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

二、选择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 以上都是答案:D2、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 年级)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A 1600,800B 1800,1000C 2000,1600D 2500,1800答案:A3、关于阅读教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B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C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D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不需要关注文本的细节。

答案:D三、简答题1、简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答: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具体包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4.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A.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审美、探究等能力关系不大B.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唯一特点C.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D.语文课程只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作用不大答案:C2.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着重培养的是()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C.形象思维D.辩证思维答案:B3.以下属于语文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要点的是()A.快速浏览,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即可B.注重对书籍中个别段落的精读和分析C.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D.只让学生阅读文学类的书籍答案:C三、判断题1.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无关。

(×)2.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可以按照教师的个人喜好和教学经验随意安排,不必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要求。

(×)3.语文课程评价应综合发挥多种功能,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是最重要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学校: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_考试成绩:__________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研究,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研究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最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共7套)

最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共7套)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一)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禅宗修行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悟一、“无理而妙”。

由于人们对艺术的不合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因而见怪不怪,如果将艺术的眼光收起,而以逻辑的眼光审视,艺术的有悖常理则比比皆是,诸如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按照审美的眼光来看,每句都是荒谬的。

白发再长也不会达到三千丈,瀑布也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花、鸟不是人何来溅泪、惊心?月光各处皆一样,又何来“月是故乡明”。

奇怪的是,人们不仅宽容了这样的荒谬,而且极为欣赏、推崇这种荒谬。

正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的“无理而妙”。

在非逻辑、非常理这一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实在是太一致了。

二、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是禅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禅悟的这一特征竟然用诗来比喻。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最是讲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

诗之耐品,也就在这里,如果一目了然,显豁明白,还有什么诗味?还有什么美呢?中国艺术向来推崇含蓄、空灵。

含蓄,重在含而不露,空灵则重在透彻玲珑、实中见虚、虚中见实、淡而有致、语浅意深。

在这些方面,参禅与作诗是颇为相通的。

“活参”是构成参禅的重要特色。

禅宗有个著名理论:“参活句勿参死句。

”所谓“参活句”,就是说,不可拘泥活句表面的意思,要善于灵活地理解。

禅的“活泼泼”,充满生气,禅的耐人寻味,言此意彼,禅的空灵透脱,妙趣横生,均与“活参”有关。

诗人们从禅的“活参”获得启发,认为“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

三、瞬间顿悟。

禅宗南宗讲顿悟。

艺术构思讲妙悟。

用今天的术语就是灵感。

古代的诗评家对于这一点特别感兴趣,他们强调妙悟的突发偶然性,李德裕说:“文之为物,自然美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轴得之。

”汤显祖也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A. 语言知识与技能B. 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C. 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D. 以上都是答案:D2.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B.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C.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3.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B.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C. 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D. 以上都是答案:D4.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B.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C. 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D. 以上都是答案:D5.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B.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C. 增强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6.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B.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C.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D. 以上都是答案:D7.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评价应全面、客观、公正B. 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C.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8.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B.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C.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D. 以上都是答案:D9.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C. 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D. 以上都是答案:D10.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内容应具有时代性B. 内容应具有科学性C. 内容应具有人文性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A. 阅读兴趣B. 阅读习惯C. 阅读能力D. 阅读策略答案:ABCD12.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A. 写作兴趣B. 写作习惯C. 写作能力D. 写作策略答案:ABCD13.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A. 口语表达B. 口语交际C. 口语理解D. 口语评价答案:ABCD14.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A. 综合运用B. 综合实践C. 综合创新D. 综合评价答案:ABCD15.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A. 学校资源B. 社会资源C. 网络资源D. 家庭资源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0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0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0年版一、填空题1.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2.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3.高语文教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5.新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6.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白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7..新高中语文课程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8.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

9.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课程后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换句话说,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0.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科概念为核心,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和情境化,以主题为引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11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2.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莫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14.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5.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要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检测题(附解答)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检测题(附解答)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检测题(附解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C.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D.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倾筐倒庋B. 螳臂当车C. 满载而归D. 奋发有为3.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B. 采采卞卞,薄言还归。

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 下列人物,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王安石B. 柳宗元C. 苏轼D. 李白5. 关于《红楼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贾宝玉为贾母之孙,林黛玉为贾母之外孙女。

B.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小说的主线。

C.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

D. 小说描绘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美满的婚姻生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下一句是______。

7. 《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下一句是______。

8.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9.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下一句是______。

10. 《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下一句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要概括《荆轲刺秦王》一文的主要内容。

12. 请简要分析《逍遥游》中“大鹏”这一形象的寓意。

13. 请谈谈你对《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理解。

四、论述题(共40分)14. 请结合《诗经》中的诗歌,谈谈你对“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理解。

最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共7套)

最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共7套)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一)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禅宗修行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悟一、“无理而妙”。

由于人们对艺术的不合逻辑已经习以为常,因而见怪不怪,如果将艺术的眼光收起,而以逻辑的眼光审视,艺术的有悖常理则比比皆是,诸如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按照审美的眼光来看,每句都是荒谬的。

白发再长也不会达到三千丈,瀑布也不是银河从九天落下,花、鸟不是人何来溅泪、惊心?月光各处皆一样,又何来“月是故乡明”。

奇怪的是,人们不仅宽容了这样的荒谬,而且极为欣赏、推崇这种荒谬。

正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的“无理而妙”。

在非逻辑、非常理这一点上,禅悟与艺术思维实在是太一致了。

二、意在言外。

意在言外是禅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禅悟的这一特征竟然用诗来比喻。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最是讲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

诗之耐品,也就在这里,如果一目了然,显豁明白,还有什么诗味?还有什么美呢?中国艺术向来推崇含蓄、空灵。

含蓄,重在含而不露,空灵则重在透彻玲珑、实中见虚、虚中见实、淡而有致、语浅意深。

在这些方面,参禅与作诗是颇为相通的。

“活参”是构成参禅的重要特色。

禅宗有个著名理论:“参活句勿参死句。

”所谓“参活句”,就是说,不可拘泥活句表面的意思,要善于灵活地理解。

禅的“活泼泼”,充满生气,禅的耐人寻味,言此意彼,禅的空灵透脱,妙趣横生,均与“活参”有关。

诗人们从禅的“活参”获得启发,认为“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

三、瞬间顿悟。

禅宗南宗讲顿悟。

艺术构思讲妙悟。

用今天的术语就是灵感。

古代的诗评家对于这一点特别感兴趣,他们强调妙悟的突发偶然性,李德裕说:“文之为物,自然美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轴得之。

”汤显祖也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C.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着重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答案:D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C.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D.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A. 阅读与鉴赏B. 写作与表达C. 语文知识D. 信息技术应用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任务?A. 文学类文本阅读B. 实用类文本阅读C. 语法知识D. 口语交际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建议?A.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B. 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C.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评价应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过程。

答案:语言文字、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网络语言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素养。

答案:听、说、读、写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发展。

答案: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答案: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语文知识、口语交际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D. 一诺千斤,一言九鼎答案:A详解:成语“一诺千金”意为承诺非常宝贵,不可轻易违背。

选项B 中的“斤”字用错,应为“金”。

选项C和D中,虽然“一诺千金”和“一言九鼎”都是成语,但它们不能连用,因为这样会使得句子意思重复。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他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答案:B详解:选项A中“不仅...而且...”后面的句子成分不完整,应为“不仅...而且...”。

选项C中缺少了连接词“不仅...而且...”,使得句子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

选项D中虽然使用了“不仅...而且...”,但缺少了“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来说明原因。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床前明月光,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详解: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2.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以物喜详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保持内心的平和。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机智,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多愁善感,性格中有着明显的忧郁和敏感。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友情真诚,但命运多舛,最终悲剧收场。

详解:林黛玉的性格复杂,既有着高贵的气质,也有着脆弱的一面。

她的才华和智慧使她在大观园中独树一帜,但她的身世和健康状况又让她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四、论述题1.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心不在焉,难怪成绩平平。

B. 这次比赛,他一鸣惊人,赢得了冠军。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

D.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耐心教导,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不得不推迟到下周进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满大地。

C. 群山巍峨,屹立不倒。

D. 溪水潺潺,流向远方。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了,冬天的雪花飞舞了。

C. 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D.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音乐,喜欢旅行。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C.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B. 幸福是什么?是内心的满足。

C. 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难道不是吗?D. 内心的满足是幸福,难道不是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比风还快。

D. 他跑得非常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B. 他非常自由。

C. 他自由得像一只小鸟。

D. 他像小鸟一样。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2 分,共40 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 分钟能写800 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共20分)1.语文课程标准是指规定学生必须研究哪些课文内容的文件。

(判断题,正确)2.语文课程标准只包含语文知识,不包含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判断题,错误)3.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判断题,正确)4.语文课程标准只适用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不适用于小学生。

(判断题,错误)5.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判断题,正确)6.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

(判断题,错误)7.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判断题,正确)8.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教材的科学编写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利用。

(判断题,正确)9.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学校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判断题,正确)10.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判断题,正确)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任务是(B)。

A。

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B。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C。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爱好D。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创新能力2.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是(A)。

A。

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B。

学校教育方针和政策C。

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和理念D。

学生个人研究需求和兴趣爱好3.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应该(B)。

A。

依靠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经验B。

依靠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C。

依靠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D。

依靠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4.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注重(C)。

A。

知识的传授和掌握B。

技能的训练和提高C。

能力的培养和发展D。

素养的陶冶和提升5.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注意(D)。

A。

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爱好B。

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兴趣爱好C。

家长的个人意见和建议D。

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请简述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答: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四个方面,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检测试题(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学校:________教师姓名: ____________考试成绩 :__________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40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 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 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一、填空(20分,1分/空)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开展奠定根底,为传承和开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达。

4.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5.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开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7.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安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8..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因此,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9.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应、鼓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0 地方和学校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时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通过这次讨论,使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错误。

答案:C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D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A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吗?B. 你怎么能不知道呢?C. 你不知道吗?D. 你应该知道的。

答案:B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孟浩然B. 王之涣C. 李白D. 杜甫答案:A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滕王阁序》B. 《岳阳楼记》C. 《醉翁亭记》D. 《游园不值》答案:D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A. 《静夜思》B. 《望月怀远》C. 《月夜忆舍弟》D. 《春江花月夜》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学习非常刻苦。

C. 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D. 他的成绩名列前茅。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__》。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一、填空(20分,1分/空)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4.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5.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7.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8..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因此,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9.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0 地方和学校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时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名词解释(共10分)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三、选择题(共40分)(一)单选题(20分,1分/题)( A )1.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 )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A.纲领性B.指导性C.综合性D.实践性( B )2.(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知识性与趣味性B.工具性与人文性C.综合性与实践性D.丰富性与深刻性( C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过程中进行。

.A.努力创造B.和谐相处C平等对话D.互相合作( D )4. ( )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A.中外文化B.文学经典C.中华民族传统文化D.祖国语文( A )5.( )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口语交际B. 阅读C.识字D. 写作( B )6.( )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 实践性学习B.综合性学习C. 阶段性学习D.总结性学习( C)7.( )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阶段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D )8.( )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阶段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A )9.语文教学的( )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A.开放性B.实践性C.科学性D.人文性( B )1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 )资源。

A.课外活动B.课外学习C.课外实践D.课外科学( C )11.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错误的是( )A.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C.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话力的语文课程( D )12.“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A.写作B.阅读C.口语表达D.综合( A )13.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 )为本。

A.核心素养B.语文素养C.学科素养D.思想修养( B )14.通过( ),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A.表达与创造B.梳理和整合C.概括与分析D.分析和评价( C )15.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 )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文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A.交际B.表达C.语文文字运用D.理解( D )16.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增强文化自信。

A.应用与传播B.继承和发扬C.守正与创新D.传播和交流( A )17.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 )A.思考和判断B.观点与态度C.理解与思考D.提取与概括( B )18.( )、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A.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B.整本书阅读与研讨C.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D.跨文化专题研讨( C )1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中,必修为( )学分,选择性必修为6学分。

A.6B.7C8D.9( D )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 )个级别的水平。

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A. 二B. 三C.四D.五(二)多选题(20分,2分/空)( AB )1.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 ),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A.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B.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C.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D.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ABC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活动指( )。

A.阅读与鉴赏B.表达与交流C.梳理与探究D.积累与写作( ABCD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B.坚持反映时代要求C.坚持科学论证D.坚持继承发展( AB )4.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 )特征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语文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

A.实践性B.综合性C.指导性D.可操作性( ABC )5.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 )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A.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B.撰写笔记C.交流讨论D.阅读与思考( ABCD )6.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 )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A.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 AB )7.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交际工具B.信息载体C.传播工具D.书写工具( ABC )8.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 )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提高表达能力A.感受形象B.品味语言C.体验情感D.领悟主旨( ABCD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有( )。

A.核心素养B.语文活动C.学习任务群D.学业质量水平( ABCD )10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有( )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A.整本书阅读与研讨B.当代文化参与C.跨媒介阅读与交流D.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三、简答题(30分)1.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0分)①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能。

②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③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④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2.简述新课程教学观。

(10分)①教学是创生与开发过程;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③新课程教学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

④教学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核心理念。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10分)①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②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

③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④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

⑤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⑥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