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园林植物教案
《园林植物》第1章园林植物的应用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第2章园林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和命名园林植物经常使用的分类依据及分类检索常见园林植物的要紧形态特点第3章木本园林植物针叶树阔叶树竹类植物第4章草本园林植物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第5章其他园林植物水生园林植物蕨类园林植物肉质多浆园林植物草坪与地被植物为配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园林植物》的学习和应用,在此编写了各章相应的教学指导,供广大师生选用本教材时参考。
第1章园林植物的应用本章学习目标:树木、花卉和水生植物都是园林植物重要的组成部份,了解把握树木、花卉和水生植物在园林植物的应用,是学习本课程的要紧目的。
要应用好园林植物,使其在园林绿化中达到最好的成效,就要识别园林植物,了解园林植物。
本章将学习树木、花卉和水生植物在园林植物的应用方面的知识,了解学习一些园林植物应用的大体原那么和配植方式,为后续各类园林植物识别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的要紧教学内容是:了解把握树木、花卉和水生植物等园林植物的选择原那么和配植方式;为在园林建设中较好地应用各类园林植物打下基础。
本章分3节11个知识点。
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本节学习要点:学习把握树木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有关知识。
要紧有以下2个知识点。
一、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植原那么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植必需把握以下2个原那么:(一)美观、有效与经济相结合的原那么(二)树木特性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原那么,既考虑生物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相适应,还要考虑生态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总的原那么是以树种本身特性及其生态条件作为树种选择的大体因素来考虑。
本知识点应把握的大体概念:树木生物学特性、树木生态学特性。
二、园林树木的配植形式大体概念:配植方式是指园林树木搭配的形式。
应把握的知识要点:园林树木的配植可分为规那么式和自然式两大类。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大纲执笔人:廖建良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
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36学时)绪论 (2学时)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靠近中央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丧失了功能,细胞色深,细胞已经死亡——心材。
(一)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在木本植物茎中,由于次生生长活跃,增粗显著,表皮不能适应以致死亡脱落,由表皮(苹果、梨)、近表皮的薄壁细胞(马铃薯、桃)、厚角组织(花生、大豆)、皮层薄壁组织(棉花)或韧皮薄壁细胞(茶属)产生木栓形成层,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木栓形成层切向分裂,向外产生不透气、不透水的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由这三层组成周皮。
新周皮的每次形成,它外方的所有的活组织,由于水分和营养供应的终止,而相继全部死亡,人们常把这些外层称为树皮。
树皮:维管形成层或木质部外方的全部组织,统称树皮。
周皮形成过程中,枝条的外表会产生皮孔。皮孔在气孔器处产生,当木栓形成层活动时,在气孔处形成许多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叫补充细胞。补充细胞逐渐增多而将表皮或木栓层胀破,形成皮孔。
(一)维管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1、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原形成层保留成束中形成层,髓射线细胞恢复分裂形成束间形成层,束中与束间形成层相连成圆环状,组成了维管形成层,随即开始活动。其细胞主要进行切向分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添在初生木质部外方,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添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同时细胞也径向分裂,扩大周径。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2018年5月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授课时间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对象
2018级
风景园林
考核方式
考试
第五章 茎
§ 5—3 茎尖分区
§ 5—4 茎初生结构及初生生长
§ 5—5 茎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园林植物教案
教学课时安排表(参考)教学内容:绪论一、园林植物的概念园林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以净化、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故又称观赏植物。
园林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两大类。
如各种针叶、阔叶树木,花卉,竹类,地被植物,草坪植物及水生植物等.二、园林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园林植物具有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和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三方面的功能.三、我国园林植物资源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原产我国的乔灌木约8 000 种,在世界园林树木种类中占很大比例。
四、“园林植物”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园林植物的应用第一节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一、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植原则(一)美观、实用、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二)树木特性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原则二、配植形式(一)规则式配植(二)自然式配植第二节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一、花坛(一)花坛的类型(二)花坛的设计二、花境(一)花境的类型(二)花境的设计三、花台四、花丛五、花池六、花钵七、篱垣及棚架第三节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一、水生植物的类型二、水生植物的栽植设计二、水生植物的栽植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现场教学:第一章园林植物的应用第一节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第二节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第三节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二章园林植物的分类第一节植物的分类和命名(一) 人为分类法(二)自然分类法第二节植物分类检索表(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类别1.定距检索表2.平行检索表(二)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三) 使用检索表应注意的事项教学内容:第二章园林植物的分类第三节常见园林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形态特征一、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的主要形态特征(一) 蕨类植物门(二) 种子植物门1.裸子植物亚门2。
被子植物亚门二、园林植物常见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园林用途(一)裸子植物1苏铁科 2 银杏科 3 松科 4 杉科 5 柏科(二)被子植物A双子叶植物1 木兰科2 樟科3 蔷薇科4 腊梅科5 含羞草科6 蝶形花科7 金缕梅科8 悬铃木科 9杨柳科 10 榆科 11 山茶科 12 杜鹃花科 13 芸香科 14 无患子科 15 槭树科 16 木犀科17 毛茛科 18十字花科 19 石竹科 20 菊科 21 百合科 22 石蒜科 23 兰科B单子叶植物1 棕榈科2 禾本科3 竹亚科教学内容:第二章园林植物的分类第三节常见园林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形态特征 结合实际进行实验及现场教学:一、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的主要形态特征 (一) 蕨类植物门 (二) 种子植物门 1.裸子植物亚门 2.被子植物亚门二、园林植物常见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园林用途 (一) 裸子植物 1苏铁科 2 银杏科 3 松科 4 杉科 5 柏科(二) 被子植物 A双子叶植物1 木兰科2 樟科3 蔷薇科4 腊梅科5 含羞草科6 蝶形花科7 金缕梅科8 悬铃木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 园林植物课程类型 实验 教学进程第二章园林植物的分类第三节常见园林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形态特征学 时2(总学时4)使用教材《园林植物》方彦、何国生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及现场教学观察,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常见园林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形态特征.学习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教学重点 常见园林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植物分类检索表教法建议本次课程主要以学生实验观察为主。
《园林植物》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园林植物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限定性选修课程。
本课程包括:总论和各论二部分。
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园林植物分类的发展、任务、分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等基础知识。
各论部分主要介绍华南地区常见常用的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习性、栽培要点,及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 、课程性质:《园林植物》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限定课。
2 、课程目的与任务:园林绿化的主体是园林植物,是城市园林景观的骨架组成。
我国是植物资源大国,不论是传统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非常重视植物材料的应用,尤其在推崇生态设计理念的今天,植物造景更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
本课程通过讲授园林植物的种类、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城市园林树种选择及其配植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常见常用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应用。
在此基础上,基本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规划、配植应用等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一系列专业技能,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作贡献。
并学会利用文献资料和工具书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园林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国丰富的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主要内容园林植物学的概念,园林植物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园林植物学的学习任务与方法。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与认知第二节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植物分类学的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与认知。
第三节.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1. 主要内容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利用概况•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特点;我国乡土园林植物的驯化利用。
《园林植物》说课稿
《园林植物》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2、教学目标3、重点与难点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2、新课讲解3、小节4、说反馈与评价五、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园林植物》是园林花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由于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选择的只是参考教材,为07届园林花卉专业订购的是《园林植物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师使用的参考教材有《园林植物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森林植物》(中国林业出版社)。
本节内容(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是《园林植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通过繁殖,才能保证物种的延续、扩大和进化。
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花的形态构造是植物识别的重要依据,花是花卉学培育的主要对象,插花技艺的主要素材,雌蕊雄蕊的发育构造、开花传粉和受精的规律,是农林生产实践及园林植物培育的理论基础。
也是各种考试的重点部分。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职业教育的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1)了解花药及胚珠发育过程,要求学生会画花药及胚珠发育过程简图。
(2)了解花期,掌握传粉类型及意义,要求学生能收集到花粉粒,能准确区分风媒、虫媒植物。
(3)掌握花粉粒及胚囊的发育及构造,要求学生能准确说出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及构造,会画雌雄配子体结构简图。
(4)掌握双受精及意义,要求学生能说清楚为什么说双受精是植物界有性生殖中最高级最进化的形式。
3、重点与难点重点:花粉粒及胚囊的发育与构造,在人工授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传粉与受精的结果是产生植物后代,传粉与受精的规律也是农林生产实践及遗传育种的理论基础。
所以确定花粉粒及胚囊的发育与构造,传粉、双受精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花粉粒及胚囊的发育过程为细胞水平,用肉眼无法观察到,而且过程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确定为难点。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蓳菜属(Viola)
1.鸡腿蓳菜(V.acuminataLed.) 有地上茎,托叶羽状深绿,叶广卵形,花淡紫色,近白色。多生于林下。
2.早开蓳菜(V.prionathaBunge.) 叶片长圆状卵形,叶基部钝圆,叶柄有明显的稍宽翼;花紫堇色,萼片附属物较长,不整齐。
菊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根据头状花序中,花冠类型的不同及植物体是否含有乳汁,可分为管状花亚科和舌状花亚科。
(一).管状花亚科:整个花序全为管状花组成,或盘花为管状花而边花为舌状花。植物体不含乳汁。
1.向日葵(Heliathus annuusL.) 一年生高大草本,边花舌状,黄色,中性;盘花管状,5裂,黄色,两性,聚药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上。
药用植物当归、白芷、防风、柴胡、蛇床等;
(十一)五加科(Araliaceae)
形态特征:
木本,稀多年生草本。常有刺。叶互生,有托叶,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少为单叶。花两性,集成伞形或头状花序,又再组成圆锥花序;萼齿和花瓣、雄蕊常5数;花瓣分离,雄蕊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心皮1-15常合生,子房下位,每室有一个悬垂的倒生胚珠。浆果或浆果状核果。
采集野生山参“手持木棍,拨草徐形”。
本科还有地锦、白蔹等。
(十二)藜科(Chenopodiaceae)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株常具泡状毛。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小,单被,单生或数朵集生于叶腋;花萼3-5裂,宿存或花后膨大,无花瓣。雄蕊于萼片同数对生;子房上位,心皮2-3,1室,具1枚胚珠。花柱2-3,胞果。
代表植物:
益母草属(Leonurus)
益母草(L.japonicusHou) 茎直立,四棱形。基生叶近圆形,5-9浅裂,轮生花序腋生,花粉红色,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四个小坚果。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1.充足的水分
水分对种子的萌发起着多方面的作用,首先种子吸水后,种皮结构松软,易使氧气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其次,种子内贮藏的有机养料,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能开始活动,把贮藏的养料进行分解,供胚利用。
2.足够的氧气
休眠种子的呼吸作用很弱,而种子萌发时,由于呼吸作用旺盛,就需要足够的氧气。
上胚轴:子叶和真叶之间的轴称为上胚轴。
二、子叶留土幼苗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豌豆、蚕豆等和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玉米、小麦等的幼苗,都属于子叶留土幼苗。
豌豆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伸长,形成主根。同时,由于上胚轴的伸长,胚芽就被推出地面,而下胚轴伸长缓慢或不伸长,故子叶仍留在土中。
禾谷类植物,如玉米、小麦的籽粒萌发时,由于上胚轴伸长,使子叶留土。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常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胚芽然后伸出土面,逐渐形成茎和叶器官。
§3-4幼苗的类型
一、叶出土幼苗
双子叶植物如大豆、棉花、向日葵以及各种瓜类无胚乳种子,在萌发时,胚根首先深入土
中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这种幼苗称为子叶出土幼苗。
下胚轴:子叶和根之间的轴称为下胚轴。
胚轴:连接子叶、胚芽和胚根的轴,甚短。
胚根:植物未发育的根,将来形成植物的地下部分。
胚乳:种皮以内含有大量脂肪的白色胚乳。
(二)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
玉 米 种 子 的 结 构
果皮和种皮:果皮和种皮紧密联合,不易分离。故玉米的籽粒实际上是果实。
胚:位于种子基部一侧,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子叶:一枚,也叫盾片。盾片与胚乳交界处由一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称为上皮细胞。当种子萌发时,向胚乳分泌酶类,把胚乳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并转移到胚的生长部位供利用。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外分泌结构:位于植物体表面,将分泌物直接排出体外。常见的有腺毛(烟草)、腺鳞(薄荷)、蜜腺(花)、盐腺(滨藜)、排水器(叶尖、叶缘)。
内分泌结构:分泌物积聚于细胞内、胞间隙、腔穴或管道内,常见有分泌细胞、分泌腔(柑、桔、桉树)、分泌道(松、柏)、乳汁管(无节乳汁管—1细胞,大戟,有节乳汁管—多细胞,葡萄)。
周皮:由木栓形成层分化而成,这些细胞向外分化成木栓层,向内分化成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属于复合组织。细胞扁平,无细胞间隙,细胞壁高度木栓化,最后成死细胞。常分布于老根、老茎及变态的块根、块茎的外表。
周皮的内侧,往往还可产生新的木栓形成层,由其再形成新的周皮,每次新周皮的形成,其外方组织相继死亡,并逐渐累积增厚。在老的树干上,周皮以及外方的毁坏组织,以及韧皮部,也就是形成层外所有部分,常被称为树皮(bark)。
前两种导管出现早,在初期的器官中,直径小,输导能力弱,可延伸,后三种在器官生长后期分化形成,直径大,较短,输导效率高。
侵填体:在较老导管周围薄壁或射线细胞体积增大,从导管侧壁纹孔向导管内生长,形成大小不等囊状突出物,初期是细胞质与核,后常为单宁、树脂、树胶、淀粉、晶体填充,最终将导管堵塞,这些堵塞物统称为侵填体。可阻止病菌侵害,增强抗病力,抗腐力。
厚壁组织:
细胞壁均等增厚,并常木质化,细胞腔小,成熟细胞无原生质体,是死细胞。
分纤维和石细胞:
纤维细胞狭长,末端尖锐,呈长纺锤形。细胞壁在各个方面都强烈增厚,常木化坚硬,含水量低,壁上有少数小纹孔,细胞腔小。纤维互以尖端穿插连接,形成器官内坚强支柱。常成束存在。
韧皮纤维(麻)因富含纤维素,坚韧而有弹性,可抵抗折断、弯曲。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园林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园林植物的根为例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园林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园林植物的根为例余婷,杨燚(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23000)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各类课程应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园林植物学”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课程内容是帮助学生搭建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要素,对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以园林植物的根小节为例,阐述了专业及课程背景,从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任务和教学反思6部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途径,以提高“园林植物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育人水平,为后期进行一流课程建设等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园林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六盘水师范学院风景专业设立于2013年,其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六盘水,面向贵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忠诚于党的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具备扎实的风景园林基础知识和规划设计实践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园林植物学”则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共48课时,2.5学分,开设在该专业的第2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园林植物的概念、功能、作用以及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理解各类园林植物在景观空间营造中的角色作用;掌握园林植物的命名方式,按照园林用途进行的分类以及园林中常见乔木、灌木、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具备100种以上常见园林植物的直接辨识能力;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根据不同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配置原则,针对校内外不合理的以植物景观为主的景观空间提出提升意见和建议,并能够进行基础性的植物景观应用设计。
课程思政是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中,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质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并且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到了战略举措的新高度。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园林植物遗传变异、选种、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旨在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新品种。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园林植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教学内容2.1 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2.1.1 遗传学基础2.1.2 遗传变异与育种2.1.3 选择与改良2.2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2.1 传统育种方法2.2.2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2.2.3 分子育种技术2.3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2.3.1 杂交育种技术2.3.2 突变育种技术2.3.3 组织培养技术三、教学安排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学时分配总共3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0学时,实验操作12学时。
四、实验内容4.1 实验目的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2 实验内容4.2.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4.2.2 杂交育种实验4.2.3 突变育种实验五、练习题目5.1 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园林植物育种方法?()A. 传统育种方法B.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C. 动物育种方法2.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中,哪一项技术主要是通过诱导植物基因突变来进行育种?()A. 杂交育种技术B. 突变育种技术C. 组织培养技术5.2 简答题1.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2. 列举两种园林植物育种方法及其特点。
3. 描述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具体步骤。
六、教学方法6.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6.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
6.3 学生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园林植物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为园林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园林植物遗传变异、选择、杂交和后代鉴定的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2.1.1 遗传学基础2.1.2 遗传变异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2.1.3 遗传多样性与育种策略2.2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2.1 选择育种2.2.2 杂交育种2.2.3 突变育种2.2.4 分子育种2.3 园林植物育种实践2.3.1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2.3.2 园林植物育种目标及策略制定2.3.3 园林植物杂交育种技术2.3.4 园林植物后代鉴定与筛选三、教学安排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学时分配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操作16学时。
四、实验内容4.1 园林植物遗传变异观察实验4.2 园林植物杂交育种实验4.3 园林植物后代鉴定与筛选实验4.4 园林植物育种案例分析五、练习题5.1 选择题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突变育种D. 营养育种A. 叶绿体遗传B. 细胞质遗传C. 环境因素D. 染色体遗传5.2 简答题1.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比较园林植物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的优缺点,并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3. 描述园林植物后代鉴定与筛选的主要步骤及其重要性。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6.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
具体包括: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技能。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1、花柄:又叫花梗,是着生花的小枝,支持、输送通道作用。
2、花托:花柄顶端略微膨大部分,有各种形状,如圆柱状、壶状、杯状,其上着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3、花被:花萼与花冠总称花被,常内外两轮,叫两被花;无花被的花叫无被花,杨柳;只有花萼或只有花冠的花叫单被花,如百合、丝兰。
三、花程式与花图式
1.采用符号与数字表示花的各部分组成、排列、位置及彼此关系,叫花程式。用拉丁文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为代号。
P Ca(K) Co(C) A GGG ( )“∞”“0” “+”♂♀↑×
例:棉花: × Ca(5)Co5A(∞)G( 3~5:3~5:∞ )
花生:↑ Ca(5)Co5A(9)+1G( 1:1:∞ )
1.单歧聚伞花序
2.二歧聚伞花序
多歧聚伞花序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花的组成、雌雄蕊的类型、花序的类型、花程式、花图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花的组成、花序的类型、雌雄蕊的类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导入
2.内容讲授
3.巩固练习
4.归纳小结
5.作业布置
五、相关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常见花冠形状:(1)十字形;(2)蝶形;(3)钟状;(4)漏斗状;(5)轮状;(6)唇形;(7)筒状;(8)舌状;(9)有距花冠
根据花冠的对称情况分为:辐射对称(整齐花,如桃)、两侧对称(不整齐花,如蚕豆)和不对称(如美人蕉)
4、雄蕊群:一朵花中所有的雄蕊(stamen)总称为雄蕊群,数目不定。
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丝细长成柄状,具有支持作用和输导作用;花药由2或4个花粉囊组成,中间由药隔相连,花粉囊中产生花粉粒,成熟后散出。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第一章:园林植物育种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
掌握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和意义。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讨论法:探讨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4 教学练习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和意义。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讨论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1 教学目标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了解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讨论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4 教学练习列举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第三章:园林植物育种技术3.1 教学目标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了解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讨论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4 教学练习列举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第四章:园林植物育种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实例的基本情况。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2018年8月成为凝胶;有时又可介于溶、凝胶之间或返回又成溶胶,这是随着原生质生理生化反应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变化的。
(二)新陈代谢活细胞是个动态体系,通过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结构不断地进行种种新陈代谢活动,诸如吸收、分泌、细胞间信息传递、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生活的原生质,必须从环境中吸收水分、空气以及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作用,合成为构成原生质本身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同化作用(anabolism assimilation)(合成代谢);同时,原生质的某些物质,不断的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并且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异化作用(catabolism dissimilation)(分解代谢)。
这两种复杂而有序的生理、生化过程共同构成了原生质的新陈代谢(metabolism)。
所以,原生质是一个动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的生化反应的开放系统。
§1-3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高等植物均为多细胞有机体,由真核细胞组成。
其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外为细胞壁,细胞质内有液泡和质体,高等植物体内的生活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全能性。
细胞表面依次为细胞壁、质膜包被;细胞内部为细胞质与细胞核,细胞质的基质内有多种细胞器及细胞骨架系统,此外还有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蛋白质、淀粉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统称后含物。
植物细胞以其表面结构——细胞壁和质膜与周围其他细胞或环境相互作用,如物质出入细胞、刺激的感受与反应、信息的传递、细胞间相互识别、某些代谢活动调控、对原生质体的保护,以及相互连结形成组织、器官等。
图动、植物真核细胞的超微结构比较左:动物细胞右:植物细胞一、细胞壁细胞壁是包围细胞膜的一层坚硬而略具弹性的外壳,是植物细胞最显著特征之一。
(一)细胞壁的功能细胞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的形态,限制了原生质体产生的膨压,使细§1-6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一、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开始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必须生长至母细胞的大小时,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分裂;另一些子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体积可增长几倍、几十倍或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生木质部辐射状的棱角叫木质部束(角),同种植物木质部束相对稳定,两束叫二原型,如烟草、油菜、萝卜、甜菜、马铃薯的主根;三束叫三原型,如豌豆、紫云英;花生、棉花为四原型。
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之间,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组织构成。分原生韧皮部(外方,筛管)和后生韧皮部(内方,筛管、伴胞),是外始式。
薄壁细胞: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常有几列薄壁细胞,在次生生长开始时,其中一层由原形成层保留的细胞能形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少数植物根的中央有髓。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方,长1~2mm,由分生组织细胞构成,是分生新细胞的区域,又称生长点。细胞排列紧密,核大质浓,分裂力强。最前端为原分生组织的原始细胞,分裂活动具有分层特性,形成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及原形成层,是初生分生组织。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方,长2~5mm,细胞分裂减弱,逐渐分化并纵向显著伸长,细胞的伸长使根尖深入土层。
维管形成层形成后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细胞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在根增粗过程中,初生韧皮部常被挤毁成韧皮纤维,但初生木质部仍保留在根的中央。中柱鞘发生的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射线,分木射线和韧皮射线,总称维管射线。
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由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使根的直径不断扩大,使表皮及皮层组织破裂、剥落。这时,在维管形成层进行次生生长时,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进行径向、切向分裂,形成木栓形成层。
4.归纳பைடு நூலகம்结
5.作业布置
五、相关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定根:主根:胚根直接长成。
侧根:主根上侧向长出的大小分枝。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位置不固定,称为不定根。
2.根系的类型:
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①直根系:发芽后,胚根不断伸长下扎发育成主根,主根始终保持旺盛的生长增粗,并不断形成分枝根,最终形成主根发达,分枝根逐级变细的庞大根系。这种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大豆等大多双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2018年8月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授课时间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对象
2018级
风景园林
考核方式
考试
第 四 章 根
§ 4—2 根的发育和结构
§ 4—3 侧根的发生
§ 4—4 根瘤和菌根
章节标题
第四章 根
一、教学内容
§4-2根与根系的类型
1.根的种类: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这种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主根垂直向地下生长,并陆续产生各级侧根。主根、侧根为定根。
分三层:外皮层、皮层、内皮层。
外皮层:最外一至数层,小而排列紧密、整齐,初期水和溶质可通过,后期木栓化(根毛死亡后),代替表皮细胞,保护作用。
最内一层细胞叫内皮层,其细胞壁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形成一环木质化并栓化的带状增厚,由Caspary发现,叫凯氏带。有些双子叶植物(茶)的横向壁、径向壁及内切向壁全部增厚,只在原生木质部的角端的一部分细胞呈薄壁状态,叫通道细胞(passage cell)。
②须根系:主根生长缓慢或停止,在胚轴和茎部的节上生出许多粗细不等的不定根,再由不定根生出侧根,整个根系外形上呈须状,称为须根系,须根系中各条根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呈丛生状态,如玉米等大多禾谷类作物的根。
3.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深根系:直根系多为深根系;
浅根系:须根系。
在农、林、园艺业中,多了解根系特性,合理调节根系与茎叶关系,为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①外生菌根:菌丝在幼根表面生长,有的侵入胞间隙中。由菌丝代替根毛起作用。如油松、马尾松、云杉、冷杉等。
②内生菌根:菌丝侵入细胞内。促进根内物质运输,成瘤状。如银杏、侧柏。
③内外生菌根:混合型。苹果、柳、桦木属。
三、作 用
①吸收:代替根毛,扩大吸收面积,加强吸收能力;
②分解:菌丝分泌一些酶类,促进有机物分解;
③水解:菌丝呼出CO2,CO2+ H2O——H2CO3,促进难溶盐水解。
④产生一些生长活性物质:B1、B6;
⑤固氮:N2——NH3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植物根的主要生理功能、结构
掌握根的发生
掌握根瘤和菌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结构
菌根的类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导入
2.内容讲授
3.巩固练习
由于侧根起源于母根内部的中柱鞘,故属于内生源。侧根起源于中柱鞘的一定部位,具体的起源部位常随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在二原型根中,侧根发生于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之间或正对着原生木质部的地方。在三原型、四原型根中,侧根多发生于对着原生木质部的地方。多原型根中侧根常发生于正对着原生韧皮部的地方。
§4-5根瘤与菌根
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构成,多原型(6~多个)。原生木质部由几个小导管组成,内侧相连后生木质部是一个大型导管。
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构成。原韧:1筛管,2伴胞,外侧;后韧:1~2大筛管,内侧。
髓:直径较大的薄壁组织:后期为厚壁组织。
§4-4侧根的发生
侧根的发生:首先几个中柱鞘细胞的细胞质变浓,液泡缩小,先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然后各向分裂,产生一团新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并在其顶端分化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侧根原基的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穿过母根皮层(由一些酶类分化皮层),伸出表皮。
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的过程为,豆科植物根的分泌物吸引了分布在其根附近的根瘤菌,使其聚集在根毛周围大量繁殖。随后,根瘤菌产生的分泌物使根毛卷曲、膨胀,并使部分细胞壁溶解,根瘤菌侵入根毛,在根毛中形成侵入线。根瘤菌侵入根的皮层,并迅速繁殖,皮层细胞受刺激亦迅速分裂,致使根部形成局部突起,即形成根瘤。
二、菌 根
3.中柱:位于内皮层以内,也叫维管柱。
中柱鞘:由原形成层的细胞发育而来,由一至数层薄壁细胞构成,有潜在分生能力,可以形成侧根、不定根、不定芽以及维管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在根中央呈辐射状,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构成。辐射角端是原生木质部,分化成熟早,口径小、壁薄,由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组成。轴心为后生木质部,成熟较迟,管腔大,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
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根的初生结构。在双子叶植物根的成熟区作横切观察,分表皮、皮层和中柱。
1.表皮:最外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细胞,由原表皮发育而成。细胞略呈长方体,长轴与根的纵轴平行,横切面近方形。细胞壁薄,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水和溶质可自由通过。无角质层,无气孔器,有根毛。
2.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成,由多层大型薄壁细胞构成。
三、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表皮:最外一层,有根毛,当根毛枯死后,解体脱落。
皮层:外皮层:一至数层细胞,发育后期为厚壁组织。
皮层薄壁组织:排列疏松,水稻成气腔。
内皮层:发育后期壁五面增厚,只外切向壁未增厚,在横切面上呈“马蹄铁形”加厚。只木质部辐射角处少数细胞仍薄壁,成为通道细胞。
中柱:中柱鞘:最外一层细胞(侧根发生处),初期壁薄,后期壁增厚木化,可以形成侧根、不定根。
(二)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主根在完成初生生长之后,由于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这种生长过程叫次生生长,由次生生长所产生的结构,叫次生结构。
1.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位于初生韧皮部内侧、初生木质部之间保持未分化状态的薄壁组织恢复分裂能力,并向两侧扩展,推移至初生木质部的放射角端,接着,正对着初生木质部的中柱鞘细胞也出现分裂活动,最后连成完整的波浪状的维管形成层环。以后,在初生韧皮部内方分裂速度快,而在初生木质部外方分裂速度慢,由于这样不等速的分裂,使形成层环成圆环。
§4-3根的发育与结构
一、根尖的分区
根尖是根最前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是根部生长代谢最活跃的区域,根的伸长,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以及根初生结构的发育,均在此进行。
根尖从顶端1起依次划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最先端,似帽状,由多层疏松薄壁组织组成。保护作用,当根伸长时,外层细胞被擦破而产生粘液,使土壤颗粒表面润滑,有利于根尖深入土壤,保护幼嫩的生长点。根冠也决定着根的向地性。根冠内层细胞排列紧密,当外层细胞脱落时,原始细胞便可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细胞给予补充,这样时根冠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和厚度。
一、根 瘤
根瘤是由固氮菌、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自然界中有数百种植物能形成根瘤,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是豆科植物的根瘤。
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一种称为根瘤菌的细菌入侵后形成的。根瘤菌与宿主的互利互助的共生关系表现在:宿主供应其所需的炭水化合物、矿物盐类和水,而根瘤菌则能将宿主不能直接利用的分子氮再其固有的固氮酶的作用下,形成宿主可直接吸收利用的含氮化合物,这种作用称为固氮作用。
成熟区:细胞已停止伸长,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初生组织。因表皮上密被根毛,又叫根毛区。根毛0.5~1cm,吸收作用,根毛增大了吸收面积,有效地吸收水及养料。能分泌有机酸,溶解难溶盐。根毛不断更新,寿命短。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逐渐分化为次生结构。
利用:短期萎蔫——返青;移栽剪叶。
二、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木栓形成层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组成了周皮。木栓层细胞的细胞壁木栓化,排列紧密,无间隙,成死细胞,也由于木栓层细胞不透水、不透气,使木栓层外组织因给养断绝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