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2)

合集下载

第二讲 《左 传》

第二讲    《左 传》

一、《郑伯克段于鄢》
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左传》是《春 秋左氏传》简称,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 左丘明所作。儒家视《春秋》为经,释经为 ‚传‛,如‚春秋三传‛。 《左傳》作者——左丘明 《公羊傳》作者——公羊高 《穀梁傳》——穀梁赤。 《左傳》 最重要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 颖达疏、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讲解
亟:qì ,副詞, 屢。作“赶快” 义时读“jí ”。 jí ,急。
第二段。矛盾主綫顯示出來,由家庭内部 矛盾變成外部的政治對立。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公曰:‚制, 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 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 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 堪。‛
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郭锡 良注为“土地扩大”。
不义,不暱(nì ),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 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要崩溃。 暱:同昵 (异体),亲近。
第四段,莊公與共叔段的正面交戰,以共叔 段的失敗而告终。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 將襲鄭。夫人將啓之。公聞其 期,曰:‚可矣。‛命子封帅 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 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 丑,大叔出奔共。 ……
《释名· 释亲属》对 “伯仲叔季”的解释: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 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 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 “伯”、“霸”通用。 “仲,中也,位在中也。” “叔,少也。” 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 释诂》 “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 新生的。
堪:承受。 若之何:固定结构,对他怎么办?

2《左传》公孙无知之乱

2《左传》公孙无知之乱

• 鲍叔帅通率师来言曰:“子纠,亲亲属也,请君讨 杀之(子纠是齐桓公的亲兄弟,不便由齐国来处死,所以请鲁君杀 死他);管、召、仇仇人也,请受(得到(活人))而 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菏泽北,状语后置)。召 忽死(活用,为动用法,为...死)之这件事情。管仲请囚受俘 ,鲍叔受之,乃堂阜(齐鲁交接处地名)税通脱,释放之 。归而以以:介词,省宾语'之“告,曰:“管夷吾治(治 国才能)于(比)高傒xī(齐国卿大夫),使相辅佐可也 。”公从之。 )齐桓公听从他。
盛。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不准
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 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 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 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终于达到了联 合诸侯,称霸中原的目的。
禦御是繁简字不是通假字P41,注释8
• 初、襄公立,无常(多变,无信)。鲍叔牙曰:“君 使民慢(轻忽傲慢),乱暴乱将作兴起,发生矣。”奉侍奉 公子小白(齐僖公庶子)出奔莒jǔ(现莒县)。乱作, 管夷吾、召 shào忽(齐国大夫)奉公子纠(齐僖公庶 子,小白之兄)来奔。(《左传》是鲁国史官所作,故称“来
• 期一周年戍,公问(消息,指替换的命令)不至。请代(派人替换),弗 许;故谋作(发起)乱叛乱。僖公(襄公之父)之母弟(同父母胞 弟)曰夷字仲排行年名,生公孙无知(齐庄公之孙,所以称公孙,无知是 名),有宠于僖公被动,衣衣冠服服饰,如佩玉礼秩(礼秩:待遇级别) 如适di2(“适”同“嫡”,正妻所生的长子。这里指太子)。襄公 绌(通黜,贬低)之,二人因动词依靠之他以为乱。连称有从 妹,在公宫(诸侯国国君的宫殿),无宠无标志性被动句使间(jian4间 :刺探情况)公,曰:“捷成功,吾以使女女、汝当为古今为夫人诸 侯正妻。”

左传全文注释及译文

左传全文注释及译文

左传全文注释及译文《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惟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

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注释:•郑武公:名掘突,郑国第二位国君,约公元前770—前744 年在位。

《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2)

《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2)

他⽇,公享之。

⼦犯⽈:“吾不如衰之⽂也。

请使衰従。

公⼦赋《河⽔》,公赋《六⽉》。

赵衰⽈:“重⽿拜赐。

”公⼦降,拜,稽⾸,公降⼀级⽽辞焉。

衰⽈:“君称所以佐天⼦者命重⽿,重⽿敢不拜。

”僖公⼆⼗四年经 ⼆⼗有四年春王正⽉。

夏,狄伐郑。

秋七⽉。

冬,天王出居于郑。

晋侯夷吾卒。

传 ⼆⼗四年春,王正⽉,秦伯纳之,不书,不告⼊也。

及河,⼦犯以璧授公⼦,⽈:“⾂负羁绁従君巡于天下,⾂之罪甚多矣。

⾂犹知之,⽽况君乎?请由此亡。

”公⼦⽈:“所不与舅⽒同⼼者,有如⽩⽔。

”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桑泉,取⾅衰。

⼆⽉甲午,晋师军于庐柳。

秦伯使公⼦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

⾟丑,狐偃及秦、晋之⼤夫盟于郇。

壬寅,公⼦⼊于晋师。

丙午,⼊于曲沃。

丁未,朝于武宫。

戊申,使杀怀公于⾼梁。

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弑晋侯。

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蒲城之役,君命⼀宿,⼥即⾄。

其后余従狄君以⽥渭滨,⼥为惠公来求杀余,命⼥三宿,⼥中宿⾄。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祛犹在,⼥其⾏乎。

”对⽈:“⾂谓君之⼊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将及难。

君命⽆⼆,古之制也。

除君之恶,唯⼒是视。

蒲⼈、狄⼈,余何有焉。

今君即位,其⽆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者甚众,岂唯刑⾂。

”公见之,以难告。

三⽉,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

⼰丑晦,公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杀之。

晋侯逆夫⼈嬴⽒以归。

秦伯送卫于晋三千⼈,实纪纲之仆。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其出也,窃藏以逃,尽⽤以求纳之。

及⼊,求见,公辞焉以沐。

谓仆⼈⽈:“沐则⼼覆,⼼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

居者为社稷之守,⾏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仇匹夫,惧者甚众矣。

”仆⼈以告,公遽见之。

狄⼈归季隗于晋⽽请其⼆⼦。

⽂公妻赵衰,⽣原同、屏括、搂婴。

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余辞。

姬⽈:“得宠⽽忘旧,何以使⼈?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使其三⼦下之,以叔隗为内⼦⽽⼰下之。

必读的道德经典书目

必读的道德经典书目

必读的道德经典书目、篇目一、启蒙经典(共3篇)1、《道德经》2、《三字经》3、《弟子规》二、四书五经(共30篇)1、《大学》(第1章)2、《中庸》(第20、21、22章)3、《论语》(10篇)(1)《学而·学而时习之六章》(第4、5、6章)(2)《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3)《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4)《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5)《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6)《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7)《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8)《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9)《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10)《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4、《孟子》(6篇)(1)《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2)《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3)《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4)《告子上·舍生取义二章》(第8、10章)(5)《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6)《尽心下·尽信(书)不知无(书)二章》(第3、31章)5、《周易·泰》6、《尚书·盘庚上》7、《诗经》(5篇)(1)《关睢》(2)《子矜》(3)《鸡鸣》(4)《伐檀》(5)《硕鼠》8、《礼记》(3篇)(1)《苛政猛于虎也》(2)《不食嗟来之食》(3)《学记·教学为先》9、《左传》(2篇)(1)《曹刿论战》(2)《烛之武退秦师》三、劝学励志篇(10篇)1、《劝学》(前3节)(荀子)2、《师说》(韩愈)3、《孟母戒子》(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5、《孙权劝学》(司马光)6、《陋室铭》(唐·刘禹锡)7、《爱莲说》(宋·周敦颐)8、《为学》(清·彭端淑)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第2篇 曹刿论战《左传》

第2篇 曹刿论战《左传》

6.虚词意义及用法 忠之属也 ②之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助词,的 代词,他,指曹刿 语气助词,不译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 求鲁庄公接见。 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来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第2篇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3.一词多义 公问其故 原因 ①故 故逐之 所以 民弗从也 服从、顺从 ②从 战则请从 跟随 4.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 也 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 ②公将鼓 之 名词做动词,击鼓进军 .
5.其他实词 ①又何间 焉 参与 . ②衣食所安 . 养 ③对 曰 回答 . ④弗敢专 也 个人专有 . ⑤小信未孚 . 为人所信服 ⑥弗敢加 也 虚报 . ⑦公将驰 之 驱车追赶 . ⑧既 克,公问其故 已经 . ⑨彼竭我盈 . 充满,文中指士气正旺盛 ⑩必以信 . 诚实、可信 ⑪必以情 . 实情判断 ⑫遂逐 齐师 追赶,追击 . ⑬望其旗靡 . 倒下
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三、问题探究 1.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 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 ,而是记录曹刿关 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 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古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古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3、名詞用作意動
(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譯:“以„為„”或“把„當做„”)
(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傳》)
(2)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夫子加齊之卿相》 (3)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 (4)托地而游宇,友風而子雨。 (《荀子》)
(5)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
(二)形容詞用作動詞
第一,“歲、月、日” 充當狀語,可表示動作行為 的經常性,翻譯為“每年、每月、每日”如:
(1)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
(2)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漢書》)
(3)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孟子》)
第二,“日”充當狀語時,可表示情況的逐漸發展變 化,可翻譯為“一天一天”。如: (1)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史記》) (2)賓客日進,名聲聞于諸侯。(《史記》) (3)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史記》)
(4)《荀子》: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李斯《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
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 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值得注意的是:古汉语中“岁”、“月”、“日”等时间名词作 状语时,其所表示的含义,与“岁”、“月”、“日”的正常含 义不同。主要有三种情况:
古代漢語語法
第三節、詞類活用
一、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里,某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
靈活運用,臨時具有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詞的這種
臨時的靈活運用,叫做詞類活用。
(1)曹子手劍而從之( 《公羊傳》) (2)從左右,皆肘之。 ( 《左傳》)
注意區別詞類活用與兼類:
詞類活用跟詞的兼類不同。活用是臨時的、偶然的用 法,活用后的詞性不是詞的固有的語法屬性。而兼類 是詞本身固有的。一個詞的各種兼類用法都是固定的,

文言文《左传》复习要点

文言文《左传》复习要点

文言文《左传》复习要点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点(5) 《左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刿(ɡ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ɡ)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三、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四、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牢。

2、牺牲玉帛古义: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两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9、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可以一战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五、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六、重点字词解释: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凭。

对曰: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虽不能察:弄清楚。

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遂逐齐师:就,于是。

//追击。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一鼓作气:振作。

彼竭我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估计;///埋伏。

望其旗靡:倒下。

七、理解性背诵: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左传原文及翻译

左传原文及翻译

左传原文及翻译《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的一部注疏,共有五十九篇。

全书共记载了鲁国庄公到昭公二十四位君王的事迹,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共计二百四十一年。

《左传》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左丘明,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

《左传》的创作目的是通过批判、评价和记录历史事件,来发掘历史的教训和启示。

作为《春秋》注疏,它叙述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国家兴衰和社会风貌,展现了当时时局的变化和封建王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人物品德和人性的复杂性。

《左传》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左传》中的篇章以年号为标题,每篇以“鲁庄公三年”之类的年号开篇,然后详细叙述相关事件,以左丘明自己的观点和评论贯穿其中。

以下是《左传》中的一段原文及翻译:《左传》第二篇:庄公二十五年吾闻之也,君不可如是而治也。

齐桓公,葬之日,言于国曰:“有臣有过,请和。

”公曰:“有臣,吾用之;有过,吾弗能改也。

如其过之,无以加于已。

有臣者,吾用之;如无有臣,吾取诸敌。

是亦君之过也,无能改也。

有过者,君之师也;无过者,君之贼也。

”如是者,可以无敌,不可不务也。

今君霸王之事虽云勉矣,弗怠能弗敌,吾是以知君之过也。

杀臧罪也,不胜任杀,不仁;曰杀而不喜,杀不足以代民,不智。

罚人以罪,德之贼也;不胜任德,不怀其民;曰予犹善也,罚不怠也,罚不至于民也;予小伯之德,予之罪也。

曰杀无罪,不胜任杀也,暴戾,不仁。

虽杀无罪,有罪者,不忍;不胜任杀也。

曰杀无罪,不胜任杀也,不辜罪;不胜任诛也。

曰小伯之德,小伯犹罪也。

诚念小伯之德,则不失矣。

夫失君者,罪之也;失臣者,过之也。

如夫背君之师,而求胜敌以亡国,则可乎?有背君之师,则众怨背矣。

In the twenty-fifth year of Duke Zhuang's reign...I have heard that a ruler cannot govern as you have. When Duke Huan of Qi died, on the day of his burial, he said to his subjects, "Some have served well, some have made mistakes. I ask for harmony." The duke said, "Those who have served well, I will continue to use them. As for those who have made mistakes, I cannot change that. If I were to change it, it would not add to what has already been done. Those who have served well, I will use them. If there are none who have served well, I will take them from enemies. This is also a mistake of the ruler, one that cannot be changed. Those who have made mistakes are the ruler's teachers; those who have not made mistakes are the ruler's enemies." In this way, one can be invincible and one must strive for it. Now, the ruler's ambition to become a hegemon is commendable, but if he does not slack off, he will not succeed. This is how I know the ruler's mistake. Killing Zang was a crime that Duke Zhuang was not capable of. To kill him was not benevolent. He said he killed him but did not rejoice in it. Killing him is not enough to replace the people; it is not wise. Punishing people for their crimes is the enemy of virtue. He was not capable of virtue, did not care for his people. He said he was still good, that he would not slack off in hispunishments, but his punishments did not reach the people. He compared himself to Xiaobo, but used Xiaobo's crime to punish him. He said killing him, who was innocent, was because he was not capable of killing him, was impulsive and not benevolent. Even if killing him is without fault, to kill those who have faults, he could not bear it. He said killing him, who was without fault, was because he was not capable of killing him, that he did not deserve punishment. He said the good he did for Xiaobo was like punishing him. If he truly considers the good he did for Xiaobo, he will not lose his way. To lose a ruler is a fault; to lose a subject is a mistake. If one turns away from the ruler's teachings and seeks victory over the enemy to destroy the country, is that possible? If one turns away from the ruler's teachings, then one will be hated by the people.。

左传·子产坏晋馆垣(2)全文

左传·子产坏晋馆垣(2)全文

左传·子产坏晋馆垣(2)全文晋平公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郑简公,宴会和礼品也格外优厚,然后让郑简公回国。

晋国接著建造了接待诸侯的宾馆。

叔向说:辞令不可废弃就是这样的啊!子产善于辞令,诸侯*他的辞令得到了好处,为什么要放弃辞令呢?《诗.大雅.板》中说:言辞和顺,百姓融洽;言辞动听,百姓安宁。

子产大概懂的这个道理吧。

【读解】仅仅因为国君没有接见,就动怒拆毁了该国客舍的围墙,还以巧妙动听的言辞,说得对方连赔不是,不仅国君出来接见,而且还礼遇有加,满意且满载而归。

初看起来还有点过分,有点儿太那个了,犯得著如此大动肝火,做出如此大胆的事儿来吗?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件表面上看来有点儿荒唐的事情的背景。

晋国是个大国,强国,诸侯盟主,一方霸主。

国君不出来接见客人,是在摆谱儿,那架子,耍弄人,那藏而不露的意思是要让人下跪,乞求,被愚弄。

郑国是个小国,夹在大国当中受气,此行是进去献贡物,是去朝圣,表示对盟主的恭敬和孝顺。

明白了这个背景,我们就不得不对子产的所作所为令眼相看,肃然起敬,佩服他的勇气和骨气。

他的举动真有点儿犯上作乱的味道:你想捉弄我、拿架子摆谱儿?哼,没门儿!我就不吃这一套,我比你更厉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于是,就大胆地、公开的、理直气壮把围墙给拆了,还批得敌手理屈辞穷,态度陡然一转。

这是讲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国不分大小,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多寡,财富不分贫富,大伙儿一律平等,以礼相待,以诚相待。

这应当是国与国交往的前提。

咱们现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也包含这方面的内容吗?这个原则也可以扩大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

人不分男女老幼,黑白胖瘦,身份地位,权力大小,名气高低,大伙一律平等,人人享有受人尊重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

相待以诚,相待以礼,相敬如宾,相互尊重,是起码的做人准则。

上帝没有赋予谁有特权可产藐视他人、愚弄他人、傲慢无礼、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视他人为草芥。

俗话说,人穷志不短。

上天赋予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并没有对某某人另眼相看。

左传(全二册)

左传(全二册)

目录分析
春秋经传集解第一 春秋经传集解第二
春秋经传集解第三 春秋经传集解第四
1
春秋经传集解 第五
2
春秋经传集解 第六
3
春秋经传集解 第七
4
春秋经传集解 第八
5
春秋经传集解 第九
1
春秋经传集解 第十
2
春秋经传集解 第十一
3
春秋经传集解 第十二
4
春秋经传集解 第十三
5
春秋经传集解 第十四
春秋经传集解 第十五
诸侯始娶,则同姓之国以姪娣媵。元妃死则次妃摄治内事,犹不得称夫人,故谓之继室。 《谥法》,不尸其位曰隐。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不以日月为例,唯卿佐之丧独记日以见义者,事之得失既未足以褒贬人君,然亦非死者之罪,无辞 可以寄文,而人臣轻贱,死日可略,故特假日以见义。 晋代杜预(公元222年—284年)的《春秋经传集解》汇集了前人对《春秋左传》的注释,有助于阅读原书。 此不题“左氏传”,《公羊》、《穀梁》二《传》,既显姓别之,此不言自解。 咺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故贬而名之。
左传(全二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儒家

春秋
左传
左传
言论
经典
中国
内容摘要
《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比 《春秋》增多27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 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亦有很高的成就。

阴饴甥对秦伯(左传)(2)原文-翻译

阴饴甥对秦伯(左传)(2)原文-翻译

阴饴甥对秦伯(左传)(2)原文|翻译阴饴(yi)甥,即史籍所说的吕省,有的称其为吕甥,是晋国大夫,晋惠公的重要大臣。

他并不是姓阴,阴是他封邑的名称,其复姓瑕吕。

阴饴甥所扶保的晋惠公,是晋献公之子名夷吾。

献公在其父统一晋国后的第二年继位,征伐骊戎时虏得了骊姬姐妹,献公很宠爱她们,二人生公子奚齐和悼子,骊姬为了能使奚齐继位,谮恶太子,其实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都很有贤名,得知消息后申生不辨也不走,在曲沃自杀,重耳和夷吾逃亡。

跟随重耳的名人不少,而吕省、(郤xi)芮跟随着夷吾。

奚齐则被立为太子,但是这只给他带来了厄运。

晋献公死后,里克、邳郑杀太子奚齐和悼子,使人迎接重耳入朝,重耳经过斟酌后拒绝了,他们就改迎夷吾。

在回晋国前,吕省认为内乱未定,另外还有其他公子在外,必须依靠强国的辅助,才能确保无虞。

离晋国最近的强国就是秦,于是夷吾派郤芮前往恳求,还应许以焦、瑕二城答谢。

秦穆公答应了并立即出兵护送,正遇齐桓公也派出隰朋率军来安定晋国,因申生之母是齐女,桓公是诸侯霸主,此次也是尽舅家的情义。

齐秦共扶晋惠公上台。

但是晋惠公继位后却杀了里克、邳郑,又反悔了当初的许诺,拒绝曾答应划出的土地,开始和秦国交恶。

晋国后来遭遇大灾,百里傒等力劝秦穆公不计前嫌,给予了赈济,使晋国平安度过了饥荒。

几年后秦大旱歉收,自然也向晋恳求帮助,但是晋惠公不仅不卖给粮食,反而大举发兵伐秦。

为此,秦穆公大怒,亲自率领大军讨伐晋国。

两国军队战于韩原(山西芮城,也有人认为是陕西韩城)。

秦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在他仰天长叹的时候,一群晋国的流浪汉救了他,并继续冲锋陷阵,结果是晋军大败,晋惠公当了俘虏。

秦穆公拟杀了他祭祀天地。

秦穆公的夫人,即是申生的姐姐,为了夷吾生命身穿孝服向穆公哀求。

秦穆公答应了,让晋国派使臣到王城会盟。

在晋惠公背信弃义、和被伤害的秦国交锋又丧师辱国被俘后,阴饴甥作为战败国的代表,面对仁厚的秦穆公,理屈不容置疑,但是他并未词穷。

他利用回答问题的机会,巧妙地表述了晋国国内的舆论倾向,向秦穆公施加压力;引用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认识,喻请秦穆公权衡利弊,以博大的胸怀宽恕罪人。

左传·晋楚鄢陵之战(2)全文

左传·晋楚鄢陵之战(2)全文

左传·晋楚鄢陵之战(2)全文楚共王登上了巢车观望晋军的动静。

子重派太宰伯州犁在楚王后面陪著。

楚王问道:晋军正驾著兵车左右奔跑,这是怎么回事?伯州犁回答说:是召集军官。

楚王说:那些人都到中军集合了。

伯州犁说:这是在开会商量。

楚王说:搭起帐幕了。

伯州犁说:这是晋军虔诚地向先君卜吉凶。

楚王说:撤去帐幕了。

伯州犁说:快要发布命令了。

楚王说:非常喧闹,而且尘土飞扬起来了。

伯州犁说:这是准备填井平灶,摆开阵势。

楚王说:都登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拿著武器下车了。

伯州犁说:这是听取主帅发布誓师令。

楚王问道:要开战了吗?伯州犁回答说:还不知道。

楚王说:又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都下来了。

伯州犁说:这是战前向神祈祷。

伯州犁把晋侯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楚共王。

苗贲皇在晋厉公身旁,也把楚共王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晋厉公。

晋厉公左右的将士都说;楚国最出色的武士都在中军,而且人数众多,不可抵挡。

苗贲皇对晋厉公说:楚国的精锐部队只不过是中军里那些楚王的亲兵罢了。

请分出一些精兵来攻击楚国的左右两军,再集中三军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能把它们打得大败。

晋厉公卜筮问吉凶,卜官说:大吉。

得的是个复卦,卦辞说:南国窘迫,用箭射它的国王,射中他的眼睛。

国家窘迫,国君受伤,不打败仗还会有什么呢?晋厉公听从了卜官的话。

【读解】这是一场晋、楚两国为争取小国附庸而进行的战争,最后以晋军获胜结束。

这场战争真正充分证明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古训。

彼此间的争斗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可言,无非是为了捞取各自的好处。

使人感兴趣的不是谁胜谁负,而是对立双方在交战过程中的表演。

士燮所说的外宁必有内忧,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只有*不断地进行对外战争,才能保证自己国内的安宁。

换句话说,如果治理不好国家内部,就*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

当国家命运的决策人当到这个地步,可以说已经到了黔驴技穷、山穷水尽的境地。

这样的统治者不下台,还呆在权利位置上赶什么?认真的想,这实在是一种强盗逻辑,都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同强国打仗、吞并弱小国家之上。

吕相绝秦(左传)(2)原文

吕相绝秦(左传)(2)原文

吕相绝秦(左传)(2)原文:晋厉公派吕相向秦国裹示绝交,说:从前从我国的献公和贵国的穆公开始,两国相互友好,协力同心,用盟誓来申明此意,用婚姻来加强友好。

上天降祸晋国,文公到了齐国,惠公到了秦国。

晋国不幸,献公去世,穆公不忘旧日情谊,使我们惠公得以供奉晋国的宗庙祭祀。

穆公又不能完成这一巨大功勋,而进行了韩原之战。

他心里也感到后悔,因此成全了我们文公,这是穆公的成就。

文公亲自披甲带盔,跋涉山川,跨越险阻,征伐东方的诸侯,使虞、夏、商、周的后裔都到秦国朝见,就已经报答旧日的恩德了。

郑国人侵犯君王的边界,我们文公率领诸侯与秦国一起包围了郑国。

秦国大夫不询问敝国国君,擅自与郑国订盟。

诸侯痛恨这件事,要向秦国拚命。

文公害怕,就安抚诸侯,秦军能够还师而安然无损,这就是我国有大功于西邻了。

晋国不幸,文公去世,穆公居心不良,蔑视我们新丧故君的国家,欺我们襄公孤弱,袭击我们的殽地,断绝我们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邻邦滑国,离散我们的兄弟,扰乱我们的同盟,颠覆我们的国家。

我们襄公没有忘记君王旧日的功勋,但又害怕国家的覆亡,因此有殽地之战。

我们仍然希望在穆公面前求得宽恕,穆公不听,反而拉拢楚国图谋我们。

上天不遂他的心意,楚成王又丧了命,穆公对我国的意图因而不能得逞。

穆公、襄公去世,康公、灵公即位。

康公,是我们晋国人所生的,又想削弱我们国君的宗室,颠覆我们的国家,率领我们国家的奸贼,来撼动我们的边疆,我国因此有令狐之战。

康公还不改悔,又侵入我河曲一带,攻打我涑川地方,掠取我王官民众,割取我羁马土地,我国因此有河曲之战。

秦国往东这条道路不通,就是由于康公断绝我们的友好的原故。

等到君王继位,我们国君景公伸着脖子朝西望着说;大概会抚恤我吧!君王又不肯施恩举行盟会,乘我国有赤狄骚扰的患难,入侵我附近各县,焚烧我箕、郜二城,抢割我庄稼,屠杀我边境百姓,我国因此有辅氏之战。

君王也后悔祸患的蔓延,而想求福于两国的先君献公和穆公,派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与你共同友好,抛弃仇恨,重新恢复旧日情谊,以追念前人的功*(肙力)。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一、启蒙经典(共3篇)1、《老子》(《道德经》)2、《三字经》3、《弟子规》二、四书五经1、《大学》(第1章)2、《中庸》(第4、20、22、22章)3、《论语》(10篇)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4、《孟子》(6篇)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8、10章)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3、31章)5、《周易·泰》6、《尚书·盘庚上》7、《诗经》(6篇)⑴《关睢》⑵《子矜》⑶《鸡鸣》⑷《伐檀》⑸《硕鼠》8、《礼记》(3篇)⑴《苛政猛于虎也》(3篇)⑵《不食嗟来之食》⑶《学记·教学为先》9、《左传》(2篇)⑴《曹刿论战》⑵《烛之武退秦师》三、神话故事(5篇)1、《精卫填海》(《山海径》)2、《夸父逐日》(《山海径》)3、《鲧禹治水》(《山海径》)4、《女娲补天》(《山海径》)5、《嫦娥奔月》(《山海径》)四、寓言故事(10篇)1、《画蛇添足》(《战国策》)2、《狐假虎威》(《战国策》)3、《拔苗助长》(《孟子》)4、《鹬蚌相争》(《战国策》)5、《自相矛盾》(《韩非子》)6、《愚公移山》(《列子》)7、《螳螂捕蝉》(《说苑》)8、《卖椟还珠》(《韩非子》)9、《曾子杀猪》(《韩非子》)10、《朝三暮四》(《庄子》)五、爱国治国篇(10篇)1、《国殇》(屈原)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3、《阿房宫赋》(唐·杜牧)4、《木兰诗》(北朝民族)5、《岳阳楼记》(宋·范仲淹)6、《满江红》(宋·岳飞)7、《正气歌》(宋·文天祥)8、《少年中国说》(三、四稿)(清·梁启超)9、《前出师表》(诸葛亮)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六、劝学励志名篇(10篇)1、《劝学》(前3节)(荀子)2、《师说》(韩愈)3、《孟母戒子》(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5、《孙权劝学》(司马光)6、《陋宝铭》(唐·刘禹锡)7、《爱莲说》(宋·周敦颐)8、《为学》(清·彭端淑)9、《卖油翁》(宋·欧阳修)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七、经典古诗(35篇)1、《静夜思》(李白)2、《游子吟》(孟郊)3、《清明》(杜牧)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6、《送友人》(李白)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9、《春望》(杜甫)10、《过零丁洋》(文天祥)11、《泊秦淮》(杜牧)12、《题临安邸》(林升)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5、《望岳》(杜甫)16、《观书有感》(朱熹)17、《元日》(王安石)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19、《山园小梅》(林逋)20、《乌衣巷》(刘禹锡)21、《游园不值》(叶绍翁)22、《登鹳雀楼》(王之涣)23、《春晓》(孟浩然)24、《枫桥夜泊》(张继)2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2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27、《江南春》(杜牧)28、《春夜喜雨》(杜甫)29、《初春小雨》(杜甫)30、《示儿》(陆游)31、《卖炭翁》(白居易)32、《望庐山瀑布》(李白)33、《如梦令》(李清照)34、《西江月》(辛弃疾)35、《石壕吏》(杜甫)八、现代经典(27篇)1、《匆匆》(朱自清)2、《石榴》(郭沫若)3、《雪》(鲁迅)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5、《生命》(巴金)6、《鸟的天堂》(巴金)7、《朋友》(巴金)8、《秋天的况味》(林语堂)9、《青春》(苏雪林)10、《泰山日出》(徐志摩)11、《一只小鸟》(冰心)1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14、《二月兰》(季羡林)15、《夹竹桃》(季羡林)16、《桂花雨》(琦君)17、《珍珠鸟》(冯骥才)18、《月迹》(贾平凹)19、《老人与海》(海明威)20、《世间的流浪者》(雪莱)21、《心得绿叶》(泰戈尔)22、《沁园春》(毛泽东)23、《女神》(郭沫若)24、《雨巷》(戴望舒)25、《八月的太阳》(徐志摩)26、《偶然》(徐志摩)27、《深山听夜》(余光中)九、红色经典诗歌(5篇)1、《党旗飘扬在21世纪的春天》2、《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3、《党啊我们为您唱歌》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5、《面对鲜红的党旗》。

左传第二篇原文与解析

左传第二篇原文与解析

左传第二篇原文与解析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

左传以文字简练、语言优美而闻名,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下面我们将为您解析左传第二篇的原文,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解析。

第二篇哀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845年)哀公二十三年(议纪)楚子死,晋侯成来朝。

庚申,叔孙豹会齐侯伯禽、鲁侯、宋公。

冬十月,周公薨。

解析:1. 楚子死,晋侯成来朝。

这句话中提到了楚国国君去世,晋国国君成前来朝贺。

这表明在哀公二十三年,楚国的国君去世,晋国的国君成前来表示哀慰和慰问。

2. 庚申,叔孙豹会齐侯伯禽、鲁侯、宋公。

这句话中提到了叔孙豹会见了齐国的侯爵伯禽、鲁国的侯爵以及宋国的公爵。

庚申是农历中的一个日期,在这一天叔孙豹与齐国、鲁国和宋国的君主会晤,可能是商讨重要的政治议题。

3. 冬十月,周公薨。

这句话中提到了周公在农历冬十月去世。

周公是周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的去世可能导致政治局势的变化,对各国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平衡产生影响。

左传第二篇通过以上几个事件点,简要地记录了哀公二十三年的重要历史事件。

每个事件都涉及到不同的国家和人物,展示了当时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往和变迁。

总结:左传第二篇原文以简练明了的方式记录了哀公二十三年的历史事件。

通过精准的语言描述,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当时楚国君主去世,晋国君主来朝,叔孙豹会见齐国、鲁国和宋国君主,以及周公去世的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都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影响,展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和政治变革。

左传第二篇的简洁明了和语言优美是其独特之处,使其成为了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文中字数:374字)。

左传·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2)全文

左传·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2)全文

左传·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2)全文
和,却是相对的一致性,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种相互不同、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相互调节而达到的一种统一态、平衡态。

因此,它既不是相互抵消、溶解,也不是简单地排列组合,而是融合不同因素的积极方面结成和谐统一的新整体。

它保留了各个因素的特点,又不让它们彼此抵消,因而是一个具有内在活力、生命力、再生力的整体。

和的观念,既是宇宙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之一,同时也是咱们祖先对事物的独特理解。

换句话说,和的内涵,既包括了自然规律,也包括了人的理智对秩序的追求,即人为的秩序。

和的观念被付诸实践,就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

国家兴盛的理想状态是和谐:君臣之间、官民之间、国与国之间、朝野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协调,利益趋于一致;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和谐:有限和无限、虚与实、似与不似、刚与柔、抑与扬等等因素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人们处理事务、人№关系也崇尚和为贵,用自我克制来消除矛盾、分歧,用相互切磋来发扬各自所长,通过寻找利益的一致之处,把各方的不同之处加以协调。

我们还应注意到,和的最终旨归,是人的内心的心性平和,
也就是说,它的最后落脚点,还是人自身的生存状态。

因此,它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是人本的,而不是物质的。

左传·伍员奔吴(2)全文

左传·伍员奔吴(2)全文

左传·伍员奔吴(2)全文费无极说:伍奢的儿子很有才能,如果他们到了吴国,必定会使楚国担忧,为什么不以赦免他们父亲的名义召他们回来呢?他们很仁义,一定会回来。

要不然,他们就会成为祸患。

楚平王派人去召他们回来,说:只要回来,我就赦免你们的父亲。

棠邑大夫伍尚对他弟弟伍员说:你到吴国去,我准备回去送死。

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能为父亲而死,你能为父亲极仇。

听到可以赦免父亲的命令,不能不赶快回去;亲人被杀戮,不能没有人报仇。

赴死而使父亲得到赦免,这是孝顺;掂量成功的可能性而行动,这是仁义;选择重任而前往,这是明智;明知必死而不躲避,这是勇气。

父亲不可以抛弃,名誉不可以毁掉,你努力而为吧!这样总比两个人跟在一起好。

伍尚回去了。

伍奢听说伍员没有回来说:楚国君王和大夫恐怕不能按时吃饭了!楚平王把伍奢和但尚都杀了。

伍员到了吴国,向州于说明攻打楚国的好处。

公子光说:这是他的家族被杀戮而想报私仇,不能听信他的话。

伍员说:他是别有用意,我姑且为他寻求人才,在乡间住下等待机会。

于是,他把设诸推荐给公子光,而自己却在乡下种田。

【读解】谄佞小人,真的就像耗子屎,掉到汤锅里,把好端端的一锅汤给搞坏了。

这个故事中的费无极,便是这样的耗子屎。

伍奢一家被弄得家破人亡,伍员出逃后助吴伐楚,十七年之后差点儿为楚国灭掉。

几句谗言,就搅得天翻地覆,国家和百姓不得安宁。

不能小看了*佞小人。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凡是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们就会不择一切手段往里钻;甚至就多既无好事又无利可图、与他们毫不相干的时候,他们也会把臭脚伸进水中。

*佞小人往往有很大的能量,对此不可低估。

他们善子看风向,嗅气味,找弱点,搞伪装,下毒手,借刀杀人,金蝉脱壳。

多数时候他们活动的目的是为名为利为权,而也有时候纯粹为了发泄不满和妒忌。

他们的内心阴暗得绝对不可透进阳光,散发著腐霉烂的气息。

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从来是不可告人,在暗地里进行的。

*佞小人永远不可能消失,就好像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就让人带上了人性的弱点一样,上帝他老人家也同时造出了好人和坏人,天使和恶魔。

[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左传(1) [春秋左传]春秋左传原文及翻译春秋左传原文及翻译初,郑武公娶于申[1],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2],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3]。

佗邑惟命"。

请京[4],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5],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6],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8]:"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9]。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10]。

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11],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12]"。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13],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2) [春秋左传]春秋左传全文及译文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1],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2],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3]。

佗邑惟命"。

请京[4],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____编年体史书第一部《春秋》的作者是____历代的史官,后经孔子编辑、修订楚国《左传》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哪个学派的思想?儒家儒家学者把《春秋》列为 _______之一四书下列选项不属于《春秋》的另外一种称呼的是?《左氏春秋》下列哪篇文章属于《左传》的开篇?《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伯”字是指什么?名字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

嗠叔死焉。

佗邑为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编制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

嗠叔死焉。

佗邑为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佗同“他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

嗠叔死焉。

佗邑为命。

”请京大叔。

大同“太”《左传》中习用的发表评论的方式,或是只是作者的假托?君子曰左传描写战争没有的是哪一场战争?《郑伯克段于鄢》左传的外交辞令的特点:端正委婉,不卑不下列关于<左传>的叙事艺术表现错误的伏笔艺术.以小事作左传》是我国第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一作为历史著作,《左传》仍然具有不同于文学的叙事角度,即作者是从旁观者《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被誉为先秦散文" ",标志着我国叙叙事之最《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改称《春秋左氏传》汉代《曹刿论战》涉及的战役是哪一场?齐桓公伐楚《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经哪一位的编辑、修订。

孔子春秋》的记事年代起于元年鲁隐公《春秋》的记事年代止于十四年鲁隐公《春秋》的取材范围不包括王室档案下列不属于《春秋》的记事风格的是谨严春秋》的三部著作是《左氏传》、《公羊传》、,被称为《春秋》三传?《鲁传》有人把宋襄公“君子不重伤,不篱二毛”和“不鼓不成列”这样的行动和主张宋襄之仁《左传》的开篇之作选自 ?《左传·隐公元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和______国在城濮进行了一场战争是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楚社稷在古代汉语指国家,社是______ ,稷,谷神土神《宫之奇谏假道》是关于宫之奇谏假道和拒不纳谏而招致亡国之祸的记叙。

庄公《宫之奇谏假道》是发生在年间的事鲁庄公《重耳出亡始末》重点记叙了重耳如何经历了众多磨难,最终成为一代霸主的在于辅佐他优秀的由《宫之奇谏假道》这个故事出了一个成语是 ?城门失火,殃及池《宋及楚平》中“平”的意思是 ?地方名由《宋及楚平》这个故事出了一个成语是什么?城门失火,殃及池《齐鞌之战》揭示这场战争胜负的原因是齐军骄傲轻敌,军同仇敌忾.晋成语出自于《伯州黎问囚》意思是玩弄手法营私舞弊。

左右其中《重耳出亡始末》发生在年间鲁庄公下列不属于大不义的是 。

臣弑君《晋楚城濮之战》中“楚有三施,我有三怨”,三施,对宋、卫、有听施。

曹《晋楚城濮之战》中“楚有三施,我有三怨”三怨,指宋、、卫三国对晋的怨恨。

曹左传一百题下列针对议论人才的文章有 ?《蔡声子论晋用楚《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是指谁?郑庄公下列文中没有外交辞令的是哪一篇?《子产坏晋馆垣》《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描述是、秦联合围攻郑国。

鲁《晋楚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最著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年间?鲁禧公《曹刿论战》描述的是曹刿向鲁庄公献计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战齐国胜_________国。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币指礼物,这里是指 ?贡礼《晋楚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最著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年间鲁禧公《晋楚城濮之战》曰:“楚子将围宋。

”中“楚子”是指谁?楚共王晋楚城濮之战》曰:“楚子将围宋。

”中“子”是指什么?名字尊重祖先《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在当时社会统治者比较重视什《晋楚鄢陵之战》载:“驰而左右,何也?”中“左右”的意思是向左右两边天气阴冷《晋楚鄢陵之战》载:“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

”中“晦的意思是什么《左传》的内容是用古文写成。

秦前古文《左传》一书中记录了大大小小的几百次战争,鄢陵之战、、城濮淝水之战之战等。

《左传》一书描写战争,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在战争场面上,而是将指挥者的对话齐鲁夹谷之会因孔子参加而名垂清史,这次会盟发生在年间。

鲁定公齐鲁夹谷之会时,齐国哪一位国君参加这次会盟。

齐景公《臧僖伯谏观鱼》说的是的故事.鲁隐公言而无信《臧僖伯谏观鱼》说的是鲁国的一位国君只顾个人享受,不听从臧僖伯的忠告《石石昔大义灭亲》说的是国大夫石石昔大义灭亲的故事,让人景仰。

卫卧薪尝胆春秋末期。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展开了争霸之战。

成语用来描写越王勾践的。

《曹刿论战》涉及的战役是哪一场?齐桓公伐楚下列文章能体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的是《子鱼论战》在古代君王死后一般都有溢号。

一般号“文”、“武”的都是比较英明高的君主,而号“”、“厉”之类的则是昏君。

“糜不有初,鲜可有终。

”是《晋灵公不君》一文中的话。

选自《诗经》《晋灵公不君》中的“君”的意思是君道《晋灵公不君》中“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中的“爵”在文中爵位是指什么?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晋文公《吕相绝秦》记载的是春秋时代一篇著名的外交辞令。

其中的“秦”是指谁?秦穆公楚国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中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依次两国军队的主力会战,在历“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说的是关于选拔举荐人才?祁奚《祁奚举贤》一文通过祁奚与晋悼公对话,表现出刚正无私,为国求贤。

下列哪篇文章写作内容是关于人才竞争中的重要性的是《蔡声子论晋用楚晋国《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一文中子产是国人。

由于他的出色的才干,在他执政期《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一文中范宣子是 大夫。

晋国《晏子不死君难》一文中的主人翁晏子,又称晏婴,字平仲,是哪国人。

秦国下列选项针对晏子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春秋后期一位重要下列内容不是针对治理国家的文章选项是?《子产论为政宽猛《伍员奔吴》描写的主人翁是?伍子胥你《子产论为政宽猛》曰:“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晋楚鄢陵之战》对晋国而言是一次复霸,晋国参与此次战争的是?晋文公《左传》中记载有很多行人辞令精彩,脍炙人口的篇章。

下列选项中不《曹刿论战》合适的是?《左传》中没有描写战争的是?《郑伯克段于鄢》《左传》中进步的一面其中反映了春秋以来日益兴起的思想。

迷信随事写人《左传》中主要采取 A 的方法,通过故事情节描写个性鲜明的人物。

《齐鞌之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是齐军骄傲轻敌,军队同仇敌忾晋国《祁奚请免叔向》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选自《离骚》下列人物不属于左传中君子形象的是伯州黎在古人看来,和舞蹈是礼的一部分,是政治上等级统治的辅助手音乐段,作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政治统治。

母亲下列选项中合适的选项是。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弟敬,所谓六顺也。

将来要报仇《秦晋崤之战》中,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孟明说“三年将拜君赐”《子产坏晋馆垣》中,表达了子产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上的见识。

以礼相待,以诚相《伍员谏许越平》会文以一个侧面让我们认识到吴王夫差和越王勾钱忍辱负重的形象。

刚愎自用《楚国白公之乱》写的是春秋末期的一次 .宫廷之争第二部第三部A 鲁国燕国B 法家道家A 五经记传体史书B 《左氏春秋传》《春秋左氏传》B 《烛之武退秦师》《齐桓公伐楚》A 辈份爵位C 制度地名A 人名无实义A 同“达”同“代”A 公曰诗曰A 《晋楚城濮之战》《子鱼论战》C 把握对方心理,分道理充分,言辞犀利。

C论断艺术.在叙事语言艺术.故事情节大胆跳跃,在叙事语言繁C二三A 主人翁历史后人时间之最人物之最A 唐代战国时期长勺之战吕相绝秦孟子庄子A 鲁庄公鲁哀公A 鲁庄公鲁哀公C 诸侯旧闻民间野史C 简而有法晦言B 《鲁国正传》《毂梁传》C 宋襄之举宋襄之义A 《左传·庄公元年《左传·哀公元年》A 鲁齐A 土地四季A 虞公宣公A 鲁禧公鲁宣公B 得益于天时不在天命而在人事C 尔虞我诈唇亡齿寒C 讲和人名B 尔虞我诈唇亡齿寒B 楚鲁A 上下其手戒而车程B 鲁禧公鲁齐公B 子杀夫夫杀妻C 晋周A 晋周A《晋楚城濮之战》《宫之奇谏假道》A 郑伯这个人鲁国郑伯公A 《齐桓公伐楚》《郑伯克段于鄢》C 齐晋C 鲁齐公鲁成公楚国晋国A 钱名字鲁齐公鲁成公A 楚成王楚襄王B 职位爵位C 善于带兵打仗重视礼仪与征伐C 在左右两边平行A 月末的最后一天地方名B 汉代令文古汉语A 长勺之战娄之战B 民间的评论前因后果C 鲁哀公鲁襄公A 齐桓公齐顷公A 鲁哀公鲁襄公A 矢于于棠酒池肉林B 鲁齐A 有志者,事竟成骄兵必败A 长勺之战吕相绝秦B 《烛之武退秦师》《重耳出亡始末》B 灵英B 《尚书》《离骚》A 君王无实际意义A 古时喝酒用的器皿人名B 楚庄公齐庄公C 秦桓公秦始皇B 晋国齐国A 教育子女评价他人A 晋悼公解狐A 《祁奚举贤》《吕相绝秦》A 郑国楚国B 郑国楚国A 齐国燕国春秋后期一位重要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外交家、军A《晏子论和与同》《吕相绝秦》c伍奢伍尚A 儿子对男子的美称C 晋悼公晋灵公B《重耳出亡始末》C 《烛之武退秦师》《晋楚城濮之战》《子鱼论战》C 君纲民本C 随人写事人事相间A 楚国鲁国A 《尚书》《诗经》C 祁奚叔向A 祭祀祖庙A 兄爱妻贤B 将来要报恩将来将归还钱物A 大国雄风损坏东西要赔A 卓越远识虚怀若谷A 诸侯暴动农民起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