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史
中国近代政治史归纳
中国近代政治史归纳
(1)革命道路探索
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3)政策的调整
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③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④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走向成熟。
⑤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
⑥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中国共产党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的近代政治历史简介
中国的近代政治历史简介中国近代政治历史是中国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一段重要时期。
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转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中国政治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引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危机。
随着外国列强不断侵略割据,中国的封建王朝逐渐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导致了中国的旧王朝更加脆弱,令人士气低落。
这场战争引发的一系列运动加剧了人们对政治改革的呼声。
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反封建的政治团体。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随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然而,中国政治的混乱和动荡并没有结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取得了全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首任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这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伤害。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开始引进市场机制,加强经济建设,并逐渐开放对外交流。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增长,国际地位也逐渐提升。
在中国近代政治历史的演变中,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福祉。
然而,中国政治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治理体制的改革、社会不平等的问题等。
总之,中国的近代政治历史是一个动荡而复杂的时期,充满了政治运动、改革和革命。
这段历史对中国的政治现状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题
❖ 现代史:主线
❖ 中共领导的探索社会主义建立和建设历程
政治史
❖ (一)列强侵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五次侵华战争:(重点-两次中日战争)掌握要点:战争爆发的原因;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危害;影响及中国在外来侵略下的变化(社会形态,革 命任务,经济结构,思想,对外态度,社会生活。)
❖ 经济上:资本主义19世纪末初步发展,20C初,继续发展, 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 思想文化上: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迅速发展,西学东 渐内容从自然科学深入到资产阶级政治学说。A三次思想解 放潮流:维新思想传播,革命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民主科 学思想传播-思想近代化开端。B新的思想理论形成 :三民 主义
政治史
❖ 3、思想近代化:理性化、科学化
❖ 新文化运动(开端):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思想,根除封建制 度的思想根源。(前期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 4、军事近代化:A、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
战舰,提出建立新式海军主张 B、洋务运动期间,筹
划海防,建立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
政治史
❖ (二)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 1、地主阶级:(1)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活动:仿制战舰,筹建海防,编译《四洲志》,《海国图志》介绍西方
❖ (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活动:洋务运动举办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筹划海防、新式学校(三个近代化第一步)
❖ 1937-1945联合国民党,实行全民族抗战,成为中流砥柱。(三阶段) ❖ 1945-1949争取和平民主,建立联合政府努力。-解放战争,推翻国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此后,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结构。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教育改革、军队改革等一系列变革,但政治改革相对滞后。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后,中国签订了出卖台湾和赔款等不平等条约,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反弹和改革呼声。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政治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
该运动反对外来势力、要求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尽管运动失败,但它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反封建情绪。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政治走向现代化。
然而,辛亥革命后的动荡不安和政权更迭,使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境内的控制力受到严重削弱。
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在中国政治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功夺取政权,中国政治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1949年以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如反右派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运动和改革对中国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政治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以实现现代化建设。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的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并逐步实现了一系列政治体制上的改革和开放。
目前,中国政治正努力实现现代化,包括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等。
然而,在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如腐败问题、权力集中等。
历史近代中国政治
近代中国政治【列强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二鸦(1856—1860)甲午战争(1894—1895)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八国联军侵华(1900)【反侵略、求民主政治斗争】农民-太平天国(1851—1864)义和团(1900 不求民主)资产阶级-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维护民主共和斗争(1913—1917)列强侵华(一)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英国—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确立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工厂思想--启蒙思想外交--扩张求原料地、市场中国—政治--封建专制的顶峰、封制度腐败衰落经济--自然经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理学统治地位,思想专制外交--闭关锁国鸦片走私—白银外流,政治腐败,禁烟运动结果:《南京条约》:8.29 割香港、赔2100万银元、开广厦福宁上、协关税附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租界影响:政治--社会性质:两半省会开始、民族危机开始矛盾:民族与阶级任务:独立、民主革命:太平天国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洋务、民资产生、近代工业化开始思想--宗教侵略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原因:工业革命发展,扩大原料、市场需求过程:英法俄美《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京,开十处通商,两船进长江,赔款英法《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开天津,赔款抢劫圆明园影响:加深两半(损失更多主权,列强经济,宗教侵略内地)(三)甲午中日战争1895 ——二工对中国的影响原因:①根本:明治维新经济发展,缺乏资源市场,扩张成国策;天皇专制和武士道②清政府腐败落后③列强默许纵容经过: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战火到鸭绿江边)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盛牺牲,日被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辽东战役(聂士成抗敌,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水师覆灭,京津门户洞开)《马关条约》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刺激瓜分、分组危机赔款:2亿两白银——家中人民负担,举借外债,列强控制经济命脉通商沙市、苏州、杭州、重庆——侵略势力伸向内地影响:对中国:灾难和觉醒并起半殖民地加深: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意识觉醒:资产经济登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对日本:经济、军事力量大增对亚洲:改变亚洲国际关系格局—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下降,其他国殖民地程度加深(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原因: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在华既得利益组成:英法俄民日德意奥,日本主力经历:占北京和田径,镇压义和团,在北京疯狂抢劫,占故宫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国家贫困人民贫困设东郊民巷位使馆界—侵华大本营拆北京大沽炮台,各国从北京到山海关路沿线驻兵—控制军事惩办反帝斗争官吏,禁止人民反帝斗争改总理衙门位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影响:灾难——清政府完全称为列强工具,两半省会完全形成抗争——清政府新政,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反侵略求民主(一)太平天国1851-1864原因:①鸦片战争推动(白银外流,自然经济解体,赔款加大农民负担,手工业破产)②腐败封建统治,阶级矛盾激化③西方平等思想传入④自然灾害《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特点与核心: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特点—平均政治-依法治国,设规章,新闻官,公众选举官吏评价—性质:经济-发展工商业,办银行,奖励发明,兴建交通工具以土地为核心的建国纲领外交-独立自主,有限开放,和外国平等通商,学习西绝对平均不能满足农民的积极性方技术,不干涉中国内政追求小农经济理想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文教-设新学堂,办医院评价:太平天国时代特征:背景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半殖民地地开始领导人思想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事反殖民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影响:打击希望殖民者,加速清政府灭亡,拉开近代民主革命序幕(二)戊戌变法1898原因、条件“政治—甲午战争失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族思想,早起维新思想,成熟维新思想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借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把西方民主思想和儒家思想相结合著作:《新学伪经考》—制造变法理论依据《孔子改制考》—制造变法历史依据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伸民权、开民智代表作:《变法通议》3、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用生物进化观倡导维新变法4、谭嗣同、批判三纲五常和封建专制,具有民主革命色彩共同: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学校学习科技知识,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政治—允许民官上述言事,裁撤冗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特权(资产阶级参政,最初民主,打击旧贵族)经济—鼓励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开矿文化教育—改科举,废八股改时策论,设立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允许民间办报、译书局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新练兵发,添设军舰,增加海军实力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发动政变,除京师大学堂外,新法全废除,光绪帝被囚禁,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
中国近代政治史综述总结
近三年来(2009—2011)中国近代政治史综述(1840—1919)
小结
我们把我们的研究根据重大政治事件分为鸦片战争时期(包含太平天国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清末立宪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初年政治变革时期六个时期。
近三年来的研究:
鸦片战争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晚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一些具体制度和官民关系上,并且研究方向上有向平民化和小人物发展的趋势。
其中我们认为是作为执政理念不同的太平天国与晚清政府的比较有待于研究。
洋务运动时期的研究主要有:晚清政治精英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近代化的关系;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此外具体地方开展洋务的影响与洋务运动对民众的影响可以进一步研究。
戊戌变法时期的资料有:主要政治人物与戊戌变法的关系及其对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我们认为对其具体的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以供当代借鉴。
清末立宪时期的研究资料有:清末立宪失败的原因、影响研究。
而这一时期在清末立宪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方面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研究,在具体选材与角度上主要有:关键人物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以及其再其中所起的作用;再有就是辛亥革命后对中国政治现代化所带来的影响的研究;还有一些关于辛亥革命与社会底层的关系。
在政党上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民国初年政治变革时期主要是关于这一时期人物及其与重大事件的关系和当时的一些政策制度的研究。
关于这一时期,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对基层政权和政党做一些研究。
总之,整个近代史阶段中国的政治是向着近代化方向前进的,但其中过程曲折复杂。
中国近代政治史简述
中国近代政治史简述中国近代政治史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政治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国际地位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领土,攫取了各种特权,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受到严重侵犯。
同时,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先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辛亥革命则是一次更为彻底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然而,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得到彻底完成。
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干涉也没有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治局势依然复杂多变。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中国近代政治史是一部充满曲折和挑战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国际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和奋斗中,最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中国近代政治史 论文
中国近代政治史论文近代中国政治史是中国从晚清末期到1949年建国期间的政治发展史。
在这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经历了社会变革、政治变革和文化变革。
这篇论文将讨论几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以探讨近代中国政治史的演变。
一、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爆发,戊戌维新运动开始。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变法」的口号,意味着对清朝政治制度的改革。
变法派提议实行宪政、废除科举、设立议会等重要改革。
但是,在朝廷中的保守势力和民间团体的反对意见下,变法失败,最终导致了康有为等人的流放、清政府的衰落和政治局势的混乱。
二、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发表了三民主义,倡导国民一致、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临时政府的第一任大总统。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新纪元,但面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威胁,政府的控制力极度薄弱。
三、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接替孙中山成为中国国民党的领袖,并开始实施北伐计划。
北伐战争致力于统一中国,消灭剩余的军阀。
这一运动推翻了北方军阀,形成了蒋介石的统治。
但是,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的统治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日本人占领了大部分中国领土。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革命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消灭中华民国政府,取代其政治权力,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改革。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政治史是一段曲折的历程,见证了政治势力对抗、对社会和政治制度进行改革的发展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治的趋势和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政治历程的影响仍然存在于今天。
中国近代政治史
(2)领导:
以 孙中山 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
(3)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以革命党人为主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秋 瑾
黄花岗起义烈士公园
林 觉 民
1911(辛亥)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发动,当晚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 械库。
2、太平天国运动 (1)时间:1851——1864年
(2)领导:以 洪秀全 为代表的农民阶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朝田 亩制度》
1840 1842 1851 1853 1856
1859 1860 1864
《资政新篇》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 回声。”下列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 继续 B.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 盾而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 惊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侵略者
英国
英法(主犯)
美俄(帮凶)
列强主要罪 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英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行
军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城 俄国抢占中国北方大片
市,抢占香港岛
领土。
中国人民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爱国将领抵抗
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
上。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 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 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 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 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现在
的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段时间内,中国政权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事件,包括清朝的衰落和终结,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共党的崛起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开始走向衰落,内外交困。
在这个
时期,一系列的变革思潮涌现,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然而,这些变革努力并未取得成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成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中华民国面临着民族分裂、军阀混战等问题,政权并不稳定。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了革命的斗争。
1949年,中共党获得全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成为首任主席。
建国后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改革。
1950年代实
施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直
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对中
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史的重要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转型剧烈,国家建设与政治改革的相互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挑战,如政治体制改革、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社会治理等问题。
中国近代政治史
中国近代政治史本专题考试大纲: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非常频繁,所占分值较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在题型上,非选择题的形式占有较高比重,难度相对较大。
近代列强侵华的表现、影响及中国的抗争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
命题多运用图文史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及其影响、评价。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从民族觉醒角度命题也会成为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命题角度以国共联合革命或抗战为主,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
政治史,一要注意综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历程,总结民主革命的特点;二要注意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影响关系变化的因素及国共关系变化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等。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各阶级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题时可从民族精神和国际地位等方面思考。
本专题内容与“中国梦”等社会热点问题关系密切,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关注。
考点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以下三条主线:主线一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
主线二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首次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主线三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中国近代史(政治)
中国近代史之政治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A.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背景:(1)世界: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中国处在清王朝统治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到空前强化,落后的封建专制使得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清政府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与西方急需开辟世界市场相背●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1)赔款2100万银元(2)割香港岛给英国(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1)《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美等国又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大大侵犯了中国独立主权(2)英国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鸦片战争之后的两次主要的侵华战争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战争的主要影响及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攫取了更多的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C .甲午战争(1894—1895)● 背景:(1)日本:日本经过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脱亚入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强盛,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急需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及对外扩张 (2)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 术上得到了一定进步,但清朝并没有像日本一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未能 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3)世界: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日本的对外扩张采取不干涉政策●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内容:(1)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2)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1)《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使得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1) 三国干涉还辽——开端(2) 1895年俄国军舰于胶州湾“过冬” (3)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 (4) 1897年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5) 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6)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实质: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影响:得到列强的赞同,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背景:(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2)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义和团运动威胁了列强的在华利益●结果:清政府求和,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内容:(1)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影响:(1)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近代中国人民救国运动抗争时间原因结果意义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鸦片战争中英军在三元里抢劫广州政府强行解散抗英队伍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英为控制新疆勾结支持阿古柏政权1877年左宗棠击败阿古柏,阿古柏自杀;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收复新疆,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维护了国家主权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清政府腐败统治和列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黄海海战甲午战争期间1894年北洋舰队遭到悬挂美国国旗的日本舰队的偷袭黄海海战日军率先逃离战场,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北洋舰队表现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和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10月台湾全部沦陷,在此后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未曾放弃过斗争显示了台湾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爱国精神,也使得清政府的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疑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反动卖国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辛亥革命1894—1912 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的失败 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与、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民革命1924—1927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独立抗争的失败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抗日战争 1937—1945征服世界 “征服满蒙”中国胜利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A .辛亥革命● 概念●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准备条件:(1)组织基础: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及其他一些组织的建立(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3)物质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4)军事基础:一系列武装起义(5)群众基础:四川保路运动——导火索(6)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狭义:即指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到1912年2月清帝退位这段时间内进行的革命运动● 高潮:(1)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定都:南京 国旗:五色旗纪年:改用公历,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措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 结果:1912年2月,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结束,随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就任临时 大总统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失败● 失败原因:客观上:(1)当时的中国,封建势力在各方面都强于革命派(2)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3)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主观上:(1)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根本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评价——肯定意义:对中国:(1)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2)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时间:1912年3月内容:(1)主权在民(2)民主自由平等 (3)三权分立 (4)责任内阁制作用: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确保民主法治,限制袁世凯,防止其独裁专治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 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 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的一座丰碑(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政治)(4)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5)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6)促使社会经济、思想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对世界: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B.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主力军:前期——学生,后期——工人●结果: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1)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的召开①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以及共产国际代表②大会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后续:192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① 会议内容: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 .国民革命● 时间:1924—1927● 原因:(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挫折(1922—192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2)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及国民党的失败使得孙中山深感人民群力量的伟大 ● 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 口号:以俄为师● 目标: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 兴起标志: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过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 结果:失败——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五和七一二政变 ● 失败原因:(1)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2)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 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抗日战争(1931—1937局部抗战,1937—1945全面抗战)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东北沦陷一二八淞沪抗战,蔡廷锴、蒋光鼐的率军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伪满洲国建立,日本开始实行“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侵略原因:(1)1927年日本制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2)为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 (3)国民政府围剿红军1931年1932年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安德馨率全营力战殉国。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时期和事件: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
大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这次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政治面貌,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新篇章。
2. 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时期(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
中国政局不稳定,各地军阀割据,政府无力掌控全国。
北洋政府成立后,失败于镇压各地军阀,中国陷入混乱。
3. 国共合作与平日政府时期(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了一段合作,两党联合推翻了日本侵略者。
但是随后国共双方在国内权力分配上产生了矛盾,最终爆发了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建立。
4.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
上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
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清除资本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重塑革命意识形态。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遭受巨大破坏,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害,国家陷入混乱和动荡。
5.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
重要政治事件。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并成为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
这些政治事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且不用太多宏大的叙述: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是中国国家构建、发展和完善其立宪政体的历史过程,始于中国近代的起义活动及随之而来的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结束于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新中国。
近代政治发展史也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840年~1912年,此时中国社会面临着从封绅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的挑战。
1840年,外族侵略国家,中国社会深受打击,同时南北分裂、内部动乱日益加剧,人民苦不堪言。
1861年,洪秀全率领军民起义,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维新运动。
1894年,陈独秀等头领组织的辛亥革命引起了广泛的民众示威抗议,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获得了胜利,满清统治结束,中华民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的立宪制度改革进程。
第二阶段是1912年~1937年,也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的一个特殊时期。
而在乱象中,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英雄孙中山,首先通过发表《声明》表明:中国不甘拜倒在外族征服之下,必须重振民本国治原则,以实现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
1919年,孙中山先生发表的《中国常规政府纲领》构成了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础。
同时,孙中山发起的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土壤种下了反抗帝国主义殖民地和统治集团的种子)以及“三民主义”等思想活动,加强了国家力量,把中国文化熠熠生辉,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最后一阶段是1937年~1949年,这段时期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上最具历史特色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重要阶段。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自南京大屠杀起,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展开了全面的战争。
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全民解放军特殊部队荣誉勇敢抗击,在不可避免的牺牲中展示出面对强大侵略者的卓越勇气。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社会及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了改革的重要作用。
最终,在中国人民的坚定斗争下,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正式建立了新中国,把中国从一个受殖民者的命运中解放出来。
中国近代政治史
(2)基础: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 (4)高潮: 北伐战争
主观:幼年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 误,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5)结果: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 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外反动 政变 (6)败因: 势力的联合绞杀。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7)教训: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 略决战、渡江战役
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名称
时间 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1)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 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 原则,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 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2)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 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 归圣库,建立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3、社会史观: 推动了社会风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 4、文明史观: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是中国政 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也是 亚洲民族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近代政治史
两 条 线 索
列强侵华史
中国人民抗争史 晚清政府(1840——1912.2)
四 届 政 府
南京临时政府(1912.1——3月)
北洋政府(1912.3——192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晚清政府(1840——1912.2)
侵略史 史实 结果
开 始
抗争史 时间 史实
鸦片战争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一、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1.中英鸦片战争(1)时间:1840—1842年;发动国家:英国。
(2)主要结果及影响: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年;发动国家:英国、法国。
(2)主要结果及影响: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英法俄美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1895年;发动国家:日本。
(2)主要结果及影响: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1900—1901年;发动国家: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
(2)主要结果及影响: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清政府中爱国将领的抵抗(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爱国将领陈连升、关天培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2)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1)1841年5月,三元里民众对英国侵略者进行抵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运动。
(2)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3.太平天国的抗争(1)主要史实:兴起时间:1851年;过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东征西征北伐—天京事变—后期防御战—天津陷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中国近代史(1840-1900)政治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历史的分期
时间:1840—1949
1840—1919 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革命性质:民主革命 革命主题:独立、民主 分期:
后,据史料显示,外国进口鸦片和走私鸦片数量
逐年减少,国内鸦片价格持续下降,政府鸦片税
收逐年增长。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国内鸦片吸食人数减少 B.国产鸦片逐渐取代进口鸦片 C.清政府禁烟更加严厉 D.国民对外国工业品消费增加
鸦片战争后——鸦片税:鸦片贸易合法化
《南京条约》文本里并未提及
鸦片,这给鸦片走私贸易留下 了空间。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里,在开埠通商的各个口岸, 鸦片走私极为猖獗,政府也是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况报告英国政府,认为中国徒有大国的声势,实则国防废弛,
军队训练还是弓马技击,不堪作战。 ——据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道光帝 ( 1820 年 -1850 年在位 ) 维多利亚女王 (1837年-1901年在位) “所经过者几国?……是否 有 水 路 可 通 ? ……该女主年 甫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一 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 名何人?”
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 年)。后面两部书所开
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品种没有增加, 性能没有改变,生产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1583年和1596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两度写信给明万历帝,要求 通商,但没有送达。 1759年,英国商人洪任辉的不满广东官员盘剥,前往北京告 “御状”,被押至澳门囚禁三年; 1787年,派出凯恩卡特使团要求中国取消贸易限制,和平经商,
中国近代政治演变史
中国近代政治演变史是一个发展与转变并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中国目睹了大大小小的政治变革,也遭受了内忧外患的磨难,亦感受到莫大的苦痛和挑战。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整整一个世纪,这段历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体系,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清朝末年的中国,封建制度的秩序已经岌岌可危,严重腐败、腐朽不堪的清政府也已经失去了人心。
甲午战争的惨败,加速了中国政治变革的进程,国人迫切呼吁“变法兴国”。
此时的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先驱李鸿章、康有为等人就成为了变法的倡导者。
自1898年开始的百日维新,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这使中国迈开了政治变革的第一步,它深刻的挑战了封建文化,推动了科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但百日维新很快被清政府挫败,而支持变法的人士也因此被处死或流放海外。
这次变法的失败,加剧了一代年轻人对中国政治和社会体制的失望和愤怒,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成为了中国变革的不懈推动者。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政治演变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标志着革命的开始。
连片的起义不仅推翻了清朝,还为中国政治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机遇。
随后,准备统一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复杂斗争。
清王朝被革命推翻后,中国进入了宣告民国的时期,孙中山成为这个早期国家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即使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国的发展进程并不顺利。
特别是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中国的政治形势陷入了混乱。
强烈的反对情绪引发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抗议事件,身处混乱的环境中,中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内战时期。
无数的政治派系之间争斗不休,民国政府在其40年的存在期间,成为了失落和短暂的政治本质的受害者。
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获得最终的胜利,中国的另一阶段政治历程开始了。
共产主义的统治体系为中国未来的领导和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体系在国内外争论不断。
它在短期内迅速扩张,但维持和发展它是一个复杂问题。
近代中国的政治史专题
近代中国的政治史专题
近代中国政治史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分别是清朝末期的新政、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时期。
新政时期是清朝末期的一个改革运动,主要在1898年至1908
年间进行。
在该时期,清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挽救国家的危机,但由于各地的反对和清政府内部的分裂,最终未能取得成功。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始于1911年10月10日,并于翌年1月1日宣告成功。
这场革命结束了清朝的
统治,开启了民主变革的新时代,同时也展开了中国政治的第一个实验。
民国时期从1912年至1949年,期间经历了不同的政治领导人、政治派别和政治制度,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孙中山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
在该时期,中国政治的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统治区和解放区的分裂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民抗战,持续了8
年的时间,自1937年至1945年结束。
在该时期,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坚定抵抗和人民的团结一致是中国最终获得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人民军队进行战斗,最终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此以后,中
国政治进入一个新时期,不断发展壮大。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的政治史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历经动荡和变革。
但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中国政治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跨越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C末义和团 一时难以控制 “扶清灭洋” 运动兴起 势力发展迅猛
1900义和团运动盛极 京津,“排外”如火
清政府采用招 抚政策,企图 加以控制利用
(框架3)
表面保护侨 民,实为尝 试瓜分 签定了辛丑 1900年八国 条约,中国 侵华,攻占 彻底沦为两 紫禁城皇宫 半社会,清成 为完全工具
20C初清末 “新政”自 救 1911辛亥 革命
中 国 近 代 政 治 史 2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定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争取社会主义 义 民主和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1919-1949) 二 1、开端:五四运动——领导阶级的登台 新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革的中坚力量) 民 3、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工农群众联合国民 主 党打倒北洋军阀的斗争(1924—1927) 主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工农群众反对蒋 义 介石独裁统治和日本侵华(1927-1937) 革 5、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工农群众与国民党第 命 二次合作抗日(1937—1945) 时 期 6、重庆谈判时期:中共和民主党派反内战独裁、 争取和平建国、民主政治的斗争(1945-1946) 7、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工农群众打倒蒋介石 国民政府、建立新中国(1946-1949)
影 响
②提出了《田亩》,代表着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③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激励了后人反清反封建的革命斗志(孙中山)
1851金田起义—1853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过1856北伐西征下军事全胜,但奢侈享受不思进取后天京 程变乱(兄弟相残),由盛转衰—重组领导核心(两成一 洪)—1859洪仁干《资政新篇》—1864天京陷落
②统一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实践条件 1911年黄花岗起义等等 辛命发生的 预备立宪使清政府空前孤立 外部条件
武昌起 义格局
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武昌城兵力空虚
湖北独立后多省独立,清政府南方统治土崩瓦解, 但王朝核心犹在(“南革北清”格局)
建立时间 1912年,独立各省筹备建立中华民国 民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革命派为主,但也混 国 构成 入大量旧官僚和立宪派,特别是在地方 的 建 共 政体 责任内阁制(颁布前为总统制) 立 和 机构 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国务总 理及各部总长)、法院 确 立 内容 总纲—人民权利—机构权限和制衡 标 制衡 总统法令需内阁总理副署、三权分立制衡 志 《 确立原则 主权在民、权力分立和制衡 临 命运 多次为北洋军阀所废除激起护法运动、蒋 介石统治期间一直拒绝立宪实行宪政,临 时 时约法名存实亡 约 法》意义 见下页
政 兴建铁路、公路;仿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 新 内 行;保险、医院、学校;社会福利设施、奖励发明, 篇 容 专利制度;自由平等经商、文化交流(没有涉及到
制度、思想方面的变革) 地位农阶提出的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①提出了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近 评 代化的趋势。 价 ②因为缺乏实施的政治条件、阶级和经济条件,因 而无法真正实施。
(百年耻辱史)
(争取民主、民族独立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政治史可以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鸦战—1919五四 1919—1949新中国 时间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中共代表) 目标、对 反封建反侵略(清政 反封建、反侵略(北 象 府、列强侵略) 洋、蒋氏、日本侵略)
天国点滴:拜上帝会并非真正的基督教义;天国曾因为教义关 系对侵略者放松警惕;天国也与英法战争,反侵略;天国长毛、
时间
1856-1860年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根因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修约”不成动 武) 直接原因(导火线) 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 事件” 香港—广州—定海—烟台—大沽—天津—北京 过程 (洗劫圆明园) 天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十处通商口岸(内地:汉口、 津 九江;台湾、汕头)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 条 口岸航行;外国人在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 约 军费200万两白银,赔英商200万两白银。 北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鸦片贸易合法化;开天津 京 为商埠 ;割九龙司给英国;准许华工劳务出口 ; 条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约 中国丧失大量经济政治特权,两半程度大大加深; 影响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条约签订后中外反动联合起来;
1901—1911年武昌起义前 时间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背 工具、改良方案彻底破产;清末新政未能触及到 景 政治性变革;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和 前 革命团体大量建立; 辛 主 思想:邹容、章炳麟、陈天华等传播革命思想 亥 要 组织:光复会、华兴会、日知会等+兴中会=1905 革 活 同盟会(统一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统一的资 命 动 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 起义:广州、镇南关、浙皖、黄花岗起义
鸦 片 战 争
过程香港—广州(占4年)—厦门—定海—天津白河口 南京 1、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偿英国2100万银 条约 元 3、开放上厦福宁广为通商口岸 4、英国商品 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阻碍民族工业) 附件 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永久租赁土地 (租界)等 ①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反封建的同时肩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影 ③政治:大量主权丧失;阶矛尖锐,导致天国运动 响 ④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卷入资’世界市场 ⑤思想上: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思
义 和 团 运 动
时间 19世纪90年代—1901年 原因瓜分狂潮中洋教泛滥、官府偏袒教徒、民矛激化 90年代初义和拳—90年代中期义和团—90年代 过程 末势力遍及京津 组织 设坛口练拳为名(性质:爱国的旧式农民起义) 形式 口号 “扶清灭洋”(有利减少阻力壮大自身力量、 但灭洋有盲目的排外性) 行动 毁灭一些与西洋有关的东西、杀洋人 结 初,慈禧试图借助其赶羊出华,八国以排洋为借口 果 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联合清军抵抗无效,北京紫 禁城被占,慈禧恼羞成怒发动剿灭令,被联合镇压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附属岛屿与日 危害: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俄纠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屈服还辽) ②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以及3000万赎辽费。 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 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政治性贷款,高息贷款 ③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内地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危害: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根据一个不平等特权,其他国家 有都享有了这种权利。 危害: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点滴:脱亚论、明治维新后的政体、旅顺大屠杀、李鸿 章的避战自保、慈禧太后60大寿、欧美对战局的估计
时间 1851-1864年 原 清政府为转嫁赔款加重剥削,阶级矛盾尖锐;两 因 广灾荒;洋货冲击下小农经济破产
太 平 天 败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根因);客观 国 因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时代局限);直接 原因:曾国藩等汉族地主武装的长期围剿 运 动 ①猛烈冲击了纲常名教和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总的影响: 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 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考:以上哪个条款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 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第4条,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 “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 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 叙用。
评 反映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坚强决心、粉碎了列强瓜分 价 中国的图谋(最主要)、但毕竟只是旧式的农民起义,
缺乏顺应时代潮流的纲领,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影响
1.赔款。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 和盐税作担保。 危害: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丧失更税收主权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 成为“国中之国”。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 派兵驻守。 危害:使馆区成为侵华的大本营。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 道的所有炮台,外国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 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危害:更加方便列强武装干涉中国内政。
1851太平天 国运动爆发 1856-1860二鸦
英为了进一步 打开中国市场
清面临内忧外 患,被迫改革
②军事和民用 19C60D掀起 工业 ③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 留学生 ④近代海军
(学习西方先进工 艺技术军事技艺)
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时间
1840-1842年
根因 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林则徐虎门销烟(弛禁严禁之争) 直接原因(导火线)
时间
种空想,因而无法真正实施。
注意:英法侵略者曾经试探天国政权是否能给到他们比 清政府更多的利益,为天国所严词拒绝,他们主张平等 贸易,拒绝鸦片,拒绝经济特权。英法转为支持清政府
时间 1859年 背 天京变乱后,朝中无人,新的领导核心面临着重振 景 天朝的重任。海龟洪仁玕借鉴在香港生活的肤浅认 资 识编制之,作为取代“田亩”的施政纲领
代 政 治义和团和《辛丑条约》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勃发 A、前辛亥革命时期(反清革命的传播和尝试)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 C、后辛亥革命时期(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护 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五四运动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天 朝 田 亩 制 ①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第一次触及到土地 度 评 所有制,证明是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价
②因为缺乏实施的政治条件、以及均分土地是一
1853年 原则 “有田同耕……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 操 平均分配;妇女也可以分得土地,参加科举,提高 作 妇女一些地位;圣库制度农民结余上缴,急时国库 支出 实际效果 基本上没有实施、妇女地位提高也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