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凝药幻灯PPT课件

抗凝药幻灯PPT课件
匹林合用效果佳。
③华法令对血液高凝的患者需服用华法令抗凝,根据凝血 酶原时间和活动度(PT+A)调整其用量,将PT控制在正常 对照的2-3倍。需定期复查PT。 ④肝素对急性肢体缺血,血液高凝的患者,是首选抗凝方 法。皮下注射:0.8-1mg/kg体重,每8小时一次;静脉注射, 1-1.5mg/kg,体重每6小时一次,需ACT监测。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0.6ml 皮下注射 1-2次/日。
临床应用适应证基本与肝素相同,主要用于预防血 栓形成。优点口服有效,作用时间长,缺点起效慢,不容易控 制。
常用口服抗凝药
药名
诱导剂量
作用持续时间
维持剂量 作用高峰时间
(mg/24h)
(mg/24h)
(h)
(h)
华法令 48
双香豆素 4-7
新抗凝片 48
30-50 200-300
16-28
2.5-25 4-5
副作用及处理
出血:
停药,必要时用鱼精蛋白对抗
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可恢复,重度血小板减少可应
抗凝药:
用鱼精蛋白中和,并改用口服
过敏反应: 偶见,抗过敏对症治疗;
跳”现象
注意“凝血反跳”和“肝素反
肝素的实验室监测
凝血时间(CT): 正常值8-12秒
延长2-3倍;
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 延长1.5-2.5倍;
国内5家医院曾对西洛他唑和其他同类药物采用随机、双盲法 进行治疗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表明西洛 他唑能有效的缓解病人肢体缺血症状,与噻氯匹定比较在缓解 疼痛和提高患肢血压指数方面优于后者。未观察到本药严重毒 副作用,提示其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动脉缺血的新药。
用量:培达一天2次(1次100mg)即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抗凝药物简介ppt课件

抗凝药物简介ppt课件

12000-15000 4000-6500
给药途径 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弹丸式注射+ 静脉持续输注

皮下注射,静 脉注射

抗FXa活性/抗FIIa活 1:1 性
与血浆蛋白结合

4~6:1 低
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 是

与血小板结合


增加血管通透性


致血小板减少
++++
++
与鱼精蛋白结合
1mg中和100u 1mg中和100u
Ⅴ 的活化形式,不是独立的因子。
抗凝血药物分类
分类
凝血 酶间 接抑 制剂
维生 素K 拮抗 剂
凝血 酶直 接抑 制剂
Ⅹa 抑制 剂
药物
机制
肝素、低分子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肝素 肝素(依诺肝 AT-Ⅲ复合物;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 素、那曲肝素、 抗凝血酶Ⅲ使凝血因子,如凝血酶Ⅱa、因子 达肝素等) Ⅹa、Ⅸa、Ⅻa、Ⅺa和等灭活。
磺达肝葵钠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活化因子X选择性抑 制剂。其抗血栓活性是抗凝血酶III(ATIII)介导的对因子Xa选 择性抑制的结果。
通过选择性结合于ATIII,磺达肝癸钠增强了(大约300 倍)ATIII对因子Xa原来的中和活性。
而对因子Xa的中和作用打断了凝血级联反应,并抑制 了凝血酶的形成和血栓的增大。
活化纤溶作用
+
+++
低分子肝素不需要监测APTT、不 需调整剂量、不需静脉持续给药
低分子肝素较肝素并发出血少
低分子肝素所带负电荷不及肝素, 与肝素结合蛋白亲和力低,不易 清除,作用时间长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课件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课件

1. 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过程,从而 降低血小板活性,预防血栓形成。
2. 抑制血小板释放: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释放过程,从而 减少血管收缩、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的重要性
01
02
03
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在预 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课件
目录
•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概述 • 抗凝药概述 • 抗血小板药概述 •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在非心血管疾病中的应
用 •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临床应用指南和展望
01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概述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定义
这些药物是直接抑制凝血酶的药物,与现有的抗凝药物 相比,它们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或更好。
然而,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包括出血和出血倾向,以及肝 脏和肾脏功能异常等。
03
抗血小板药概述
阿司匹林
01
02
03
04
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化酶和血 栓烷A2的合成,从而起到抗
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适应症
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应尽早启动抗血 小板治疗,以保护缺血半暗带和减轻 脑水肿。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血压 、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以降低脑 卒中的复发风险。
05
抗凝药及抗血小板在非心血管 疾病中的应用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总结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 低脑卒中的风险。
抗凝药
指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 中的某些环节,从而阻止血液凝 固的药物。

抗栓药物简介PPT幻灯片课件

抗栓药物简介PPT幻灯片课件

24
Company Logo
VitK拮抗剂的局限性
药理学性质复杂 治疗窗窄—很难保持在治疗剂量范围内 与很多药物和食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起效慢(需要数天达到有效剂量和数周达到稳定
剂量) 大出血和微小出血风险
25
Company Logo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
直接灭活凝血酶(因子IIa)的活性,对凝血酶产 生没有直接作用,其作用不依赖于抗凝血酶
35
Company Logo
溶栓药物的应用
尿激酶应用于深静脉血栓 首剂4000U/kg,30min内推注(如 NS 50ml+尿激
酶25万U,静脉推注或溶栓导管注入) 维持剂量60万U~120万U,持续48~72h,必要时5
~7d。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时间, FG<1.0g/L停药,INR维持在2~3之间。 同时低分子肝素5000U q12h皮下注射,连续7天。
7
VIII 抗血友病因子(AHF) Antihemophilic factor
IX 血浆凝血激酶(PTC) Plasma thromboplastin
X 凝血酶原激酶原 Strart-power factor
XI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PTA) Plasma thromboplastin precursors
根据分子量和适应 症调整 (ACS、PCI、 VTE)
2.5mg qd (ACS、VTE)
根据肾功能减量 (EMA批准)
老年人的特殊考虑 或既往发生卒中者
可用于严重肾功能 损伤者(CrCl< 15ml/min)
若CrCl<30ml/min 应减量(如bid减 为qd)
年龄≧75岁者由 1mg/kg bid减量至 0.75mg/kg;溶栓 者不能给予30mg静 推

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药-PPT课件

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药-PPT课件

(四)副作用
1.出血:最常见的副作用,停药,静脉注射维生素K1 12.5mg可使 PT在24h内恢复正常,对出血严重者可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200~400U; 2.皮肤出血性坏死:不多见,常发生于用药第1周,女性多见。可发 生在腿部、乳腺、外生殖器等部位,停药后消退,不留后遗症。对 先天性PC缺乏者,口服抗凝剂前应先用肝素抗凝; 3.其他:致畸胎、白细胞减少、发热、肝肾功能受损、口 腔溃疡等,停药,改肝素或抗血小板药。
三、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

依前列醇: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作为抗血小板药以
防止高凝状态;也用于严重外周血管性疾病(雷诺病);还可试 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子痫前期、子痫发作和血小板消耗性疾病。 静脉滴注时可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面色潮红、头痛;也偶可 致迷走神经反射如心动过缓,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恶心、腹 部不适。
不良反应:
1、 血液:有出血的倾向。 2、肝肾:偶有GOT、GPT、BUN升高。 3、消化系统:偶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胀满感。 4、 过敏反应:偶见荨麻疹、皮疹等,发生时停止给药。 5、循环系统:偶有室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发现时减量或终止 给药。 6、其他:偶有头痛、发烧、 休克及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 应可出现出血性脑梗塞、硬膜外血肿、脑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皮下出血等 。
(四)不良反应 1.出血:最常见、最重要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剂量 过大、老年、心衰、肝功能不全、手术或创伤有关; 2.血小板减少:一过性:静注后不久,数小时恢复,可能 是肝素引起一过性血小板聚集,停滞在某些区域所致; 持久性:分中度减少和严重减少,可伴血栓形成,可能 为体内抗体损伤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所致,及时停药可望 恢复,LMW-H这种并发症较少; 3.骨质疏松:少见,一般在大剂量用药6个月以上,绝经 期妇女使用应注意; 4.血浆AT- Ⅲ水平下降:可导致肝素抗凝作用逐渐失效, LMW-H不引起AT- Ⅲ水平下降; 5.过敏反应:由于制剂不纯所致,表现为轻度支气管痉挛 流泪、鼻炎、荨麻疹等,纯化制剂发生率少于1%。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与注意事项ppt课件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与注意事项ppt课件

大剂量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小剂量用 于抗血小板聚集。
可编辑课件PPT
5
普通阿司匹林口服后,被胃和十二指肠(pH值 2—3)快速吸收,并在15—20分钟内达到最 大的血药浓度,因此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 用,可能会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 严重情况下可使溃疡病加重或引起胃溃疡, 甚至胃出血。
可编辑课件PPT
呱、双硫醒、酒精。
E.竞争相同的代射途径:苯妥英纳、甲苯磺丁脲
可编辑课件PPT
38
F.在药物使用部位加强其作用或改变其它凝 血素:奎尼丁、安妥明、甲状腺素、苯乙 双胍。
G.协同抗凝作用:阿斯匹林、醋氨酚。
H.影响血小板功能:水杨酸类、保泰松、氯 丙嗪、苯海拉明。
可编辑课件PPT
39
降低抗凝作用的药物如下:
可编辑课件PPT
3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
❖ 1.注射用抗凝血药 肝素、依诺肝素、替他肝 素、阿地肝素
❖ 2.口服抗凝血药 香豆类:华法林、双香豆 素、硝酸香豆素
❖ 3.体外抗凝药
枸橼酸钠
❖ 4.凝血酶抑制剂 水蛭素、阿加曲班
可编辑课件PPT
4
临床常用的凝血药物
❖ 一、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1、阿斯匹林片
可编辑课件PPT
12
适应症:
1.华法林钠片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华法林 钠片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治疗血栓 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 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病、髋关节 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手术等的静脉 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塞的辅助用药。
可编辑课件PPT
6
肠溶阿司匹林在酸性环境下不易溶解,在小 肠的碱性环境中溶解释放,并缓慢吸收。 因此,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与普通阿司 匹林相比,对胃黏膜刺激要小的多。

心内科常用抗凝药 ppt课件

心内科常用抗凝药  ppt课件

6
波立维的推荐剂量为每天 75mg, 心血管疾病症状不是很明显,可2-3 天服一次,就餐结束前与食物同服 可减少对胃的刺激程度。
ppt课件
7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4%)、腹泻 (5% )、腹痛(6%)、消化不良 (5%)、颅内出血(0.4%)、消化道
出血(2%),严重粒细胞减少(0.04%)
心内科常用抗凝药
1、肠溶阿司匹 2、氯吡格雷 3、低分子肝素钠 4、尿激酶 5、华法林
ppt课件
1
1、肠溶阿司匹林
用法: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酸性,所以在酸性胃 液下不溶解而在碱性肠液中溶解。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 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 以后每天100-200mg。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100-300mg。 中风的二级预防:每天100-300mg。
ppt课件
25
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病人,如血友病、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
严重肝肾疾病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脑、脊髓及眼科手术病人
ppt课件
26
使用方法
小剂量 初始量从小剂量开始 每日固定时间服用抗凝药,如果 漏服不能第2天服用双倍剂量
ppt课件
27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并发症
出血
是服用过量华法林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 轻度出血
点较多,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都有影响,
出血和血小板发生p率pt课件会比较高。
13
用法
1 深部皮下注射 2 静脉注射 3 静脉滴注 4 预防性注射
ppt课件
14
注射部位
低分子肝素钠最适宜注射部位是避开脐周2cm 左右两侧腹外侧壁交替使用。针头垂直刺入捏起 皮肤所形成的褶皱,注射完毕松开手指,若 未捏起皮肤注射时易刺入肌内,且患者自觉 疼痛较甚。此部位注射是左右交替,吸收良 好,无血肿、疼痛性红斑发生。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PPT课件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PPT课件
第28页/共66页
氯吡格雷合用PPIs中国专家共识
对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进行出血监测
• 对所有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者,都需进行出血监测,及早发现出血迹象。监测项 目包括便潜血和血常规,必要时进行内镜检查。一旦发现患者有出血迹象,加 用PPIs,继续密切监测,若仍有出血,需积极处理(如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或内 镜干预)。
效的环氧酶产生抑制,其作用在血小板整个生命周期中7-10天是不可逆的。
• 内皮细胞能够自身合成新的环氧酶第,7页因/共此6A6页SA对内皮细胞的作用不是永久的。
ASA剂量相关性
•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在体内即可显著减少TXA2水平,而对PGI2的合成无影响。 • 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能抑制血管壁内PGI2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而减少PGI2的合成。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物,
第26页/共66页
氯吡格雷合用PPIs中国专家共识
严格掌握抗血小板治疗适应证
• 对于一级预防,患者需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应严格评估风险与益处。对于 二级预防,所有无禁忌证者均需使用阿司匹林,若患者存在阿司匹林过敏,应 用氯吡格雷替代。但是,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二级预防,不主张使用双联 抗血小板治疗。
• 前体药物,自身无活性 • 85%在肠道被酶水解灭活 • 15%在肝脏中代谢成活性产物,其主要催化作用的CYP3A4,2C19,
2B6,1A2。活性代谢物与血小板P2Y12受体不可逆的结合,永久性抑制 血小板。 • 半衰期6小时。口服2小时起效,连续5天达稳态。 • 肝硬化病人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但活性代谢产物浓度与健康人相似。
第14页/共66页
新观点?
• 2013年AHA年会上Bonten报道了一项研究。 • 结果:晚上服药比早上服药更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力。 • 认为: 晚上服药可以更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课件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课件
考虑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和种 类。
药物禁忌与替代方案
了解药物的禁忌症,为患者提供替代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策略及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掌握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 反应。
联合用药时机与剂量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确保用药时机和剂量 准确。
出血风险与预防措施
关注联合用药可能增加的出血风险,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长期治疗管理与随访监测
1 2
患者教育与依从性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和 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随访与评估
制定定期随访计划,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治 疗效果。
3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课件
• 引言 • 抗凝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药物选择与使用策略
01
引言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的定义
抗凝药
能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的某些环 节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 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常用的有华 法林、肝素等。
抗血小板药
能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释 放等功能的药物,主要用于防止 动脉血栓的形成,常用的有阿司 匹林、氯吡格雷等。
02
抗凝药物
肝素
01
02
03
04
作用机制
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加速凝 血酶、凝血因子Ⅹa、Ⅸa、 Ⅶa和Ⅻa的灭活,从而发挥
抗凝作用。
适应症
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 预防,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心脏手术后的血栓预防等。
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出血、过敏反应、骨质疏松等 。

抗血小板药及抗凝药分类及应用PPT课件

抗血小板药及抗凝药分类及应用PPT课件
用法用量:25—50mg Tid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如每天口服本药超过400mg,约25%
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眩晕较多见;腹部不适、头痛、皮疹等较少见; 腹泻、呕吐、脸红、瘙痒、心绞痛等罕见;偶有肝功能异常。在治疗缺血 性心脏病时,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窃血”。用于心绞痛患者时,偶可引起 症状恶化。
适应症:本品与肝素联用,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或非Q波心肌梗塞病人,预防心脏缺血事件,同时也适 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病人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 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 血并发症。
用法用量:1.宜与肝素联用,替罗非班起始剂量为
10µg/kg,于3分钟内静注后,以0.15µg/(kg·min)维持 静滴36小时,然后停用肝素。2.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 型心肌梗死:与肝素联用,开始30min,以0.4µg/ (kg·min)静滴,以后按0.1µg/(kg·min)维持静滴。 在疗效研究中,替罗非班与肝素联用持续滴注至少48h。 在血管造影术期间可持续滴注,并在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 脉内斑块切除术后持续滴注12~24h。
成复和物,使凝血酶失活。
适应症:本品可用于急性心血梗死溶栓治疗的辅助药以
预防冠脉再闭塞,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播散性血 管内凝血、其透中的抗凝治疗。也可用于ATⅢ缺乏症和血 小板减少症时的抗凝剂。
用法用量:首剂0.1mg/kg,以后每小时 0.1mg/kg
不良反应:较少,大剂量可引起出血。
较少。
药理作用:凝血因子II、VII、IX、X转变为活性型需
要VitK催化,华法林阻碍VitK代谢,使VitK缺乏,显著减 少上述四种凝血因子的合成。
适应症:适用于需长期抗凝的患者:1.能防止血栓的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简述ppt课件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简述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4
膜磷脂
磷脂酶
花生四烯酸
阿司匹林 环加氧酶
PGG2 PGH2
TXA2合成酶 (血小板)
奥扎格雷
PGI2合成酶 (内皮)
TXA2
cAMP +钙离子 诱导血小板聚集
PGI2(前列环素)
cAMP +钙离子 抑制血小板聚集
完整版课件
5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
• 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膜上的Cox,抑制血小
完整版课件
10
抗凝药物分类
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 普通肝素,激活抗凝血酶Ⅲ, 抑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XII、XI、IX、X活性; 低分子肝素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达到抗凝目 的。
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
3.重组内源性抗凝剂 活化的蛋白C、抗凝血酶、肝 素辅因子II等
4.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 华法林
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简述
完整版课件
1
氯吡格雷作用机理
完整版课件
2
氯吡格雷作用机理
• 氯吡格雷阻断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 (P2Y12)抑制ADP对血小板聚集的放大作用, 抗血栓形成
• 抗增殖作用
-抑制平滑肌细胞有丝分裂,阿司匹林(-)
完整版课件
3
血小板膜上存在各种致聚剂的相应受体,致聚剂与之 结合后,通常引起血小板内第二信使的变化,通过一 系列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凡能降 低血小板内cAMP浓度,提高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因素, 均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反之,凡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 浓度,降低钙离子浓度的因素,均可抑制血小板的聚 集。 生理性致聚剂主要有ADP、肾上腺素、5- HT、组胺、 TXA2、凝血酶等 病理性致聚剂有细菌、病菌、免疫复合物、药物等。

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护理课件

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护理课件

在使用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联合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联合使用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处理方法
出血风险
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都有增加 出血的风险,如出现严重出血症
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抗凝血药和抗血小 板药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 状,应立即停药并使用抗过敏药物 。
老年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关注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总结词
加强用药监督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 下降,对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耐受性较差。 因此,在使用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时应特别关 注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谨慎用药。
详细描述
对于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加强用药监督,确保 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应定期评估患 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肝肾功能损伤
长期使用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可 能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伤,应定 期监测肝肾功能。
06
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药研发进展与趋势
新型抗凝血药物的研发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新型抗凝血药物不断涌现,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这 些新药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抗血小板药的副作用与处理方法
副作用
出血、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处理方法
轻微出血可观察,严重出血需立即停药并就医;胃肠道不适可适当减量或停药;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抗血小板药的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相互作用
抗血小板药可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抗凝药、非甾 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等。
配伍禁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凝血因子都是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 Ⅱ、Ⅶ、Ⅸ、Ⅹ的合成还必须有维生素k的存在, 因此肝病或维生素k缺乏都影响血凝过程。
5
凝血过程: :①在血管或组织损伤后,经一系列凝血因子
的递变而形成因子Xa; ②在后者与Ca2+、因子V和血小板磷脂的作用
下,是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凝血酶(IIa); ③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因子I)变
常用的抗凝药、抗血 小板药和溶栓药
呼吸内一科 苏海波
1
概述(GENERAL DISCUSSION)
★ 药物简介 ★ 血凝、抗凝与纤溶系统 ★ 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 ★ 抗凝溶栓治疗护理重点
2
一、药物简介
1、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 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凝血药包括: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 肝素)、香豆素抗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 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应用,防止 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 出血。
3.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10
【不良反应】应用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一旦发生,停用 肝素,注射带有阳电荷的鱼精蛋白(protamine),每1mg 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部分病人应用肝素2~14天期 间可出现血小板缺乏,与肝素引起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
15
【不良反应】 剂量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25~30秒 (正常值12秒)进行调节。过量易发生出血,可用维生素 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禁忌证同肝素。其他 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过敏等。
【药物相互作用】 ①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谱抗生 素抑制肠道细菌,使体内维生素K含量降低,可使本类药 物作用加强。②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 生协同作用。③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 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 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④巴比妥 类、苯妥英钠因诱导肝药酶,口服避孕药因增加凝血作用 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
7
3、纤维蛋白溶解 构成血栓的血纤维溶解的过程,称为
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分为两个阶段, 即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的降解。纤 维蛋白降解产物一般不能再出现凝固,而 且其中一部分有抗血凝的作用。 4、血小板与凝血
血小板对血液凝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血管创伤发生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于创 伤处,形成血栓。
成纤维蛋白(I a),产生凝血块而止血。
6
2、抗凝系统的作用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AT
Ⅲ)和肝素。 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
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 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 Ⅲ凝血 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的作用,从而阻断凝血过程。
肝素可以与AT Ⅲ结合,大大加强AT Ⅲ和凝 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
4
1 、血液凝固 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的连锁反应,
最终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稳定、难溶的纤 维蛋白,网罗血细胞而成血凝块。参与的凝血因 子包括以罗马数字编号的12个凝血因子和前激肽 释放酶(prekallikrein,Pre-K)、激肽释放酶 (kallikrein,Ka)、高分子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HMWK)、血小板 磷脂(PL或PF3)等。
2、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3、常用的纤维蛋白溶解剂(溶栓药)包括尿激酶、链激 酶、阿替普酶等。 抗凝治疗能够给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急性冠 脉综合征、心瓣膜置换术后等心血管病患者,特别是有卒中高 危因素的心血管病患者带来益处。
3
二.血凝、抗凝与纤溶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体内循环 之所以能成为流体状态,是由于机体内存 在着抗凝血系统。正常时以抗凝血为主, 而血管肾损伤时以促凝血为主。这两种系 统功能紊乱平衡失调时就会出现血液循环 的病理变化。
8
三.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 溶栓药
(一)肝素及低分子肝素 成分为酸性粘多糖,常用低分子肝素钠和低分
子肝素钙。 【药理作用】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静
脉注射后,抗凝作用立即发生,这与其带大量负电荷有关, 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这一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 (antithrombin Ⅲ,AT Ⅲ)。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 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 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 Ⅲ凝血酶复 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
13
(二)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
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 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有双香豆素 (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苄丙 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 新抗凝)等。它们的药理作用相同。
14
【药理作用】
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剂,在肝脏抑制 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 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 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 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 已形成的上述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 现时间较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 天达到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双 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久,持续4~7天。华法林 作用出现较快,持续2~5天。
肝素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妊娠妇女应用可引起早产及 胎儿死亡。
连续应用肝素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自发性骨 折。肝素也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 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都 禁用。
11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6
可编辑
12
【用法】 预防及治疗目的采用皮下注射,血 液透析是血管内给药。 皮下注射注意:(1)在注射之前不要排 出注射器内的气泡;(2)患者平躺后进行 注射,应于左右腹壁前外侧皮下组织内交 替给药;(3)注射时针头垂直刺入而不应 成角度,在整个注射过程中用拇指和食指 将皮肤捏起,并将针头全部刺入皮肤皱褶 内给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