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点巩固提高济南版
济南版七下生物 6.2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案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利用最新的实事---非洲的埃博拉疫情的蔓延导入,引导学生分析出埃博拉疫情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主要是因为它的传染性很强,危害很大,从而引出了解传染病、认识传染病,才能更好的防控传染病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热情。
【分析调查,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课前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疾病属于传染病,初步了解传染病具有什么特点
【自学反馈,知识生成】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学案相关部分内容,并将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标注。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引导学生分析传染病的概念,根据概念
判断日常生活中哪些属于传染病传染病
2.以流感为例,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分析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3.在分析流感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提供的
资料,分析其它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
4.通过学生的讲解,找出不同传染病显著
的不同点,从而引导学生根据传播途径将传染病进行分类。
5.小游戏:你来说出我来猜,学生通过说一种疾病的典型特点(传播途径),让学生快速猜出它属于哪种传染病。
【微课讲解,自主生成】
录制微课,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形成网络】
引导学生小结,形成知识概念图。
【学以致用,情感升华】
参照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尝试绘制知识概念图,并进行交流。
认识到学好传染病相关知识的重要性,积极预防疾病,享受美好生活。
1.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传染病,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判断。
2.小组合作交流,结合自
身经历分析流感的基本环节及预防的一些措施。
3.分析资料,分析常见传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2 济南版

《传染病及其预防》内容简析本节教材取自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阐述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
回顾甲流,和刚刚过去的的地震后的防疫工作,以及禽流感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时时困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目标定位一、知识目标1、区分常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知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
2、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概述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培养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知道传染病的危害,关注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如何与病人相处的正确方法态度。
方法阐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降低学生认知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充分的引入我们常见的传染病和世界级的传染病,回归科学本质的同时,师生、生生互动,达到共建新知的目的。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编制教学案,导学案;搜集有关常见传染病的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和家人一起搜集资料共同填写老师课前发放的表格,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环节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视频播放:播放有关“甲流”的视频驱动性问题:当“甲流”突如其来时,您曾恐惶过吗?“甲流”具有传染性吗?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板书)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引导:患病无疑是痛苦的,同学们想不想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呢?(学生:想。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传染病?它是怎么传播的,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不好?【设计意图】刚刚过去的甲流对学生来说肯定记忆犹新,当时也必定引起了学生的恐慌,在此我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甲流”引出课题,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课件 (新版)济南版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 2/2/162 022/2/1 62022/2/16202 2/2/162 /16/202 2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2年2 月16日 星期三 2022/2/162022 /2/1620 22/2/16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2年2月 2022/2/162022 /2/1620 22/2/16 2/16/20 22
控制传染源:如果班上有同学患流感,可让其 回家休养,这样其他同学就不容易被传染了。
切断传播途径:在流感盛行的时候,要注意经 常开窗通风,还可以在教室里撒些醋,杀灭空 气中的病菌
保护易感人群:可以提前去注射流感疫苗或者 喝一些象板蓝根一类的药,增强自身的抵抗能 力。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2/2 /16202 2/2/16 Wednes day , February 16, 2022
1.控制传染源: “五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及时的处理患传染病的动物。
2.切断传播途径: 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 物,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护易感者: 远离传染源;锻炼身体;预防接种。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平时我们怎样预防 流感呢?
流感的传染源:班上患流感的同学以及身边一 些患流感的人。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2/2/1 62022/2/16Feb ruary 16, 2022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2/2/162 022/2/1 62022/2/16202 2/2/16
谢谢收看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 022/2/1 62022/2/16202 2/2/162 /16/20222/2/16202 2/2/162 022/2/1 6Feb-2 216-Fe b-22
3.6.2传染病及其预防学历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课题与课时】课题:济南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概念6 人体健康受传染病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何医疗措施是健康的的重要保障。
【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音像资料、阅读教材,说出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区分常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并能根据病因说出传染病的类型。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观看情景剧,分析得出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认识加强体育锻炼、讲究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小组讨论,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设计说明】本节的学习目标依据教材、学情和相关的重要概念制定的。
对本节课标要求进行分解。
将“人体健康受传染病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何医疗措施是健康的的重要保障。
”分解为:目标1“说出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区分常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并能根据病因说出传染病的类型。
”,目标2“分析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认识加强体育锻炼、讲究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目标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本课围绕一个主线新冠肺炎传染病展开学习活动。
新课开始,学生从自己亲身参与抗疫的经历出发,参与表演情景剧,建构本课的重要概念,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参与抗疫和本课情景剧的过程中,认识了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危害等等知识,认同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类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题,针对传染病提出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评价任务】1.准确区分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说出传染病的特点、病因和类型。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济南版)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1.食物中含有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维生素⑤无机盐⑥水等六类营养成分。
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它们在人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
3.谷类和根茎类中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黄、花生、豆类和硬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4.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的麦芽糖、葡萄糖。
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
5.脂肪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都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储存在皮下等处,属于储备能源物质。
6.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有机物,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7.糖类、脂肪、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种类很多,绝大多数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
9.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
10.缺乏维生素B会出现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
11.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12.缺乏维生素D会出现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症。
13.维生素C有一个紧张特性,它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14.水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水占人体体重的60%-70%,○2介入人体各项生理活动。
○如物质运输和调节体温。
如果一个人失水量到达20%以上,生命会有危险。
(完整版)济南版生物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下

生物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二、人体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②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肠腺附注:①肠、胰淀粉酶②肠、胰麦芽糖酶③蛋白酶④胆汁的作用⑤肠、胰脂肪酶三.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1.我国的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少吃肥肉和荤油。
2.食品安全:产地、厂名、生产日期、主要成分、保质期、使用方法、说明书。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一.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呼吸系统鼻毛:阻挡 鼻腔 黏膜:分泌黏液 毛细血管:温暖空气咽: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用喉、气管、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运动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二、人体怎样获得能量1.能量的摄取:蛋白质17.15千焦/克、 脂肪38.91千焦/克、 糖类17.15千焦/克 2.能量的释放: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3.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质、 活动的强度 三.空气质量和健康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废气、尾气、生活垃圾、尘埃 2.空气质量等级: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 3.对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4.改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5.吸烟的危害:①烟的有害成分: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②危害:支气管炎、肺气肿、癌症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一.物质运输的载体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①血浆:淡黄色,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组成,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②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输血和血型:1.总血量:4000―5000毫升、失血30%(1200-1500毫升)危及生命、献血200-300毫升2.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O型3.输血原则:①输同型血、②异型输血要慢而少、③AB型万能受血者、O型万能供血者二.物质运输的器官2、心脏: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倒梨形。
七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济南版)

三、艾滋病
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学
习程度。
活动二、传染病流行的环
节
通过分析实例: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
么? 小小
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
上?
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到健康人身上的?什么人最容
易得流行性感冒?
教师指出:可将以上过程
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传染源一一能够传播病原体的
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
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
的途径。
易感人群一一对某种传染病缺
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群。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可以缺
少吗?
2、传染病的预防
在2003年“非典”期间,
为了预防“非典”人们采
取了哪些措施。
以上各种方法,各从传染
病的哪个环节上考虑?
归纳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
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三、艾滋病
明确传染病流行的三
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
感人群
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
如:
戴口罩、打扫卫生、隔离
病人、喝增强免疫的中
药……
学生讨论以上的措施分别
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
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让学生分析课本预防
传染病的措施判断属
于哪一措施
教师指出:预防接种
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凡是对有病的进行处
理的属于控制传染源
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
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生活小思考】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你知道新冠肺炎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吗?预防的措施有哪些呢? 知识点一 常见的传染病(教材P110~P111)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的类型:知识点二传染病的预防(教材P111~P113)1.流行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对传染病人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如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如对儿童预防接种)。
3.请写出【生活小思考】问题的答案。
提示:猪瘟属于传染病。
传染病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需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名师在线】辨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1)控制传染病:针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的媒介所采取的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针对健康的人或动物采取的措施。
【活学巧记】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记忆口诀传染病有四大类,消化道和呼吸道,还有血液和体表,流行传染是特点,发病初期传染强,病原体有很多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流行环节不可缺,易感人群及源径,保护控制切断它。
知识点三艾滋病(教材P113)1.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2.危害: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3.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4.预防措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典例剖析】【典题例证】(2020·菏泽学业考改编)2020年5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间特殊的隔离病房里,住着65岁的新冠肺炎(感染新冠病毒所致)患者崔安(化名),他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4天,其恢复状态令所有人惊喜和欣慰。
【七下济南版生物】 第六章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科教案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习目标】1、通过常见疾病的分析讨论,说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距离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的一般措施。
3、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4、认同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知识框架】【要点精讲】例1 .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
材料一:目前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截至2013年4月11日,全国共报告3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0人。
材料二: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如果一旦产生疫苗,疫苗对于健康的人体来说是,使健康人体内产生相应的,从而获得免疫,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禽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带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等对健康人来说是,健康人可以称为。
(3)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禽流感病毒属于;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禽流感病毒属于。
变式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2009年3月底至今,墨西哥、美国、日本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7天左右,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1)通过材料,按照传播途径来划分,你认为甲型H1N1流感属于传染病。
七年级下生物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2)培养关注社会重大卫生事件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的一般措施
【难点】利用生活中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三、教学程序。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点巩固提高济南版

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点】1.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两大特点是什么?(1)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进行传播的疾病.(2)两大特点: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分为哪些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3.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4.★(考点1)比较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5.(考点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6.★★(考点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三条?(1)控制传染源:如及时对传染病人隔离治疗、病死动物要深埋。
(2)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蚊虫、生吃瓜果要洗净、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要洗手、深埋病死的动物。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不让健康人接触传染病人。
7.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什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8.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9.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三条?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巩固提高】1.切断传播途径。
2.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疟疾的最有效方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涂趋避剂、蚊香熏蚊、从事野外作业穿长袖衣裤等,防止蚊子叮咬。
住在高疟区或到高疟区工作的人员要定期服用预防药,一旦出现发冷、发热的症状要及时就诊,早期进行抗疟治疗。
3.能做到不随地吐痰。
痰中往往含有病原体,痰咳出来干燥后,其中的病原体就会随着尘埃漂浮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可能会引起疾病。
七年级生物下册 3.6.2【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济南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3、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
【重点和难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2、信息收集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教师活动:设置情境,巧妙导入1. 多媒体展示“健康地生活”题图,字幕展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什么是健康?没有疾病是否就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我们该如何健康地生活呢?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导入,点明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已经对一些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填写表格(多媒体展示),总结一下,在这些疾病中,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3.(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点题)这些能够传染的疾病就是传染病。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参与课题1.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2. 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并积极进行回答。
3. 明确本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确定目标,筹划策略(一)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确定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课前的交流或调查提出自己的问题。
2.依据学案引领学生认定目标,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要求、希望和必要的提示或鼓励。
济南版生物七下第六章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精心整理制作第六章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1.自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拉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警报,并且已有全球发展趋势。
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人们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措施,下列哪项不是属于切断“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的措施()A.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B.室内经常雾化消毒C.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D.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2.科技都在2009年5月19日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科研进展摘要》中指出:5月6 日,加拿大完成3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这是世界上首次完成对这种新病毒的基因测序,将为研制疫苗打下基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免疫角度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抗体B、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C、对已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控制传染源D、通过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属非特异性免疫3.某医院接收一位禽流感病人后,及时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
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A.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C.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D. 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4.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A.肺结核 B.贫血 C.高血压 D.近视眼5.下列哪种行为可能传播艾滋病?A.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卫生间 B.与艾滋病病人握手C.患艾滋病的母亲哺乳婴儿 D.与艾滋病病人拥抱6.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A.抗原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7.大灾之后要防大疫。
四川的汶川地震之后,我国政府在积极抢救伤员的同时,还组织大批防疫人员对灾区进行喷药消毒。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改善生活条件8.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戴口罩等,主要是为了预防:()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9.肝炎具有传染性,患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A.发病前 B.发病初期表现出症状时 C.发病中期 D.病症最严重的时期10.下列各项中,不是病原体的是()A.肝炎病毒 B.痢疾杆菌 C.蛔虫 D.传播疾病的蚊子、苍蝇11.以下哪些疾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A.脊髓灰质炎 B.禽流感 C.肺结核 D.阑尾炎12.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13.我国政府为在20世纪末在我国消灭小儿脊髓灰质炎,近几年来,在每年的12月和次年的1月,对全国6周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强化免疫,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七年级生物下.6.2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新版济南版

传得病及其预防课型:新讲课教材剖析 : “传得病及其预防” 是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在认识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和后天获取的免疫。
自然过渡到“传染病及其预防”。
本节包含“常有的传得病、传得病的预防、艾滋病”三部分内容。
教材从学生常有的流感、足癣、流行性腮腺炎、蛔虫病下手,对传得病的特色、传得病的种类、传染病的预防、艾滋病进行学习,学生只管对传得病的病情有所认识,但是对传得病的病因以及在人群中如何流行、如何预防知之甚少。
关于“艾滋病”学生其实不陌生,但是极罕有学生知道“获取性免疫缺点综合征”就是艾滋病,关于艾滋病的病因、病情和预防举措更是一知半解。
所以,教师在教课方案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经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了解传得病的有关知识,为此后的学习和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同时为学习“安全用药”打下基础。
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列举常有的传得病种类。
(2)举例说明传得病的病因、流传门路和预防举措。
( 要点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流传门路和预防举措。
(难点)2.能力目标(1)经过采集、整理资料,培育学生运用资料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过小组议论,培育学生沟通、表达、合作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经过对传得病的流传环节等有关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2)经过对艾滋病的全面认识,激发学生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教课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是在学习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知识后,来学习“传得病及其预防”的知识。
为表现学生在教课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知识、技术和生物科学修养的提升,采纳“定标- 自主学习 - 合作研究 - 学生展现 - 教师点拨 - 当堂达标”的教课流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进行导学,任务驱动。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沟通,在伙伴的帮助下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3.6.2传染病及其预防检测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点一常见的传染病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性、流行性。
知识点二传染病的预防3.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三艾滋病5.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或HIV) 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从而引发感染或形成肿瘤等,直至全身器官衰竭、死亡。
知识点一传染病特点与种类的识别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B)A.肺结核B.贫血C.麻疹D.结膜炎2.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不同的是,传染病具有(B)①传染性②广泛性③流行性④暴发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3.(2016·广西柳州中考)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C)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B.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D.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知识点二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与预防措施4.(2016·四川南充中考)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D)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三项都是5. 2014年西非有近万人感染埃博拉病毒,此病毒引起人体出现埃博拉出血热,并且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导致大量死亡。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埃博拉出血热具有传染性B.埃博拉病毒属于传染源C.研制相应疫苗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D.康复病人体内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6.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春天是高发季节,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体质较弱的人可适时注射丙种球蛋白,若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就诊,并采取隔离措施。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名师精编学案济南版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案一、学习目标:1.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
二、学习过程:1. 传染病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__________之间或__________相互传播的疾病。
它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不少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__________传染性最强。
3.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四类:5.预防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仔细分析课本图“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说一说这些预防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7.艾滋病:(1)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2)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3)你们认为应如何预防艾滋病?三、知识归纳与梳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传播途径传染病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染病的流行的基本环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艾滋病的传播途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四、基础达标:1.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 )。
A.流感患者B.空气和飞沫C.老人和小孩D.2. 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施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保护传染源3. “处死患病动物”这项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加强营养、增强体质4. 不随地吐痰,并保持住房及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可预防()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及其预防
【知识点】
1.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两大特点是什么?
(1)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进行传播的疾病.
(2)两大特点: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分为哪些类型?
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3.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4.★(考点1)比较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5.(考点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6.★★(考点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三条?
(1)控制传染源:如及时对传染病人隔离治疗、病死动物要深埋。
(2)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蚊虫、生吃瓜果要洗净、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要洗手、深埋病死的动物。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不让健康人接触传染病人。
7.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什么?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8.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9.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三条?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巩固提高】
1.切断传播途径。
2.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疟疾的最有效方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涂趋避剂、蚊香熏蚊、从事野外作业穿长袖衣裤等,防止蚊子叮咬。
住在高疟区或到高疟区工作的人员要定期服用预防药,一旦出现发冷、发热的症状要及时就诊,早期进行抗疟治疗。
3.能做到不随地吐痰。
痰中往往含有病原体,痰咳出来干燥后,其中的病原体就会随着尘埃漂浮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可能会引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