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科学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用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实事求是的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基础教育改革,将探究作为科学课程学习的核心,作为科学的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的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学习科学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材分析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内容,是学生探究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的进一步探究,这一课有四部分内容,首先是改变玻璃瓶的沉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启发、组织学生应用已有的关于沉浮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学生很容易想到往里面装东西,但装的数量如何,又需学生估计尝试,然后去经历一个使玻璃下沉或上浮的探究活动,这当中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化,是探究活动之后的重要讨论话题。第二部分是改变浮标的沉浮(在教学中我选择气球代替),这一内容与前一活动相似,但探究内容扩展了。学生可以往里面装东西来改变沉浮,又可以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它的沉浮,这里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改变体积的方法。第三部分是改变更多物体的沉浮,这一部分选取学生周围常见物体,去探究讨论改变它们在水中沉浮的方法。最后一部分,是课文的延伸拓展,引导启发学生在明白潜艇沉浮原理之后,激发乐于尝试的兴趣,并启发采用多种材料自制一个“潜艇”,演示介绍自制的小潜艇,引导学生课外思考:挤压瓶子与“潜艇”下沉有什么关系?

教学目标

这一课科学探究中,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运用这一知识,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并会用多种方法改变多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同时理解潜艇沉浮的原理。

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努力实践、努力探求的品质。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设计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这一课时我遵循这一理念并开展了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开始以学生常见物体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估计、设想,再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中,教师给予指导点拨,让学生操作更准确,实验之后组织学生对探究的内容分析讨论,进一步获得明确知识概念。最后环节,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总体设计经历:“探究——应用——延伸”的过程。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亲手实验、观察、讨论、感知,并学习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学生们经历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活动,体验物体沉浮变化过程,从而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结合复旧知识,创新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废电池放入水中便下沉,能不能让它又浮上来?)。接着就揭出研究的课题,接着进行探究学,主要探究玻璃瓶、气球在水中的沉浮变化及改变方法。第三步,在探究了改变物体沉浮主要方法之后,进行巩固、创新、探求更多的方法去改变物体的沉浮,课后最后一步设计是知识的应用、延伸;绕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改变物体沉浮,再理解潜艇沉浮原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在板书设计上,我按照“简明扼要”这一原则设计板书,简单的八个字概括了改变物体沉浮的重要方法,紧扣教材中心内容,也概括出了学生探究的结果,让学生一目了然。

附: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改变重量

改变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