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

高中政治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

高中政治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教学整体思路和措施一、注重教与学的结合。

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把学生课前预习并提出问题、精讲、自学、思考、讨论相结合,实现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真正发挥主导和主体的作用。

努力探寻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的途径。

不追求形式主义,不上表演课。

二、恰当使用课件。

多媒体制作完全由教师本人独立完成,并力图体现其辅助作用,比如,尽量少用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多媒体音像资料。

让学生积极参与,如请同学操作课件、讲解课件,实现互动。

三、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范例教学法,尽量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对难点的突破采用多层次、多途径的方法,即范例突破、释疑突破、练习突破等。

教学目标知识:让学生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有关经济现象。

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规律的客观性,认同价值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开放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价值规律的含义;2、等价交换原则是怎样贯彻的。

教学难点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抽象出一般道理,即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并结合图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读、议、思、练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安排课前预习(略)二、宏观把握“知识结构”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价值规的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教师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补充、归、深化。

[此环节通过教师提问和同学探讨,对学生已经预习过的内容作宏观把握。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并针对难点提出疑问:价值规律的形式是否与内容相矛盾?]。

高中政治比赛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政治比赛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次比赛涉及的政治概念、原理和观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归纳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主题:本次比赛的主题为“青春中国梦,共筑民族复兴”。

2. 涉及知识点:-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 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或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 提出比赛主题,引导学生思考青春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2. 团队组建- 学生自由组队,每队4-6人。

- 每队选出队长,负责团队的组织和协调。

3. 知识储备-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

- 教师定期组织讨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4. 比赛准备- 各队根据比赛主题,设计比赛方案,包括比赛形式、内容、流程等。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比赛方案的修改和完善。

5. 比赛实施- 初赛:各队进行自我展示,包括团队介绍、主题演讲等。

- 复赛:各队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 决赛:各队进行辩论、案例分析等环节,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综合素质。

6. 评委评分- 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团,对比赛进行评分。

- 评分标准包括知识掌握、团队协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7. 总结与颁奖- 对比赛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 颁发奖项,表彰优秀团队和个人。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田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引言:政治是高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高中政治必修课程的第一单元,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政治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掌握政治的基本任务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政治判断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道德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二、教学内容1.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政治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

2. 政治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政治的基本任务和职能;- 政治决策的方法和原则;-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形式。

3. 政治道德和价值观- 政治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 政治道德和价值观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探讨政治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政治的基本任务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视频展示法:通过播放相关政治事件的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加深对政治道德和价值观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并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2. 问题解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测他们对政治学科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水平。

3. 小组讨论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主题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测试:针对学生的政治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测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高中政治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5篇_1

高中政治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5篇_1

高中政治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5篇高中政治说课竞赛一等奖说课稿【篇1】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所处的其次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绽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挨次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进展;最终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

本框题主要是介绍其次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

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敬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日如何进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将对同学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加民族骄傲感、自信念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对于本框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为:“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教材对本框题教学内容的体现主要有:在第一目《体统文化面面观》中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在其次目《传统文化在今日》中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要求,在教学要求这样把握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让同学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力量目标让同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把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老师情感的引导,让同学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喜爱优秀传统文化、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

为此,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想的:1.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学平常都接触过这一概念,但其详细内涵是什么都不太清晰。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熟悉政治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 掌握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4. 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1.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政治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政治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2. 概念解读(15分钟)通过PPT展示,对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科的整体认识。

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政治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分组汇报。

3. 学习方法介绍(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学习政治学科。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案例,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学习思维模式(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学科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

5. 学习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六、巩固练习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完成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解读、学习方法介绍和学习思维模式的引导,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科的整体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案【篇一: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

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

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

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品消费减少。

高中政治获奖教学设计案例设计5篇

高中政治获奖教学设计案例设计5篇

高中政治获奖教学设计案例设计5篇高中政治获奖教学设计案例设计1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

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

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

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品消费减少。

③使用私家车次数减少。

④用海产品、鸡蛋代替猪肉,尽量使用电器做饭。

高中政治教学比赛教案模板

高中政治教学比赛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

2. 教学难点: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1. 结合教材内容,对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进行讲解。

2. 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堂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讨论。

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1.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撰写一篇与课题相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教学内容是否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3.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2. 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如何?4. 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政治获奖教案模板高中版

政治获奖教案模板高中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政治2. 授课年级:高年级3.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4. 授课时间:[具体日期]5.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6. 教学内容:[具体课题,如《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理解[具体概念]。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与课题相关的时事新闻、案例分析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导入: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相关内容,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授新课:-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

-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互动环节:- 设置互动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布置作业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书籍或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题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

2. 案例分析: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教学。

3. 课外资料:提供相关的课外资料,供学生拓展学习。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全国高中思想政治素质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价格变化的影响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化的含义,并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评价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学生研究目标的要点:1.知识目标:了解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之间的一般规律。

要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理解替代品和补充剂的含义。

◎了解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能力。

◎运用商品价格变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相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

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进步参与经济举动的实践本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变化,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价格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是学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讨论和探究教学法是主要方法。

课程计划设计-同学们,我们都在经济生活中,时刻感受着生活价格的变化。

1的影响。

不久前,学生们利用周末做了一份关于物价上涨对居民糊口影响的调查报告。

学生们构成操演小组,或者观光大型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采取访谈、成绩单、问卷等形式。

调查城市居民。

基于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将向大家展示两个更具代表性的调查报告:(1)调查对象:超市员工物价上涨的影响:①肉类贩卖的下降。

(2)鸡蛋和海鲜贩卖增长。

(3)大米、面条和蔬菜的贩卖变化不大。

(4)特价期间销量增长。

(2)调查对象:行人和物价上涨的影响:(文字记录)①不能加油或吃肉。

2)月支出增加,但必须购买食品,一些有价值商品的消费减少。

(3)私家车使用量减少。

4)用海鲜和鸡蛋代替猪肉,尽量用电器做饭。

(5)跟着价格的上涨减少商品的购买。

政治竞赛公开课教案

政治竞赛公开课教案

政治竞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政治竞赛的意义和价值;2. 掌握政治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规则;3. 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4. 提升表达和沟通技巧;5. 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政治竞赛的意义和价值;2. 政治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规则;3. 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沟通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政治竞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成功的政治竞赛案例或者讲述政治竞赛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2. 讲解政治竞赛的基本知识(15分钟)向学生介绍政治竞赛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包括竞赛的类型、评分标准、参赛资格等内容。

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解,让学生对政治竞赛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政治竞赛题目。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和准备,代表为小组进行表演。

4. 团队表演(15分钟)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团队表演,展示他们的竞赛成果。

教师可根据表演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展示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才能。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在政治竞赛中继续发挥优势和努力提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政治竞赛的知识和规则,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小组讨论: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3. 表演展示:通过实际表演,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表达和演讲能力。

五、教学评价1. 直接评价: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分,评价其在政治竞赛中的表现和能力。

2. 间接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政治竞赛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教学设计】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高三政治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发展,掌握党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背景与意义。

2.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党的基本纲领,掌握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3. 了解新中国的历史与建设成就,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和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4. 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了解代表大会的组成和职能。

5. 掌握我国的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培养正确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发展a)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背景b)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与党务工作c)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和思想体系d)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里程碑事件(如中国革命、南京大屠杀等)2. 新中国的历史与建设成就a) 新中国的成立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b)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c) 新中国的社会建设(如教育、医疗、养老等)d) 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形象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起源和概念b)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选举程序c)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职能4. 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a) 政治文明的概念和特点b) 政治道德的重要性和内涵c) 培养正确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的途径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发展、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知识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总结重点内容。

3. 视听辅助教学: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讨论特定主题,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正式教学:根据教材内容,逐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发展、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文明的相关知识。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事件进行讨论,总结出重要观点和结论。

全国高中政治优质课教案

全国高中政治优质课教案

全国高中政治优质课教案标题:全国高中政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b. 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c. 理解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d.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2.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b. 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感;c.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拓展思维的能力;d.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辩论,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c.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d. 整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高中政治课标的要求,本次教学将涵盖以下主要内容:1.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成立背景;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三、教学过程与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a. 引入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认知和认识;b. 呈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授课:a. 使用多媒体教具,介绍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b. 分析并阐述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和作用;c. 利用图表和案例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成立背景;d. 利用PPT或视频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3. 讨论与辩论:a.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进行讨论;b. 指导学生展开辩论,鼓励表达个人观点并提出支持性论据。

4. 总结与拓展:a.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知识的关键点和核心要义;b.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研究。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a.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b. 留意学生的提问、讨论和表达情况。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

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

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

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品消费减少。

③使用私家车次数减少。

④用海产品、鸡蛋代替猪肉,尽量使用电器做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田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2)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1)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同时,进一步从三大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

(2)提供背景资料(六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袁世凯复辟帝制;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47公斤;从单一GDP到绿色GDP核算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认识到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得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1)通过引入课题情境的再利用,引导学生从三大领域归纳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论,并能结合实际说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方法。

(2)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学生合作交流,作出判断,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三、学以致用,走出误区(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2)学生思考讨论,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活,进一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认识,走出误区。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1)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苏南模式下的环境之痛》,学生畅谈感想。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网民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为江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有新的提升,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科学性。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点评严伯霓1. 凸显学科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以“激发思维,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学以致用,走出误区——拓展延伸,提升自我”为教学流程,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2. 体现互动生成,尊重学生主体。

通过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共同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超级杂交水稻等具体事物,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

3. 开发课程资源,启迪哲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生活与哲学、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结合起来,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制作FLASH 短片,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思考讨论,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4. 发挥德育功能,培养高尚情操。

紧密结合南京的生活实际,以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的争论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上升到哲学角度来思考;通过学生对苏南模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不足:本课教学对于教学重难点突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可选择更有针对性、更具趣味性的案例和情景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加水到渠成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李静一、本课地位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重点:(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一)设计理念(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目的品评与思辩课前视频:《茉莉花——文化南京》观看视频感受南京独特的文化内涵,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提出探讨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视频内容: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文艺表演观看视频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欣赏、玩味中,积累复杂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

自由辩论:正方:惊喜多过遗憾反方:遗憾多过惊喜即席辩论在民主与开放的自由辩论中,让学生初步领会到文艺表演无论是惊喜多过遗憾,还是遗憾多过惊喜,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合作与探究体验与践行现场调查:1.您最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2.您最不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么?3.你希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什么突破?现场调查为模拟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集素材。

理论储备:教材及温馨提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整合文本,生成知识,为创意做好理论储备。

感悟经典:《他山之石—开幕式精彩瞬间》观看视频借助极富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视频,激发学生激情创意的灵感。

创新设计:设计点火仪式和开幕式片段合作探究结合实践调查、理论准备以及“他山之石”的启发,写出具体创意片断。

创新与竞争创意展示分组展示分组展示创意片断,说明元素取舍和使用。

创意比拼分组对决自评,陈述本组构思中精妙之处;互评,修缮别组构思中的瑕疵。

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发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是社会实践。

生成与构建构建体系: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的点评总结生成文本的体系创建知识小结知识结构图(见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七、资料链接温馨提示(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 2008年8月8日20点(考虑时代风貌、现代气息)主会场: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注意主办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观众:几十亿中、外观众(考虑中外观众的需求)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