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检查作为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内镜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材料特殊,存在许多管腔,不宜高温消毒.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加上其价格昂贵,容易出现因镜子少而使用频率高,冲洗不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引起交叉感染的发生,故加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

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胃镜使用后存在的危险因素

1,自身腔内带菌感染:其感染主要是由于接受检查后定植在胃肠道内的正常菌属进入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组织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

2,外源性感染:即通过内镜传播的感染,是主要的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感染.如在内镜检查过程中镜身及附件往往会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及黏液等分泌物的污染.这些污物如不彻底清洗干净.会在内镜表面形成一层被膜,阻止消毒剂的穿透,导致消毒失败,消毒前内镜各管道与连接部及其按钮未进行充分的手工清洗,使有机物残留,而影响消毒质量.清洗后的内镜未充分干燥就放进消毒液中,稀释降低了消毒浓度,未达到消毒的效果等.这些都会造成再污染而引起外源性感染

3:管理因素: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道德教育相对薄弱,质量管理监控不得力等,均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清洗消毒不认真仔细,从而影响了清洗消毒的质量$这些不仅是

引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健康的最大威胁

二、方法

1、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我院内镜中心主要以胃镜、肠镜、支气管镜为主,并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和感染管理制度,明确了洗消中心的布局,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消毒的操作步骤。清洗消毒登记项目,医务人员防护,定期监测并指定专人负责内镜清洗消毒操作及登记管理工作,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从而使内镜中心的管理有章可循。

2、调整布局:增加清洗消毒设备及内镜数量、配件的投入、患者数量多、如果没有足够的内镜和清洗消毒设备的数量,根本就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

3、加强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培训,内镜的清洗消毒是否彻底可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

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执行内镜操作规程。使内镜的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

4,规范清洗消毒工作程序确保消毒灭菌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规范清洗消毒操作程序。内镜及附件用后要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严格按初洗+酶洗+清洗+消毒或灭菌+冲洗与干

燥,程序操作。从而确保与患者接触的一切器材和用品都在安全范围内。

5,操作环境管理内镜室的功能分区合理,医务人员要有隔离预防意识,操作时均戴手套,每个患者之间洗手换手套,每日诊疗结束完清洗消毒后用75%的酒精对消毒后内镜各孔道进行冲洗。干燥后储存于专用的清洁柜内,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1次,清洁槽每天工作结束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刷洗操作间,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30---60mim各类物品表面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擦拭,吸引管道,注水瓶均应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建立专门的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本,做好记录,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6, 注重标准预防做好职业防护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诊疗过程中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实行标准预防.要把所有被检查者都看做

是感染者,每位患者检查

后的器械都要充分清洗,确切消毒,操作人员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粪便及污染的器械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在内镜操作时除要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外,还应戴护目镜或面罩,清洗消毒时要戴橡胶防护手套,防渗透围裙等,洗消中心应加强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或安装排气扇

三、加强内镜消毒监督监测

内镜检查可以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加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迫在眉睫,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日常监督与每月监测相结合,强调清洁与清洗,消毒与灭菌,干燥与保存监测与监督等诸多环节的重要性。督促洗消工人对内镜进行有效消毒减少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

内镜检查作为一项侵人性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由于许多内镜构造精细、材料特殊,存在

许多管腔,不适宜高温消毒,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些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加上其价格昂贵,容易出现

因镜子少而使用频率高,冲洗不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可引起交叉感染的发生。故加

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我院内镜包括腹腔镜、膀胱镜、膝关节镜、支纤镜、喉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等,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科室,清洁、消毒由各科护士和技师负责。尽管医院有完善的内镜清洁消毒规章制度,但上述管理人员缺乏较系统的医院感染知识,不能很好地落实。应定期对上述管理人员进行以内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原理,方法,及清洗消毒的重要性;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和记录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使其在工作中能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在患者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主动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不盲目、加台、,以消除或减少内镜检查导致的医院感染。

2 根据不同使用目的,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临床上根据消毒目的不同,通常将内镜分为2类[ :第类为需灭菌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进入人体无菌部位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的内镜,以及进入黏膜内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第2类为需消毒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等进人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黏膜接触的内镜。第1类,要求必须灭菌或达到灭菌状态才能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少;第2类,要求进行高效消毒剂灭菌或强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较多。规范内镜消毒、灭菌处理程序和方法。内镜消毒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进行预处理,选用含酶清洁液纱布擦拭内镜,清除内镜及活检橡皮盖表面的粘液和血迹等污染物;(2)用含酶清洁液流动水清洗镜身及管道30 s以上,同时用毛刷刷洗管腔3次以上;(3)用流动水清洗镜身及管道;(4)用气泵将内镜管腔吹干;(5)选择高效广谱和对内镜无损伤的消毒剂浸泡,并根据不同的消毒剂和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相应的浸泡时间,浸泡时管腔内不能有气泡,严格掌握浸泡时间,浸泡后再用流动水或清水冲洗镜身和管道,去除残留的消毒液;(6)最后用75%乙醇冲洗管

道(75%乙醇有预防分枝杆菌属感染及

速干功能),然后晾干备用。内镜室应每天做好终末消毒,消毒柜保持清洁、干燥、防霉。

3 内镜使用科室应重视其清洗、消毒,加强预防性监测。确保消毒质量及时、认真地清洗内镜,是预防引起医院感染的最基础和非常重要的一步。要求各使用科室在内镜使用过后立即清洗,这样既可避免有机物附着、凝集,造成日后洗涤困难,又可避免污染环境。清洗时最好选用含酶洗涤剂,因其既能迅速、安全溶解仪器设备上的蛋白质有机物,又能降低微生物数量,且作用快。内镜的头部、活检口(除下阀盖)等区域都应用棉签清洗,所有的管道都应用刷子刷洗,所有的附件都需用洗涤剂和毛刷洗净,化学清洗或浸泡后的器械都应用清水冲洗干净,不能浸泡的器械应用酒精纱布或毛巾擦净。根据消毒目的及消毒剂性能选择理想消毒剂,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内镜消毒要求选择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性能稳定,易溶于水,对人体无害,对内镜无损伤的消毒剂。2%戊二醛溶液,是目前各科室普遍采用的内镜消毒剂,但市售2%戊二醛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在选择时应慎重。浸泡消毒时,戊二醛浓度应>2%,浸泡温度控制在20C左右,pH值应保持碱性活化状态,反复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

4 d。将洗净晾干的内镜浸泡于消毒剂中30 min,对接触结核、艾滋病、肝炎患者的内镜则需浸泡4

5 min。每日应监测使用中消毒剂有效浓度并保存记

录,浓度监测可以用化学试纸(如2%戊二醛试纸可用于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浓度),低于有效浓度时应

立即更换。

4 对特殊患者用过的内镜的灭菌和消毒管理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性,内镜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储水瓶及其他的附属器械也应消毒,或灭菌储水瓶内用无菌水。

5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工作人员在接触污染的内镜器械及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和粪便时应戴橡胶手套,在接触特殊感染患者的血液或分泌物的操作时应戴面罩、眼罩和穿保护服。每次操作前后都应洗手对乙型肝炎病毒易感的操作人员,应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6 目前内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患者多、内镜少、消毒不彻底;清洗消毒不规范,浸泡时间不够长;部分消毒液浓度达不到规定的指标;对内镜镜身、弯曲部、镜端及各种附件不能常规

进行细菌培养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s )检测等,均是内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我院是一所市级综合性医院,年门诊量达20万人次,内镜检查治疗中,每年胃镜检查达4 000人次,支气管镜检查300人次。处于内镜少、患者多的状况;存在使用频繁,污染较严重,消毒不彻底等问题。曾有报道J,某些医院胃镜I--~,Ag 污染率为6%;国外也有报道3,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加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是迫在眉睫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日常监督与每月监测相结合,强调清洁与清洗,消毒与灭菌,干燥与保存,监测与监督等诸多环节的重要性;督促各使用科室对内镜进行有效消毒,减少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内镜检查与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清洗消毒质量越来越倍受关注,内镜构造精细复杂,管腔多、材料特殊、价高数量少,对高温消毒和低温消毒受材质、设备、周转期长等因素影响,国内大多数医院采用化学消毒法。由

于化学消毒法步骤繁琐,影响因素多且难控制,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消毒失败,从而引发交叉感染的发生,故加强内镜的消毒与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1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认真落实。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配有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支气管镜、喉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宫腔镜。其管理模式大多分别分散在不同的使用科室,清洗消毒工作各自分散进行。种类多、分布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清洗消毒质量难以保证。为此医院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清洗消毒知识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采用切实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临床上根据内镜使用目的不同,将内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灭菌内镜,要求使用前达到灭菌状态,并严格按无菌物品进行管理。包括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第二类为消毒内镜,要求使用前达到高水平消毒状态,包括喉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但其中活检钳要求达到灭菌状态。

内镜的清洗消毒程序及方法可按以下五步法进行:

(1)预处理,用流动水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操作部,用清洁毛刷刷洗管道,反复送气送水清洗管道,以清除表面及管腔的粘液和血迹,附件及关节用毛刷仔细清洗擦干。

(2)酶洗:用配制好的酶洗液清洗,附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3)冲洗:用高压水枪或注射器彻底冲洗管腔并吹干。

(4)消毒: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分别按规定时间浸泡。各种内镜消毒浸泡时间分别如下:胃镜、肠镜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者使用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灭菌内镜必须浸泡10小时,每日开诊前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束后不少于30分钟。

(5)清洗:消毒内镜和灭菌内镜分别用流动水和无菌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凉干存放于储柜内备用。

3加强内镜诊疗室医院感染管理,确保消毒质量。做好内镜诊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医院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和完善内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2)配备责任心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消毒与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3)规范科学的诊疗工作程序。做到清洗消毒与诊疗分开进行,不同部位的诊疗分室进行,灭菌内镜诊疗区域按手术室环境卫生学标准管理。配备与其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的内镜。配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换气设备。采用符合5消毒管理办法6的消毒剂。(4)完善各种监督监测措施。每日监测含氯消毒剂,戊二醛浓度,戊二醛浓度低于1.8%弃之,有效期不超过14天。清洗纱布和酶洗液一次性使用,毛刷一用一消毒,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日期及操作者等。定期对消毒后内镜进行生物监测做好记录。(5)加强环境及辅助器材的消毒工作,每日工作结束后,对环境进行清扫定期消毒,存储柜每周消毒一次,吸引器瓶、清洗

消毒槽每日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总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分步进行,严把质量关,做好质量控制,消洗消毒灭菌

质量才得以保证。

4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

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有自我防护意识,工作时应穿好工作服,带好帽子、口罩、橡胶手套、抗湿长衣、围裙。操作前后均要卫生洗手,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接种乙肝疫苗,定期健康体

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5内镜使用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隐患及对策内镜结构复杂,清洗难彻底,未用酶洗和毛刷清洗,消毒时管腔灌洗不彻底,接触时间不够,消毒剂浓度被稀释,污染水漂洗,辅助器材污染等各种隐患导致内镜消毒灭菌失败均可发生。诊疗前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状况,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筛查不严,给做好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造成极大压力,也是内镜消毒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医院领导、职能部门、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提高认识加强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和强有力的监督监测措施,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逐渐规范,对内镜中心( 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对内镜附件( 器械) 规范清洗消毒灭菌,保证内镜的检查的顺利进行,根据( 2004版)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规范整合科室设置,分别设了候诊区胃镜检查区、肠镜检查区、清洗消毒区( 五槽清洗槽) ,开展胃肠镜检查治疗工

作,为了避免内镜附件引起的医源性感染,解决附件清洗的不便,提高附件的使用期限。

清洗消毒方法

使用清洁酶及超声清洗器清洗附件,应提高防护意识,加强做好自身防护,洗消人员在清洗消毒附件时必须戴口罩、防护面罩、帽子、放防渗工作服、手套,清洁酶必须确保正确浓度,3M清洁酶高效型1:400,普通型1:200,一用一更换.

及时清洗灭菌附件: 内镜检查结束后应立即清洗取下的附件,如活检钳、异物钳、导丝、细胞刷、造影导管、圈套器、电凝器等,首先在流动水用一次性纱布擦洗,祛除黏液和血渍,打开活检钳瓣,用轻洁刷( 一用一消毒) 刷洗钳瓣及附件各关节,再浸泡在清洁酶中; 有些拆卸式的附件需拆开后冲洗表面及管腔中的组织物、血块,彻底清洗内镜个部件!管腔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其他部分小关节用小毛刷轻轻擦洗,外部根据不同材质使用软毛刷、纱布或海绵进行清洗!其他附件放入1:200酶液超声仪清洗5---8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洗管腔,再用高压水枪冲洗,把内外的水分沥干,再打包送供应室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附件用环氧乙烷消毒或用2%戊二醛液浸泡消毒10小时,然后戴无菌手套取出,再用无菌蒸馏

水冲洗残留消毒液,无菌毛巾吸去水分吹干,标识放置储物柜备用!

监测结果: 对内镜、活检钳、使用中的消毒液、操作及治疗间空气应每月定期作病原微生物培养监测,并做好记录; 经监测使用清洁酶和超声清洗器后灭菌处理的附件,灭菌检查合格!

做好内镜附件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养、管理工作,应加强技术操作人员的规范

培训,也是对内镜室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不仅是提高医疗水平,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完成检查治疗的重要保证!

对于附件的日常保护: 内镜附件的使用前后都应该认真检查器械及其附件是否完整,活动关节是否灵活,性能是否良好,特别注意细小的零件是否完好配套,管型器械严禁敲击; 不经常使用的器械,也应放在固定地方备用,每个月至少保养1 次,检查内镜器械的活动关节,涂上专用保护油,防止生锈; 任何器械均需轻取轻放,避免相互碰撞、投掷、摩擦及一手拿多样; 一般附件和锐利器械分别放置!用途、名称、型号、数量等分别类放置,贴上标签!同时应注意对其订购资料、验收证明、使用说明书等有关技术资料的保管和登记!

实行专人保管: 由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接受过内镜及院感培训的人员承担,能够全面掌握内镜检查治疗配合以及器械清洗、灭菌和保养!内镜护理人员要不断加深对新器械的学习,准确掌握新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地培养独立处理检查治疗中意外情况的能力,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开展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