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模板】关于赣南客家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调查问卷
赣南地区高中生的客家文化主体性认识研究
赣南地区高中生的客家文化主体性认识研究作者:郭荣莲陈蔷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年第01期[摘要] 傳承客家文化是客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赣南地区高中生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存在了解不够全、认识不够深和传承意识不够强等问题。
基于此,文章提出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的解决措施,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广客家文化。
[关键词] 客家文化;高中生;主体性认识作为客家人,推广客家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学生是学习和传播客家文化的重要主体,赣南地区高中生对客家文化主体性的认识究竟如何?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客家文化主体性认识的含义。
楼宇烈先生认为:“所谓文化的主体意识就是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包括对它的尊重、保护、继承、鉴别和发展等。
”由此,我们以为,客家文化主体性认识是指客家人认识到客家文化为其所独有,并自觉地发扬客家文化的优越之处,改进其缺失之处,承认传统、批判传统,更创新传统。
只有明确客家文化主体性认识的含义,才能真正地实现客家人的文化自信。
为了解赣南地区高中生客家文化主体性认识的情况,我们抽取赣县中学高一年级部分班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在他们中间开展了“客家,你知多少”的问卷调查。
问卷共有20个问题,涉及客家语言、客家美食、客家建筑、客家民俗、客家服饰、客家名人、客家精神、客家音乐、客家体育等9个方面。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40份,收回问卷638份,其中有效问卷633份。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采用Excel软件做出数据统计与表图分析。
选取赣县中学作为样本,一方面是因为赣县作为客家文化的摇篮,是客家人南迁的第一站,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研究的代表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也指向在客家地区落实客家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调查结果发现,赣县学生的客家文化主体性认识参差不齐,受客家文化影响有限,我们需要进一步在学生中推广客家文化的教育工作,落实客家文化的传承。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客家文化存在了解不全的情况。
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
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一、关于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渐次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
他们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系统,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
客家人分布于世界的许多地区和国家,据估计,现在全球约有客家人口五千万以上。
赣南、粤东、闽西是客人的大本营。
赣南又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这里的18个县市,除章贡区和信丰嘉定镇以及其它少数居民点的世居居民外,其余均属客方言区。
全区客家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亦即700万以上。
目前学术界关于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和地域虽意见不一,但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是公认的。
正史中的历代移民资料和客家人谱牒中的姓氏源流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从赣南到闽西到粤东再到世界各地的过程。
从地理上和史实上看,赣南是客家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来汉族移民的第一站;很多客家姓氏源流资料也昭示,他们的祖先在赣南繁衍生息了若干代,后来才进一步往闽西、粤东迁移的。
学界一般认为,与客家民系形成有直接渊源关系的历史上的北方汉人南迁是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的。
也就是说,安史之乱,特别是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北方地区长期战乱,而赣闽粤三角区相对安宁,于是大批避乱汉民迁居于此,成为第—批“客家先民”。
从这时开始至两宋,一批批的汉民迁来赣闽粤三角区,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与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血缘上和经济文化上的交融,最终形成为客家民系。
从地名普查和田野调查的资料来看,赣南唐宋以来世居的姓氏远远超过闽西和粤东,而且这里保存的客家文化古朴而内容深厚,足以说明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明末清初,赣南由于受满族铁蹄的蹂躏,又继之以凶疫,人口锐减。
而此时闽西和粤东由于人口膨胀,加之清初为对付郑成功反清起义,颁布“迁海令”,封锁了沿海地区,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造成了“闽西人稠地窄,米谷不敷”,粤东“地窄人稠”的局面,人口与土地的再分配形成尖锐的矛盾,于是一部分客民只好携家出走,另谋生路。
浅析赣南客家文化的开发策略
赣南客家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特点
赣南客家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现为客家建筑风格独特、客家语言韵味独 特、客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等。
价值
赣南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02
赣南客家文化开发策略的基 础
文化传承与创新
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加强对客家历史、 民俗、文艺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培养客家文化传承人才。
2
赣南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社 会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
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人才流失、文化断层、缺乏创新等。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本次研究仅从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但受到时间、人力等因 素的影响,未能深入了解每个地区的客家文化特色。
02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来探讨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问题,如从文化产业、旅游开发、社会治理等方面入手。
文化产业升级策略
推动客家文化创新发展
01
将传统客家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发展客家文化产业,
提升其竞争力和附加值。
培育客家文化创意企业
02
支持和培育具有创意和活力的客家文化企业,推动客家文化产
业向高端领域迈进。
加强与国际客家文化交流合作
03
积极参与国际客家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客家
文化产业理念和经验,促进赣南客家文化产业升级。
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将传统客家文化元素与现代 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客家特色的文化产品 。
产业融合与发展
促进客家文化产业与旅游、农业、手工艺等产业的融合发 展,培育客家文化旅游、客家特色手工艺品、客家特色食 品等新的增长点。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路径探索与思考——以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路径探索与思考——以赣南客家文化
生态保护区为例
魏嘉星;朱强
【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5)2
【摘要】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组成部分。
设立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对赣南客家文化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有效尝试。
通过对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过去十年建设的方法路径进行总结,指出该保护区
建设中存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整体性保护意识不足、民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诸多短板。
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该强化政府负责、部门协作、民众参
与的工作格局,提升整体性保护水平,提高民众主动参与的意识,推动以非遗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使保护区建设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
【总页数】6页(P49-54)
【作者】魏嘉星;朱强
【作者单位】赣州市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生态补偿视野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东乌珠穆沁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2.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的文化、文化生态及其主体性——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
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3.关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以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4.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青海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5.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以赣南围屋为考察中心
引文格式:钟庆禄.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 以赣南围屋为考察中心[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43(2):37-42.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以赣南围屋为考察中心*钟庆禄(赣州市博物馆,江西赣州341000)摘要:赣南客家围屋是我国富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客家族群发展的历史见证㊂20世纪80年代以来,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 人去围空 成为常态,衰败和消失的速度在加快㊂保护赣南客家围屋和传承客家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围屋本体保护出发,扩大至附属设施㊁周边环境㊁传统村落㊁自然景观等的保护,再延伸至与客家围屋关联紧密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推进文化生态的区域性整体保护㊂关键词:赣南地区;客家围屋;文化生态;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22)02-0037-06江西赣南地区现存的客家围屋有赣南围屋㊁围龙屋和村围三种,①其中有少量村围,围龙屋也仅存30余座,90%以上是赣南围屋㊂赣南围屋有方形㊁船形㊁马蹄形和不规则形等形态,并具有聚族而居㊁四面围合和设有防御性设施三大特征,大部分是方形围屋㊂因此,方形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的代表和客家文化的象征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客家风潮的兴起,赣南客家围屋受到客家文化研究㊁古建筑和文物保护领域学者的关注㊂他们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赣南客家围屋的起源与演变㊁结构与特色㊁建造工艺与价值㊁建造历史与客家宗族发展㊁客家民俗与文化㊁围屋保护与利用,以及与闽粤客家围屋比较研究等进行了探讨㊂②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客家人逐步走出围屋,追求现代的居住方式,使赣南客家围屋及其相关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陷于保护抢救与荒芜消失的漩涡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作出了一系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这对保护赣南客家围屋和传承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㊂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以赣南围屋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来探讨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㊂一㊁赣南客家围屋遗存与客家文化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客家非物质文化的展演场所和重要载体㊂从现存的围屋看,赣南客家围屋最早建于明代,盛于清代,延至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停建,仅安远县于1962年建有一座尚未完成的围屋㊂(一)数量与分布2022年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ɴ.2第二期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M a r.2022*①②收稿日期:2021-06-20 D O I:10.13698/j.c n k i.c n36-1346/c.2022.02.007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度江西省汉代文化研究课题(21w w34)作者简介:钟庆禄(1981-),男,江西安远人,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客家文化㊂受福建土楼的影响,赣南地区也存有少数圆形围屋,尚存的圆围有龙南黄陂村圆围㊁全南木金乡中院围㊁安远恒豫围㊂但和闽西圆形土楼相比,大部分建筑工艺和材料已经本地化了,外形也不是标准的圆围,应归为赣南围屋一类㊂另外,严格意义上,村围也具有赣南围屋的三个特征,也可归为赣南围屋一类,但其将整村围合,有别于一般独栋合围的赣南围屋,也可单独作为一类㊂万幼楠‘赣南围屋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探讨了赣南围屋的起源㊁演变㊁发展㊁特征㊁分类㊁价值和个案等,是赣南围屋研究最全面的论著;张贤忠‘围屋人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对围屋建造历史㊁客家民俗进行了研究;彭昌明‘龙南围屋大观“(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和定南县文化局‘定南客家围屋“(内部版,2008年)图文并茂分别介绍了龙南㊁定南的客家围屋等;2021年9月15日,以 赣南围屋 赣南客家围屋 为关键词,中国知网共检索到132篇研究论文㊂赣南客家围屋到底有多少座?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㊂但很遗憾,赣州市从未进行过全面的专项普查㊂20世纪90年代初,韩振飞初步统计有围屋分布的乡镇共62个,以每个乡镇平均10座计算,预估赣南客家围屋应在600座以上㊂[1]万幼楠则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后,认为龙南围屋约在200余座,安远围屋约100余座,全市总计约在500座㊂[2]2015年,赣州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在‘客家摇篮赣州 赣州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中,统计现存赣南客家围屋数量是411座㊂表1 赣州市博物馆赣南客家围屋统计表县市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安远寻乌于都瑞金合计数量(座)25697171413653411该统计数据是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2007-2012)时,各县市上报带有 围屋 名称的统计数据㊂但该次普查并非专门针对围屋进行普查的,因各县市普查人员对围屋㊁围龙屋㊁九井十八厅等概念的模糊,以及对普查政策理解的偏差,导致部分围屋遗址㊁九井十八厅,甚至是个别围屋地名也纳入了统计范围㊂相反,另有相当部分不太完整或被认为保护价值不高的围屋却不在普查统计范围之内,还有一些遗漏,此后陆续有新发现的围屋㊂以寻乌县为例,寻乌县现今保存有方形围屋和围龙屋39座,是 三普 统计数的数倍㊂另外,大余㊁兴国㊁石城㊁会昌等县的客家围屋并未出现 三普 的统计数据内㊂2018年,赣南围屋博物馆①建成并对外开放,展览对外展示赣南客家围屋数量是536座㊂定南㊁全南㊁信丰㊁安远㊁寻乌㊁于都㊁瑞金7个县市的围屋数还是 三普 统计数,但龙南增加了120座,并将会昌㊁大余二县纳入了统计范围㊂表2 赣南围屋博物馆赣南客家围屋统计表县市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安远寻乌于都瑞金会昌大余合计数量(座)3769717141365332536赣南围屋博物馆的统计数比三普 统计数,增加了125座,介于万幼楠和韩振飞的预估数,但还不够准确㊂笔者参与了‘赣南围屋抢救性保护维修方案(2017-2019)“和‘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的起草㊁调研和检查等工作,综合各县市围屋情况报告材料及调查调研资料,修正数据如下:龙南市 三普 时共有围屋376座,至2017年普查时仅剩255座;②定南县2017年复查,全县保存有大小围屋约110多座;③安远县历史上曾建有围屋数百座,2005年安远县博物馆对全县围屋进行调查,基本完整的围屋50余座,2008年普查登记完整围屋20余座,2017年统计现存围屋31座;④寻乌县2017年统计现存围屋39座,其中围龙屋36座㊁方围3座;⑤全南县2017年共有现存围屋31座,分布在9个乡镇,其中完整的有17座;⑥信丰在 三普 后新发现了2座围屋,现存有16座围屋㊂⑦另外,核实于都现存3座,会昌㊁上犹㊁兴国㊁大余各1座㊂按此统计,2017年赣南客家围屋分布在赣南地区13个县市,主要分布在河西片区龙南㊁定南㊁全南㊁安远㊁寻乌㊁信丰等县市,河东片区的于都㊁瑞金等县市仅有少量分布,总计493座㊂表3 2017年赣南客家围屋遗存统计表县市龙南定南寻乌安远全南信丰于都瑞金兴国石城上犹大余会昌合计数量(座)255110393131163311111493(二)营造技艺与建筑特征(1)营造技艺㊂赣南围屋建筑材料多种多样,有生土㊁三合土㊁鹅卵石㊁块石㊁条石㊁青砖㊁土坯砖以及木材㊁竹子等,其中以结实耐用的青砖㊁鹅卵石㊁条石以及经济实用的土坯砖最为常见㊂有土木结构㊁砖木结构㊁石木结构等形式,土木结构外墙直接用土砖8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①②③④⑤⑥⑦即龙南市博物馆㊂赣州市文物管理局:‘赣南围屋保护立法调研报告“,2018年1月㊂定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定南县客家围屋保护立法调研报告“,2018年1月㊂安远县博物馆:‘安远县围屋调查情况汇报“,2017年2月㊂寻乌县革命纪念馆:‘寻乌县围屋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报告“,2017年2月㊂全南县文化馆:‘全南县围屋保护与利用基本情况“,2017年2月㊂搜狐㊃信丰视窗:h t t ps ://w w w.s o h u .c o m /a /229905272_741388㊂砌筑,生土或用石灰㊁黄泥和沙子㊁鹅卵石等制成的三合土夯筑;砖㊁石木结构用青砖或石条砌筑,也有内墙用三合土或土砖砌筑,外墙用青砖包裹的 金包银 砌筑㊂墙宽基深,四角立炮楼,选址讲究风水,突出地势㊁山水,功能布局兼顾防御与居住功能,突出祠堂礼制性宗族文化;营建一般由本地工匠建造,从规划选址至围屋落成,要经过十多道营建礼俗程序,有风水堪舆㊁升梁祭酒祝赞㊁做出水㊁做进火等㊂有的围屋建造时间持续数十年,材料讲究结实耐用和就地取材,楼面用木,瓦面用小青瓦㊂(2)建筑特征㊂赣南客家围屋除围龙屋因建造时代较晚,和平环境建筑无需突出防御性能,而是追求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外,村围及赣南围屋均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㊂从赣南围屋的起源学说即可见一斑:一是东汉坞堡说,认为赣南围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是北方防御性建筑庄园的延续;[3]二是当地起源说,认为赣南围屋的起源不必跨越千里,追寻千年溯其源头,而应当是赣南当地长期动荡的局势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造就的㊂[3]从赣南地区的山水环境和明清时期匪乱㊁宗族械斗不断看,显然后者更具有说服力,但二者均强调了赣南围屋的起源是基于防御功能的需要才产生的㊂赣南围屋一般高三层,少量达四层,四角建炮楼,一㊁二层不开窗,仅留枪眼,墙宽基深,外墙厚达0.8米~1.5米㊂有土夯㊁石砌等形式,也有内砌土砖㊁外墙包青砖的做法,俗称 金包银 ㊂大门一般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是铁皮包门,增加坚固程度,又可防火攻,顶上还有灭火水道,廊道可跑马和运送弹药,屋顶布上三角铁钉,防御性能极为强悍㊂为了防御需要,赣南围屋一般建造在地势开阔处,占地大小不等,龙南市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栗园围(村围),45 288平方米,占地面积最小的是猫柜围,250平方米,武当田心围房间多达600多间㊂围内设有水井㊁仓库㊁厨房等生活设施和牲畜栏等,确保在与外界断绝联系的情况下,也能坚持战斗和生活一段较长的时间㊂20世纪30年代,中央红军在第三次反 围剿 战争胜利后,为肃清赤区内的反动武装,巩固革命根据地,持续开展大规模 打土围㊁拔白点 的军事行动㊂‘红色中华“报道:1931年12月26日,古石坑土围被红九师攻下;27日㊁29日㊁30日接连攻下翰林头一带3座土围㊂①1932年1月21日,攻下上堡土围;②2月15日,击溃梧桐土围;③2月28日,攻下丁陂土围,3月3日,攻下崖背土围;④3月15日,赖村附近两个土围被红军围攻⑤ 因为土围墙厚基宽,设有防御设施,红军攻打土围并非一帆风顺, (宁都)赖村那个土围子,一军团去打过,我们三军团也去打过,打了好多次也没有打开㊂因为围墙筑得很高,有几尺厚,我们的子弹打不进去㊂而他们在墙上挖有枪眼,打出来很厉害㊂我们无掩护,又无炮弹,土围子的周围又都是水田,挖不得坑道㊂所以,攻了好多次也没有攻下来㊂ [4]于都上宝土围,红三军第九师经近一个月才攻克㊂[5]1933年7月,国民党攻打安远尊三围时,则异常艰难㊂当时,国民党军陈济棠部44师两个主力团,对驻守在安远县尊三围的赤卫队展开围攻,完全切断了围屋与外界联系的情况下,共攻打了40天,并动用了十余架次飞机,才攻破围屋㊂气得国民党部队在围破之日,将整座围屋都挖平了㊂[2]赣南客家围屋另一个特点是以祠堂为中心,整栋建筑向两边延伸,左右对称,体现客家人崇宗敬祖的传统和意识㊂祠堂内部雕梁画栋,牌匾楹联众多,门窗精雕细刻,讲究艺术和礼制㊂(三)围屋与客家文化1.围屋与客家民俗文化㊂客家人非常重视四时八节和人生礼俗,每逢春节㊁元宵㊁清明㊁端午㊁中元㊁中秋㊁重阳㊁小年等传统节日,围屋里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㊂活动形式有香火龙㊁舞狮㊁采茶戏㊁三角班㊁祭祖㊁敬神等㊂客家人从出生至死去,有一套完整的生育礼俗㊁成年礼俗㊁寿诞礼俗㊁婚嫁礼俗和丧葬礼俗,内容丰富㊂以生育礼俗和婚嫁礼俗为例:从怀孕至生产育儿,有看孕妇㊁洗三朝㊁测八字㊁安名㊁拜契母㊁做满月㊁过百日㊁过周㊁添丁上族谱等;结婚要经历说媒㊁合八字㊁察家㊁定日子㊁讲三金㊁过聘礼㊁行嫁哭嫁㊁送嫁㊁拜堂㊁回门等㊂围屋就是一个民俗活动的展演空间和大型舞台,各种传统客家文化轮番上演㊂2.围屋与客家民间信仰㊂历史上,赣闽粤边区93第2期钟庆禄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①②③④⑤‘红色中华“,1932年1月30日,内部发行㊂‘红色中华“,1932年1月27日,内部发行㊂‘红色中华“,1932年2月24日,内部发行㊂‘红色中华“,1932年3月9日,内部发行㊂‘红色中华“,1932年3月16日,内部发行㊂山深林茂,河流密布,瘴气弥漫,旱涝频发,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形成了丰富的民间信仰㊂ 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建设家园 客家人还将希望寄托于各种冥冥神力,于是各路神灵很自然地成为他们的心理寄托,以鬼神崇拜为中心,以驱邪去疫㊁保丰收㊁求平安为主要目的的民间信仰活动便成为客家人的共同需要,并内化成当地的一种民俗文化㊂ [6]围屋的核心建筑是祠堂,故祖先崇拜最常见㊂祠堂里安放着祖先的灵牌,逢初一㊁十五要向祖先进香,生育男丁㊁考取功名等要向祖先报告,死后也要魂归祠堂㊂客家人在围屋崇拜的神明还有社公㊁观音㊁门神㊁灶神㊁财神等,也信仰风水㊂以社公为例,客家人一般在村子周边或路口选择一棵古树作为社公树,可以是樟树㊁柏树㊁榕树㊁杉树㊁松树㊁枫树等,树下建小庙,供奉社公,祈福消灾㊂但建有围屋的地方,一般比较动乱,为安全计,客家人将原本位于村口的社公移至围内祀拜,将之安放于围屋门后㊂3.围屋与客家宗族文化㊂赣南围屋集 家 祠 堡 于一体,为聚族而居的客家人带来强烈的安全感㊂同时,这种独特的建筑样式为客家人崇宗敬祖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㊂客家先民筚路蓝缕㊁辗转千里来到赣闽粤边区定居,一方面有挥之不去的故土情结,另一方面又长期面临与当地土著,以及其他宗族之间的激烈竞争与斗争,加之时局不稳㊁地处边界,官府治理鞭长莫及,常有匪患,故形成了强烈的宗族意识㊂祠堂位于围屋正中,是祭祀祖先和公共议事的场所,安放有祖灵㊁悬挂有各种牌匾和楹联,祠堂前竖有许多旗杆石等㊂举凡祭拜祖灵㊁推选族长㊁修建祠堂㊁续修族谱㊁购置族产㊁施行族规㊁商议械斗㊁议定婚嫁㊁举办宴席等活动,都在祠堂内举行,无形中加强了宗族的凝聚力,形成强大的宗族文化㊂故客家人讲究礼制,崇文重教,形成良好的家声家风㊂二、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环境变迁赣南客家围屋最初是因时代动乱,需要防匪㊁防盗㊁防野兽,以及在族群冲突㊁宗族械斗中以求自保而建设的,但在和平年代便无建围需求,故新中国成立后便停建了㊂因此,现存多数围屋都有百年以上或接近百年的历史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镇化建设提速,围屋及其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㊂(一)人去围空,年久失修的围屋赣南围屋一㊁二层不开窗,以及四面合围㊁墙体过厚的设计,严重影响了采光和通风,降低了居住的舒适度㊂同时,围内人畜共居,私密性能不强等原因,造成人们在和平年代的居住意愿并不强烈㊂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现代居住理念的影响,围内客家人开始陆续迁出围屋另择新居㊂20世纪90年,万幼楠调查围屋时,发现龙南武当一座围屋住了5个生产队,居民有500余人,安远东升围也有居民300余人,想拍一张无人的围屋照片都很困难㊂①现今这些围屋大部分已无人居住或剩下老人居住,一般用于堆放杂物㊂年久失修,遇有疾风或猫鸟上房,瓦面走位,雨水浸浊,白蚁横行,梁木朽断,墙体坍塌,若不及时维修,便面临自然消失的危险㊂比如,定南县围屋大多采用生土㊁土砖㊁三合土等建造,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保存现状不容乐观㊂同时,围屋有价值的牌匾㊁木构件㊁石构件等时遭盗卖,周边的风水林㊁附属设施等也遭破坏,围屋的价值慢慢流失㊂(二)拆围建新,难以恢复的传统风貌客家人崇信风水,建坟造屋㊁修桥筑路都会请风水先生择址或择定吉日吉时㊂围屋的建造场地,一般有平坦㊁开阔㊁风水好等特点,少不了风水师的指点勘察㊂随着人们搬离围屋,一般就近新建,造成现代建筑与传统围屋犬牙交错的局面,有的甚至完全被现代建筑包围,严重破坏了围屋周边的原始风貌㊂有些宅基地紧张的村子,受 一户一宅 政策的影响,拆旧建新,局部拆除或全部拆除围屋,将现代建筑建在围屋原址之上㊂有些村围,围内现代建筑林立,为了运送建筑材料和车辆进出,村围被拆成残垣断壁㊂有些村民有意保护围屋,但因维修资金大,又缺乏传统建筑材料或工艺技术,而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去维修,结果在维修中破坏㊂比如,围屋祠堂里的立柱和大梁,现在很难购买到大木,为防止坍塌,村民便用钢金水泥柱代替,有的瓦面直接使用水泥瓦或琉璃瓦代替传统的小青瓦㊂(三)文化转场,逐渐式微的围屋文化广义文化由物质文化㊁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构成㊂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其价值超越了原有的居住和防御功能,综合反映了客家人的社会㊁经济㊁文化,以及审美观念等,具有丰富04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①报告人:万幼楠,原赣州市文物局书记㊁文博研究员㊁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库专家㊂的文化内涵,包括围屋建造材料㊁结构布局㊁营造技艺㊁装饰工艺㊁居住习俗㊁社会关系㊁经济生活㊁风水信仰㊁伦理道德等㊂围屋文化的生存空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不断受到挤压,逐渐式微㊂现今,宽敞明亮的现代建筑取代了古老的围屋,传统的建筑材料㊁营造技术㊁工匠艺人难觅,围屋的物质文化首先遭遇危机㊂改革开放后,原本热闹的围屋遭弃,多数一片荒芜㊁败落,杂草丛生,破败不堪,濒临倒塌,面临消失㊂除婚丧嫁娶还偶尔在围屋祠堂举行仪式外,客家传统民俗文化纷纷转场,另寻展演空间㊂走出围屋的客家人,时间日久,对待围屋的感情和观念也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年轻人对待围屋的态度越发冷淡㊂三、赣南客家围屋生态的保护与传承文化生态学是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主张从人㊁自然㊁社会㊁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㊁发展的规律㊂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涉及自然生态㊁社会生态㊁文化生态三个层面㊂(一)围屋本体与周边自然生态的保护现存的493座赣南客家围屋中,截至2020年12月,共有69座围屋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占比14%㊂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4座,分别是安远县1处东升围,龙南市2处3座关西新围㊁燕翼围㊁乌石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另有一批围屋被列入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㊂这些文保单位一般得到较好的维修保护,但其他围屋则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㊂政府注意到围屋消失的隐患后,开始了积极的保护行动,其中2017年的抢救性保护工程是目前最大规模的围屋修缮工程㊂2017年,赣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赣南围屋抢救性保护维修实施方案“,实施赣南围屋三年(2017~2019)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由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约5亿元,对113座客家围屋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一批体量较大㊁保护价值较高的围屋得到及时维修保护㊂对围屋本体进行保护是不够的㊂围屋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修建时间长达数年至数十年㊂建造者一般财力雄厚,如建造关西新围的徐老四,是个有名的木材商人,生意做到苏州㊁扬州,另在赣州㊁信丰㊁龙南等地经营钱庄㊁当铺㊂[7]安远恒豫围的建造者父子两代人共修建了恒豫围㊁桐封围㊁任木围和苍木围4个围屋㊂他们在建造围屋时,既讲究风水,又重视周边环境的营造,追求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㊂因此,围屋选址一般是风水宝地,周边有山有水,自然景观优美㊂2019年3月1日,‘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正式施行㊂该条例不仅将赣南客家围屋分类进行保护,明确了政府㊁所有人㊁使用人等各方职责,以及维修资金来源㊁合理利用方式和违法破坏责任追究等,同时也将围屋周边环境一并纳入了保护范围㊂围屋周边的风水林㊁水源和自然景观等禁止破坏,周边也不得建设污染围屋及其环境的设施㊂(二)围屋利用与社会生态的保护赣南客家围屋面临的危机与失落处境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时代发展引起社会变革的结果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整个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徙至城市居住生活,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遭遇了现代文明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传统建筑的围屋也不例外㊂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支持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㊂赣南客家围屋作为规模宠大且独特的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价值㊂许多地方对围屋保护和合理利用进行了有益尝试,纷纷推出 围屋+文化 ,打造村史馆㊁民俗馆㊁博物馆㊁文化创意馆和非遗传习所; 围屋+旅游 开发民宿㊁酒店㊁田园景点㊁民俗村等,推进乡村旅游与振兴㊂比如,龙南市围绕围屋,形成一条 建筑文化关西新围 宗祠文化西昌围 生产队文化佛仔围 酒文化渔仔潭围 农耕文化隘背围 官宦文化栗园围 旅游精品线路㊂安远县东生围围屋群㊁全南县雅溪村围屋群㊁定南县黄砂口村围屋群均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㊂这些尝试,为赣南围屋带来了人气和生机,重新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关西围屋群㊁东生围屋群㊁雅溪围屋群建成了国家4A旅游景区,社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㊂(三)非遗传承与文化生态的保护赣南历史悠久,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截至2020年12月,赣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㊁省级108项㊁市级220项㊁县级724项,[8]全面含盖了国家非遗名录的所有类别㊂其中,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另有客家擂茶㊁客家匾额㊁客家服饰㊁客家山歌㊁赣南采茶戏㊁客家古文等一批与围屋紧密相关的客家文化遗产被列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㊂2013年1月,国家批准设立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试验区,14第2期钟庆禄赣南客家围屋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
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探微
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探微【摘要】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源远流长,工艺独特。
本文从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发展现状、文化价值和与当代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
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其传承与发展、未来发展以及重要性的分析,将展现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将有助于弘扬客家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以及促进社会的多元文化发展。
【关键词】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探微、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发展现状、文化价值、当代生活、传承与发展、未来发展、重要性1. 引言1.1 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探微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传统的制作艺术中,通过精湛的工艺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锡器作为清代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通过对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进行深入探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古老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 正文2.1 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的历史渊源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据史料记载,赣南地区的客家人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从事制锡工艺。
当时,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地方环境较为贫困,他们利用山区的锡矿资源,通过简单的工具和技术,开始制作一些锡器,如锡壶、锡杯等,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随着时间的推移,赣南客家人逐渐将制锡工艺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锡器上加入了各种传统的客家文化元素,如客家篆刻、客家绣花等,使得每一件锡器都带有浓厚的客家风情。
赣南客家人还将锡器制作工艺传承下来,世代相传,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得以保留至今。
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的历史渊源丰厚而深厚,它不仅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锡艺术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窥见赣南客家人的勤劳智慧,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2.2 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的工艺特点一、选材讲究:赣南客家传统制锡艺术所使用的锡料都是精选的优质铅锡合金。
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与传统
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与传统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
她包括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遗迹、、服饰文化、姓氏宗族文化等方面。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
赣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客家方言区。
客家方言在赣南、闽西、粤东都用习以俗成的叫法,称“客家话”。
但在一些地区也有一些别的称谓。
如在广西叫“新民话”或“嘛介话”;在四川叫“土广东话”;在江西亦常称作“老表话”。
客家语言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客家子孙繁衍昌盛之外,还因其本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不仅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诗人、艺术家们乃至一般游客为之陶醉。
赣南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全南、定南、安远等几个县总数约五、六百座,其中尤以龙南最为集中。
赣南的客家围屋多为方形,与闽西圆形的土楼和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相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此外,遍布赣南各地的“上三下三”、“九井十八厅”等府第式民居也很有特色。
赣南客家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常菜;二是宴席菜。
一入冬月,便腌制板鸭(以南安板鸭最著名)、香肠、猪肝、猪利子(猪舌头)、鸭五件、牛肉巴、酒糟鱼等等。
平时招待贵客用酒娘蛋、擂菜;宴请和逢年过节吃“四盘八碗”,即分别用四个大盘和八个大碗盛菜,共十二道大菜。
特色菜肴有荷包胙(肉)、鱼饼、白斩鸡、蛋皮、菜干扣肉、粉蒸鱼、捶鱼丝、三杯鸡、酿豆腐、炒东坡、小炒鱼、红烧狗肉等等。
各地特色食品有嗦粉子、烫皮丝、凉粉、艾米果、芋包子、薯粉饺、丁香李、酸枣糕、生姜、花生巴、柿饼、南康辣椒酱、兴国红薯干、会昌豆腐干、信丰萝卜脆等等。
客家饮食文化内涵深刻,乡土味浓,有些菜肴和食品已饮誉海内外。
客家民俗文化更是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
客家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
如春节期间有龙灯、蛇灯、鲤鱼灯、马灯、狮灯等各种灯彩的表演;端午节有龙舟竞赛;中秋节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娘”等活动。
赣南客家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 键 词 : 南 ; 家文化 ; 园文化 ; 查报 告 赣 客 校 调
中图分类号: 2 G1
文献标识码 : A
选择高校校园文化参与主体 与建设主体方面 , 4 . %的人认 有 52 为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 主体 , 共有 5 . %的人认 为教 师和教 48
大 学 校 园 文化 的建 设 主 体 “ 正 生 活 在 这 个校 园 里 的 每 一 是 个 ‘ 学人 ’ 即所 有 生 活在 大 学校 园 中的 个 人 和 人 群 , 们 处 于 大 , 他 不同的位置 , 负有不 同的责任和使命 , 扮演着不 同的角色。 ” 在 ”
育的现状调 查, 发现客家文化对 高校学 生的影响有 限, 从课 程学
文化 , 江西 环 境 工程 职 业 学 院 的生 态 文 化 、 西 理 工 大 学 的矿 业 江
2调查结果 与分析
2 1关于“ . 校园文化” 的认 知概况 对“ 园文化” 校 概念 及内涵的理解 , 了反映学生对 校园文 除
文化及“ 角论坛 ” 八 等等。同时 , 三所本科 院校 ( 在 江西 理工 大 学、 赣南师范学院、 赣南医学院) 的问卷 中回答 “ 色文化和客 家 红
1问卷设 计
本次调查对 象是江 两理 工大学 、 南师范 学院 、 南医学 赣 赣
0 您认为高校校园文
化 建 设 的 主 体 应 该 是
其他 T作人 员 党政机构
宣 传 机 构 文化 教 育机 构 学 生 工 作机 构
院、 江西环境 工程职业学院 、 江西应用技 术学院等五所驻赣 州市 院校的在校生 。调查 工具是课题组 自拟 的“ 关于赣 南 高校校 园
客家南迁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客家南迁的历史背景、迁徙过程以及迁徙对客家文化的影响,我们特开展此次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和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的籍贯:()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台湾省()海外()其他二、客家南迁背景4. 您对客家南迁的历史背景了解多少?()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5. 请简要描述您认为客家南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可多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自然灾害()民族融合()其他三、迁徙过程6. 您对客家南迁的迁徙过程了解多少?()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7. 请简要描述您所了解的客家南迁的主要路线和迁徙时间?(可多选)()唐代()宋代()明代()近代()其他8. 在迁徙过程中,客家人民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可多选)()生存环境恶劣()生活物资匮乏()疾病流行()战争冲突()社会歧视()其他四、文化传承9. 您认为客家南迁对客家文化传承产生了哪些影响?()客家话的传播()客家民俗的传承()客家建筑风格的演变()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客家传统节日的庆祝()其他10. 请简要描述您认为客家南迁对客家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有哪些?(可多选)()增强了客家民族的凝聚力()丰富了客家文化内涵()促进了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了客家民族地位五、社会影响11. 您认为客家南迁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了地方文化()改善了当地经济状况()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其他12. 请简要描述您认为客家南迁对当地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可多选)()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地区知名度()增强了民族团结()其他六、意见和建议13. 您认为目前关于客家南迁的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资料收集不够全面()研究方法单一()缺乏跨学科研究()对客家南迁的影响评价不够客观()其他14. 您对客家南迁研究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请在此处填写您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您的回答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2021浅谈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范文2
2021浅谈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范文客家饮食文化论文第三篇:浅谈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摘要:民俗风情旅游是民俗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体,通过旅游把神秘的民俗风情带到大众眼前, 通过民俗把旅游带到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这是一个双赢、完美的结合。
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发展前景广阔。
赣南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 再加上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如果得到充分利用, 对赣南的经济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异彩纷呈,但是由于交通不便, 资源散乱等问题的限制使客家文化不能良好的发展下去。
因此, 开发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游, 必须先解决好一些基本问题, 打破一些瓶颈的限制, 才能使规划开发有序进行。
一、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目前,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 客家围屋旅游发展呈逐步上升的态势, 现已探索出“村围合一”、“借船出海”、“提炼原味”、“串点成线”四大特色模式。
随着民俗风情旅游的发展,一些以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也被逐渐开发出来, 如五龙客家风情园和客家文化城等。
五龙客家风情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是以客家为主线、生态为内容、龙文化为内涵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客家文化城伫立在赣江源头上, 于200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客家文化城包含客家牌坊、太极广场、客家宗祠、客家风情街、客家风情园等景点, 被誉为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 也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这两个开发的项目自对外开放以来, 虽然为赣南旅游经济赢得了不少收益, 但是这两个项目不是在原有的客家文化资源上进行开发, 而是重建客家文化, 缺乏真实性。
并且开发的这两个项目远远没有达到客家摇篮这个主题, 所以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亟需开发。
二、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赣南的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旅游产品单一、资金短缺、保护意识不强、可进入性差、宣传力度不到位等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赣南旅游开发进程中客家文化保护
行 了整 理 ,包 括 赣 县 的 “ 云灯 ” 、龙 南 县 的 “ 火 香 龙” 、大余 县 的 “ 凳龙 ” 板 、上犹 县 的 “ 狮拜 象 ” 九 等在内的一批 民俗精品都得 到了整理。同时 ,工作人 员还 在 收集 、整 理 、抢 救 “ 轿 ” “ 灯 ” 等 其 他 花 、 花 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艺术精品。 ①
、
— —
[ 收稿 日期 】2 0 06—1 5 0一l [ 作者简 介】罗小燕 (9 6一) 男 , 17 , 江西吉安 人 , 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旅游资源 开发 研究 。
维普资讯
第l 9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 年 06
第4 期
题 ,就如 何保 护赣 南客 家 文化提 出 了一些对 策。
[ 关键词] 赣南 ;旅游开发; 客家文化;保护 [ 中图分类号] G 2 [ 17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 33 20 )4— 04— 6 1 30 (06 0 02 0 4 赣南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 和聚居地之一。这里的 1 个县市 区,除章贡区、信丰嘉定镇及其他少数居民 8 点外 ,其余均属客家方言区。赣南现有客家人 70多 0 万 , 占总 人数 的 9 % 以上 。赣南 客 家 人在 其 漫长 的往 5 南迁 移过 程 中 ,在 和百 越 诸族 互相 交 流 、互相 影 响 和 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为了适应 和改造生存条件 ,创造 出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逐步形成了独特 的 客家 文化 体 系 。
De . 00 c2 6
赣 南 旅 游 开发 进 程 中客 家 文 化 保 护
罗小 燕 ,吴亚 平2
(.萍 乡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 系,江西 萍乡 370 ; . 1 300 2 贵州教育学院 旅 游系,贵州 贵 阳 50 0 ) 50 3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上犹县营前镇“九狮拜象”田野调查
d n e i a g o g。n n in rh p e e h n smu h mo e d a t n 0c f 1 n t e f r o ef r n e t d st e a t n fee h n ,k l a c n Gu n d n i e l swo s i l p a ti o c r r ma i a d fr e u .I h o m fp ro ma c ,i a d h ci so l p a t yi c o n,d a - rg
— —
0 n — st ur y o “Ni i s wor hi ng ee han ” i Yi qi ie s ve f ne lon s ppi l p t n ng an.Sha yo ng u
T ND n A o g—h i 。 L U Z i i u’ I h —m n
(.ag n ei i c adTcnl y G n o 400 C i ; .hnhi n ei o 。 hnhi048 Ci ) 1J nxU i rtoS e e n e o g, a hu 10 , h a 2 SagaU i rt oS r Saga203 , h a i i v s fcn y h o z 3 n v sy f p t n
南京体育学 院学报
J un lf a j gIst eo P y i l d c t n o rao nn t t f hs a E uai N i ni u c o
● 体 育社 会 学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
上犹 县 营前镇 “ 狮 拜 象” 九 田野 调 查
o t n k e d a d ca a1 n t i p p r h e e r h o h o i l a k r u d,o ii n wi s a e h a n l n h l.I h s a e 。t e r s a c n t e s ca c g o n h b rgn,h so i a v l t n a d t p f ra iai n o it r le o u i n y eo g n z t f“n n i n o - c o o o ie l sw r o
调查问卷家乡文化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我们特开展此次家乡文化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挖掘和保护家乡的文化遗产。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1)男(2)女2. 您的年龄:(1)18岁以下(2)18-25岁(3)26-35岁(4)36-45岁(5)46-55岁(6)56岁以上3. 您的居住地:(1)城市(2)农村二、家乡文化认知4. 您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程度如何?(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4)不太了解(5)完全不了解5. 您认为家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有哪些?(可多选)(1)传统节日(2)民间艺术(3)历史遗迹(4)特色美食(5)民俗活动(6)其他__________6. 您是否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4)不太了解(5)完全不了解7. 您认为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哪些挑战?(可多选)(1)传承人老龄化(2)商业化过度(3)保护力度不足(4)年轻人缺乏兴趣(5)其他__________三、家乡文化传承与保护8. 您认为在家乡文化传承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承担哪些责任?(可多选)(1)家庭:传承家族文化(2)学校:开展文化教育(3)社会:加强文化宣传(4)政府:制定相关政策(5)其他__________9.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可多选)(1)举办文化活动(2)开展文化培训(3)设立文化遗址保护区(4)加大资金投入(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6)其他__________10. 您是否愿意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1)非常愿意(2)比较愿意(3)一般(4)不太愿意(5)完全不愿意四、其他建议11. 您对家乡文化传承与保护还有什么其他建议?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这份问卷!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
祝您生活愉快!问卷填写完毕后,请将问卷电子版发送至:[邮箱地址],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在线填写。
城镇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赣南客家体育文化为例
2 客 家体 育文化 传承 与发展 的建 议与措 施
2 1 政府支持和广泛宣Leabharlann —— 客家体 育文化传承与发展 的 .
俣 瞳 应充分发挥赣南各地政府 的调控功能 , 出台保 护客家体 育文化 的方案或条例 , 鼓励人们 去开发潜在 的客家 体育文化 资源 。政府部 门在政策 、 资金上 给予支持 , 利用 民俗活 动、 重
过 程 中 形 成 了独 具 特 色 的 客 家 体 育 文 化 。 客 家 体 育 活 动 的 传 统 体 育 活 动 转 向奥 运 会 、 界 杯 等 国 际 流 行 赛 事 。有 些 客 世 表现 形 式 主 要 可 分 为 游 戏 类 、 跳 类 、 射 类 、 蹈 类 、 艺 家 体 育 运 动 项 目仅 是 在 春 节 等 重 大 节 日才 有 零 星 表 演 , 江 跑 投 舞 武 如
化 的发 展 提 供 了 动 力 , 赣 南 地域 文化 的宣 传 起 到 了很 好 的 对
14 客家传统体育文化面临“ . 消亡” 危机 开发客家体育旅游资源 是客 家地 区发展 经济 和传承客 家文化 的有效 手段 。但 现实情 况是政 府和旅 游部 门为 了在
不 断 增 长 的旅 游 市 场 中吸 引 游 客 , 就会 千方 百 计地 迎 合 游 人 上舞 台, 过浓 的商 业 化 味道 使 得 其 景 点 特 色 文 化 失 真 。在 客
1 1 生 活娱 乐 方 式 的 转 变 。 赣 南 客 家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活 动 育活动事象 , . 使 主要 以口传 身授 的方式进行延续 。但 客家 中青
收 稿 日期 : 0 0 1 —6 2 1. 1 0 基 金 项 目 :江 西 理工 大 学科 研 基 金 项 目计 划 (xj0 5 ) 赣 州 市社 科 联 资 助 项 目( 99 。 jx10 5 ; 0 04) 作 者 简 介 :汪 现 义 ( 99 ) 男 , 东 济 宁 人 , 师 , 士 , 究 方 向 : 17 一 , 山 讲 硕 研 民俗 体 育 。
赣南客家乡村文化保护及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及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文化·文化产业论坛赣南客家乡村文化保护及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及保护的对策与建议黄娟(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通过对各种客家文化问题的调查分析,我发现,赣南客家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本地普通的赣南客家人根本就不了解客家乡村文化,赣南地区由于在偏远的山区,从古到今,历史上就经常有战乱,而且越来越多的客家乡村文化未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自身就没有年轻人有意识的传承与发展,在保护方面,从政府到乡镇到企业到个人,都没有对乡村文化的宣传与保护意识。
但值得可喜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发展,经济的发展,广东梅州,台湾等客家文化学者的研究,客家文化团体的日益发展,赣南的客家文化也渐渐受到人民与政府的重视。
但是目前情况下,受到许多外来文化及先进理念的影响,赣南客家乡村文化的保护与推广,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
特别是在时代的年轻人种,更是要宣传普及赣南乡村文化的保护推广理念,更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赣南客家乡村文化保护及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及问题1.1赣南乡村村民整体文化素质仍然不高。
赣南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赣南客家乡村的居民--村民占大多数。
虽然乡村居民大部分知道当前制约赣南乡村文化发展的原因,但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在经济上的需求远远胜过在精神上的追求,虽然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客家村民素质大大提高,但乡村客家村民仍然与之有较大差距。
许多客家村民在保护及发展上没有很强的意识,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新观念,也就是他们很开放很灵活,而忽略了本身具有特色传统文化传承。
1.2乡村旅游的开发,许多只停留在理论的研究而为真正的符合实际的要求。
今年来,由于乡村旅游的兴起,赣南客家乡村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学者的兴趣,当地政府为开放当地的旅游经济,只盲目重视旅游资源的开放,注重眼前的利益,未真正结合本地客家乡村文化打造客家文化品牌,造成了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同时,破坏或者改造本有的赣南客家乡村文化建筑及民俗,并且不做任何调查与研究,最后导致旅游破坏客家乡村文化民俗的例子比比皆是,导致旅游开发虽然产生了经济效益,但却失去了原本对客家乡村文化的保护与推广。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客家擂茶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客家擂茶历史渊源有关擂茶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宋代李昉《太平御览》引张缉《广雅》曰:“荆、巴间釆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
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
”所谓芼者,就是把这些调料和茶混合在一起,搅拌成羹汤一样后再饮用。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人们是将茶叶捣碎研为末状;在茶末中或加米、或加姜葱,煮成粥状物一起食用。
现今的擂茶粥跟记载中是一样的食法,这也可能是历史上有关擂茶粥雏形的最早的描述。
没有蒸青技术,更没有炒青工艺,除采用比较原始的晒干方式之外,没有较好的储存茶叶方法,采茶后加入米膏等物一起制茶饼,使茶叶水分变少,可以较长时期保持茶的原味;将茶叶捣末,可以全部食用,充分吸收茶叶营养;茶叶与葱、姜等共煮,可以看出此时期茶叶仍然不是纯粹的饮料,而是作为药用与其他食物煮饮的遗留。
擂茶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点茶衍变而成,它起源于黄河以北。
虽然擂茶是中国最古老的茶俗,但“擂茶”一词,却是在宋代才见诸史料。
北宋耐得翁《都城记胜·茶坊》记载:“冬天兼卖擂茶”。
南宋袁文所撰《瓮牖闲评》也提到:“余生汉东,最喜啜擂茶,闲者常过一、二,北人知余啜此,则煮以相饷,其法用茶芽盏许,入少芝麻,沙盆中研烂,量人多少煮之,其味极甘腴可爱……茶,古不闻食,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号茗粥,则知擂茶者。
自晋盖有之矣! ”其实,袁文的话只说对了一半,他所说的擂茶,就是擂茶中的香料茶,并非茗粥,而茗粥饮用之始,亦非起于两晋,而是最迟到东汉就有了。
之后吴自牧《梦梁录·茶肆》也出现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
”宋人的这些饮茶习俗后来都逐渐融入以盐姜茶为主要内容的擂茶之中,从而极大丰富了擂茶的物质内涵。
到了南宋,擂茶、七宝擂茶、葱茶、绣茶等多种擂茶品种便正式进入了京城市场,成为大众喜爱的日常饮料。
客家文化采访问题汇总
客家文化采访问题汇总一、概述本文是对客家文化进行采访的问题汇总。
客家文化是中国久享盛誉的民族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背景。
在采访中,我们将探讨客家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问题汇总1. 客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2. 客家人是如何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的?3. 客家文化和其他地方文化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4. 客家文化中的饮食文化有何特点?5. 客家文化中的音乐和舞蹈有何特点?6. 客家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它们如何保护和传承?7. 客家文化中的婚俗有何特点?8. 客家人民居住的土楼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何特点?9. 客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10. 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节庆活动?11. 客家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如何?12. 反映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影视作品有哪些?它们如何打响客家文化的名声?三、问题解答1. 客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客家文化起源于中国大陆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等地区。
客家人是南宋末年一批由于政治战乱而迁徙寻找安居乐业之地的南方人,他们在迁徙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严密的亲属社会,并逐渐形成了特殊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客家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包括传统音乐、舞蹈、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
2. 客家人是如何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的?客家人通过口头传承、书籍出版、文化节庆、民俗活动等方式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他们注重家族和亲属关系的维系,重视家训和家风的传承,通过家族宗祠、家谱等方式来记载家族历史和族谱。
此外,客家人还努力参与和组织各种节庆活动,如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以保持和弘扬客家传统文化。
3. 客家文化和其他地方文化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客家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相比,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客家文化强调家族和亲属关系的重要性,有着较为严密的家族组织和社区结构。
家乡文化调查问卷问题模板
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2. 您的年龄范围是:A. 18岁以下B. 18-25岁C. 26-35岁D. 36-45岁E. 46-55岁F. 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地区是:(请填写具体省份、城市或乡镇)4. 您所在的家庭人口数量是:A. 1人B. 2人C. 3人D. 4人及以上二、家乡传统文化认知5. 您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如何?A. 非常了解B. 较了解C. 一般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6. 您认为以下哪些是您家乡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A. 传统节日B. 地方戏曲C. 传统手工艺D. 地方美食E. 传统建筑F. 其他(请注明)7. 您是否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A. 非常了解B. 较了解C. 一般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8. 您认为家乡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特色?(请列举至少3个)9. 您是否了解家乡的地方戏曲?A. 非常了解B. 较了解C. 一般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10. 您认为家乡的地方戏曲有哪些特色?(请列举至少3个)三、家乡文化传承与发展11. 您认为家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哪些挑战?A. 传统文化传承断层B. 年轻人参与度低C. 文化同质化D. 现代化冲击E. 其他(请注明)12. 您认为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A.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B. 举办传统文化活动C. 培养传承人才D. 政府政策支持E. 其他(请注明)13. 您是否愿意参与家乡传统文化传承活动?A. 非常愿意B. 愿意C. 一般D. 不愿意E. 完全不愿意14.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家乡文化传承与发展?A. 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B.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C. 加强与外地文化交流D. 政府加大投入E. 其他(请注明)四、家乡文化产业发展15. 您认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现状如何?A. 非常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E. 非常差16. 您认为家乡的文化产业有哪些优势?A. 丰富的文化资源B. 独特的地理环境C. 精湛的工艺技术D. 丰富的旅游资源E. 其他(请注明)17. 您认为家乡的文化产业有哪些劣势?A. 市场竞争力不足B. 缺乏专业人才C. 资金投入不足D.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E. 其他(请注明)18. 您认为应该如何发展家乡的文化产业?A. 加强品牌建设B. 拓展市场渠道C. 培养专业人才D.。
地域文化调查问卷模板
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A. 男B. 女2. 您的年龄:A. 18岁以下B. 18-30岁C. 31-45岁D. 46-60岁E. 60岁以上3. 您的学历:A. 小学及以下B. 初中C. 高中/中专D. 大专E. 本科F. 硕士及以上4. 您所在地区:A. 城市地区B. 乡镇地区C. 农村地区二、地域文化认知5. 您对您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有多少了解?A. 非常了解B. 比较了解C. 一般了解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6. 您认为地域文化在您的生活中有多大的影响?A. 非常大B. 比较大C. 一般D. 比较小E. 完全没有7. 您认为地域文化在以下哪些方面对您的影响最大?A. 生活方式B. 饮食习惯C. 传统节日D. 宗教信仰E. 语言文字F. 其他(请说明)三、地域文化传承8. 您认为以下哪些地域文化传统值得传承?A. 传统节日习俗B. 传统手工艺C. 传统音乐舞蹈D. 传统建筑风格E. 传统服饰F. 其他(请说明)9.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地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作用?A. 政府政策支持B. 社会舆论关注C. 学校教育D. 传承人培养E. 其他(请说明)10.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地域文化的传承有负面影响?A. 经济发展B. 人口流动C. 现代化进程D. 教育观念E. 其他(请说明)四、地域文化保护11.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对地域文化的保护有积极作用?A. 建立地域文化保护区B.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C. 加强宣传教育D. 培养专业人才E. 其他(请说明)12.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对地域文化的保护有负面影响?A. 盲目开发B. 文化同化C. 忽视传统D. 保护意识不足E. 其他(请说明)五、其他意见与建议13. 您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了解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问卷模板】关于家乡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问卷
【调研问卷模板】关于家乡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问卷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北部,南望粤梧,北邻三湘。
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建县于隋大业14年(公元618年),距今已有1390多年历史,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让这块神奇的土地积累了独特厚重的区域历史文化及民间艺术精华。
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家乡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希望借此加强我们瑶乡人民对家乡文化的重视和积极弘扬民族文化。
请认真根据真实情况填写,您的选择对我们的调查结果很重要。
感谢参加本次答题!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5岁以下15-2526-2536-4546-5555以上3. 您的受教育程度是.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研究生以上4. 您来自.大城市小城镇农村5. 您平时对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关注程度如何?很高较高一般较低不关注6. 您对当地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是.非常重视比较重视有点关心从不关心7. 您对当地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满意吗?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从不关注8. 您知道下列哪些属于我县的文物和非物质遗产?(多选)周渭祠香龙舞红瑶服饰文武庙关公节红衣节吹笙挞鼓9. 您认为当地该怎样展开实施文物保护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多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宣传切实抓好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加大改造和开发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当地居民的配合10. 您认为我县存在对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有哪些?(多选)对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不够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没问题,保护措施做的很到位11. 您对当地发展文化旅游的态度是.非常支持比较支持不支持12. 您认为当地文化旅游开发如何?还能进一步更好的开发现在的开发程度刚刚好已经过度开发应该及时收住13. 如果当地举行关公节时有外地游客上前向你询问情况,你会. 积极热情的告诉他关于关公节的来历和当地的一些文化风俗只答出这是在举行关公节不理睬此人,让他问别人14. 如果有外地的同学或朋友到你家做客,你会.在家打油茶做粑粑招待他们带他们上油茶馆享受油茶火锅随便在家煮一顿好吃的或者下饭馆15. 您会打油茶吗?会会一点完全不会不仅不会,还不喜欢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卷模板】关于赣南客家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调查问卷
1. 请问您是否是客家人?()
是
不是
不知道
2. 请问您对客家文化了解多少
完全不了解
了解一点
很熟悉
3. 您有没有接触过当地的客家文化?
有
没有
听说过相关的
4. 您认为客家文化有必要全面开发保护吗?
非常有必要
有必要
没必要,不值得开发
5. 您认为没必要的原因是?
赣南客家文化发展现状良好,这样是多此一举
让其自力更生,独立发展
无所谓
6. 就现在赣南当地客家文化的开发保护现状您觉得满意吗?
满意
不满意
一般般
7. 请问您觉得客家文化在开发方面有什么不足?
宣传力度不够
资金不足
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其他
8. 您认为现在的赣南客家文化需不需要加强保护?
需要
不需要
无所谓
9. 您认为客家文化的开发对普通老百姓能带来什么好处?提高就业
增加收入
文化享受
其他
10. 请问您认为客家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应该由谁来主导?政府
中资企业
外资企业
普通百姓
11. 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为此出一份力?
愿意
不愿意
不知道
12. 您认为客家文化商业化会不会与原文化形成冲击?
会
不会
不清楚
13. 您对赣南客家文化产业开发有什么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