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1)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论严复其“信、达、雅”翻译标准

论严复其“信、达、雅”翻译标准

论严复及其“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摘要:严复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的翻译家,其翻译活动和翻译思想对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严复的翻译理论经过广大学者的层层解读和分析,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

但有的解读较为片面,甚至是对原观点的曲解和误读。

严复对“信、达、雅”的原始表达精明扼要,从其原始表达入手,我们可以摒弃学术界对“信、达、雅”片面的认识,对这一翻译理论经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作为近代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严复不仅翻译了一大批重要的西方学术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提出了对翻译工作有巨大启迪意义的翻译主张,其中尤以“信、达、雅”备受推崇,对翻译界乃至整个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严复的生平以及他对“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原始表达,以期对翻译实践能有建设性的指导作用。

一、个人简介严复(1854-1921),近代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西学大师、翻译家、教育家、诗人。

1854年1月8日,出生于福建南台苍霞州。

7岁时,严复被父亲送到外地读书,两年后回故乡随其五叔祖严奎昌学习《大学》《中庸》之类的儒家经典,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后远赴英国留学,进入英国格林里治大学海军学院深造。

两年后回国,被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学堂任总教习。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让严复深受刺激,满怀爱国热情的他将眼光投向西方,开始了他翻译和介绍西方知识的重要工作。

历史上对严复也有很高的评价。

康有为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与张之洞书》)。

蔡元培也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几道为第一。

”(《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四个字,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所熟知,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辗转于京、津、沪、皖等地,既执教讲学又专心著述,并首次明确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开创了中国翻译史上的新纪元。

论文严复及其翻译简述

论文严复及其翻译简述

严复及其翻译简述A brief introduction on Yan Fuand his translationcontributions摘要:严复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传西学,译西著,对近代中国文明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历来受到学术界各家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它却能长盛不衰,屡改不倒,这说明它是“实用的”、是“精练之至”的、是“经验之谈”、是杰出科学的翻译理论总结和宝贵的翻译理论遗产。

关键词:严复生平;信达雅;译著Abstract: Yan Fu is a great modern enlightenment thinker in China. He raised th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It plays a great role in translation work. He had introduced and translated some famous western works to china. After reading his translating works, our Chinese have changed much more in thoughts. He also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played a great role in Chinese society’s advancing.Key words: Yan Fu; biography ;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目录引言------------------------------------------------------------------I 严复生平概述------------------------------------------------------II“信、达、雅”的探讨研究--------------------------------------------2.1“信、达、雅”的提出-----------------------------------------------2.2“信、达、雅”-----------------------------------------------------2.3“信、达、雅”褒贬之争---------------------------------------------III严复译著---------------------------------------------------------3.1严复译著在中国的影响----------------------------------------------3.2严复与“信、达、雅”翻译原则----------------------------------------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Acknowledgements-----------------------------------------------------引言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他“信、达、雅”的翻译理论标准在我国及世界翻译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国外众多学者也都将视线集中到了这位近代启蒙思想家,和对他“信、达、雅”翻译标准的研究上,对他先进思想及著名翻译理论的探讨研究,将会让我们在翻译工作中有一套更为完善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用来更加完善地做好我们的翻译工作,使我们的翻译工作日臻完善。

翻译理论(1) (上课用)中国翻译史、严复、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1) (上课用)中国翻译史、严复、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信”、“达”、“雅”提出的历史背景
•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 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 翻译的标准 — “信、达、雅”,对中国现 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
社会背景
当时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严复深感国势危
急,他思考西方列强富强、中国贫弱之原因,清醒地认识
翻译理论家;浙江上虞人 • 在理论建树方面,率先提出 “建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 理论”(1984), 即由“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等基本 观念构建的理论整体。 • 主要译作如斯汤达《红与黑》(公认为世 界名著之重译佳作
严复和他的翻译思想
严复主要译著
1. 2. 3. 4. 5. 6. 7. 8. T.H.赫胥黎的《天演论》(1898) A.斯密的《原富》(1902) 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1903) J.S.密尔(又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1903) 甄克思的《社会通诠》(1904) C.de孟德斯鸠的《法意》(1904~1909) 《穆勒名学》(1905) W.S.耶方斯的《名学浅说》(1909)等
翻译目的
翻译外国学术名著,引进近代西方先进 科学思想,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 基础和思想启蒙的武器,为救国富国服务。 译文要更容易被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所接受, 实现思想启蒙的目的,从根本上彻底改造 中国。
译品类型
• 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严复的翻译著作主要有《天演论》、《原富》、 《群学肆言》、《社会通诠》、《穆勒名学》、 《名学浅说》、《法意》和《群己权界论》。这 些作品都是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为什么他选择翻 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呢?这与他的学习经历和当 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1877 年到 1879 年,严复等被 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 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 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 论。因此翻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他就有强烈的兴 趣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寺和尚, 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唐代高僧,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 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 法谨严,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 称“新译”。
他提倡忠于原本、逐字翻译之译经新规则。
至后代,译经家每以玄奘所立之定则为法式, 且称玄奘以前所译之经为旧译,自玄奘以后所 译之经为新译。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 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
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严复、梁启超、马 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
民国时期翻译家(鲁迅、林语堂、茅盾、瞿 秋白、郭沫若、朱光潜、胡适、郑振铎、董 秋斯、梁实秋、朱生豪等)
林纾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是归化意译。 由于依靠朋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口述,林 纾的翻译是“耳受手追”式的进行“意 译”,而且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和考 虑到当时读者的水平,他会对原文进行任 意删减或增补。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二、甲午战争后
1.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
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 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 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位主将,他在中国 思想史、文化史、翻译史上功绩卓著,有 口皆碑,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 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家(傅雷、钱钟书、季羡 林、杨宪益、叶君健等)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中国古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第10讲 近代翻译理论首创者严复

第10讲 近代翻译理论首创者严复


严复不仅是一位著名翻译家,也是一位 翻译理论家,他在翻译理论上提出的信、 达、雅三条翻译标准,对我国近代、现 代以至当代的翻译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 响。
1、严复生平




严复,字几道,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从小受过良好教育,14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 1877年赴英深造,不仅学习海军知识,还广泛接触 英国社会,积极吸收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哲学、经 济学、政治学等西方文化知识; 1879年回国,到福州船政学堂任教; 1880年被李鸿章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890年任学堂会办(副校长); 1900年升任总办(校长);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对他刺激很大,决 心致力翻译,以开启民智,救国图存;

原文: The native grasses and weeds, the scattered patches of gorse, contended with one another for the possession of the scanty surface soil; they fought against the droughts of summer, the frosts of winter, and the furious gales which swept, with unbroken force, now from the Atlantic, and now from the North Sea, at all times of the year;


严复译文: 计惟有天造 草昧,人功 未施,其借 征人境者, 不过几处荒 坟,散见坡 陀起伏间。 而灌木丛林, 蒙茸山麓, 未经删治如 今者,则无 疑也。

严复及翻译理论英文

严复及翻译理论英文
make strenuous efforts because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well.
Version two: This mastery of acupunctur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Cheng Zhaowei,2007:115 )
Interrelation betwee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Apparently: indeependly, different In fact : not seperated standards
Yan Fu: convert the content of the source text (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spirit and the style)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in an adequate way. Reach a comparatively large audience.
Yan greatly modified Huxley’s original essays to advocate social Darwinism in China. He believes that the principle of evolution applies to both the natural and human world. To Yan, human,just as other organisms, is subject to the law of natural selection. So for a nationality to survive, it must positively adapt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o keep progressing.

严复_信_达_雅_翻译理论新探索

严复_信_达_雅_翻译理论新探索

澜 。一 百 多 年 来 , 推 崇 、否 定 、怀 疑 、修 重德, 1979) 。这是典型的翻译标准论。
…… 严 译 的 书 最 好 懂 的 自 然 是
正、创 新 , 各 家 之 言 , 竞 相 评 判 , 有 力 地 马 祖 毅 的 解 释 是 “ 信 是 忠 实 , 达 是 通 《天 演 论》, 桐 城 气 十 足 , 连 字 的 平 仄 也
严 复 翻 译 理 论 从 产 生 之 日 起 , 就 气 、口 吻 、氛 围 等 。“ 信 、达 、雅 ”是 三 位
践的第一人。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曾说: 倍 受 世 人 关 注 , 很 多 人 对 其 作 过 注 解 , 一 体 结 构 , 分 成 不 同 的 层 次 , 形 成 一 个
“ 译 才 并 世 数 严 林 ”。“ 严 林 ”即 严 复 和 视 角 却 囿 于 翻 译 标 准 之 中 。 本 文 尝 试 动 态 平 衡 的 体 系 。 在“ 信 、达 、雅 ”三 者
“ 雅 ”在 当 今 已 作 了 新 诠 释 , 指 在 前 二 者的基础上, 力争语言优美, 使译文富 于文采, 吸引读者, 感染读者, 设法使 读者与作者和译者产生共鸣, 更好地 体 现“ 达 ”的 效 果 。 它 在 文 学 翻 译 中 很 重要, 在科技文章的翻译中也很需要。 英美人在科普文章中也很重视比喻、 拟人等文学技巧和生动幽默语言的运 用 。翻 译 此 类 文 章 ,“ 雅 ”就 要 发 挥 作 用 了, 使深奥道理得以形象地表达出来, 避免枯燥乏味。 “ 信 ”、“ 达 ”、“ 雅 ”三 位 一 体 , 具 有 多层次性, 形成一个体系。当然, 它是 一个动态平衡, 只是一个近似值。最基 本的要求是在不严重违背译入语表达 习惯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照顾原语形 式, 思想内容与原文一致, 字通句顺。 较高要求是语言表达形式能让译文读 者乐于接受, 原文主题精神能够得到

中国翻译家的翻译理论

中国翻译家的翻译理论

严复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鲁迅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然而,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体现了近代中国翻译活动救亡图存的根本目的,代表了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翻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起点.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

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现代,翻译的重要性远迈前古。

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同翻译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重视翻译并大力加以倡导的人是鲁迅。

严复的翻译理论

严复的翻译理论

“信达雅”说“客观上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一方面集汉唐译经论说之大成,另一方面开近世翻译学说之先河(罗新璋,1984:6)。”“信达雅”标准的提出,把我国历史上零散的翻译观点从理论上加以扼要、中肯、鲜明、概括的综合,为后世从事翻译的人提出了明确可信、具体切实的翻译标准,使我国的翻译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高惠群、乌传衮,1992:85)。
1900年2月,《原富》全部译完,只差序言、目录、例言、作者传等没有完成。严复写信给张元济,首次提出翻译版税之事;他还以郭隗千金市骨招揽人才的故事,说明实行版权保护的必要性:
……仆尚有鄙情奉商左右者,则以谓此稿既经公学弍千金购印,则成书
后自为公学之产,销售利益应悉公学得之;但念译者颇费苦心,不知他日出售,能否于书价之中坐抽几分,以为著书者永远之利益。此于鄙人所关尚浅,而于后此译人所劝者大,亦郭隗千金市骨之意也。”(王栻,1986:538)
研究严复的翻译的著述,可能已远远多于严复的译作本身了。严复于译事的贡献涉及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严复一生译过十余本书,其中八种被商务印书馆列为“严译名著”,它们对晚清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严复其实是对翻译不信任的(王宏志,1999:105),他在多处著述中流露出了这个观点。
1902年,严复给《外交报》写信,谈到西学教育宜用之语言时,严复说:
吾闻学术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奋耳目心思之力,以得之于两间之见象者,上之上者也。其次则乞灵于简策之所流传,师友之所授业。然是二者,必资之其本用之文字无疑也。最下乃求之于翻译,其隔尘弥多,其去真滋远。”(王栻,1986:561)

严复翻译理论

严复翻译理论

翻译有三大难事分别是:“信”是指表达原文意义的准确性,译文应忠实于原文思想;“达”指对原文思想内容和深层含义的表达,使译文读者能够读懂、理解;“雅”是忠于原文的文体特征,包括形象、语气、口吻、氛围等,总之要运用读者最为乐意接受的语言风格。

忠实于原著本就不容易了,但是仅仅追求原文意义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原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层含义,那么即便是译出来了也相当于没有翻译,并未达到“达”的标准。

自从海外交通开放以来,翻译人才随处可见,不过任取其一翻译的作品来看,能够将“信”与“达”两者结合的很好的却很少。

归结其原因的话其一应该是他们大多对于原著只是蜻蜓点水,粗略的浏览,并且偏离了原著,第三点则是对原文缺乏深入研究的人甚少。

现在这本《天演论》所阐述的都是近五十年来西方科学界崭新的研究成果,而且是作者晚年出版的著作。

我的译文着重在解释他的理论精髓。

所以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时常有我自己所附带的感受而进行修正补充。

我并没有计较于逐字逐句之间,(因为我觉得)只要译文思想意义不背离原文那么译文可不必受原文拘束。

换句话说,只要符合原文旨意,那么译文不一定要跟随原著而译,以便译者有发挥的空间,但是这却是不是翻译的正确方法。

鸠摩罗什法师说过:“拘泥于形迹,那么不能够健全的发展。

”将来翻译者会更多,千万不要搬用我的做法。

中国翻译理论

中国翻译理论

,翻译“第一国手”, 信、达、雅——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信“Faithfulness”——忠实原文,达“Expressiveness”——语言通顺畅达,雅“Elegance”——文字古雅.信为本,雅为表,达是两者的纽带林纾翻译理论:1、“存旨”论:“神会、步境、怡神”; 2、“文心”论:要讲究“文之枢纽”文章的“纲领”文章的“开场、伏脉、接笋、结穴”; 3、“支点”论:在翻译某个作家的作品的时候,总是努力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寻找与之对应的作家; 4、“足音”论:虽不审西文,然日闻其口译,却能区别其文章之流派,如辨家人只足音。

近代西学翻译思想(1)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代表人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特点:翻译方式为外国人主译,华士润色;或中外合译;少见国人主译之书籍(2)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高潮A. 洋务时期的翻译贡献:科学技术术语的统一B.维新时期的翻译贡献:①译名的统一;②东学西渐代表人物:马建忠梁启超严复林纾马建忠:杰出的语言学家,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评论家,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著有《马氏文通》贡献:“善译”说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著名史学家,被中国学术界奉为“鸿儒”,他的翻译思想:A “翻译强国”思想译书三义:择当译之本,定公译之例,养能译之才;B “翻译文体革命思想”:提倡“通俗语体”; C翻译小说理论的影响D 翻译文学与佛典的关系,科学地提出了佛经翻译的三个时期瞿秋白:佛经的翻译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己最简单的言语去翻译印度日耳曼族之中最复杂的一种言语——梵文。

事实上开创了白话的运用。

胡适:开创一种文学新体;解放了最缺乏想象力的中国古文学;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受其影响;佛经往往带着小说或戏曲的形成。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1)The Confucianism(儒学) is obvious(2) It puts emphasis on practice skills(3)It closely relates with classical Chinese esthetics.鲁迅的“易解,丰姿”双标准论,即“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则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和“翻译与创作并重”的思想。

严复翻译理论

严复翻译理论

•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 达—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读者清楚地理解; • 雅—雅言(语出《论语· 述而》)
• 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字法句 法”,他认为: 只有用汉以前的古文译书,才能把原著的“精理 微言”表现出来,才能行之远,使译文不粗俗, 才能“雅”。
• • • • • • • •
• 宣统三年(1911)10月4日 正式将典礼院选定的《巩 金瓯ōu》定为国乐 。这 首国乐严复作词,溥pǔ侗 dò ng编曲,旋律来自康熙、 乾隆年间的宫廷曲调,由 溥侗改写为新式乐谱。清 廷仅称呼为“国乐”,无 另作歌名,但一般用首句 “巩金瓯”当作歌名。歌 词为文言文,用工尺谱记 谱。歌词句句押韵,每句 字数前后对称
• 严复译: • 赫胥xū黎独处一室之 中,在英伦之南,背 山而面野,槛外诸景, 历历如在几下。乃悬 想二千年前,当罗马 大将恺撒未到时,此 间有何景物
• 科学出版社1971年版本: • 可以有把握地想象,二千年前,当凯撒到 达不列颠南部之前,从我正在写作的这间 屋子的窗口可以看到整个原野是一种所谓 “自然状态”。
• 严复的生平简介 • 信达雅三原则及其翻译作品 • 严复的其他翻译理论
• 人们对严复的评价
严复的生平简介
• 严复(1854-1921) 初名体乾、传初,改名宗光,字又 陵,后又易名复,字几道,福建福州人。特赐文科进士出 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甲 午战败后严复感于时事弥艰,开始致力译著,力主变法图 强,以西方科学取代八股文章。 二十四年九月,又撰 《上光绪皇帝万言书》,极力倡导维新变法;但辛亥革命 后,严复思想日趋保守。1912年袁世凯参与发起孔教会, 极力主张尊孔读经。1915年列名于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 筹安会,为该会理事。“五四”时期又反对学生运动。晚 年他主要靠译书为生

解读《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

解读《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

雅 包 罗万象 , 蕴意丰富 , 胡适则做了对此较为详细 的解释 。 胡 适 曾这样评价 : “ 严复的英语 与古中文程度都很高 ,他 又很 用心不
了“ 信” 。 “ 信矣不达 , 虽译犹不译也 。 ” 这就是“ 信” 和“ 达” 的关 系。
“ 雅” , 就是讲究修 辞 、 要有文采 、 要“ 雅正 ” 。值得指 出的是 , 严 复 认 为“ 信、 达、 雅” 是一个相互密切联 系 、 相互依存的整体 , 但三者
翻译 思 想 有 了 以下 几 点 新 的认 识 。

把注 意力 集 中在 前 者 ,所 以 还 必须 有第 i 阶 段 把 注 意 力 转 而 集 中在 后 者 。 翻译 的三要素是 : 原文 ( 及原文的作 者 ) 、 从原文到译文的转
移( 及完成这一转移的译者 ) 、 译 文( 及译文的接受者 ) 。“ 信、 达、 雅” 正是本着这翻译三要素 , 以最精炼的语言提出的对翻译实践
等于不译 , 在这种情况下 , “ 达” 就成为主要 的了。“ 雅” 是为“ 达” 服务的。 “ 信、 达、 雅” 作为一个 整体是符合翻译的本质 , 从而具有
其科学价值的 , 尽 管 它 还 不 是 一 种完 整 的 、 系统 的理 论 。
作为严复 翻译标 准的推崇者 , 钱锺书指 出在 《 管锥 编》 中引用 了
肯苟且 , 故 能勉 强作到一个达字 。” “ 信、 达、 雅” 在后 人的继承和
发展 中成为我 国翻译界影响最深 、 最具生命力 的翻译标准 。 我国现 当代伟大 的翻译 家钱锺书先生就 是受影 响者之一 。
之 中又有相对 主次关系 即 : “ 信” 是最 主要 的 , 但“ 信” 而不“ 达”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0 9 - 0 0 9 0 — 0 1

严复的翻译理论

严复的翻译理论

严复的翻译理论霍家晖陈学瑜20111204102袁雅汶20111204082鲁迪飞20111204080背景简介翻译理念“信,达,雅”&其他主要翻译作品不同时期理念及举例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参考:《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沈苏儒著严复在翻译理论上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信达雅”学说,把“信”、“达”、“雅”作为翻译的原则。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信达雅”说由来—《天演论·译例言》)。

严复的“信达雅”说再我国文化界翻译界流传至今,无处不在,可以说直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有关翻译的学说(不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能够具有如此持久、广泛的影响力。

“信达雅”要旨(一)翻译要做到“信”“达”“雅”。

(“求其信“求达”“求其尔雅”)这是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二)“信”是最重要的。

(“求其信已大难矣”“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用这个字显然就是着重在忠实于原文的意思。

由于用中文来表达西文的意义有时候会很困难,所以译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信”,目的是为了表达原文的意义。

辨析严复泰特勒的翻译理论

辨析严复泰特勒的翻译理论

辨析严复“信达雅”说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一、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的三原则(一)严复的“信达雅”众所周知,“信、达、雅”是1898年严复在其译作《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

“信”由“修辞立诚”中的“诚”演化而来,它含义广泛,既包括对原文思想内容的信,也包括对原作风格神韵的信。

“达”则指“辞达而已”中的“达”,即“达旨”,其前提是汉语表现要通顺。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矣。

” 这显然是在说“达”比“信”更重要,严复是不是由此就不要“信”了呢?非也,请往下看:“……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即“达”的目的还是“信”。

严复的“雅”则是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目的是“为达易”,“实则刻意求显”,是为“达”服务并最终服务于“信”的,是追求“达”的手段,而不是并列于“信”和“达”的第三个标准。

因为严复预设的读者是士大夫和只是分子阶层,故而他要“求其尔雅”以迎合其读者的口味,或如王佐良先生所言,此为其“招徕术”。

他认为用“近世利俗”的文字来翻译“则求达难”。

他是在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来达到其求“信”,求“达”的目的。

由此可见,自“信”至“达”至“雅”都是在追求“达旨”即“意义不倍于本文”。

“为达,即所以产信也”,求雅,“实则刻意求显”,亦即为达。

求“雅”为“达”,求“达”为“信”,最后的落脚点在“信”上,既一元论,同时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既互为条件,又各自为独立的副标准。

此可谓“信、达、雅”之真谛所在。

(二)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具体内容是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泰特勒非常注重对原文的忠实。

泰特勒提出的三原则为:“(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隋-唐-宋时期
从隋代(公元五九0年)到唐代,这 段时间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时期。
代表人物: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 译经史上第一位中国僧人。
提出了作好佛经翻译的八项条件: 1)诚心受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 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 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 可信,不惹旁人讥疑); 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博览经典,通达 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 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 兼擅文学,不要过于疏拙); 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 求益,不可武断固执); 6)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淡于 名利,不想出风头); 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 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 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训诂之学, 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 代表人物: 曹靖华(1897—1987), 俄苏文学翻译家、散文作家、 北京大学教授
梁实秋(1902--1987), 著名学者、翻译家、散文家,现 代中国文坛巨匠,北京人。 强调“信”“顺”统一, 主张以句译为基础的直译, 反对“转译”,既对原文作者负责, 也对译文读者负责。
秦符时代;代表人物:释道安,鸠摩罗什
主要活动:佛经翻译 翻译特点: 释道安主张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 鸠摩罗什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 译者署名,以示负责。如《金刚经》、《法华经》、 《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 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 (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 在华期间共翻译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 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第二讲
翻译理论(1)
中国翻译史
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阶段: 一、汉代-秦符时期 二、隋-唐-宋时期 三、明清时期 四、五四时期 五、新中过成立至今
一、汉代-秦符时期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谈不上是语际 翻译。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八 四年),佛经翻译正式开始。 代表人物:安世高(波斯人) 支娄迦谶、支亮、支谦= 三支(月支人) 竺法护 主要活动:佛经翻译
三、明清时代
明代万历年间直至清朝"新学"时期 代表人物:徐光启、林纾(琴南)、 严复 翻译活动: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 哲学的翻译家。 翻译理论:严复:信、达、雅
四、五四时期
"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 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代表人物:鲁迅、瞿秋白 翻译活动:介绍马列主义 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 在"五四"时期。 翻译理论:鲁迅主要观点是: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文的风姿。"
• 朱生豪(1912---1944), 著名翻译家,浙
江嘉兴人。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如《暴风 雨》、《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 等。 • 他主张力求保持原作之神韵, 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 达原文之意趣,反对逐字逐 句对照式之硬译。
• 杨宪益(1915一),著名翻译家、学者,原
籍安徽,生于天津。主持翻译《资治通鉴》。 • 他主张,翻译必须非常 忠实于原文,过分强调 创造性是不对的;强调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提倡保留异国情调和历史底蕴。 • 突出成就是英译《红楼梦》(1978--1980), 还有《离骚及屈原的其它诗作》、《儒林外 史》、《老残游记》、《鲁迅作品选》、《聊 斋志异》、《三部中国古典小说节选》(含 《西游记》、《三国演义》和《镜花缘》节译)
• • • • •
翻译理论家;浙江上虞人 在理论建树方面,率先提出 “建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 理论”(1984), 即由“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等基本 观念构建的理论整体。 主要译作如斯汤达《红与黑》(公认为世 界名著之重译佳作
严复和他的翻译思想
严复主要译著
1. 2. 3. 4. 5. 6. 7. 8. T.H.赫胥黎的《天演论》(1898) A.斯密的《原富》(1902) 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1903) J.S.密尔(又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1903) 甄克思的《社会通诠》(1904) C.de孟德斯鸠的《法意》(1904~1909) 《穆勒名学》(1905) W.S.耶方斯的《名学浅说》(1909)等
张谷若(1903--1994),著名翻译家、 学者,山东烟台人。译作应从内容、 形式、风格与语言习惯等四个方面与 原作对等,即“用地道的译文,翻译 地道的原文”;在翻译中善于传达原 作的意境与语言风格,再现原作中塑 造的众多人物形象,
傅雷(1908—1966), 法国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上海人。 文学翻译观点:翻译如临摹 名画,重神似而不重背景 •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 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 翻译的标准 — “信、达、雅”,对中国现 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 • 社会背景:复古的维新改良派 • 读者群体:士大夫 • 译品类型: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 翻译目的: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科学思想, 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 启蒙的武器,从根本上彻底改造中国
• 草婴(1923-- ),俄苏文学翻译家,浙
• • • • • • • 江镇海人。 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 列夫·托尔斯泰《高加索故事》、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一个地主的早晨》、 《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
• 罗新璋(1936-- ),法国文学翻译家,
思考题
• 严复翻译理论“信、达、雅” 的作用及其历史局 限性。 • 你怎样理解鲁迅的翻译观点?
• 怎样理解许渊冲的“三美”主张:意美、 音美及形美?
• 怎样理解翻译必须非常忠实于原文,过分强调 创造性是不对的;强调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提倡保留异国情调和历史底蕴。-----杨宪益
西方译论简介
• Suggested Readings
• 李芒〔1920--2000),日本文学翻译家,
辽宁抚顺人。 • 关于文学翻译,他认为,文学作品是内容 与形式的统一,文学翻译的任务就是忠实 地再现原作的内容与形式。 • 其译作包括德永直《没有太阳的街》、 《黑岛传治短篇小说选》
• 许渊冲(1921— ),著名翻译家,学者;
江西南昌人,1938年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 194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莎士比亚与拉 辛。1951年回国后在多所大学任英文法文 教授;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 • “三美”主张: 意美、音美及形美
• 这些译著均已收入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严译名著丛 刊》。
严复翻译理论
• “信”、“达”、“雅” (出自《天演论· 译例言》)
• 信(faithfulness,fidelity):准确,指忠实 于原文。 • 达( expressiveness, readibility,fluency): 通顺,措文字通顺,信息表达得充分详尽。 • 雅(elegance):精美,指富于文采。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有影响的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论文或理论著作。
• 1.语言学派(Liguistic): • 奈达(Nida)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 纽马克(Newmark)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 纽伯特(Neubert)的语篇翻译 • • 2.功能学派(Functionalist): • 弗米尔(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 • 诺德(Nord)的功能加忠诚翻译观


• 3.描写学派(Dscriptive): • 佐哈尔(Even-Zohar)的多元系统论 • 图里(Toury)的描写翻译研究 • 勒菲弗尔(Lefevere)的翻译改写理论
• 4.文化学派(Cutural Studies): • 韦努蒂(Venuti)异化翻译策略 • 弗罗托(Flotow)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 罗宾逊(Robinson)的后殖民翻译研究
• 5.翻译的哲学取向派 (Philosophical): • 斯坦纳(Steiner)的翻译阐释观 • 德里达(Dedrria)解构主义翻译观
• 6.认知学派(Cognitive): • 格特(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 • 7.翻译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 贝克(Baker)的语料库翻译研究 • 劳舍(Loescher)有声思维翻译过程研究
彦琮以后,出现了我国古代翻译界的 巨星玄奘(俗称三藏法师)。他和鸠 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华夏三大翻译 家。
玄奘运用了下列翻译技巧: 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 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 3)变位法(即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 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 同); 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译名来改译常用的 专门术语); 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 所代的名词)。 这些技巧对今天的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 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