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脑卒中防治实施方案(2015521)
脑卒中中心救治实施方案
脑卒中中心救治实施方案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我院制定了脑卒中中心救治实施方案,以期通过规范化的救治流程和多学科协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脑卒中中心的建设。
1.设立专门的脑卒中中心,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
2.建立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出现症状后能够及时就医,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
3.建立脑卒中数据库,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为后续的康复和随访提供依据。
二、脑卒中中心的救治流程。
1.急救阶段,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进行急救处理,包括脑血管造影、溶栓治疗等。
2.治疗阶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康复阶段,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三、脑卒中中心的多学科协作。
1.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之间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共同制定救治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
2.建立脑卒中团队会诊制度,定期召开会诊会议,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的主动性和配合度。
四、脑卒中中心的质量管理。
1.建立脑卒中救治的质量评估指标,对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定期开展脑卒中救治的质量评估,对医疗团队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医护人员提高救治质量。
3.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随访管理,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康复期的并发症。
五、脑卒中中心的宣教工作。
1.开展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定期举办脑卒中防治健康讲座,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引导大众正确对待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中医保健实施方案
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实施方案第一部分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要求一、从事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脑卒中中医保健专业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
二、按照社区有关脑卒中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在脑卒中慢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 1 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 1 次。
三、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脑卒中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四、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程序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脑卒中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4次中医健康指导和 4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主要内容为: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等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证候辨识;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三、对不同证型的脑卒中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第三部分脑卒中日常中医保健方法脑卒中日常的养生保健从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多方面进行。
应遵循顺其自然,顺应四时,强调天人合一的原则。
一、心理调摄关键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定。
可以通过欣赏音乐、习字作画等方法进行心理调摄,寓情于物,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
二、饮食调养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尤为重视固护脾胃,通过饮食调,摄保持脾胃健康,做到饮食多样化,食宜清淡、食要定时、限量。
三、起居调摄做到起居规律,睡眠充足。
中医提倡顺应一年四季气候消长的规律和特点来调节肌体,及时增减衣物,合理安排劳寝时间,使人体与自然变化相应,以保持肌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居住环境以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生活起居方便为好。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临睡前宜用热水泡脚。
四、运动保健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畅通气血,强健脾胃,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并可调节情志,对消除孤独、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情绪有积极作用。
脑卒中管理 实施方案
脑卒中管理实施方案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实施方案,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和制定的工作。
下面将从预防、急救、康复等方面,提出脑卒中管理的实施方案。
一、预防。
1. 健康教育宣传。
加强对脑卒中的宣传教育,普及脑卒中的知识,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警惕性,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 高危人群筛查。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脑卒中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二、急救。
1. 快速识别。
医护人员需要迅速识别脑卒中患者的症状,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偏瘫、言语障碍等,以便尽快进行急救处理。
2. 快速就医。
一旦发现脑卒中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医疗机构应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急诊检查和治疗,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
三、治疗。
1. 早期干预。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介入手术等治疗,以恢复脑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
2.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病史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全面提高治疗效果。
四、康复。
1. 多学科协作。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康复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共同制定康复方案,全面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2. 家庭支持。
鼓励脑卒中患者的家人参与康复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以上就是针对脑卒中管理的实施方案,通过预防、急救、治疗和康复等环节的全面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省级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省级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结合全区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蒙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
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XX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
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
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
积极发挥蒙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
各级卫健行政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区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
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
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
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
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脑卒中防治工程实施方案
脑卒中防治工程实施方案一、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残和致死率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心血管疾病等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可以相互作用,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
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工程要从这些危险因素入手,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脑卒中早期预警1. 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预防脑卒中的氛围。
2. 建立脑卒中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脑卒中发病的预警系统,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脑卒中急救1. 加强急救知识普及开设脑卒中急救知识培训课程,普及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急救方法等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水平。
2. 建立脑卒中急救中心在各大医院设立脑卒中急救中心,加强脑卒中急救设备、药品等方面的配备,提高对急危病人的救治率。
四、脑卒中康复1. 建立脑卒中康复中心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建立多个康复中心,开展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加强社会支持加强社会对脑卒中患者的支持与关爱,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进行心理疏导。
五、脑卒中防治工程实施效果评估1. 建立脑卒中防治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脑卒中防治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
2. 加强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脑卒中发病情况、防治工程实施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形成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局面。
总之,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防治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全面加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宣传和监测,提高脑卒中的早期预警能力;通过加强急救知识普及和医疗救治设施的建设,提高对脑卒中急救的及时性;通过建立康复中心和加强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工作实施方案
脑卒中工作实施方案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突发的脑血管急性病变,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种类型。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也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经济和心理负担。
因此,制定并实施脑卒中工作方案,对于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认知度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疾病,发病时需要迅速就医,因此加强对脑卒中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布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内容,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二、建立脑卒中防控网络,提高救治效率建立脑卒中防控网络,包括急救中心、脑卒中诊疗中心、康复机构等,形成从急救、诊断、治疗到康复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同时,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开展定期体检和健康干预,包括生活方式指导、药物干预等,降低其脑卒中发病风险。
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四、推动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加强脑卒中的科学研究,包括病因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脑卒中的防治水平。
同时,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随访和康复管理,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方案。
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防治能力加强对脑卒中防治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医护人员对脑卒中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脑卒中的诊断和急救能力。
六、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提高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政策保障和资源投入,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总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对于脑卒中的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脑卒中防治工作规划
一、背景与意义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脑卒中在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40.3/10万,是第一位死因。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降低脑卒中危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特制定本规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全民对脑卒中的认知度,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
2. 降低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3. 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提高脑卒中救治水平。
4. 实现脑卒中防治工作与卫生健康事业同步发展。
三、工作内容1. 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1)开展脑卒中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对脑卒中的认知度。
(2)利用各类媒体平台,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健意识。
2. 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脑卒中防治网络,包括社区、医院、家庭等多层次防治体系。
(2)加强脑卒中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防治水平。
3. 强化脑卒中防治措施(1)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2)加强脑卒中救治体系建设,提高救治成功率。
(3)推广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提高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效果。
4. 优化脑卒中康复服务(1)完善脑卒中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康复治疗水平。
(2)推广康复技术,提高康复效果。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与国际脑卒中防治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2)加强与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脑卒中防治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2.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脑卒中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3. 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脑卒中防治工作。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实施步骤1. 制定本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保障措施等。
2.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任务、进度安排等。
3.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对脑卒中防治的认识。
4. 完善防治体系,提高救治水平。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一、前言脑卒中(Stroke)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本方案旨在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二、目标1.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3. 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三、工作措施(一)预防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2.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3. 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积极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
4.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脑卒中预防服务能力。
(二)治疗措施1. 建立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2. 提高脑卒中诊疗水平,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3. 加强多学科协作,形成脑卒中综合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三)康复措施1.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2. 加强康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3. 推广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4.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工作,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加大财政投入,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脑卒中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
4. 加强监督评估,定期对脑卒中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五、总结与展望本方案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旨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治策略和方法,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脑卒中实施方案
脑卒中实施方案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制定科学的脑卒中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早期识别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对于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面部突然麻木、一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突发性剧烈头痛等。
同时,家庭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也应该接受相关的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培训,以便及时发现病患,减少不必要的延误。
二、急救处理一旦发现疑似脑卒中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处理。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头部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摔倒受伤。
三、医院救治脑卒中患者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脑卒中的相关检查,包括CT、MRI等检查,以明确病情。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尽早实施溶栓治疗,对于脑出血性脑卒中,应积极控制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
同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在急救和医院救治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家庭成员也需要接受相关的护理知识培训,以便更好地照顾患者。
五、预防措施脑卒中的预防工作同样重要。
人们应该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
同时,医疗机构和社区应加强对脑卒中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促进早期干预和治疗。
六、社会支持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社会应建立健全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机构和社区护理网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脑卒中实施方案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急救处理、医院救治、康复护理、预防措施和社会支持六个方面。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减少脑卒中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痛苦和负担。
脑卒中活动实施方案
脑卒中活动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脑卒中防控体系。
这包括建立脑卒中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的脑卒中防控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其次,加强脑卒中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脑卒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
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还可以组织开展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同时,加强脑卒中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
建立健全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和脑卒中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脑卒中风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提高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诊断水平,确保早期发现和诊断,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另外,加强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建立健全的脑卒中急救网络,提高急救
能力和水平,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重视康复训练和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加强脑卒中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的脑卒中监测和评估体系,及
时掌握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和趋势,为脑卒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案。
综上所述,脑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
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希望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朋友共同努力,为脑卒中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维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脑卒中防治实施方案
脑卒中防治实施方案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制定并实施科学的脑卒中防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首先,要加强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特别是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其次,要加强脑卒中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建立健全的脑卒中筛查体系,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脑卒中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患病风险,进行早期干预。
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诊断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接受治疗。
再次,要加强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
建立完善的脑卒中救治网络,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同时,加强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要加强脑卒中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脑卒中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和趋势,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对脑卒中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确保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脑卒中防治工作,制定更加科学的实施方案,全面提升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山西省脑卒中防治实施方案(2015521)
山西省脑卒中防治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精神,推进我省脑卒中与H型高血压综合防治深入开展,实施《中国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12〕275号)和《山西省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实施“山西省脑卒中防治工程”。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脑卒中疾病现状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社会资源消耗高等特点,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
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近1200万人,脑卒中死亡率城市126/10万人口、农村153/10万。
2011年国际《循环》杂志报道,我国脑卒中死亡风险负担以及卒中疾病“伤残调整健康生命年(DALY)”负担均超过缺血性心脏病,分别居全球第二与第三位。
我国脑卒中防治形势严峻,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推算,到2030 年,中国将有3177万脑卒中病人,而脑血管病是肢体残疾的首位原因。
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我省25-74岁人群急性脑卒中发病率XXX/10万、死亡率XX/10万、病死率达到XX.X%;进入新世纪,我省已经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山西城区人群急性脑卒中发病率XXX.XX/10万、农村人群XXX.XX/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1年以上的死亡率也逐年上升。
卒中活动实施方案
卒中活动实施方案一、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
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 加强卒中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推广卒中早期识别和急救知识。
2. 完善卒中的预防和筛查工作,建立健全的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机制,提高卒中的早期诊断率。
3. 加强卒中的急救和治疗工作,提高急性卒中患者的救治率和治愈率,降低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4. 加强卒中的康复和管理工作,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的卒中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卒中的发病情况和病情变化,为制定和调整卒中活动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卒中医疗资源的建设和配置,提高卒中的救治水平和效果。
3. 加强卒中医疗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卒中的救治能力和水平。
4. 加强卒中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营造良好的卒中防治氛围。
四、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推进机制。
1. 建立健全的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合力推进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格局。
2. 加强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宣传推广和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卒中防治氛围,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 加强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及时了解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推进情况和工作效果,为调整和改进卒中活动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五、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
1. 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应以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为主要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效果。
2. 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应定期开展,及时了解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推进情况和工作效果,为调整和改进卒中活动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六、卒中活动实施方案的总结和展望。
脑卒中防治工程实施方案
脑卒中防治工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脑卒中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脑卒中的预防知识和早期症状,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点宣传,引导他们积极进行健康体检和生活方式的改善,降低患病风险。
其次,建立完善的脑卒中筛查和早期诊断机制。
通过在社区、医院等场所开展
脑卒中风险评估和筛查活动,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
同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另外,加强脑卒中的康复和管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健全的脑卒中康复
中心,开展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后遗症。
同时,建立脑卒中患者管理档案,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加强脑卒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加大对脑卒中的病因病理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脑卒中的防治水平。
同时,推动脑卒中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防治工程实施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
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筛查诊断、康复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脑卒中防治工程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院建立脑卒中实施方案
我院建立脑卒中实施方案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院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特制定了脑卒中实施方案,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首先,我们将加强脑卒中的预防工作。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的相关
知识,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及时发现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其次,我们将优化脑卒中的急救和治疗流程。
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缩短患者
的就医时间,提高急救和治疗效率。
同时,加强脑卒中急救团队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脑卒中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在治疗方面,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的致残和死亡率。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脑卒中的康复和管理工作。
建立多学科的脑卒中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建立脑卒中患者的长期管理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防止疾病的复发和进展。
总之,我院建立的脑卒中实施方案将全面提升脑卒中患者的预防、急救、治疗、康复和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助力脑卒中患者重返健康的轨道。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区脑卒中防治工作,实现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
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XX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
依托自治区防治重大疾病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
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
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各地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将脑卒中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鼓励社会组织和脑卒中防治机构共同行动,推动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医院卒中救治实施方案
医院卒中救治实施方案卒中,又称脑卒中,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因此,医院在卒中救治方面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和生存质量。
首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卒中急救体系。
当患者出现卒中症状时,医院应立即启动急救程序,包括呼叫急救车、安全转运患者到医院急诊科,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
同时,医院应加强对卒中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卒中诊疗流程。
一旦患者被确诊为卒中,医院应立即启动卒中诊疗流程,包括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及时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以明确卒中类型和范围,并进行神经内科会诊。
同时,医院应建立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确保卒中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此外,医院应加强卒中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工作。
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内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因此医院应加强对卒中患者的临床监护和护理工作,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最后,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卒中康复体系。
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的救治之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
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卒中康复体系,包括康复科室、康复医生、康复护士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医院卒中救治实施方案的建立对于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卒中急救体系、规范的诊疗流程、严密的监护和护理工作,以及健全的康复体系,为卒中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防治脑卒中应急预案方案
一、背景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脑卒中,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防治脑卒中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防治脑卒中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救治组、宣传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三、预防措施1. 开展脑卒中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潜在疾病。
3.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4.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鼓励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5. 加强医疗机构脑卒中防治能力建设,提高诊疗水平。
四、应急处置1. 发现疑似脑卒中患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将患者送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 救治组负责组织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包括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救治措施实施等。
3. 宣传组负责及时向公众发布脑卒中防治信息,提高公众应对能力。
4. 物资保障组负责确保救治所需的药品、器械、设备等物资充足。
5. 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期间的人员、车辆、通讯等后勤保障。
五、救治流程1. 识别症状:迅速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如言语不清、面部发麻、手脚无力等。
2. 紧急呼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救援。
3. 早期救治:医疗机构接诊后,迅速进行病情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4. 静脉溶栓: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5.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适宜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如动脉取栓等。
6. 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应对脑卒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2. 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救治水平。
七、总结评估1. 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2. 定期修订应急预案,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脑卒中救治实施方案
脑卒中救治实施方案
首先,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我们需要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证。
对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急性期的护理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在脑卒中的恢复期,我们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多种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的决心。
最后,在脑卒中的慢性期,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护理,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期的管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预防疾病的进展。
此外,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脑卒中救治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
综合治疗。
只有通过科学的救治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为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康复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脑卒中防治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精神,推进我省脑卒中与H型高血压综合防治深入开展,实施《中国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12〕275号)和《山西省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实施“山西省脑卒中防治工程”。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脑卒中疾病现状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社会资源消耗高等特点,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
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近1200万人,脑卒中死亡率城市126/10万人口、农村153/10万。
2011年国际《循环》杂志报道,我国脑卒中死亡风险负担以及卒中疾病“伤残调整健康生命年(DALY)”负担均超过缺血性心脏病,分别居全球第二与第三位。
我国脑卒中防治形势严峻,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推算,到2030 年,中国将有3177万脑卒中病人,而脑血管病是肢体残疾的首位原因。
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我省25-74岁人群急性脑卒中发病率XXX/10万、死亡率XX/10万、病死率达到XX.X%;进入新世纪,我省已经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山西城区人群急性脑卒中发病率XXX.XX/10万、农村人群XXX.XX/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1年以上的死亡率也逐年上升。
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防治目标(一)总目标:根据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和201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要求,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工程的总目标为:1、落实脑卒中防治规范。
在全省11个市开展《中国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培训工作,力争到2016年全省《中国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9个指导规范)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并通过培训把规范纳入基地医院医务人员培训、基地医院建设及考核标准,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规范,让规范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临床。
2、开展脑卒中筛查防治。
在全省11个市开展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省筛查防治目标人群达到11万人。
3、建立脑卒中防治示范区。
利用3-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以市(区)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省级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综合防控示范区,其中通过组织考核验收的国家级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综合防控示范区3-5个,省级示范区5-10个。
通过示范区创建活动,总结成功经验,推广有效管理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省H型高血压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4、建设脑卒中防治中心。
启动山西省脑卒中中心建设。
根据国家脑防委和脑卒中大会要求,联合全省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成包括十余家“国家示范卒中中心”,百家“高级卒中中心”,千家“卒中防治中心”的三级卒中中心网络,并作为第二轮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点,实现脑卒中防治进一步迈向标准、专业、规范化。
(二)工作目标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工程的主要工作目标为:1、2015年,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目标人群为10000万人。
每市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目标人群1000人。
2、2016年,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目标人群为50000万人。
每市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目标人群5000人。
3、2017年至2020年,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目标人群为110000万人。
力争每市年开展脑卒中及H 型高血压筛查防治目标人群10000人。
4、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机制。
整合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完善“防治结合”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
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临床预防干预、急性期规范治疗、康复护理和疾病管理一体的脑卒中筛查与H型高血压干预防控工作体系,加强防控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5、加强医护人员《中国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和H 型高血压及颈动脉狭窄等脑卒中高危因素知识培训,规范开展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普及医务人员识别脑卒中的能力,促进医护人员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管理,提高诊断水平,降低发病率、致残率,提高区域脑卒中防病治病的能力与效率。
6、探索适合于本地区的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防治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
加强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防治的意识与知识知晓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三、工作任务(一)整合资源,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全省的脑卒中及H 型高血压防治三级网络体系。
1、建立“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干预体系”。
以山医大学附属一院、二院及省人民医院(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为基础、以山西省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专家组为依托,建立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工程技术指导组,作为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服务技术支持体系,承担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的各项标准与规范的制订、技术培训、质量控制与管理督导等职责。
2、建立“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监测体系”。
在全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疗机构中,通过招募和遴选等过程确定若干医疗机构作为全省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监测机构,按照行政属地域划分建立对口支持相应县区机制,构建针对区域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筛查与监测和脑卒中后转运急救的网络,接受县区脑卒中筛查救治医疗机构转诊的高危个体,进行治疗性干预、实施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急救、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血管内干预治疗以及颈动脉剥离手术;同时,为各市、县区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救治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在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神经介入技术等二级医疗机构薄弱的学科)。
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的优势和特色,吸收中医药服务手段参与脑卒中预防与H型高血压干预工作。
3、建立“市县(区)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与监测体系”。
以市、县区中心医院为主体、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管理网络,实现在行政区域内的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与监测干预服务联合体。
具体包括:(1)市、县区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监测体系。
依托市、区县中心医院为主体建立脑卒中与H型高血压干预监测体系,开展对脑卒中高危个体进行血管病变的筛查包括H 型高血压、颈动脉以及颅内动脉、对确诊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干预和治疗(早期溶栓或转诊、脑出血手术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根据指征转诊脑卒中患者至对口的省、市级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治疗指定医疗机构。
(2)社区脑卒中及H高血压筛查干预服务窗口。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脑卒中及H高血压筛查干预服务窗口,由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通过居民健康档案、脑卒中服务窗口门诊、健康管理服务(慢病和家庭医生等服务),应用“A-B-C-D”初筛指标在健康人群中发现H型高血压等脑卒中高危个体,及时实施控制危险因素等一级预防干预管理;针对筛查所获H型高血压等脑卒中高危个体实施转诊市、县区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与干预定点医院机构的建议;积极运用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手段,提供脑卒中与H型高血压患者后遗症的社区适宜康复服务。
(二)制定完善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防治工作制度、工作规范。
根据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制定的防治规范,加强科学指导,制定和完善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
1、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服务规范。
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以及急性期治疗指南的标准,按照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求,严格按卫生部规范单病种质控关键性评价指标,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应使用住院患者评估应用的工具(3个量表:ABCD2、ESSEN、CHADS2均可以应用于门诊);针对未曾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个案,应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脑卒中高危风险评分对H型高血压、颈动脉病变高危的个体进行筛查并进行管理。
2、H型高血压筛查干预服务规范。
为配合卫生部和省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实施,各级医疗机构应开展针对脑卒中个体高危危险因素筛查工作,在各相关科室诊疗服务中(包括健康体检),应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脑卒中高危风险评分对高危的个体进行H型高血压、颈动脉病变因素筛查。
同时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加强H型高血压、颈动脉病变因素的识别,并利用医院内的宣传栏等公共渠道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3、社区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干预服务规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开展一级预防,在社区健康档案中发现、应用“A-B-C-D”初筛指标,即:A(年龄超过55岁)、B(血压超过140/90mmHg)、C(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 及LDL-C >3.2mmol/L)、D(空腹血糖> 6.1mmol/L),发现可能的脑卒中高危个体后,严格应用Framingham(弗雷明汉)脑卒中风险评分对高危个体进行评判并管理。
根据Framingham(弗雷明汉)脑卒中风险评分,就年龄(>55岁)、收缩压水平(SBP)、糖尿病史、吸烟、心血管病史、AF、LVH等7项参数指标,确认为H型高血压及脑卒中高危人群,并实行一级预防措施(分别给予依那普利叶酸每日XX mg和阿司匹林每日100mg 干预)。
(三)创新思路,积极推进脑卒中及高血压等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按照国家卫计委及省有关“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分级诊疗”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建立和完善脑卒中、高血压等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机制,扎实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以常见病、多发病人和慢性病管理为抓手,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诊疗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结核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按病种打包、上下联动的办法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实行首诊在基层,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
(四)加强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1、省、市级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防治工作。
省、市级脑卒中筛查基地医院要加强对市、县区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与救治医院机构提供包括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神经介入、中医康复在内的技术支持,实施血管神经外科、颅内外动脉手术与血管内干预;对未实施脑卒中筛查救治绿色通道建设的边远地区,建立脑卒中远程网络化服务机制;接受省、市级脑卒中及H型高血压筛查与救治基地医院的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