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天文观测手段用于大地测量的研究
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地理测量的关系
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地理测量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地理测量在许多方面展示了紧密的关联性。
这两个学科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地理测量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天文学对地理测量的影响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为地理测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天体的观测和研究,为制定精确的地理测量方法提供了依据。
通过观测天空中的恒星、星座以及其它天体的运动,古代天文学家能够确定地球的位置和方位。
这些天文观测结果为地理测量的精确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还发现了太阳、月亮和星体的运行规律,并制定了丰富的天文历法。
这些天文历法不仅用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规划,也为地理测量提供了时间的基准。
通过与天文现象的观测和记录,古代中国人能够制定出更加准确的地理测量方法,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度与可靠性。
二、地理测量对天文学的影响地理测量在古代中国不仅用于确定地表的地理特征,也用于观测天体的位置和运动。
古代中国的地理测量师经常使用测绘仪器和方法,如经纬仪和浑仪,来测量地面特征和天体的位置。
地理测量的结果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研究中,为天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古代中国的地理测量还推动了天文学理论的发展。
地理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提高,使得天文学家能够更好地观测和记录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地理测量的进步为天文学家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促进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
三、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天文学和地理测量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对农业生产和天象观测起到了决策性的影响。
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测和地理测量,古代中国人能够制定农业生产的计划,提高农作物的收成。
同时,基于天文学和地理测量的观测结果,古代中国人也可以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提前做好准备。
其次,天文学和地理测量对于古代中国的航海和军事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星体的位置和运动,古代中国人能够确定航行的方向和位置,提高航海的准确性。
科普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技术
科普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技术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文明之一。
在没有现代科技设备的情况下,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天象,研究星辰运行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为后来的天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技术。
一、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射角度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古代中国的日晷制作非常精细,常见的日晷形式有平日晷和浑圆日晷。
平日晷通常由一根杆子和一张刻度盘构成,当太阳光直射在杆子上时,根据光影的位置可以读取时间。
而浑圆日晷则是一个半球形器具,其内侧是一个刻有时辰、日影等刻度的平面,通过太阳光在器具内的投影来读取时间。
二、浑天仪浑天仪是古代观测天体运动的重要工具。
它由木制或铜制的仪器构成,主要由一个球形的外壳和内部刻有星座、日、月等天体位置的刻度圈组成。
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外壳使得仪器内的天体位置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而观测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变化。
三、水平仪水平仪在古代主要用于测量地平线的水平程度,以确定高度和方位。
它由一个横杆和铅垂线构成,横杆上通常装有水平气泡管或浑圆水平尺等装置。
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横杆的位置,使得水平气泡位于中心位置,从而确定地平线的水平程度。
水平仪在测量天体位置时也有所应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十簧纏古代中国使用十簧纏作为天文观测的辅助工具。
十簧纏是一种由十个铜丝组成的弯曲器具,每个铜丝都代表着一个天体。
使用者通过将十簧纏靠近眼睛观察天体,根据天体位置在十簧纏上的表现来确定其位置。
这种观测方法在古代天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天文学家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有效手段。
五、日月食观测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对日月食现象的观测和研究。
他们通过观察日月食时的影子变化、光照变化以及朔望星体等现象来研究日月食的规律。
同时,他们还制作了一系列的仪器,如日食仪和月食仪,用于精确测量日月食的时间和位置。
六、星历编制古代中国人编制了丰富的星历,用于研究星体运动规律和测算时间。
中国传统天文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传统天文学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天文学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天文观测和探索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天文学知识体系。
中国古代天文学以观测为基础,以实际的天文现象和规律为依据,形成了丰富的历法、星象学和占星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的观测方法、历法、星象学和占星学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观测方法中国传统天文学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日晷观测、定午观测、夜景观测等。
1. 日晷观测日晷是用来观测太阳高度的仪器,中国古代使用的日晷有悬日、壁日和台日三种。
其中,悬日适合于在地面上使用,通过观察太阳在悬挂的横木上的影子来测定时间;壁日适合于固定在墙壁上使用,通过观察太阳在墙壁上的影子来测定时间;台日适合于在平坦的地面上使用,通过观察太阳在一块平台上的影子来测定时间。
2. 定午观测定午观测是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来确定中午的时刻,从而确定时间。
中国古代夏至时,太阳正午时分在正南方最高,冬至时,太阳正午时分在正南方最低,这样就可以根据太阳在正南方的高度来确定季节和时间。
3. 夜景观测夜景观测主要是通过观察星芒的位置和亮度来测定时间和方位,古代中国人使用的夜景观测工具有星盘和竹经,通过这些工具可以观测到星宿的位置和亮度,从而确定方位和时间。
二、历法中国古代历法主要包括夏历、秦历、汉历、隋历、唐历、宋历、明历和清历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夏历和秦历。
1. 夏历夏历又称农历,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历法,夏历按照月亮的运行周期来编制,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长短由月相变化来决定。
夏历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中国古代的农村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秦历秦历又称太阳历,秦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太阳历来编制历法。
秦历按照太阳的运行周期来编制,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长短由太阳的运行周期来决定。
秦历起源于农业生产,后来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
三、星象学中国古代的星象学主要包括星官和星宿两个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的观测仪器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的观测仪器在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与观测仪器的使用密不可分。
为了研究星象运行规律、推测天体位置、预测天象变化等,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们积极探索和发明各种观测仪器,这些仪器丰富多样,具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天文学家的观测仪器进行介绍。
一、天球仪天球仪是古代中国最早出现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
天球仪是一种球形模型,用来呈现天体在观测者眼中的运行轨迹。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天球、环周纬圈和黄道带等。
天球仪的使用能够帮助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恒星位置、天体运行和地理经纬度等相关信息。
二、浑仪浑仪是一种古代中国天文观测仪器,也被称为浑天仪。
它是用来模拟人眼观察天空的情况,辅助天文学家进行恒星、行星和天体的精确观测和测量。
浑仪由圆形盘、指轮、纬度圈、子午线、半球罩等组成。
通过仔细观测和测量,可以从浑仪上读取出有关天体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数据。
三、零仪零仪是一种专用于测量天体高度和方位的仪器。
它由纵木、横木、水平管、视镜等组成。
零仪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观察天体和视线的交汇情况,测得其高度角度和方位角度,进而推算出天体的具体位置和运动状态。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利用零仪进行天文观测,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线索。
四、节仪节仪是一种用于确定节气的仪器,它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根据天文观测结果设计和制作的。
节仪通过测量太阳、月亮和星体等特定天体的位置变化,确定二十四节气的确切时间和顺序。
这对农耕文化和农事活动的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节仪的运用使得农民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天气、决定农事,对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日晷日晷是一种用来测量时间的设备,它基于太阳直射的原理,通过光影的变化来指示时间的流逝。
日晷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立式日晷、卧式日晷、斜式日晷等。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常常利用日晷进行观测,获取时间信息,帮助他们进行天文学研究和其他时间相关活动。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借助各种观测仪器,深入研究星象运行规律和天体的位置变化。
《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地测量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2-=第二偏心率bb a e 22-='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 轴,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 。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
7、相对法截线 :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 和B ,过A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 点的法截线和过B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 点的法截线,称为AB 两点的相对法截线。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应加的改正。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地方位角。
13、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地方位角。
14、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主题解算。
15、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 1点的大地坐标,P 1至P 2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计算P 2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 P 2点的反方位角。
16、大地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大地坐标,计算期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17、地图投影: 将椭球面上各个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
18、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象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与测量方法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与测量方法在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与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活动。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观测星象,研究天体运动规律。
为了更准确地观测和测量天体,中国古代不断探索和发展各种天文观测和测量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与测量方法的发展历程。
一、观测仪器的发展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
最早的天文仪器是利用人的肉眼进行观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天文观测的精度与仪器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在商代晚期,中国古代开始使用木制浑天仪、日晷等仪器进行天文观测。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具有更高精度的铜浑天仪、水浑天仪等仪器。
这些仪器不仅可以指示方位,还可以测量天体的星座位置、角度等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古代观测仪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了汉代,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了更为精确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日晷、浑天仪、度量衡器、平均仪等。
这些仪器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观测的精度,为中国古代天文测量奠定了基础。
二、浑天仪测量方法浑天仪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它起到了指示方位和观测天体位置的作用。
中国古代浑天仪主要通过两种测量方法进行观测:首先是通过观测太阳影子的移动来确定方位和测量太阳高度角;其次是通过观测星体的位置和角度,确定纬度和经度。
为了提高浑天仪的测量精度,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还研究了一系列相关技术。
例如,为了减小观测误差,浑天仪的底座上通常铺设一层厚厚的湿沙,以固定仪器并提高测量的稳定性。
此外,为了防止观测时的光线干扰,浑天仪还有遮光罩和遮光筒。
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中国古代观测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测量条件,提高观测的准确性。
三、日晷测量方法日晷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它利用太阳的光影来测量时间的流逝。
中国古代日晷的制作和使用历史悠久,而且在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古代使用的日晷一般由一个竖直的棒形物体和一个倾斜的刻度板组成。
古代天文观测工具及其科学价值
古代天文观测工具及其科学价值天文观测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没有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人们依靠各种古代天文观测工具来观测天体,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些古代天文观测工具不仅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还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和科学进步提供了线索。
本文将介绍几种古代天文观测工具及其科学价值。
一、六十花田仪六十花田仪是中国古代浑仪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浑仪之一。
它是在大约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发明的,用于观测天体的位置和天体运动规律。
六十花田仪由一个仪器座和一个用于测角的测角规组成。
通过测量天体与参照点的角度,可以计算出天体的高度和方位角,从而了解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六十花田仪在古代的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测天体的运动,古代天文学家可以推断出天体的轨道和周期,进而推测出它们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利用六十花田仪观测到的数据,得出了土星存在倒行现象,从而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此外,六十花田仪还被用于编制和修订天文历法,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预测天文现象的重要工具。
二、圆规和复九略星盘圆规和复九略星盘是古代希腊人使用的一种天文仪器,用于观测星体的位置和运动。
圆规是一个可以张开或闭合的工具,通过调整半径,可以测量天体的角度。
复九略星盘是一个刻有星座和天体位置的盘状仪器,可以配合圆规使用,准确地测量天体的位置。
圆规和复九略星盘的发明和使用使得古代希腊学者能够更准确地观测星体的位置和运动。
希腊天文学家结合这些数据,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即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都绕着地球轨道运动。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天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圆规和复九略星盘还为测量天体的亮度和距离提供了基础,为天文学家研究星体的性质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三、提示仪提示仪是古代阿拉伯天文学家使用的一种天文观测工具,用于观测太阳、月亮和行星的出没时间。
提示仪由一个透明的半球形容器和一个可以旋转的盖子组成。
探究登封告成观星台(量天尺)的使用方法
探究登封告成观星台(量天尺)的使用方法探究登封告成观星台(量天尺) 的使用方法投稿时间:2011-08-19 15:22:47 投稿人:廖云开河南省登封告成观星台是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15公里,始建于元朝初年(公元1279年前后),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
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盘点并公布的“世界9大神秘古观象台”中,登封告成观星台列第二位。
登封告成观星台的(量天尺),主要功能和贡献,测定回归年长度,获得超时代水平的成就,与现在数值仅差0.0003日,郭守敬利用他测定的有关天文常数,修订的“授时历”也是超时代水平的,世界上唯一能准确测量星球距离天文仪器,屈居第二位。
只要深入了解观星台的使用方法,就会知道(量天尺)至今还占领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地位,世界上任何天文台都不能与登封告成观星台相比。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的科学方法令人佩服。
现将古代天文学家的测量方法与现在天文学家的测量方法作对比,从登封告成观星台的(量天尺)图中分析:古代天文学家使用的是三角形测量法,巧妙地在观星台上方设置一条横杆,把星光的射线分开,制造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再把横杆部份切去,剩下横杆至石圭的小三角形,再利用小三角形可丈量的优点,解决大三角形不可丈量的难题,是最明智的选择,最科学的方法。
现在使用的也是三角形测量法,就是先对恒星的角度进行测量记录,等到6个月后再对恒星的角度进行第二次测量记录,用前后两次角度的误差作为星球的角差距,合并成一个三角形,用一个天文单位做三角型的底线长度计算星球的距离,前后两次角度的差距,1秒角星球的距离就是3.2616光年,计算出星球的距离大部分都在几十光年到几十万光年,而且每一次测量的距离都不一样,现在测量到星球的距离还不断远离地球,就有了宇宙膨胀,宇宙大爆炸的新说法,不能测量不到星球距离就说星球移动。
现在是由不同时期测量的两条直线拼接而成的三角形,是个虚构的三角形,只是一种刻舟求剑的行为,两条直线可以重叠成一条直线,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所以计算出无限距离的星球。
古代天文观测方法考察
古代天文观测方法考察古代人类一直对天空中的星体和天象感到着迷,为了了解宇宙的奥秘,他们发明了多种观测方法和仪器。
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可以观测到天体的位置、运动和特征,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来制定日历、预测天象和导航。
古代天文学家主要使用的观测方法有天文观测、日晷观测、水平仪观测以及影子观测。
天文观测是古代天文学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他们通过观察星体的运动和位置来了解宇宙中的规律。
古代人们首先观测太阳的运动,制定出太阳历法,并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一年的季节和日常活动。
此外,他们还观测其他星体的位置和运动,例如,观测北极星来确定方位,观测恒星组成的星座来辨别不同的季节。
日晷观测是古代天文学家另一重要的观测方法。
日晷是一种用来测量阳光高度和时间的仪器。
古代人们用直杆或石柱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特定的时间观测太阳的影子,并根据影子的位置确定时间。
这种观测方法在古代各个文明中广泛使用,是古代人类最早的时间测量方式之一。
水平仪观测也为古代天文学家提供了观察天体的一种方法。
水平仪是一种通过液面来保持平衡的仪器,用来测量天体的高度和方位。
古代人们通过调整水平仪,使其保持水平,然后观测天体在水平仪上的位置,从而得知其高度和方位。
影子观测是古代观测方法中最为简单和直接的一种。
当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产生一个影子。
古代人们观测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并结合日晷观测,可以计算出太阳的高度和方位。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在古代的导航和建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天文学家不仅开发了观测方法,还发明了多种观测仪器来辅助他们的研究。
例如,古代人们使用的天球仪是一种模拟天体运动的仪器,通过观测天球仪上不同位置的星体来了解它们的运动规律。
古代人们还发明了定时装置,例如水漏或沙漏,用来测量时间,并协助观测过程。
通过古代天文观测方法,人类得以认识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位于宇宙的一个边缘位置。
我们的星球与其他天体一样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而地球上的季节和日常变化与这些运动有直接的关联。
卫星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卫星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利用人造卫星进行精确测量,研究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解决大地测量学问题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卫星大地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星轨道、卫星定位、卫星观测数据处理等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卫星大地测量的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等。
2. 地球重力场的测定:利用卫星观测数据,通过地球重力场的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测定地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和变化,为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震预测等领域提供重要信息。
3. 大地水准面的测定:利用卫星观测数据,通过大地水准面的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测定地球表面高程的精细结构和变化,为水文学、海洋学、气象学等领域提供重要信息。
4. 地球表面形变监测:利用卫星观测数据,通过地面形变模型的建立和数据处理,监测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地表形变,为灾害防治和地震安全等领域提供重要信息。
5. 地球磁场和电场的测定:利用卫星观测数据,通过地球磁场和电场模型的建立和数据处理,测定地球磁场和电场的精细结构和变化,为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等领域提供重要信息。
6.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利用卫星观测数据,通过遥感技术的处理和应用,对地球表面的资源、环境、气象等信息进行监测和评估,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重要信息。
总之,卫星大地测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数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其研究成果对于人类认识地球、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夏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文仪器与观测方法
夏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文仪器与观测方法夏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
在夏至这一天,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和观测方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用来观测太阳、确定节气以及探索天体运动规律。
本文将聚焦于夏至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文仪器和观测方法。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传统农历的重要时间节点。
它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也表征着农作物的生长繁茂。
在夏至这一天,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和观测方法被广泛用于测量太阳的位置和角度,从而确定夏至的准确时间。
在中国古代,用于观测太阳的主要仪器之一是“浑天仪”。
浑天仪是一种巨大的天文观测仪器,用来模拟和测算天体运动。
它由底座、放置天体球的球座和移动装置组成,可以通过调整仪器的角度和位置,观测到太阳的高度、方位和日影长度等信息。
除了浑天仪,还有一种常用的观测太阳的仪器是“日影仪”。
日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太阳高度的简易装置,由一个直尺和一个垂直于直尺的杆组成。
在夏至这天,人们可以根据太阳的高度和直尺上的标尺长度,来计算夏至的具体时间。
在观测夏至时,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还依赖于日晷这一天文仪器。
日晷是一种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太阳的影子变化。
通过观测夏至当天的日影长度和位置,天文学家可以确定夏至的准确时间,并将其记录在历书中。
除了天文仪器,观测夏至的方法也十分多样。
其中,最为流行的方法之一是“日影法”。
夏至时,人们可以在地面上竖立一个直尺,通过观察太阳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从而确定夏至的具体时间。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被广泛运用于农田、庙宇以及宫殿等地。
此外,在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夏至观测方法被称为“水日影法”。
据古籍记载,古代学者在夏至这天清晨,将一个漏斗形状的容器放置于静止的水池中,观察太阳的光线穿过漏斗所形成的影子,在水池内形成一个圆形的阴影。
通过测量和观察这一阴影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推算夏至的准确时间。
总结起来,夏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古代天文观测工具及其贡献
古代天文观测工具及其贡献天文观测是人类对宇宙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古代,人们通过使用各种天文观测工具来观测和记录天体的运动和变化,从而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古代天文观测工具的类型及其对天文学的贡献。
1. 日晷日晷是古代最早使用的天文观测工具之一。
它通过观测太阳的角度来确定时间。
古代的日晷多为由直立的柱子或墙壁上的垂直棍子构成,通过观察太阳的阴影位置来测量时间的变化。
日晷的发明使人们能够准确地确定时间,并进一步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
2. 公转仪公转仪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观测工具。
公转仪大致由一个水平圆盘和一个垂直轴构成,上面刻有天体的名称和位置。
通过调整公转仪上特定天体的位置,观察其他天体在盘上的位置变化,可以推测出宇宙的运行规律。
公转仪在古代天文学的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人们了解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以及其他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3. 睹星镜睹星镜是古代用于观测星体的一种光学仪器。
它由一块平凸透镜和一个固定的凹镜组成,通过调整凹镜和透镜之间的距离来观测天体。
睹星镜可以放大天体的图像,使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观测和记录星体的运动和性质。
这对于研究行星、恒星和星系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亮度变化非常重要。
4. 磁罗盘磁罗盘是古代用于观测地球磁场的一种仪器,也被用于测量方位。
磁罗盘由一个悬置的磁针和一个刻度盘构成。
通过观察磁针的指向,人们可以确定北方的方向,进而确定其他方向。
磁罗盘为古代航海和地理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并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磁场结构。
5. 精确度更高的天球仪天球仪是古代天文学中常用的观测工具之一,用来模拟天体在地平面上的运动。
古代天球仪通常由一个球体和一个底座构成。
底座上刻有刻度和天体的标识,球体可绕着底座进行自转和旋转。
通过调整球体和底座的位置,人们可以观察到任意时间和地点的天体位置。
精确度更高的天球仪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天体的位置和运动,为天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以上提到的天文观测工具只是古代天文学中使用的一部分,它们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观测基础。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的天象观测技术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的天象观测技术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科学领域,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国家之一,对于天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历史。
在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天象,探索宇宙奥秘,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们所采用的天象观测技术。
一、天文设备的发展在古代中国,天文学家探索天象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天文仪器和观测器具。
天文仪器方面,主要有六种:天盘、度规、坛经、仪象、浑仪和顶观。
天盘用于测量星位与方位,度规用于测量天体距离,坛经用于观察恒星位置与运动,仪象用于记录天体的方位与位置,浑仪用于确定天体的坐标位置,而顶观则用于观察天体纬度和测量时间。
这些仪器的使用使得古代中国天文学家能够更准确地观测和记录天象。
二、天象观测技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象,获取了大量的天文数据,并且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
其中,他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观测技术:1. 星体测量古代中国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体,可以测量它们的位置、运动以及亮度等信息。
他们使用仪象和度规进行星体测量,通过记录星体在浑仪上的方位坐标以及度规的刻度,来得到星体的位置和亮度。
这些观测数据不仅为后来的星体运动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制定农历等日常生活中的观测基准提供了参考。
2. 天体运动观测古代中国天文学家致力于观测并记录天体的运动情况。
他们使用坛经和顶观等仪器来观测恒星和行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通过精确的观测和记录,他们得以揭示天体运动的规律,并制作了许多准确的星图和天体运动表。
这些观测技术为日后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日月食观测日月食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关注的重点之一。
他们使用天盘和仪象等设备来观测和记录日、月食的发生时间、位置和持续时间,通过这些观测数据,他们了解到了日食和月食的周期性规律,并且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4. 星历编制星历编制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重要的工作之一。
他们通过长期观测和记录星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编制了详细而准确的星历表。
掌握测绘技术中的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方法
掌握测绘技术中的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方法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涉及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方法。
这两种方法在地面测量、地图制作、导航系统以及建筑工程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方法,并讨论它们的应用。
首先,大地测量是一种测量地球形状、尺寸、地理坐标和重力场等要素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地球上的各种要素来建立地球的数学模型。
大地测量常用的方法包括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和重力测量等。
其中,三角测量是一种基本的测量方法,它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确定地点的位置和距离。
水准测量则是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相对于已知高度基准面的高程差,从而确定各点的高程。
重力测量则是通过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研究地球的重力场。
通过这些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建立地球的坐标系统和三维模型,实现地图的制作和测量数据的准确记录。
然后,天文测量是利用天体观测来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坐标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测天体的位置和运动来测量地点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等地理坐标参数。
天文测量常用的方法包括天文经纬仪的观测、星敏感器的测量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运用等。
天文经纬仪是一种专门用来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它通过测量天体的方位角和高度角来确定地点的地理坐标。
星敏感器则是一种利用星星的光信号来确定航天器或飞行器的姿态和地理位置的仪器。
GPS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它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地点的地理坐标,具有高精度和全球覆盖的特点。
通过这些测量方法,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地点的地理位置和三维坐标。
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方法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地图制作领域,这两种测量方法可以帮助制作出精确、准确的地图,为人们提供可靠的地理信息。
其次,在导航系统中,这两种测量方法可以帮助驾驶员确定自己的位置,并提供最佳的导航路径。
再次,在建筑工程领域,这两种测量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地点的地理坐标和各种地形参数,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夏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文观测与
夏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文观测与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夏季的开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夏至与天文观测和农耕文化密不可分。
本文将就夏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文观测和农耕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夏至与天文观测夏至是每年阳历6月21日或22日的时候,指的是太阳到达黄经90°的日子。
在中国古代,夏至是天文学家进行观测和记录的重要节点。
这一天太阳直射热带,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古人通过观测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等现象,记录夏至时刻的变化,既能够探究天文现象,也对农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夏至与农耕文化夏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节气,也是农耕文化中的重要节点。
古人认为夏至是夏季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因此, 夏至作为农事的分界线,对于农民们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2.1 夏至的农事活动夏至时期,作物已经进入高温多雨的夏季,对于农民来说,农事活动变得繁忙起来。
在夏至期间,农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农耕活动,如插秧、犁地、除草、施肥等。
这些农事活动都是根据夏至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来确定的。
2.2 夏至的习俗夏至在中国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比如,在江南地区,人们会在夏至时煮鸡蛋,将熟蛋给孩子吃,据传能够增加孩子的健康和聪明。
在一些地方还会举行夏至游泳的活动,民众纷纷前往河流或湖泊中畅游一番,以求避暑消夏。
这些习俗都与夏至所代表的农耕和繁荣息息相关。
3. 夏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夏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节气,不仅仅代表着天文观测和农耕文化,还象征着民众对丰收和幸福的期盼。
夏至时节,人们会通过丰收祭祀、庆祝活动等形式,表达对农耕生活的感恩和美好祝愿。
总结:夏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天文观测的重要节点,也是农耕文化的标志。
它不仅仅代表着季节的变迁,更蕴含着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的理解和尊崇。
无论是从天文观测还是农耕文化角度来看,夏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
天文学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天文学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飞行器或卫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而天文学遥感技术则是指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应用天文学原理和方法进行遥感观测和数据处理的技术。
天文学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天文学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地球的大气研究。
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地球上高空层的夜空,我们可以获得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的丰度和分布情况。
例如,臭氧层是地球大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过滤掉太阳紫外线中的有害成分。
利用天文学遥感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对臭氧层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环境变化和对生物圈的影响。
其次,天文学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地球表面的微小震动,可以对地球的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并及时预警地震灾害。
此外,天文学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地质灾害中产生的地表变形,如山体滑坡、地面下沉等,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支持。
此外,天文学遥感技术在气候和环境领域的应用也不容忽视。
通过观测地球上大气层的辐射状况,可以获取全球气候变化的数据,为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观测地球表面的热红外辐射,可以监测到城市的布局和用地利用情况,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最后,天文学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地球的水文研究。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因此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天文学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观测地球表面的水体分布、湖泊面积和河流形态等,为水文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并为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天文学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大气研究、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预警、气候和环境研究以及水文研究等领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天文学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天象技术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天象技术古代中国是一个注重天文学研究的文化传统悠久的国家,众多天文学家的贡献为中国古代的天象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天文学家运用自己独特的观测方法和仪器,不仅能够准确预测天象的发生,还对天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的天象技术及其贡献。
一、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方法1.1 深入研究观测对象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空分为28宿,每宿对应着不同的星象,他们通过观察这些星象的位置和变化,以了解天体运行规律。
例如,古代天文学家对于北斗七星的研究非常深入,发现了它的角度变化、亮度变化以及与其他星宿的关系等。
1.2运用工具进行观测古代天文学家还发明了许多天文观测仪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浑天仪」。
浑天仪是一种由高大建筑物和天文仪器构成的设施,可用于观测天体运行轨迹、距离、角度等参数。
古代天文学家利用浑天仪进行了大量观测和测量,从而为认识星象提供了实证数据。
二、古代天文学家的天象预测2.1预测天体位置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运用观测方法获得的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以预测某个特定时间内天体的位置。
他们对太阳、月亮、五星等天体的位置预测非常准确,使得古代中国人能够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2.2 预测日食和月食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还通过观测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来预测日食和月食的发生。
他们不仅能够准确预测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和位置,还对其发生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为日食和月食的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古代天文学家的科学原理研究3.1运动规律的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对星宿的观测,研究了日月星辰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理论。
例如,「三十六天文房」中的「推背图」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推测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关系的产物。
3.2星座研究古代中国天文学家还研究了星座的形成、变化规律和星象分布。
他们将星座分为二十八宿,并且将星宿与季节、农事活动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星座文化和农历系统。
第一章作业_传统、天文观测手段用于大地测量的研究
传统/天文观测手段用于大地测量的研究摘要: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部门和领域对大地测量有了更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大地测量由于不具有大范围、高精度、实时动态的特点及其诸多的局限性,更高精度、更快捷、更简便的空间大地测量逐渐取代其而成为大地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
关键字:传统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卫星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1.传统大地测量的局限性1.1 定位时要求测站间保持通视在用传统大地测量技术进行观测时,要求观测仪器与照准目标间保持通视,而这种基本要求会引发如下一系列的问题:(1)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修建觇标;(2)观测边长受到限制;(3)迁站困难。
1.2 无法同时精确测定点的三维坐标采用传统的经典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定位时,点的平面位置是以椭球面为基准面通过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插网、插点等方法求得;而点的高程是通过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得到,由于二者观测路线迥异,受观测条件限制一般不可能同时测得平面坐标以及高程。
1.3 观测受气象条件的限制用传统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定位时,当遇大雾、大风、大雪的天气,都无法进行外业观测,不仅影响作业效率,而且会极大的影响测量精度。
1.4 难以避免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由于地球形状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引力场也并不均匀,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式进行观测时,会受到诸如地球旁折光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中含有不可克服的系统误差,会极大的损害定位精度。
1.5 难以建立地心坐标系仅靠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不能在海洋上布设控制网进行测量,受观测条件等限制也不能得到所有陆地表面的大地测量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椭球定位一般无法使参考椭球体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
2.空间大地测量的产生及其可能性2.1时代对大地测量提出的新要求随着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部门和领域对大地测量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要求提供更精确的地心坐标;(2)要求提供全球统一的坐标系;(3)要求在长距离上进行高精度的测量;(4)要求提供精确的(似)大地水准面差距;(5)要求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6)要求出现一种全天候、更为快捷、精确、简便的全新的大地测量方法。
传统观测手段应用于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张璇
传统观测手段应用于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学号:2010286190128 姓名:张璇一、大地测量学概述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它属于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发展最活跃,最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分支。
它的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有关地球的空间信息。
因此,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经典大地测量学是把地球假设为刚体不变,均匀旋转的球体或椭球体,并在一定范围内测绘地球和研究其形状、大小及外部重力场。
在这方面,经典大地测量学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几何大地测量及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看,这些都还有受时代影响的局限性,还不够完全和完善。
因为无论是地球表面及外部空间,还是地球内部构造及演化,都在每时每刻地运动着和发展变化着。
这种运动和变化不仅在地区和局域性范围内发生着,而且还在洲际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其积累和突变将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带来巨大影响,甚至直接涉及到社会和人类生存的安危。
显然,经典大地测量技术很不适应监测地球这种动态变化的要求。
直到近30年来,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先进的空间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才把传统的大地测量学推进到以空间大地测量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新时期,现代大地测量学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2.大地测量学的分类:1)几何大地测量学:即天文大地测量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主要内容是关于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精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等。
2)物理大地测量学:即理论大地测量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
古代文明的天文仪器:古代天文学的工具与技术
古代文明的天文仪器:古代天文学的工具与技术
古代文明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依靠精巧的天文仪器探索宇宙奥秘,展示了惊人的科技智慧和观测能力。
在各大文明中,天文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航海等实际应用,更深化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古埃及人以其精确的天文观测而闻名。
他们建造了巨大的日晷和水钟,用来测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帮助农业的耕种和祭祀活动的安排。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则以其对星体运动的观察而成为先驱。
例如,托勒密在其《大地与天球论》中提出了复杂的地心说系统,虽然不准确,却展示了对天文运动的深刻理解。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也有独特的贡献。
他们制造了精密的浑天仪,用来观测天象并制定历法。
宋朝的《辽东志》中记载了一种名为“天圆仪”的仪器,可以测定天体的位置和运行轨迹,为农历的编制提供了重要数据。
印度的古代文明则以其高度精确的天文预测系统而闻名。
早在公元前5世纪,印度就使用了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来制定复杂的历法,并建造了大型的天文观测设施,如贾纳克普尔的贾恩塔尔天文台,用以精确测量星体的位置和行星的运动。
总体而言,古代文明的天文仪器不仅是技术的杰作,更是人类智慧的象征。
它们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并深刻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农业到航海,从宗教仪式到时间测量,无所不及。
这些古老的仪器和技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视角,更为今天的科学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传统/天文观测手段用于大地测量的研
究的读书报告
姓名:闵翔
学号:2011206180011
指导老师:魏二虎教授
摘要
传统的大地测量由于不具有大范围,高精度,实时动态的特点,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弥补传统大地测量的缺陷,逐渐发展到空间大地测量。
空间大地测量学的产生为提供更精确的地心坐标系,更高精度的地球重力场模型以及全天候,快捷,精确,简便的全新大地测量方法产生了可能。
关键字:传统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地心坐标系CORSE CGCS2000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geodesy does not have the feature of extensiveness,high-precision,real time dynamics.With the rapid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ditional geodesy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spacial geodesy to make up the imperfection of itself.The generation of spacial geodesy affords the ability and possibility to make the more accurate geocentric coordinate system,the more accurate earthgravitymodel and new survey method with feature of whole day,quickly,precision,and easy.
Keywords: traditional geodesy spacial geodesy geocentric coordinate system
CORSE CGCS2000
1,传统大地测量的局限性
1.1定位时要求测站间保持通视。
1.2 无法同时精确测定点的三维坐标。
1.3 观测时受气象条件的限制。
1.4 难以避免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
1.5 难以建立地心坐标系。
以上这些问题依靠传统的经典大地测量本身是无法解决的。
2,空间大地测量的产生及可能性
2.1时代对大地测量提出的新要求
一,要求提供更精确的地心坐标。
二,要求提供全球统一的坐标系。
三,要求长距离上进行高精度测量。
四,要求提供精确的(似)大地水准面差距。
五,要求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
六,要求出现一种全天候,更为快捷,精确,简便的全新大地测量方法。
2.2空间大地测量产生的可能性
一,精确测定卫星轨道并进行预报进而对卫星进行监测和控制,为其诞生奠定基础。
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复杂的数学计算提供了可能。
三,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制造性能卓越的卫星组建提供了可能。
四,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为卫星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提供了可能。
3,几种主要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一,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二,激光测量。
三,GPS。
四,DORIS。
五,利用卫星轨道摄动反演地球重力场。
六,卫星测高。
七,卫星跟踪卫星。
八,卫星重力梯度测量。
4,国内外CORSE建设现状
国际上的主要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有国际GNSS服务局(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的全球IGS站网,欧洲永久性连续运行网(EUREE Permanent Network,EPN)为代表的洲际CORS,美国、日本、德国(SAPOS)、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AFN、ARGN、GPSnet)等国的国家级CORS,美国CUE、ACCQPOINT等公司的区域定位导航服务网络。
其它欧洲国家,即使领土面积比较小的,芬兰、瑞士等也已建成具有类似功能的永久性GPS跟踪网,作为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准,为GPS差分定位、导航、地球动力学和大气提供科学数据。
随着国家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数字省区和数字地球的工程化和现实化,需要采集多种实时地理空间数据,因此,中国发展CORS系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
几年来,国内不同行业已经陆续建立了一些专业性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网络,其中著名的有中国地震局牵头建设的中国地壳运动观
测网络(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交通部建设的中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adio Beacon-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 System,RBN-DGPS),信息产业部建立的电离层监测网络,国家测绘局建立的连续运行参考框架网络,部队建设的连续跟踪站网络,上海地区以监测气象参数为主的观测网络,以及四川省等省级GPS观测网络等,深圳、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武汉、昆明、天津、东莞、成都、长春、广州、济南、青岛、淄博、乌鲁木齐等城市也相继建成不同规模的CORS系统。
另外,重庆、南京、南宁、郑州、广东省、河北省、江苏省、河南省等CORS正在建设中;中国陆态工程、国家测绘局国家网等CORS正在筹建中。
国家测绘局已于2005年12月7日颁布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五,CGCS2000建设的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5.1 CGCS2000建设的主要成果
(1) 我国首次独立自主使用当前精度最高的野外绝对重力仪FG5测定我国的重力基准。
重力基准点的分布基本均匀、合理、覆盖范围大,特别是在我国绝对重力空白区的西北和东北首次布设了绝对重力点,并联测了香港、澳门以及南海等地区,使我国的重力基准点有效地控制了全网,不仅使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覆盖面更广泛,而且确保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可靠性与高精度。
(2) 全网的平差精度比1985高,覆盖范围更大。
就国家基本重力网而言就由1985的57个增加到2000的259个,基准点由6个增加到21个。
(3) 定义了与国际ITRF一致的地心坐标系:地心位于包括海洋和大气的地球质心。
这样的坐标系更适合于空间技术的应用,更能推动导航的发展,是更适合军事运用的一种坐标系。
最适合代大地测量手段的需要。
(4) 实现了三个层次的高精度的地心坐标框架,由天文大地网到国家GPS基本控制网。
(5) 采用GPS技术,加强了地面天文大地网的现势性,挖掘天文大地网的潜能,节约人力物力。
(6) 因为采用了先进的平差方法,早在1933年我国即开始地面大地网的建设,已建成国家一等锁、二等网、三等网等——这是我国大地测量极其宝贵的数据资源。
联合平差工程是在2000国家GPS网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大型、复杂的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工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期工程始于1991年,二期工程始于1999年;历时13年,参加数据处理的有100多人。
经过2期处理后控制了地面网的系统误差和异常误差的影响。
(7) 系统建立了大地测量数据库,构建了一整套大地测量生产软件。
将天文观测,边角观测,空间观测,重力测量等数据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为后续的大地测量建设提供了基础。
5.2启用CGCS2000的意义
我国于1954年建立了第一代国家大地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之后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基础上,于1980年建立了第二代国家大地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同时各大中城市也相继在第一、二代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建立了各自的相对独立或独立的城市坐标系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的测绘保障。
但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对国家大地坐标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地心坐标系统作为国家大地坐标系。
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在许多
领域存在两种坐标系统并存的现象,造成了测绘基准的混乱。
影响测绘工作。
采用地心坐标系统,有利于应用现代卫星定位技术对大地坐标框架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有利于提高测绘成果的精度,有利于地理信息要素的快速采集与更新,可快速测定高精度的大地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可大大提高测绘工作效率和基础保障能力。
6,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进展与现状
CHAMP和GRACE卫星各有所长,它们的相继发射不是相互竞争而是互为补充。
CHAMP作为首颗专用地球重力场探测的重力卫星,由于轨道高度(454km),关键载荷精度和测量模式的制约仅适于探测地球重力场的长波信号,因此CHAMP 仅是人类利用专用重力卫星高精度探测地球重力场的探索实验,对提高现有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的贡献有限,但将改善地球引力位球谐系数的精度,使目前的地球重力场模型更加可靠。
GRACE计划的成功实施使人类对重力场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高精度探测中长波地球重力场的贡献甚至超越过去30年地球重力场探测信息量的综合,得到的静态和动态地球重力场的精度比CHAMP至少高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