在是19页\一共有79页\编辑于星期三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

实验结果
泌尿外科新进展
交感神经的异常激活
SVR↑ 交感兴奋 CO↑
血容量↓
为什么交感神经会异常激活?
泌尿外科新进展
可能机制
▸ 血循环NE↑,交感神经突触摄取NE↑ ▸ 低血容量情况下也需要交感神经维持血压 ▸ 突触前膜上的α2受体因为儿茶酚胺含量增加而不敏感 ▸ 这个受体是交感神经的负反馈安全阀
泌尿外科新进展
矛盾1
循环内大量NE
血压升高
三联征时候NE进一步升高
压力感受负反馈
周围血管收缩 NE升高 交感活性
血压升高
抑制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α2
泌尿外科新进展
矛盾2
血压↑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血压明显↓
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
‣ 输入NE,血压上升 ‣ 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 抑制中枢神经释放 NE,血压下降至正 常,心率明显升高
一个不停跑长途,安全装置坏了的油罐车
为什么血压升高的时候 没有发现循环内儿茶酚胺进一步升高?
为什么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 血压可以正常?
泌尿外科新进展
病理生理小结
▸ 交感神经异常激活是嗜铬细胞瘤重要的发病机制 ▸ 大量囤积NE ▸ 为了维持血压水平 ▸ 负反馈机制失敏感 ▸ 嗜铬细胞瘤患者一般都存在血容量不足 ▸ 血NE水平与血压水平,症状发作时机无直接关系
‣ 平时血循环的NE已 经很高了,那症状 发作的时候呢? ‣ 三联征是因为大量 NE从肿瘤释放入血 造成的么?
问题
死前确定诊断 24%
死前未诊断 76%
多数患者无症状
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压与 儿茶酚胺水平无显著关联
血压升高不代表儿茶酚胺水平增加
泌尿外科新进展

嗜铬细胞瘤的诊治

嗜铬细胞瘤的诊治
2004年,WHO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肿 瘤
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沿交感及副交感神经节分布的嗜铬组 织肿瘤
肾上腺髓质增生:临床表现与嗜铬细胞瘤相似,确诊依靠病 理学检查
高儿茶酚胺血症
副神经节瘤 ( Paragangliomas PGL)
腹主动脉旁(约10%~15%)、肾门、肾上极、肝 门区、肝-下腔静脉之间、胰头部、髂窝或附 近、血管旁(直肠后、卵巢、膀胱内)
MRI
MIBG
诊断PC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85-88%和 70100%
131I-MIBG具有治疗恶性PPGL的作用 转移性、复发性PPGL、位于颅底和颈部、胸腔、
膀胱PGL,与SDHx基因相关PPGL检出敏感性较低 拟交感神经药、阻断CA转运药物如可卡因和三环
类抗抑郁药、钙同等阻滞剂、α及β肾上腺素能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123I-MIBG浓聚,需停药2周
似),若无阳性发现,继以颈部和胸部扫描 儿童也可采用腹部超声 在大多数病例的定位诊断过程中联合使用CT和MR已经足够 MIBG: If CT/MRI negative
Large adrenal tumor paraganglioma PET SRS
良恶性鉴别困难:病理
根据病理切片上的组织形态来判定很困难 瘤细胞的形态异常不能作为良恶性的诊断依据 镜下呈恶性改变,临床却表现为良性 有的瘤细胞呈良性形态,但在术后1~15年内复发 在良、恶性的肿瘤细胞中都可看到重的嗜铬性颗粒、
症状不典型且多变:提高警惕!
传统观念认为:超过一半的患者有高血压发作或危象 实际上:大多数嗜铬细胞瘤是临床上没有料到的(特别是非
内分泌科医师),甚至在与肿瘤相关的致命后果发生时 美国Mayo Clinic尸检:证实的PCC患者中,生前从未被怀疑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 邹 香 国, 4 李雪峰 , 李
7 3 :7 ( ) 12—13 7.
伟 , 血液透析 治疗老 人 慢性 等. 午
态与营养不 良关 系 [ ] 实用诊 断与 治疗杂 志 ,0 7 2 J. 2 0 ,1
( 1 :3 84 1 ) 8 3— 3 .
肾衰竭 8 6例分析 [ ] 中国中西 医结合 肾病杂 志 ,0 6 J. 20 , [ ] 车文体 , 贵勉 , 5 邹 郭骏军 , 甘露醇 预防血液 : 等. 透析相关 低 血压 临床研究 [ ] 临床 肾脏病杂志 ,0 0 3 16 J. 2 1 , :1 . [ ] 韩 志武 , 国乾. 6 姚 慢性 肾脏 病患者 高血压 及其 防治 [ ] J. 临床肾脏病杂志 ,0 0 6 24 2 1 , :4 . [] 巢 7 军. 维持 性血 液透析 治疗 老年 尿毒症 [ : 临 床 医 J. I
20 0 8年 7月 至 2 1 0 1年 3月 收治 膀 胱 嗜 铬 细 胞 瘤 2
【 文章编号 】 0 5 - 0 (0 2 0 - 1- 23 34 2 1 ) 1 19 3 4 0 0
胱腔 内 , 形状呈 不 规则形 , 内部 回声 欠均 匀 , 变体 位 改 不移 动 。彩 色多普 勒超 声显示 : 肿块 内部 可见 丰 富的 搏 动性 血流 信 号 。术 前 拟诊 为膀 胱 嗜铬 细胞 瘤 。在
分 钟 至 数 小 时 不 等 , 有 面 色 苍 白, 作 时 血 压 伴 发 20 10m g无肌 肉及肢体颤抖 , 0 /2 mH , 无晕厥 , 无多汗 等 ,
常于解小便后发作 , 明显血尿 , 无 初发时 I 3 周 , 不孕 I 怀疑 j
妊高症 , 3 孕 7周剖宫产后症状未缓解 , 发作时血 、 尿儿茶

2024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2024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最新: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附图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肾上腺意外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大多数的肾上腺意外瘤属于良性肿瘤,但仍有<2%的肾上腺意外瘤为恶性病变,且自2017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所有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a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均具有恶性潜力的可能[1]。

故了解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随访对临床工作十分重要。

为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水平,欧洲16个不同机构、国家的多学科专家小组于2020年首次制定了《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由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和欧洲罕见成人实体癌症参考网络合作编制,文中提供了证据水平和推荐级别,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水平,为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 ACC)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分类、治疗和随访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见。

01 流行病学肾上腺癌分为两种,一种是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的ACC,另一种为来自肾上腺髓质的恶性嗜铬细胞瘤[3]。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后者常称为副神经节瘤,与嗜铬细胞瘤合称PPGL。

据估计,ACC的发病率为每年(0.5~2.0)/百万,其发病高峰出现在儿童和40~50岁人群。

PPGL 的发病率每年在(2~8)/百万,且与年龄呈正相关[4]。

02 诊断与风险评估鉴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且治疗及随访涉及多个学科,故强调对疑似ACC或PPGL患者均应进行多专家小组会诊讨论,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2.1 激素检查激素检查有助于评估肾上腺肿块的良恶性、判断有无危重症风险。

对于所有怀疑为ACC或嗜铬细胞瘤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均应检查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激素(表1)。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第16卷第6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Vol.16No.62006年3月ChinaJournalofModernMedicineMar.2006我院1977年4月 ̄2003年4月收治恶性嗜铬细胞瘤22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0.1%(22/218)。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

男18例,女4例;年龄31 ̄63岁,平均50.5岁。

临床表现持续性高血压17例,阵发性高血压5例;发作时常伴有心悸、出汗、头痛及面色苍白。

体重减轻8例。

脸红5例。

22例常规行B超及CT检查,MRI检查8例。

瘤体直径5 ̄7cm6例,大于7cm16例。

肿瘤呈团块状和分叶状软组织影,内部结构不均。

呈囊实相间改变19例。

周围淋巴结增大5例。

影像学诊断恶性12例。

血沉明显增快10例,为60 ̄123mm/h,平均72mm/h。

24h尿儿茶酚胺(CA)增高16例,香草基扁桃酸(VMA)增高19例。

肿瘤位于肾上腺14例,腹主动脉旁5例,膀胱2例,脐尿管1例。

22例均手术治疗,肿瘤切除16例,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1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

未能切除5例。

术中因腔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1例。

未能切除的5例术后因转移2年内死亡。

切除肿瘤中,失访1例,术后5a内因肿瘤转移死亡9例;脑出血死亡1例;目前存活5例,随访11个月 ̄14a,4例无瘤生存,1例肿瘤复发二次手术,并发现有骨转移。

文章编号:1005-8982(2006)06-0912-02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分析杨春明,孔垂泽,孙志熙,宫大鑫,姜元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110001)摘要:目的提高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总结2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恶性嗜铬细胞瘤常见于男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恶性率较高,肿瘤大多直径大于7cm,且内部结构不均,瘤体常有粗肿瘤结节或多个结节。

可存在无嗜铬组织浸润或转移的表现。

结论常规病理难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术后应长期观察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否发生无嗜铬组织的转移。

嗜铬细胞瘤25例临床特点分析论文

嗜铬细胞瘤25例临床特点分析论文

嗜铬细胞瘤25例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25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非意外瘤20例,高血压、血或尿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其主要特点,意外瘤5例,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腹部b超异常14/15例,ct异常25/2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原发肿瘤24例,肾上腺外肿瘤1例。

结论血、尿儿茶酚胺检测、影像学检查仍是嗜铬细胞瘤首选的诊断方法,手术为根本的治疗手段;对于高血压患者,可行腹部b超以提高非典型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肿瘤;高血压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较低,在高血压患者中仅占0.1%-0.5%[1]发现肾上腺意外瘤,易被漏诊。

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2007-2012年诊收治的2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25例患者,年龄33-67岁,男19例,女6例。

20例为非意外瘤的病例,其中4例为恶性pa,两例伴有肾上腺外组织(骨、肝、淋巴结、后腹膜)的转移。

5例为肾上腺意外瘤。

1.2 方法对25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肾上腺意外瘤定义为没有明显肾上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因非肾上腺疾病就诊时经由影像学检查意外发现的肾上腺占位。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计量数据以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2.1 临床特点分析 25例患者中,症状发生频率依次为高血压(80%,20例),最高血压波动范围140-220/80-120mmhg;其中,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加重8例,阵发性高血压4例,持续性高血压7例,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发作1例。

其次为心悸、头晕(60%)。

典型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阳性率为36%,心律失常6例,其中4例为窦性心动过速,2例为交界性心动过速。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治疗(附7例报告)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治疗(附7例报告)

增 强 后 强 化 不 明 显 。 ② 高 密 度 均 匀 强 化 的 圆形 或 类 圆形 影 , 平
均 C 值 3 HU 左 右 , 强 后 C 值 可上 升 至 7 ~1 0 T O 增 T O 0 HU。③ 密 度 及 不均 匀 的块 影 , 化 后 病 灶 内坏 死 可 达 1 3 / 。 膀 胱 强 / ~1 2 镜 检查 是 诊 断膀 胱 细 胞 嗜 铬 瘤 的 首 选 方 式 。 —MI G对 嗜 铬 ”I B
瘤 2例 。 12 定位检查 . 7例 均 经 B超 检 查 , 中 5例 再 行 C 平 扫 和 其 T
胞瘤术后不易复发 。 3 1 临 床表 现 嗜铬 细 胞 瘤 多 见 于 壮 年 , . 主要 症 状 为 高血 压 和 代 谢 的改 变 Ⅲ 。B ao等 [ 出在 嗜铬 细 胞 瘤 患 者 高 血 压 伴 心 rv 指
1 资 料 与 方 法
上 腺 外 嗜 铬 细 胞 瘤 占 同 期 嗜 铬 细 胞 瘤 的 1 。文 献 报 道 啷 肾 4 上 腺 外 嗜 铬 细 胞 瘤 的 恶 性 发 病 率 为 2 ~ 4 。本 组 7例 中 O O
恶 性 2例 , 2 . , 性 病 例 的 肿 块 有 一定 的 侵 袭 性 , 长 迅 占 86 恶 生 速 , 块 直 径 多 超 过 5m, 度 不 均 匀 , 心 区 域 明 显 坏 死 。 良 肿 c 密 中
影 剂 多 有 明显 强 化 。恶 性 嗜 铬 细 胞 瘤 术 后 易 复 发 , 良性 嗜 铬 细
6例 , 压 10 2 09 ~ 1 0 血 4 1 / 0 5 mmHg 持 续 性 高 血 压 4例 , 发 , 阵 性 高血 压 1例 , 持续 性 高 血 压 阵 发 性 加 剧 1例 , 压 正 常 1例 , 血 伴 头 痛 、 晕 、 悸 5例 , 头 心 排尿 时头 晕 心 悸 2例 , 痛 性 肉眼 血 尿 无 2 , 腹 血糖 升 高 3例 , 汗 5例 , 规 体 检 B超 检 查 发 现 肿 例 空 多 常

嗜铬细胞瘤危象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危象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危象诊疗指南【概述】嗜铬细胞瘤危象是在嗜铬细胞瘤未被诊断或虽已诊断但未良好控制,加上一些诱发因素导致多种具有特征性的危急症群发生,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极高。

嗜铬细胞瘤具有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能导致高血压、心悸、高血糖等内分泌紊乱症状。

【诊断】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于6~14岁的青少年,男孩多见。

一般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低于10%。

对于高血压的儿童,或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者,应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1) 生化检查:检测24小时尿VMA的含量,高值者有定性诊断价值;同时进行血液中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的检测,更有助于诊断(2) 影像学检查:增强CT和腹部超声明确肿块大小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嗜铬细胞瘤危象包括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发作性低血压与休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危象等。

在骤发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的基础上,同时伴有下列一项或多项症状,可诊断嗜铬细胞瘤危象:a)发作时有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且血压>29.3kPa / 23.9kPa(220 mmHg /180mmHg)者b)均有短暂意识丧失、抽搐、脑出血等明显高血压脑病症状者c)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损害等心脏损害者d)剧烈腹痛、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穿孔等消化道急症者e)高热(>39℃)者f)出现休克或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出现者【治疗】90%以上的病例可通过切除病灶而治愈,尽可能在手术前纠正病理状态,是预防危象发生、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治疗中需注意以下要点:(1) 术前降压:降压是术前准备的要点。

对于血压较高的患儿,可先联合运用利尿剂+钙拮抗剂(硝苯地平)降压。

具体为:双氢克尿噻1~2 mg/kg.d,分1~2次口服;安体舒通1~3 mg/kg.d,分2~4次口服;硝苯地平0.25 mg/kg.d,分1~2次口服。

对于以上降压药物效果不佳或有高血压危象的患儿,可运用硝普钠降压。

以特殊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10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治分析

以特殊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10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治分析
w r I ee a e e 1 ai n sb f r p rt n A d B mo e u t o o r p y o T s o e o i v n i g d e e e al lv td i t 0 p t t eo o ea i . n d l a n g a h rC h w d p s ief dn s i a r - nh e e A s at bt c Obet e osmm r e h ncsso p ecr ctm i pca cnc nfs t n t ne S r jc v T u ai et ae f h oho yo awt sei l ia mai t i sa o st O i zt e mo h l i l eao
维普资讯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 06年 1 月 第 2 1 6卷 第 2 2期
・11 8 7-
【 摘
要】 目的 探讨 特殊临床表现的嗜铬 细胞瘤的诊 治。方法
回顾性 分析 西安 交通大 学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 19- 2 0 9 5 0 5年 1 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 实为嗜铬 细胞瘤 的临床特 点。结 果 1 0例 患者术 前 2 4h尿 3一甲氧 基 一 4一羟苦杏仁酸 ( MA)8 . 7 . mo、2 儿茶 酚胺 ( A)6 1 1 54 10n o、2 V 7 6—155 I l 4h尿 x C 1. — 2 . m l 4h尿 肾上腺
G oH i h i yn eH i h fl t o i lfMei l oee i nJ o n n e i ,X' 10 1 u u,S i n i,H u.T e f i e H s t Bg A a d p a o dc lg ,X ' i t g U w  ̄t i n7 0 6 , i aC l a ao y a

嗜铬细胞瘤15例报告

嗜铬细胞瘤15例报告
无并发症 的可尽 量经 阴道 分娩 。董婕 认 为 , 龄 <3 或 孕 7周 估 计胎儿体重不 足 150g, 0 胎儿不 成熟 , 有较高 的病死率 , 为 阴道 分娩指 征之一 ; ≥3 而 4周 时 , 胎位 是 决定 分 娩 的主 要 因 素, 故对 ≥3 的双胎 而言 , 位可 阴道 试产 , 非头 位胎儿 4周 头 而 剖宫产术较阴道 分娩安 全。本 组 资料 中 , 剖宫 产组 新生 儿窒
力, 以防早产 发生。孕 3 4~3 5周可 住 院观察 。若 出 现早 产 先 兆, 口服宫缩抑制剂硫酸舒 喘 灵 2 4~4 8m , . . g 3次/ 。适 当 d 应用镇 静 剂 , 要 时 用 硫 酸 镁 ; 肉 注 射 地 塞 米 松 5 m , 必 肌 g
死亡 , 可见 双胎 孕妇剖宫 产相对安 全。但分 娩方式 的决定 , 仍 需根据孕产史 、 胎位 、 胎儿 体重 、 胎儿 宫 内情 况 、 宫颈成熟 度、 有无严重并发症 而定 , 以避 免 由于选 择不 当而 造成 新生 儿窒 息和 围产儿死亡 。赵方芳 等 提 出 , ≥3 对 4周妊 娠伴胎 位不
【] 董 6
婕. 双胎妊娠 16例分析 【 ] 中国妇幼保健 , 0 ,1 8 : 3 J. 2 6 2 ( ) 0
( 收稿 日 : 0 一 2 2 修 回日期 : 0 — 5 0 ) 期 2 7 O—O o 2 7 0 — 8 0
l0 4 一l0 5 6 6.
嗜铬细胞瘤1 5例 报 告
正 、 度子痫前期 、 重 胎膜早破 、 宫缩 乏力 、 程延长 、 产 胎儿窘 迫 、
2~ 3次/ , d 连用 2~ , 3d 以促 胎肺 成熟 , 减少 新生 儿呼 吸窘 迫 综合 征的发生。 多胎 妊娠并 发妊 娠高血 压疾 病 的发生率 仅次 于早 产 。 本组资料妊娠高血压疾病 9例 , .8 , 中重度子痫前 期 占9 7 % 其 6例 。预 防妊娠期 高血压疾 病 的方法 : 自孕 2 ① 8周起 小剂 量

嗜铬细胞瘤25例诊治体会

嗜铬细胞瘤25例诊治体会

嗜铬细胞瘤25例诊治体会
陈奎;王全好;刘仁滨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5(024)002
【摘要】1985年3月至2002年5月,我院收治嗜铬细胞瘤2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97,182)
【作者】陈奎;王全好;刘仁滨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北海,536000;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北
海,536000;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北海,5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12例儿童嗜铬细胞瘤的腹腔镜诊治体会 [J], 徐兵;陈智勇;罗志刚;范本祎
2.35例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J], 吴振声;周海宽;陈泽荣
3.无症状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J], 甘泉水;韩斌;杜绍先
4.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体会 [J], 张胜春;徐玉芝;沙海燕
5.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J], 叶军;沈军;谢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发嗜铬细胞瘤释放儿茶酚胺 的常见因素
自发性分泌 运动 弯腰压迫 排尿 排便 腹部压迫 麻醉诱导 触摸肿瘤 用劲如分娩期
注射某些药物:组织胺、酪胺、胍乙啶、胰高血 糖素、纳络酮、灭吐灵、氟哌多利、ACTH、细 胞毒药物
三环类抗忧郁药 吩噻嗪类
假性嗜铬细胞瘤常见原因
焦虑状态 高肾上腺素性原发性高血压 绝经期血管舒缩不稳定状态 高通气状态 过度咖啡摄入 戒酒综合征 间脑性癫痫(自发性癫痫) 自发性高反射状态 甲状腺机能亢进
诊断进展-生化诊断
儿茶酚胺(CA) 的代谢
3) Dopamine
2、药理试验
(1)激发试验 用于可疑病例。
血压>170/110mmHg时禁此试验。 胰高糖素试验:
胰高糖素可刺激瘤体分泌CA。 (2)阻滞试验
适用于血压> 170/110mmHg者。 可乐宁(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试验
激发试验
肾上腺素能受体:
α受体使血管和平滑肌收缩 β1受体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 β受体扩张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嗜铬细胞瘤分泌的其它多肽激素以及作用
舒血管肠肽、P物质— 面部潮红 鸦片肽、生长抑素— 便秘 舒血管肠肽、血清素、胃动素—腹泻 神经肽Y —血管收缩、面色苍白 舒血管肠肽、肾上腺髓质素— 低血压、休
多发性肿瘤三联综合征
肾上腺外副交感神经瘤 胃上皮样平滑肌肉瘤 肺软骨瘤
Vo Hippel-Lindau disease (VHL综合征)
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综合征
症状
CNS血管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肾细胞癌、内 来自囊肿、嗜铬细胞瘤和胰岛细胞肿瘤
这些病人中有25%-35%有单侧嗜铬细胞瘤, 15%-20%有胰岛细胞瘤
24h尿VMA(可选): 敏感性仅46%~67%,假阴性率41%,但特异性高达 95%。 缺点:肿瘤CA的释放入血呈“间歇性” 直接检测CA易出 现假阴性。
研究表明:CA在瘤细胞内的代谢呈持续性,其中 间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etanephrines, MNs)以“渗漏”形式持续释放入血,血浆游离 MNs和尿分馏的MNs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A的测 定。
假性嗜铬细胞瘤常见原因
其他发作性高血压原因
急性间歇性发热 急性或慢性中毒 脊髓痨危象 可乐定、甲基多巴骤停
临床表现
一、高血压。 阵发性高血压45%,持续性高血压50%+。
此型病人相对较重甚至可呈恶性进展。部 分病人可因肿瘤骤然发生出血、坏死以致 停止释放CA或由于大量CA释放等可出现低 血压甚至休克。 头痛、心悸、出汗是本病发作时最常见的 三组症状
PHEO/PGL主要分泌儿茶酚胺(CA)如去甲肾上 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极少可分泌多巴 胺(DA)。CA、交感神经系统以及α-、β-受体 下调和敏感性的降低等多种因素参与维持其血流 动力学变化。
PHEO/PGL还可分泌其它激素或多肽如ACTH、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心房利钠素、生长激素 释放因子、生长抑素、甲状旁腺素相关肽、白细 胞介素-6等而引起不同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一部分患者(往往是儿童和少年)病情发展迅速,呈急进型 (恶性)高血压过程,表现为:舒张压高于130mmHg,眼 底损害严重,短期内可出现视神经萎缩,以至失明,可发 生氮质血症、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救应速用肾上腺 素能阻滞剂控制病情,并及时手术。
低血压、休克的原因
低血压、休克 可以突然出现,也可以与高血压交 替发生。可伴有急性腹痛、心前区痛、高热等。
动剧烈者,不能解释的低血压; (5)PHEO/PGL家族遗传背景者; (6)肾上腺偶发瘤; (7)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二)定性诊断
1.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测定血浆和尿的游离CA(E、NE、DA)及其代谢 产物如VMA是传统诊断PHEO/PGL的重要方法。
24小时尿CA: 敏感性84%,特异性81%,假阴性率14%。结果阴性而临 床高度可疑者建议重复多次和/或高血压发作时留尿测定, 阴性不排除诊断。
(2)24h尿分馏的MNs(推荐):
须经硫酸盐的解离步骤后检测,故不能区分游离型与结 合型,为二者之和,但可区分MN和NMN ;特异性高达 98% 但敏感性略低,约69%,适于低危人群的筛查。
血浆游离MNs和尿分馏的MNs升高≥正常值上限4倍以上, 诊断PHEO/PGL的可能几乎100%。
临床疑诊但生化检查结果处于临界或灰区者应标化取样条 件,推荐联合检测以提高准确率,必要时行可乐定抑制试 验,但对持续性高血压或年龄较大的患者禁忌,以免发生 心、脑血管意外。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 起源于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包括源于交感神经 (腹部、盆腔、胸部)和副交感神经(头颈部) 者前者多具有儿茶酚胺激素功能活性,而后者罕 见过量儿茶酚胺产生。
恶性嗜铬细胞瘤 (malignantpheochromocytoma):WHO的 诊断标准是在没有嗜铬组织的区域出现嗜铬细胞 (转移灶)如骨、淋巴结、肝、肺等。局部侵润 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均不能用于区分嗜铬细胞瘤 良恶性。
吴 麟,异位嗜铬细胞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第33卷第8期
二. 代谢紊乱
基础代谢率增高 血糖升高 脂代谢紊乱 低血钾症
三.心脏表现 儿茶酚胺性心肌病伴心律失常或心肌退行性变、
坏死;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衰等。 四. 其他表现 少数病人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眼底改变等。
正常人浸冰水后,血压较对照值升高 12/11mmHg,正常高反应者,可升高 30/25mmHg,高血压病人反应更大,如血压超 过160/110mmHg者不宜进一步作激发试验。
2.胰高血糖素试验
实验前空腹10小时以上,停服所有药物,先作冷加压试验, 在冷加压试验后,患者血压下降到冷加压试验前的基础值 时,一侧上臂测血压,另一侧上臂滴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 通道,待血压稳定后,快速静脉推注胰高血糖素1mg,注 射前及注射后 3分钟分别取血,并在注射后10分钟内每分 钟测一次血压、心率,
本病也可并发其他神经细胞肿瘤如多发性神经纤 维瘤、多发性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等而出现相应的 临床表现。
诊断
PHEO/PGL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对可疑病 人的筛查、定性诊断、影像解剖和功能定位诊断 等,对于有遗传倾向者尚需基因筛查。
(一)可疑病例的筛查指征:
(1)伴有头痛、心悸、大汗等“三联征”的高血压; (2)顽固性高血压; (3)血压易变不稳定者; (4)麻醉、手术、血管造影检查、妊娠中血压升高或波
MNs包括甲基福林(MN)和甲基去甲福林 (NMN) 进入循环的为游离形式MNs,主要来 源于PHEO/PGL肿瘤细胞,经消化道、脾、胰的 相关酶修饰为硫酸盐结合的MNs ,消化道等本身 也可合成大量的硫酸盐结合的NMN,故结合型 MNs特异性略差。
(1)血浆游离MNs(推荐):
包括MN和NMN。敏感性97%~99%,特异性82%~ 96%,适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
发病 率
本症男女发病率相近,30~50岁多发,可见于各 个年龄段,在初诊的高血压病人中占0.1~0.5%。
正常肾上腺髓质合成的儿茶酚胺以肾上腺素为主, 去甲肾上腺素仅占1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释放的儿茶酚胺中去甲肾上腺 素约占3/4,肾上腺外肿瘤所释放者几乎全部均 为去甲肾上腺素。
病理和病理生理
(3)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测定
由于反馈关系,均呈显著低值,在鉴别高 血压的病因方面有较好价值。
诊断进展-生化诊断
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s,CA) 的合成
1)Epinephrine:肾上腺 PHEO;偶尔发现复发的肾 上腺外PHEO主要产生肾上 腺素。
2)Norepinephrine:肾上腺 外PHEO; 1/3肾上腺 PHEO仅产生去甲肾上腺素。
泌尿系统 病程久、病情重者可发生肾功能减退。 膀胱内嗜铬细胞瘤排尿时常引起高血压发作。
血液系统 在肾上腺素作用下,血细胞重新分布、 周围血中白细胞增多,有时红细胞也可增多
伴发其他疾病
本病可为II、III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 (MEN)的组成成分,可伴发甲状腺髓样癌、甲 状旁腺腺瘤或增生、肾上腺腺瘤或增生。
3)Dopamine :肾上腺外 PHEO;以多巴胺为主的虽 有报道,但相当罕见。 这些CA产量不同与其合成 酶分布不同有关。
诊断进展-生化诊断
儿茶酚胺(CA)的代谢 1) Epinephrine 2) Norepinephrine 主要代谢产物 1)Metanephrine(MN,
3-甲氧基肾上腺素、间 甲肾上腺素) 2)Normetanephrine (NM,去甲间甲肾上腺 素) 3)3-Methoxy-4hydroxy-mandelic acid (VMA,香草扁桃酸)
适用于疑为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患 者,对观察期间无发作不能确诊或排除者 可进行诱发试验,血压过高者禁用。
检查前必须停用降压药和镇静剂7~10天。 为防止发生意外,在试验前应建立静脉通 道,准备好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 备用。
1.冷加压试验
试验前停用降压药1周,停用镇静剂至少48小时, 试验日先静卧30分钟,再每隔5分钟测血压,待 血压平稳后,将左手腕关节以下浸入4℃冰水中, 1分钟后取出,自左手浸入水中,分别在30、60、 90秒,2、3、5、10、20分钟各测右臂血压一次。
2004年WHO的内分泌肿瘤分类将嗜铬细胞 瘤定义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产生儿茶酚 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即肾上腺内副神经 节瘤;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来源者定义为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传统概念的肾上腺 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瘤。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 PHEO)起源 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肿瘤,合成、存储和分 解代谢儿茶酚胺,并因后者的释放引起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